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1下列各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b铅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d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的同学2“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云、鱼b月亮、鱼c云、水d星星、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在作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4用受热膨胀了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测量结果将()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都有可能5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乙两车的行驶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1:2b2:1c2:9d9:26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8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9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0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11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1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利用b声音的种类c声音的特征d减弱噪声的途径1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15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桌面发声时,通过桌面上水杯中水面的波动认识到桌面的振动是转换法b百米运动员跑完用时越少速度越快,这是控制变量法c通过抽空玻璃罩内空气听铃声变化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逐渐逼近法d桌面上放一激光手电,手按桌面,通过观察手电照到墙上的光点移动认识到桌面发生了形变,这是转换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17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18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选填“地球”或“太阳”)是运动,相对于是静止的19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20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2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22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23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24音乐会上,一名女高音给男低音歌唱家伴唱,则的音调高,响度大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25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用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2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27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不能在中传播(4)此实验中采用到了方法28下面是小雨用一把钢尺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过程与方法如图所示,通过改变钢尺,注意听发出声音有何不同此时应注意两次的大致相同实验表明:钢尺振动越快,本实验利用的研究方法是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且物体振动越,音调越高拓展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的关系29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高低可能与其粗细、长短以及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所用琴弦的数据编号琴弦的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钢丝200.3b钢丝200.7c尼龙丝300.5d铜丝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呢进行研究(2)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归纳分析;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数字代号)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四、实验设计题(4+6=10分)30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1请你选择合适器材,设计实验测量我们操场的周长,要求写出实验器材、步骤和数学表达式(1)实验器材:(2)步骤:(所测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3)数学表达式:五、计算(每题4分,共20分)32长4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要穿过一条长3200m的隧道,需要几分钟的时间?33张宁乘坐一辆出租车,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的平均速度34子弹在离人68m处以75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35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经过0.2s后听到了回声,问这口枯井约有多深?36火车以180km/h的速度朝山底隧道前进,鸣笛8s后听到回音,请你计算一下,鸣笛的时候火车距离山脚还有就多远?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1下列各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b铅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d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的同学【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其速度不断增大,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铅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其速度不断减小,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属于匀速直线运动;d、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的同学,速度不变,但是路线不是直线,因此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点评】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可解题2“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云、鱼b月亮、鱼c云、水d星星、水【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月亮在云中走”是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鱼儿在水中游”是以水为参照物,鱼与水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选c【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在作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1)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宇宙间的运动是绝对的;(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方向和大小均不变的运动【解答】解: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a正确;b、运动的物体也可作为参照物,b错误;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运动方向可能变化,不一定在作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在平时学习中,应重在理解4用受热膨胀了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测量结果将()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都有可能【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因受热而膨胀,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误差就会更大,测量的结果会变小【解答】解:刻度尺受热而膨胀后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例如:物体的长度为2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故选b【点评】此考查了有关误差的知识,这是我们实验时不可避免的因素,是我们实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因素判断受热膨胀的尺子测量的示数偏大还是偏小,是这道题的难点,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5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乙两车的行驶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1:2b2:1c2:9d9:2【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汽车速度的比和行驶的时间的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求路程之比【解答】解:已知v甲:v乙=3:1;t甲:t乙=2:3;由v=得s=vt;所以s甲:s乙=v甲t甲:v乙t乙=32:13=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6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2)速度不随时间变化,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解答】解:ab、st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a中物体保持静止,b中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cd、vt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c中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中速度随时间减小,是减速运动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7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考点】响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低;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8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考点】回声;声速【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用变化后的声速以及产生的现象与现实情况相对比,进行判断【解答】解:假设学生离教室6m远,教师发出声音后,经过6s学生才能听到,不会更清楚,故a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是正常时的,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汽车的喇叭声传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客机声音传来,飞机早看不到了故b、c、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然后进一步推测当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后,事物情景的变化9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知道: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长越难以振动,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10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考点】声速【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气体最慢【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分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1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在st图象画一条竖线,控制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大,表示速度越大【解答】解:在st图象画一条竖线,控制时间t相同,如下图: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t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和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利用b声音的种类c声音的特征d减弱噪声的途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都可以将声音分成乐音和噪音;c、根据我们对于声音特性的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判断;d、要减弱噪声,可以从声音传入人耳的途径来入手,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a是正确的;b、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都可以将声音分成乐音和噪音,所以b是正确的;c、乐音的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没有频率,所以c是错误的;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d是正确的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考查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1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专题】图析法【分析】a、通过图象找出甲和乙4min中运动的路程,根据v=求出甲和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b、根据上述求出的甲的速度进行判断;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乙物体一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也就是甲和乙图象的交点,找到这个交点表示的路程即可【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乙4min运动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v乙=1m/s;甲4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v甲=0.5m/s;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a是正确的;b、甲在010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同学在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是正确的;c、乙在04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乙运动的速度是1m/s,乙同学4min之后保持静止,所以c是错误的;d、甲图象和乙图象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这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考时常常考到的15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桌面发声时,通过桌面上水杯中水面的波动认识到桌面的振动是转换法b百米运动员跑完用时越少速度越快,这是控制变量法c通过抽空玻璃罩内空气听铃声变化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逐渐逼近法d桌面上放一激光手电,手按桌面,通过观察手电照到墙上的光点移动认识到桌面发生了形变,这是转换法【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逐渐逼近法:有些特定实验条件不易达到或不能达到,我们可以通过使现有的实验条件逐渐接近要达到的特定实验条件,通过现有的实验规律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特定条件下的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逐渐逼近法又叫科学推理法【解答】解:a、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来说明音叉是振动发声的,是转换法,故a叙述正确;b、百米运动员跑完用时越少速度越快体现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故b叙述错误;c、将真空罩中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并通过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逐渐逼近法,故c叙述正确;d、桌面上放一激光手电,手按桌面,通过观察手电照到墙上的光点移动认识到桌面发生了形变,这是转换法,故d叙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模型法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考点】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运动状态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根据路线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是指速度改变的运动【解答】解:(1)物理学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物体位置的变化;匀速;变速【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定义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基本概念来解答17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简答题【分析】在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参照物;相对性【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8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云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月亮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选填“地球”或“太阳”)是运动,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月亮躲进云里”是说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以云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说乌云相对于月亮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是以月亮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相对于地球由于是由于是同步转动,所以是静止的故答案为:云;月亮;太阳;地球【点评】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19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加以辨别【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小提琴和二胡的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两种乐器;故答案为:空气;音色【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声音的特征20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105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这种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月球之间是真空【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简答题【分析】(1)海水的深度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与收到回波信号的时间的一半的乘积;(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1)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14s=7s,那么海水的深度为s=vt=1500m/s7s=10500m,(2)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0500;不能;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与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2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骨能够传声【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骨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解答】解: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大故答案为: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骨传声,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效果好22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振动发出的寻声而去,其音色不变,但响度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专题】简答题【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以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钢琴声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寻声而去,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变了,音色是不变的,响度变大;我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振动;音色;响度;空气;340m/s【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声音产生的条件,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3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知识【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故答案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4音乐会上,一名女高音给男低音歌唱家伴唱,则女高音的音调高,男低音响度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声歌唱,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女高音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故答案为:女高音;男低音【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25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用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2.5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中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5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50cm1.00cm=2.50cm故答案为:1mm;2.50cm【点评】初中物理涉及到很多的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长度的测量需要有估读值2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7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将逐渐增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此实验中采用到了理想实验方法【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4)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故答案是:(1)变小;(2)增大;(3)介质;真空;(3)理想实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28下面是小雨用一把钢尺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过程与方法如图所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长度,注意听发出声音有何不同此时应注意两次的振幅大致相同实验表明:钢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本实验利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且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拓展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质量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将一把刻度尺按在桌面上,一段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音调,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再听它发出的音调,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化两次实验钢尺振幅要大致相同实验表明:钢尺振动的越慢,其音调越低;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实验过程中,控制振幅不变,改变频率,来探究音调跟频率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固定振动部分的尺长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使尺子振动,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尺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故答案为:伸出长度;振幅;音调越高;控制变量法;频率;快;振幅【点评】抓住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分析声音的哪个特征发生变化,此题要结合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去分析解答29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高低可能与其粗细、长短以及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所用琴弦的数据编号琴弦的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钢丝200.3b钢丝200.7c尼龙丝300.5d铜丝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e的琴弦呢进行研究(2)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归纳分析;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数字代号)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弦乐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排序【解答】解:实验中弦的松紧保持不变(1)弦的音调可能跟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是标号为d、e的琴弦(2)经分析: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d、e;(2);控制变量法【点评】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四、实验设计题(4+6=10分)30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答:方法一:将刻度尺插入课桌的夹缝中,拨动刻度尺,振动的刻度尺发出响声;刻度尺停止振动后,发声也停止;方法二:用手将橡皮筋绷紧,拨动橡皮筋,振动的橡皮筋发出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后,橡皮筋不再发出响声【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参与能力,要利用身边常见物体来设计实验,有利于巩固物理知识31请你选择合适器材,设计实验测量我们操场的周长,要求写出实验器材、步骤和数学表达式(1)实验器材:(2)步骤:(所测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3)数学表达式:【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因为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刻度尺量程较小,无法直接测量操场的周长,使用要借助其他工具进行测量,如:用刻度尺先测量车轮的半径,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就能算出车轮的周长,然后骑自行车绕操场一周,数出车轮转动的圈数,计算出操场的周长;用刻度尺先测量人走一步的距离,然后人绕操场一周,数出人所走的步数,计算出操场的周长【解答】解:(1)实验器材:刻度尺和自行车;(2)步骤:用刻度尺先量出自行车后轮的半径r,再根据周长公式c=2r算出车轮的周长; 骑自行车绕操场一周,数出车轮转动的圈数n; 计算出操场的周长l=2nr;(3)操场的周长的数学表达式:l=2n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