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教案.docx_第1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教案.docx_第2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教案.docx_第3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教案.docx_第4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b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4.生物放大b5.营养级a6.生态金字塔b生态系统的功能1.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态a2.稳态的调节b人类与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2.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5.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成分(1)对生态系统的含义理解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范围:有大有小。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生物种类a.绿色植物;b.光合细菌和蓝细菌;c.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a.绝大多数动物;b.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细菌和病毒等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b.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a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b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生物所利用。c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d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e四种成分的关系.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桥梁:生产者、分解者。.主导(基石):生产者。2生物放大、食物网(链)、营养级和金字塔(1)生物放大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途径:食物链。如DDT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2)对食物链的分析食物链草 鼠蛇 鹰所属类型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的起止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食物链的不可逆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3)对食物网的分析模型图示相关说明a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c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鹰在该食物网中分别位于第三、第四营养级。d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4)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3生态金字塔类型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态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一般随营养级升高而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2019浙江4月选考)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层被分解者分解。(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增长方式恢复。答案(1)生物放大底泥(2)富营养化正反馈(3)自然增长率(4)逻辑斯谛(或“S”形)食物链变式模型总结(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如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营养级ABCDPg15.9870.71.9141.0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图:(3)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确定其中的食物链为DA。 题组突破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辨析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选B。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A项错;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项错;蚯蚓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项错。2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成分的相互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b、c、d、e、fB若b产生60 mol氧气,则流入c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2 mol葡萄糖的能量C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的增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b的种群密度解析:选B。分析图形可知,c是初级消费者,e是三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也包含a,A错误;生产者b产生60 mol氧气,则产生的葡萄糖为10 mol,因此流入C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1020%2 mol葡萄糖的能量,B正确;抗药性的增强是药物对动物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的结果,C错误;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不能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考向二结合能量流动图或物质循环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选B。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考向三食物链及食物网的分析方法4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生物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1.11082.81091.11079.9107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甲、丁两个种群解析:选D。A项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为顶级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且从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9107/1.1108100%90%可知,甲和丁不能形成食物链,故应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甲丙和乙丁丙。B项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项错误,根据生物放大作用,即食物链营养级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项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5(2018浙江6月学考)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物质传递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家禽和家畜属于_。在“水稻鸡人”这条食物链中,人属于第_个营养级。(2)粪肥中的有机物最终来自图示中的_。粪肥中的有机物经_的分解作用成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农作物重新吸收和利用。(3)在家禽和家畜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大量粪便排入河流,会引起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生物死亡。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答案:(1)群落消费者三(2)农作物分解者(3)正反馈考向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6.某生态系统中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解析:选D。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的数量减少,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鹿的数量减少,使草的数量增多,草数量的增多引起鼠和兔的数量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草数量增加对猫头鹰的增加也是有利的。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选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图示中的细菌可以作为消费者线虫的食物;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以捕食链划分,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和海螺都是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蜘蛛;若大米草死亡,则细菌数量增加,以细菌为食物的线虫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的食物减少,引起蜘蛛数量减少。考向五三种生态金字塔8如图中a、b、c、d代表四种类型生态系统金字塔,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Bc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C森林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也可能为d型D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形解析:选D。某些水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可能大于浮游植物,其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A正确。c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8/596100%8.1%,小于10%,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等植物(第一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第二营养级)的数量少,捕食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的第三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其数量金字塔为d型,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D错误。生产量、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的功能1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项目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定义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质或能量的积累量指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能量来源太阳光能太阳光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能量去向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或动物等次级生产者描述单位g/(m2a)或J/(m2a)g/m2或J/m2g/(m2a)或J/(m2a)能量大小最大较大较小三者的关系(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质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一般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能量去向分析a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b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单向流动a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传递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b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a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b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大量CO2。b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CO2的调节能力。(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区别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主要是无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a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现有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草兔狼,已知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中的能量代表兔子的初级生产量Bb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若狼被人为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析初级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A错误;b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B正确;光合作用将CO2固定为有机物中的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二者与碳循环密切相关,C项正确;在“草兔狼”这条相对独立的食物链中,若狼被人为大量捕杀,则兔子因为天敌的大量消失很快增加,当达到一定数量后,草不能满足所有兔子的需要时,兔子会因没有充足的食物而死亡减少,所以兔子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答案A(1)在生物群落中碳不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其含义是指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及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但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2)能量不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题组突破考向一生产量和生物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解析:选B。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故A错;如果要呈现倒的生物量金字塔应该是前营养级的生活周期很短,后营养级的生活周期很长才可能出现,不是因为它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才出现,故C错;由于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故食高等动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较低的次级生产量。2下列对草鼠鹰这条食物链的生产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草的生产量是初级生产量B鹰的生产量是三级生产量C鼠的生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D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就是草的生物量解析:选B。草是生产者,其生产量是初级生产量,它的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就是它的生物量,A、D项正确;鼠和鹰均为消费者,其生产量均为次级生产量,不存在三级生产量的说法,B项错误、C项正确。考向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及相关计算3(2019浙江1月学考)某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其中数据为能量值(calcm2a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从昆虫向食虫鸟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食虫鸟向猛禽的传递效率B能量的单向流动使得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少C鼠同化的能量除流向猛禽外其余能量均用于自身呼吸D生产者同化能量多的原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高解析:选A。能量从昆虫向食虫鸟的传递效率(3/17)明显高于食虫鸟向猛禽(0.2/3)的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使得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少;鼠同化的能量除流向猛禽外,其余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利用;生产者同化能量多的原因是其数量较多,而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并不高。故A正确。4如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44.5412.2乙7015.854.2丙930229701丁69.52049.5戊1.6740.4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解析:选D。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其中丙为生产者,A、B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年),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年),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错误。考向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5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过度排放人工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解析:选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无机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则把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再返还给大气。表中A时期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是相同的,说明大气中碳的含量相对稳定。B时期碳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说明人为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碳的释放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大气中CO2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光合作用,而不是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6(2018浙江4月选考)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答案:(1)D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考向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7.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鱼是二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选D。“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a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b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c示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d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反馈调节a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b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c示例:如图所示,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2生物多样性(1)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a控制人口增长。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防治环境污染。d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a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b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3四种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答案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反馈调节生态系统通过反馈调节达到其稳态。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其中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两者比较如表:项目正反馈负反馈模型图解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 题组突破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自我调节能力弱,乙的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B点也会提前,B正确;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其原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2.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D上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解析:选B。据题图可知,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A正确;图示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B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故仍旧可能修复,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而图示为正反馈调节,D正确。考向二人类与环境3(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答案:B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解析:选A。植树造林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永冻土融化,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错误。5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考向三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6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选C。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野生动物园有利于濒危物种的繁育。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答案:C2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图中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C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只有垂直分层现象D在池塘中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一定减少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发生规律性变化,不能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A项错误;由于A、B、C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不能确定,所以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B项正确;池塘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垂直分层,又有水平分布,C项错误;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也不一定减少,D项错误。3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某种原因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动物的数量增长,这种现象属于()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生物放大D物种灭绝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负反馈调节,题中所述现象属于负反馈调节。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解析:选C。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故A错误。某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和数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故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也是倒置的,故B错误。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并不意味着海洋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圈,故当海洋中CO2含量低于大气圈时,CO2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偿,故C正确。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值,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5图a、图b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和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图a所示的数量金字塔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图a所示的金字塔C图b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D图b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全在10%20%范围内解析:选D。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用能量金字塔是最合适的,因为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A错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树木,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一个个体包含很多能量,能为较多的消费者提供能量,所以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有可能出现图a所示的情况,B错误;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太阳能,C错误;图b中第3营养级与第4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90 000100%0.001%,远小于10%,故D正确。6下列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C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选D。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无天敌存在,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同时还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7下图表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减慢C过程加快D过程加快解析:选D。结合图示碳循环过程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加速燃烧,短时间内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本题选D。8(2019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影响物种的分布区域B臭氧层被破坏使人的免疫功能减退C酸雨导致树木生长加快但容易染病D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很多湖泊变成了死湖解析:选C。温室效应改变大气温度,使得物种分布区域改变;臭氧层被破坏使紫外线照射增强,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免疫功能减退;酸雨破坏树木使树木生长减慢甚至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的多种植物死亡,微生物增多,溶解氧减少,鱼类死亡,湖泊最终变为死湖。故C错误。9图1中的a、b、c和图2中的甲、乙、丙、丁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丙属于第四营养级C若a、乙为兔和鼠,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解析:选C。按图1中曲线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能量流动方向为cab,A错误。甲、乙两个种群的同化量之比约为11,不符合约10%的能量传递效率,故它们应属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丙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兔和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C正确。图2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甲、乙、丙、丁四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10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8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J/(cm2a)C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解析:选A。由图可知A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080J/(cm2a),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则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8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 J/(cm2a),B错误;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得到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错误。11图示为池塘某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或急剧减少时引起的以下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的数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B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与d之间存在食物之间的竞争C浮游植物急剧减少时,c的数量可能大量增加D浮游植物急剧减少时,浮游植物到a、b的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解析:选A。浮游植物的数量适当增加会导致a数量增加,接着c数量也会增加,但浮游植物过度增殖可能引发赤潮,会引起其他生物如鱼c的死亡,A正确;c和d因为食物来源不同,两者之间不存在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减少可能导致c的数量大量减少,不会导致c的数量大量增加,C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种群数量变化而改变,D错误。12某河段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放大B图示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C银鸥处于第五个营养级D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解析:选C。有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A正确;图示生物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B正确;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分析,银鸥处于第四个营养级,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浙江11月选考)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_的关系。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能力。(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_之间的流动情况。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_的能量两大部分。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解析:(1)捕食食物链反映的是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食物网中的生物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生物种类数越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数量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从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