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文登市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一、对课标的理解大一统的汉朝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第三课时。本课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是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继秦大一统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创设一个趣味性、自主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二、学习目标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三、评价目标针对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的特点,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用多媒体的形式深入到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中,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感知并予以评价。由学生分组一轮一轮地比赛,通过抢答、必答等方式激励学生查找答案、探究问题,各组成员互相合作,为本组赢得分数,对合作意识浓厚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影片序幕一段影视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里的他是指谁呀?汉武帝有什么功绩,才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他,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板书)(二)自主学习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个局面的出现和几位帝王的勤政治理是分不开的。这几位帝王究竟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几位帝王提出的问题看书,看看谁能做一个英明的君主,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完成他们提出的问题? 汉高祖我建立西汉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形势是怎么造成的?为恢复国力我和文帝、景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文帝我和景帝继汉高祖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景帝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经济发展了吗?你能从教材中找出一个事例证明吗?汉武帝我为什么能完成汉朝的大一统?我又是分哪几步完成汉朝大一统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 (三)交流展示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要是有疑惑的问题一定要向同学请教!小组交流之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交流。 汉朝是怎样从积贫积弱走向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朝。(四)合作探究1.困境中的汉高祖下面首先请你来替刘邦出点子:这则材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经济状况。汉高祖采取的这些措施解决了当时的贫困状况。2.励志中的文帝景帝之后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请他们出场。到了景帝时期社会状况如何了?我们请景帝为我们介绍一下。【设计意图】:原始的历史材料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性,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下面就让我们隆重请出汉武帝,一起探究汉武帝是怎样完成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一统的。3.大一统的汉武帝(1)观影视知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上台时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是诸侯国问题。谁能举个例子说说诸侯国的势力之大?他采取了哪两种做法削弱诸侯国势力的? (2)从君臣对话看思想上的大一统a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建议?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b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还采取了哪些措施?c西汉时太学的教育内容是什么?它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设计意图】:情景模拟使学生回归真实的历史,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心境,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4.拓展延伸(1)看图知兴衰材料1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材料2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a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b贫弱的汉朝走向了兴盛,强大的秦朝却很短命。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呢?从“强”秦的短命与“弱”汉的兴盛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2)从历史看现实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材料二: 2008祭孔大典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举行,以纪念中国伟大的先贤孔子诞辰2559年。今年曲阜祭孔主题是“仁者爱人、自强不息”。 从材料中,你能说说今天的祭孔和当年汉武帝的尊孔从目的上看有什么区别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因此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大展宏图,敢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成就了一代伟业,使我国封建王朝达到了空前的强盛。从中我们看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获得全新的收获。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在汉武大帝的辉煌气势中感受一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大汉王朝的辉煌。(播放影片汉武大帝开篇序幕)(四)课堂检测(略)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贯穿了“人本”的教学原则,“学”、“思”、“练”三者结合,对于教材的处理,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这一方式来完成学习的,教师只是在旁边加以有效的点拨。学生经过阅读课文,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运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原有沉闷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感觉我在处理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背景这一环节上不够完整,让学生听起来有些模糊。六、共同诊断本课的教学手段的突出表现是创设了一个趣味性、自主性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是处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促进了学生主体与老师的协同成长。将“教教材”的观念转化为“用教材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