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包括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1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b 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使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c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2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图中的曲线相符的是() a b c d 3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4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和实验二互为对照 b 只要浓度大于0.001 mg/l,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 c 浓度大于10 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d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 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 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7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 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 自身兔疫病,肌肉痉挛 c 过敏反应,肌无力 d 过敏反应,肌肉痉挛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 甲区与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 乙区与丁区之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9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10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 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 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11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a b c d 1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1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灵敏度 c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数目 d 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元轴突的长度1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 胚芽鞘的向光性 b 茎的负向重力性 c 无子番茄的培育 d 顶端优势15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 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 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 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16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17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体温发生变化 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a b c d 18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 a 元素组成相同 b 合成部位相同 c 运输途径相同 d 生理功能相同19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0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21关于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为记忆细胞,当再次受1刺激后,丙可迅速增殖形成丁 b 图中反映的是体液免疫,病毒、细菌等都可能成为1 c 浆细胞中与2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 若是细胞免疫,1不可能是细菌,但2可进入细胞中发挥作用22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 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 体液调节都是由物质1参与的23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24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a 分裂前期 b 分裂中期 c 分裂间期 d 分裂后期27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um之间,根据细胞模型的探究实验,你认为细胞如此微小的原因是() a 细胞增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b 细胞增大,将有利于存放更多的核糖体 c 细胞减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d 细胞增大,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更容易发挥作用28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2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30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 co2 b h2o c c2h5oh d c3h6o331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 a 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 b 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 c 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开始 d 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32对间期细胞的不正确叙述是() a 细胞内进行着旺盛的生理、生化活动 b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这个时期只占细胞周期的一小部分时间 d 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33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dna分子的含量倍增分别发生在() a 间期和中期 b 后期和间期 c 中期和后期 d 后期和末期3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分子数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 a 间期和前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前期和中期 d 间期和中期35光合作用过程中,h产生的部位和消耗的部位分别是() a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b 均在类囊体薄膜 c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d 均在叶绿体基36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消耗的部位分别是() a 叶绿体基质、尖囊体薄膜 b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c 均在类囊体薄膜 d 均在叶绿体基37实验测得某叶片在黑暗环境中每小时产生二氧化碳26.4毫克,在光下再吸收二氧化碳52.8毫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真光合(总)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为79.2毫克 b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19.2毫克 c 理论上光下每小时放出氧气为38.4毫克 d 若在光下没有吸收二氧化碳,也没有放出二氧化碳,表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8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 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 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c 还没有分化 d 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基因3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子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也有细胞的分化 b 人的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关 c 胡萝卜叶肉细胞若在一定条件下培育成完整植株后不再具有全能性 d 癌细胞的产生是细胞的畸形分化,染色体变少了40下列是有关载体、受体、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进出细胞时若需要载体,那么也要消耗能量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信息分子的刺激后都会加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 抗体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能够和许多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刺激后,将发生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本大题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41(10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2)图中ad,o2浓度最高处是,co2浓度最高处是(3)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利用的途径是:红细胞组织细胞(用和文字表示)(4)指出图中c的成分通过一个怎样的途径可能形成b的成分:(用和文字表示)42(18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能代表完整反射弧的结构依次为(用图中序号表示);(2)刺激图中b点,图中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4)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表示有个突触(5)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其原因是43(10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2015年6月1日晚,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在湖北省监利长江水域翻沉,造成几百人遇难的悲惨事件在轮船翻沉的过程中,游客经历的生死考验让人不敢想象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至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1)人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动作是调节的结果(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填序号),过程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加强,以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3)当过程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加强(填序号),导致过程减弱,这使得过程也减弱,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调节44(12分)(2011秋重庆期末)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号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号和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和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2014-2015学年重庆市渝高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包括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1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b 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使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c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4、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解答: 解:a、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b、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使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正确;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c错误;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图中的曲线相符的是() a b c d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得,尿量增多酶活性不变,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因此酶活性不变解答: 解: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以及渗透压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3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 解:毛细胞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 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现象,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 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水肿现象,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4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和实验二互为对照 b 只要浓度大于0.001 mg/l,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 c 浓度大于10 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d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分析实验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浓度实验中生长素溶液为0的第一组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通过对照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中可以看出,设置的浓度均能促进胚芽鞘生长解答: 解:a、实验一为对照组,但不能和实验二互为对照,a错误;b、图中设置的浓度均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但是缺少高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b错误;c、浓度为10mg/l时,切段的平均长度比浓度为1mg/l的要小,但比生长素浓度为0的要大,说明促进作用在减小,但仍能促进胚芽鞘的伸长,c错误;d、与生长素浓度为0对比,可知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mg/l之间,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要求考生能从柱形图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本题通过柱形图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解题需注意,由于缺少高浓度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高浓度生长素溶液的生理作用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 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 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本题需要掌握:1、寒冷时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表现分别有哪些2、非条件反射的概念3、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解答: 解:a、寒冷时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骨骼肌不自主颤抖就是机体增加产热的表现,故a对;b、寒冷刺激,为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个行为是由脊髓控制的,人人生下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故b对;c、寒冷环境中,为了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热量,故c对;d、只要体温恒定,无论外界温度如何,产热率总等于散热率,故d错故选d点评: 本题以体温调节为背景考查了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原因和非条件反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讲解时可补充炎热时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还可要求学生绘制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 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7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 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 自身兔疫病,肌肉痉挛 c 过敏反应,肌无力 d 过敏反应,肌肉痉挛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该人血清中抗体把乙酰胆碱的受体作为异物进行攻击,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中称自身免疫疾病,由于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结果表现为肌无力解答: 解:a、该人血清中抗体把乙酰胆碱的受体(自身物质)作为异物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结果表现为肌无力,a正确;b、由于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中不存在过敏原,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d、由c、b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题干准确获取信息,并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 甲区与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 乙区与丁区之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丁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解答: 解:a、由于丁区域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说明此时丁区域为静息电位,因而还没有发生na+内流,a错误;b、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右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与丙区域还没有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c、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d、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实验一的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实验二说明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促进生长;实验三中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使得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实验四中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得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解答: 解:a、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结果遮光的一组不向光弯曲生长,而不遮光的一组向光弯曲生长,这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a正确;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即是否存在尖端和是否存在琼脂块,因此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错误;c、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尖端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都弯向放置尖端的对侧生长,这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琼脂块是否被尖端处理过,结果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要求考生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推断各实验的结论,同时明确实验设计需要掌握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0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 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 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分析题图:图1表示某植物的胚芽鞘;图2表示将该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的临时装片,图中b侧细胞较长,a侧细胞较短,说明b侧生长较快,a侧生长较慢据此答题解答: 解: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不促进细胞的分裂,a错误;b、由于b侧细胞较长,说明b侧生长快,为背光侧,故单侧光来自a侧,b错误;c、如果图1植物横放,则茎表现出背地性,a侧生长慢,故位于远地侧,c正确;d、该实验未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如要证明,还需设置对照实验,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长素的产生、作用及运输,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及运输,能解释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结合图2中a、b两侧细胞的伸长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c三点都起促进作用,d点起抑制作用乙图中,、表示生长状况不如无生长素,说明生长素起抑制作用;表示生长状况与无生长素时相同,说明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其生长;表示生长状况比无生长素时好,说明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由于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溶液起促进作用,所以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双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死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血管中血液的运输到全身,但只与靶细胞结合,因为靶细胞上有该物质的受体,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解答: 解:a、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熟记常考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功能,特别是甲状腺激素,需考生熟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明确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还存在反馈调节1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灵敏度 c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数目 d 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元轴突的长度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该过程中兴奋的传导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神经细胞的数目越多,突触就越多,需要的时间也越长据此答题解答: 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即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数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关键是理解信号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递速度不同1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 胚芽鞘的向光性 b 茎的负向重力性 c 无子番茄的培育 d 顶端优势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解答: 解:a、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茎的负向重力性是由于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没有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错误;c、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没有体现两重性,c错误;d、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15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 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 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 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知识和识图分析能力,hiv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消灭部分hiv,没有杀死的hiv潜伏下来并不断增殖,并能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解答: 解:a、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hiv,a错误;b、据图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反,b错误;c、人体被hiv侵入后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但随着t细胞被大量杀灭,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丧失,c错误;d、据图可知,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及致病机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6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激素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往往是由多种激素共同完成的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这是激素的协同作用,相反的则为拮抗作用解答: 解:a、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是拮抗作用,a错误;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促进代谢的作用,两者为协同作用,b错误;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协同的作用,c错误;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两者为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区分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题目相对简单17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体温发生变化 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a b c d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解答: 解:下丘脑是渗透压调节中枢,所以下丘脑受损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发生变化,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下丘脑受损后,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导致体温发生变化,正确;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会导致血糖浓度发生变化,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以下丘脑受损为背景,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下丘脑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下丘脑的相关内容,明确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再对各叙说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 a 元素组成相同 b 合成部位相同 c 运输途径相同 d 生理功能相同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答: 解:a、甲状腺激素中有碘元素,胰岛素和性激素没有,a错误;b、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细胞中合成,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合成,性激素在性腺合成,b错误;c、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体液运输,c正确;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胰岛素能降血糖,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成熟,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激素的特点,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9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