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粤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粤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粤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建 议 用 时实 际 用 时设 定 分 值实 际 得 分150分钟 150分 7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破绽() 妄论() 剔牙()b.酽酽() 问津() 钥匙()c.阖家() 咋舌() 动辄()d.高雅() 档次() 桑梓()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底蕴 扰民 烙印 渊源b.虐待 挫折 皈依 缺撼c.荒寞 折射 消耗 谋求d.消蚀 漠视 人文 泛滥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两会”当然要开好,但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b.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让人不仅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c.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d.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a.雕 铺 呈 贴b.塑 铺 像 画c.塑 摆 像 贴d.雕 摆 呈 画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雠:同“仇”。柙:木笼。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7.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3分)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事君无二心。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 b. c. d.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4分)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3分) (二)古诗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晓出黄山寺高 翥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注】篮舆:竹轿。宝坊:对寺庙的敬称。(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 (2)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知我者,谓我心忧; , 。(诗经王风)(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3)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刘梦溪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1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3分)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15.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玉米的馨香邢庆杰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6.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4分) 17.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18.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5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庄子心灵的独舞,哲学的天籁。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拟写一句话的书评。(1) (2) 20.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1) 、 (2)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3) ,是生命的落脚处。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假如没有“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的缺憾,怎么会有古人夜里秉烛赏花的美?假如没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缺憾,又怎么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缺憾是荆轲的秦廷失手,是项羽的乌江自刎,是隋炀帝“好头颅谁将取之”的担忧,是宗泽的三声“渡江”,是陆游的泪尽胡尘,是曹雪芹的半部红楼梦,是散佚的四库全书。缺憾是历史的二分之一。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缺憾的?请以“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与解析1.a(b.津;c.咋;d.档。)2.a(b.撼憾;c.寞漠;d.消销。)3.c(a.“并不是非得”改为“并不是非得以”;b.“让人不仅”改为“不仅让人”;d.“始终”前加上“能否”。)4.a雕: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塑: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摆:安放,排列。呈:具有(某种形式);呈现(某种颜色、状态)。像: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画: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从语境上看,用a组词语最为恰当。5.a(加:施加。)6.d(a.连词,表转折,却/副词,才;b.代词,代指管仲/代词,那;c.介词,到/介词,跟;d.都是承接连词,连接两种行为。)7.a(是谈齐桓公治国;表现管仲的忠诚;写其才能之高,影响之大。)8.c(从文中看不出鲁国要任用管仲,施伯只是劝说鲁侯杀死管仲,以免管仲为齐所用,于鲁不利。鲍叔牙要迎回管仲是为了齐国的强盛,同时担心管仲在鲁国最终因不接受任用而被杀掉。)9.(1)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又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护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失权柄,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就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治理天下,怎么能抛弃不用人民的衣食父母呢?”齐桓公说:“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我)因此差点丧命,现在却重用他,可能吗?”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对您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您派人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国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鲍叔牙说:“您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引渡回国在君臣面前处死。鲁国国君一定会答应给我们。况且施伯了解管仲的才能,一定会把鲁国的执政大权交给管仲。管仲如果接受,那么鲁国就会强大,齐国就弱小了。管仲不接受,他就知道管仲要返回齐国,一定会杀了管仲。”齐桓公说:“那么管仲接受鲁国的执政大权吗?”鲍叔说:“管仲一定不接受。管仲侍奉国君没有二心。”桓公说:“他对我也这样吗?”鲍叔牙回答说:“他不是为了您,他是为了先君和国家。您如果想使国家安定,就赶快请他回国。不然,就来不及了。”齐桓公就派鲍叔牙到鲁国。鲍叔牙说:“公子纠,是桓公亲兄弟,请您杀了他。”鲁侯杀了公子纠。鲍叔牙又说:“管仲,是我们国君的仇人,一定要得到他才满足。”鲁侯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施伯对鲁侯说:“不要给。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在楚国那么楚国就称霸天下,他在晋国那么晋国就称霸天下,他在狄国那么狄国就称霸天下。现在齐国请求得到他,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您为什么不把他杀了将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君回答说:“好吧!”(鲁君接受了施伯的建议,)准备杀管仲。鲍叔牙(向鲁侯)请求说:“在齐国杀了他,他是为齐国殉节;在鲁国杀了他,他是为鲁国殉节。我们的国君愿意活着得到他,在群臣面前杀死他,在国内示众。若不活着得到他,您就跟我们国君的仇敌一样了。不是我们的国君所希望的,我不能接受您的这一命令。”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10.(1)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表现了山间的美景,详细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悟。(2)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情,并抒发了生活中的一种审美体验:欣赏美景需要心境闲适,细细观摩,慢慢体味,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认识美的事物的真谛。11.(1)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2)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3)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12.de(d.原文是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e.“读书”应为“阅读经典文本”。)13.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14.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15.(1)倡导阅读本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经典(或:形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2)接受异质文化,把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意思对即可)16(1)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2)推动情节,让三儿、老乡、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3)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7从与领导的关系看:讨领导欢心,搞形式主义。从与百姓的关系看:不顾百姓利益,耍官僚作风。从与三儿的关系看:利用下属私心,施展自己威风;又被三儿行为感动,有一定的道德反省意识。18合乎情理。三儿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职位,但作为农民,他更珍惜农民的利益,所以在两者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农民利益,放弃了自己的职位。19.示例:(1)傅雷家书一位慈父的叮咛;(2)泰戈尔诗选一串串珍珠缀成一弯新月,一只只小鸟唱出一片绿洲;(3)红楼梦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等等。20.示例:仲夏亭榭里的琴弦 深秋山林里的散步 是灵魂的依傍21.写作指导:所谓“缺憾”是指因为没有能够满足自己的心愿而十分惋惜的意思。而生活中这种缺憾很多,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有很多的缺憾,加上个人的能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不能满足心愿的地方会很多,但关键在于,面对缺憾,我们有怎样的态度。文章可以选择那些从不同角度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