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doc_第1页
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doc_第2页
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doc_第3页
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doc_第4页
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前言研究目的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引领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方向,也正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赛迪顾问结合多年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积累,以专业化的视角,从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入手,综合研究了超算中心、IDC、灾备中心、网络国际出口的布局特征和发展特点,对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为中央政府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决策支撑,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参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主要结论1、行业主管部门在云计算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管部门在超算中心、国际网络出口的布局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力,而且这些部门还将决定着未来重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因此应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本地区纳入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当中。2、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推动者。各地政府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分布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3、大国大市场优势明显,云计算基础设施潜在需求巨大。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网民规模我国都是全球第一,随着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应用的纵深推进,潜在需求巨大。各地区、各行业有根据自身发展加快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在动力。4、云计算基础设施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加快转移。目前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虽然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但面临着土地、能源、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由于云计算带来的IT应用模式变革以及传统模式下面临的能耗、成本等压力,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将呈现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转移趋势。5、理性务实地推动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由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运维成本高等特点。因此,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第一章 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域分布特征一、总体分布格局图1 2010年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现状产值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从2010年中国各地区云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图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特征明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其他几个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呈现以下特征。1、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信息化水平较高,对云计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需求较大,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经济区,经济发达,人才、产业、企业、信息等各种资源集聚,这些资源的高效集聚、扩散需要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支撑,因此上述三地是目前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部署最密集的地区。另一方面,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保障,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地区才有可能提供保障这些基础设施高效运维的能力。2、行业主管部门在统筹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主管部门在超算中心、国际网络出口的布局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力,而且这些部门还将决定着未来重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因此应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本地区纳入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当中。因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落地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争取资源,将本地区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当中。3、地方政府积极建设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作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引擎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普遍关注,纷纷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如已建成的天津超算中心,在建的湖南超算中心,无不体现了地方政府加快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心情,而随着地方积极性的提升,财政投入的快速增加,势必会推动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也将彻底改变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分布格局。二、重点区域1、环渤海区域图2 环渤海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概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集聚发展态势。北京拥有最完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不仅建立了支持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等应用的四个国家级超算中心;还形成了以亦庄、酒仙桥等为代表的IDC集聚群。天津发挥本地制造业、物流业的优势,建设环渤海云计算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重点的国家级云计算战略性新兴产业旗舰总部。山东省是环渤海地区云计算基础设施制造与研发的重要省份,以浪潮为龙头,发力产业链上游,着力研究开发下一代云计算前沿技术,创新云计算应用服务。河北依托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在廊坊、涿州等地建设面向京津的信息后台服务基地。2、长三角区域图3 长三角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概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长三角地区云计算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江苏、浙江两省重点城市快速发展态势,其中,上海、杭州、无锡代表长三角地区入选国家云计算五大试点城市。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应用潜力大,现代信息服务也发达,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产业密集,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较多,国际交往频繁,也使其发展超算产业,IDC、灾备中心产业方面拥有诸多优势。3、珠三角区域图4 珠三角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概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珠三角地区商贸物流体系发达,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实力较强,且信息化应用需求较高,是目前国内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作为三大通信和互联网枢纽,正在加快实施“天云计划”,提升云计算基础设施条件。深圳作为国家级云计算应用示范城市,信息产业发达、产业高端集聚,成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的重点区域。4、成渝区域图5 成渝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概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其中,成都不仅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也逐步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科技中心,也是国家重点建设西南灾备中心、网络节点、超算中心等,目前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紧随三大经济圈之后,且发展潜力巨大。第二章 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重点城市发展一、北京:发挥集聚效应,抢占全球制高点图6 北京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布局示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基础设施:北京聚集了中国近1/3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三大电信运营商国际出口总带宽超过1200G;形成亦庄、酒仙桥等IDC集聚群、密云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拥有包括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中科院超算中心、北京大学超算中心、清华大学超算中心等在内的4个国家级超算中心,中金数据在亦庄建立了建筑面积达10万平米,抗震强度达9级的数据灾备中心。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北京云计算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核心区域:中关村、CBD、丰台总部基地、金融街、亦庄、望京、东二环商务区等几大经济核心区,还将重点打造4个金融后台服务区(朝阳金盏、海淀稻香湖、西城德胜园、通州新城),在亦庄、酒仙桥、永丰基地等初步形成了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政府行动:2010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在电子政务、重点行业应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主要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云计算重大工程;加快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云计算公共测试和验证平台,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演示体验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从IDC到IaaS、PaaS再到SaaS,北京在构成云计算产业链的各结点上聚集大批龙头企业。如联想、曙光、用友、百度、世纪互联、华胜天成、天云科技、奇虎、金山、瑞星等;均具有很强的产业实力和科研力量,有利于掌握和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同时大量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集聚为北京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应用示范:目前北京四大国家级超算中心主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科学计算任务,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面向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科学计算、信息处理服务等计算需求,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计算中心建立了20万亿次超级工业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已在人体基因测序、地震工程和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失效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上海:应用示范推动,建设亚太云中心图7 上海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布局示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基础设施:上海有着较好的云基础设施,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同时,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内建设了计算能力达到230万亿次/秒的上海超算中心。围绕金融后台服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形成了多个IDC集聚区。核心区域: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已发展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本地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发展数据中心灾备服务外包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形成外高桥、张江、漕河泾等IDC集聚区,建立了闸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和杨浦云计算创新基地,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政府行动:2010年上海发布了“云海计划”,将上海定位为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中心。未来将重点建设一批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龙头企业: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项目已经启动,目前,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卡巴斯基上海实验室、百度上海公司、天云科技等企业已入驻杨浦云计算产业创新基地。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创新基地将汇聚3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值可达150亿元。应用示范: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以闸北、杨浦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应用示范工程为重点。建设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并率先在青浦区、闸北区、长宁区等科技、卫生部门以及交运巴士等企业实施“电子政务云”、“健康云”、“交通云”等云计算项目。三、无锡:顺势适度抢位,“物云”双核驱动图8 无锡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示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基础设施:无锡是Chinanet骨干网节点之一,建设了两个云计算示范平台,分别是:与IBM合作在无锡滨湖区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中国云计算中心及“盘古天地”SaaS平台;与曙光合作在无锡新区建设的20万亿次/秒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中心。同时,在无锡高新区建设有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新华社物联网资讯中心,它们为无锡云计算应用发展提供产业发展基础。核心区域:在信息产业基础方面,无锡市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太湖科技园、高新区、滨湖区、国家软件园等聚集区。政府行动:无锡不但是中国最早的物联网试验区,也是中国第一批云计算试点城市,无锡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将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政府筑巢引凤,启建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中心,通过打造物联网云计算创新示范区,培养优越的产业环境,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龙头企业:无锡集聚了以海辉、中软、浪潮、福瑞博德、大展等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并且,也吸引了IBM、富士通、NTT、Sanyo等跨国巨头聚焦,同时,集聚了大唐电信、曙光、东方信联、够快物流等传感网龙头企业,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江苏广电网等五大网络运营商,为无锡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应用示范:和其他试点城市提出专业云建设不同,无锡提出了构建“城市云”设想,其核心思路就是把各类分散“云”整合到统一“城市云”平台上,从全市层面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目前,由曙光公司、中科院计算所牵头的城市级区域性云计算中心项目已初步启动。而诸如一站式B2C高端电子商务云计算、基于云计算的ICT软件服务平台及应用等重点项目,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四、杭州:骨干企业带动,围绕商务云拓展图9 杭州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布局示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基础设施:杭州电信正加快智能化固网、宽带网、光纤网和互联网数据港湾为重点的“三网一港”建设。杭州电信机房(兴议IDC)一期工程可容纳1500个机柜,直接接入China Net骨干网,网络出口带宽将达到60G,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核心区域:杭州拥有以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高新区国家通信产业园、富阳国家光纤光缆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数字娱乐产业园为载体的七大现代信息产业园区。同时,初步形成了西湖、东新、国家软件基地等云计算基础设施集聚区,建立了浙江省首个云计算服务平台西湖区云计算服务平台。政府行动:杭州作为国家云计算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政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推进云计算平台建设。通过政策支撑、创新驱动,积极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工程,重点推进四类试点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四层次重点产业领域、全力突破三大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积极创造和拓展有效应用市场、抢占和攻克关键技术制高点、打造和完善产业链。龙头企业:拥有如阿里巴巴、银江电子、浙大网新、华三通信、三维通信、新世纪信息、大华技术、恒生电子、大立科技、信雅达系统等一大批本地云计算优秀骨干企业,同时,正在积极引入IBM、微软等跨国企业入驻,涵盖了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云平台集成、运营维护、内容服务等多个环节。应用示范:西湖区作为国内首个“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经搭建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大力发展适合电子商务应用的“行业云”,以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信息服务平台、网上零售、移动商务等各种电子商务服务。同时,杭州市还积极探索在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生产与物流、大气环境监控等领域启动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两化”、智能环境监控等四类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多项示范应用工程。五、深圳:创新能力卓著,集聚辐射效应强图10 深圳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布局示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数据库 2011,04基础设施:在宽带网络以及I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深圳电信拥有90G互联网出口带宽,目前,已经开始建设基于IPV6的互联网络,并在福田信息枢纽、新南头、沙河、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