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山岔岭萤石矿详查设计(2011-4-20修改).doc_第1页
诸暨山岔岭萤石矿详查设计(2011-4-20修改).doc_第2页
诸暨山岔岭萤石矿详查设计(2011-4-20修改).doc_第3页
诸暨山岔岭萤石矿详查设计(2011-4-20修改).doc_第4页
诸暨山岔岭萤石矿详查设计(2011-4-20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绪言1.1目的任务受浙江巨化化工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浙江省诸暨市山岔岭矿区萤石矿20092010年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拟对矿区I号矿化蚀变带进行详查评价,基本查明和控制矿化蚀变带内的矿体数量、形态、产状、厚度、规模、分布范围、赋存规律和矿石质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根据浙江巨化化工矿业有限公司要求,该矿区详查评价工作费用控制在300万以内,据此布设探矿工程,确定工作任务。1.1.1工作任务(1)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1: 2000地质测量,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基本查明各期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研究其对矿体的控制或破坏作用;基本查明区内岩浆岩岩性、类型及其形态、规模、产状、时代和火山机构,研究它们对矿体的控制和影响。(2)在I号矿化蚀变带上布设钻孔,以I-1、I-2、I-4号矿体为重点,对矿体进行加密控制,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分布范围,探求(332+333)资源储量。为是否进行勘探决策、矿山总体设计、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3)对矿石组分与质量进行研究,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结构、构造、粒度等;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进行可选性试验,做出选冶性能评价;对矿床开发利用经济意义初步评价。(4)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评价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开发设计提供依据。1.1.2设计实物工作量(1) 1:2000地形测量3.5平方千米(2) 1:2000地质测量3.5平方千米(3) 1:10000地质测量2.92平方千米(4) 1:10000水工环地质调查6.42平方千米(5) 钻探2095米(6) 1:1000地形剖面测量3000米(7) 1:1000地质剖面测量3000米(8)基本分析样300件1.1.3预期成果(1)提交萤石资源储量(332+333)矿物量40.85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比例占55%。(2)提交详查地质报告。1.1.4提交报告时间2012年3月,资料汇交时间为2012年4月。1.1.5项目经费项目经费预算296.38万元。1.2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经济条件工作区位于诸暨市区南东125方向、直距约30千米,陈宅镇东100方向、直距约6.5千米的山岔岭南坡,行政隶属东白湖镇山岔村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2411,北纬292925。自东白湖镇有公路通达山岔村,路距约30千米;由工作区至诸暨市区路距约50千米。交通尚属便利(详见图1-1)。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6.4,年均降水量1444.9毫米,年均蒸发量840.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和9月份,78月晴热少雨。区内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高点在矿区西南部,标高+598.8米,最低点在北西侧上新屋,标高+250米,相对高差近350米。矿区山高坡陡,植被茂密,野外工作条件较差。山体植被发育,以毛竹、松、杉树为主及灌木、杂草。经济作物主要是毛竹、板栗。当地农民以务农为主,劳动力相对富余,除部分从事个私企业外,多数以劳务输出为主。当地经济在诸暨市属中等水平。1.3工作区范围与矿权登记情况矿区探矿权首设于2007年4月,为诸暨市山岔岭萤石矿普查。省国土资源厅核发探矿权证号3300000710045,探矿权人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登记面积6.42平方千米,有效期至2008年12月24日。在矿区的西南角,自2000年以来设置有一民营矿山位于工作区内部,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核发的采矿许可证号3300000620017,采矿权人诸暨市陈宅镇三叉岭萤石矿,登记面积0.0274平方千米,开采标高+440+380米,有效期至2008年12月。该民营企业已申请采矿权延续,经省国土资源厅以“浙土资函2008514号”文同意,矿山平面范围不变,开采深度变更为+440+180米。2008年和2009年,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先后两次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工作区的探矿权延续登记,最新重发证号为T33120081203019974,有效期至2011年10月19日;勘查登记面积6.42平方千米中,已扣除了其内民营矿山的范围,勘查区及矿山登记的拐点坐标详见表1-1和表1-2。目前该探矿权正在办理浙江巨化化工矿业有限公司变更,范围不变。勘查矿区拐点坐标表 表1-1拐点编号1980年西安坐标系登记面积XY13264304405383436.42 Km223264306405387473326476740538746432647704053955453265232405395526326523440539956732661574053995383266165405419739326477940541978103264776405411701132643144054117212326431340540768133263851405407691432638484053996115326338640539963163263385405395591732629234053956018326291940538348其中扣除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2拐点编号1980年西安坐标系登记面积XYA3263751405387220.0274 Km2B326375240539073C326359940539235D326344440538966E326362840538669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1:20万)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状况2.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9701975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1:20万诸暨幅(H-51-X1X)区域地质调查涵盖本区,著有区域地质调查报 告。19741988年,浙江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开展的全省航磁、地面重力测量包括本区,比例尺有1:5万、1:20万、1:50万,著有相应的重磁测量报告。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浙江有色地质勘查局所属三队、物探队在本区及外围作过1:5万分散流测量,1:1万的电法、化探测量。1987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1:5万陈蔡幅、厦程里幅区域地质调查包括本区,著有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1年11月以来,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矿产勘查院先后对区内民采萤石、地开石矿山进行过矿产储量简测工作和资源储量核算工作。工作表明,部分民采矿坑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2.2以往工作评述区内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主,以面上调查为重点,对点上主要以收集资料为主,缺少矿床(点)的勘查投入。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矿勘院近几年在区内的工作,主要是受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委托,对特定民采点的矿产储量简测和资源储量核算工作,缺乏点面结合的综合研究和特定矿点的深入解剖。但通过这些工作积累了资料,提供了有用的找矿信息,显示了区内萤石矿的找矿前景,为区内开展萤石矿普查找矿奠定了基础。2.3 2007年资源补偿费项目工作评述2.3.1工程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情况该资源补偿费矿产普查工作自2007年1月开始至2008年8月结束。普查工作通过15千地质测量、老硐进行清理和系统编录,大致查明了浅部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本次普查共施工8个钻孔,控制矿体斜深50100米,走向上控制间距100350米,大致查明了矿体中、深部产状与含矿性。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1。20072008年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表2-1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1:5000地形图调编绘Km23.51:5000地质测量Km23.51:1000地形剖面测量m509518条1:1000地质剖面测量m1634.198条1:100平硐素描m783.610个平硐清理(代槽)m3535钻探m1180.868个采样刻槽样件37岩芯劈样件29化验基本分析样件66组合分析样件4内检分析样件7外检分析样件6光谱分析样件9岩矿鉴定样件16矿石小体重样件362.3.2取得成果1、通过本这普查工作,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大致查明了区内含矿蚀变带的数量、规模及含矿性。2、大致查明了含矿蚀变带内的矿体形态、规模、产状,以及矿体沿走向与倾向的延伸变化。3、大致了解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石质量。4、对两条含矿蚀变带内圈定的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共获得萤石矿石量(333+3341)194.90万吨,CaF2矿物量116.45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7.86万吨,CaF2矿物量22.33万吨;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1)157.04万吨,CaF2矿物量94.12万吨。2.4 2009-2010年普查工作评述2.4.1项目实施及完成工作量情况该阶段工作任务是在20072008年矿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前期工作的不足,对I号矿化蚀变带进行稀疏工程浅部控制和局部块段加密控制,提高(333)资源量比例。该阶段野外工作主要实施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普查工作通过15000地质测量、11000勘查线剖面地质测量、钻探工程加密与1100平硐素描及系统取样化验,提高了I号矿化蚀变带内矿体的工程控制程度;大致查明了II号矿化蚀变带浅部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含矿性。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2-2。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单位09-10年完成工作量备注1:5000地形图调编绘Km20.351:5000地质测量Km20.351:1000地质剖面测量m11071:100平硐素描m243.9平硐清理m381剥土m3191浅钻m158.54钻探m1612.44采样刻槽样件16岩芯劈样件38化验基本分析样件68内检分析样件7外检分析样件42.4.2取得成果1、通过本次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内矿化蚀变带的数量、规模及含矿性。2、大致查明了II号矿化蚀变带内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沿走向及倾向的延伸变化情况。3、通过对I号含矿蚀变带钻探工程加密,提高了矿体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类型。4、经这次普查重新圈定矿体后,矿区共获得萤石矿石量(332+333+3341)111.42万吨,CaF2矿物量60.99万吨,平均品位54.75%。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7.54万吨,CaF2矿物量9.82万吨,平均品位56.0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8.37万吨,CaF2矿物量26.26万吨,平均品位54.29%;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1)45.51万吨,CaF2矿物量24.91万吨。与08年普查成果相比提高了资源储量类型,推断的及以上资源量比率由19 %提高到59 %。2.5开发利用状况早年间,斯宅乡山岔村、陈宅镇下吴村曾先后对萤石矿化带作过地表剥露与少量开采,后均因矿石较贫而停采。区内南西端三叉岭民营矿山始采于2000年,主要开采+366米PD1平硐至+440米PD3平硐之间矿段。截至2008年底,PD1平硐标高以上该矿区登记范围内已全部采完。据业主介绍,矿山累计开采矿石量约5.5万吨,矿山回采率约72%。该矿矿石送诸暨市西子矿业物资有限公司选矿厂选矿,采用浮选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螺旋分级返矿原 矿一段破碎手选皮带二段破碎磨 矿矿石入选品位50左右,精矿品位97,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一般。经了解,2009年该民营矿山申请采矿权延续后,矿山主要进行+336米中段巷道施工,未进行开采。3 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3.1区域地质特征3.1.1大地构造位置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2)西侧之浙东南隆起区(4)的丽水宁波隆起带(8)之新昌定海隆断束(7)南西段西缘,芙蓉山破火山构造东侧,西濒江绍挤压带,东邻丽水余姚深大断裂(参见图3-1)。图3-1 诸暨市芙蓉山破火山构造东侧大地构造位置图(1:62.5万)3.1.2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陈蔡群(Pt2ch)和上侏罗统大爽组(J3d)。(参见图3-2)陈蔡群变质岩(Pt2ch):呈断隆或天窗出现,构成本区的基底层。其原岩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总体构成一个火山沉积旋回。基底层褶皱强烈并叠加韧性剪切变形,局部混合岩化发育。区内主要发育一套以矽线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岩性组合。上侏罗统大爽组(J3d):出露较为广泛,其岩性组合为含角砾晶屑玻屑凝灰岩、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局部夹沉积岩。3.1.3区域构造(1)断裂构造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显。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紧临工作区北西缘,区域上形成一条宽达数千米、由千糜岩、糜棱岩组成的动力变质带,对本区沉积发展史、岩浆火山活动、变质及成矿作用有深刻影响。受此影响,区内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裂密集发育,成带出现,北西向断裂发育稀疏,规模较小。(2)火山构造芙蓉山破火山构造,平面上大致呈北东向延伸的椭圆形,面积约190 km2。主要由塘北黄家茂火山穹隆、芙蓉山破火山口凹陷和青山尖芙蓉山复活火山穹隆三个次级火山机构组成,其次在复活火山穹隆的中央及边部发育小型的寄生火山通道或爆破角砾岩筒等火山机体。围绕破火山构造发育一系列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环状断裂呈锯齿状延伸,具张性特征,普遍发育构造角砾岩和碎裂岩,并具强烈的硅化和萤石矿化等;放射状断裂主要发育在破火山构造周边的陈蔡群变质岩内,以东南边的北西向和南边的南北向断裂较发育,断裂规模较小,多具张扭特征。3.1.4区域岩浆活动区内岩浆活动以神功期、晋宁期、燕山期较为活跃,尤以燕山期最为强烈,与区域成矿活动关系密切。神功期岩体沿江绍断裂带出露,呈长条形,岩性为混合石英闪长岩;晋宁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同熔型花岗岩类的侵入,主要分布在陈蔡群地层出露区,岩性主要有石英二长岩、钾长花岗岩等。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和次火山岩侵入。所形成的火山岩岩性复杂,以酸性、中酸性为主,尤以酸、中酸性熔结凝灰岩最为发育。与火山活动紧密相伴的次火山岩分布十分广泛,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霏细斑岩、(石英)闪长岩等。火山和次火山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充足的热能,也为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创造了条件。3.1.5区域矿产区内矿产丰富,找矿潜力大。已知矿床、矿(化)点星罗棋布。非金属矿矿种有萤石、地开石、叶蜡石、高岭土、瓷石;金属矿矿种有金(银)、铅锌及多金属矿。主要萤石矿(床)点有山岔岭大型萤石矿床、西山陈宅中型萤石矿床,来茂青、大成庑、寺下、上山头等小型萤石矿床,叶家坑、黄岩头、泄头等萤石矿点;蜡石类粘土矿床有白岩山小型叶蜡石矿、半丘小型地开石矿、横山小型瓷石矿及自居坪高岭土、叶蜡石矿等。铅锌及多金属矿(床)点有:七湾中型铅锌矿床,石壁脚、潘宅小型多金属矿床及十二炮峰、迪宅坞前水湾、倒臼湾、大地塔、雷公坞、雪山庵等矿点。金银矿(床)点主要是璜山金矿。3.2成矿条件分析(1)专家众望所归的找矿战略区矿区处于浙江省浙西成矿带(III2),罗店平水铁、铜、金、地开石成矿区(10),罗山芙蓉山金、银、铅锌、地开石、萤石、铀V级成矿远景区(V29)内;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将矿区归属诸暨绍兴铜、多金属、地开石、伊利石、叶蜡石重点勘查区;诸暨市矿产资源规划将其定为“芙蓉山火山环状构造北东侧金、银、多金属、萤石、地开石综合普查区”;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课题组称其为“陈蔡大爽地区金、银、铅锌、铜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区”。浙江省萤石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与诸暨市矿产资源规划都将本区列为地质工作的重点勘查区,可见,该区为专家众望所归的找矿战略区。(2)本区具丰富的成矿物源、热源和水源,形成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空间区内壳层具双层结构特征,由陈蔡群变质岩系组成基底,上侏罗统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火山岩系组成盖层。变质基底原岩为一套由海底火山喷发、喷溢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及硅质岩、泥质岩、碎屑岩等,反映了由深海浅海滨海相的变化,具有洋岛古地理格局和有利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的岛弧环境。盖层由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与金、银、钼、铅锌、铀、萤石、伊利石、地开石、叶腊石等成矿有关。本区处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岩浆活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范围广,火山侵入活动期后热流持续时间长,表明区内存在充裕的热源。区内由于长时期的岩浆活动,带来大量的岩浆期后热水溶液,加上大气降水的渗合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热水溶液(热液),在循环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丰富的氟、钙等,形成富氟化钙热水溶液,在合适的温压条件和有利空间成矿。矿区紧临江绍深大断裂带,变质岩基底的褶皱轴向、片理、片麻理走向及主断裂构造均呈北东向展布,燕山期之前发育在变质岩基底中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均具压扭性质。盖层中除破火山口周边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外,区域性断裂构造仍以北东及北北东向为主,显示了构造活动的长期性和继承性特点;盖层中地层产状比较平缓,未见明显挤压褶皱现象,表明燕山期本区地壳表层处于引张状态,从而形成一系列张性构造,为火山活动晚期次火山岩侵位和火山热流中有用元素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环境及赋存场所。(3)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成果显示矿区具有找大型萤石矿潜力经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对该矿区两次普查,初步确定该矿区主要矿化蚀变带长度达3000余米,宽215米。经估算萤石矿石量(332+333+3341)111余万吨,平均品位达56%,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J3d1: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一段 J3d2: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二段 J3d3: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三段AnZch7-2:陈蔡群第七段第二亚段 hoM23:混合石英二长岩 gp:花岗斑岩 lp:流纹斑岩zm:英安玢岩 np: 霏细斑岩 图3-2 矿区区域地质图(1: 5万)3.3矿区地质特征3.3.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陈蔡群徐岸组(Pt2xa)和上侏罗统大爽组(J3d)。中元古界陈蔡群徐岸组(Pt2xa):出露于矿区南西侧,面积很小,为一套以矽线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岩性组合。与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二岩性段呈断层接触。上侏罗统大爽组(J3d):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矿区出露第二、第三两岩性段。萤石矿主要赋存其中。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二岩性段(J3d2):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约1.92平方千米,占矿区总面积的67,是矿区主要地层。其岩性组合为:下部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局部夹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上部为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局部含火山角砾。岩层总体倾向SE,倾角2838。与上覆地层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三岩性段呈整合接触。该层岩性晶屑含量一般较高,约1015,晶屑多为长石晶屑,多具高岭土化等泥化蚀变。对本岩性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镜下观察:岩石由玻屑晶屑组成。斜长石晶屑含量达26,呈具棱角的碎屑状及完好的板状,粒径0.352毫米,聚片双晶,裂隙发育,具强的泥化、硅化,个别被硅质完全交代。角闪石晶屑含量4,呈不完整的柱状,粒径0.10.750.52毫米,个别呈尖棱角状,裂隙发育,个别具碎裂,淅出铁质黑色。黑云母晶屑含量12,呈片状,已蚀变成白云母。玻屑含量68,呈长条状,部分具平行半定向分布,已蚀变为绿泥石、绢云母。磷灰石少量,呈他形粒状。黄铁矿少量,半自形他形,粒径0.750.4毫米。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三岩性段(J3d3):出露于矿区北东部和南东侧,出露面积约1.08 平方千米,占矿区总面积的28。岩性以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局部夹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岩层总体倾向SE,倾角1020。3.3.2构造矿区地层呈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主要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以北东向为主。矿区共出露断裂带6条,编号分别为F1F6,其中F1、F6为主要控矿构造,与萤石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尚有规模较小的F2、F3、F4、F5、F7,分述如下:1)F1断裂: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出露于石佛庵外叶家坑一带,呈北东55展布,几乎斜贯穿整个矿区,全长3300余米,南西端未封闭。宽度一般为2060米,倾向335,倾角70至近直立。断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断裂带内充填花岗斑岩,形成一条陡立的岩墙,且多次活动,在花岗斑岩脉体侵入后,又再次活动,在花岗斑岩与火山岩接触带的破碎带中形成萤石矿化构造角砾岩带。萤石矿化构造角砾岩带主要发育在花岗斑岩与火山岩接触带的破碎带中,局部地段插入斑岩体内。总体产状与斑岩体一致,但倾角略缓。该角砾岩带地表宽一般215米,在浅部平硐中可见宽1.516米(未完全控制),深部钻孔中宽1.49.0米。构造角砾岩中角砾多呈棱角状,成分以硅化的晶屑凝灰岩为主,部分为花岗斑岩,大小一般10100毫米,含量约占60左右,被硅质和萤石所胶结。顶、底板结构面延伸稳定,略具舒缓波状,局部见有小角度斜冲擦痕。断裂性质表现为张性的特性。该组断裂在北东段的7线附近和中部的8线附近分别被北东向的F2和北北东向F3切割。2)F2断裂:非控矿构造,出露于外叶家坑自然村SE侧,呈北东40展布,全长800余米,宽度515米。断裂被强硅化的构造角砾岩所充填,构造角砾形态多呈棱角状,大小一般为10100毫米,含量约占6070。结构面产状:倾向135140,倾角80,局部直立。未见萤石矿化。该组断裂呈张扭性,形成较晚,明显的将F1断裂带切断,根据地表出露位置推断该断裂水平断距近40米。3)F3断裂:非控矿构造,出露于8线至12线之间,呈北北东10展布,出露长度约400余米,结构面倾向100,倾角85。断裂带内见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透镜体,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该组断裂切割F1断裂带水平方向位移约65米,铅直方向位移不清。断层两侧花岗斑岩(脉)出露标高有明显差异。4)F4断裂:非控矿构造,出露石佛庵一带,为一逆断层,呈北东东向展布,矿区范围内出露长度600余米,结构面产状:倾向165、倾角72,结构面平直。断层北侧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大爽组第二岩性段(J3d2)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仅西端矿区边缘出露小部分中元古界陈蔡群徐岸组(Pt2xa)。断层南侧为晋宁期混合二长花岗岩。5)F5断裂:非控矿构造,推测断层,位于石佛庵西侧、矿区南西端,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区范围内仅出露170余米,由于地表植被覆盖,沿断裂带走向追索,均未见明显的结构面及产状。断层北侧岩性为晶屑凝灰岩,断层南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6)F6断裂:控矿构造,出露于上新屋村北东侧,沿山沟呈北东向展布,控制长度约230米。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局部见镜面及垂向擦痕。结构面倾向325330、倾角7581。断裂宽1.24.0米,其间充填构造角砾,角砾形态多为棱角状,大小2100毫米,含量约60左右,成分多为硅化晶屑凝灰岩;胶结物主要为同成分岩屑及硅质和萤石。断裂面顶底板岩性均为晶屑凝灰岩。该断裂南西端膨胀,宽度较大,北东端以挤压破碎带的形式地表出露,厚度逐渐减小,构造迹象逐渐减弱。7)F7断裂:非控矿构造,出露于山岔岭村西侧D124地质点一带,为一挤压破碎带,可见长度23.5米,出露宽度约2米,结构面倾向170、倾角82。由一组密集的挤压破裂面组成,见大量石英细脉穿插,局部见萤石细脉,目测品位(CaF2)含量约10左右。围岩岩性均为浅灰紫色凝灰角砾岩。3.3.3侵入岩矿区范围内侵入岩有分布于矿区南西端的混合二长花岗岩和沿F1断裂带充填的花岗斑岩(脉)以及停乌寺一带的霏细斑岩脉和英安玢岩脉。混合二长花岗岩():为晋宁期岩浆活动同熔型花岗岩侵入形成,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中粗粒花岗结构。岩石主要由钾长石似斑晶(约占30)、黑云母(约占5)、石英(约占25)和长石(约占40)组成。该岩体以天窗形式出露于矿区南西端,出露面积约0.102平方千米。花岗斑岩(脉)():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侵入形成,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少量石英斑晶,局部可见黑云母等暗色矿物。长石斑晶含量约40,石英含量约25。基质由细粒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霏细斑岩(脉)():灰黄色(风化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含量约在15以上。局部可见少量石英斑晶,含量约5左右。基质为霏细结构。英安玢岩():灰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石斑晶(约占10)和长石集合体组成,偶见角闪石斑晶。3.4矿化蚀变带与矿体特征3.4.1矿化蚀变带特征区内见矿化蚀变带两条,分别由F1和F6断裂带控制。前者称I号矿化蚀变带,后者称II号矿化蚀变带。I号矿化蚀变带:受F1断裂控制,北东向横贯矿区,地表延伸长达3000余米,工程控制长度2300米,宽度215米。总体产状倾向335,倾角7580,沿倾向往深部逐渐变陡。蚀变带出露标高+280米+510米。地表多呈硅化、矿化构造角砾岩,见细脉状萤石化,地表揭露局部可见透镜状萤石矿(脉)体。浅部平硐控制蚀变带宽度1.516米不等,平均宽约3.0米,矿化较强,多见脉状萤石矿体;钻孔控制宽1.239.0米,平均约2.0米,倾角8085,矿化较平硐中弱。含矿蚀变带顶板围岩以大爽组第二岩性段(J3d2)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主,仅北东端出露第三岩性段(J3d3)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蚀变带地表以“硅帽”的形式出露,往往能阻止断裂带内的含矿气液的挥发,是成矿的有力条件。蚀变带顶板围岩呈现强弱不均的硅化蚀变,普遍发育石英细脉,局部硅化强烈地段可见石英晶洞。蚀变带底板围岩多为花岗斑岩,局部强硅化为次生石英岩。II号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北部,出露标高+289米+390米。受F6断裂控制,走向55,与I号矿化蚀变带基本平行。地表出露长度230余米,矿化带宽度1.24.0米,倾向325330,倾角7581,工程控制长150米。地表呈硅化构造角砾岩,仅局部地段硅化较强,可见网脉状石英脉和细脉状萤石化。浅部平硐中矿化蚀变带宽1.44.0米,硅化及矿化均较强烈,多见团块状矿石;倾向330,倾角81,底板产状略缓。钻孔中控制蚀变带宽1.40米,倾角80,与平硐中产状基本一致,硅化及矿化较弱。含矿蚀变带顶、底板岩性均为大爽组第二岩性段(J3d2)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仅在西端PD16平硐中局部可见构造带底板有强硅化形成的次生石英岩。3.4.2矿体特征通过对I号矿化蚀变带进行钻探工程加密和对II号矿化蚀变带浅表老硐调查,圈定了5条矿体。经普查工作发现I号矿化蚀变带是连续的,但蚀变带内的萤石矿化是不连续的,根据工业指标要求暂时圈出4条矿体,分别编号为I-1、I-2、I-3和I-4号矿体,其中I-1、I-2和I-4号为主要矿体;II号矿化蚀变带圈出1条矿体,编号为II号矿体。I-1号矿体:南西起自三叉岭民采矿山,北东至30线附近,全长约520米。地表为萤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地表以下20余米的老硐中,普遍可见较好萤石矿。矿体由PD1、PD2、PD3、PD5、PD6 、PD7、PD9平硐、BT32剥土及ZK361、ZK322钻孔控制,控制矿体长460米,控矿标高+352.0+462.6米,控矿垂深约110米,钻孔控制斜深90108米。矿体走向5560,倾向北西,倾角6687,平均80。产状南西端较陡,北东端略缓,深部有变陡趋势。近地表矿体真厚度0.686.94米。沿倾向往深部,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形态呈脉状或似层状,与围岩界线较清楚,底板围岩以花岗斑岩()为主,局部呈次生石英岩状;顶板围岩为硅化构造角砾岩。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详见表3-1。I-1号矿体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3-1工程名称控矿底板标高(m)控制矿体长度(m)矿体真厚度(m)品位(CaF2%)产状矿石特征PD1366.21601.01.77平均1.5251.5333585一般为紫色;脉状和负角砾状矿石为主PD2402.11611.53.79平均2.7552.4133587紫色,少数绿色;负角砾状、块状矿石为主PD3431.11041.02.2平均1.5839.8933585以绿色块状矿石为主,其次为紫色负角砾状、脉状矿石PD5462.6281.071.37平均1.2271.0533587颜色以浅绿色为主;块状矿石为主,少数为负角砾状PD6458.4291.271.37平均1.3260.213206632080浅紫色;脉状矿石和负角砾状矿石PD7436.6900.686.94平均3.1065.6332575浅绿色为主;多为块状和脉状矿石,局部负角砾状PD9455.0161.1788.3032575浅绿色块状矿石BT32431.2矿体水平厚度2.90m2.8654.8332580紫色脉状矿石ZK361380.0矿芯长度4.99m2.1158.45轴夹角25浅绿色、浅紫色脉状矿石ZK321228.0构造带岩芯长度6.21/轴夹角25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蚀变强弱不一,基本无矿化ZK322352.0矿芯长度3.601.52轴夹角2534.61白色、浅紫色为主,呈负角砾状,充填在构造角砾岩中由表3-1探(控)矿工程统计,矿体厚度0.686.94米,平均1.92米,厚度变化系数62.98;矿石品位15.3588.30,平均57.04,品位变化系数33.77。I-2号矿体:分布于28线至20线北东的山岔村一带。矿体长约270米,地表为萤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带。矿体由ZK201、ZK202、ZK241、ZK242、ZK261、ZK262、ZK281、ZK282钻孔控制,控制矿体长240余米,控矿工程见矿标高+204.0+341.0米,工程控制矿体垂深约137米,钻孔控制斜深80216米。矿体走向5560,倾向北西,倾角7587,平均80,深部产状有变陡趋势。根据钻孔见矿情况判断,往深部矿化强度有增强趋势。矿体形态呈脉状,与围岩界线较清楚,顶、底板围岩多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局部底板为花岗斑岩()。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详见表3-2。I-2号矿体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3-2工程名称控矿底板标高(m)控制矿体长度(m)矿体真厚度(m)品位(CaF2%)产状矿石特征ZK261390.0构造带岩芯长度1.10m/轴夹角55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蚀变强弱不一,基本无矿化ZK262249.0矿芯长度3.60m1.5225.61轴夹角25构造带顶部1m左右矿化较好,后断续出现萤石矿化,矿化不连续、矿化较弱。紫色脉状、负角砾状为主ZK201216.4矿芯长度6.24m2.6459.61轴夹角25浅紫色脉状矿石ZK202290.4构造带岩芯长度5.60m/轴夹角55构造蚀变带基本无硅化蚀变,多绢云母化及叶腊石化等泥化蚀变。未见矿化ZK241204.9矿芯长度4.86m2.0545.79轴夹角25浅绿色、浅紫色,自形结构,块状构造。萤石呈小团块状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玻璃光泽,自形较好。ZK242341.0矿芯长度0.70m0.2955.78轴夹角25浅绿色为主,自形结构,脉状构造。ZK281267.9构造带岩芯长度38.6m/轴夹角25构造角砾岩,角砾成分以晶屑凝灰岩为主,胶结松散,多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ZK282334.0构造带岩芯长度13.7m0.59轴夹角2521.68构造角砾岩,硅化较发育,偶见少量萤石与石英脉共生。由表3-2探(控)矿工程统计,矿体厚度0.292.64米,平均1.81米,厚度变化系数61.73;矿石品位22.9272.55,平均46.78,品位变化系数39.04。I-3号矿体:主要分布于10线至4线之间,地表为萤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出露长度约170米。工程控制矿体长68米,由PD10、PD11平硐和ZK81、ZK61钻孔控制,其中两钻孔仅见硅化矿化构造角砾岩。控矿工程见矿标高+357.7+395.0米,控制矿体垂深近40米。矿体走向5565,倾向北西,倾角7685,平均80。近地表矿体真厚度0.881.27米。矿体呈脉状,与围岩界线较清楚,底板围岩以花岗斑岩()为主;顶板围岩多为硅化构造角砾岩。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详见表3-3。I-3号矿体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3-3工程名称控矿底板标高(m)控制矿体长度(m)矿体真厚度(m)品位(CaF2%)产状矿石特征PD10395.0191.0862.2233076浅绿色及紫色;负角砾状矿石为主PD11357.7890.9874.4133580绿色、浅紫色;块状矿石为主,少数呈脉状ZK81212.9构造带岩芯长度6.62m/4.97轴夹角24灰黄色,萤石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ZK61262.3构造带岩芯长度27.84m/轴夹角22见构造角砾岩,零星硅化,未见矿化由表3-3探(控)矿工程统计,矿体厚度0.881.27米,平均1.03米,厚度变化系数15.53;矿石品位57.3483.09,平均68.02,品位变化系数14.93。I-4号矿体:分布于2线至5线北东侧F2断裂之间,地表为萤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出露长度约430米。地表往下约20米的老硐中可见萤石矿。控制矿体长230米,由PD13、PD14、PD15平硐和ZK21、ZK22、ZK01、ZK31、ZK32钻孔控制,控矿工程见矿标高+140.6+370.0米,控制矿体垂深达230米,钻孔控制矿体斜深80210米。矿体走向5565,倾向北西,倾角7580,平均78。产状南西端略缓,北东段略陡,沿倾向向下产状逐渐变陡,近地表矿体真厚度0.783.91米。沿倾向向下,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呈脉状及似层状,与围岩界线较清楚,底板围岩以花岗斑岩()为主,局部为次生石英岩;顶板围岩多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少数为次生石英岩。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详见表3-4。I-4号矿体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3-4工程名称控矿底板标高(m)控制矿体长度(m)矿体真厚度(m)品位(CaF2%)产状矿石特征PD13281.3450.8175.0333075颜色以浅绿色为主;块状矿石为主,结晶度好PD14282.01051.6668.6533078浅绿色;块状矿石,少数呈脉状PD15370.0702.5964.3033080浅绿色为主;多为块状矿石,少数呈脉状及负角砾状ZK21336.7构造带岩芯长度16.1m/0.70轴夹角54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强弱不一,底板花岗斑岩,底板内约1m岩芯矿化较好ZK22230.0构造带岩芯长度8.83m/0.602.99轴夹角25硅化构造角砾岩为主,断续见稀疏的萤石矿化ZK01166.0矿芯长度2.97m1.2056.08轴夹角24白色、浅绿色脉状矿石ZK31300.0矿芯长度6.30m2.0534.48轴夹角25浅绿色、浅紫色脉状矿石及萤石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ZK32140.6矿芯长度3.77m1.6030.17轴夹角25白色为主,块状、少数呈脉状由表3-4探(控)矿工程统计,矿体厚度0.783.91米,平均1.66米,厚度变化系数47.83;矿石品位21.7885.86,平均53.27,品位变化系数31.44。II号矿体:位于矿区北边缘,南西起自上新屋自然村,经11线,北东至405.5高地附近。地表为萤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出露长度230米。矿体走向北东55,倾向北西,倾角7581,平均78,底板产状略缓于顶板。矿体由PD16、PD17、PD18和PD19平硐和ZK111钻孔控制。平硐中矿体真厚度1.173.03米,平均1.93米。ZK111钻孔控制PD16平硐下矿体斜深65米,矿体厚度为0.79米,厚度减小、矿化强度有减弱趋势。矿体呈脉状,与围岩界线清楚,顶底板围岩均为大爽组第二岩性段流纹质晶屑凝灰岩(J3d2),局部为次生石英岩。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详见表3-5。II号矿体探(控)矿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3-5工程名称控矿底板标高(m)控制矿体长度(m)矿体真厚度(m)品位(CaF2%)产状矿石特征PD16289.0362.0268.603307533081浅绿色为主,少数紫色;块状矿石为主,局部为负角砾状PD17305.0521.3846.6432580浅绿色块状为主,次为脉状、负角砾状PD18355.0151.9755.5133080浅绿色为主,矿石多为块状,次为紫色脉状矿石及负角砾状PD19335.2/1.9772.2532580浅绿色块状矿石为主,少数紫色脉状矿石ZK111222.7矿芯长度1.87m0.7930.45轴夹角25浅绿、浅灰白色脉状矿石由表3-5探(控)矿工程统计,矿体厚度0.793.03米,平均1.67米,厚度变化系数41.48;矿石品位30.4573.47,平均61.98,品位变化系数23.82。3.4.3围岩蚀变矿区围岩蚀变沿含矿断裂破碎带分布,主要表现为硅化、次生石英岩化、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以硅化最为强烈,分布最广,与萤石化关系密切,是区内主要的找矿标志。次生石英岩化分布于局部顶底板围岩处,但与矿化关系密切,亦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分布零星,与矿化无直接关联,找矿意义不大。3.4.4矿床勘查类型依据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划分矿床勘查类型:1)主矿体的延展规模:长度270520米,延深100300米,属中型矿体。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呈似层状、脉状,矿体厚度变化系数47.8362.98%,形态复杂程度中等。3)构造、岩脉发育程度:矿体产状稳定,一般无或很少有较大的断层破坏矿体,岩脉不发育,属简单类型。4)有用组分含量均匀程度:矿区有用组分CaF2品位变化系数14.9339.04%,属均匀至较均匀类型。综上因素,将矿区矿床勘查类型暂定为第IIIII类型。4工作部署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前期普查工作成果,提高已知矿体的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量(332)的比例。4.1 总体部署方案4.1.1技术路线以深入研究区内普查地质成果为基础,以萤石地质勘查规范为依据,以钻探控制为主要手段,对矿区开展详查评价。坚持资料搜集、积累与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贯彻于工作始终,做好与详查阶段相适应的各项地质工作。将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工作责任性、事业性相结合,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地质成果之目的。4.1.2工作部署1、综合研究先行,发挥团队智慧,编好合理可行的设计书。2、随即开展诸如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测量、1/1万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线剖面测量等基础地质工作。3、将详查的重点确定在I号矿化蚀变带的I-1、I-2、I-4号矿体。根据规范要求结合该矿床特征,中浅部采用10050米网度探求控制的资源储量,在不同地段可以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控制深度;对I-1、I-2号矿体深部进行远景控制。鉴于I-4号矿体控制标高较低,可综合前期探矿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远景控制。4、本次工作以钻探为主要手段,根据萤石矿芯性脆易碎、CaF2组分易于流失的特点,要开展提高矿芯采取率的施工工艺研究,针对性制定措施与操作规定。另一方面,要寻找联系具有中子活化测井原位测定氟化钙含量技术能力的单位,对矿芯采取率偏低钻孔进行验证测定。5、本次详查工作未布设坑探工程,为达到充分控制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