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教师招聘三十八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考点1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考点3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考点6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考点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考点8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考点9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10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考点1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考点12德育的概念 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考点13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考点14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考点1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 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考点1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言语和概念发展速度惊人,思维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状态。 3.具体运算状态(711岁)标志:出现“守恒”的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皮亚杰提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考点17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1.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智商:即智力常数,它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分数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简称IQ。计算公式如下: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人属于智力低下。) 3.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思型与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心理自我调控等方面。考点18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会判断 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强化的程式;(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5)惩罚。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起作用) (2)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考点19认知学习理论考点38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2013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热门考点汇编(104道)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