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球菌ppt课件.ppt_第1页
G-球菌ppt课件.ppt_第2页
G-球菌ppt课件.ppt_第3页
G-球菌ppt课件.ppt_第4页
G-球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莫拉菌属(卡他莫拉菌),1,第一节奈瑟菌属,共性,1、G双球菌;2、有菌毛,无鞭毛和芽胞;3、氧化酶(+),触酶(+);4、除淋病奈瑟菌寄居于泌尿生殖道粘膜外,其它均位于鼻咽腔粘膜,2,临床意义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粘附易感细胞表面,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3,细菌的释放裂解,肾上腺,小血管毛细血管,皮肤瘀斑,肾上腺出血,DIC中毒性休克,内毒素,大量,4,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飞沫,鼻咽部,多数,少数,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症,鼻咽炎或带菌状态,败血症,穿过血脑屏障,5,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易感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流行季节从前1年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在病程中增多并迅速扩大),脑膜刺激征,6,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患病、带菌状态,免疫接种,其它奈瑟菌交叉抗原,群特异性荚膜多糖抗体补体型特异性外膜蛋白抗体,杀伤病原菌,7,致病物质,内毒素炎症反应,菌毛粘附人类尿道粘膜,外膜蛋白,P破坏中性粒细胞膜P细胞间的粘附作用P抑制杀菌抗体活性,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临床意义淋病奈瑟菌,8,所致疾病,自然宿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人类是唯一宿主,性接触(最主要)间接接触垂直传播,尿道炎、宫颈炎等,9,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附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附睾炎,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男性,10,临床表现,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闭锁,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闭锁,女性不孕,尿道、宫颈炎,女性,11,免疫性,人类无天然抵抗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力不持久),再感染、慢性患者普遍,12,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脑脊液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急性淋病脓标本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病人标本多分布在细胞外,13,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菌毛和荚膜,14,脑膜炎奈瑟菌(油镜),15,脑膜炎奈瑟菌电镜图,16,17,淋病奈瑟菌,18,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平板、BAP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5%-7%的CO2和高湿度刺激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低于30不生长,淋球菌高于38.5生长也停止细菌抵抗力弱,对冷、热、干燥等均敏感;脑膜炎奈瑟菌可产生自溶酶,培养标本应及时接种(床边接种),培养特性,19,巧克力色平板上菌落,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灰褐色、光滑、透明/半透明小菌落,血平板上菌落,20,巧克力色平板上淋病奈瑟菌菌落,21,氧化酶(+)触酶(+)-延长奈瑟菌除外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NA合成酶不同,常作为菌种间的鉴别依据脑膜炎奈瑟菌氧化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淋球菌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卡他莫拉菌对糖类均不分解,生化反应,22,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目前国外已分成A、B、C、D、X、Y、Z、29E、W135和L等10个血清群。我国建立了H、I、K3个新血清群,故总计13个血清群,95%以上是A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抗原结构与分类,23,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外膜蛋白组分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24,脂寡糖抗原(LOS)由外膜上糖脂组成,有抗原性,我国把A群分为L9、L10、L11三型,是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25,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抗原:包括PI、PII和PIII。PI为主要的外膜蛋白,占淋病奈瑟菌外膜总重量的60%以上,是淋病奈瑟菌分型的主要基础,可分成AH、N、RV、W和X等18个不同血清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菌毛蛋白抗原脂寡糖抗原,26,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室温中3h即死亡;555min内被破坏。1%石炭酸、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均可迅速使之死亡卡他莫拉菌抵抗力较强。在干痰中能存活27d,耐6530min对青霉素敏感但近年来由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所致的耐药在淋病奈瑟菌中产生较多,抵抗力,27,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CSF、血液、瘀点渗出液等,带菌者检查可取鼻咽拭子分泌物、尿液立即送检或床边接种平板需预温,28,2、标本直接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男性尿道口脓液涂片WBC内见G-双球菌早期诊断,29,CSF沉渣,瘀点渗出液,涂片,革兰染色,亚甲蓝染色,WBC内、外见G-双球菌,初步报告,30,(2)抗原检查: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ELISA检测淋球菌抗原在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时和涂片染色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1,3、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CSF用血清肉汤增菌BAP、巧克力平板选择性培养基(MTM、NYC等)37,5%7%CO2环境观察72h后无生长方可报告(-),32,脑膜炎奈瑟菌直径12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稍扁的菌落涂片为G-双球菌、氧化酶(+)初步确定为奈瑟菌属进一步进行葡萄糖和麦芽糖分解试验阳性、其他糖类分解阴性可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用分型血清确定血清型别,鉴定,33,淋病奈瑟菌,可疑菌落直径0.51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状凸起的菌落确认菌落涂片,见G-双球菌氧化酶和触酶试验(+)葡萄糖分解试验(+),其它糖类(-),34,氧化酶试验,阳性,原理: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方法:菌落法、滤纸法、试剂纸片法结果:细菌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35,脑膜炎奈瑟菌的检验程序,脑脊液,离心,上清液,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沉淀,涂片染色,初步报告,瘀点穿刺液、鼻咽部分泌物、拭子、浆膜腔穿刺液,分离培养,挑选可疑菌落,BAP,巧克力,血液,增菌培养,葡萄糖肉汤,鉴定试验,涂片镜检,氧化酶试验,糖分解试验,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试验,PCR,36,淋病奈瑟菌检验程序,直接涂片镜检,初报,分泌物、脓液、关节液,分离培养,BAP、巧克力,选择性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鉴定试验,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糖类分解,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药敏,37,本节复习要点:,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新分离株多有菌毛和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平板、BAP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5%-7%的CO2和高湿度刺激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低于30不生长,淋球菌高于38.5生长也停止抵抗力弱,脑膜炎奈瑟菌可产生自溶酶,38,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脑膜炎奈瑟菌氧化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淋球菌只分解葡萄糖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13个血清群,95%以上是A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抗原(PI)分18个血清型,39,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直接涂片检查早期诊断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CSF用血清肉汤增菌BAP、巧克力平板、MTM、NYC等35,5%7%CO2环境G-双球菌、氧化酶、触酶、葡萄糖、麦芽糖分解试验、血清学分型,40,第二节卡他莫拉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导致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炎在免疫抑制和ICU的患者可导致菌血症是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毒力主要与内毒素有关该菌-内酰胺酶产生率高达90%以上,41,卡他莫拉菌在痰液中也常呈肾形双球菌状,存在于吞噬细胞内/外。无鞭毛,无芽胞,一般无荚膜卡他莫拉菌的菌体比一般的奈瑟菌大,是相互区别的一个特征,42,卡他莫拉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菌落直径为13mm大小,灰白色/浅红棕色,不透明,干燥,菌落可随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移动,43,从中耳炎或鼻窦炎患者穿刺抽取标本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采取合格痰标本或支气管灌洗液口咽部位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