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与以往之相关的论述不同的是 本文试图将嵇康之四言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 对其 与其它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观照 挖掘其中所承载的文学与文化的记忆 考察何者成为了其 所 复写 的对象 探讨其成文之范式之所在 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当时的文学与文化语境以及 作者自身的文学 文化与价值取向 分析其对诗歌之旬式和语汇的具体运用 说明其得以将四言 诗 重写 成功 其新文本得以完成之所在 文章认为 楚汉浪漫主义精神 人的觉醒 任自然 之思想作为嵇康的主观方面为其诗 歌定下了基本的走向 而其时之四言 抒情小赋 魏乐府等文学 文化语境的客观存在也为其提 供了丰富的借鉴 其中 又以 诗经 以及张衡 三曹等人之部分诗文的范式作用尤为重要 正 是以上众多因素的合力 使得嵇诗最终将 人言 与 己言 融于一炉 在赋予了四言这一古老 的诗体以新的面貌和内涵的同时 也成为了继 诗经 以来的又一座四言诗的高峰 关键词 嵇康 四言诗 互文性 新文本 i i a b s t r a c t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p r e v i o u so p i n i o n so nc h il a n g f sf o u r w o r dp o e m s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p u tt h e s e p o e m si naw i d e rc o n t e x to fc u l t u r et os t u d yt h e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ma n do t h e rt e x t s a f t e r t h em e m o r i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 c a r r i e db yt h ep o e m sa mf o u n do u t t h es o u r c ct e x t sr e i t e r a t e da n d t h em o d e l sm i m i c k e db yt h ep o e m sv a l lb el e a r n e d f u r t h e m l o r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o n t e x t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l t u r eo ft h ea u t h o r s t i m e a sw e l la sh i so w ni n t e r e s t s i n l i t e r a t u r e c u l t u r ea ml i f e t h e a r r a n g e m e n to fw o r do r d e ra n dt h es t y l eo fu s i n gv o c a b u l a r yo ft h ep o e m sa r e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u p o n t h e s e k e yp o i n t so ft h es u c c e s s f u lr e w r i f n go fc h ik a n g sf o u r w o r dp o e m sa n dt h ef i n i s ho fh i s n e w t e x ta r ep o i n t e do u t t h ep a p e rd r a w si t sc o n c l u s i o n st h a tc h ik a n g ss u b j e c t i v es p i r i t ss u d a 镐t h er o m a n t i cs p i r i to f c h ua n dh a nd y n a s t y 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s e l f c o n s c i n u s n e s so fm a n a n dt h ei d e ao f i nt h ec o a r s e o fn a t u r e p r o v i d e dab a s i cd i r e c t i o nf o r h i sp o e m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o b j e c t i v ec o n t e x t so f f i l e r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o fh i st i m ei n c l u d i n gf o u r w o r dp o e m f ua n dy u e f u h a da l s op r o v i d e dp l e n t y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m o n gt h e s ef a c t o r s p a r tw o r k so f t h et h r e e h u n d r e d p o e m s z h a n gh e n g s c a oc a o s a n dh i st w os o n sh a d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u n d e r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o t h e r s w o r d s a n dc h i k a n g s o w nw o r d s w e r em e l t e dt o g e t h e r a sar e s u l t n o to n l yal l e wl o o ko ff o u r w o r dp o e mi sg i v e n b u ta l s oa n o t h e ra c h i e v e m e n ta f t e rt h et h r e e h u n d r e dp o e m si sb r o u g h to u tb yc h ik a n g sf o u r w o r d p o e m k e yw o r d s c h ik a n g f o u r w o r dp o e m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n e w t e x t l i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弓李i 毛 时间o 睁r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乌每 韦时间 p o 年歹月f 岁日 导师签名 f 巧也f f 艺 时间 z 年 r 月 日 宁夏大学硕士学竹论文 引言 引言 对于嵇康之四言 王夫之曾谓 中散五言颓唐 不成音理 而四言居胜 古诗评选 陈 祚明亦言 每能于风雅体外 别造新声 淡宕有致 采菽堂古诗选 胡应麟则日 叔夜送人 从军至十九首 已开晋 宋四言门户 然雄辞彩语 错互其间 未令人厌 诗蔹 从中不难 发现 其评语可分别用来概括嵇康四言之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i 嵇康之四言在其诗作中是 居胜 的 无论是在数量上o 还是在艺术成就上 2 嵇康之四言既规模于风雅 与 诗三百 相颉颃 又能 于风雅体外 别造新声 形成 自己独特之艺术风貌 所谓 淡宕有致 3 嵇康之四言作为四言诗 中兴 之重要代表 作为晋 宋四言诗之重要的互文本之一 已然为晋 宋四言之新范式的确立打开了 门户 为此 郑振铎先生谓 康的诗 以四言为最多 且最好 陶潜的四言诗便颁似他的 四言诗的生命 已中绝了很久 想不到在建安正始之时乃走上了中兴之运 且有了很伟大的作家 如曹氏父子和嵇康 康的四言诗像 如珠的好句 都是前之未见的 此种韶秀清玄的风格 也是未之前见的 o 既然是这样 那么嵇康之四言到底又是在何处脱胎 何处换骨 从而超越以往 别造新声 的呢 陆机曾有言 或袭故丽弥新 或沿浊而更清 o 黄庭坚之表述则更为形象 其谓 古之能 为文章者 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 o 考之其所言 之 敌 与 陈言 不啻于 文心雕龙 事类 中所谓之 用旧合机 之 旧 即涵盖了包括 成辞 与 人事 在内的文学与非文学的记忆 如果用当代的互文性理论来表述的话 可以 说 文学的写就伴随着对它自己现今和以往的回忆 它摸索并表达这些记忆 通过一系列的复 述 追忆和重写将它们记载在文本中 这种工作造就了互文 文学还可以汇总典籍 表现对它自 己的想象 o 在此基础上 后世之辞人既可以 参伍以相变 因革以为功 又不妨 因方以借 巧 即势以会奇 善于适要 则虽旧弥新矣 文心雕龙 物色 以此观乎嵇康之四言 则庶几可以窥见其 别造新声 之所在了 o 此三人之评语均转引自戴明扬 嵇康集校洼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6 2 年 第7 8 7 4 2 1 页 六 四首中的四十一首 据 嵇康集 鲁迅校本 载 鲁迅全集 第九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3 年 o 见 捅剧本中国文学史 一 人民文学m 版社 1 9 5 7 年 第1 4 4 页 o 见 文赋 转引自郭绍虞 王文生 中田历代史论选 卷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9 年 第7 0 页 o 见 答洪驹父书 转引自 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1 8 5 页 o 本文所引 义心雕龙 7 钔均据是林伯 文心雕尼 义疏 武汉大学小版 l 2 0 0 2 年 下引不另注 o 法 带赞纳 萨兑乩约 且义性研究 鄙仆详 天津人民 版丰l 2 0 0 3 年 第3 5 贞 l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如果对嵇康 2 2 4 2 6 3 四言诗的语言稍加考察的话 会发现其中诸多似曾相识的片断 用 刘勰的话说即是所谓的 成辞 在 文心雕龙 事类 中 他对此类现象有过这样的描述 夫经典沈深 载籍浩瀚 实群言之奥区 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 班以下 莫不取资 任力耕耨 纵意 渔猎 操刀能割 必列膏腴 在他看来 后世之文章得以取资于经典 载籍的重要举措之一正是借助于 全引成辞 以达到 明 理 的效果 事类 明理 与否在这里暂先不论 倒是嵇诗之 成辞 本身及其中所交织着 的复调的声音更多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文本的性质大同小异 它们在原则上有意识地互相孕育 互相滋养 互相影响 同时又从来不是单纯而 又简单的相互复制或全盘接受 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 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 是表达一种 敬意 或是屈从一种模式 推翻 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 也就是说 无论嵇诗对于其 成辞 之取资是出于偶然还是默许 是出于屈从还是敬意 抑或是 出于推翻还是启发 一句话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这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文学与 文化的记忆 重要的是其在此基础之上所实现的对以往之四言诗超越 即 虽复道极数殚 终然 相袭 而月新其采者 必超前辙焉 文心雕龙 封禅 为此 本文对嵇康四言诗的考察将以其 成辞 为发端 而首先要来探究的 则是其中所承 载的对于以往之文学的记忆 一对 诗经 的记忆 诗经 作为 沈深 经典之一 其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中的范式作用自不待言 赋 颂 歌 赞 则 诗 立其本 并穷高以树表 极远以启疆 所以百家腾跃 终入环内者也 文 心雕龙 宗经 而对于同为四言的嵇康四言诗来说 自然也无法 免俗 其 终入环内 的结果 之一 即是源于 诗经 中的 成辞 令人应接不暇 鉴于这一点已多为前人所识见 论及 本节将不再一一叙述 同时 为了简明起见 特渐次 列表如下 9 o 见 互文性研究 之 引言 第1 页 o 本文对嵇诗 成辞 之选择以四字相同省为土 但也币排除其中偶有与意义尤涉之个别单字 虚词 同时 囿 f 才学所限 必响挂一漏万 柠索小当 小及之处 虽小仝影响人局 然仍待进一步修正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表1 诗经 风 o 风篇名 片断嵇康四言诗片断 小计 处 周卷耳 陟彼高冈 陟彼高冈 2 南汉广 言刈其楚 言刈其楚 召南 小星 肃肃宵征肃肃宵征 1 柏舟 心之忧矣 不能奋飞心之忧矣 不能奋飞 邪燕燕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瞻仰弗及 泣涕如雨 匏有苦叶 雍雍鸣雁雍雍鸣雁 9 谷风 习习谷风习习谷风 风泉水 不瑕有害 驾言出游不遐有害 驾言出游 北风 携手同车携手同车 卫风竹竿 桧楫松舟 栝揖松樟 3 河广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河广 一苇可航 王风 君子阳阳 其乐只且其乐只且 l 郑女日鸡鸣 琴瑟在御琴瑟在御 2 风东门之坤 其室则迩 其人甚远 室迩路遇 魏风 葛屦 维是褊心惟此褊心 l 唐风杖杜 独行踽踽 独行踽踽 l 秦秦风驷骚 四马既闲 良马既闲 小戎 言念君子 言念君子 3 风黄鸟 交交黄鸟 咬咬黄鸟 合计 2 3 表2 诗经 小雅 小雅 篇名 片断嵇康四言诗片断小计 处 南有嘉鱼之什菁菁者莪 沉沉杨舟 载沉载浮 沉沉柏舟 载浮载滞 2 鸿雁之什鸿雁 肃肃其羽 肃肃其羽 l 十月之交 匪降自天匪降自天 节南山雨无正 沦胥以铺 沦胥而逝 5 之什小宛 有怀二人 我日斯迈 而月斯征有怀佳人 嗟我征迈 何人斯 祗搅我心 祗搅予情 谷风蓼莪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母兄鞠育 四月 百卉具腓 百卉具腓 3 之什北山 言采其杞言刈其杞 甫田之什鸳鸯 鸳鸯于飞 鸳鸯于飞 l 鱼藻之什采菽 沉 巩杨舟 绋橇维之 有舟浮覆 绋缋足维 2 合计 1 4 本文所引 诗经 字句均据 十三经件疏 毛诗i f 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9 年 下d 币另注 o 牟史所q i 嵇康诗 义均以蛾奉为土 酌情据鲁迅技奉改鼻 包拓标点在内 小另泞 3 宁夏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 文学的记忆 表3 诗经 大雅 颈 大雅篇名 片断嵇康四言诗片断 小计 处 文王之什 文王 无声无臭无馨无臭 l 生民之什板 民之多辟民之多僻l 周颂闵予小子 遭家不适少遭不造 l 合计 3 在作具体分析之前 有必要先注意一下这样几组数据 除4 首逸诗外 嵇康四言诗今存全诗 3 7 首 含4 1 6 个完整且不重复的四言片断 而诸如此类之 成辞 者共计1 4 3 个 占其总数之三 分之一强 其中 直接引用 诗经 之 成辞 者如以上三表所计共4 0 处 占其 成辞 之四 分之一强 同时 通过以上三表还不难发现的是 仅 风 和 小雅 就占了其4 0 处中的3 7 处 平均下来每首均沾 嵇康的四言诗与 诗经 之间的这种关联 用刘勰的话来说 一方面可谓是 雅 颂 所 被 英华日新 文心雕龙 原道 另一方面则是 往者虽旧 余味日新 后进追取而非晚 前 修文用而未先 可谓泰山遍雨 河润千里者也 文心雕龙 宗经 如果说前者所强调的是嵇诗 中 诗经 之成句之存在的合理性的话 那么后者所着重的无疑就是不为这些成句所宥而体现出 来的 文律运周 日新其业 文心雕龙 通变 的精神 对此 王夫之的表述或许更能说明这一 问题 他说 或谓四言有三百篇在前 非相沿袭 则受压抑 乃如此篇章 绝不从南雅风颂求 步趋 而清光如月 又岂日之所能抑哉 一方面 他肯定了嵇诗之 去小雅不遥 另一方面 又称赞了嵇诗之 不拘拘于小宛 桑柔 所谓 体似风雅 而神韵自别 古诗评选 此一评 价 就二者在 成辞 方面的关联来说应该也是同样适用的 如此 为了能够更加确切地说明本文之目标所在 也即说明嵇康四言诗 神韵自别 之所在 仅就其中 诗经 之 成辞 而论显然尚远远不够 其四言诗中所承载的 对 诗经 以外之文 学的记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下一步追寻的目标 而接下来尤为值得关注的 无疑就是同为四 言体的其它四言涛 二对其它四言诗的记忆 先秦四言除 诗经 外 今存约1 3 5 首 且除去一首之两句被单称为 诗 外 其它均以歌 谣 杂辞 石鼓诗 逸诗 古谚语等形式而存在 两汉时期的存诗有所增加 至今约1 8 0 首 其 中杂歌谣辞 郊庙歌辞 乐府古辞 琴曲歌醇以及古诗等占了八成还多 只有区区2 8 首为文人 所制 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发展趋势的 是自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以降的魏诗 在其今存1 1 0 首四 言诗中 文人之作就占了8 9 首 杂歌谣辞这回变成了少数 o 但是即便如此 如果大致考察一下这为数较 诗经 还多的4 2 5 首四言诗 便不难发现其主 流的发展趋势 即 大雅 和 颂 的方向 个中缘由与情形正如刘勰所说 o 转引自 嵇康集校沣 第7 8 7 6 2 i 7 负 o 以卜资料均据逯钦证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铆诗 i 中毕书局 1 9 8 3 年 又 所举诗分酋不分守 儿中不 以州击为土咖问或杂之者未算n 内 4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四始之至 颂居其极 颂者 容也 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容告神明谓之颂 颂主告神 义必纯美 沿世并作 相继于时矣 虽浅深不同 详略各异 其褒德显客 典章一也 文心雕龙 颂赞 而对于以 诗教 著称的汉世来说 此一情形尤为显明 正所谓 汉初四言 韦孟首唱 匡谏 之义 继轨周人 文心雕龙 明诗 这就造成了汉初四言 其内容多写贵族阶级之兴衰得失 其句法 体式与格调都是对 诗经 的沿袭 是 雅 颂 精神之流波余韵 其流风之所及 即是是在以文人诗作为主的魏诗中也屡见不鲜 如曹操之 短歌行 周西伯昌 善哉行 古 公室甫 王粲之 赠文叔良 为潘文则作思亲诗 曹植之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 等等 与此同时 四言诗发展中的另一条线索也不应该被忽略 那就是刘勰所谓的 至于张衡 怨 篇 清典可味 仙诗 缓歌 雅有新声 文心雕龙 明诗 仙诗 缓歌 今以无从可考 o 但从此二句之互文见义仍可以想见 张衡之四言 怨诗 所代表的无疑是与上述趋势相左的 清 典可味 雅有新声 的一路 其发展与两汉民间 文人乐府之发展相颉颃且相互滋养 经由秦 嘉 蔡邕 孔融 曹氏父子 王粲 应塌 繁钦等人而为嵇康所光大 这也就无怪乎刘勰在论及 四言诗的发展时会将嵇康与张衡并提而谓 若夫四言正体 则雅润为本 放平子得其雅 叔夜含其润 文心雕龙 明诗 因此 在嵇康的四言诗中 后人看到最多的 对 诗经 以外之四言诗的记忆基本上都集中 在了 清典可味 雅有新声 的方面 其中之 成辞 源于张衡者并不让于出自曹植者 这或 许与后者更注重以四言 美盛德而述形容 不无关系 同时 若再考虑一下二者留存之四言诗之 数量 便可见刘勰之语确有其独到之所在了 下面 再通过表格来看一看具体的情况 表4 诗经 之外的四言诗 著作 作者篇名 片断 嵇康四言诗片断小计 处 先秦 i 誓书后附诗 以吉为凶 俾吉作凶 l 国语周语引谚 兽恶其网 民恶其上 人害其上 兽恶网罗 2 张 怨诗 猗猗秋兰 植彼中阿 骑猗兰蔼 殖彼中原 虽日幽深 载坐载起虽日幽深 载坐载起 5 衡诗 愿言不获 愿言不获 秦嘉赠妇诗 皎皎明月 皎皎亮月 l 王粲赠蕖子笃诗 肃肃凄风 肃肃苓风 1 曹短歌行 靡瞻靡恃 靡瞻靡恃 3 丕菩哉行 聊以忘忧 延颈鼓翼聊以忘忧 交颈振翼 曹教 善哉行 淫鱼壤潞 鱼龙滢滑 1 飞龙篇 授我仙药 神皇所造 授我神药 曹 责躬 车服有辉 如渴如饥 怆矣其悲丽服有辉 如渴如饥 怆矣其悲 6 植 应诏 夕宿兰洁 夕宿兰渚 期风诗 仰彼朔风 凯风永至仰彼凯风 合计 2 0 o 聂石樵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两汉卷 北京师范大学f l 版社 1 9 9 4 年 第2 1 0 页 o 吴林伯先生持此删点 义疏 第8 6 页 萧涤谁先生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 i 版社 1 9 8 4 年 第1 0 6 1 0 7 负 与聂石樵先生 史稿 曲汉卷 第4 2 t 贝 则认为当指张衡五言 同声歌 i 奉史盘l 从吴说 o 奉表所0 1 1 寺均据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钥诗 i 5 宁夏夫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许学夷 诗源辨体 曾谓 叔夜四言 微风轻扇 一篇 虽调越风雅 而情兴跃如 盖三 曹乐府之流也 从前文的论述以及上表所展现的嵇康四言诗之片断来看 许之评价虽然仅是就 微风轻扇 一首而言 但并不妨碍将其推而广之 察 t 以知秋 从 调越风雅 的角度来说 可知嵇涛已非唯 风 雅 之 成辞 是瞻 而从 情兴跃如 盖三曹乐府之流 的方面出发 又不难感受到两汉以来民间 文人乐府之精神对其四言诗之滋养与熏染 试着比较一下 诗 邶 风 二子乘舟 中有这样两句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到了张衡时 变成了 愿言不获 终然永思 而曹植 责躬 诗则谓 迟奉圣颜 如渴如饥 心之云慕 伧 矣其悲 于是 在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 之十三中 人们便看到了这样的句子 思 我良朋 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 怆矣其悲 一改曹植诗中之颂体倾向而为 乐府之流 同样 尽管 诗 大雅 云汉 中已经出现了 大命近止 靡瞻靡顾 这样与嵇诗 靡瞻靡恃 基本相 同的片断 嵇诗还是选择了曹丕之乐府 短歌行 中 靡瞻靡恃 泣涕连连 的成句而改为 嗟 我独征 靡瞻靡恃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 之五 这样做 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押韵的需要 而另一方面恐怕也不无对 情兴跃如 的追求 鉴于后文还会对此作具体的分析 此处暂先告一段落 让我们将视野再放开一些 把关注的 目光投向四言诗以外的其它诗文 三对其它诗 文的记忆 在嵇喜为嵇康所作的传中 有这样一段关于嵇康的描述 家世儒学 少有俊才 旷迈不群 高亮任性 不修名誉 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授 博洽多闻 长而好老 庄之业 恬静无欲 o 明 白了这些 就不难理解何以方廷琏在读嵇康的四言诗时会说 读叔夜诗 能消去胸中一切宿物 由天资高妙 故出口如脱 在魏 晋间 另是一种手笔 文选集成 对于 博洽多闻 的嵇 康来说 吟诗诵章要做到 出口如脱 自然不会是太难的事 用刘勰的话说 即是 渊乎文者 并总群势 奇 正虽反 必兼解以俱通 刚 柔虽殊 必随时而适用 文心雕龙 定势 因此 若以四言为 正 的话 则其以外的诗文就可以看作是 奇 而嵇康之四言之所以能 在魏 晋闻 另是一种手笔 无疑与其 并总群势 执正以驭奇 定势 之功密不可分 那么 究竟又有哪些内容成为了其所驭之 奇 昵 还是借助于表格来作一展示 表5 辞 赋 诗 文 作者篇名 片断嵇康四言诗片断 小计 处 屈九歌 河伯 日将暮兮怅忘归日夕忘归 九章 哀酃 楫齐扬以容与兮鼓楫容裔 3 原 远游 意恣雎以担挢 句注 纵心肆志贵得肆志 纵心无悔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洁斋俟兮惠音声惠音遗响 l o 转0 l 自 嵇康集校注 第7 8 页 o 见 三国志 中华书局 1 9 8 2 年 第2 版 第6 0 5 页 下引不另注 o 转0 i 自 嵇康集校注 第1 9 页 o 奉表所引史除 注外均据严可均投辑 全上古三代秦汉 国六朝文 一 二 中华书局 1 9 5 8 年 所0 l 诗 均据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f 8 浃必砒 楚群朴汁 中毕书局 1 9 8 3 年 下0 l 小另注 6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贾谊鸱乌赋 乘流则逝乘流远遁 l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与波摇荡摇荡清波1 王褒四了讲德论 携手俱游携i 俱游 1 杜笃连珠 能离光明之显 长吟永啸永啸妊吟l 思玄赋 冀一年之三秀兮一年三秀 张西京赋 然而四海同宅西秦 布叶垂阴 四海同宅 布叶垂阴 监于游畋 其乐只且箍于游畋 其乐只且 8 衡归田赋 弹五弦之妙指 安知荣辱之所如手挥五弦 荣辱何在 髑髅赋 与道逍遥与道逍遥 蔡释诲 与世无营与世无营 郭泰碑 翔区外以舒翼将游区外 3 邕议郎胡公夫人裒赞 用免咎悔咎悔不生 边让章华台赋 尔乃携窈窕 从好仇携我好仇l 黄忠与申屠蟠书 被发狂歌 愿先生优游俯仰被发行歌 俯仰优游 2 刘九叹 远游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思与王乔 乘云游八极2 向七言 山鸟群鸣我心怀山鸟群飞 相和歌辞长歌行 黄鸟飞相追 咬咬弄音声咬咬黄鸟 顾俦弄音 l 古诗穆穆清风至 馥馥秋兰芳穆穆惠风 馥馥慧芳2 曹气出倡 驾六龙 乘云而行云盖习习 六龙飘飘 2 操秋胡行 歌以吉志歌以言之 曹 折杨柳行 身体生羽翼 倏忽行万亿自生羽翼 忽行万亿 3 丕济川赋 俯唼菁藻俯唼绿藻 升天行 乘风忽登举乘风高逝 曹赠白马王彪诗 揽辔止踟蹰揽辔踟两 洛神赋 徙倚彷徨 命俦啸侣徙倚彷徨 啸侣命俦 7 玄畅赋 取全真而保素养素全真 植 七启 忽蹑景而轻骛蹑景追 f 魏文帝诔 生若浮寄生若浮寄 王公蒜诗 旨酒盈金番旨酒盈樽2 粲七释 濯身乎沧浪 澡身沧浪 陈琳为曹洪与魏太子书 陵厉清浮 顾盼千里凌厉中原 顾盼生姿 l 繁钦桑赋 上似华盖上荫华盖l 应 埸驰射赋 左揽繁弱 右接淇卫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1 蔡琰 悲愤诗 嗟薄祜兮遭世患嗟余薄祜 少遭不造 i 缪袭神芝赞 煌煌神芝煌煌灵芝 1 合计4 6 4 奉句4 拿l 古二代秦汉二固六 9 i 义 一 中未见 此处转0 i 白 嵇康榘投沌 第3 l 煦 7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陶冶万物 之一 文学的记忆 针对嵇康四言诗之具体词句 陈柞明 采菽堂古诗选 曾作过这样的评述 其谓 布叶 句 顾俦 句 并有隽致 喜其不袭三百篇语 故能自作致也 进而言之 赋予了全篇以 兴 意生动 之感 而通过上表之所示 我们不仅可以找出诸如 春木载荣 布叶垂阴 咬咬黄 乌 顾俦弄音 等为陈氏所提及之片断之所本 而且还可以发现嵇康四言诗中大量 不袭三百篇 语 之 成辞 之所自出 其中仅只看片断就颇能使人感受到 兴意生动 者不可谓是不多 比 如 穆穆惠风 摇荡清波 比如 凌厉中原 顾盼生姿 再比如 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等 等等等 同时 从本表所反映出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屈骚还是汉赋 无论是古诗还是乐府 只要 是能为嵇诗之所用者 只要是契合嵇诗之神韵者 无不为其所采撷 所复写 这 一方面固然体现了嵇康之 博洽多闻 天资高妙 体现了嵇诗之 并总群势 执正 以驭奇 另一方面也不无深刻地表明了嵇康之四言与其它文学文本之间所存在的这样一种互文 关系 即 文学是在它与世界的关系中写成 但更是在它同自己 同自己的历史的关系中写成的 也就是说 相对于文学以外的现实世界 文学作品首先 是一种话语 它有着自己的法则和程式 处于 文学织就的 永久的 与它自身的对话关系 之中 o 了解了这一点 就不难理解何以在1 4 4 个嵇诗之 成辞 中会有1 0 6 个都是来源于对以往之 文学的记忆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 我们对文学的阅读的确不仅仅是因为文学本身 而同时也是为了 文学所叙述的事实以及向我们展示的世界 样一来 在文学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沟通的桥梁 就成为了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再次地审视与倾听嵇康四言诗中所杂陈的言语 片断 我们 无疑还可以发现另一个层次的话语空问 即源自于不同语境之中的文化的声音 也正是文化 毫 无争议地成为了二者之问联系的纽带 其原因就在于 文学是文化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 能脱离文化的完整语境去研究文学 不可把文学同其他文化割裂开来 也不可把文学直接地 越 过文化 与社会 经济等等其他因素联系起来 这些因素作用于文化的整体 而且只有通过文化 并与文化一起再作用于文学 文学过程是文化过程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为此 仅仅凭籍文学本身来把握特定之文学现象还远远不能够说明问题 只有通过进一步地 挖掘其背后所涌动的文化的潜流 并将其置于 完整 的文化语境之中进行考察 才能对其作出 更好且更为全面地观照 当然 文本之深层的文化内涵并不会直接地显现出来 而是要借助于其表层的诸如字句 篇 章等等来承载 来体现 因此 在触及嵇康四言之深层的文化语境之前 还是让我们暂时先将目 光回归到其 成辞 与片断上来 进而 倾听其中所交织的文化的声音 o 转引自 嵇康集校注 第1 3 页 分别见 且 性研究 之 引言 并第1 0 2 第1 2 页 o 见 互文忤研究 第1 0 1 页 o 巴赫台语 见 史奉 对再与人文 白存l 等洋 河北教育 舨 i 1 9 9 8 年 第4 0 3 贞 8 宁夏大学硕t 学位论文 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i i i 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对于生活在 五言腾踊 骚 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 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 文辞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诗品序 o 对此 刘勰也从文学史 广义 的角度进行了归纳 推而论之 则黄 唐淳而质 虞 夏质而辨 商 周丽而雅 楚 汉侈而 艳 魏 晋浅而绮 宋初讹而新 从质及讹 弥近弥澹 何则 竞今疏古 风味气衰也 文心 雕龙 通变 看来 取效 风 骚 便可多得 的说法无论是对于刘勰 还是对于钟嵘来说都是乐于 接受的 而二者间的分歧也由此而显明 与钟嵘之更赞同 会于流俗 的观点不同 刘勰认为文 章之流变 从质及讹 弥近弥澹 的真正原因恰恰就在于后人之 竞今疏古 而无视 体乎经 酌乎纬 变乎 骚 序志 的为文之道 以至于发展到了 正始明道 诗杂仙心 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 明诗 的毖地 但是 这其中也不无例外 唯嵇志清峻 阮旨遥深 故能标焉 明诗 那么 嵇诗之 清峻 之 能标 又是缘何而来的昵 从刘勰的表述中亦不难略知一二 若 夫四言正体 则雅润为本 故平子得其雅 叔夜含其润 明诗 既为四言之正体 又以 雅润为根本 其 体乎经 之精神与刘勰 蚍四言为正 章句 之标准可谓是不谋而合 然而 正如刘勰之论文既讲求 宗经 而又不为 经 所泥一样 为其所大力倡导的通变之方在嵇诗之 中亦多有体现 正所谓 名理有常 体必资于故实 通变无方 数必酌于新声 故能骋无穷之 路 饮不竭之源 通变 这就赋予了嵇诗 丽藻中不失古雅 堪讽堪颂 自是四言之俊 孙 鹱 文选评 的独特面目 孔子曾有言 温故而知新 而考之嵇康四言 为其所资之 故实 者除前文己论及之外 尚有其它经 史 子之 故实 同样不容忽视 其中 老 庄的声音以及典故的身影已然 呼 之欲出 一经 史 子之声音 在 文心雕龙 风骨 中 刘勰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 翔集子史之术 洞晓情变 曲昭文体 然后能孚甲新意 雕画奇辞 昭体 故意 新而不乱 晓变 故辞奇而不黩 讲的是为文者既要以 经典 为宗 又要以 子史 为鉴 曲昭 洞晓 文体 与 情变 然后方能 孚甲新意 雕画奇辞 这可以看作是 总术 篇所谓的 乘一总万 举要治繁 之 本文所0 i 诗品 均据周振甫 诗品详淬 中华书局 1 9 9 8 年 下引不另注 转引自 嵇康集梭沣 第3 4 贝 见 论语 为政 刘宝楠 论语诈义 中 p 书局 1 9 9 0 年 第5 4 贝 下0 f 除另沣外均据奉书 9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落实 现在 如果以 诗经 替换 经典 以 一 指称文学 而以 子 史 来总括其余的话 那么套用此话来形容嵇康之四言想必也是同样适用的 即 熔铸 诗经 之范 翔集子史之术 乘文学而总文化 接下来 还是通过表格来看一看其中的具体情况 而有必要指出的是 鉴于嵇康之四言涛与 老 庄思想二者之间的特殊关联 本表特未将其罗列在内 表8 经 史 子 著作 篇名 片断嵇康四言诗片断小计 处 礼记 学记 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操缦清商 l 乾 保合大和 乃利贞乃终利贞 易 谦 天道亏盈而益谦天道害盈 4 丰 丰其屋 茄其家丰屋薪家 系辞上 子日 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其馨若兰 隐十一年 相时而动 无累后人顺时而动 左 信二十七年 葛贾 对日 子玉之败 子之举也 子玉之败3 传 襄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 日 子 好善而不能好善 择人圈人 论 宪问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对日 夫子欲寡其过欲寡其过 而未能也 2 语 阳货 阳货日 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时不我与 孟子 尽心上 孟子日 君子 其君用之 则安富尊荣富贵尊荣 l 史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 耍亦归之自然归之自然 2 记4 游侠列传 岂若 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与之沉浮 汉叙传 班嗣 日 严子 渔钓于一壑 y f 彪 垂钓一壑 3 书 日 穷达有命 汉兴柔远 与尔剖符穷达有命 与尔剖符 页4 2 9 邓皇后 诏日 下不违人负宿心内负宿心 后页9 1 3 冯衍传 田 邑报书日 百龄之期 未百年之期 有能至 汉页9 8 4 盏富贵易为蔷 贫贱难为工也贫贱易居 贵盛难为工 5 页1 2 5 5 桓郁传 窦宪上琉引礼记 日 昔成王 书o 幼小 越在襁保越在襁褓 页1 6 4 4 仲长统乐志论 呼吸稽和呼吸太和 汉纪事物之类 变化万端 不可齐一 变故万端 1 淮南子原道者 则贱物而贵身也贱物贵身 1 潜夫论 交际篇 鸾 徘徊太清之中抄抄翔鸾 舒嚣太清 l 合计2 4 o 王文锦 礼记译解 下 中华书局 2 0 0 1 年 下引不另注 9 李道平 周易集解纂疏 中华书局 1 9 9 4 年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 9 9 0 年 第2 版 本表所引 论语 及 孟子 字句均据朱熹 四书章旬集注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o 本文所引 史记 字句均据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2 版 下引不另注 o 本文所引 汉书 字句均据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下引不另沣 o 奉文所引 后汉书 字句均据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下引小另洼 o 以下舳条均据 嵇康集授件 第4 7 2 7 贝 o 汗继培笺 潜大论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下引小另沌 1 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纵观上表可以看出 与前引片断之更富于 兴意生动 的特色稍有不同的是 本表之 成辞 更趋同于古直与质朴 如 乃终利贞 顺时而动 穷达有命 等等 这一方面固然与其所自 出之经 史之风格有关 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 于时正始余风 篇体轻淡 文心雕龙 时序 的特殊文化语境对其潜移默化的熏染 具体地来讲 嵇康 家世儒学 少有俊才 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一方面是 相信礼教到固执 之极的 l 尽管他曾一直试图以玄学改造社会 但这始终并未影响到他对唐尧虞舜 也即对 儒家经典中所描绘的大同盛世充满了无尽的神往之情 这从其六言十首的概括 从其对 仲尼兼 爱 不羞执鞭 o 的赞美声中就不难发现 同时 学不师受 博览无不该通 o 的学术素养也赋 予了他一双 翔集子史之术 的翅膀 使得他得以在为文时既能兼采众家之长 又能 用旧合机 不啻自其口出 文心雕龙 事类 而 长而好老 庄之业 恬静无欲 的思想转变又使得他与 老 庄之思想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成为了 于时正始余风 篇体轻淡 而嵇 阮 应 缪 并驰文路 时序 之中特出的一员 对于这一点 由于下文将会有专节作具体的论述 此处暂 先略过 了解了以上这些因素 就不难理解何以嵇康在反对以 六经为太阳 难自然好学论 的同时 又不惮取资于其中 而为我所用了 至此 我们从嵇康四言诗中所采集的此类 成辞 之数量已经达到了1 3 1 个 而从其所涉及 的范围来看 可谓是经 史 子 集无所不包 老 庄见后 诚然刘勰所言 夫经典沈深 载 籍浩瀚 实群言之奥区 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 班以下 莫不取资 任力耕耨 纵意渔猎 操刀 能割 必列青腴 文心雕龙 事类 当然 这其中既不乏作者有意而为之者 同时又不无 不 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甚至作者自己无法意识到的文化积累 但无论怎样 至少有一点可 以予以充分地肯定 那就是在作者有意而为之者的行列之中 不可或缺地萦绕着老 庄之声音的 交织 二老 庄声音之凸显 正所谓一地有一地之风俗 一时有一时之文化 如果说 魏武好法术 而天下贵刑名 魏文 慕通达 而天下贱守节 o 所强调的主要是汉末建安以来社会主流思想之于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的话 那么 魏之初霸 术兼名法 傅嘏 王粲 校练名理 迄至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之徒 始盛玄论 于是聃 周当路 与尼父争途矣 文心雕龙 论说 所着重的无疑就是当时之士人对 于前者的响应 很少有人能够彻底地挣脱这二者之间宿命股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不为所动 置身物外 嵇康亦不例外 正始玄论之浸染 聃 周当路之世风 兼之其本身 远迈不群 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 含垢匿瑕 宽简有大量 之 龙章凤姿 晋书 本传 无不使其心于老庄有深契焉 o 鲁迅语 见其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全集 而已集 按 此处之 礼教 当为真正之儒 家理想 即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礼记 礼运 而1 e 为后世之所改易者 o 见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集校泞 第1 1 5 页 o 见t 晋书 本传 中牛书局 1 9 7 4 年 第1 3 6 9 贞 下引不另件 o 法 克半斯蒂姓语 转引臼赵毅衡 文学符号学 中固史联 版公司 1 9 9 0 年 笫2 5 3 页 o 傅幺 举清远疏 见 晋书 奉传 第1 3 1 7 1 3 1 8 负 1 1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故且先列其四言诗之 成辞 如下 表7 老子o 庄子 篇章 片断 嵇康四言诗片断小计 处 老子 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长久 1 遗遥游 之人也 之德也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万物为一1 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 古人有言 善芟近名 1 大古之真人 过而弗悔 当而不自得也 过而弗悔 当不自得 3 宗师孔子日 丘 天之戮民也 虽然 吾与汝共之与彼共之 应帝王 老聃目 是于圣人也 劳形怵心者也劳形苦心 1 刻意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生若浮寄1 达 孔子观于吕粱 见一丈夫 被发行歌而游被发 l 生 于塘下行歌 知北游仲尼日 圣人处物不伤物性不伤物1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荃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1 天下 惠旖 逐万物而不反逐物不还1 另 庄子有齐物 养生 逍遥游篇齐物养生 与道逍遥l 合计1 3 与前引之 成辞 相比 本表所罗列者在数量上虽然仅占了其全部 成辞 之十分之一弱 但是可以说这并没有妨碍老 庄之精神在嵇康四言诗 当然也包括在其它诗文 之中的灌注 o 而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 有必要对汉 魏之主流的学术 思想之变迁作一简略的回顾 众所周知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思想和文化政策以来 儒学之发 展遂正式地步入了今文经学的时代 其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汉书 董仲舒传 的 章句之学积习日久 弊端亦随之显现 班固对此曾有言 后世经传既已乖离 博学者又不恩多闻阙疑之义 而务碎义逃难 便辞巧说 破坏形体 说五字之文 至于二三万言 后进弥以驰逐 故幼童而守一义 自首而后能言 安其所习 毁所不见 终以自蔽 此学 者之大患也 汉书 艺文志 兼及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谶纬之术亦间杂其中 大行其道 盛极一时 而其流弊之所及 则呈 愈演愈烈之势 一如范晔之所论 本文所引 老子 章句均据陈鼓应 老子注译及评介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 下引不另注 o 以下为 庄子 之片断 本文所引 庄子 章t t j 均据郭庆藩 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 2 0 0 4 年第2 版 下引不 另沣 仅就本表来看 源于 庄子 之 成辞 表现的尤为删镀 有r 二处之多 l i i i 自 老了 之片断的稀缺或许 j 诲重伍 击占 小尤关系 这从前9 i 之经 史 了之 成辞 的数量l 或办小难息见 1 2 宁夏大学顶十学位论文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汉兴 及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 而守文之徒 滞囿所禀 异端纷纭 互相诡激 遂令经有数家 家 有数说 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 学徒劳而少功 后生疑而莫正 后汉书 郜玄传 论 以至于东汉中叶以降 鄙薄章句之学者益众 及至曹魏 其情形则如前引傅玄之所言 而从太 和中杜恕的上疏中也不难得到印证 今之学者 师商 韩而上法术 竞以儒家为迂阔 不周世 用 此最风俗之流弊 w 志 魏书 杜恕传 然其流弊至此尚远未了结 沈约云 自魏氏庸命 主爱雕虫 家弃章句 人重异术 士自此委笥植经 备从所务 早往晏退 以取世 资 库序黉校之事 传经聚徒之业 自黄初至于晋末 百余年中 儒教尽矣 口 这虽然是从反对者的立场出发 但儒学命运之倾颓亦自见其中 然起而救之者 历代不乏其人 概而言之 似不出以下两途 一为古文经学 一为道家之术 鉴于经今古文之争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持续性与复杂性 已超出本文之范围 此处不拟多说 但有 一点不言自明的是 无论是经古文还是经今文 都未能逃脱汉末建安以来的衰颓之运 而道家之 复兴 进而玄学之勃发则成为了此一时期不争的事实 究其所由 此亦并非一蹴而就 一朝一夕之功 扬雄之 太玄 法言 启其端 继之则王 充 疾虚妄 之 论衡 问经王符之 潜夫论 仲长统之 昌言 儒 道之间此消彼长 不一而足 兼之夏侯玄之 本玄论 刘劭之 人物志 钟会之 四本论 以至于何晏 王弼 而集其大成 最终确立了玄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贵无论 阶段 其后之发展影响则更为 深远 竟至成为两晋南朝之世的主流 这就是后话了 此处从略 通过上述的简要梳理 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说古文经学是对今文经学 即两汉之 世所采取的 外儒 政策进行修正的话 那么道家之复兴则可以看作是对其所运用的商 韩之法 术 即 内法 的反拨 而玄学则试图在以道释儒 融合儒道的基础之上 兼取古文经学 或者 说传统儒学与道家之长 内外兼 修 因此 玄学虽然是以 贵无 为发轫 但并非是真正地 反儒 举一个有关玄学大师王弼的例子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 徽问日 夫无者 诚万物之所资 圣人莫肯致言 而老子申之无已 何邪 弼 日 圣人体无 无又不可以训 故言必及有 老庄未免于有 恒训其所不足 世说新语 文学 o 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 王弼解释的依据 也就是 老子 第五十六章中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的意思 其祟孔之精神溢于言表 而玄学以道释儒 融合儒道的作法于此亦可见一斑 作为正始玄学何晏 王弼之外的另一派 竹林玄学 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嵇康 其 越名 因篇幅所限 此处不再详举 具体可参见 后汉书 之苟淑 韩韶 卢植等人之本传 o 见 束书 卷五十五 后 史臣日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第1 5 5 2 1 5 5 3 页 o 其 太玄 在很大程度上充满了 反者道之动 的思想 这正是 老子 和 易经 的摹本思想 其 法 言 在其中攻击明阳家 见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鼽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6 年第2 版 第1 8 0 页 o 具体可参见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 人民出版朴 1 9 5 7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四册 人 民出版廿 1 9 8 6 汤用彤 魏晋玄学论稿 海世纪 n 版集团 上海古籍f n 舨衬 2 0 0 5 o 奉文所引 世说新语 章t j 均据徐震垮 世说新语技笺 中毕书局 1 9 8 4 年 下引小另注 8 见 中国哲学向史 第1 8 8 负 宁夏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二章 陶冶万物 之二 文化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沟防溺水护栏施工方案
- 隧道维修施工方案下载
- 电缆支架整修方案范本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商场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租赁土地合同范本
- 河南降噪墙施工方案
- 文华学院《工业知识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医科大学《参展商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小班教案《单手拍球》含反思
- 非法捕捞与水生动植物保护规定
- JIT精益生产(最全最好的精益培训教材)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检查表
- 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改造设计规范DBJ-T 15-182-2020
- 如何在企业文化中树立自信心
- 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说课稿
- cecs31-2017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 改装店管理制度
- 2024年江苏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