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5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00135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00135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00135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00135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论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2、现在的露地农业成为“绿色农业”,把工厂农业称为“白色农业”,把海洋农业称为“蓝色农业”,简称“三色农业”。3、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大小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来决定的。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古今中外都是如此。5、农业经济管理是有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力和正确调节农业生产关系两方面的职能。6、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7、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特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总是具体地与一定国家和地区的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是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信息、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生产和劳动部门组成的庞大系统。简答题: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2、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表现在? (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3)农业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4)农业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6)农业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7)农业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8)农业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政治方面。3、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明显,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上具有很强的季节性。4、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特征?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2)自认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3)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4)我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5)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概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力有低级到高级,由量变质的过程。2、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3、按照农业生产性质和状况划分,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4、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使用简单的铁木工具,以人力、蓄力为主要动力;技术上主要依靠世代累积的传统直接经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生产发展很慢。5、近代农业是指从手工工具和蓄力工具向机械化转变这一期的农业。6、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基础作用要求;是发挥科技作用,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民富裕,缩小三大差别,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7、我国古代曾是世界上农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8、国外农业现代化道路类型:第一种是地广人稀,劳动力紧张的国家,以美国、前苏联、加拿大为典型;第二种是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日本、荷兰等地为典型;9、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建设起一个发达的农业,建设一个富裕的文明农村,建设起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名词解释:1、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与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从而是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的过程。简答题: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 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 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3) 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2、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蓄力的工具和设备;(2) 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 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5)农业的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3、 我国农业现代的道路?(1) 要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重点并和机械技术现代相结合;(2) 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农村集镇建设。论述题:1、 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有哪些?(1) 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平均每人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农场品产量;农业的劳动生产率;(2) 反映农村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农业净产值(农业中农、林、牧、副、渔各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总和);农村经济净产值(农村农、工、商、服务等全部产业的国民收入);按人口计算的农民纯收入水平;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3) 反映环境良好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灾害成灾面积。2、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用那些措施?(1)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战略;(2)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3)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4)要在实现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5)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革;(6)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7)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8)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9)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9)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章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 1、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特点是:各个农业生产单位都是建立在“小而全”和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自我完成生产和再生产过程。2、农业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是伴随着农业的商品化发展起来的。3、农业企业专业化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为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类)农产品。4、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5、农艺过程专业化的国外,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6、农业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是农业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要求。7、在提高农业地区专业化过程的同时,还应注意粮食生产布局的相对均衡。8、农业区划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分类指导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9、农业地区的综合化发展是直接为地区专业化服务的。名词解释1、 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2、 农业企业专业化: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类农成品,其他生产项目降为次要地位。3、 农业地区的综合化发展:是指在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专业化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各地区内部还应发展一些辅助性的生产项目与之相配合。4、 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存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亦即各地区逐步有“千遍一律”、“万事俱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日益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5、 农业生产商品化: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行。6、 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由原来一个生产单位独立完成,转变为若干个专门企业分别完成。简答题:1、 农业企业专业化的优越性?(1) 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2) 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科学化的发展。(3) 有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4) 有利于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5) 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2、 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条件?(1) 交通运输条件;(2)市场需求条件;(3)科学技术条件;3、 商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农业生产商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 农业商品化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3) 发展商品生产是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完善的客观需要。4、 农艺过程专业化的特点是什么?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或作业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去完成,一个企业只承担某项产品的某些作业环节,使该产品成为若干个企业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生产的产品。这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第四章 农业中的所有制形式1、所有制的形式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有制形式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反作用。2、根据所有制形式在任何社会里,生产力的状况都不是处于同一个水平上。3、只有多种经济形式的合理配置和发展,才能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4、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应至少占超过50%以上的比重。5、所有制形式又被称作“经济形式”或“经济成分”;名词解释:1、 所有制形式:又被称作“经济形式”或“经济成份”,它是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由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的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2、 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是指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由国家支配,并由国家来决定其经营管理的办法和收入分配方式的一种经济形式。3、 个体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指企业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有个人分配,并有个人主要使用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从事自负盈亏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4、 私营企业经济: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私人企业所有,由私人企业支配,并由主要使用雇工经营和由企业主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盈亏负责的一种经济形式。简答题:1、 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1) 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要求;2、 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哪几种所有制形式?各自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 公有制及其作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2) 个体所有制及其作用;(3) 私营企业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4) 联合经济形式及其作用;(5) 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1、 农民家庭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2、 土改后,我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是依据“稳步推进,逐步提高”的方针,经由临时是互动组、常年互动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而逐步发展的。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保障。4、 我国经济由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为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5、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管理体制,其存在的时间也是十分短暂的。6、 三集体所有制指示的颁布,便标志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消亡和“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确立。7、 我国农业中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农业中的生产力整体水平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以人蓄力为主的阶段。8、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不可取代的生产资料,它决定了农业生产有极强的分散性。9、 家庭承包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10、 充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统与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11、 集体经营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办好农业服务项目提高经济实力。名词解释1、 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不能把它与集体同业经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简答题1、 为什么说家庭承包经营适合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现状?(1) 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业中整体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 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生产特征相适应;(3) 家庭承包经营与血缘、历史关系相适应;(4) 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趋势。2、 家庭承包经营可能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 参加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2) 参加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3) 成为集团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的分散“车间”组成部分;(4) 发展为个体经济或私营经济;(5) 组建新的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3、 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主要有哪些?怎样进一步地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1) 集体统一的职能有:搞好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户提供机耕、灌溉、种苗、植保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2) 进一步完善集体统一的职能有: 服务领域相应扩大;乡村集体企业同家庭经营配合发展; 耕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试公共积累制度;4、 为什么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1) 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3) 家庭承包经营是集团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要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4) 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此项政策,有利于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收入;(5)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6) 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1、从系统内部来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主要由利益机制、约束机制组成。2、利益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益的创造;二是利益的分配。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要做到:(1)布局区域化;(2)经营集约化;(3)服务系列化;(4)产销合同化;4、完善经营机制要做到:(1)建立生产扶持制度;(2)建立利益均沾制度;(3)建立自我保护制度;名词解释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2、 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以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简答题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产专业化;(2)经营集约化;(3)经营一体化;(4)管理企业化;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求;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客观需要;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1)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2)有利于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引入市场; (3)有利于缓解农业资金短缺的矛盾;(4)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企业+农户”型;(2)“合作组织+农户”型(3“专业市场+农户”型(4)“主导产业+农户”型;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一)利益机制(1)“龙头”企业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签约农户的产品,农户可获得一定的利润; (2)实行股份制的按股份红;(3)利益返还和让利于农; (4)企业与农户有租赁关系的,以租金方式付给租让其承包地的农户;(5)预付资金和免费扶持; (二)约束机制 (1)市场约束机制;(2)契约约束机制;(3)系统内非市场安排;(4)股份合作约束机制;(5)租赁约束机制;6、论述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一定要有剩余产品;(2)当地农民有共同致富的要求,干部群众乐意接受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效法; (3)当地或邻近地区已建有农业企业,并愿与农户构建新的关系;(4)已建有某种农民组织 (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与扶持 (1)积极开拓市场;(2)搞好“龙头”企业建设;(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 (4)积极推广科学技术;(5)完善经营机制;(6)抓好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第七章 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1、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都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对农业生产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一是空间的特点;(1)土地具有面积上的一定性;(2)土地具有位置的不可移动性;(3)土地具有性能的差异性;二是时间上的特点3、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土地具有永久性,土地肥力是土地本身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土地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土地的肥力是递增,无限的。4、土地特点是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性能的差异性和永久性。5、土地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无法取代的、基本的、作用巨大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6、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是农业经营的两种方式,也是农业生产上利用土地的两种方法或农业扩大再生产的两种途径;7、农业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趋势总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8、农业基本建设的内容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林业基本建设、草原基本建设、渔业基本建设;9、农业基本建设的内容分为:生产性建设;非生产性建设两种;10、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11、在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原则:(1)适度原则;(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3)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原则;12、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大致可以分为集中和不集中两种形式;13、集中的规模经营分:(1)专业种植大户;(2)家庭农场;(3)机械化农场;(4)合作农场;(5)工厂化专业队;14、水资源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我国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三大威胁即:(1)洪水威胁;(2)干旱缺水威胁;(3)水环境恶化威胁;名词解释1、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没有土地,人类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2、 集约经营: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要扩大农业用地,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已有的农业土地,向农业生产的深度进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3、 农业基本建设:是指较长时期固定在农业土地上的投资,它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 集中的规模经营:是指把适量的土地集中到经营者手中,实行统一经营;5、 水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主要包括地表示和地下水两个组成部分,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简答题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2、 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是什么?(一) 保护已纳入生产使用的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被乱占用;(1) 强化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2)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强化土地使用的法制管理;(4)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二) 有计划地扩大农业用地(1) 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变宜垦地为耕地;(2) 因地制宜多方向利用荒地资源;(3) 推进能够调动农业扩大农业有地积极性的改革措施;3、 提高我国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是什么?(1) 加强农业投入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 扩大复种面积;(3) 改革农业生产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部门比重;(4) 完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集约经营积极性;4、 衡量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1)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衡量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2) 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集约化水平,就需要采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成本这个指标;5、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制定全面规划;(2) 要贯彻等价交换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3) 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进求经济效益;(4) 重视劳动积累,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6、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有哪些?重要性: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认识;措施:(1)加强土地立法、执法与管理、规划并用;(3)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4)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定城镇建设控制区;(5) 大量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投入,提高耕地生产力;(6) 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7、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哪些?(1) 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地调整工农和城市建设及生产布局;(2) 开发水资源;(3)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4)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5)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技术装备1、 农业技术进步是租金农业发展,特别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条件之一;2、 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有:综合性、相关性、区域适应性、技术应用效果的不稳定性、研究开发的长期性、技术成果应用的分散性;3、 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类型有: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4、 农业技术装备,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 农业机械化的完整概念包括三个基本内涵:(1)量的规定性;(2)动态性;(3)系统协调性名词解释 1、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利用生产效率更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科学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生态效益不佳的落后技术。2、 农业技术装备:是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盒其他劳动资料的总称,包括各种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备、役蓄、种蓄等。3、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以机器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农业生产力系统代替以手工工具和蓄力工具为主的农业生产力系统的转变过程。简答题1、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包括哪些?(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农业生产手段及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进步;(3) 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4) 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及管理技能的进步;2、 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 科学技术是农业产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2) 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杠杆;(3) 科学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4) 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3、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是什么?(1) 在今后想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点应放在资源节约型技术上,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努力提高资源生产率;(2) 要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是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积极使用化学技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继承和推广传统技术的精华综合运用农业资源开发技术,有步骤有选择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4、 怎样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坚持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2) 合理确定农业技术结构,选择农业适用技术;(3) 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4) 做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5)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5、 农业技术装备的要求和特点是是什么?(1) 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主要依靠工业来生产供应;(2) 农业技术装备具有多样性和配套性;(3) 农业技术装备使用具有分散性;(4) 农业技术装备的利用率低;(5) 农业技术装备的使用需要较好的投资;6、 农业机械化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2)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3)能源的保障程度;(5) 农业机械化的资金筹集能力;(5)农业机械的作用环境;(6)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7、 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应遵循哪些原则?(1) 量力而行,循环渐进;(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3)应以小型、多用、通用型的农机为主;(5) 多方面筹集农业机械化的资金;(5)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多种经营形式相结合;第九章 农业中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2、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流失性、可再生性、构成元素的两重性。3、 劳动力资源只有投入使用,才能发挥作用;4、 劳动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任何现实的农业生产都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结合;5、 合理地配置农业劳动力,是充分地利用现有农业劳动资源的前提;名词解释1、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答题1、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及其配置的内容有哪些?(一)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是:(1) 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2)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的效益具有差异性;(2) 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4)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二)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分配;(1) 农业内部各业之间的分配;(4)当年生产与基本建设之间的分配;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涵义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什么?(一)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和劳动效率是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二)途径有:(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设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它是增加积累的重要途径;(3)它是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决定性条件; (4)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公有制坚实的物质基础;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6、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1)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障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健全; (3)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4)资产结构高耗低效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5)产业结构失衡,吸纳劳动力能力低下;7、(论述)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 (1)打开城门,双向流动;(2)要逐步开放与管好劳务市场,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3)对劳动力转移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4)推行多种形式的就业制度;(5)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间离型转移;游离型转移;分离型转移;(6)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7)要进行农村非农产业产权制度的创新;(8)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的道路;(9)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10)强化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第十章 农业中的资金利用与管理1、农业资金使用的原则,即农业资金的合理投放的基本原则: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区别对待,优先扶持”的投资方向;2、农业资金的核算必须分别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核算;3、固定资金的核算可采用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性经济指标两重核算方法;4、流动资金的核算通常是计算流动资金一年内的周转次数;名词解释1、农业资金:是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简答题1、农业资金的来源? (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 (4)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金;(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2、农业资金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资金是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和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的手段; (2)资金是分配和使用是国家对农业实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3)资金是使用效益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表现;3、农业资金具有哪些运动规律? (1)资金的储备阶段,表现为各种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现金或存款; (2)生产阶段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3)资金进入流通阶段或销售阶段,表现为产品出售后的货币形态和再次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实物形态两种。4、农业资金的特点有哪些? (1)周转速度慢,周期长;(2)具有较强的季节性;(3)利益效益不稳定;5、农业资金主要投放哪些方向? (1)要全面支持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2)要大力支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3)要把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作为重要的任务;(4)要重视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 (5)要重视对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及推广的投资;(6)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7)要对贫困地区(户)优先照顾;6、加快固定资金周转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要防止增置不必要的固定资产;(2)应尽可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要合理安排生产性规定资产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7、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途径有哪些? (1)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2)合理储备;(3)要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4)要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结构;(5)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加强产品的推销,尽可能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1、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可以用使用价值形态表示,也可以用价值形态表示;2、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力和生产资料;3、劳动占用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必需的原料储备等物化劳动,用价值形态表示则为占用的资金;4、劳动占用量同生产的有用成果相比较,表示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5、劳动消耗量同生产的有用成果相比较,表示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6、当所得的数量一定时,所费愈少,经济效益就愈大,所费愈多,经济效益愈小;7、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是借助于一系列指标进行的;8、投资回收期是指基本建设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它反映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及项目财务清偿能力的重要指标;9、“成本构成分析”是整个成本分析的基础,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最终要涉及到成本构成分析;10、“成本水平分析”是侧重在分别以各种成本的整体作为对象,对比、分析其横向和纵向的变化;11、农产品成本的“纵向分析”对于了解不同范围内的同一产品成本和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是很有必要的;12、农产品成本的“横向分析”就是成本动态分析;13、“成本与产量关系分析”实际上是成本水平纵向分析的一个特殊项目;14、农业的社会效益通常是指农业生产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5、农业的生态效益通常是指农业生产在生态平衡的改善上所做的贡献;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2、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一定质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务等总的费用支出;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1)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2)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效益,避免盲目投资的重要保证;2、如何正确使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 (1)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要相互结合使用,根据可靠的统计、会计资料和专门的调查研究或科学实验的资料取得; (2)分析考察某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要根据当地在农业生产效益上应追求的主要目标,进行选择分析做出判断。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投资的净产值和单位投资的纯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性; (4)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投入方案,在经济效益上可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 (5)在分析评价不同的农业开发建设方案的经济效益时,需要利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3、如何进行三种效益的综合分析? (1)确定三种效益在综合评比时各自所使用的效益指标; (2)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比中的权重; (3)确定各个指标的计分标准; (4)根据以上规定计算出对方案各自的分数;第十二章 农业生产部门结构1、结构是事物组成因子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事物特定因素之间较为稳定的结合形式;2、农业生产部门机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分两个层次:即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二是广义农业的生产部门结构;3、农业生产部门无论如何发展,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4、农牧业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5、种植业是农业各部门中有机物质的合成部门;6、农牧业在营养的转移中存在着三种关系:(1)供求关系;(2)连锁关系;(3)限制关系;7、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相结合,两个再生产过程的同一和交织;8、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地域性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一国一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业生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9、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平衡是提高农业的长远经济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根本要求;10、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各生产部门间的内在联系;简答题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1)农牧业结合的客观依据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 (2)农牧业在营养物质的转移过程中存在三种关系:供求、连锁及限制; (3)林业对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其产品的自身,更重要在于林木植物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作用;2、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1)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2)存在地区性差异;(3)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3、评价敬业生产部门结构合理性的标志有哪些? (1)能极大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2)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3)能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益;(4)能保证长远利用和当前利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合理结合; (5)能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4、怎样衡量的合理生产部门结构? (1)对生产部门结构状况的评价,主要利用六项结构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农业总产值机构;农业商品产值机构;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结构(2)对生产部门结构合理程度的评价,主要是利用四个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和商品产值;(2) 选择合理农业生产部门机构的几个标准;3、 如何优化农业生产部门结构?(1) 要不断地调整部门结构;(2)注意林沐渔业自身结构的调整;(3)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来调整生产部门机构;4、 对农业生产结构改革方案进行选择是,应当坚持哪些标准?(1) 应保证土地生产率不能降低,并且还应有所增长;(2) 生态效益的指标不能降低,并且应有所改善;(3) 能在上述两个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第十三章 农业内部各部门经济1、种植业又称耕作业、农作物栽培业;2、种植农作物的方式有:间作、套作、混作、单作;3、设计农作物的轮作制度有:首先,要正确确定轮作的品种;其次,要合理确定轮作的顺序;4、林业不仅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减轻农牧业自然灾害,而且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等;5、建立合理的采育结构,应使当年采伐消耗的蓄积量和当年林木生长量相均衡;应从合理采伐和积极抚育两方面着手;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强渔政管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制度;7、森林可以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8、林业对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是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二是减轻农牧业自然灾害;9、森林资源的特点有:(1)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2)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3)森林生产存在地域性; (4)森林效益具有多样性;10、我国林业落后的特征表现在:(1)森林面积小,分布不均匀;(2)采伐多,更新少;造林多,成活少; (3)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木材浪费严重;11、我国畜种构成中猪最多;名词解释1、种植业:它是利用植物转化和积蓄太阳能的生命机能,以土壤作为营养环境通过人工培养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2、采育结构:就是木材采伐与森林培育之间的比例关系;3、蓄群结构:是指蓄群的组成比例关系;简答题1、怎样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1)作物合理布局;(2)种植方式的选择;(3)轮作制度的设计;2、怎样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关系的途径是什么? (1)必须根据需要,正确确定粮食应占面积; (2)充分利用多余的耕地及其它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3)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配合比例;3、如何认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1)粮食是种植业中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对解决人们吃饱问题最为有效; (2)我国有12亿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很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任务;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部门发展的基础; (4)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4、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一)经济作物的特点是:生产布局集中,生产技术型,商品率高,经济效益较高; (二)经济作物的意义有:经济作物产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其产品是重要的轻纺工业原料;经济作物一般收益较高;许多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5、 经济作物生产集中布局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一) 经济作物生产要求适当集中布局,这是由于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二) 如何实现?首先,取决于其产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其次,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再次,取决于其产品的加工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最后,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6、 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林业扩大再生产的任务?(1) 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2)加快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3)调整林业经营体制;(4) 合理确定木材和产品价格;(5)加强法治,依法治林;7、 如何认识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1) 畜牧业能将低价值的农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的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2) 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和蓄力,促进种植业稳产高产;(3) 畜牧业还可以吸收种植业等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4) 畜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畜禽产品、工业原料和外贸出口物质;(5) 发展畜牧业对繁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巩固边防和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8、 怎样确立合理的蓄群结构?(1) 必须明确企业经营方针和生产任务;(2) 要确定为了完成重要任务必需的最直接蓄组的头数,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和确定其它蓄组的头数;(3) 要运用经济效益指标对各蓄组的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10、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因素及途径有哪些? (1)投入的生产资料数量和质量;(2)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3)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4)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5)经营管理水平; 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在生产;11、畜种结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可供畜禽利用的饲料资源,这是决定畜种结构的物质基础; (2)社会对畜产品的需要;(3)当地居民的消防习惯;(4)经济有效组织畜牧业生产的需要等;12、畜牧业再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1)畜牧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畜禽动物; (2)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畜牧业的能力较强; (3)在畜牧业生产中,畜禽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13、我国渔业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捕捞渔业比重过大,养殖渔业不发达;(2)近海捕捞比重过大,外海和远洋捕捞很少; 解决的途径有:(1)积极发展海、淡水养殖;(2)稳步发展近海、内陆水域捕捞;(3)开拓发展外海、远洋渔业;(4)加速发展保鲜与加工技术;第十四章 农业中的商品交换1、 任何社会大生产都包含两个基本过程,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2、 农业生产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既是生产资料的购置准备阶段、农产品的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3、 国民经济是一个宏大的经济系统,由若干相互影响的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主要是:农业系统、工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服务建筑系统等;4、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是节点和线路;5、 农产品的商品流通,是通过流通渠道来实现的;6、 致使农产品流通严重缺乏活力,丧失农业商品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 一统天下的独家经营;(2)流通周转环节多;(3)计划流通渠道排斥了市场流通渠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