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借入资金来源的实证分析摘要: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农村金融市场投融资现状的反映,本研究从农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农户的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特性、投资意识等分析农户的借贷行为,并分析具有什么特征的农户会选择到农信社借款,即对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借入资金来源的因素进行分析。关键词:借贷行为 借入来源 筹资能力 资金需求特性 投资意识引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农村金融市场投融资现状的反映。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最主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温铁军(2004)对包括江苏省在内的15个省的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高息的民间借贷发生率达到了85%。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多种经济成分的崛起,民间金融活动逐渐活跃,民间融资的形式也多样化,融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1国内对于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较多:何广文、郭沛(1999)2对不同地区的农户贷款融资特征,资金融出行为做出了描述,并建立了分析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户收入关系的模型,该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怎样影响了农民的借贷行为,但并没有从微观的角度考虑农户的选择行为。史清华 陈凯(2002)3通过对农户借贷类型,有借贷农户的比率,想借贷农户的比率,农户的借贷动机以及农户借贷信用的调查比较完善地描述了山西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现状,但是缺乏深度的分析。本研究意图从农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农户的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特性、投资意识等分析农户的借贷行为,并分析具有什么特征的农户会选择到农信社借款,即对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借入资金来源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体是六合区的农户。选择了瓜埠镇、横梁镇、程桥镇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每镇两个村,每村25户,样本总数150户。这三个镇的选择依据是:从收入的角度看,这三个镇的农户分别代表了六合区较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较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群体;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个镇以六合区的中心雄州镇为中心形成一个三角区域,基本上能够涵盖整个六合区。样本镇的基本特征:瓜埠镇,东依仪征化纤,西连扬子石化等大型工业企业,农民去企业工作的收入一般为1200元/月,养殖业(鱼、珍珠、猪)、经济作物(葡萄)的种植较多,粮食作物一般由家中老人种植;横梁镇,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砖窖厂、玩具厂等乡镇企业吸纳了当地一部分农民,工资一般为800元/月,地里一般都是粮食作物;程桥镇竹程区,水库、池塘均有不少,但养殖业很少,农民的主要收入为地里的粮食和打短工。样本镇的农户收入分布呈偏低的正态分布(表一)。表一 样本农户的收入区间收入区间(单位:元)瓜埠镇横梁镇程桥镇总体户数%户数%户数%户数%0-6000 3651018362617.36000-120001428163216324630.712000-18000142817349184026.718000-24000714612510181224000-300006124812117.330000以上612241296总计501005010050100150100二、六合区农户借贷行为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一)有借贷行为的农户比例六合区农户借贷需求很旺盛,在0305年,有43.3%的农户有过借贷行为,但各地有差异。借贷比例最高的是程桥镇,高达70%;瓜埠镇其次,为36%;横梁镇最低,只有24%(表二)。这与各地区农户的收入特点、消费特点和投资意识不同有关。程桥镇:1、农户的年收入较低,每年收入略大于支出,储蓄无多。2、农户收入一部分来源于土地的粮食收成,只有在卖出粮食时才获得收入,收入具有时间集中性;另一部分来自于打短工,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农户的收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如果在农户没有收入的时间内发生一笔较大额的刚性消费(如孩子上学),就不得不借贷。3、0305年,很多农户都在盖新房。房屋是农户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且农户存在一劳永逸和攀比的思想,都倾向于盖二层的小楼,需6万10万左右,农户的储蓄与当年收入之和远远小于所需的花费,所以借贷较多。横梁镇:1、农户的年收入中等,有一定的储蓄。2、大部分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在乡镇企业工作(在调查样本中家庭有人在乡镇或城镇企业工作的比例为58%),乡镇企业按月发工资,收入较为平滑。3、大部分的农户在03年以前都已把房建好。4、经营投资意识差,投资需求较少。瓜埠镇:基本情况与横梁镇相似,但农户有一定的经营投资意识,许多农户都从事养殖业或经济作物的种植,或是从事饲料等买卖,有一定的投资需求,在缺乏启动资金、资金周转不开又不愿动用储蓄的情况下,依靠借贷来启动项目或是维持项目的运转。表二 有借贷行为的农户比例是否借款瓜埠横梁程桥总体户数%户数%户数%户数%是1836122435706543.3否想 注:想借贷但未借到的农户,这里指的想借贷是指付出了借贷的实际行动而非意愿上的。 24123664未 注:未付出借贷行动的农户3060377412247952.7总计501005010050100150100(二)农户的筹资能力六合区农户有一定的低息筹资能力,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高利贷现象很少。农户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是指农户遇到刚性很强的消费时(如婚丧嫁取,孩子上学,住房建设)产生的借贷需求。消费的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必需性,二是时间上的立即性。调查中发现,在150户样本中,想借贷而未借到的只有6户,占样本总数的4%(表二)。而且这些农户想借钱的目的都是为了建房(相对而言,住房建设的消费刚性弱一点)。高利贷现象很少的原因是农民的低息筹资能力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农户的低息筹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农民与亲戚、朋友、乡邻(主要是亲戚)形成了一个互助的关系网,每当农民有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时,关系网内的成员一般都会提供无偿或报酬要求很低的援助。一是亲情关系较深,二是他们预期自己将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会得到对方的援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关系网是一种组织松散、形式不规范的合作社,是弱者基于互助的联合。另一方面,想借而未借到的农户反映借不到钱是因为富亲戚不肯借钱,或者是他们还背负着亲戚们的旧债。这说明这个关系网是不稳定的,互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当亲戚之间的收入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关系网的“互助预期”便被破坏(富亲戚能帮穷亲戚,但穷亲戚帮不了富亲戚),富亲戚“叛逃”出关系网,双方的合作便不复存在。而当某农户背负旧债又准备举借新债时,本身就证明了这个农户的低还债能力,这种信息在他的关系网内几乎是完全对称的,关系网内的成员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选择不借是理性的。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农户想借而未借到(当然,这部分农户往往也无法从正规金融借到款)。收入越低、亲戚之间的收入越不同质、还贷能力越差,在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支持的情况下,如果农户的借贷需求是刚性的(主要体现在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上),想借而未借到的农户便会越多,高利贷就会产生。(三)农户的借入资金来源民间借贷现象普遍,正规金融的支持有限,但各地有差异。在发生过借贷行为的65户样本中,只有21.5%的农户从农信社借过款,从借款额度上看,只有6.9%是从农信社借的。与此相比,有92%的农户从民间借过款。(表三)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觉得从农村信用社借款存在哪些困难?”的问题,有79%的农户反映“担保难找”,72%的农户反映“缺乏熟人关系”,43%的农户反映“缺乏抵押”,35%的农户反映“贷款额度太小”,32%的农户反映“手续多且繁杂”,24%的农户反映“贷款期限太短”,15%的农户反映“对贷款程序不懂”,6%的农户反映“利率高”。这说明,农信社的制度安排给农户从农信社借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农村民间借贷由于手续简便、现金供应及时、借贷期限灵活、资金投向自由等特点,成为农民之间一种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不确定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风险的理性的替代行为。4瓜埠镇和横梁镇的农户相对更容易从信用社借到款是因为他们的收入较高且稳定,还贷能力较强,部分农户的借贷是为了种植业、养殖业等投资项目,有利于农信社的某些政治目标。而程桥镇的农户收入较低且波动性较大,还贷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相对更倾向于把借款用于消费(虽然农户借钱时可能会说用于生产用途,实际却并非如此,这样引发的道德风险使农信社做出的选择就是“惜贷”)。表三 农户的借入资金来源地区借入来源瓜埠横梁程桥总体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农信社27.812.515.533.316.711.514.34.33.421.57.86.9亲戚朋友94.487.584.575.083.388.597.195.796.692.392.293.1(四)农户的借贷用途六合区农户借贷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生活消费,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很少。只有15.4%的农户把借款用于经营投资,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借款金额只占借款总额的8.8%。但各地区有差异,瓜埠镇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农户比例高于横梁镇,横梁镇高于程桥镇,分别为38.9%,8.3%,5.7%;从借款笔数上看,分别为25.0%,4.2%,2.6%;从借款额度上看,分别为33.9%, 3.6%, 1.8%(表4)。 笔者认为,这种结果与农户的资金需求特性、投资意识有关。农户的资金需求特性,是指农户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是刚性的,而生产性投资的借贷需求弹性较大。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是源于遇到刚性较强的消费时的“一时之需”,收入越低,这种“一时之需”越多越强烈;而生产性投资是一种预期获得利润的行为,需求弹性较大。正是由于农户刚性的消费需求(体现在物质的必需性和时间的立即性上),农户借贷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生活消费。在收入较高的地区,农户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集合较少(例如,房屋已建设维修,子女上学支出也已足够),在刚性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被压抑的投资需求释放出来。因此,在收入较高的瓜埠镇,部分农户会有生产性投资的借贷需求。农户的投资意识不强,是因为农户往往偏好“风险最小”(投资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农业投资,具有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风险)而非“收益最大”和农村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决定的。在收入较低的地区,若借钱用于生产投资,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投资失败,从而给自己造成更窘迫的状态,而用于刚性消费,农户则是明显的福利增加。(当然,不排除也有个别农户追求“收益最大”)。在收入中等的地区,农户的刚性消费需求得以满足,但他们会把多余的资金用于预防性储蓄以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5,所以他们对待投资更多是一种观望。而在收入较高的地区,农户有了他们认为足够的储蓄(能够应付目前和将来的部分支出,即使投资失败也有足够的老本使他们仍能衣食无忧),这种“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收益最大”的生产性投资借贷便出现了。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这种生产性投资借贷,一部分是为了直接生产性投资而去借贷(例如,某农户想承包鱼塘需10000元,自己有7000元,借3000元);一部分是作为一种周转性的需求而出现(例如,某农民经营饲料,在前一批货未销售出去时,资金未能回笼,又需要进一批货),由此更可见农民对待风险的谨慎程度。另外,农村缺乏投资机会。农村金融制度的扭曲,农村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农村地理区位的劣势,使得农村的投资环境很落后。瓜埠镇南临长江,北枕宁通、宁连高速公路,离六合市区近,地理区位较好,因而有着更多的投资机会。表四 农户的借贷用途 地区用途瓜埠横梁程桥总体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户数比率笔数比率额度比率住房建设16.7 30.0 19.1 50.0 62.5 72.1 51.4 68.7 83.4 42.0 59.2 68.4 婚丧嫁娶11.1 10.0 12.0 8.3 8.3 7.3 5.7 6.1 5.2 8.0 7.3 6.9 应付伤病等天灾 11.1 20.0 21.1 8.3 8.3 3.4 25.7 10.4 3.8 18.0 12.3 7.4 孩子上学27.8 15.0 13.9 33.3 16.7 13.7 28.6 12.2 5.9 29.0 13.4 8.5 非生产小计61.175.0 66.1 91.795.8 96.4 94.397.4 98.2 84.692.2 91.2 经营投资38.9 25.0 33.9 8.3 4.2 3.6 5.7 2.6 1.8 15.47.8 8.8 (五)农户的借贷信用由于民间借贷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两情”关系,借贷多数还是发生在地缘的血缘关系圈内,碍于情面或有其它方式补偿,大多数的借款多是无息或低息6。在调查样本中,需要付息的农户仅占10.8%,需要立字据的仅占13.8%,且需要付息或立字据的一般都是借款数额较大的。但是,瓜埠镇需要付息或立字据的比例(付息22.2%;字据33.3%)明显高于横梁镇和程桥镇(付息5.8%、8.3%字据 5.8%、8.3%)。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经济意识的深化,传统“道义金融”向市场“契约金融”转变。(六)农户的借贷笔数和额度 程桥镇农户的平均借款额度远远大于瓜埠镇和横梁镇的农户(表五),这说明了程桥镇农户的收入较低,一方面,基本层次的借贷需求集合多;另一方面,遇到刚性的消费需求时,对借贷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大。表五 农户的借贷笔数和额度平均笔数平均笔额平均户额瓜埠2.2235407867横梁234506900程桥3.29388012751总体2.75374710318三、农户选择借入资金来源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认为影响农户选择借入资金来源的主要因素有:农户特征,包括借款人的年龄、文化、家庭收入、劳动力系数(劳动力人数/家庭总人数)、随礼次数;进入正规金融成本,包括农户拥有的担保资本、信誉资本;与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融合度,用借款用途来赋值。从理论上说,借款利率和农户拥有的抵押资本也会影响农户的选择行为,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利率在一个区域内是固定的,而民间的借款基本都是无息的,农户拥有的抵押资本基本都是一样的(只有存单),所以本研究并没有就这两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选择:本文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 model)对调查样本进行定量分析。表一 各变量的定义及预期的作用方向变量 定义 预期作用方向是否选择到农信社借款1=是0=否年龄1=20岁及其以下2=2030岁 3=3040岁4=4050岁 5=5060岁 6=60岁以上-文化1=小学及其以下 2=初中3=高中、中专、技职校4=大专5=本科以上+年收入1=6000元以下2=6000120003=1200018000424000300006= 30000元以上+劳动力系数劳动力人数/家庭总人数+随礼次数次/05年-担保资本1 2 3 4 注:“您家里或本镇的亲戚朋友中是否有人(多选)村干部、教师、公务员、信用社工作人员”,选择其中一项为1,选择其中两项为2,选择其中三项为3,选择四项为4。+信誉资本1=03年前到农信社借过款并归还0=03年前未到农信社借过款或借过但未还+借款用途1=生产性用途0=生活性用途+表二 模型变量与统计描述变量 到农信社借款 未到农信社借款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年龄3.7143 0.6112 3.7255 0.8736 文化1.7857 1.0509 1.5294 0.8331 年收入3.2143 1.3114 2.2745 1.2662 劳动力系数0.6964 0.1416 0.6850 0.1664 随礼次数6.5714 2.1738 7.0588 2.0141 担保资本0.7143 0.4688 0.0392 0.1960 信誉资本0.4286 0.5136 0.0588 0.2376 借款用途0.4286 0.5136 0.0784 0.2715 表三 模型估计结果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Z值C1.8955432.9714890.637910年龄-1.0604310.732614-1.447461文化-0.9320460.700082-1.331340年收入0.2834530.4491210.631128劳动力系数4.2211443.0848011.368368随礼次数 -0.545112*0.282801-1.927547担保资本4.147840*1.4276932.905274信誉资本2.998591*1.3566802.210242借款用途LR statistic (8 df) 50.94271Probability(LR stat) 2.69E-083.453239*1.5616032.211342注:*,*,*分别表示在1%,5%,10%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从估计结果来看,x2统计量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该模型总体上拟合程度较好。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影响农户选择资金借入来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及显著性如下:1、农户特征变量:借款人的年龄、收入、劳动力系数对农户到农信社借款作用统计上不显著,但系数表现说明借款人的年龄越低、收入越高、劳动力系数越大,农户越有可能选择到农信社借款。而文化程度的作用方向与预期相反,即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到民间借款。可能的原因是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社会交际活动越广,因而社会上认识的朋友越多,选择民间借贷的可能性大。随礼次数对农户选择到农信社借款作用为负,且在10%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说明,农户的随礼次数越多,农户越不选择到农信社借款。因为随礼次数多,说明农户关系网内的成员(亲戚、朋友、乡邻)多,且关系亲密,通过低成本的民间借贷,农户的借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2、进入正规金融成本变量:担保资本和信用资本对农户选择到农信社借款作用为正,且分别在1%和5%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说明,农户拥有的担保资本和信用资本越多,农户越会选择到农信社借款。因为农户拥有担保资本或信用资本,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农户进入正规金融的成本就会小很多,而且也更容易从农信社借到款。3、借贷用途变量:借贷用途对农户选择到农信社借款作用为正,且在5%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说明,如果农户借贷的用途是用于生产性的经营投资,更倾向于选择到农信社借款。因为用于生产性的借贷需求更符合农信社的制度安排:首先,对于单个农户,生产性的借贷需求额度较小,而且由于有投资回报,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能力强,这符合了农信社“借款额度小,规定还款期限”的制度安排。而用于生活性消费的农户借贷额较大(如住房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