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30.棉花姑娘 课时 2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 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 “姑、娘 ”等 7 个生字。会写 “只、星 ”等 6 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 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w W w .X k b 1.c O m 1、 “以人为本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 “以读为本 ”,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谈话揭题: 第一课时 1、(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棉花)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 四、朗读理解课文。 2、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出 示课题,)。 3、认识 “姑、娘 ”两个字。 1、(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去掉燕子)同学们,图片上的棉花姑娘低着头,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 2、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请到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它的名字并圈出来。 3、你觉得 “蚜虫 ”的 “蚜 ”字怎么记比较好?(形声字) 4、(回到图片)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时的棉花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 5、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表达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 6、(出示 “盼望、治病 ”)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两个词语,你明白它们意思吗?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 7、 “盼 ”和 “治 ”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你记住了吗?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 ?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 ?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 三、 复习生字,承上启下。 四、 结束: 五、 课后作业: 一、 复习生字。 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 2、 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 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 新 | 课 |标 |第 | 一 | 网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啄木鸟 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 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 14 自然段。 1、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同学们,棉 花姑娘向我们求救了,你听,她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下面的一段话) 小朋友,我是棉花姑娘。我身上长了许多蚜虫,可难过了。我多么盼望着有人给我治病啊。可是燕子、啄木鸟、青蛙都说没有办法给我治病,小朋友,你有办法吗?快帮帮我吧! 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是谁给治好的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课文 5、 6 自然段就能知道答案。 熟读全文、做一个文中出现的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第二课时 用游戏法进行复习:捉蚜虫黑板上画几朵棉花,每朵花上贴一个画有一只蚜虫的小纸袋,纸袋上写一个生字,袋 里面放一些小的外形剪成虫子形的生字卡片。学生如果认识纸袋上的字,就可以到袋里面拿一张写有这个字的小卡片,说明他捉到了一只蚜虫,最后进行统计,看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 二、学习课文 5、 6 自然段。 三、分角色表演读。 四、生字书写。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 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6、(出示:斑)谁来说说 “斑 ”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 碧绿碧绿的 ( ) 雪白雪白的 ( )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 感情。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 “笑 ”,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 1、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可分三小组进行教学: “只、星 ”是上下结构的字,主要特点是 “上小下大 ”; “雪、帮 ”也是上下结构的字,特点是 “上大下小 ”, “雪 ”字的第十笔 “一 ”不能写出头,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求掌握好。 “请、就 ”同为左右结构的字, 五、展示台。 注意两边不要分得太开,提醒 “就 ”字最后一笔 “丶 ”不要落下。 新 课 标 第 一网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 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31.地球爷爷的手 课时 2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 “地心引力 ”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俩、摘”等 7 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 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索科学奥秘 的愿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 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读 想想 说说,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展示自我,有所理解,有所感悟。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1.生字 学习课件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激趣导入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 一 课 时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 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 学习 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 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a.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 三、读文记字 一、 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二、 讨论交流 三、 指导书写 四、 拓展实践 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w W w .x K b 1.c o M 像这种 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b.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c.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2.检查 学生 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 li)、引( yn) .用生字组词扩词。 第 二 课 时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鼓励 学生 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全是左右结构 的字) 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纸飞机 板书设计: 31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七、教学反思 反思: 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课堂上飞纸飞机, 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小学低年级而言,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 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32.兰兰过桥 课时 3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 “六大解放 ”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 “初读 ”到 “细读 ”到 “精读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 “扶 ”与 “放 ”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 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 “求异、创新 ”及 “课外练习 ”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 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 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 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读为主线。由 “初读 ”到 “细读 ”到 “精读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初步学习 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1、老师范读课文。 w W w .x K b 1.c o M 1、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a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b 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义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第一生四自然段。 a 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c 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白然段。 a 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 三、朗读全文 一、 复习课文 二、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三、 书写生字。 四、 激发创新思维。 资料袋 考 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B 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 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携带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b 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第三课时 1、 朗读全文。 想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3、教师检查生字。按序抽读: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难点。 以 “说说你心中的桥 ”为题,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当今世界先进 桥梁图( 8 幅): 西樵斜拉桥:(中国)位于广东南海县西樵山 特殊桥梁:(日本)悬臂钢桁梁,大阪的港大桥。 特殊桥梁:(中国)新菏线长(垣)东(明)黄河大桥 拱桥:(英国)世界首座旋转式桥梁 中国廊桥:灞陵桥(明朝建) 悬索桥:(中国)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斜拉桥:中国武汉长江公路桥 斜拉桥:中国重庆石门 板书设计: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七、教学反思 新 | 课 |标 |第 | 一 | 网 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 1.、注重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导入环节、识字环节,还是读悟环节,教师都力求将学生带入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如师生合作读文,教师当爷爷,学生当兰兰,学生乐于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2、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进行拓展活动。解放多种感官,画想象 中的桥,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33.火车的故事 课时 两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火车的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科学知识专题。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郊、列”等 14 个生字,会写“名、发”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爱看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等科普类读物,对一些科学知识很感兴趣。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他们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已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小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多机会表现自己,帮助他们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往。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还是短缺,好动,好玩,老师要及时灵活地调控课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本课时,我重点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考、 读中感悟。巧妙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挂图,多媒体 课件 ,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学习课文 第 一 课 时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今 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 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新 课 标 第 一网 2.检查识字情况。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1.自读第 1、 2 自然段。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2.读第 3 自然段。 a.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3.自读第 4、 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a.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 三、 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 b.爸爸还说了什么? c.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 学生 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 4 000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d.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4.读第 6 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 二 课 时 1.学生 读生字卡片 。 2.游戏:教师读一字, 学生 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注意肯定 学生 的创新之处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 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34.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 两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图文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几次形体上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 通过学文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它是人类的朋友要受到保护。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 .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 一、抓明线: 从课题入手,首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 ,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引暗线: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据鲤鱼、乌龟 的指点找到妈妈的,我接着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妈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为什么说:“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引导学生回头去找每一小节的首句,使学生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同时,身体外形怎样变化的,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多次朗读使学生对这一 暗线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激趣引入 二、整体 感知 三、学习生字。 四、 学习课 文 第一课时 1、猜谜语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小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 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1、师讲故事 。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1、找生字。 w W w .X k b 1.c O m 1、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抽读卡片。 1、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 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一、 复习 二、 学习课文25段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 妈 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 1、 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写的字。 2、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老师重点指导并范写。 第二课时 1、读生字词语。 2、分小组接读课文。 3、小蝌蚪身体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学习第 2 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 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 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 “迎上去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 自己的 妈妈 。 学习第 3 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 连忙 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 “迎上去 ”而用 “追上去 ”了?生自由说。 指导朗读, 读出急切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 ”,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学习第 4 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 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 “迎上去 ”、 “追上去 ”,而用 “游过去 ”呢?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 话 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 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X |k |B| 1 . c |O |m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 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 识字 8 课时 两课时 班级 编写者 刘欣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识字 8 是一篇由谚语组成的韵文,读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学生非常喜欢。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 “初、眉 ”等十个生字,会写 “北、南 ”等 5 个生字 。 2. 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 树立主动积累的愿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激趣导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四、试背课文 第一课时 1、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2、板书课题 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4、教师出示字卡 。 5、再读课 文 ,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1、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文。 ( 1)、那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 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天气要怎么样了? ( 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2、教师范 读或领读。 3、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2、反馈背诵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附:谚语 w W w .x K b 1.c o M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晴。(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 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四、布置作业 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科来。虹是 “日照雨 ”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大约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丁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和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第二课时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卡片,分析记忆方法。 1、仔细观察。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交流收集的谚语。 将收集的谚语制成卡片。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新 | 课 |标 |第 | 一 | 网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食品级磷酸盐行业投资规划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雕塑工艺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酸洗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辣椒红色素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制造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花露水运行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磷酸二氢钾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香水行业运营状况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人才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34.《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详细上岗岗前培训制度培训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必背100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湘少版3-6年级词汇表带音标
- 采购部组织结构图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股票入门-k线图基础知识
- 全国大全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
- 种植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