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软件企业的制度分析.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软件企业的制度分析.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软件企业的制度分析.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软件企业的制度分析.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软件企业的制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软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 经济增长点,是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软件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还不容乐观,与世界的软件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 距。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软件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及生产方式 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本文写作的宗旨主要就是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软件企 业的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症结”所在,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国 软件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软件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 用。 关键词:软件企业制度分析措施建议 a b s t r a c t t h es o f t w a r ei n d u s t r yi no u rc o u n t r yh a sg o t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n c et h e1 9 9 0 s i t 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t h en e w g r o w t he n g i n e s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d u s t r i e s ; a l s o ,i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p i l l a ro f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e s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b r o u g h tb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f t w a r ei n d u s t r yi sv e r yo b v i o u s b u to u rc o u n t r y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f t w a r ei n d u s t r i e si sn o t o p t i m i s t i c c o m p a r e d 谢t l lt h ep o w e r f u ls o f t w a r ec o u n t r i e si nt h ew o r l d t h e r es t i l l e x i s tag r e a td i s p a i i t y a st h ef o r c ea tt h ec o r e ,t h es o f t w a r ee n t e r p r i s e sa r eo ns m a l l s c a l e ;t h em o d eo fp r o d u c i n g , 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i so u to fd a t e i na d d i t i o n , i nt h e s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eb r a i nd r a i n s s e r i o u s l y , s u s t a i n a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i s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a l lt h ea b o v e - m e n t i o n e df a c t o r sh a m p e r e dt h o s es o f t w a r ee n t e r p r i s e s s e l f p r o g r e s s t h et e n e to ft h i st h e s i si st of i n do u tt h ea m xi ns o f t w a r ee n t e r p r i s eb ya n a l y z i n g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o u rs o t t w a r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c o m b i n g n e wr e l e v a n t t h e o r y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s ot h a tw ec 趾t a k es o m ef e a s i b l em e a s u r e s i nt h em e a nt i m e w ec a np r o m o t et h e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0 1 1 1 s o f t w a r ee n t e r p r i s e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m a k et h ei m p o r t a n tr o l eo fs o f t w a r ei n d u s t r yi nw h o l e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e x e r t e d k e y w o r d s :s o f t w a r ee n t e r p r i s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m e a s l l r ep r o p o s i n g 刖肓 当前信息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席卷全球,敏感地触动每个国家的神经, 专家们指出,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也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将是衡量一 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本世纪世界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 支柱产业。 近2 0 年来,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就 是在这种高速增长的状态下,我们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有缩小与美国这个信息产业 大国的距离,同时也落后于一些新兴起的软件强国如印度和爱尔兰,在一些 关键领域中与对手的差距在不断增大。 制约中国软件产业的因素很多: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没有核心技术等等。 但外部环境的改变,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软件业发展的瓶颈。在印度软件企业的 平均人数为2 8 0 人,然而在我国绝大部分软件企业员工人数在5 0 人以下。在世 界软件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今天,我国的软件企业依然在进行小作坊式生产。 本文拟通过对软件企业的内部制度加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今年来的一些实 践积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为我国软件企业地发展展现一个新 的视角。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当今世界软件业发展的现状,在对世界软件市场 发展趋势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世界各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机遇;其次,对我国软件业及软件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我国软件 企业的差距所在,从而间接地说明了对我国软件企业加以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 性;再次,根据新经济制度学关于企业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得出企业制度的安 排将对软件企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我国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分析。结合对软件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软件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进行分析,部分借鉴印度经验,提出了一些 建议,以便建立与我国适应的科学的软件项目管理制度。 第三章:我国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分析。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人力 资源的特点,指出软件企业员工都属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 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特殊性;其次,对我国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机制的常见问题逐一进行了剖析:缺乏科学的人彳甄选机制和培训机制,考核 制度有待创新,过分注重对个人的金钱激励,对频繁的人员流动无有效的约束机 制;最后,笔者从全面激励机制、考核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第四章:我国软件企业创新机制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的 重要意义,指出技术创新是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其次探讨了制度结构对 技术创新的意义,得出企业的制度结构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决定性的前提条 件;接着笔者又对软件企业创新的制度结构进行了剖析,对不同制度安排在创新 制度结构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我国软件企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部 分建议,如: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有条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有“容 错”功能的研究开发制度、健全市场反馈制度等等。 2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当今世界软件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和地理格局 世界软件产业从7 0 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8 0 年代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9 0 年代开始保持高速增长,从1 9 8 8 年至2 0 0 0 年,国际软件及软件服务业连续 1 3 年保持高速增长,软件市场平均增长率为1 0 。软件服务市场平均增长率为 1 4 。 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占有明显优势。北美己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 的龙头,无论技术力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居于领先地位,代表了世界软件市场与 技术发展的标准和方向。西欧和亚太地区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发展中国家在软件 产业发展上以印度较为突出,其软件产业已在世界市场占有有利地位。在世界银 行对7 个软件出口国的比较研究中,从提供软件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来看,印度名 列第一。印度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又一个软件大国和第二大软件出 口国。其它如巴西、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软件产业近几年都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 行情特征 全球软件产业,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标准之争为特色 的系统和工具软件,比如操作系统和开发语言及工具;第二个层次是可以标准化 的应用软件,比如o f f i c e 、浏览器等;第三个层次是具有个性需求的非标准化的 应用软件。而前两个层次的软件是多数量,少品种,在这两个层次取胜的软件企 业占据着整个产业的制高点,而这两个层次的特点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依赖垄断程 度,它的竞争特点是“标准就是一切”。系统软件( 主要为操作系统0s ) 几乎被 美国所垄断,产品主要为微软公司的w i n d o w s 系列,占8 7 ,成为事实上的市 场标准。同时u n i x 、s o l a r i s 、l i n u x 、o s 2 、m a c o s 、j a v a o s 等许多产品也参与 激烈竞争。支撑软件中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中的语言类也基本上是美国公司所垄 断。主要供应商有i b m 、o r a c l e 、微软、s u n 公司。各国只有在应用软件市场上 发挥各自的特色,在市场上才能占据一定的地盘。如德国的s a p 公司是世界上 最大的企业资源规划( e r p ) 软件供应商,它的r 3 软件畅销全球。日本的日立、 富士通也主要在媒件和企业应用软件等方面有相当不错的业绩。中国软件市场 上,国内软件产品只有在中文平台、财务软件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软件市场的营销方式 软件营销方式主要有:零售、预装、捆绑和网络销售。其中预装和捆绑是国 外软件公司常用营销方式。如微软公司,通常在其它厂商p c 机中预装w i n d o w s 操作系统。它的许多产品相互组合在一起大量兜售,如v i s u a ls t u d i o 开发系列、 占微软总收入4 0 的o f f i c e 套装办公软件。除此之外,软件公司通常还与计算 机硬件厂商捆绑销售、联合促销。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营销成为一种低成本、 高效率的营销方式。这对于软件公司的网络门户建设、售后服务( 如软件补丁的 下载1 、软件升级、免费软件或测试版的网络发布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软件行业 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有时经常是市场说了算。微软公司的产品技术并不总 是最好的,而往往会后来居上,也得益于成功的市场运作。 世界软件市场发展的趋势 过去两年中,在全球网站热冷却,i t 产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软件产业仍 旧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从2 0 0 1 年开始,尽管风险投资开始大量撤出网络工业, 但仍然对软件业青睐。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2 0 0 2 年第一季度的美国风 险投资为6 2 2 亿美元;其中计算机软件投资为1 0 5 亿美元,是最多的领域;第 三名为生物领域,获得7 5 2 亿美元,而这个领域最活跃的又是需要大量软件开 发的生物信息领域。 因此在未来数年,软件及软件服务业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据i d c 预测, 到2 0 0 5 年国际软件及软件服务市场预计可达到9 5 0 0 亿美元的规模。 随着“后p c 时代”的到来,世界软件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出现了快速增长。i n t e m e t 的发展和建设推动了信息服务业的 增长,给软件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工程( 如电子商务) 也 促进软件市场的增长。随着电脑进入家庭,家用软件、教育和游戏软件也获得了 增长。二是世界软件市场的角逐己变成了全球性的竞争,软件产品的竞争也将从 以新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从而服务的重要性也相应地更加突出。三 是由于i n t e m e t 的发展以及数字化革命带来全球信息产业的变革,也引起了软件 4 产业的革命,j a v a 语言、l i n u x 操作系统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在个性化非标准 应用软件方面,重点在这几个领域:( 1 ) j a v a 语言开发。目前,用j a v a 改写原有 软件系统,或者开发基于j a v a 的新软件系统,都已成为热点,软件界对j a v a 程 序员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由于它是新兴的语言,竞争地位比较平等。( 2 ) 嵌入式 系统。所谓嵌入式系统是指那些装在设备中、起控制作用的计算机系统。这类系 统和通用系统不同,它没有或者较少有统一的标准。( 3 )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具 有行业性的特点,市场有较大的继承性。这里的问题是,必须熟悉特定应用领域, 才能做好该领域的系统集成。如何承接国外的系统集成任务还需要探索。( 4 ) 光 盘出版物。当前光盘出版物正在大量涌现,它包括游戏、教材、各种资料等等。 中国的人才资源优势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发挥,d v d 等的出现要求开发新的、 相应的光盘出版物,这将是一个大的市场。( 5 ) 软件测试( 质量保证) 。根据国外大 公司的经验,软件测试约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一半左右,国内公司往往忽视这 一工作,这也是妨碍中国软件进入世界市场的因素之一。( 6 ) 软件技术服务、支 持。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工作。 这些变化趋势对世界各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计算机软 件的开发与生产在信息行业乃至国家未来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发 达国家由于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和巨额资金的投入,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已经形成。 而软件行业以人才的脑力劳动作为基础,对投入的资金和器件的生产能力要求不 高,这才使得工业及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 跳跃式的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机遇、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敢于挑战, 也能在全球的高科技竞争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5 第二节我国软件业及软件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2 0 世纪6 0 年代初。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我国当时是 自行独立研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发展,目前 已具有一定的软件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一批软件技术人 员。尤其进入9 0 年代,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首先,1 9 9 2 年后我国软件产品销售额开始大幅度增长。 中国软件产品销售额固 年度 销售额( 亿元r m b )增长率( ) 1 9 9 02 2 1 9 9 14 61 0 9 l 1 9 9 22 03 3 4 ,8 1 9 9 34 01 0 00 1 9 9 44 92 25 1 9 9 56 83 88 1 9 9 69 23 5 3 1 9 9 71 1 22 17 1 9 9 81 3 82 32 1 9 9 91 7 62 75 2 0 0 02 3 53 35 2 0 0 l3 3 03 8 7 但从横向比较,国内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具有相当大的距离。尤其 在软件出口方面,我国目前的出口份额只有印度的l 2 0 ,而且主要是面向日本, 大规模的国际市场还有待开拓。 其次,国产厂商在应用软件( 政府、电信、电力、保险和财务金融等额域) 和部分中间件产品方面( 中文识别和中文输入法等) 已成为市场的支流。中国在 电信运行平台的管理软件,在社会保险系统等大规模的应用软件等方面,无论在 系统的可靠性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 看到,我国软件产业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即使在 国内软件市场中,由于国外软件公司的大举进入,市场6 7 的份额已被国外厂商 6 所占据,尤其是在系统软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再次,软件人才日益成长。目前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 0 万人,其中专门从 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约2 5 万人。此外,还有近3 0 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 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并且软件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也日趋完善。截至2 0 0 1 年底,我国普通高 等院校( 本、专) 共计1 2 2 5 所,有计算机及软件专业的院校有1 0 2 3 所,其中本 科院校有4 7 5 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7 5 6 2 万人,其中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学 生总数5 8 6 万人。在1 9 9 8 年至2 0 0 1 年间,我国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与软件专业 人员分别为2 9 万人、3 3 万人、4 1 万人和6 2 万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的高 层次人才占5 。 中国软件人才的质量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这一点可以从硅谷的华人所 取得的成绩中得以证明。但是只是软件人才的数量距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还有 很大的距离。尤其是严重缺乏软件的高级设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使得国内的 软件企业的基本规模和发展空间受到了管理水平的约束。人力资源的匮乏和人才 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企业阵容也日益壮大。根据2 0 0 1 年3 月的调查统计,我国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 0 0 0 0 家,其中具有自主软件 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约5 7 0 0 家,已经通过双软认定的有2 3 0 0 余家,从事软件销 售、维护和服务的企业5 0 0 0 多家。在5 7 0 0 家软件企业中,按企业经济性质划分, 国有软件企业约占3 0 ,集体和私营软件企业约占6 0 ,三资企业约占1 0 。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软件企业呈现如下特征: 1 规模小 虽然中国高速发展所带动的市场,正在为中国软件企业的成功发展,开拓了 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国内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为软件企业的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国内的软件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5 0 人以下的 企业占7 0 以上,1 0 0 5 0 0 人的企业占相当比例,1 0 0 0 人以上的企业5 0 多家。 即便像金山这样在国内非常知名的软件公司,研发队伍也只有2 0 0 人。 从资本规模来看,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注册资金在1 0 0 5 0 0 万元的企业最多, 7 1 0 0 0 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 2 ,注册资金在5 0 0 1 0 0 0 万元的占9 , 1 0 0 万元以下占4 2 ,企业注册资金仍偏小。 2 研发及生产方式落后 在现阶段的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与其说是软件企业还不如说是软件作坊,这 里并不是说其人数的多少,主要是指其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既没有项目规划,也 没有项目经理,或者即使有项目经理也形同虚设,当然就更谈不上系统分析和设 计了。基本上是靠若干个程序英雄单枪匹马,边想边写代码。 这种作坊式的软件开发应该是软件业发展早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如9 0 年代 初阻求伯君为首的金山公司开发出w p s ,曾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成为我国普及计 算机的过程中国人的必备技能。不能否认这种生产方式对我国乃至对世界软件业 发展曾经有过的贡献,但随着软件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生产方式已经严重的阻碍 了我国软件业发展。如同一个好的铁匠他可能会打出世界一流的剪刀或锄头,但 一辈子都打不出一辆汽车。 3 人才流失严重 在所有行业中,软件制造和服务业是人才流动比率最高的行业。在世界的绝 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当然人才的流动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 人才的流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新颖的思想。但在我国人才的频繁流动及流失, 已对软件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国外设在我国的各类软件企业有3 0 0 多家,其职员大部分为我国的优秀软件 人才。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国有软件企业流出人员中有4 4 7 流向了外商独 资或合资企业,有2 0 5 前往国外深造。 在印度软件企业中有五年十年专业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比比皆是,而中国又 有几何? 人员的频频跳槽,使其无暇专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也是造成我国 软件企业人才结构失调的原因之一。 4 持续性创新能力不足 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优秀的软件产品,比如大家 极为常见的w p s 、网络蚂蚁、南极星等。但所有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 基于个人天才式的发明,后续维护升级不足,有些就根本没有,让人有点虎头蛇 尾的感觉。其实这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缺乏持续性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微软 是个很好的例子,其实过去以及现在,几乎所有的赚钱的产品都不是其发明的, d o s 、w i n d o w s 、w o r d 、e x c e l 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微软能够几十年长盛不衰,其根本并非在于其发明何种产品,而在于其能对别人 或自己的现有产品不断地加以改进创新并居于世界前列。 9 第三节制度安排对软件企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软件企业也在反省自身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有 许多,由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企业自身 制度的不健全,管理的不科学才是导致以上这些问题,进而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 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连结( n e x u so f c o n t r a c t s ) ,是个人或 法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替代市场的实质是不同层次的市场之间的替 代,即由于交易成本的差异,企业内部的要素市场替代了外部的产品市场。 詹森和麦克林更是把企业定义为一种组织,认为这种组织和大多数其他社会 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就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 如果以个人资产、创新能力、经营能力作为衡量企业内部个体特征的标准,则可 以将构成企业契约网络的个体分成八种类型,分别用a 、b 、c 、d 、e 、f 、g 、 0 来表示( 见图1 ) 。0 - - 专业生产者,a 一纯粹的资本所有者,b 一管理者,c 一创新 者,d 企业家,e 一专家型的资本所有者,f 一专家型的管理者,c 一专家型的企业 家。 创 图1 企业内部个体特征的分类 把企业看作契约的网络,深刻地揭示了企业与市场的共性。但是,企业与市 场存在着重大区别:市场是一种较为完备的契约,而企业则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 所谓完备的契约是指该契约准确地描述了与交易相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 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力和责任;否则就是不完备契约,即留有“漏 洞”的契约,它既不可能预料到未来将会发生的所有情况,也无法规定各种情况 1 0 下各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企业作为一种契约的不完备性,导源于彼此关联的三种因素:一是知识的有 限性和难以消除的不确定性;二是缔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交易成本;三是不完全 信息和机会主义行为。这意味着,在一个复杂的、难以完全预测的世界里,人们 很难事先考虑周全并据此作出应对方案;即便能够做到,缔约各方仍难就这些方 案达成协议,因为很难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来描述各种情况和行为;即便达成协议, 各方也很难在出现纠纷的时候,能够使外部权威( 如法院) 明确理解并强制执行契 约,难以杜绝各种逆选择行为及道德风险。 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表明,当不同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 参与者组成企业时,各方的责权利无法于事前完全明确规定,愿意在事后对未尽 事宜重新谈判。 因此,企业制度安排的关键问题不仅在于尽可能制定令各方满意的较为完备 的契约,还在于利用这种契约的不完备性,使企业行为导向企业发展。 具体来讲,企业制度安排对与软件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 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没有企业 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 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2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企业本身的运行,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活动,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 约束,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 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 的任何一种安排。 3 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 e o ,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 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而对员 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因而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或者说,企业中 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4 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与许多方面,但主要来自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的制 度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 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 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 重要的保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5 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企业的运行必须要有序化,而要做到有序化,就必须要有内在的约束,这种 内在的约束就是企业制度。或者说,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 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有 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 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 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已及企业本身的行为的一种准则。 所以软件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 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我们的许多软件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 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软件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很 充分,但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其企业制度 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使企业出现了活力,但是却没有 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 业制度是软件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6 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在 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 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 企业经营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以及研究软件企业的 发展问题首先应该研究和分析企业地制度安排问题。如果企业制度安排问题解决 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问题,当然更 谈不到企业的高效益经营问题。 当然,企业的制度涵盖产权制度等等多个方面。在本文中,针对我国软件企 业比较普遍,也比较突出的问题,将主要集中与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 业创新等三方面相关的制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第二章我国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分析 第一节软件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 的阶段性工作”。这里的资源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时间指项目有明 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客户指提供资金、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成果的组织或个人; 目标则是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有时它们是不可见的。 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项目管理的复杂性 软件项目一般由多个部分组成,工作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 识来解决;项目工作通常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执行中有许多未知 因素,每个因素又常常有不确定性。同时,还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 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个临时性的集体内,在技术性能、成本、进度等较为严 格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项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甚至其复杂性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2 项目管理的创造性 由于软件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这 也是与一般重复性管理的主要区别。软件项目管理的创造性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 展的支持,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继承积累性,体现在 人类可以沿用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 二是综合性,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必须依靠和综合多种学科的成果,将多种技术 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飞跃或更快的发展。 创造总带有探索性,因此会有较高的失败率。有时为了加快进度和提高成功 的概率,需要多个试验方案并进。 3 项目管理的组织性 软件项目的复杂性随其范围不同变化很大。项目愈大愈复杂,其所包括或涉 及的学科、技术种类也愈多。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 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作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 应。但传统的职能组织不能尽快与横向协调的需求相配合,因此需要寻找围绕专 1 4 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专门组织。这样的组织不受现存组织的任何约 束,由各种不同专业、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构成。 4 项目负责人的主导性 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原理之一是把一个时间有限制的事业委托给一个人,即 项目负责人,他有权独立进行计划、资源分析协调和控制。项目负责人的位置是 由特殊需要形成的,因为他行使着大部分传统职能组织以外的职能。项目负责人 必须能够了解、利用和管理项目的技术逻辑方面的复杂性,必须综合各种不同专 业观点来考虑问题。但只具备这些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仍是不够的,成功有管理 还取决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因此项目负责人还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 练地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项目负责人必须使他的组织成 员成为一支真正的队伍,一个工作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性的高效率群体。 第二节 我国软件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 在评析我国的软件企业现状的时候,业内人士形象地提出了一个“软件作坊” 的概念。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设备+ 作坊式的管理确实是 我国绝大部分软件企业地真实写照。这落后的作坊式的项目管理机制,常常给企 业带来一些致命的缺陷: 1 经费预算经常超支,完成时问一再拖延 在这些作坊式的企业里,接到项目之后一般都是蛋糕式的分工,一人分一块,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一般都是暗箱操作。项目经理根本无从知道项目的进度,更 不需谈进度管理或质量管理。这就产生一个比较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作为委托 方的公司根本无法建立起对作为代理方的开发人员的有效约束。开发人员可以随 意地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或爱好编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 好坏调整工作进度。从而使得开发经费一再突破,进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开发 时间一再拖延。 2 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开发初期不进行相应的需求分析,对用户的要求不够明确,未能得到明确表 达。开发工作开始后,软件人员和用户有未能及时交换意见,使得一些问题不能 及时得到解决,导致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使开发失败。 3 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规范,软件开发人员按各自的风格,各行其是。 在绝大多数公司里,有几个人一般有几种风格。有人曾经给印度人作过一项测试, 有基础概念和编程题目。等他们完成以后,着实让中国的高手们汗颜一把。他们 的编程题目简直像是抄袭。程序结构、注释、变量命名全部都极其类似。反观中 国的“高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极其聪明之能事,不用说别人无从理解。 时问一长,有时连自己都读不懂。经常因为担当人员的更替,整块程序进行重新 开发编写。在软件公司就职期间,笔者就曾经领教过几回这种情况。 4 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差 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确保质量的体系和措施,在软件测试时又没有严格 的、充分的、完全的测试,提交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在运行中暴露大量的问题。 1 6 退柙个口j 霏明祆仟,径有舍影喇系现止帚上作,皇有舍及王争政,甚芏造厩,土前 财产的重大损失。 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一般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瀑布模型: 固1 t 一固1 + r 。一l 苎苎苎兰i1 t 一困1 。一i 详细设计l1 t 一困1 t - 困1 t 一囡1 团 而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的模式为: t e 习1 团 正因为此,前段时间r 本一家公司,在上海找了一家小有名气的软件企业, 开发了一个一万多行的程序中,交付后竟然发现有1 0 0 0 多个b u g 。 根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成功软件公司发行的软件,只有其他公司软件所包含 的缺陷的三分之一,这可由不断上升的客户满意程度反映出来。修补错误所花的 时间占了典型开发时间的大约5 0 ,这是效率低下和风险的巨大来源。而缺陷未 被发现的时间越长,修补的工作量就越大。 第三节印度软件企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印度软件企业发展之快的确有点出乎意料,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有几 个。 第一是市场客户大。印度软件企业瞄准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拥 有一批像美国通用、波音那样的著名大客户。美国通用公司前c e o 韦尔奇甚至 表示:你不可能发现比他们更理想的合作伙伴。 第二是企业规模大。印度目前有软件公司7 5 0 0 家,从业人员4 1 万,其中5 0 0 0 人以上的公司1 6 家,1 万人以上的公司6 家,印度软件企业的上百家分支机构 分布于欧美国家。如w i p r o 公司的年产值已近7 亿美元,股市市值达6 0 多亿美 元。 第三是发展速度快。一些大软件公司,在人均产值近5 万美元、公司近万人 规模的基础上仍能保持年均4 0 到7 0 的增长速度。印度软件业近5 年的年均 增长率达5 6 。 第四是管理能力强。几家大软件公司,其软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高达9 6 以 上,w i p r o 达到了9 9 3 。他们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确非常强。全 球目前通过c m m - 5 认证的5 2 家软件企业中,印度就占了4 2 家。 印度软件企业之所以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其真j 下的杀手锏就是强大的项目管 理能力,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印度大软件公司的项目按合同 完成率在9 5 以上,而麦肯锡公司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软件开发项目中 只有1 6 能按计划完成。中创软件是国内较早实旌项目管理的软件企业,其按计 划完成率也不过7 0 左右。 那是否是国民素质使然,印度的国民素质高于中国的国民素质? 其实不尽如 此。华为的印度研究所,于1 9 9 9 年6 月成立于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已通 过c m m 4 认证,是我国软件企业达到的最高认证级别。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趣 事,c m m 4 要求开发人员每天记录开发进度、工作量,并将相关数据填入报表, 以便准确统计一个项目所需的工作量。刚开始的时候,被赞誉有加的印度员工“真 把填报表当一回事,天天下班前都会填。”而中国员工要是一忙,就在一周结束 后随意填一下。时间久了,有的印度员工业就有样学样,开始“糊弄”了。这件 事情告诉我们,许多素质并非是天生的,也非是完全通过学校教育而成的,更多 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的“好习惯”。 此前我们研究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大都讲印度人有语言优势、人才优势、成 本优势,还有产业定位准确、国际市场机遇把握准确、政府大力支持等等。其实 最主要是印度软件企业完善的项目管理体制,极强的项目管理和项目控制能力。 那如何才能建立与我国实际相适应软件项目管理制度,并真正将软件作坊变 成软件工厂昵?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 在制度中贯彻软件工程思想 我国的软件企业由于规模太小,大多数企业局限于小软件的开发,大型软件 大多来自国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开发过程管理不成体系,难以开发出高质量 的软件。 国人一直认为软件行业是聪明人的行业,凭的是高智慧,程序员都不愿意写 文档。大多数编程人员基本没有软件工程的概念,我们身边有大把大把热血沸腾、 雷厉风行的工程师们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搞设计的理念,他们一有思路就开始写 代码,写完了就试,试通就得,不通再想办法。 软件工程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工程”性,把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 和管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表明软件不仅仅是编写代码的工作,而需要 各个学科的综合应用,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国外在软件工程方面的经验和标 准及国内在此方面的探索无疑将给软件界人士很好的启示。 2 由点到面,在总结中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我们知道,软件 开发是一个带有一定风险的工作,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项目经理一定要进行严 格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 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程序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 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步 发展。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先进的管理软件和工具软件,形成规范性的 文档,逐步总结经验,对当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整理及文档化,形成适合自 1 9 己企业发展的软件过程,并用该文档化的过程指导软件项目的开发。 在具体实旌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和完善性的项目先进行试点, 跟踪、监督软件过程的实施情况,对不满意的地方加以完善,使其成为一个尽量 完美的软件过程方案,然后将这个软件过程应用到当前正在承接的或即将承接的 项目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加以改进,最后 将试点的结果形成制度推广到整个企业。 3 引进借鉴先进的管理标准 中国的软件业要想真正成为产业,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标准,改变整个软 件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 t o ,中国软件业要提升国际竞 争力,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解决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开展i s 0 9 0 0 0 质量体系认证活 动,这为规范软件企业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i s 0 9 0 0 0 系列标准 并非为软件企业特别制定的,它是适用于各种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标准化的质量控 制体系。作为通用的标准,它更像硬件制造业的专用品,在软件产业实旌起来显 得力不从心,十分别扭。 自2 0 0 1 年以来,国家很重视软件企业引入国际通行的c m m 认证。c m m 是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c a p a c i t ym a t u r i t ym o d e l ) 的简称,是1 9 8 6 年l1 月 s e i 应美国联邦政府的要求提出的用来评估软件供应商的能力的模型。 该理论及应用在9 0 年代正式发表为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已经得到了众多国 家软件产业界的认可,并且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了事实上的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 c m m 提供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的框架,这个框架与软件生命周期无关,也 与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无关。根据这个框架开发企业内部具体的软件过程,可以极 大程度地提高按计划的时间和成本提交有质量保证的软件产品的能力。 在c m m 实践中,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被作为一项关键因素来考虑。c m m 认为保障软件质量的根本途径就是提升企业的软件生产能力,而企业的软件生产 能力又取决于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特别是在软件开发和生产中的成熟度。企业 的软件过程能力越成熟,它的生产能力就越有保证。 c m m 以具体实践为基础,是一个软件工程实践的纲要,以逐步演进的框架 形式不断地完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成为软件企业变革的内在原动力,与静态 的质量管理系统标准( 如i s 0 9 0 0 1 ) 形成鲜明对比。i s 0 9 0 0 1 在提供一个良好的体 系结构与实施基础方面很有效的;而c m m 是一个演进的、有动态尺度的标准, 以驱使一个组织在当前的软件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完善。 c m m 作为一个指南能够帮助软件企业选择、采纳和合理使用一些先进的管 理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软件成熟度的能力。围绕这些活动逐步 形成一套制度,即在指定的成本和时间内,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的有纪律 的,精确定义的并能有效度量的软件工程过程。 作为目前国际上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标 准,c m m 能帮助软件企业改进和优化管理,实现软件生产工程化。中国软件企 业必须加紧实施c m m 认证,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水平,形成规模。然而, c m m 是以承接政府大型软件合同的企业为对象而制订出来的,我们只能”引进” 而不能”拿来”,要根据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进行裁剪。 特别要声明的是,企业实施c m m 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为企业进一步 扩大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企业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而通过c m m ,那么 就已经本末倒置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反而有害。 4 立足软件复用技术 软件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 件元素的过程。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要 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对于新的软件开发项目而言,它们或者是构成整个目标 软件系统的部件,或者在软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