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1页
【名师原创】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2页
【名师原创】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3页
【名师原创】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4页
【名师原创】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原创】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单元总结通史视角展示网络知识构建专题核心突破6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特点(1)表现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城市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穿戴衣着的布料、服装样式、饮食、住宅样式、交通与通讯方式上,加快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和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农村: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生活贫穷;传统的生活习俗坚若磐石。但洋货开始向农村渗透后,开始进入中等农民家庭。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示例1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离别” 表明近代汽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于人们生活影响之深,答案为b项。答案: b2近代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由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君等。(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吃西餐、穿西装、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故答案为a项。答案:a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 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崇尚西装,不过是一时的风气,说明西装流行时间不会太久,传统的中国服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答案:b3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餐馆仅仅是少数人的就餐场所,仅仅分布在天津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所以b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答案:b4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解析材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材料信息体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造成的。答案:a5.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答案:b6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新式教育的出现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政治运动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解析: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这就是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这就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出现、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答案:a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c自由、平等的精神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解析:礼仪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答案:c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解析:鲁迅先生的话,体现出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答案:c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从材料信息“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电话等近代科学知识。答案:c10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解析:19世纪末,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车传入中国,这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可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便利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发展迅速,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交通便利,也有利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入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错误,排除即可。答案:a1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解析:国际互联网是1969年出现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答案:d12 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种“纸”信息量大,内容多,博古通今,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报纸。答案:c13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解析:这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答案:c1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解析:唐胥铁路修建于19世纪80年代初;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此a、c、d三项所涉及的史实与1913年不符,排除。答案:b15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是()a报刊的诞生 b电影的诞生c电视的诞生 d互联网的出现15a16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媒介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 b电影c互联网 d电视16.a17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体,它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下列报纸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a bc d解析:项反映的事件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项反映的事件是1868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创办报刊,项反映的事件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项反映了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从时间排列,应该是b项。答案:b18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自己想要学的课程,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化技术手段是()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c卫星电视 d互联网18d19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 //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答案:b20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然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 c d解析:注意要求的是迅速获取消息,所以不能选报刊杂志和电影。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21(2013日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材料二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2)上一问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6分)(3)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分)(4)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第(3)、(4)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答案:(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3)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4)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8分)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助考园地 解答比较类解析题的一般方法“比较项定位”及案例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社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