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扬州双博馆有感 会统1503 魏葳对于扬州双博馆,有很多的印象,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契丹的。契丹(公元907年1125年)也称辽,大致区域在今天的东北和蒙古。契丹民族血缘复杂,民族心理健康豁达,积极吸取其他先进文化。因而其民族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种文化,特别是汉族 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传统的契丹民族以渔猎、游牧为生。动物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来源,他们崇拜动物,崇拜自然。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往往表现马牛羊和壮丽威严的山川。如图一和图二:图一图二狩猎是契丹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3胡瓌的还猎图,画中每人携带一只鹰,由于太热,骑士们摘下了帽子,或背在背上,或别在腰间,远方的背景则是荒漠寥廓的草原景色。图4胡瓌卓歇图描绘狩猎归来的情景,二位主人席地而座,男主人正捧杯喝酒,酒杯遮住了男主人一半脸庞,仆役或举盘跪进,或持壶斟酒,或弹奏箜篌,或拍手伴奏,或做舞容。淡淡的远山,静静的草原,起伏的丘陵,把人带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契丹文人胡瓌为代表的契丹文人采用焦点透视构图,用笔清劲、挺直舒展的铁线描,与汉唐中原画风一脉相承,同时独特的草原题材和对中原画法的创新,对后来的草原画派产生里重要影响。图三图四按契丹旧俗,父母死去后子女为父母哭泣是懦弱的表现。人死之后,将其尸体放在山上,经过三年风化干枯成白骨,然后收起来焚烧,这样的入葬方式就是天葬,天葬无须构筑坟墓。契丹建国后,在汉文化重丧葬的习俗的影响下逐渐开始筑墓入殓的习俗。在契丹墓葬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骨灰真容偶和面具。真容人偶代表死者的肉体,在人偶的胸腹部放入火化后剩下的骨灰,然后入棺入葬,如图5。面具的造型常按死者生前形象制成,反映死者生前的面貌。如图6,面具为金制,五官俱全,表情丰富,细看之下,胡须和皱纹等细节都反映出来,面部丰满圆润,基本保留了契丹人的形象特征。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契丹游牧民族的特有文化。墓主人生前奢华,并希望将这样的生活带到阴间。图六图五契丹艺术的另一代表当属鸡冠壶。鸡冠壶源于契丹人储水和酒的皮囊,这种皮囊无论是骑射、迁徙还是战争都不易损害,这种皮囊也伴随契丹人南征北战。但是契丹后来立国后,安定下来,其功利性变降低,而皮囊本身的所具有的形式美,就凸显出来了。陶瓷艺术传入后,契丹人用陶瓷表现古朴的皮囊鸡冠壶。如图七,鸡冠壶的栓带变成了单孔或双孔,就如同鸡的头冠一般,侧视壶身,形状酷似束紧的囊袋。随着时间的发展,鸡冠壶外壁的的形状变粗变鼓,使之进一步符合审美的要求。鸡冠壶也成为契丹民族的印记,也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奇葩。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