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研究.doc_第1页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研究.doc_第2页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研究.doc_第3页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研究.doc_第4页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会计信息是有效连接资本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纽带,是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桥梁。但是会计信息披露无论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看,还是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均有不尽完善之处,如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不强、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欠佳、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可比性不够等。本文从国内外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及相关制度,对如何完善会计信息充分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证券监管制度及证券监管主体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构建立体监管框架、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体制改革等。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内部治理Abstract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an effective link between capital owners and operators of the bond assets, is the bridge to communicate with stakeholders. However,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re not perfect from system in terms of level or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level, such as, not standardized of th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non-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standards, inadequate supervision and regulatory bodies, non-legal responsibility is not clear, a lack of security of on-line disclosure.In this paper, we start from th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oblems that existed, combine the mode of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systems, make sure how to improve the issue of full disclosure of the study and exploration and mak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system and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analysis. Such as to improve the arrangement of system related to th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build and construct the law and regulation, erect three-dimensional supervising frame, modify the accounting firms,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mpany, quicken the innov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market, and so on.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ntrol systems;internal governance目 录第1章 概 述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第2章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2.1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42.2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第3章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对策及建议93.1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模式的完善93.2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实现途径11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III第1章 概 述1.1 研究目的及意义信息是证券市场正常运行和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会计信息是有效连接资本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纽带,是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桥梁。信息披露的公正、透明、及时、准确和完整,对减少市场投机,防止市场操纵,保护投资者权益至关重要。正如美国大法官路易斯布兰戴斯1914年在其著作他人的金钱中所言:“公开是救治现代社会及工业弊病的最佳良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有效的替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机关的管理规则及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证券主管机关、自律机构提交申报与证券有关的信息的行为。将公司财务、经营、投资结构、董事会等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向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人披露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币信息及相关的非货币信息。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证券市场统一、高效、公平、公开的原则,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具体体现,它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与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个有效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该能够提供各方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如今已初步建立了核准制下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从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看,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可缓解公司上市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股票交易之前,公司比投资者拥有更多信息。上市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由于获得信息少,投资者不能正确评价公司价值,证券市场不能对绩优公司定价,市场上绩优公司减少,格雷欣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可减少上市后的信息不对称,即股票交易之后投资者难以观察或监督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上市后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改变资金用途,经营者谋取自身利益等道德风险问题。强制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从有效市场理论来看,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程度与市场的有效性紧密相关,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促进股市效率的提高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研究文献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成果有财务会计公告、改进企业报告等;Jensen Michael C发现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份增加时就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减少经理人员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Monks Robert A研究发现,财务报告的舞弊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有关等;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已将博弈理论运用于经济领域中研究博弈各方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选择及其均衡问题:纳什提出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概念,把博弈论的研究又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该理论对于探索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寻找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国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时多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如美国学者尤金玛在有效资本市场:对理论和实证工作的评价一书中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他认为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证券价格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是迅速而准确的,证券价格能完全反映全部信息,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一个均衡水平过渡到另一个均衡水平,并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类: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2。可见,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质就是把信息披露作为左右证券价格行情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投资者根据不可靠、不相关的会计信息,便不可能做出理性而正确的决策,从而会加大市场风险,提高资本配置的成本。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1929年之前的会计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探讨,根本没有涉及到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邓小洋(1999)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思考较早的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他认为防止外部性和搭便车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政府强制信息披露的动机,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以及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构成了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主要动机;黄世忠(200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挑战与思考从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造假成本与收益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若干建议。杜煊君(2000)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从证监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角度进行分析;王性玉(2001)寻租理论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从投资人与上市公司博弈这一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博弈分析;张栋(2004)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学分析从信息不对称、产权结构、制度安排和报酬契约等经济学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分析3。显然这类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了一定的层次,对于分析和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第2章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2.1.1 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不强信息披露不真实,虚假会计信息充斥市场。首先是部分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的过度包装,财务报告的严重失实,通过寻租行为获得上市资格;二是虚假陈述和利润操纵行为严重。这与遗漏不同,遗漏是应当陈述而不加陈述。这与误测也不同,误测是就未来事实所作的虚假陈述。从内容来看,虚构的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1)虚增资产负债比率,虚构企业偿债能力;(2)虚报盈利,虚构投资价值;(3)虚构投资者权益,夸大企业实力;(4)虚构成本费用利用率,夸大企业收益;(5)多报营业收入,虚构营业资本周转率;(6)虚增速动资产,提高企业变现能力;(7)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企业实力;(8)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夸大企业信用状况。有的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粉饰财务信息,虚增利润,骗取股东和社会公众的信任4。2.1.2 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欠佳有关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界定,即哪些披露的会计信息属于充分披露的范畴一直是众说纷芸,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认为,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供投资者投资决策所用的,这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目的。凡不符合这一根本目的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即是不充分的会计信息。(1)遗漏、隐瞒的会计信息遗漏是应当公开而没有公开过去或现在已经存在的公司有关状况的行为。应当说,在遗漏行为中,所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可能都是真实的事实。但是,遗漏行为没有公开某种事实,就会给公众造成某种虚假的印象,因而同样是不充分的一种。虚构会计信息和隐瞒会计信息都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败。从遗漏行为所遗漏或掩盖的信息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隐瞒关联交易; 2)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披露不充分; 3)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披露不充分; 4)对非常项目及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后事项对公司的影响信息披露不充分; 5)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构成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6)少报负债额度,隐藏财务风险; 7)少报支付承诺,隐瞒企业风险; 8)隐瞒财产损失,制造虚假印象; 9)少列折旧,掩盖固定资产磨损程度。(2)误测、虚假允诺的会计信息误测或虚假允诺是在没有合理根据的情况下,就未来事实所作的虚假陈述。由于相对当前陈述时来说,任何未来的事实都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发生的结果可能比较接近预测的结果,也可能远离预测结果。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人们可以判别何种预测失实属于虚假陈述,何种预测失实是应当被允许的5。由于对企业未来前景的预测是建立在某些资料及假设的基础上的,这些资料及假设因素的变化会引起财务报表及预测结果的变动。只要预测的有关假设所依据的资料合理,预测的方法合理,就可认为是真实的。反之,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没有合理的支持证据,预测的方法不合理,没有获取预测基本假设所依据的重要资料,这些都会导致预测严重失真,从而误导投资者。(3)迟滞、延时的会计信息迟滞或延迟是指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广大投资者而言失去时效,即该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已无任何参考价值。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对证券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信息,如对公司资产负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和资产重组行为6。倘若这些会计信息延误披露,不仅使该会计信息失去投资参考价值,而且有可能为内幕交易和庄家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个别机构投资者和庄家甚而利用所获信息向社会投资公众推荐自己被套住的股票,使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这必然有损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因此,迟滞、延时的会计信息也属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范畴。2.1.3 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可比性不够不及时的会计信息给企业、投资人、决策者以及监管机构等众多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并有损会计信息的基础性地位。(1)不能及时准确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增加了决策风险。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意味着利益相关各方需要信息做出分析预测时无法及时获得,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进行决策的基础不牢固。而有的时候为了弥补会计信息及时性的不足,财务人员或者分析人士不得不编制一些预测性报告提供给部分信息使用者参考。随着近年来交易事项日趋复杂,如何保证这些预测性报告的准确性,成为一道难题,此种情况下根据预测性报告做出的各种分析和预测就是不完全准确的,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7。如果在投资人、监管机构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最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时候,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使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一些可靠性不强的预测性报告甚至没有相关信息可供参考,当企业正式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己经时过境迁,而依据这些姗姗来迟的信息做出的分析、又有什么意义呢?(2)有损会计信息的基础性地位。会计信息是众多衍生信息产生的源泉和基础,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及时必然造成相关衍生信息的滞后和缺乏,那么市场就有可能处于“小道消息”横行的危险状态,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财务管理所能达到的范围,其及时性越差,财务管理就越被动,相反愈及时的会计信息越能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具备及时性,常常在信息使用者需要时不能及时获取,长此以往会计信息在与其他信息源的竞争中将逐渐处于劣势。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公司选用,每个公司自然选其中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来处理,其结果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为上市公司中的操纵利润行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用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结果,造成各个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2.2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1监管制度方面(1)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在充分借鉴西方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基础上制定的,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例如,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物价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披露不够。由于物价变动对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的会计假设造成巨大冲击,容易导致资产和收益计量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再如人力资源方面,“会计计量单位经历了实物计量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实物量度和货币量度兼用阶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阶段和以货币为统一量度阶段的过程”,目前,用货币单位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存在困难,那么不妨用非货币单位计量。比如可以在附注中用文字说明人力资源的状况,不能由于其难以货币计量而排除在披露内容之外。(2)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制度法规本身不完善我国对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及时为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制度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充分的理论依据,造成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本身不完善。例如我国会计准则,由于缺乏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使得制订的准则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的发展,即准则的前瞻性不够。而且每个准则的制定、出台往往是为了应付和解决当时市场上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准则的制定比较仓促,成了“灭火器”,哪里有“灾情”就在哪里出现。“琼民源事件”促使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出台,“郑百文事件”使得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修订。现在尽管会计准则的数量已经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三十八个,但和美国上百个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仍然有制订和改进的空间。另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处罚违法违规者方面还存在漏洞。例如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问题等缺乏明确、细致的规范。另外,法律法规中经常用“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等定性的模糊词语作为评价标准,这不仅降低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而且削弱了法律的威慑作用。2.2.2 监管主体方面(1)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不力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是证监会、两个交易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中,证监会享有最广泛的权力,是最权威的监管者。近年来,虽然证监会对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却屡禁不止。重要原因是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监审不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是最为详尽、全面的应该最容易从中发现问题。但从查处的案例来看,不少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就已疯狂做假。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信息披露的载体,即定期财务报告和临时财务报告的审查,交易所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以目前交易所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对定期报告,在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相对集中的几天时间内,认真地审核是很难做到的。(2)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执业质量低、职业道德差的问题,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创收,忽视和放松执业质量与职业道德,不按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编写审计报告,有的还出具虚假报告,与客户共同作弊,败坏注册会计师声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单位支付,为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失去“超然”立场,丧失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第3章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对策及建议3.1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模式的完善3.1.1 以财务报告为载体披露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形式披露会计信息是针对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政府部门和主要合作伙伴等。这些人与企业经济关系联系紧密,需要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每年企业财务报告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呈递给企业股东,使其能够及时关注企业发展状况;企业需要向债权人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企业与其主要的顾客、合作伙伴发生经济关系也需要提供财务报告;政府部门作为经济宏观调控部门也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报告,以随时了解经济发展状况。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决定了这些主要相关利益人的经济利益。知识经济下这些主要利益关系人与企业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高。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财务报告也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全面、及时、相关。这就要求企业应以时间维度进行会计信息披露。(1)会计信息披露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即披露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陸信息、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完成财务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经济资源构成、消耗以及对企业经济资源要求权和企业人力资源构成及使用情况;企业经营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以及企业产品对环境影响情况;企业在支持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所做的贡献情况;企业过去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物价水平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情况等。(2)会计信息披露是对企业实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货币和非货币信息、定量和定性信息、对企业完成财务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实时披露。主要包括依据市场价值披露企业目前经济资源情况,对市值发生较大变动的经济资源应该单独进行披露;当前国家政策、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对企业产生影响情况进行披露;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物价水平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情况进行披露等。(3)信息披露是对影响企业发展状况的潜在信息进行披露。企业未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定量与定性会计信息以及未来将要完成的财务责任和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主要包括未来企业经济资源增值、构成情况和企业财务各项指标有望达到的标准进行预测性披露;未来企业发展方向、支持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贡献情况进行预测性披露;未来企业将要面临的宏观环境、物价水平和所处生命周期进行预测性披露。这三重披露是从不同的时间角度作出的披露,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能够反映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资源整体状况8。其信息披露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各个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会计信息据以作出决策,只有构建成这样三位一体的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1.2 以网络为载体披露会计信息网络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网络也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披露会计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下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越来越多,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的财务报告不可能及时递交到每个利益相关人,同时由于空间上的差距,财务报告的传递性也受到限制。网络传递信息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可以解决以财务报告为载体传递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在传统工业经济下,由于会计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广大的非主要利益相关者以及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些利益相关人依据不充分甚至过时的会计信息作决策,难免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9。为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能够获取充分、及时和相关的会计信息,需要极大地利用网络技术的手段,借助网络来传递企业会计信息。为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以网络为载体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以网络为载体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同样要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现时和未来的会计信息状况。具体做法可分三步进行。(1)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在知识经济下每个企业都应建立本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凡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都应存储在企业数据库系统中,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主要由企业会计、统计等信息部门统计提供,同时应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2)及时更新企业基础数据库。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的更新在不断加快,企业会计、统计等信息部门应该及时更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系统。对企业发生的有关会计信息、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及时输入企业数据库系统,并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事项的信息进行特别说明。(3)依据企业数据库生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会计信息。将企业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生成用户数据库,并定期生成简化会计报告披露给信息使用者,这样信息使用者就拥有了两种选择:对那些不习惯根据企业会计信息作决策和那些不具备太多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者只希望了解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数据和情况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选择简化报告和企业临时披露的重大事件公告作为其决策的参考;而对那些不满足于简化报告并希望了解企业更多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尤其是社会咨询机构、专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选择接受由企业所传递的实时数据信息或直接进入到企业的用户数据库中,选择和自行加工对自己决策有用的各类会计信息,包括企业过去业绩的会计信息、企业现时的会计信息和企业预测性会计信息。3.2 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实现途径3.2.1 完善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制度安排完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规制度有助于规范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一方面,在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确保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内在规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快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新准则的补充。双管齐下,使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及时完善10。换句话说,能够有利于有关利益各方最大限度地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形成一致的预期。3.2.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手段是治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总体不理想,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尚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值得考虑:(1)建立以抽查复查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再监督体系,由证监会成立专门委员会,由其对上市公司年报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复审。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分别对上市公司有关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严厉惩处。(2)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查员制度,由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监查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个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监查员在上市公司行使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不得持有公司股份,一切工资,待遇均在证监部门享受,任免考核均由证监部门进行。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制订出具体的会计法规实施细则,明确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方法,避免执法上的混乱,有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其次,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严加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责任,强迫那些私欲膨胀、以身试法者能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趋利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法制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订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所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知法犯法。为此,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需加大处罚力度。3.2.3 构建立体监管框架改善证监会的监管方法,构建社会和政府监管、证券市场监管及财政部和证监会的立体监管框架。(1)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审计。1)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避免重复监督而又监督不力。2)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道德意识。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执业监管及惩处力度,建立职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2)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首先,随着证券法的出台,相对于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次,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3)财政部、证监会作为监管主体存在着权责分工不明确、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实务中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重复监管,甚至在监管问题上相互冲突,以至于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因此要明确界定监管主体权责,改变各机构职能重叠交错、多头监管的现状,提高财政部、证监会监管的有效性。3.2.4 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制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必要保证,然而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某些注册会计师尚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执业,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也影响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针对这一现状,为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公正性,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为了保证审计的独立性,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从形式上,而且要从实质上与主管部门脱钩,将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由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业务并负有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形成自主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机制。否则会计师事务所就难以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鉴证服务。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能,要把行业协会办成真正的民间性质的协会,消除官方习性,使协会真正体现本行业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意志,真正起到监督注册会计师规范执业的功能。(2)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在平时树立和强化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予以保证。本文认为可以考虑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解释、修订和实施职业道德准则。至于职业道德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可借鉴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经验,由若干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聘请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作为兼职人员。对于执行职业道德准则的程序,应予以制度化、常规化,让其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规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有一些规定,但操作起来困难大,不能有效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的情况,应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严格的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赋予职业道德委员会明确的惩戒权。(3)提高执业质量水平。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新制度、新政策频频出台,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执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加深。这些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不断地接受后续教育,以提高执业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把后续教育这项工作当作平时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抓不懈。3.2.5 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现阶段主要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董事会的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确保对公司管理高层的有效监督。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从目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董事会的功能还待进一步加强。在董事会的资格认定和人选确定上应排除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的做法,应遵循公司法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从制度上强化独立董事的选择与任免机制。(2)引入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我国公司约束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公司实质上是由公司管理高层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由此看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鉴证财务报告,进而监督公司管理高层的机制不能也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安排一种监督力量,以确保二者的相对独立性。在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审计委员会来对上市公司管理高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应明确写入公司章程11。(3)完善对公司管理高层的激励机制设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形成对公司管理高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对公司管理高层的激励问题上,目前较多采取的是承包提成、奖金分成或年薪制等以即期目标实现为特点的方式。在短期目标和报酬即期实现的条件下,公司管理高层普遍出现短期化倾向,即短期行为严重。因此,应转变对公司管理高层的激励方式,将他们的报酬形式与公司的长期绩效联系起来,对此,低价售予公司股票或给予公司股票期权不失为一种好的激励办法。3.2.6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为解决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本文认为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快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完善现行法制法规。完善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证券法在信息披露方面新增了几项制度,值得关注。1)预披露制度。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提交申请文件后,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预先披露有关申请文件。预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对发行人进行监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欺诈发行,并有助提高发行审核工作的透明度。2)定期报告确认制度。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有关精神,新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监事会应当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12。要求个人对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能够提高其责任意识,促使董事会和经理层向投资者提供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3)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制度: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也被纳入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监管范围,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机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4)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上市公司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以及保荐人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明确了归责原则,可以更加有效地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此外,新证券法还进一步列举了应当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为上市公司做好日常信息披露工作指明了方向。(2)改变“所有者缺位”现象,国有资产作为全民的公有财产,由国家作为代理者而直接占有,但在实际运作中,国有股主体虚置的现象一直未得到解决,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不明确,所有权主体被支解。1)对于国家需要控股的一些部门的公司,为其国有股找到人格化的理性管理者,代其行使股东的职权,使国有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按照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目标进行。2)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公司,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使国有股转化成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货币资金,用于其他投资额大、风险高,但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政府资的项目上去。国家可以在这些项目中取得利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将国有公司大股东的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法人,由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强化对公司管理高层的约束,使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