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系解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系解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系解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系解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解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1. 椎间孔 intervertebral foramina组成: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内容: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2. 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 位置: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意义: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3. 胸骨角 sternal angle 位置: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临床意义: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4. 翼点 pterion 位置: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临床意义:最为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易损伤致硬膜外血肿。5. 颅囟 cranial fontanelles 形成: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 称颅囟。 前囟最大,呈菱形,为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6.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位置: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内容:含气空腔。 7. 桡神经沟 sulcus for radial nerve 位置:肱骨体后面中部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容: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通过。8. 关节腔 articular cavity 组成: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容:含少量滑液,内呈负压;意义: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9. 关节盘 articular disc 位置:两骨的关节面之间(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功能:减少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增加关节运动的形式和范围。10. 椎间盘 intervertebral disc 位置:相邻椎体间;组成:中央为髓环,周围为纤维环同心圆排列;临床意义: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柱运动幅度,纤维环破裂可引发椎间盘突出症。11. 黄韧带 ligamenta flava 位置:椎管内相邻两椎弓板间;组成:黄色弹性纤维;意义:协助围成椎管并限制脊柱过度前屈。12. 半月板menisci 位置: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间(膝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内侧C形,外侧O形);功能:适应关节面,缓冲震荡。13. 界线 boundary line 围成:骶骨的岬和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意义:把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假)和下方的小骨盆(真)。14. 斜角肌间隙 scalene space 围成: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上面;通过结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15. 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 组成: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意义: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时用来加强腹股沟管壁的重要结构。16. 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形成:腹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而成;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愈合而成;后层: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而成;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边界,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 筋膜相贴。17.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inguinal triangle(Hesselbach triangle)位置:腹前壁下部;组成: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意义:是下腹壁的薄弱区,若腹腔内容物从此处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8. 腕管 carpal canal 组成: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内容:指浅屈肌腱(4)、指深屈肌腱(4)、拇长屈肌腱(1)和正中神经(1)。19.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围成:大腿前面上部,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共同组成;内容: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容纳股深淋巴结、脂肪组织)。意义:止血,穿刺,麻醉定位,脓肿可经此蔓延至腘窝。20. 咽峡 isthmus of fauces 组成: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意义: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保护的作用。21. 齿状线 dentate line 围成:肛柱下端、肛瓣边缘;意义:黏膜与皮肤的分界,上部有内脏神经,下为躯体神经,是内、外痔的分界。22. 麦氏点 McBurney 点 位置: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意义:阑尾根部体表投影。23. 胆囊三角(Calot三角)gallbladder triangle 围成: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内容:胆囊动脉;意义: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24.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sphicter of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位置: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组成:肝总管及胰管末段的平滑肌与肝胰壶腹括约肌统称Oddi括约肌;功能:调节胆汁分泌。25. 肺根 root of lung 组成:肺门、结缔组织;内容: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神经、淋巴管。26. 弹性圆锥 conus elasticus 位置: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下缘附于环状软骨弓上缘,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为声韧带;中部:纤维增厚为环甲正中韧带;意义:急性喉梗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在环甲正中韧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气道。27.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组成: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续,在两肺周围分别形成;内容:少许浆液,呈负压;意义:减少摩擦。28. 肋膈隐窝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位置: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为胸膜腔最低处;意义: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胸膜腔穿刺时,穿刺针进入此隐窝。29. 纵隔 mediastinum 组成: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界: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30. 肾门 renal hilum 位置:肾内侧缘中部凹陷;出入结构:肾动脉、肾静脉、肾神经,肾淋巴管,肾盂。 31. 肾区 renal region 位置: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意义:肾门的体表投影点,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此处可引起疼痛。32.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位置: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结构特点: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始终保持平滑;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33. 阴道穹 fornix of vagina 阴道上部较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的凹陷称阴道穹。临床意义:可经此处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进行诊治。34.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Cooper ligament)位置:乳腺与表面的皮肤与深面的胸筋膜间意义:支持和固定乳房,乳癌时受到癌细胞侵润缩短,引起皮肤凹陷,致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凹,呈“橘皮样”。35. 会阴 perineum 狭义: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36. 精索 spermatic cord 形态: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位置:睾丸上端和腹股沟腹环间;结构特点:内有输精管和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和腹膜鞘突残余。37.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位置:脏、壁腹膜间巨大的潜在性腔隙;内容:内有少量液体;性差:男性是封闭的,女性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38. 小网膜 lesser omentum 位置: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分部:左侧肝胃韧带,右侧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容:胃左、右血管,胃上淋巴结及至胃的神经,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39. 网膜孔(Winslow孔)omental foramen(Winslow foramen)位置:小网膜游离缘后方;界: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意义:通过此处可进入胃后方的网膜囊。40. 肝十二指肠韧带 hepatoduodenal ligment 位置:小网膜的右侧部分,连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内容: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意义:与左侧的肝胃韧带共同组成小网膜。41. 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rectouterine pouch(Douglas cavity)位置:女性直肠与子宫间;意义:女性腹膜腔最低处,腹膜腔积液因重力常积聚于此,临床上可进行穿刺引流。42. 卵圆窝 fossa ovalis 位置: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意义:此处薄弱,为房间隔缺损好发部位,也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43. 隔缘肉柱(节制索)septomarginal trabecula(moderator band )位置:前乳头肌根部至室间隔下部;意义:形成右心房流入道下界,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44. 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 位置: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间间隙;内容:内有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45. 心包横窦 transverse pericardial sinus 位置: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意义:心血管手术时阻断血流的位置。46. 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 位置: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意义: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若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内尚未闭锁,动脉导管未闭,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47. 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位置: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意义: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变化的刺激,反射性的调节血压。48. 颈动脉小球 carotid glomus 位置: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意义: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刺激,反射性的调节呼吸节律。49. 掌浅弓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位置:掌腱膜深面;组成:尺动脉末端+桡动脉掌浅支。50. 掌深弓 deep palmar arch 位置:骨间掌侧肌表面;组成:桡动脉末端+尺动脉掌深支。51. 腹腔干 celiac trunk 来源:腹主动脉;分部: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52. 静脉角 venous angle 位置:胸锁关节后方;组成: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意义:左侧胸导管注入,右侧右淋巴导管注入。 53. 奇静脉 azygos vein 位置:起自右腰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收集范围:右侧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注入部位:上腔静脉;意义:沟通上、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之一。54.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来源: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收集范围:腹盆部不成对器官(除肝)的静脉血;注入部位:肝血窦。55. 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止:起自足背静脉弓,注入股静脉;属支:阴部外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收集范围:足,小腿和大腿内侧部以及大腿前部浅层的静脉血;意义:内踝前方位置表浅而恒定,是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56. 局部淋巴结 regional lymph node 定义: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意义:阻止病变扩散的屏障。57. 胸导管 Thoracic duct 起止:平地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注入左静脉角;属支: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引流范围: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淋巴,即全身3/4淋巴;意义:胸导管内肿瘤细胞可转移至肋间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左锁骨上 淋巴结等。58. 乳糜池 cisterna chili 位置:第1腰椎前方,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组成:1条肠干+左右腰干。59. 巩膜静脉窦 sinus venous sclerae 位置:靠近角膜缘处的巩膜实质内;意义:是房水流出的通道。60. 视神经盘 optic disc 位置:视神经起始处;通过结构: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意义:无感光细胞,为生理性盲点。61. 黄斑 macula lutea 位置: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组成:视锥细胞;结构特点:此处无血管,中央有一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62. 咽鼓管 auditory tube 位置:中耳鼓室前壁偏上部;开口:鼻咽部;功能:保持鼓膜内、外两面压力平衡;临床意义: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咽鼓管闭塞会影响中耳正常功能。63. 螺旋器(Corti器)spiral organ(Corti organ)位置:蜗管下壁基底膜(螺旋膜)上;功能:为听觉感受器。64. 壶腹嵴 crista ampullaris 位置:膜壶腹内壁;功能:属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65. 神经核 nucleus 概念:在中枢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常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核。66. 灰质 gray matter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成块片状的部位,色灰暗。67. 皮质 cortex 概念: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68. 白质 white matter 概念: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69. 马尾 cauda equina 位置:脊髓末端;组成: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70. 颈膨大 cervical enlargement 位置:第四颈节至第一胸节;功能:发出支配上肢的各对脊神经。71. 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 位置:锥体下端处;纤维来源: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去向: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运动。72. 菱形窝 rhomboid fossa 位置: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面;形成:延髓上部和脑桥内的中央管于后壁中线处向后敞开而形成。73. 内侧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 位置:锥体交叉上方;纤维来源: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去向:内侧丘系;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和下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74. 锥体束 pyramidal tract 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中而成;分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75. 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组成: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性质:躯体运动传导通路;意义:支配全身骨骼肌运动,锥体系任意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碍,即瘫痪。76. 小脑扁桃体 tonsil of cerebellum 位置: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意义: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压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77.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位置: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内容:内含脑脊液;交通:与第三脑室,蛛网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相通。 78.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位置:丘脑,豆状核,尾状核之间;分部:内囊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顶枕颞桥束;意义:一侧内囊损伤致“三偏综合症”,对侧偏瘫(锥体束受损),对侧偏感(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79. 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组成: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壳与尾状核为新纹状体;意义:调节躯体运动。80.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位置:大脑纵裂底;组成: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分部:嘴、膝、干、压部;意义:广泛联系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81. 边缘叶 limbic lobe 组成: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隔区等;意义:是内脏活动中枢。82. 海马结构 hippocampal formation 组成:海马+齿状回;意义:与内脏活动有关。83. 神经节 ganglion 概念: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分类:感觉神经节,内脏神经节。 84. 颈丛 cervical plexus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和第5颈神经前支一部分。85. 臂丛 brachial plexus 位置:颈根部锁骨上窝内,经斜角肌间隙穿出;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86. 腰丛 lumbar plexus 位置:腰大肌深面;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4腰神经前支。87. 骶丛 sacral plexus 位置:骶骨和梨状肌前面;组成:腰骶干和骶尾神经前支。88. 鼓索 chorda tympani 来源:面神经;性质:特殊内脏神经运动纤维,即味觉纤维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功能:传导味觉冲动和支配腺体分泌。89. 三叉神经节 trigeminal ganglion 位置: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部的三叉神经切迹;性质: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功能:传导头面部浅感觉。 90. 迷走神经 vagus ner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