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1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2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3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4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文化基础知识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基地培训课件 2019年4月 茶的历史和茶艺的起源 一 中国起源说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被称之为 茶的祖国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远溯到神农时代 神农本草记载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二 印度起源说1834年确认发现茶树学者证明与云南的野生茶树有近亲关系 不排除传入印度的可能性 茶叶起源于印度 无历史证据世界史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量推广 打破茶叶的垄断 三 日本起源说茶树在延历二十四年 公元805年 由最橙和尚自中国引入日本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国 茶叶发展史1 野生药用阶段 饮用方式 咀嚼鲜叶远古时期用于解毒治病 2 少量种植阶段 饮用方式 煮食粥羹植茶始祖 吴理真西汉时期在四川蒙顶山首次将野生茶树进行驯化种植 七颗仙茶树号 甘露道人 道家学派人物 早期煎茶 秦汉时期 半制半饮的煎茶法 采叶作饼 先在火上灼成 赤色 研开打碎 研成细末 加葱 姜等 用水煎煮 3 快速发展阶段饮茶方式 煎茶法 陆羽 茶经 煎茶法步骤1 经蒸压而成的饼茶 蒸青绿茶 2 烤茶 持以逼火 经常翻动 虾蟆背 状 烤好的茶趁热包好 以免香气散走 3 研末 茶饼凉后 4 备器备水 风炉 釜作烧水器皿 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 再加鲜活山水煎煮 5 煮水煎茶一沸 加适量对的盐调味 并去除浮在表面装似 黑云母 的水膜二沸 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 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三沸 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6 品饮趁热连饮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 称为 隽永 依次递减 到第四五碗后 不特别渴就不值得饮用了 茶凉了 则精英随气而竭 饮啜不消亦然矣 宋朝饮茶方式 点茶法龙团凤饼 太平兴国三年 公元978年 宋太宗下令制造贡茶 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 下令废除掉北宋宋徽宗赵佶 1100年 大观茶论 1107年成书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 采制 烹制 品质 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 点茶 一篇 见解精辟 论述深刻宋孝宗 南宋 中兴之主 平反 岳飞案 乾淳之治 将吴理真种植 七株仙茶 的地方封为 皇茶园 追封吴理真为 甘露大师 宋代点茶法蒸压成饼 蒸青绿茶龙团凤饼 1 研茶末2 煎水候汤 不加盐和茶末 3 茶末入栈 黑色釉质 4 少入沸水5 调膏 视茶盏大小 茶末的多少调成浓膏状 以粘稠为度 6 点茶 执壶往茶盏点水 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 使之泛起汤花 泡沫 称之为 运筅 或 击拂 实际操作过程中 注水和击拂同时进行点茶技巧 1 注意调膏2 有节奏的地注水3 茶筅击拂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高明的点茶能手 被称之为 三昧手 历程秦汉时期煎茶 加葱 姜等陆羽煎茶 加盐点茶法 不加其他东西 宋代文人四雅事斗茶焚香挂画插花 斗茶的标准1 茶汤贵白2 水痕出现越晚越好 明清时期饮茶方式 泡茶法朱元璋罢龙团凤饼 野获编补遗 记载 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日 上以重劳民力 罢造龙团 惟采芽茶以进 散茶清饮法诞生沿用至今 六大类茶叶出现的顺序1 绿茶 唐朝初期 蒸青绿茶 2 黄茶 约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明代隆庆年间3 黑茶 明末清初 16世纪末4 红茶 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 5 白茶 陈椽 茶叶通史 在19世纪50 60年代创制清嘉庆元年 福鼎菜茶 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咸丰七年 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光绪十一年 以大白茶芽制银针 称白毫银针6 青茶 咸丰年间陈椽 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 明朝创制炒青绿茶 黄茶 黑茶 红茶清朝创制白茶 青茶 四 衰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 清中后期至解放前 社会动荡 茶叶发展受到致命破坏和打击 处于衰落阶段 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恢复 茶艺 的由来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台湾1 七十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 大陆2000后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 2 1978年 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框教授最早提出使用 茶艺 成立了 台北市茶艺协会 3 1982年成立 中国茶艺协会 4 茶艺被广泛接受 1988年传播至大陆 中国用 茶艺 一词的缘由一 中国茶艺为何不用 茶道 1 道 过于严肃 中国人对待 道 字十分庄肃 不易向民众推广 2 日本专用于前 避免引起误会于混淆 二 日本茶道日本文化背景 茶道倾向和关注于礼仪 对茶的品质反而不太看重 三 韩国茶礼1 阴历的每月初一 十五 节日和祖先生日时 在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祀2 贡人 贡神 贡佛 3 韩国茶艺 中国古代饮茶习俗 禅宗文化 儒 道的伦理道德 韩国传统礼节 茶艺的定义新词 无统一标准茶艺专家季野先生 茶艺是以茶为主体 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 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 范增平先生 台湾茶文化论 茶艺包括两方面 科学的和人文的 也就是 一 技艺 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 二 艺术 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中国茶艺之美属于心灵美 欣赏茶艺之美 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中来观察体验 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 茶艺是指品饮的艺术而言 讲究茶叶的品质 冲泡的技艺 茶具的玩赏 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 广泛而深入到茶艺的境界 广义 研究茶叶的生产 制造 经营 饮用的方法和探讨有关茶叶的原理 原则 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狭义 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茶艺的分类一 以人为主体1 宫廷茶艺 场面宏大 等级森严 茶具奢华 礼仪繁琐 浓重的政治教化意味 2 文士茶艺 茶具精巧典雅 品茗时注意意境 常与抚琴 玉器 绘画 古玩等相结合 怡情悦心之效 3 民俗茶艺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茶风格 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 4 宗教茶艺 禅茶茶艺中融入禅机 并通过茶艺程序来启迪人心慧根 昭示佛理禅 梵语 汉语 静虑 指人专心一意 排除一切干扰 以静坐的方式领悟佛法真谛 二 以茶为主体1 六大类基本茶类绿茶 信阳毛尖茶艺红茶 祁门功夫茶艺乌龙茶 铁观音茶艺黑茶 普洱茶茶艺白茶 白毫银针茶艺黄茶 君山银针茶艺2 两大再加工茶类花茶茶艺三 以表现形式为主体1 待客型茶艺特点 泡茶程序简单 动作要求美观规范茶品选择视客人喜好而定快速冲泡一壶好茶 供客人享用2 表演型茶艺待客性表演特点 稍带讲解词舞蹈型表演特点 服饰 讲解 动作 音乐 眼神 场面设计等配合和谐 做到茶艺六美 茶艺六美1 人之美 外在装饰 内在美 2 茶之美 名 形 香 色 味地名 特点一信阳毛尖黄山毛峰传说 典故一铁观音 碧螺春地名一龙井普洱滇红3 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