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学生).doc_第1页
乙酸(学生).doc_第2页
乙酸(学生).doc_第3页
乙酸(学生).doc_第4页
乙酸(学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酸【典例1】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 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互动探究】指出1 mol 分别与Na、NaOH、NaHCO3、Na2CO3完全反应时,消耗的Na、NaOH、NaHCO3、 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变式训练】1.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1 mol/L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乙酸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D.在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 2.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2H5OHCH3COOH(aq)水 A.B. C.D. 【典例2】(2010吉安同步检测)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 。 【实验步骤】(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 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 ; b.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 c.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 _(填“能”或“不能”)换成NaOH溶液,原因为_; d.从试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 。 【变式训练】在实验室制得1 mL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紫色石蕊溶液,这时紫色石蕊溶液将存在于饱和Na2CO3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于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体分为两层,石蕊溶液仍呈紫色,有机层呈无色 B.石蕊溶液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呈蓝、紫、红色 C.石蕊溶液层分为两层,上层呈紫色,下层呈蓝色 D.石蕊溶液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呈红、紫、蓝色 1.(2010福州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 A.金属钠B.CuO 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3.(2010九江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饱和链状一元羧酸的组成符合CnH2nO2 C.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4.(2010无锡高一检测)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5.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6.具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A 7 g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10.2 g乙酸某酯,经分析还有1 g A剩余,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CH2OHB.CH3CH2CH2OH 7.取等质量的某有机物A两份,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1 L;另一份与足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2 L,在相同条件下,2V1=V2,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HOCH2CH2COOH B.HOOCCH2CH(OH)CH2COOH C.HOOCCOOH D.HOCH2CH2CH2OH 8.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跟NaOH溶液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9.已知丁酸跟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丁醇跟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OOH 丁醇丁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丁醇、丁酸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丁醇+ 钠:_; 丁酸+ 钠:_ 。 预计上述化学反应的速率:v(丁醇) _ v(丁酸)(填“”或“”)。 (2)写出丁酸与丁醇的酯化反应,并注明反应条件_。 (3)写出丁醇在Ag催化下与O2的反应_。 (4)判定丁醇能否直接被氧化为丁酸。若能,指出所用氧化剂是什么_ (若不能,此空不填);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若能,此空不填)。 10.(2010衡水同步检测)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 ,目的是_ 。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 。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分离后允许含有少量水)。 试剂a是_ ,试剂b是_ ;分离方法是_ ,分离方法是_ ,分离方法是_ 。 1. 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A.C5H10O4B.C4H8O4 C.C3H6O4D.C2H2O4 2.(2010江阴高一检测)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C=O键 B.乙醇和乙酸相互之间不能溶解 C.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3.(2010福州高一检测)关于HOOCCH=CHCH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6O3,每摩尔该物质充分燃烧需消耗4 mol O2 B.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加聚、中和等反应 C.分别与足量Na、NaOH、Na2CO3反应,生成物均为 NaOOCCH=CHCH2OH D.该物质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乙酸和水 5.(2010荥阳模拟)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 病,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A.乙酸B.乙醇 C.碳酸钠溶液D.溴水 6.(10分)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 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式_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 _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_, _, _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_ ; _ 。 7.(8分)A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CO2。A与CnH2n+1OH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n+3H2n+4O2的酯,回答以下问题。 (已知RClROH) 来源:Zxxk.Com(1)A的分子式为_ ,结构简式为_ 。 (2)已知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依此规则,A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物质B的结构简式为_。 (3)B与NaOH混合并加热,再用盐酸酸化,所生成C的结构简式为_ 。 (4)C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8.(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进行甲酸(H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