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doc_第1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doc_第2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doc_第3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方式李正军(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共有2座4.3m顶装焦炉,2006年投运1套75t/h干熄焦装置。成焦率一般在73左右,2010年14月成焦率下降到71左右,使得各项物耗、能耗指标均有明显上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成焦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1 成焦率的预测方法 成焦率是入炉煤经高温干馏转变为焦炭的百分率。成焦率主要取决于煤质,也受炼焦条件和炉型的影响。 (1)用煤和焦炭灰分之间的关系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Kd.j(Ad.m/Ad. j)100% 式中的Kd.j 为煤的成焦率(干基);Ad.m 为煤的干基灰分;Ad. j为焦炭的干基灰分。 用该方法计算的成焦率往往比实测值的低,除了取样和分析误差等原因外,主要是在高温干馏过程中灰分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焦炭在炭化室内和熄焦过程中发生烧损使灰分增大。 (2)用入炉煤和焦炭的挥发分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Kd.j(100Vd.m)(100Vd. j) 100%+Q 式中的Vd.m 为煤的干基挥发分;Vd. j为焦炭的干基挥发分;Q为修正系数,指在煤中挥发分逸出后,经二次裂解而引起的增碳,它与入炉煤的挥发分、焦炉炉体结构和焦炉操作制度等因素有关,通常取Q1。 (3)由煤质和炼焦操作条件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Kd.j103.170.75Vd.m0.0067Tj 式中的Tj为焦饼中心温度,推焦前15min测定。该式由日本提出,但由于焦饼中心温度的测定比较困难,难以得到准确的数据,所以一般不采用。 (4)生产实际中,可按下式计算成焦率:Kd.j焦炭产量(干基)入炉煤量(干基) 式中的焦炭产量(干基)以交库为准;入炉煤量(干基)以公司皮带秤为准。2 影响成焦率的因素分析2.1 挥发分对成焦率的影响 根据入炉煤和焦炭挥发分计算理论成焦率,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2010年14月的理论成焦率比2009年14月高0.67%,因此,同期对比,挥发分对成焦率下降的影响不大。表1 同期入炉煤和焦炭挥发分的比较结果()时间入炉煤挥发分焦炭挥发分理论成焦率2009010428.691.0873.092010010428.041.173.762.2 熄焦方式对成焦率的影响 2009年14月的平均干熄焦率为96.38%, 2010年14月的平均干熄焦率为51.63%,烧损率低于2009年同期,因此可以排除作为此次成焦率低的主要原因。2.3 焦炭水分对成焦率的影响 各规格焦炭水分的对比结果见表2。从表2 可看出,由于受生产流程的限制,在干熄焦和湿熄焦同时运行时,除大块焦以外的其他焦炭都是干湿混合的。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进行干湿转换。取全部干熄焦的2009年3月和2010年1月数据,即2010年1月的中小焦、焦屑的水分乘以需转换当月的湿熄焦率,再加上2009年3月的中小焦、焦屑的水分乘以需转换当月的干熄焦率等于转换后的水分。 经过转换的焦炭水分比2010年实际分析的低,在干、湿熄焦同时运行时,大块焦以下的焦炭是混合的,存在取样和分析的差异,水分可能偏高,造成成焦率偏低。转换后成焦率与实际的对比结果见表3。表2 各规格焦炭水分的对比结果焦炭规格,mm2010年平均水分,干湿转换后平均水分,25408.637.18102513.3312.071018.6015.85表3 转换后成焦率与实际对比结果()时间2010年实际理论计算2月70.4370.773月70.2570.764月71.2371.162.4 炼焦煤水分对成焦率的影响 来煤加权水分见表4,实际配合煤总样的水分见表5。表4 来煤加权水分()时间1月2月3月4月2009年9.529.699.679.692010年9.059.789.639.66表5 实际配合煤总样的水分()时间1月2月3月4月2009年10.4010.4410.4110.322010年10.5011.7711.2710.94 由表4、表5可看出,2009年来煤的加权水分平均值与2010年基本相同,而2010年的配合煤水分比2009年的配合煤总样水分高出近1%。单炉加煤量是以来煤水分为计算依据的,两者水分的差异造成了单炉加煤量的增加,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