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LM)并地塞米松(DMX)联合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将64例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联合腔内注射(PLM组)与传统的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SM组),对它们的毒副作用、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PLM组有效率为96.88%,SM组为81.25%,PLM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SM组. 结论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博来霉素;地塞米松;血管瘤;海绵状/治疗;鱼肝油酸钠口腔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血管瘤可引起颜面、唇、舌等部位的畸形及功能障碍,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各有其局限性。本组病例采用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PYM)并地塞米松(DMX)联合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并与传统的鱼肝油酸钠(Sodium Morrhuate,SM)瘤内注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1 年1 月至2005 年6 月共收治颌面部血管瘤患者64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39 例;年龄1 52 岁,平均12. 5 岁。瘤体分布:上下唇8 例,颊部16 例,腮腺区8 例,舌10 例,口底8 例,软腭6 例,面部皮肤8 例。血管瘤最小0. 5cm 1. 0cm,最大4. 5cm 6. 0cm。病程6 个月 18年,平均4. 5 年。1. 2 病例选择标准 颌面部有无痛性包块,位于皮下、黏膜下或较深的肌肉间隙,体位试验阳性,穿刺抽出可凝固的血液;治疗前均经B 型彩超检查确诊;未接受过其他治疗;胸透、血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正常,否认有药物过敏史。1. 3 分组 64 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PYM 组,注射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SM 组注射鱼肝油酸钠。每组32例。1. 4 治疗方法 PYM 组取平阳霉素8mg 及地塞米松5mg 溶于2% 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局部消毒后,注射针从瘤体周围正常组织穿入瘤体,回抽有血后注射药物。病变较浅者使瘤体变苍白和肿胀为佳,瘤体较大时则分点注射。注射时应阻断病变区血流,调节体位,注射完毕后仍需维持5min 左右,以延长药物在瘤体内的停留时间。每1 cm2 瘤体范围内注射平阳霉素约1 mg,每次用药量成人不超过24mg,小儿不超过8mg。总量成人不超过72mg,小儿不超过24mg。一次未消失者1 周后重复注射。SM 组每1cm2 瘤体范围内注射5% 鱼肝油酸钠约0. 25ml,一次用量不超过5ml,总量不超过20ml。1. 5 疗效评价 治愈:瘤体缩小90%以上,皮肤黏膜色泽正常,体位移动试验阴性,无功能障碍,形态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瘤体缩小60%以上,体位移动试验时间延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各项体征均无明显改变。患者均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 个月进行复查,判断疗效。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2 结果2. 1 两组疗效比较 PYM 组注射次数2 5 次,平均3. 5 次。SM 组注射3 6 次,平均4. 3 次。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2. 2 副作用 PYM 组中有2 例用药后发生低热(最高为38. 1)。局部组织轻度肿胀和溃疡,未做特殊处理,24h 后体温正常;3d 后溃疡愈合,7d 后组织恢复正常形态。停药3 月后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无异常,胸透均无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现象发生。SM组中有5 例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肿胀、疼痛、局部坏死,影响咀嚼及张口。软腭及舌部瘤体注射后吞咽功能受到一定影响。1 例出现大出血,对症治疗后好转。3 讨论3. 1 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根据Muliken 分类法1,海绵状血管瘤属静脉型血管畸形,多是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更新的非真性肿瘤,一般不会自行退化。海绵状血管瘤多在出生时发现,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生长快,受刺激时易溃烂、感染和出血,继而引起口腔颌面部畸形,严重时可致吞咽、呼吸困难,故应早期积极治疗。手术切除瘤体往往会破坏面部的形态并导致功能障碍。鱼肝油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上传统使用的非手术方法,但其并发症多,注射该药后易形成大血栓,导致较严重的组织肿胀、坏死和出血(本组有6 例),且注射时须避开大血管及神经组织等重要结构,大大限制了其在口底、软腭及咽部的应用。3. 2 抗癌药物治疗血管瘤 1966 年Rush 首先报道了1 例经动脉注射氮芥治愈的大面积血管瘤。1986 年Hurvitz等2经静脉灌注环磷酰胺治疗2 例经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海绵状血管瘤,获得成功。但这类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临床上未得到广泛应用。平阳霉素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渗入DNA与DNA 结合,使其破坏、分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与分裂。高浓度药物可破坏血窦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水肿、变性、萎缩、退化,血小板黏着,微血栓形成致血管纤维化,从而促使瘤腔缩小或闭塞。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不抑制肝肾功能,经静脉及腔内注射方便,不溶血,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对造血和免疫功能无损害,故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发热反应、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但只要掌握好剂量及适应证,也不致发生肺纤维化。3. 3 地塞米松的作用 地塞米松可增加对血管收缩的感受性,对未成熟血管瘤的增殖具有抗同化作用或血管收缩作用及抗炎作用。在平阳霉素中加入地塞米松可抑制机体内热源的释放,防止平阳霉素所致的过敏发热反应3。且地塞米松可抑制雌二醇分泌及阻止雌二醇与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了血管瘤的增生,使血管内皮退缩,血管瘤消失,在血管瘤的治疗中可与平阳霉素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 6。由于地塞米松可防止治疗后局部组织的肿胀,故对舌体后部及咽部病变特别重要。加入少量利多卡因可达到无痛,患者易接受,术前可缩小瘤体,术中可减少出血,术后可作为补充治疗防止复发。综上所述,平阳霉素合并地塞米松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Mulliken JB,Gl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 J . Plast Reconstr Surg,1982,69( 3 ):412 -422.2 Hurvitz CH,Alkalay LA,Sloininsky L,et al. Cyclophasphamide therapy in life - threatening vascular tumors J . JPediatr,1986,109(2):360 - 363.3 寿柏泉,杨震,寿卫东,等. 地塞米松控制平阳霉素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7,14(1):44.4 赖国强,曾宗澜,陈福进. 类固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J. 中华肿瘤杂志,1991,1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