戏的说明文范文.doc_第1页
戏的说明文范文.doc_第2页
戏的说明文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的说明文范文 我的家乡安顺是一个神奇而富饶的好地方,这里有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有号称“中华奇观”的龙宫,有充满异域情调的蜡染艺术,还有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戏。 地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源于明朝初年,据说是由于演出不在舞台却在平地而得名。地戏的演出季节通常在春节期间和阴历“七月半”,大概这种机会不多,所以观众倍加珍爱它。 地戏引人注目的首要原因是“奇”而“简”的装束。 “奇”就奇在地戏的面具上。首先,这种面具比演员头部小,演出时先用黑纱帕将脸部和顶部蒙住,然后把面具戴在额头上,向正前方翘出,以便演员能透过黑纱帕向外张望。这种奇怪的戴法,在中国众多剧种里实属首例。其次,不同面具代表着不同性格和身份。地戏面具一般是用白杨木或丁木雕刻而成,而通过民间艺术家灵巧的双手上漆、涂色后,来显现不同人物的个性。例如张飞的脸为漆黑色,关公的脸为朱红色,而曹操的脸却是粉白色。地戏里正面人物总有双大、圆、亮且黑白分明、向外凸出的眼睛,折射出十分传神的光芒。反面人物的眼睛则具有小、细、长的特点,多为三角眼,观众一看便能明辨谁忠谁奸。面具上的线条有粗犷的,有细腻的。李速的线条简单粗犷,体现他豪迈直爽的性格;诸葛亮的线条清晰细腻,表现出他足智多谋的特点。 最奇的是,在安顺几百个地戏班子里,竞然每个班子都有上百个面具,而它们又各不相同,无一重复。不能不承认安顺人民的聪慧与勤劳。 随着近年改革浪潮的涌进,安顺作为开放城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许多中外学者、游人在惊叹这堪称文化瑰宝的地戏时,已把面具作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人们竞相购买。他们不仅带回去一个小小的面具,而且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让外面世界多了解一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多了解一点别的传统与现代美。 地戏的装束还有“简”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服装上。地戏的服装多是用黑布、白布、蓝布做成的长袍,但没有绣花装饰;脚蹬布鞋、胶鞋,不穿靴子。其中武将服最具特色。武将腰间系有两片战裙,绣着简单的花边,背上插着四枝花布制成的靠旗,面具上方插有两枝二尺以上的野鸡尾,看上去威风凛凛,勇猛极了。总的说来,地戏的装束色彩艳丽,做工精细,是劳动人民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家乡人民正是以这种精神,在平凡中创造了美,创造了生活。 地戏之所以能使人为之折服,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艺术表现力。如果说地戏的装束美只能算外在美,那么真正的美还在于它的内涵。地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剧,表现的内容都是历代战争故事,颂扬了忠君爱国之士,唾弃了叛国奸臣,让人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不忘沿袭前人的路往前走。当然,这丰富的内涵还要靠演员的表演。演员的唱腔虽然平板,但有激情,尤其每一句唱词的尾声都拖得长,挑得高;演员的动作豪迈大方,气宇轩昂,极富感染力。看着他们的表演,你能不感到他们是可爱可敬的艺术家吗?他们富于创造美,也勇于发现美。他们在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演奏出一曲安顺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赞歌! 地戏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戏剧,曾到巴黎等地演出过,得到人们的广泛肯定和高度评价。 家乡的地戏,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弘扬了民族文化,给中国民间艺术增添了一束光彩。在世界艺苑中,为中国留下了独具一格的一页。 是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