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代号为“火炬” 的登陆计划是盟军实行的重大军事行动( )a.使美英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b.使欧洲战场的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c.使北非的德意军队处于东西夹击之中d.直接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于( )a中途岛海战后不久b美英军队西西里岛登陆后不久c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后不久d阿拉曼战役结束后不久3.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5.既体现大国强权色彩、又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国际会议是( )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慕尼黑会议abcd6.(2012石家庄模拟)通常意义上来说,这种政治统治是最不稳固的,因为其寿命往往跟统治者自身寿命相当,而且经常根据统治者自身好恶来决定国家政策。再加上政治家对于权力的固有贪婪,强人的末路就成为了人类历史最富有规律性的事件之一。下列史实与“这种政治统治”相一致的是( )a秦亡汉兴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与废止c纳粹德国的兴亡d南京国民政府的兴衰7.(2012温州高二检测)观察右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 “国父”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abcd8.(2012金丽衢模拟)探索与发现之“战争警报”中叙述道:“苏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部署变革正在进行,大量兵力和兵器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一万公里以上的超长距离跨洲调动。”这次行动的意义是( )a推翻拿破仑帝国b苏俄退出战争,实现和平c导致苏德战场的转折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材料二 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给了我们无法估量的援助没有他们这种巨大援助,解放法国和粉碎西欧的敌人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大的牺牲”。艾森豪威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2)有人认为,打败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美、英、苏三国,其他国家的作用微乎其微。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10.(2012太原高二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日本拒降乞降受降目击记请回答:(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2)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答案解析1.【解析】选c。“火炬”计划是美英军队在西北非实行的两栖登陆计划,登陆后盟军向东发动进攻,与自东向西的英军遥相呼应,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之中。2.【解析】选b。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后,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3.【解析】选d。1943年德黑兰会议召开,通过这段话,不难发现,在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三个大国都想争霸的野心已经隐隐显现了,在战胜法西斯之后分道扬镳也就成了必然。本题中a项说法与实际不符;b项说法在材料中未能充分反映;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出现。故本题选d项。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诺曼底登陆的战略意义。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是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之后,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重大军事行动是1944年6月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故正确答案为b。5.【解析】选c。凡尔赛会议上,英法美操纵和会,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签订九国公约,虽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但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染指的境地;英美为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牺牲中国诸多利益,损害了中国主权;虽然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但在这次会议上牺牲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和国家利益。【规律方法】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目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法,必须对题目中出现的每个小项都有较全面的认识。此题有两个明确的分析角度:一个角度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且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另一个角度是在国际会议中中国的努力得到认可,中国的主权得到尊重,中国的利益得到保障。解析是从第一个角度进行分析的,从第二个角度分析,都从一定程度上认可维护了中国的利益。6.【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在此题中限定性信息有政权寿命往往跟统治者自身寿命相当、“根据统治者自身好恶来决定国家政策”“政治家对权力的固有贪婪”等,符合以上限定性信息的只有c项。7.【解析】选c。邮票中人物分别是林肯和孙中山。中被称为美国国父的是首任总统华盛顿,孙中山是中国的国父。中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与材料要求的时间不吻合。8.【解析】选d。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材料信息看,苏军的这次行动,跨洲调动兵力,时间短,作战任务较大,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对日作战与之相符。苏军参加对日作战,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故选d。9.【解析】第(1)题属于教材知识再认再现。回忆教材知识即可解答。第(2)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的战争。结合战争中其他国家的贡献加以印证。但在解答时,一定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史料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用巨大的民族牺牲,牵制甚至消灭了大部分日本法西斯侵略力量,有效地配合了亚太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2)不同意。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法西斯势力,是靠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与协作,除了美、英、苏三大国的核心作用外,其他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0.【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日本战败的原因,依据材料有以下几种观点:战略轰炸致胜说,海军优势获胜说,红军参战决定说,综合因素说,经济实力决定说。第(2)题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依据材料二可以得知,减少了美英等国人力、物力损失,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第(3)题对原子弹轰炸的悲剧,我们既应看到法西斯侵略扩张,危害世界多年,系咎由自取,同时也要看到民众所受的危害。第(4)题是对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