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及语言阅读训练.doc_第1页
说明方法及语言阅读训练.doc_第2页
说明方法及语言阅读训练.doc_第3页
说明方法及语言阅读训练.doc_第4页
说明方法及语言阅读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试身手:植物中的“防火高手”植物中也有“消防员”?它们是怎样“灭火”的?下面的文章就满足你的好奇心!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即使树干被烧伤,它也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身上的伤口涂满涂严,随后就凝固了,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无隙可入。一般植物的叶子枯萎后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芦荟的枯叶却死而不落。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由于芦荟的死叶含有某种不易燃的物质,在死叶的保护下,无法达到致死的高温,使其免遭一劫。美国林业专家发现常春藤等几种植物也不怕火烧,甚至可以称为“灭火植物”。原来它们接触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烧,只是表面发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行人设想,如果将常春藤成排地种植在森林的周围,就能形成防火林带。在我国粤西山区森林中,有一种木荷树也是“防火能手”。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45%,在烈火的烧烤下焦而不燃。它的叶片浓密,覆盖面大,树下又没有杂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树冠上部着火,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生长在我国海南的海松也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用海松做成的烟斗,即使成年累月地烟熏火燎也不会被烧坏。这是由于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热能力,木质坚硬,特别耐高温。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梓柯。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的馒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当他们一遇到闪耀的火光,就立即从小孔喷出液体,这种液体含有灭火能力很强的四氧化碳。因此,人们将这种树叫做“灭火树”(摘自感悟2010年9月)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如果把第一段中“植物中也有消防员?他们是怎样灭火的?”改为“植物中也有防火高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4、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 )、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满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 )5、“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其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一)考点预览:一、明确说明对象找准说明对象的方法,一是看题目,二是找准开头的首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以短语的形式作答:介绍了的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题目抓首尾段落,找出关键词句。分析材料三、辨析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实典型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点。2、作比较:通过 与 对比,突出说明对象 的特点。3、打比方: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 的特点。4、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科学地阐述了 的本质特点。6、作诠释:科学地解说了 的(某一 )特征。7、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的特点。8、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的特点。注意: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析,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切忌死套程式,堆积术语,导致回答空泛、不具体。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分析词语能否去掉。分析两次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五、梳理说明结构,把握说明顺序结构模式有两种:一是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是总分式,期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二是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说明文常用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六、掌握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析重点词语的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得出: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合归纳七、拓展说明内容可从以下三个角度作答:就材料内容回答问题时要符合材料意思,言之成理,切忌脱离材料。具有个性化的启示或感想,一定是理解材料基础上的迁移或创新。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必须能自圆其说,理由充足。中考我命题:(阅读短文后,根据考点出题)人类和技术环境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运算5000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百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美和效率最高的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1、2、3、4、5、说明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辨析说明方法命题方式: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会判断会分析其作用答题模式:见考点预览示例如下: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作用: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作用:星云分为亮星云和安星云。( )作用: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 )作用: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 )作用: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作用:二、体会说明语言起限制作用起修饰作用说明方法命题方式: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加点词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如下: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至于池沼,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