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doc_第1页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doc_第2页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转自BG3AKS88 的文章) 1,160米波段(1.82.0MHz)这是一个属于中波(MF)波段的业余频段。应该记往,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前辈们就是从这些低频段开始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这个波段的电波以地波传播为主。一般来说,地波传播的最大距离只有250公里, 所以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一般年份,这个频段只能用于本地、附近地区间的通信。但大量实践证明。在冬季黎明前一、两个小时内,在太阳落山前的一小时内,它有可能传播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 国际上在每年的一、二月份都要为160米波段专门组织比赛,让热衷于这个波段通信的爱好得以大显身手。各国对这个彼段的划分使用存在一些差别,如中国、美国、英国都是1.82.0MHz, 澳大利亚是:1.81.860 MHz, 而新西兰则分为1.8031.813,1.8751.900MHz 两段。所以我们常需用“异频工作”方式来弥补各国规定上的不同,比如我们要和澳大利亚联络,就可在高于1.860 MHz 的频率上发射,而在低于1.860MHz的频率收听。 2, 80米波段(3.53.9MHz) 这是属于NF段中频率最低的业余频段,也是一个最有利于初学者以较低的成本自制收发信设备的频段。和160米波段一样, 它一般也是靠地波传插,晚上(一般要到零点以后)和邻近国家的联络比较有保障。在太阳黑子活动相对平静年份,晚上DX的效果相当不错,白天由于电离层的反射有时也能达到300公里远的地方。应该了解,3.735MHz是国际规定的慢扫描电视(SSTV)信道。80米波段和160米波段在夏季都会受到几百公里之内的雷电干扰以及非业余电台的干扰。 3, 40米波段(7.07.1MHz)这是一个专用的业余波段,在太阳黑子活动水平较低的年份,白天这个波段可以很好地用作国内或临近省份业余电台相互间联络。到了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就有可能只能和本地电台联络。晚上或是傍晚和清晨,在这个波段上可以联络列世界各地的电台。各个国家对这个波段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可使用 7.07.3MHz的范围,其中7.157.3MHz可以用话工作,而处于第二区的我国只能用7.07.1MHz, 因此有时会要求在联络中使用异频工作的方式。 4, 20 米波段(14.014.35MHz )这是爱好者使用最多的“黄金”频段之一,许多同家规定有了高等级执照才能在这个频段上工作。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甚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峰期,也还能够用这个波段和世界各地联络。和前面介绍的波段不同,这个波段开始出现“越距现象”了。即出现了一个地波传播到达不了,而天波一次单跳义超越过去的电波无法到达的“寂静区”。这是天波传播的一个特别的现象。受越距现象影响,要是国内或邻近省份电台之间的联络,比如北京和天津等地,南京和苏州、上海等地在多数情况下, 都不能用20米波段进行联络。但由于电离层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寂静区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 5,15米波段(21.021.45MHz)这是一个最热闹的波段,世界范围内大量的新手也都活跃在这个频段里。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潮期,15米波段可以很好地用于远程通信,即使是太阳黑子活动的低峰期,它也是比较可靠的。而15米波段常与20米波段相辅相成,比如在20米波段上与欧洲联络不好, 这时15米却变得好起来。15米波段的越距现象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隆冬和盛夏季节,听本省或国内电台是很困难的。这个波段上经常有许多小功率电台活动。如日本在21.21021.440MHz中分配了24个频道专门供给5瓦以下的小功率电台使用。 6,10米波段(28.029.7MHz)这是一个理想的低功率远距离通信波段,甚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也是如此。当这个频段开通时,传播情况比较好时能达到像打电话那样的通信效果。由于频率比较高,晚上电离层较小的密度己不能对其形成反射,所以这个频段的远程通信只能在白天。10米波段的天线设备是整个短波中尺寸最小的,而传播过程中的绕射能力又比超短波强,所以许多爱好者在近距离上用这个波段进行移动通信。在10米波段上,28.028.2MHz一般用于电报,28.228.25MHz是世界范围的10米波段业余无线电信标台(BEACON),28.25MHz以上一般由于话,而29.429.5MHz是业余卫星通信用的频率。 7,6米波段(5054MHz)6米波段属于VHF(甚高频)频段,其传播方式接近于光波,在视距范围内能保证可靠的通信。 许多国家建有爱好者共用的6米波段自动中转系统,如澳大利亚,爱好者利用它可以用手持式对讲机进行环澳洲通信。在大量的通信试验中人们发现, 6米波也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比如,我国苏州市的爱好者就在这个波段,同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的业余电台联络过;又比如,澳大利亚爱好者经常能在当地收到我国江苏电视台一频道的信号(48.556.5MHz)。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在大气层底部的对流层中,各种气候现象产生了许多冷热气团的环流,而大气层上部的同温层却不受其影响。这种大气物理特性的不均匀改变了甚高频电波的方向,使其沿着对流层和同温层之间的“夹层”传向远方。这种现象被称为“大气波导”。在微波波段,电磁波的传输往往要用一一种叫“波导管”的器件。这种金属管内壁光亮如镜,电磁波在里面由管壁连续反射跳跃前进。这和我们所说的“对流层传播”十分相似。当然,这种被称为“对流层传播”的现象是受气象影响的,因而每次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现代科学证明, 在电离层E层的底部会出现一些电子密度不均匀的区域,对于频率为40至60MHz的无线电波有较好的散射作用。 它的作用距离达1000至2200千米,有衰落现象,但不受电离层骚扰影响。现代科学还证明,每昼夜有数以千亿计的流星进入大气层。这些流星在80至120千米的高空烧毁, 形成一条细而长的电离子气体柱并迅速扩散。这对于工作频率为20至100MHz的无线电波来讲,也是一良好的散射媒体。而已由于这种“流星余迹”的散射点高,作用距离可达2000千米以上。多么诱人的DX传播条件!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分享这些科学成果吧。 8, 2 米波段(144148MHz)这也是属于甚高频的波段,其传播更依赖于直接波:爱好者主要用这个波段进行本地区内的通信。许多国家在这个波段上建有一种叫“REPEATER”的自动差转系统,爱好者用手持机通过它的差转可进行远距离通信。我闰的BYIPK曾经利用这种装置,再通过国际长途转接,成功地进行过长城- BYIPK(北京大坛公园附近)-美国之间手持对讲机和手持对讲机的联络试验。2米波段和6米波段一样,也有着“不可思议”的近7000公里的远距离联络记录。气候造成的空气团块或不同的气温层形成了“对流层传播”,而突发性E层也为之米波段远距离传播创造了条件。和6米波段相比,这个波段的对流层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