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权威资料]_第1页
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权威资料]_第2页
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权威资料]_第3页
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权威资料]_第4页
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稳健性视域下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文章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 20072011 )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会计的稳健性是否提高作了回归系数检验,采用具有显著性的稳健性系数作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与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外投资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了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稳健性 经济后果 一、研究假设 国际 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1989)在其概念框架中对稳健性定义如下: “ 稳健性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判断过程应包括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 。新会计准则中把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明确提出 “ 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新会计准则适度提高了我国会计的稳健性。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夫 泽夫在 “ 经济后果 ” 学说的兴起一文中认为: “ 经济后果 ” 是会计报告对企业 、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张晓楠、崔大同( 2008)认为企业是一组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的连接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全体利益参与者博弈的结果。可见,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国内外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以及审计机构的利益产生影响,使其利益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从而,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如下: H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国内外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产生的经济后果。 二、模型设计与样本数据 (一)会计稳健性模型与数据来源 本 文通过盈余 股价模型( Basu)检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模型( 1)为盈余 -股价模型: EPSit / Pit-1= 0+ 1DRit+ 0RETit+ 1RETitDRit+ it ( 1) 模型中变量的含义: EPSit 代表第 i 公司第 t 年度的每股收益; Pit-1 代表第 i 公司第 t-1 年度年末的股票收盘价;RETit 代表第 i 公司第 t 年度经过市场均值调整后的股票累计年度收益率; DRit 代表虚拟变量,当 RETit 大于 0 时, DRit取 1;当 RETit 小 于 0 时, DRit 取 0; 代表随机误差项。 在模型( 1)中,股票年度累积报酬率变量是经过市场年度报酬率调整后,并根据它是否大于 0 来区分好消息和坏消息。因为股票的回报率在样本的各年度之间波动比较大,我们为了控制年度差异的影响,将其用市场年度报酬率修正来区分好坏消息。在模型中,负的股票超额年度报酬率表示经济损失,即 “ 坏消息 ” ,而正的股票超额年度报酬率表示经济收益,即 “ 好消息 ” 。因此,可以用 0 来度量会计盈余与正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 好消息 ” 的反应程度;用 0+ 1 来度量会计盈余 与负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于 “ 坏消息 ” 的反应程度;那么 1 就衡量了会计盈余对于 “ 坏消息 ” 的敏感程度比对于 “ 好消息 ” 的敏感程度的增量,即通常所说的稳健性系数。如果稳健性系数 1 大于 0 的话,会计稳健性就存在。因此可通过检验 1 是否大于 0 来判断会计是否存在稳健性。另外,( 0+ 1 ) / 0 可衡量稳健性水平(敏感程度)。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对于模型( 1),随机选取了 20072011 年沪深股市 A 股 1 500 家公司,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每年选取的 1 500 家公司样本是一致的,即样本的总容量为 7 500。模型中使用的股价为每年年末的股票收盘价。本文对模型( 1)中的样本进行了以下剔除:金融企业;年末未公布股票收盘价的企业;未公布每股盈余的企业;最后, 2007 年的样本容量为 1 303; 2008 年的样本容量为 1 401; 2009 年的样本容量为 1 388; 2010 年的样本容量为 1157; 2011 年的样本容量为 1 238。 (二)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模型与数据来源 本文建立如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济后果模型: Y = C + 1NMP + 2SP + 3LI + 4UOFC + ( 2) 其中, Y 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本文使用会计稳健性作为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新会计准则第一次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这便形成了新旧会计准则的明显差别。其次,新会计准则较旧会计准则多项条款的变化体现了会计稳健性的适度运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用会计稳健性系数作为替代变量更具有说服力。再次,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股价的变动、债务水平的变化,企业的盈余管理以 及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有着密切的关系。 NMP 指报告企业自身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对管理当局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限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通常用利润操纵程度来计量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程度 =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年初资产总额。 SP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根据资本市场理论,会计信息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市场有效假设,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股东产生的影响可以采用股价作为定量变量来分析,我们用股价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投资者(股东)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LI指我国新会计准 则实施以后对债权人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债权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务水平的变化上,将债务水平的变化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的定量变量来分析,用期末负债总额减去期初负债总额来衡量。 UOFC 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的影响,采用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的影响的定量变量。 我们使用模型( 1)中得出的数据对模型( 2)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有效,在选取模型( 2)的样本时仍然使用模型( 1)使用的样本公司,即模型( 2)每年所使用的样本是和模型( 1) 中所使用的样本是一致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模型检验 (一)会计稳健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所有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从20072011 年 EPS/P 即上市公司的盈余回报的偏度为 -6.54,呈现明显的负偏性,说明 20072011 年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 2.回归分析。用 0 来度量会计盈余与正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 “ 好消息 ” 的反应程度;用 1 衡量会计盈余对于 “ 坏消息 ” 的敏感程度比对于“ 好消息 ” 的敏感程度的增量,即稳健性系数;用( 0+ 1 ) / 0 衡量敏感程度。 2007 年 RET 的系数 0 为 -0.0031, 1 为 0.009 54,且显著性水平为 0.009 2 小于0.01,稳健性系数大于 0,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另外,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0.003 54,敏感程度不高,说明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但是稳健性不高。 2008 年 1 为 0.091,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2.065,会计稳健性比 2007 年有所提高。 2009 年 1为 0.022,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6.5,较 2007年和 2008 年有较大的提高。 2010 年 1 为 0.056 65,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2.02,虽然较前三年有所下降,但仍表明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 2011 年 1 为 0.036 4,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3.215,具有会计稳健性。由上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会计的稳健性是有所提高的,通过稳健性系数和敏感程度显示了新会计准则会计稳健性的适度应用。 对 20072011 年这 5 年数据的回归,得出 1 的的值为 0.001 9,敏感程度( 0+ 1 ) / 0 为 1.575,虽然会计盈余对 “ 坏消息 ” 的反映程度相对于对 “ 好消息 ” 的反映程度的倍数不是很高,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 “ 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是有成效的,即我国会计的稳健性有所提高。 (二)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模型( 2)所使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果,显示企业非正常操纵利润的标准差( 274.93)较大外,因变量和其余变量的标准差均不大,其波动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2.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 和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外投资者之间的 Pearson(皮尔逊)相关关系,我们选用会计稳健性系数来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得出如下结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企业非正常操纵利润成负相关( - 0.006),即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越稳健,企业非正常操纵的利润空间越小,但是其显著性为 0.650,明显不显著,因此该结果不可信;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股价的相关系数为 0.516,而且其显著性小于 0.000 01,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投资者产生经济后果,并且成正相关,即随着会计稳健性的适 度增强,投资者更加有信心;新会计准实施的经济后果与债权人的相关系数为 -0.001,相关系数非常小,但是显著性为 0.969,其结果极其不显著;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的相关系数为 0.812,相关系数非常的大,显著性明显小于 0.000 01,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经济后果,且其影响非常的大,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国外投资者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导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者、国外投资者产生正面的经济后果。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新会计准则 实施以来( 20072011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会计的稳健性是否提高作了回归系数检验,得出我国会计的稳健性呈现适度提高的趋势,并选用会计稳健性系数来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得出如下结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者、国外投资者产生正相关影响,而对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债权人的影响不显著。 (章雁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鑫鑫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王跃堂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 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 J.会计研究, 2000( 12): 31-40. 2 冯巧根 .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的权益失衡及其对策J.会计研究, 2003( 2): 9 -12. 3 张然,张会丽 .新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理论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信息含量变化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8( 12): 39-46. 4 王樾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后果分析 基于新准则公允价值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财经论丛, 2011( 1): 84-90. 5 王亮亮,王跃堂,杨志进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开发支出及其经济 后果 J.财经研究, 2012( 2) 49-60. 阅读相关文档 :房地产上市公司存货对利润的动态影响 加计扣除新政下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探讨 企业内控风险关键控制点判别标准与方法 Web 数据挖掘在校园网搜索引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试谈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LTE 承载网络技术分析 友盟 2013 移动互联网年报发布 加强云存储数据安全 LTE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 -地无线通信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