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必修2).doc_第1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必修2).doc_第2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必修2).doc_第3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必修2).doc_第4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2015邢台摸底)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b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解析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分析判断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当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时,该基因只能男传男,没有交叉遗传的现象,伴性遗传也不一定有隔代遗传的现象,如伴x显性遗传可能代代有患者;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形成精细胞时经历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答案d2(2015福州期末)果蝇中,红眼(b)与白眼(b)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为红眼,f2白眼红眼13,但是白眼只出现于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不能用孟德尔分离定律解释b从上述结果就可判断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c将f2中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每一组杂交都可获得白眼雌蝇d要确定该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将纯合白眼雌蝇与纯合红眼雄蝇杂交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根据杂交结果,f1全为红眼,f2红眼白眼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从实验结果不能确定眼色的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错误;将f2中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后代雌果蝇的表现型为全为红眼或红眼、白眼均有,c错误;要确定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用纯合白眼雌蝇与纯合红眼雄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正确。答案d3(2015南昌零模)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d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难度偏大。由于这种变异是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说明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类型,a项错误。由于该变异有纯合致死的效应,且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翅为显性性状,b项错误。f1中雄果蝇中一半致死,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c项错误。假设缺刻翅的基因组成为x,则亲本雌性基因型为xxa,雄性为xay,则f1个体的基因型为xxa(缺刻翅)、xaxa(正常翅)、xay(正常翅)、xy(致死),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xxa(缺刻翅)占1/8,xy(致死)占1/8,其余都为正常翅,故f2存活个体中缺刻翅正常翅16。答案d4(2015齐鲁名校调研)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2、2、4、2一定是杂合子d若2和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系谱图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在分析推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该性状为无中生有类型,故为隐性性状。因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由1、2和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则2基因型为xbxb,1基因型为xby,2为显性,则其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c项错误。若2和4(xby)交配,后代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21/41/8。答案c5(2015株洲一模)下图为某种罕见的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这种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病系谱图的分析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在分析推理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图中显示,该病表现为连续遗传,代代有患者,因此,该病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再根据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可知该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答案c6(2015福州期末)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若进行dna序列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突变和互换)()a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b8与3的四分之一常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c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d8与4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中dna序列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中等。8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7号,8号与2号个体的x染色体dna序列不同,a错误;人体内有22对常染色体,8号个体的常染色体来自6号和7号,7号的常染色体来自3号和4号,又7号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故8号与3号的常染色体dna序列相同的比例无法确定,b错误;8号个体的y染色体来自6号,5号和6号y染色体相同,因此8号与5号的y染色体序列一定相同,c正确;8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7号,7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3号和4号,故8号与4号的x染色体dna序列不一定相同,d错误。答案c7(2015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病可通过测定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或数量进行初步诊断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由题意知,编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导致该病,故该病可通过测定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a正确;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1、2正常,2患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1的基因型为xay,2的基因型为xaxa,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4的基因型为xay,2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c错误;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d正确。答案c8(2015合肥一模)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合理的是()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男性患者多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2、2、4一定是杂合子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分析遗传系谱图,解决某些遗传学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1、2正常,1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基因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c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区段)上,a错误;图中有女性患者,患病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b错误;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2、4基因型都为aa,若基因位于c区段,2、2、4基因型都为xaxa,若基因位于b区段,2、2、4基因型都为xaxa,c正确;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2基因型为xay、xaxa,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d错误。答案c9(2015德州模拟)对下列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为纯合子b该病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4为纯合子c该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为杂合子d该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3为纯合子解析若为x隐性遗传病,则1一定为杂合子,因为1的致病基因来自1,若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为隐性纯合子,若为常染色体显性,3为杂合子。答案c10(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性别野生性状突变性状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m1m2qm2/(m1m2)雌株n1n2pn2/(n1n2)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ya或aaya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解析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不表现该性状,则q为1、p为0;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即q为0、p为1;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由题意“突变性状由一条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突变产生”可推知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后代雌雄个体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各占一半,即qp1/2。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5湖北联考)果蝇是遗传学经典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根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的雌雄交配,f2雌蝇全为红眼,雄蝇1/2为红眼,1/2为白眼。对于这种实验现象,摩尔根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作出的主要解释是_,后来又通过_等方法进一步验证这些解释。(2)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交配,在无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请回答:子一代中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提示:果蝇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的条数所决定的,只有两条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学信号。)子一代出现的红眼雄果蝇是亲本中_(填“雌”或“雄”)果蝇在减数第_次分裂异常所致。从变异类型分析,这种变异属于_。(3)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体(y)与黑体(y)这对相对性状做遗传研究,y、y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体,这称为“表型模拟”。上述“表型模拟”说明生物性状的形成是_的结果。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为了探究其基因型,可将这只黑体雄果蝇与_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_的食物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减数分裂和变异,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应用及分析推理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大。(1)萨顿的假说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是正确的,摩尔根对实验现象解释时认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后来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实验验证了他的解释。(2)xbxb与xby杂交,正常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但后代出现了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根据提示可知,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为雌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为雄性,则后代中出现的白眼雌果蝇是母本产生的含xbxb的卵细胞与含有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后代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后代中出现的红眼雄果蝇是母本产生的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有xb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因此,后代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o。母本产生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同时进入第一极体中,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x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同时进入第二极体中,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3)基因(型)决定果蝇的性状,但用含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全为黑体,这说明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果蝇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含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yy、yy或yy,为了确定其基因型类型,可以让该果蝇与未用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正常黑体雌果蝇(yy)杂交,并且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获得的幼虫,通过观察果蝇的体色情况,可以确定该果蝇的基因型。答案(1)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2)xbxbyxbo(或xb)雌一或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未用含添加剂食物喂过的正常的黑体雌果蝇不含该添加剂12(2015盐城模拟)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f1雌果蝇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t、t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f2雄果蝇中共有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答案(1)aaxbxb4215/6(2)常ttaaxby81/52413(2015海淀期末)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亲本(纯系)子一代实验一白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实验二黄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实验三黄羽雄性白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实验四白羽雄性黄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实验三和实验_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羽色类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57354710901104554566依据_,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_,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杂交结果说明,f2羽色类型符合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点。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_,上述实验中f2基因型有_种。根据f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