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宁毕业创作说明 - 终极版.doc_第1页
宋安宁毕业创作说明 - 终极版.doc_第2页
宋安宁毕业创作说明 - 终极版.doc_第3页
宋安宁毕业创作说明 - 终极版.doc_第4页
宋安宁毕业创作说明 - 终极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本科专业毕业创作说明书2014届 分 类 号: J204 单位代码:10452 本科毕业论文空山闻语创作说明姓 名 宋安宁 学 号 201012010135 年 级 2010 专 业 美术学国画 系(院) 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 孙艳华 2014年3月20日2摘 要 这组毕业创作是对本科四年学习中所掌握国画山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总结。沂蒙山的意境一直是最喜欢的,所以选择以浅绛山水这种形式来表现对沂蒙山的喜爱与向往。在创作中,充分运用了所学的技法,从构图到笔墨再到染色,充分表现远山、树木等的轮廓、明暗、质感,寄托对山水画的喜爱。关键词:中国画;浅绛山水;写意;规律ABSTRACTThis set of graduation creation is the basic theory of landscape painting, the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learning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summary. Yimeng Mountain mood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loved, so choose to shallow Jiang landscape this form to express the love and yearning for the Yimeng mountains. In the cre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knowledge of techniques,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ink to dye, the full performance of mountains, trees, contour, shading, texture, placed on the landscape painting love.Key words:Chinese painting; Shallow Jiang landscape; Freehand; Law 目 录一、创作来源1二、创作过程1(一)构图1(二)设色4(三)调整画面5(四)题款用印5三、创作总结6参考文献7谢 辞8一、创作来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记得去年和朋友一起爬沂蒙山,当我们爬到山顶的时候,恰巧看到夕阳西下,脉脉的余辉把整片山头都染成橘色,脑子里忽然想起自于王维的这首鹿柴,诗中所描写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不正是眼前的这幅景象么?幽静的山谷里到处充满大自然的声音,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由于山深林密看不到人影;夕阳西下,余辉映入深林,给幽暗的深山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所以我决定以空山闻语为题来记录这份自然的壮美与幽静。我的这组毕业创作是四幅扇形写意山水小品画-空山闻语系列。四幅画规格为69*34.5CM*4。(如图1) 图 1图1 空山闻语 宋安宁69*34.5CM*4 纸本二、创作过程(一)构图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一张山水画的好与坏的先决条件。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谐调。所以非常強调规律性和辩证法。1.布局在选择的布局的时候,采取的是扇面的布局,扇面书画在中国是有着相当发展的一种书画形式,在中国画中,扇面书画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固定的空间中作画,给我无限的创意和丰富的意境。扇形构图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在形式上体现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起稿的时候先以速写的形式拟草稿图,首先在宣纸上用炭笔构图、起形。在起稿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体与形象的造型问题。需要通过反反复复的构图与修改来达到穷形尽象,“以形写神”,即要对背景体察入微,又要根据国画素材的构成方式使之有平面化的处理,把三度空间的形体浓缩于二度空间中。二是赋予中国画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与通行的素描不同的是他对线的收起,形态的变化有审美趣味摄取的精华,也就是说造型趣味、手段源于传统,形象、神韵出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正如齐白石大师所说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将传统的表现形式运用于我的作品中,掺杂以现代构图笔法,使整个画面既显得协调,又有清新惬意之感,使画面层次既分明又丰富,疏密有度。 对称、均衡 是我在构图过程中所体现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宾主分明, 画中有多座山必有一座为主峰;第二,把握龙脉,是构图的另一重要原则,龙脉为山峰的走向,它是山水中景物蜿蜒的趋势。我们也将此看为国画教学中的常用的经典构图模式,例如画树木,尤其是苍松,更要枝干穿插清晰可见调理明确,才能气晕生动;第三,起承转合,指的是景物的延伸,首尾的呼应。 2笔墨技法 披麻皴和折带皴结合的皴法是我在创作远山的画法主要运用到的。(1)首先,在创作远山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黄公望的披麻皴。披麻皴的特点是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先勾后皴,秃笔渴墨用长短不同的线,一般用中小号的羊毛笔,由浓墨到淡墨层层加上去。(如图2)在画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墨色的浓淡的变化,以此丰富远山的层次变化(如图3)。图2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局部) 图3 空山闻语 宋安宁(局部) (2)除了披麻皴,后来还借鉴了倪瓒的折带皴,倪瓒作画“惜墨如金”,善于运用枯墨画法,特点是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如衣带子折来折去。在他的的雨后空竹图中充分运用了这种技法。(如图4)把枯笔皴擦运用在远山的局部中,以展现山的苍茫。虽然没有达到倪瓒的技法效果,但也从中提升了自己的笔墨技巧。(如图5)图4 雨后空林图 倪瓒的(局部) 图5 空山闻语 宋安宁(局部)对于树木的画法参照的是原济的东风飘渺图(如图6)里树木的画法。画主干时,一定不能太直,要有弯曲形态,用笔有顿挫、转折的表现。古人说的“树无一寸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画这几棵树木时候,要特别注意树木之间的穿插,错落关系,前后大小的呼应。以避免画的所有的树木都是一个姿态。(如图7)图6 东风飘渺图 倪瓒(局部) 图7 空山闻语 宋安宁(局部) 综合上述技法,基于平衡和谐这个原则,对我的画面做了整体的调整,对山峰的远近疏密关系,林木和山石的穿插以及人物所在位置力求做到符合规律。(如图8)图8 空山闻语 宋安宁(二)设色山水画用色方法有以水墨山水和浅绛山水为主,不着色或少着色的水墨法;有多以花青、 藤黄、赭石为主的浅绛色轻着色法;有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青绿山水画。水墨法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而我的是小写意浅绛山水,我要表达的是静谧淡雅一点的画面效果,所以我选择的是赭石加一点花青,调出偏冷一点的赭石色。四幅作品是同步完成的,刚开始先用赭石加一点花青调出偏冷一点的赭石色,调好颜色以后,用比较软的羊毫笔仔细均匀的涂在整幅画面上,以免伤了画面的肌理,待第一层完全干了以后在上第二层底色,防止跑墨。底色上完了以后,我又用赭石将远山和山石的暗部加深了一下效果,以便拉开画面的层次。为下一步的染色做准备。局部设色的时候,我的树木是用曙红染的颜色,后来观察画面的时候发现颜色染得太平了,没有层次感,我就又加深了它的层次感。(如图9) 图9空山闻语 宋安宁(局部)远山参照的是文征明的李白诗意山水图(如图10),正如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所以三绿色和三青色是渲染远山的最佳色调。待上一遍干了以后在渲染下一遍,并且注意颜色的浓淡变化,已表现出山的前后及走向。(如图11)图10 李白诗意山水图 文征明(局部) 图11 空山闻语 宋安宁(局部)初次染完的时候发现四幅画有些雷同,为了让四幅画有变化,在其中两幅作品的远山处理中,用三青色和三绿色又加重了一个层次,让每一幅画表现出的的浓淡效果不一样,以便于体现出它的变化规律。(三)调整画面挥笔作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笔墨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不能有半点疏忽差错。每笔都要考虑以便解决形象问题、远近虚实问题、情感问题。古人讲“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笔的轻、重、虚、实、强、弱、浓、淡、干、湿都要恰如其分。因此必须集中精力,才有可能做好。审视整副作品,画面远山的颜色太平均了,我先整体观察画面是否协调,层次是否分明。但是在最后收拾整个画面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掌握技巧。在最后的观察中,我发现整体的底色还不够厚重,我又加深了一遍,加深的过程中尽量避开染了白颜色的树叶,以防颜色晕开。(如图12)图12 空山闻语 宋安宁(四)题款用印题款和用印,在一幅国画作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全篇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具有调节、平衡和装饰的功能还有完善构图的作用。我的作品由于构图太满,只好在整幅画的空白处采取穷款的方式写上自己的姓名。三、创作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大学四年马上就要结束,这次创作不仅是对我结业的一次考核,也是大学四年对自己的一个交代。通过创作的过程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还很多,不禁有些惭愧。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再身边,有时会很无助,但是当自己克服掉一个问题的时候,兴奋的喜悦涌上心头。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技法,比如在画树木时注意前后、左右的变化,一定要符合树木符合生长规律,充分体现树木的空间层次和立体感。通过创作,让我懂得了只有面向生活,以生活作为创造的基因,经过生活的积累和蒙养的勃发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笔墨、色彩以及新技法的产生才会是心灵的迹化;才会不同于前人,有别于他人,从而在创造中得到本质的满足。参 考 文 献1刘松岩.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072孙恩同.中国山水画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043梅墨生.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014杨建峰.文征明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5陈昌宝.中国画基础教程-写意山水云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36谢定超.中国画写意山水基础教程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017范扬.中国画教学大图典:写意山水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098郭贵兴.写意山水M.洛阳: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019邓嘉德.元代写意山水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0210林峰.写意山水小品画创作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211钟涛.名家画山水小品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0112将维德.写意山水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0113邓光明.中国山水画写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0114郭福深.国画初学技法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