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_第1页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_第2页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_第3页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_第4页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项目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责任单位 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责 任 人 丁 胜 撰 稿 人 丁 胜 杨发崇 二 一一年十月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组 组组 长 长 丁 胜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成成 员 员 朱向军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陈 芳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刘 岚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曾垂稳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邹 宁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讲师 杨发崇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工程师 彭莉妮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工程师 隆万容 湖南科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杰峰 长沙中规建筑设计公司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 录 一 建设背景及现有基础一 建设背景及现有基础 4 4 一 建设背景 4 二 现有基础与优势 5 二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二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8 8 一 指导思想 8 二 建设思路 8 三 建设原则 9 四 建设目标 9 三 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三 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111 一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案 11 二 专业教学标准规范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方案 14 三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20 四 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24 五 专业教学方法建设方案 33 六 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38 七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42 八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组织模式建设方案 48 九 专业资源库建设方案 57 十 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60 十一 专业群建设方案 63 十二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建设方案 66 四 建设进度与经费安排四 建设进度与经费安排 7070 五 预期目标及预期绩效五 预期目标及预期绩效 7171 六 保障措施六 保障措施 7979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4 一 一 建设背景及现有基础 一 一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1 行业背景行业背景 建筑一线急需补充大批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第二届国际智能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报告中指 出 目前 我国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约 20 亿平方米 预计到 2020 年底 我国 新增的房屋面积将近 300 亿平方米 特别在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建设中最 为核心的居住建筑方面年均增长率 10 左右 这么大的市场 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 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必然需要大批建筑设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初步分析 仅我省在册的建筑 规划 勘测及相关 的设计院 所就有近 200 家 他们包含 1000 多个设计工作室实体 按每年每实体 需 1 至 2 名建筑 规划 环境景观设计人才计算 这就意味着每年有近 2000 个就 业岗位 同时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开发区 房地产公司 600 多家 建筑 规划 园林规划管理 策划设计 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需要 0 5 至 1 名相关技术人员 每年 也不少于 450 人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建筑设计方面仅我省就有近 2500 个就业岗位 而目前湖南 省建筑设计类教育每年仅能提供 800 至 1000 人 包括近 50 的五年制本科教育研 究性毕业生 加上湖南靠近东南和华南沿海发达城市 其中有 30 至 40 的毕业 生流向这些地区 因此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2 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社会对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 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 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战略地位的落实 指导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 在建设教育强省 人力资源强国 伟大征程中作出贡献 我院决定在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教育部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的基础上 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 建筑设计技术 专业建设恰与学院新校区建设同步启动 必将更加有利于专业各项软硬件条件改善 当前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60 以上要由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完成 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 值以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 6 98 的增长速度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我国建设事 业迅猛发展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1990 年到 2002 年我国城市化率由 18 9 迅速提高到 39 1 据权威部门预测 到 2010 年湖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 45 2025 年全国城 市化率要达到 55 左右 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 8 2 8 7 亿 城镇化建设必须依托建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设行业的发展作为支撑 2007 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 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又将进一步加大本地区基础设施 建设行业的开发力 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物质方面需求的提高 建筑工程在 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迅速增长 占总投资 20 40 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为我院建 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的最佳的建设契机 3 人才需求背景人才需求背景 我国一方面把建筑行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另一方面在许多省市和地区又非常 缺少作为该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设计 规划 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高技能职业 技术人才 因此 良好的产业发展形势和社会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既 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又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进步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技术素质 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具有建筑行业发 展的前瞻性特点其技术进步较建筑业全行业速度更快 因此 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 能力结构提出更新 更高的要求 当前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急需大批建筑技术 人才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初步分析 仅我省在册的建筑 规划 勘测及相关 的设计院 所就有近 200 家 他们包含 1000 多个设计工作室实体 按每年每实体 需 1 至 2 名建筑 规划 环境景观设计人才计算 这就意味着每年有近 2000 个就 业岗位 同时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开发区 房地产公司 600 多家 建筑 规划 园林规划管理 策划设计 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需要 0 5 至 1 名相关技术人员 每年 也不少于 450 人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建筑设计方面仅我省就有近 2500 个就业岗位 而目前湖南 省建筑设计类教育每年仅能提供 800 至 1000 人 包括近 50 的五年制本科教育研 究性毕业生 加上湖南靠近东南和华南沿海发达城市 其中有 30 至 40 的毕业 生流向这些地区 因此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 二 现有基础与优势现有基础与优势 1 现有基础现有基础 1 形成了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机制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是源于我院于 1979 年创办全国中专教育第一个城 市规划专业 1981 年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 1983 年被推选为全国建筑类中 专学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牵头单位 1984 年单设建筑学专业 1999 年开办初中 后五年制高职层次的建筑与城镇规划设计专业 2001 年开办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层次 的建筑与城镇规划设计专业 2004 年 9 月建筑与城镇规划设计专业通过湖南省第二 批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的评估 2005 年经省教育厅批准重新登记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6 2008 年 7 月经省教育厅评审获得省级精品专业立项 2009 年 11 月通过中期检查 本专业培养对象为高中后三年制高职专科类型 现有学生规模为 700 余人 18 个自然班级 2 形成了 教师 工程师 执业注册师 双师型 为主的优秀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学团队分为两个类类型 一类在校内担任教学任务的 现有教师 37 人 包括校内在编专任和互聘兼职两种形式 校内在编专任教师 21 人 其中教授 2 人 具有双师职称 高校教师和土建工程系列 17 人 校内相关专业互聘兼职教师 11 人 其中 4 人为双副高职称 高校教师和土建工程系列 挂职企业经历和工程硕士学 历 另外还有一类为常年外聘兼职现场指导教师 16 人 以承担在校外工作岗位上完 成的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课题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为主 要求必须为 5 年 工作经历及以上 具备工程师职称的企业专业骨干 2009 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 团队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名誉 3 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调研和反复实践后确定他的开发程序 形成与建筑设 计相关产业高端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主体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 项目 案例 工作过程等为 线索 确定课程结构 知识 技能 态度有效融合的 双系统 双证融通 的课程 体系 真正实现 教 学 做合一 4 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 在教学组织上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根据专业特点 采用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习 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5 形成了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 5 个学期中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模拟仿真 生产性训练 校企合 作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之校内的综合技能达到 顶岗实习 所必备的职业 能力目标 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实现校外实训可顶岗 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通 过 校外顶岗实习 的教学环节 达到毕业后能上岗的目的 6 现有科研成果和社会评价 自 2003 年成立高职学院以来 本专业专任教师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 1 项 主 持省级 十一五 重点建设教改课题 4 项 院级精品课程 2 项 省级自然科学科研 课题 3 项 院级科研课题 8 项 近 3 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 53 篇 其中在国 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4 篇 编写本专业出版教材 4 本 自编校本教材 10 本 教学成果参与各类省部级评比竞赛获奖有 15 项 包括教学课件比赛 自然科技应用 教改论文 科研课题 指导学生的教学成果参与各类省部级竞赛获奖有 40 余项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7 现有社会培训和地方服务 自 2004 年开始与湖南省建设厅等相关行业 部门建立培训渠道 参与的建筑 工程五大员培训 建筑与规划设计类初中级工程师达 500 余人等 及主持的湖南京 拥平面设计有限公司培训建筑设计图像师 100 余人 湖南省邵阳视点建筑设计公司 浏阳市 湘乡市 醴陵市规划院等企业培训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师 50 余人 8 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 本专业校内拥有建筑设计实训室 建筑模型制作室 画室 专用机房 建筑计 算机辅助设计培训中心 学生成果展室等 24 个实训室 有建筑设计事物所 城市规 划设计院 教师设计工作室等 4 个院系工作实体和实训基地 能同时满足 700 多人 的专业实习实训 16 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满足 100 人项岗实习 9 独具特色的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该专业依托 专业 工作室 设计事物所 师生员工 的专业建设模 式 逐步形成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 零距离对接建 筑设计市场中产品量最大和从业人员最多的需求岗位 住宅建筑师岗位 以其就 业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2 优势优势 1 办学条件优势 我院于 1979 年率先创办我省建筑与规划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 到目前为 止已有 30 余年办学历史 该专业一直是该层次和该类型专业办学的牵头学院 多年来 依托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资源 办学规模不断壮大 不 断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 始终牢记 以服务为总旨 以就业为导向 的高职培养目标 立足湘潭 面向全省 辐射全国 为建设行业培养大批高级技术 应用型专门人才 2 行业需求与社会资源优势 随着城镇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房地产也的发展 社会对建筑设计技 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毕业生就业 率分别为 95 96 96 近三年的平均水平达到 95 7 3 有较好的办学平台优势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校内实训条件均以达到国家优秀办学评估条件 是省内外同类办学条件中属于领先地位的 如先后获得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省级优 秀团队和建筑工程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的 十一五 重点项目建设立项 就是最好的 证明 同时我院该专业已与省内外 40 余家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和学生校外 顶岗实习基地协议 这不仅为我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而且还为本专业学生 就业提供了优先留用便利 4 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优势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8 专业自开办以来 依托校企合作 开展了专业人员 企业员工 技术服务和各 级工程项目的主持和咨询等社会服务 自 2004 年来被省建设厅指定的土建类建筑 与规划专业中 初级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试卷出题单位 承担国家有关技术职称 考评结合 改革重任 近两年来 依托教师工作室完成了 20 余项近 100 万平米 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居住区规划住宅的建筑方案或施工图设计 承接 200 多个省内外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设计 承担专业中 初级技术资格考前培训 700 余人 次的专业社会培训任务 在开展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经验和成效方面有突出优势 5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优势 形成的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 2007 年获得省级精品专业的 十一五 重点项目建设立项 最近又完成中期评审 而其 培养目标是零距离对接建筑设计市场中产品量最大和从业人员最多的岗位 住宅 建筑师岗位 以其就业需求为目标 思路清晰 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二 二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 一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 2006 14 号 和 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文件精神为依据 全 面贯彻落实高职教育对接地方产业 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 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 新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建筑设 计行业发展需要 整合教育资源 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运作方 式市场化 二 二 建设思路建设思路 根据 塑造人格 培养技能 彰扬个性 服务社会 的办学理念 学院提出 依托行业 对接产业 定位职业 服务社会 的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思路 确认 市场调研分析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 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 方案制定 教学及管理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方法建设 教材 教学 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企共同实施 取得双证书并就业 四方精细管理 与全程监控 的专业建设实施整体思路 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和具体要求 专业建设思路 1 确定以零距离对接建筑设计市场中产品量最大和从业人员需求最多的岗位 居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岗位为指导 为各类基层建设行业或部门培养能从事以居 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主 涵盖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建筑设计师助理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目标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 基于工作岗位过程 进一步合理细化就业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对接 应用技 术 操作技能 的不同职业分工岗位人才规格 探索 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 以工 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 1 1 1 阶进式 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和深化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人才 培养模式的内涵 3 建构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推动相应平台搭建 教学教研改革 校企共同 实施 精细化工作管理与全程教学监控的建设 达到服务建筑设计行业市场 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三 三 建设原则建设原则 1 对接产业的原则对接产业的原则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必须以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基础 对接相应产业 服务地方经济 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 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为依据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产教结合 实 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实 施五对接原则 2 职业导向的原则职业导向的原则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必须以建筑设计职业岗位为导向 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即基于其职业工作岗位过程 进一步合理细化就业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针对专 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前期策划及调研 方案设计及表达 施工图设计 及现场指导的工作流程知识来建构专业学习领域 遵循见习中认识 熟悉中渐进 熟练中拓展的职业规律来调整专业学习进度 达到零距离对接岗位任务目的 同时按照相应要求建设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工作室 构建建筑设计技术真实或仿真的 教学环境 引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突出学习培训过程的职业导向的特征 3 校企共建的原则校企共建的原则 建筑设计技术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就是以校企共建为基础 进行创新和深化 在软件建设上 积极寻求建筑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 发挥企业一线专家在专业建设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硬件建设 方面 根据学院实训基地 主体多元 类型多样 的建设模式 积极引进企业 引 进产品和技术人员 使工学结合校内化 在学院 政府和主管部门投资建设的基础 上 广泛动员企业和个人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4 服务社会的原则服务社会的原则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应促进产 学 研综合发展 校 企 社相互融通 为 建筑设计行业新技术的及时推广作出贡献 四 四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0 1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目标 以长株潭 四化两型社会 及 3 5 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建设依据 与省内知名企业紧密合作 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课程 体系特色鲜明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梯队稳定合理 实习实训及创业的基地创 优示范 建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建成中南地区建筑设计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 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掌握建筑技术设 计职业岗位 群 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涵盖建筑设计助手初级岗位的基 础上 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大量急需的住宅建筑设计岗位工作 并适度对接二级注册 建筑师执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诚信品质 团队精神和创新 素质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目标 以学院已经建立的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多元评估体系 确保在评估和质 量抽查中 专业课 专业技能合格率 90 以上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 认证获证率 90 以上 学生就业率达 95 以上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达 95 以上 4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以 三位一体 的省 院级专业带头人培养为突 破点 以 双岗交替 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为主线 以 专兼结合 内外 互补 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拓展面 建立校企双赢 双岗交替的师资队伍建设机 制 通过访问进修 定向培训 企业锻炼 项目开发 学习交流 人才引进等措施 全面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打造一支教学能力与应用技术服务能力 应用 技术研发能力兼备的 教学名师 注册工程师 注册建筑师 的双师型专职校内教师 为主体 职业岗位能手 项目管理专家 多层面互补的外聘兼职现场教师为补充的 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结合该专业现有师资基础 通过三年建设 达到建构以 三位 一体 双岗交替 专兼结合 内外互补 特色的建筑设计技术高职专业的省级优秀 教学团队目标 5 校企合作专业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专业资源库建设 以现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基础 根据学院教学资源库 多形式融合 多途 径收集 多平台联动 的建设思路 加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主要包括多形式 教学图书库 多平台工学结合项目库 多层次试题库等三方面的积累 如以专业核 心课程为主导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 组织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开发和编写相关教材 和配套实习实训指导书 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为基础 基于学生自主多层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学习需要 建设专业课程在线学习 在线答疑 在线自测等资源平台 以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为特色 基于工学结合要求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工程实际项目库 通过 三年建设 达到能满足一定教学规模容量的 集纸质与电子 动态与静态的图书和 网络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的建构目标 6 创业平台创业平台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以现有教师工作室为基础 根据学院提出 项目 工作任务 进课堂 项目部 工作室 进系部 思路 拓建 对接产业 服务社会 建筑设计技术高职专业师 生创业平台 通过三年建设 达到满足 3 个师生创业团队工作的场地与设施要求 每年独立主持完成 3 4 个专业服务的横向课题 协助校企合作单位完成 10 20 个项 目任务 充实工学结合工程实际项目库 同时加大该专业的社会培训服务力度 包 括中初级土建职称 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消防安全 施工图审查 建筑效果图 绘图员 设计资料员等方面技术人员培训 达到辐射行业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的目 的 三 三 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 一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案方案 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构成主要为 1 2 7 的体制和院 系统筹的 五位一体 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学院统筹的校企合作机构布置下 在系部设置学校 企业 行业三方参与校企 合作委员会 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和专业合作项目部两个互补操作机构组成 其 组成与功能见表 1 表 1 建筑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组成与功能表 机构机构组成及负责人组成及负责人 机构设置与组成 机构设置与组成 三年一届 常设建筑系 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和专业合作项目部 委员组成 系部及专业团队负责人与骨干教师 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与工程技 术骨干 职教集团相关院校与建筑勘察设计协会相关专业负责人 单位组成 系部各专业教学团队 职教集团相关院校 建筑勘察设计协会 合作企业 主要工作职责 主要工作职责 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专业教学指导服务的 包括专业标准规范与人才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与教学组织模式 业综合实习安排 认识实习 工地实习 顶岗 实习 专业调研与质量监督评价等 二是针对产学项目合作的 包括工程项目社会 服务 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文化与信息基地建设 合作团队的双向 兼职和交流锻炼 行业技能上岗联合培训和认证考核 联合自主招生及订单班级联合 培养 联合科研项目研究和申报等 综合运作机制综合运作机制 院 系统筹的 人才共育 基地共建 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 责任 共担 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建筑建筑 系校系校 企合企合 作委作委 员会员会 专项机制运作及支撑平台建构 专项机制运作及支撑平台建构 两会研讨 市场调研与专业调整研讨会和定期教学 评价与质量监督研讨会 2 基地共建 校企冠名实训与实习基地与校企共享文化与 信息基地 3 项目部合作 校企合作工程项目部 校企合作专题技术研究部 校企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2 联合岗位技能培训部 同时专业合作建设小组运作由 2 会研讨 定期市场调研与专业调整研讨会和定 期教学评价 质量监督研讨会 和 2 基地共建 校企冠名实训与实习基地与校企共 享文化与信息基地 的专项机制运行组合及相应平台建构来支撑 而专业合作项目 部运作则由 3 项目部合作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 校企合作项目专题研究室 校企 联合技能培训中心 专项机制运行组合及相应平台建构来支撑 这样通过 2 会研 讨 2 基地共建和 3 项目部合作 的专项机制运行整合及相应平台建构积累 就逐 步形成了院 系统筹的 人才共育 基地共建 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 责任共担 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综合机制 详见图 1 系部校企合作委员会 专业合作指导小组专业合作项目分部 定期教学评价与质量 监督研讨会 定期市场调研与专业 调整研讨会 校企合作文化与信息 走廊 校企合作专题研究室 校企互冠名实训基地 校企联合培训中心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 图 1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1 2 7 的体制机构图 2 建设步骤建设步骤 本项目建设内容采用逐年分阶段实施的方法 分三年完成 1 第一阶段 2011 年 4 月 2012 年 4 月 在学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指导下 建构系部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筹 备并初步建立 1 2 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筹备并召开每年一次的定期市场调研与专业调整研讨会和 定期教学评价与质量监督研讨会两个平台及机制建设 专业合作项目分部筹备并成立 1 个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完成 3 4 个项目和校 企和联系 10 家企业进合作企业文化与就业走廊 2 第二阶段 2012 年 4 月 2013 年 4 月 在学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指导下 建构系部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完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善和改进 1 2 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完善并召开每年一次的定期市场调研与专业调整研讨会和 定期教学评价与质量监督研讨会两个平台及机制建设 专业合作项目分部推动并增加 1 2 个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并完成 7 8 个项 目 增加 1 个专题研究室并完成联合省级课题 1 2 个项目和增加 10 家企业进合作企 业文化与就业走廊 专业合作项目分部筹备并完成 10 个校企互冠名实训基地完成 50 学生左右 顶岗实习安排和 1 家校企联合技能培训中心完成 200 人左右的培训 3 第三阶段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4 月 在学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指导下 建构系部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完 善和改进 1 2 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完善并召开每年一次的定期市场调研与专业调整研讨会和 定期教学评价与质量监督研讨会两个平台及机制建设 专业合作项目分部推动并增加 1 2 个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并完成 10 12 个 项目 增加 1 个专题研究室并完成联合省级课题 2 3 个项目和增加 10 家企业进合作 企业文化与就业走廊 专业合作项目分部增加 10 个校企互冠名实训基地完成 50 学生左右顶岗实 习安排和 2 家校企联合技能培训中心完成 500 人左右的培训 3 运行模式运行模式 对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 1 2 7 的体制机构和 五位一体 长效 机制建设的运行 通过建构 项目合作 管理参与 资源互补 就业订单 为主要 内涵的 2 会 2 基地 3 项目部 校企合作的 互补式 精细化管理平台 形成 三 方五共 二互三赢 的 3523 运行模式 图 2 达到该项目的可持续运行目标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4 系 部 校 企 合 作 委 员 会 专业 建设 指导 小组 专业 合作 资源 互补 企业方 行业方 专业方 专业 建设 信息 互通 专业 合作 项目 分部 企业赢得品牌宣传 人力资源更新储备 项目技术资源互补 专业赢得就业保证 工学项目库的储备 双师锻炼基地补充 行业赢得良性发展 上岗认证培训平台 新技术及材料推广 合作培训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图 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 3253 运行模式图 4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 1 工作制度上精细管理 系部按照学院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统筹规定 制定成立系部校企合作委员 的一系列措施 如加盟条件 职责权利 调整机制等 2 组织机构上精细管理 系部建立以系主任牵头 党政管理班子及专业带头人为支撑的专门建设团队 依托学院主持的省建设教育集团和城建产业集团 以及学院主管部门建工集团大型 国有企业和省建设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等现有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 开拓市场 保障 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5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 成果 1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式及系列校企合作单位合约 成果 2 系部校企合作委员会基本章程及相关资料 成果 3 定期 两会 研讨工作条例 成果 4 校企共享文化与信息基地的资源库成果集册 成果 5 校企互冠名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与相关资料 成果 6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与专题研究室合作协议及系列合作成果 成果 7 校企联合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协议与相关资料 二 二 专业教学标准规范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标准规范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1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规范的内容与特色建设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依据和机制 贯彻教高 2006 16 号文件和 14 号文件精神 依托 湖南城建职 院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规定 通过每年一轮的专业建设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可持续 改进机制进行该专业教学标准规范编制 专业学制与招生对象标准建设 培养对象与学习年限 高中后三年制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建设 培养适应地方建筑设计行业的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在涵盖 建筑设计助手初级岗位的基础上 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大量急需的住宅建筑设计岗位 工作 并适度对接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敬业精神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范围与岗位标准建设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为地方建筑设计行业单位及相关建设业主单位与房地产 开发企业的建筑设计及表达 建筑设计技术管理岗位 具体岗位是零距离对接了 2 个主要的职业岗位角色 建筑师助手和住宅设计师 适当对接 1 个技术管理岗位 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 前者是毕业后可以马上从事就业岗位 从事建筑设计的特定典型过程或者特定 典型产品的设计 表达与管理工作 后者经过至少 5 年限的工作实践后获得相应报 考资格 再通过国家规定注册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可以从事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设计 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建设 a 社会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诚信与敬业能 力 b 方法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表达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数字应用能力 创新拓展能力 c 专业能力 具有用专业语言沟通 交流能力 能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 具有计算机操 作和应用能力 具备建筑设计基本的建筑史鉴与评论能力 具备建筑工程图识度与 绘制 建筑方案文本与效果图表现 建筑设计基本调研与前期策划 建筑设计技术 资料管理的特定典型过程设计专项技能 具备从事住区规划及相关单体建筑设计与 表达等特定典型产品设计的应用能力 具备建筑设计岗位的相关职业发展及迁徙能 力 d 双证规定与毕业标准 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 成绩全部合格 学分达到规定分 按规定完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统筹要求和规定分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6 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a 级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分数 计算机应用操作合格并取得操作能力等级证书 达到 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具有健康体魄 参加半年的顶岗实习并考核合格 取得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大专毕业证和绘图员 图像师或资料员资格证书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建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1 1 1 的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结构范式建设 建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 1 1 1 典型工作任务与工学单元项目课程模块化 课程框架 见图 4 建构基于 三个融通 的 1 1 1 公共素质教育模块化通识课程体系 见图 4 建构 基于 双证 双系统 融通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综合体系 指导性教学组织实施机制建设 本专业指导性教学组织实施机制建设采取基于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 1 1 1 全周期教学进度模式和 1 2 3 单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的机制建设 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 本专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采取基于体现职业岗位技能的 4 1 考核与评价 体系建设 办学条件建设 执行本专业教学标准必须加强专业办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除了满足常规要求 以外 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a 师资条件 建构以 教师 职业上岗 执业注册的工程师 工程硕 博士 的双 师型教师为主体 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基本保证师生比应不少于 1 16 艺术 类专业优秀评估标准门槛 专业教师每年都要下企业锻炼 1 个月以上 75 的青年 教师具备工程硕士 博士以上学位 b 实训条件 建构校内实训场地体系 其中学习场地中计算机房 画室 绘 图室能满足参加实训学生能人均 1 个席位 生产性基地中如企业冠名项目设计工作 室满足 2 个年级的学生人均一个席位 最大程度的保证项目课程的 前堂后所 工 学结合 的教学模式实施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机制 建构足够的校外冠名实训基地 保证 50 的学生能接受统筹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c 其他条件 还应建构与本专业教学标准提出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模式相适应 的其他教学条件 如建构一定数量展位的评图室来满足专业课程 szdp 考核与 评价方式等 建构企业文化与信息走廊来满足顶岗实习要求 建构 1 2 家专题研究 所如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要求 完成每年 2 3 项省级科研课题 建构 1 2 家联合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培训中心成每年 200 人左右的培训等 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 包括课程性质 定 位 设计思路 目标 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等内容 它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 是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和课程考核的依据 是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 的基础 本专业课程标准包括四大类别 理论讲座课程标准类 理实一体项目课程 标准类 独立实习实训类 技能考证类 2 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特色建设 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 根据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 求和学校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 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 特征和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 它指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 人 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 它涉及到教育实施机构 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 课程结 构 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它解决 培养什么样人才 和 怎样培养人才 这 两个根本性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 现实意义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a 培养目标和规格 b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c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d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 方法和手段 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 即 目标 过程与方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 管理和评估 制度 教学方式和方法 内涵建设 本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方面予以形象提炼 提出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 1 1 1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予 以深化建设 a 1 1 1 是针对 培养什么样人才 的问题 表达了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内 容 专业培养目标与三个不同层面的岗位进行 1 1 1 的不同程度对接 他是 零距离对接了两个主要的职业岗位角色 建筑师助手和住宅设计师 适当对接 1 个技术管理岗位 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 课程体系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 1 1 1 的三个有序量化结合 包括建筑工 程图识度与绘制 建筑方案文本与效果图表现 建筑设计基本调研与前期策划 建 筑设计技术资料管理的特定典型过程设计专项技能任务 从事住区规划及相关单体 建筑设计与表达等特定典型产品设计任务 二级注册建筑师科目考纲任务 课程结构与教学进度的 1 1 1 三个有序量化结合 即三个相对独立的课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8 程模块和三个学年进行有序量化结合 b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是针对 怎样培养人才 的问题 表达了该专业培 养过程和方式来建构特色的 实训场地的理实一体化 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场地设施条件为蓝本 借助校 企项目合作为载体 推动的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 冠名生产性实训场地建设 教学方式的工学项目化 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工作过程形式为蓝本 借助校 企项目合作为载体 推动的教学方式的工学项目化 项目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氛围的现场情境化 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氛围现场为蓝本 借助校 企项目合作为载体 推动教学氛围的现场情境化 教学团队的构成双师化 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技术员为依托 借助校企 项目合作为载体 推动教学团队的构成双师化 教学质量评价多元化 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工作考核与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托 借助校企项目合作为载体 推动教学质量的评价多元化 前堂后所 工学结合 的 1 1 1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炼 和深化 体现了该专业建设的办学思想 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能对专业群和地方 同类专业起到引领作用 形成能引领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深化了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校企 双主体 育人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组织教学 共同评价学生 突 出职业道德 职业技能 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推行 工学交替 积极探索灵 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 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探索建立 校中厂 厂中校 实习实训基地 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原则上 不少于半年 生产性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除外 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 60 积 极与政府部门 行业组织 知名企业合作 推行 双证书 制度 创新评价方式 建立学校 行业企业 社会机构参与评价的多元质量评价模式 在具体建设内容上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通过加大力度的学习交流研究提高相关 理论认识和体会 另一方面通过 十一五 省级精品专业结题 十二五 省级特色 专业申报与结题和 十二五 国家精品专业申报 三个重大项目建设来推进才培养 模式的内涵深化 2 建设步骤建设步骤 本项目建设内容采用逐年分阶段实施的方法 分三年完成 1 第一阶段 2011 年 4 月 2012 年 4 月 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示范性院校学习好交流 并进行一系 列专题研究 每年完成论文 1 2 篇 省 院课题 1 2 项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完成 十一五 省级精品专业结题工作和 十二五 特色省级特色专业申报 立项 完成 2011 届建筑设计技术教学标准规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与编制 2 第二阶段 2012 年 4 月 2013 年 4 月 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示范性院校学习好交流 并进行一系 列专题研究 每年完成论文 1 2 篇 省 院课题 1 2 项 完成 十二五 特色省级特色专业中期检查和国家级精品专业结申报立项工 作 完成 2012 届建筑设计技术教学标准规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与编制 3 第三阶段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4 月 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示范性院校学习好交流 并进行一系列专 题研究 每年完成论文 1 2 篇 省 院课题 1 2 项 完成 十二五 特色省级特色专业结题和国家级精品专业中期检查工作 完成 2013 届建筑设计技术教学标准规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与编制 3 运行模式运行模式 对于专业教学标准范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建设运行 该专业主要以 两个层面专题建构 三大项目任务驱动 为平台 再加上 pdca 四步跟进 循 序渐进运行机制跟进 形成 324 的运行模式 来达到该项目的可持续运行目标 见图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1 1 目标与内容 前堂后所工学结合 过程与方式 省级精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国家精品专业 计划 plan 执行 do 措施 action 检查 check 图 3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24 的运行模式 4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 1 组织机构精细管理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首先从组织上加以保障 系 部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抽调精兵强将 由系主任挂帅担任带头人 实训部 主任 各专业教学团队主任 骨干教师参与 专门成立系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该 委员会和职教集团管理建筑系理事分会为一套班子 专项负责管理校企合作 工学 结合的各项事宜 其结构和人员组成已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阐述 在此不再 赘述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运行机制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导 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利 用每双周的教研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每期召开一次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会议 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进展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 改进不足 2 制度建设精细管理 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依托系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相关制度 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瞄准湖 南 宜居湖南 的城市建设对建筑设计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明确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 新要求 实时跟踪最前沿 最 关键技术 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 制 5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 成果 1 2011 至 2013 级建筑设计技术教学标准规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成果 2 十一五 省级精品专业结题工作报告和相关材料 成果 3 十二五 特色省级特色专业申报立项 中期检查及结题工作报告和相 关材料 成果 4 十二五 国家级精品专业结申报立项 中期检查及结题工作报告和相 关材料 三 三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在省级精品专业师资 配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起建设的基础之上 通过三年 建设 打造一支教学与应用服务 技术研发兼备的 教师 注册工程师 工程硕士 的 三位一体 双岗交替 的双师型校内专职教师为主 职业岗位能手 项目管理 专家 多层面互补的外聘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双师型一流教学团队 逐步达到国家级 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 1 优秀教学团队整体建设 保证教师数量 根据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合理设置教学团队老师数量 按高职 理想师生比 1 16 本专业三年内预计校学生共 700 人左右 建构专兼教师 57 名左右 现场指 导教师 10 名 来满足设计类特色实训教学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合理建构教学梯队 通过建设使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 30 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 58 双师 型教师比例超过 80 全体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 45 岁以下教师中有 35 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 本专业方向 技术设计类与艺术设计类比例达 1 1 0 3 专兼比例达 1 1 以上 控制单一学缘结构比例不大于 20 见表 2 表 2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 建设进度与目标建设进度与目标 项目内容项目内容现有基础现有基础 20112011 年年20122012 年年20132013 年年 数量数量21222324 正高正高2223 高级职称高级职称 副高副高4444 中级职称中级职称8101214 初级职称初级职称7653 双师素质双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