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陶器.doc_第1页
第二章 陶器.doc_第2页
第二章 陶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陶器第一节 陶器概述一、定义陶器是用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需的形状,干燥后以火烧制而成的器物。二、原料1. 粘土: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分解而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 羼合料:原始先民为改善粘土原料的工艺性能,有意识地在粘土中加入砂粒、蚌壳末、陶片碎末、植物末等,通常把这类加入物称为羼合料。目的在于使陶质疏松,火烧时水分易于逸出,陶器不致绽裂;减低陶土粘性,制坯时不致粘附手指,易于成形;防止干裂,即阴干时,不致因不平衡收缩而绽裂或变形 。三、成型陶器成型方法有手制和轮制两种。1. 手制:捏制法、泥片贴筑法、泥条盘筑法。2. 轮制: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提拉成各种需要的器形。四、修饰1. 表面磨光2. 涂施陶衣:涂在器表的色层,目的是增加陶器表面的光洁度与美观性。3. 施纹:拍压(绳纹、篮纹、方格纹、席纹)、戳刺(锥刺纹、篦点纹、指甲纹)、刻划(弦纹、网状纹)、贴附(附加堆纹、乳钉纹、动物堆塑)、镂孔(圆形、方形、三角形)。4. 彩绘五、陶窑1. 竖穴窑:焙烧陶器的窑室直接坐于火膛之上。2. 横穴窑:有较长的火膛,火膛的一部分也成为火道,焙烧陶坯的窑室置于火膛末端之上。六、分类1. 生活用具炊器:釜、鼎、罐、鬲、甗、灶、甑等。饮器:斝、爵、角、觚、杯等。食器:碗、钵、豆、簋、盘等 盛贮器:罐、壶、瓮、瓶、盆、缸等。 2. 工具:纺轮、网坠、弹丸等。3. 建筑用具:水管、瓦、砖、井圈等。4. 乐器:陶鼓、陶号、陶埙、陶响球等。5. 装饰品6. 陶塑7. 杂器第二节 陶器各部位的名称1. 口 指器口(大口、小口、直口、敛口、敞口)。2. 盖 指单独的、扣合在器口部分的陶器。3. 流 指附着在口部便于倾倒液体的槽状部分。4. 嘴 指附着在口部便于倾倒液体的筒状流。5. 唇 指器口边缘长出的部分(直唇、平唇、卷唇、叠唇)。6. 颈 指口与肩之间的部分(长颈、短颈、粗颈、细颈)。7. 肩 指颈与腹之间的部分(圆肩、折肩)。8. 腹 指肩以下至器底的部分(直腹、鼓腹、曲腹)。9. 底 指器底(圜底、尖底、平底)。10. 足 指附着在器底的突出部分,使器底不能直接接触放置面(实足、空足、圈足)。11. 耳 即把手,指附着在器口、颈、肩、腹部可用手把持的部分。第三节 陶器发展简史一、新石器时代1. 据我国考古发现,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距今约11,000年。2. 新石器时代陶器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3. 新石器时代陶器主要是用于炊煮、饮食、储存等的生活用具,如鼎、鬲、釜、碗、杯、罐、壶、瓶等,部门制作精致的陶器,具有礼仪功能。除生活用具外,也有少量生产工具,如捕鱼用的陶网坠、狩猎用的陶弹丸、防线用的陶纺轮等。4.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根据陶色分类有灰陶、黑陶、白陶、红陶及彩绘陶等。二、商至西周时期1. 商周时期陶器仍然是主要的日常用具,商代陶器以灰陶为主,有少量白陶,南方地区印纹硬陶盛行。礼仪性陶器被青铜器取代。2. 西周时期建筑用陶大量出现。三、战国秦汉时期1. 秦汉时期的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2. 这一时期实行厚葬,普遍使用陶塑作为明器,陶塑制作工艺发达,艺术水平较高。3. 汉代制陶技术上的突出成就是创烧了铅釉陶器。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已经烧制出成熟的瓷器,新兴的制瓷手工业迅速成长。这一时期,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制陶业呈现衰落局面。五、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制陶工艺有了新的成就,标志为唐三彩釉陶的出现。唐三彩雍容华贵、绚烂多彩,最能反映盛唐气象,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六、宋元明清时期 宋以后,瓷器生产迅猛发展,窑场遍布全国各地,陶器制作趋于没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个别地区仍然制作特殊品种,如宋、辽三彩、紫砂陶、琉璃器和珐华器,这些器物以其特殊魅力受到青睐。尤其以江苏宜兴地区生产的紫砂陶,于明代异军突起,别具一格。第四节 部分陶器赏析一、新石器时代彩陶1. 表面有彩绘装饰的陶器,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主要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2. 器形:瓶、罐、壶、钵、缸、碗等饮食器和储存器。3. 纹饰:1.几何纹样: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漩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等,具有均齐、平衡、韵律、节奏、变化、统一等特点。2.动物纹样:鱼纹、鸟纹、兽纹、蛙纹等。3.人物纹样。4.植物纹样。 二、两汉釉陶1. 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釉料中加入铅,不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以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整光滑。2. 釉的着色剂为铜和铁,前者烧出翠绿色,后者则呈现棕红或黄褐色。以绿釉为多。3. 分布广泛,黄河流域及湘江、赣江一倍地区的汉墓中均有出土。4. 全部为明器,器型有鼎、盒、灶、作坊、楼阁、井、仓、壶、罐、碉堡、牲畜圈舍等。5. 墓葬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往往泛出一层银白色的光泽,有人误以为釉料中加入了银,称为“银釉”。银釉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器物长期埋葬过程中,釉中的某些物质被水和碳酸气腐蚀分解而出现的层状沉积物。 三、唐三彩1. 唐代彩色釉陶,以器表施绚烂夺目的彩釉为主要特征;釉色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实际上还有蓝、紫、赭、黑等色彩;烧成温度约8001100摄氏度,比瓷器略低,低温釉陶。2. 始见于初唐,盛行于盛唐,中唐以后迅速衰落。主要见于随葬用明器,以洛阳和西安出土最多。3. 器类:1.生活用具:瓶、壶、罐、钵、盘、碗、烛台、枕等;2.人俑:侍俑、贵妇、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3.动物俑:马、骆驼、猪、牛、狗、鸡鸭;4.模型:房屋、家具、仓库、箱柜、假山、牛车等。4. 唐以后:辽三彩,常见造型有皮囊壶、鸡冠壶、马蹬壶、凤头壶、罐等,釉色简单,釉层没有融溶流动的效果;宋三彩有塔、盆、灯、枕一类,风格清秀,多用刻划填色,釉色平板;元三彩有双耳三足炉、鼎等器物,风格粗犷。四、宜兴紫砂陶1. 用一种质地细腻、可塑性极强、含铁量较高的特殊天然陶土制成,泥色有紫泥、红泥和淡黄泥。2. 我国有好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