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1页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2页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 = (相对密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显著度) /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 K 代表(环境容纳量)。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23、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生物之间(相互竞争)的一种现象。24、逻辑斯谛方程中,当 趋于 1 时,种群(近似指数增长)。25、一些藤本植物,攀援在其它的树木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偏利共生)。26、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生态因子)。27、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分布范围)。28、(低温)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29、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环境条件较稳定)30、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31、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A综合作用B主导因子作用C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D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E因子作用的阶段性。32、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学特征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C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律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转移,保证生态系统发生功能并输出系统内生物过程所制造的产品或剩余物质能量,自然生态系统不需要管理和操纵,它是开放的自律系D生态系统是一种反馈系统。3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在外界干扰不超过其生态阈值时,总处于非平衡的稳定状态。但它是非自律系统,它缺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数量远远大于生产者,要维持非平衡的稳定状态,需要不断地从系统外输入能量和物质。34、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拢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35、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的平衡,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36、保持生态平衡的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a反馈机制:物质系统没有绝对的稳定,负反馈系统也是相对的b抵抗力:是生物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c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外来干扰破坏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学部分1、 环境问题: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引起生态破坏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工业生产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资源的利用与减少,各种废弃物不断进入城市环境;人口剧增;4、 大气环境污染:A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的某些化合物含量增加,逐渐耗损和破坏臭氧层;B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砍伐森林的双重作用,增加了温室气体,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酸沉降危害加剧酸沉降危害严重,被称为“空中死神”。5、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6、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A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量的比较生物量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生物的重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相对于其他生物,人占绝对优势;人的作用:在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再生产中,人类都是核心,是主体)B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产物;人工化的营养结构;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的影响)C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城市生态系统缺乏分解者)D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E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律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脆弱、城市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出现倒置)F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7、 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A自然生态系统环境遭到破坏B土地的变化(城市占用土地的扩大、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土壤被污染)C气候和大气的变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D淡水短缺和水污染(淡水短缺、城市水污染)E人口密集F绿地缺乏8、 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A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B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C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9、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即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10、 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A自然生态原则B经济生态原则C社会生态原则D复合生态原则11、 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有利于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12、 生态城市衡量标志:A高效率的物质转换系统B高效率的流通系统C高质量的环境状况D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E良好的人文环境F高效率的管理13、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集中,经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客观过程。14、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15、 城市环境的特点:A城市环境有相对明确的界限B城市环境受人工化的强烈影响C城市环境结构复杂、功能多样D城市环境制约因素多E城市环境系统的脆弱性16、 我国的城市环境主要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与土地质量变化、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 、用水短缺与水污染、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乡镇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冲击17、 城市大气污染源分类:A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B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C按污染物排放空间,可分为高架源,地面源D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E按污染物发生类型,可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18、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19、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照污染物的关系,可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依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20、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A烟尘污染的防治(改进燃烧、改革燃料构成、采用除尘装置)B气态污染物的防治(二氧化硫废气的治理使用低硫燃料,燃料脱硫、烟气脱硫;NO废气的治理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还原法;汽车废气治理一段净化法、二段净化法、三元催化法)21、 水体污染的概念: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后,当其容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和用途受到影响的现象。22、 水体污染指标:A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常用单位毫克/升。B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此是所测出的耗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总需要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23、 富营养化的后果:A改变鱼群的结构B透明度降低C加速湖泊的衰老,湖泊变浅,容积变小D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4、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A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 B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地某些有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C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转移与转化与水体的酸、碱条件有关。D地表水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生物的食物链。25、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a侵占土地:b污染土壤:c污染水体:d污染大气:e危险废物的危害:它不但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26、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27、 城市生态的规划目标实现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与环境协调有序的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28、 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自然生态原则:经济生态原则:社会生态原则美学与健康原则:资源利用最佳原则:生物系统完整性原则29、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根据城市及其周边相关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城市及周边相关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单元的过程30、 城市流动人口概念在城市中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的外地人口;到城市旅游、出差、探亲、借读、就学人口。31、 城市灾害(urban disaster)是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