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竞赛及答案.doc_第1页
高二物理竞赛及答案.doc_第2页
高二物理竞赛及答案.doc_第3页
高二物理竞赛及答案.doc_第4页
高二物理竞赛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竞赛试卷试卷共、二卷,第卷是选择题,第卷是非选择题。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卷一、 选择题。(40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写在第卷给出的位置内。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a b c图11如图1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们同时到达同一水平面 B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C它们的末动能相同 D它们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图22以力F拉一物体,使其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的水平分量为F1,如图2所示,若以和F1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F 代替F拉物体,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 ,那么:( ) A当水平面光滑时,a a B当水平面光滑时,a = a图3 C当水平面粗糙时,a mg C F D 不能确定4如图4所示为农村小水库大坝的俯视图,其中设计比较合理的是哪一个?( ) 图4 5.如图5所示,在高空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率v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被射出,经过1 s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正确图形是( )图5图66.如图6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AB的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可能为(sin37=06,cos37=08,g=10ms)( )A2.1s B. 2.0s C.1.8s D.4.0S图77. 如图7叠放的a、b、c三个不同的粗糙物块,其相互接触处以及和水平桌面接触处均有摩擦,但摩擦系数不同当b物块受一水平力F作用时,a、c随b一起保持相对静止作加速运动此时( )Aa对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b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a、b间的摩擦力和a、c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只有桌面对b的摩擦力小于a、c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上述运动。8如图所示,圆弧虚线表示正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光滑绝缘直杆沿电场方向水平放置并固定不动,杆上套有一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通过绝缘轻弹簧与固定点O相连,并以某一初速度从M点运动到N点,OMON。若滑块在M、N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 ) A、滑块从M到N的过程中,速度可能一直增大图8B、滑块从位置1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比从位置3到4的小C、在M、N之间的范围内,可能存在滑块速度相同的两个位置D、在M、N之间可能存在只由电场力确定滑块加速度大小的三个位置图99如图9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增大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增大D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10如图10所示,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R2=1,R3=3,I1=0.2A,I2=0.1A,那么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 )A0.2 A,方向向右B0.15A,方向向左C0.2 A,方向向左图10D0.3A,方向向右第卷一选择题答题处。(4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二填空题。(2小题,共20分)11(10分)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靠近刻度尺。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测量记录表: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1.703.405.108.6010.312.1第11题图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cm。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 ,代入数据解得 cm。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第12题图12(10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测量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三计算题。(5小题,共90分)13(15分)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且正比于球半径,即阻力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为已知水的密度取重力加速度试求半径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终极速度(结果取两位数字)图1114(15分)如图11所示,质量为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中AB部分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BC部分水平且不光滑,长为L=2m,一小物块质量m=6Kg,由A点静止释放,刚好滑到C点静止(取g=10),求:物块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从A滑到C过程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15(20分)如图1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木块上搁有一长为L的轻质光滑棒,棒的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O点,棒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均质金属小球开始时,棒与木块均静止,棒与水平面夹角为角当棒绕O点向垂直于木块接触边方向转动到棒与水平面间夹角变为的瞬时,求木块速度的大小图12图1316(20分)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如图所示,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把线拉至最高点A以水平抛出,求当v0为下列值时,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线中的张力大小。(1)v0=2(2) 17(20分)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各电源的内阻均为零,其中B、C两点与其右方由1.0W的电阻和2.0W的电阻构成的无穷组合电路相接。求图中10mF的电容器与E点相接的极板上的电荷量。图14高二物理竞赛试卷答案第卷一选择题答题处。(4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DB,CCBAB,DA,BA,CA,DC二填空题。(2小题,共20分)11(每问2分)共10分。(10分)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靠近刻度尺。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L5 和 L6 .测量记录表: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1.703.405.106.858.6010.312.114.05第11题图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L7L3 7.20 cm。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代入数据解得。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28 N/m。(g取9.8m/s2) L5 ,L6 ; (2分)L3=6.85(6.84、6.86均给分),L7=14.05(14.04、14.06均给分);(2分); (7.187.22均给分)(2分), (1.731.77均给分)(2分)k 28 N/m。(27.728.3均给分)(2分)第12题图12(10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测量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1)a= 0.4950.497 (2分,有效数字位数不对的不给分)。(2)C,D(2分), 天平(2分)(3)(2分), 偏大(2分),三计算题。(5小题,共90分)13(15分)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且正比于球半径,即阻力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为已知水的密度取重力加速度试求半径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终极速度(结果取两位数字)解:雨滴下落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向下;空气阻力,方向向上,当雨滴达到终极速度后,加速度为零,二力平衡,用表示雨滴质量,有 由得终极速度代入数值得=1.2m/s .图1114(15分)如图11所示,质量为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中AB部分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BC部分水平且不光滑,长为L=2m,一小物块质量m=6Kg,由A点静止释放,刚好滑到C点静止(取g=10),求:物块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从A滑到C过程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解:由A点滑到C点,物块静止,由于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处车也静止。故重力势能的减少转化为热能。mgR=mgL, =R/L=0.25物块由A到B,小车向左加速;由B到C, 物块速度减小,车速也减小。故B处车速最大,设为v ,有M v=mu由能量守恒 解得图1215(20分)如图1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木块上搁有一长为L的轻质光滑棒,棒的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O点,棒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均质金属小球开始时,棒与木块均静止,棒与水平面夹角为角当棒绕O点向垂直于木块接触边方向转动到棒与水平面间夹角变为的瞬时,求木块速度的大小解答:设杆和水平面成角时,木块速度为v,水球速度为vm,杆上和木块接触点B的速度为vB,因B点和m在同一杆上以相同角速度绕O点转动,所以有:= = = B点在瞬间的速度水平向左,此速度可看作两速度的合成,即B点绕O转动速度v= vB及B点沿杆方向向m滑动的速度v,所以vB = vsin故vm = vB=因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过程中只有小球重力对小球、轻杆、木块组成的系统做功,所以在上述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mgL(sin)=综合上述得v = l图1316(20分)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如图所示,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把线拉至最高点A以水平抛出,求当v0为下列值时,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线中的张力大小。(1)v0=2(2) 解:(1) 由于v0=2大于作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故小球做圆周运动。 由机械能守恒得: 又 T-mg=m 故 T=9mg(2)由于小于作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故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设小球运动到B点时绳张紧,此时悬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由平抛运动规律有:Lcos=v0t L(1-sin)=gt2 得=0说明B与O在同一水平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