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以《俄狄浦斯》为例.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以《俄狄浦斯》为例.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以《俄狄浦斯》为例.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以《俄狄浦斯》为例.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以《俄狄浦斯》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摘摘 要要 本文主要以俄狄浦斯为例,结合基督教中的原罪观,试图论述作为有限性 的存在,人对自身的认识与超越。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共有的主题,悲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一 步步应验自己的宿命。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类的反抗始终是苍白无力的,一 切抗争的行为也不能避免最后悲剧的发生。剧中主人公被注定的命运,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原罪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原罪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基督教经典认为,原罪始于人类始祖 亚当的堕落,所以人一出生便是有罪的。但原罪并非是随着基督教经典的出现而产 生的,从人类的发展史和对内心世界的观照来看,原罪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体验。 人作为有限性的存在,始终对他者怀有某种亏欠感。本文正是选取了原罪的普世意 义 原罪的普世意 义角度来论述人的有限性。 “认识你自己” , 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个命题是一个无限期的题目。 在 俄狄浦斯 中,俄狄浦斯正是对自己没有真正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最后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中,人对自身的认识从未停止过,在长期的过程中,理性精神 和自由意志逐渐在人的身上显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意识的觉醒,人类才在自我超越 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不能企及的目标时,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获得救赎, 而是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努力的行为,从对命运的抗争中获得悲剧性体验。只 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关键词: 原罪 命运 自由意志 他救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edipus as an exampl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ristian concept of original sin, as a limited attempt on the existence of people to know themselves and beyond. in ancient greek tragedy, the fate of a total of the theme, the hero in the tragedy are the next step for the fate of their own destiny fulfilled. in the face of an irresistible fate of the human resistance has always been feeble, all the acts of protest can not avoid the final tragedy. play the main character was doomed fate is, because of original sin is rooted in the nature of the people. in western, original sin culture is a basic concept. in the opinon of christian classics, original sin of human ancestor began in the fall of adam, who is guilty of a birth. but as the original sin is not a christian classic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d the inner world of reflection, the original sin of mankind i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people as the finite nature of the existence of his who always have a sense of debt. this article is selected the original sin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perspective on the limited. recognizing your own, socrates put the proposition this is a topic for an indefinite period. oedipus, oedipus is not really clear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resulting in the tragic ending. however, in human history, the people to know themselves have never stopped,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rational spirit and free will gradually appear in the human body, 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sense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human only in self - on the road beyond the first step. people in the face of an irresistible fate and can not reach the goal, not a negative awaiting salvation, but in the sense of self-awake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efforts, from the fate of the protest was in the tragic experienc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true self-beyond. key words: original sin destiny der others rescue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引 言言 命运在英语中被翻译为“destiny”或者“predestination” ,从这个词中,我们可 以看出,命运是先天注定的,是先于人的意志出现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古希腊命运悲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识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人物, 如俄狄浦斯中的俄狄浦斯、 希波吕托斯中的主人公、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中的普罗米修斯。在这些悲剧中,无一例外的,命运观始终贯穿在整部作品中,无 论主人公知不知道神的谕示,都会顺着命运的安排一步步的走下去,直到最后成为 一个悲剧性的存在。在命运面前,无论人如何努力,都不能摆脱被命运安排好的人 生,主人公的一切努力,反而成全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这一点在俄狄浦斯中 表现的最为明显。 从命运与人的有限性来看,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知道自己命运之后, 努力的逃避着自己的宿命,正当他自以为已经摆脱命运安排的时候,神谕(即命运) 应验在他身上,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不过是加速了命运的应验而已。在命运前面, 个人就像一个棋子,他只看到自己前进的脚步,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好的位置 和路线。 从俄狄浦斯的话语表层看,个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在命运面前始终是卑微 的,自己的前途也是不可知的,这就是人在生存意义上的有限性。而本文,也将从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开始谈起。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对俄狄浦斯中命运的原罪阐释对俄狄浦斯中命运的原罪阐释 1.1 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我们看到,命运即是神对主人公人生的谕示,不管这个谕 示是不是合情理的,只要主人公遵循了其中的方向,那结局就是圆满的;反之,如 果试图超越或者改变命运,其结局肯定是悲剧的。 “悲剧能够惊人的透视所有实际存在和发生的人情物事;在他沉默的顶点,悲 剧暗示出并实现了人类的最高可能性。 ”1雅斯贝尔斯精确的指出了悲剧的实质,真 正的悲剧正是命运悲剧。所有的离别伤愁只是伪悲剧,真正的悲剧在于人在超越自 身的过程中,不断的挑战自我,但是冥冥中这个超越自我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 为不可能达到的目的而努力,知道或者不知道结果已经不重要,关键在于为了这个 不可企及的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悲剧的表现形式。 “原始悲剧的真正题旨是神性的东西,这里指的不是单纯宗教意识中的那种神 性的东西,而是在尘世间个别人物行动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神性的东西。 ”2古希腊 悲剧作家正是以传奇性的故事来折射现实,剧中表现的人与神的冲突或神与神的冲 突,实质上是从人与命运的冲突这一独特的角度去审视人生、社会、历史和宇宙的 真相。在古希腊人看来,那是一种冥冥之中不可抗拒的外在神秘力量,无论神与人 都逃脱不了。 俄狄浦斯正是符合这一特征的一出戏剧,从开始到结束,俄狄浦斯的命运 已经被定下,他无论怎样防范和努力,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拨弄,成了杀父娶母 的罪人。与主人公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是命运,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如影随形, 在劫难逃。 在雅典人的心目中,索福克勒斯是最伟大的悲剧家,古希腊人称之为“戏剧界 的荷马” 。 俄狄浦斯是正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也是最受评论家称赞的悲剧之 一,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也被认为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 最成熟完美的命运悲剧。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忒拜国的国王拉伊俄斯没有子嗣,他祈求神赐予他一个儿子,神答应了他的祈 求,但是谕示说他的儿子将杀父娶母。先知把神的谕示告诉国王:你的孩子是要杀 父娶母的。忒拜王很恐惧,就让手下人把这个孩子扔到深山里让猛兽把它吃掉。他 的手下人把这个孩子抱到深山之后出于怜悯,把他送给了一对牧羊人夫妇,这对夫 妇把他抚养大了,他就是俄狄浦斯。俄狄浦斯长大以后,在一个偶然(其实站在一 个局外的角度,这个偶然性的事件也是必然)的机会,从先知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 自己会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以为牧羊人夫妇就是自己父母,不愿意看到这样 的结果,他想逃避命运的安排,就离开了这对夫妇。在深山里他带着一些人行走的 时候,和另外一些人发生了冲突,他不知道对方是谁,在混战之中他就是杀死了对 方的首领,而这个首领就是忒拜王,也就是他的生身父亲。在他走到忒拜城的的城 门口的时候,恰好遇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兽在那儿为祸作乱,忒拜国的王后出了一 个告示,说谁能制服斯芬克斯,谁就可以做忒拜国的国王,并可以娶前王后为妻。 俄狄浦斯猜破了斯芬克斯的谜语,制服了斯芬克斯,他因此就成了忒拜城的国王, 娶了忒拜王的妻子,也就是和他的生身母亲结了婚。就在结婚之后,整个忒拜国的 领地瘟疫流行,庄稼不再生长,女人神秘地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这就是悲剧俄狄 浦斯的背景知识,从上文的叙述中,命运初步显露了它的峥嵘。 戏剧的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忒拜领地的瘟疫的情形: “城里正弥漫着 香烟,到处是求生的歌声和痛苦的呻吟”3; “这城邦,正如你亲眼看见的,正在颠 簸于血红的波浪里,抬不起头来;田间的麦穗凋零了,牧场上的牛瘟死了,女人流 产了;最可恶的带火的瘟神来到这城邦,使卡德摩斯的家园变成一片荒凉,幽暗的 冥土里充满了悲叹和哭声。 ”4作为忒拜的王,为了拯救自己的子民,俄狄浦斯千方 百计的寻找瘟疫发生的原因,在通过多种途径找寻原因失败以后,他求助于先知, 虽然先知劝他不要追寻下去,但是俄狄浦斯为了忒拜的幸福,不顾一切阻拦,坚持 要找到真正的凶手。 当先知告诉俄狄浦斯,“是真的吗?我叫你遵守自己公布的命令, 从此不许再跟这些长老说话,也不许跟我说话,因为你就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 ”5 俄狄浦斯先是不相信,还分辩说先知污蔑他的清白,但是忒拜国的灾难并没有结束。 于是,他一个个的求证自己身边的人,不顾一切的找寻事情的真相,最后终于发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自己就是给忒拜国带来灾难的人的时候,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向命运发出了悲愤 的呼喊: “是阿波罗,朋友们,是阿波罗让这些凶恶的,凶恶的灾难变成事实的;但 是刺瞎了这两只眼睛的不是别人的手,而是我自己的,我多么不幸啊!如果什么东 西看来都没有趣味,我又要眼睛干什么呢?”6 俄狄浦斯远离科任托斯他所认为的亲生父母所在地,到遥远的忒拜城,在 他看来,他不仅摆脱了“弑父娶母”的可能,而且还成为众人拥戴的俄狄浦斯,这 是对命运的多么有力的反击!可事实上,那只不过是他一个完全不知情,毫无意 识的可怜人的幻觉而已。在那层荣耀的表面之下,掩盖着的是命运预示的悲剧已然 发生的残酷事实。 从俄狄浦斯来看,命运是神一开始就安排好的,而俄狄浦斯虽然猜出了斯 芬克斯的谜语,但是却没有认清自己,因而也就造就了人生的悲剧。他所作的一切, 看似在逃脱命运,其实是按照命运的安排一步步的在往下走,直至最后悲剧的产生。 忒拜城的瘟疫正促使人们撕开表层,发现那违背道德伦理,却是无意识地犯下 的罪恶。作为忒拜城的王,俄狄浦斯对拯救臣民责无旁贷。他积极而且主动地承担 起调查和追究已经发生的罪行的任务虽然他自己对此知道的最少。他急切的想 要弄清楚祸害的来源,要找出杀死拉依俄斯的凶手。可是无论是询问,还是行动, 他都无可避免地碰上与他命运相同的可怕的纠葛。他曾经有意识地逃避着这种命运, 却又毫不知情地落入命运的网中。 俄狄浦斯这时是无所顾忌的,因为依照他的想法,犯下那些罪行的完全是另外 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但这种感觉事实上只是他一个人的幻觉而已。他正不顾一 切地加速着将自己的命运公之于众的进程,也加速着走向灭亡的进程。终于,一切 水落石出。俄狄浦斯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狂热地想要弄清的事实真相,却昭示了早 已预示的他的弑父娶母的命运。俄狄浦斯力排众议,勇往直前地走到了自己闯开的 道路的尽头时,才发现他自始至终的对命运的抗争与逃避实际上竟是对它的服从。 他不幸地被命运玩弄了!他自以为的远离亲生父母,正当的防卫,因猜破谜语作为一 种荣誉而接受的婚姻,都只不过是强大命运笼罩下的一个个幻觉而已。 当然, 俄狄浦斯只是一个神话,我们也许还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而故事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的先知和神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其实,俄狄浦斯的故事只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当我们把从这个例子审视其他的领域和范畴时,我们会发现命运无处不在,命运是 早就安排好了的,无论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我们逃避命运的行 动,也是命运早就安排好了的。 在命运的安排面前,我们人本身是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的。以俄狄浦斯为例, 他从一开始的离家出走,就是为了摆脱命运安排给他的杀父娶母,后来又不顾一切 的追寻事情的真相,直至最后的结局,恰恰应验了神的谕示。这说明,人类作为有 限的个体,不可能从命运中逃脱出来。 然而, 俄剧中触发俄狄浦斯悲剧的契机正是人的无法逃避的普遍必然的“原 罪” 。所谓的人的原始的罪并不是日常所说的法律上的罪,如杀人越货,巧取豪夺之 类的事;同样它也不是道德意义上的罪,不能用道德来规定。事实上,它是人类的 本体论的上一种必然,是从亚当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开始的。 1.2 原罪论的普世意义 1.2.1 宗教意义上的原罪论宗教意义上的原罪论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 “罪行” 。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 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耶和华神吩咐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善恶知 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7 这是神对他创造并赋予了灵性的人类的第一次警告。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开了,你们便如 神知道善恶。 ”“于是, 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做食物, 也悦人的眼目 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吃了,又给与她一起的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神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万物之后,只是觉得世界需要人,便以泥土造了人,虽然 是依自己的形象创造并赋予人以灵性,但在赐予人类以生命的同时并没有赋予人类 辨别善恶做出正确选择的智慧和能力,最初,人类是以孤独状态被迫丢弃于万物之 中的。 上帝创造亚当的时候,便是选定了他来替上帝管理这个世界。这说明,当时的 亚当有着控制世间一切事物的能力,能与万物沟通,代替上帝处罚那些违反了上帝 制定的规则的人。这在他能听懂化身为蛇的魔鬼的话这一点也能得到证明。因着亚 当的悖逆犯罪,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罪使其灵性当即的死亡,造成人性的坠落,这 也使他失去与神沟通的力量。 人接受了撒旦的诱惑,吃了那智慧树上的果子,获得辨别善恶的智慧,然而终 不能如神一般,却遭到神的审判与惩罚。从此,神永远的封锁了通向生命树的道路。 我们的祖先以永恒的生命与幸福为代价换来了理性和智慧。自此,人成了有限的存 在者, 被永远逐出了象征着永恒生命与幸福欢乐的伊甸园, 这便是祖先所犯下的 “原 罪”。 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违背上帝的意志,是“亏欠了上帝的 荣耀” ,这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一 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一个“罪人” 。即便是刚出世即死去的婴儿,虽未犯何罪, 但因其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仍是罪人。 奥古斯丁说: “原罪就是那从一人入了世界,又传给众人的罪,也就是那使 许多种不同的罪包括其中。 ”3他所写的忏悔录 ,是在圣经的精神指引下写成 的,它源于拉丁文 confessiones,原意为“认罪” ,在基督教文献中,又转意为承认 神的伟大,歌颂神的恩泽。 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原罪包括了这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自己一生蒙受 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颂歌;二是承认了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犯下无数罪 过和错误。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充满自我罪恶意识。奥古斯丁认为自己在襁褓 之中就犯下了种种罪恶,在他的忏悔录中有这样的陈述: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 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我见过也体验到孩子的妒嫉;还不会说话,就面若死 灰,眼光狠狠盯着一同吃奶的孩子不让一个极端需要生命粮食的兄弟靠近丰满 的乳源,这是无罪的吗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他人性本恶的观点同圣经是相同的。 旧约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是在罪 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10。表明同样观点的还有新约中一 则著名的故事:一个妇人行淫时被捉住了,按照摩西制定的律法,她该被用石头砸 死,耶稣却对那些要处死她的人说: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 她” ,人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出去了11。 当然,奥古斯丁的叙述是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的,这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奥古斯丁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写忏悔录的目的正是在于向上帝忏悔 自己的过失和缺陷,袒露自己卑微的心灵,以此来得到上帝的救赎。 在每个基督徒看来,上帝是至善的、万能的、永恒的,而自己是有罪的,只有 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原罪,自己的缺陷,向上帝进行真诚的忏悔,才可以得到上帝的 救赎,最后灵魂升入天堂,这便是西方人心中的原罪意识。 1.2.2 普世意义上的原罪论普世意义上的原罪论 纵观西方的文化史,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的阐释是各式各样的。在基督教哲学 中,上帝是万能的主;在西方哲学中,逻各斯就是上帝;在笛卡尔的理论中,数就 是上帝,上帝就是一;在古希腊神话中,上帝就相当于至高的神。上帝是万能的、 至善的、永恒的存在。 其实,抛却基督教经典中的上帝形象,我们可以认为,上帝是一个普世的存在。 不止是在基督教中,我们人人心中也有一个“上帝” 。这个上帝不是我们信仰的具体 的对象,而是我们一生追求的至善。人类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而我们追求的终极 目的便是接近我们心中的“上帝” ,这也就是西方哲学中的目的论。由此,我们可以 得出一个结论:上帝即无限。 廓清了上帝的概念,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原罪论并不像有的神学家所认为的那 样,离开了基督教的教义框架和历史框架就失去了意义,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其实 也具有普世意义。 “当我们将原罪论换算为原罪意识,并用文化哲学的眼光打量它的时候,我们 发现这个命题尽管深刻但是并不神秘。原罪意识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体验和精神意 识不但早于奥古斯丁,甚至也远远早于基督教经典的诞生。原罪意识是人类与生俱 来的一种意识觉醒,他从人类诞生的第一时刻起就已存在。人类诞生的标志就是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禽兽族群中具有了超拔出来的种族觉醒,意识到了自己是人类。如果我们将人类想 象为在血腥中麻木地与猎物搏杀的野蛮汉子,这肯定是不符合事实的。自从人类意 识到自己是人类,人类对于万物的追猎捕杀不仅仅是出自本能,而是具有反省自身 行为的精神能力,对于同类之间因为争夺生存在原或者因为情感矛盾而出现的搏杀, 当然也具有反省能力。这种反省能力使得人类第一次一边行为一边对自己的行为提 出质疑,质疑的过程也就是为自身的行为承担精神上的责任。 ”12 在摩罗看来,原罪论并不是因为基督教经典才产生的,而是同着人类的诞生就 出现了的。原罪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并不只是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才 有,而一种普世意义上的罪感情结。本文对于摩罗的以上观点,基本上持赞同态度。 其实,简单说来,原罪就是人类认为自己有罪,就是自己对他者怀有某种亏欠感。 尽管我们不是基督徒,但是人类所共有的本性使得我们人人皆有原罪。 不管我们是不是基督徒,是否信仰上帝,我们都可以从基督教中的原罪观来观 照自身。不容否认的,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缺点,都会认为自己可以做 得更好,而这个意义上,我们心中肯定会有一个可供我们衡量的对象,那个对象就 是“上帝” ,就是无限。相对于上帝的至善、全能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欠缺 的存在,都是一个不完整的的人,即有限的存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 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人作为有限的存在 2.1“认识你自己”认识人自身的有限性 人,到底是什么?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这个问题也许是最富诱力和永恒性的 命题了。早在人类还不得不以全力适应外部自然的时候,一种对自身的内向观审视 就已经伴随着那种对世界的外向观察。然而,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遨 游太空,我们可以制造毁灭人类几十次的核武器,我们可以用高科技分析到最小的 物质,克隆的出现,甚至使得人类自认为可以媲美上帝的存在,然而,在精神家园 里面,人类却迷失了自我。 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古人先贤们是从外部世界 出发,来探寻人的本质,把人同社会和道德道义联系起来,把人看成社会的一部分 和各种责任和道义的载体;而西方哲学家则是反省自身,更多的从对内部世界的观 照中来认识人的本质。 2.1.1 人作为道德的载体 关于对人的认识,在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是孔子。他说: “仁者,人 也。 ” 这一命题蕴含了孔子关于人的哲学和人的价值、 人的本质的一系列理解。 首先, 他认为,道德理念“仁”是人的最高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之为人 的根本依据。孔子把道德理念“仁”当作衡量人、评价人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根本尺 度,认为人在修习“仁”的过程中,不仅要克己、修身,还要爱人、复礼。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思想,弘扬儒家学说。他和孔子一样,坚持认 为“仁也者,人也。 ”他不仅把“仁”看作是人的本质,还把仁义、仁爱看作是人生 的使命和价值所在。相比孔子,孟子更重视道德的教化,认为道德教化能把人的道 德按照善本性提升至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13舍生取义,就是说为了仁义的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仁义乃人生的最高理想。 “在这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一思想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浩然正气” ,他把一切为人民、为历史进步、为社会正 义的事业与行为都涵盖于正路、正义之列。 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孔孟并不否认人自身的存在,但是在仁和人的关系上, 仁是主体还是人是主体,仁是人的作为还是人为仁的工具,从他们的思想中是找不 到答案的,以至于后来被宋明理学绝对化,变成了理统天下。最后,他们把“仁” 这一理念,抬高到凌驾于世界和社会历史之上,似乎一切都由仁义支配和决定,就 使道德失去了它本来的基础和来源,从而也损害了道德的本来价值。 在儒家文化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国,舍生取义成了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衡 量自身的准则,并奉为行为的圭臬。从此,知识分子们便朝着“内圣外王”的最高 目标行进,终其一生为了达到这个理想而努力。 在中国文化中,人作为主体性力量基本上是缺席的,仁义道德是古人先贤们加 在人身上的沉重的外壳,以至于我们所受得教育认为: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承认 的道德礼仪和法律制度才能称之为人,否则就与禽兽无异。在某种意义上,人是被 异化的存在,他成为了道德的载体,而为人的自身意识的觉醒,在中国文化史上绝 少出现。 2.1.2 对内心世界的观照 在西方,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时期也都有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一点上是具有共同的,那就是:人自身意识的觉醒,始终贯穿在人自身力 量的认识史中。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墙壁上的一句箴言,苏格 拉底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 “认识你自己”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亚里 士多德曾说过,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对人最残酷的事情。 认识自己之困难,按照尼采的说法,首先,真实的“自我”往往是隐藏在无意识之 中,而通常借助于语言、思维,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 。 认识自己即认识到自己 的有限性,这并不仅仅是从物质、生理方面来认识自己,更为重要的从精神层面来 辨析。 笛卡尔的认为: “既然我们的感官有时候欺骗我们,我们就很愿意假定,没有一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件东西是像感官使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而我断定自己和任何人一样容易出错, 所以我就把我以前用来进行证明的那些理由都一律抛弃,认为是虚假的。最后我觉 察到我们醒着的时候的所有的那些思想,也同样能在梦中见到,因此我决定把一切 曾经进入我心智的事物都认为并不比我梦中的幻觉更真实。可是等我一旦注意到, 当我愿意像这样想这一切都是假的的时候,这个在想着的我就必然应该是某种 东西,并且发觉到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这条真理是这样确定,这样可靠,连怀疑 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以是我就立刻断定,我可以毫无 疑虑的地接受这条真理,把它当作我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13。从“我思, 故我存在”出发,笛卡尔建立了他的天赋观念论。 当然,在中世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被基督教所统治的,在宣扬人必须服从于 神的意志的情形下,人们对主体意识的认识暂时处于一个低谷,人自我的人性暂时 被压抑了,在宗教的威压下,人只是服从于上帝的意志,但是对人自身的思考却从 未间断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 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4莎士比亚在戏剧哈姆雷特中喊出了人之为人的呼 声,不但是冲破了中世纪宗教黑暗对人性的压抑,也在人类认识自身的道路上吹响 了嘹亮的号角。 从上文中外文化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对于人自身的认识上,在人的主 体性觉醒的的问题上,中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中国文化中绝少人的主 体力量的显现,而西方文化中,人对自身意识的觉醒却从为间断过。但是,我们也 可以看到,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不代表人是万能的,人类也有自己固有的缺陷和 不足,在面对着“上帝”代表的无限的时候,除了忏悔,人更多的是反省自身的有 限性。 “我看到我的同类在他们因固执己见而走入迷途上,还继续朝着错误、灾难和 罪恶的方向前进。我于是用一种他们所不能听见的微弱的声音,向他们喊道: 你们 都是毫无道理的人,你们不断地埋怨自然,要知道你们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你们自 己。 ”15 这是卢梭的话,在他所写的忏悔录中,他不仅向上帝忏悔自己的过失,更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是在很大程度上高昂了人自身。 一八二九年,歌德在同埃克曼的谈话中把人归结为“糊涂的生物” ,未免有点偏 颇,但他的人“对于自己所知甚少”却是一语中的。也许,正是基于此,哲学家、 诗人尼采在他的一篇自传性回忆录中,这样抒写他的志愿: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 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哪怕随后就离开人世! 阿喀琉斯在古希腊神话中是海神之子,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传说他的母亲曾把 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 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一个致命之处。因此埋下祸跟。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 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 赫克托耳,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护神阿波罗,于是太阳神用箭射中了阿喀琉斯 的脚后跟,送了这位勇士的命。 “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能为人,如 果妄想成为神的存在,以人的身体来承载神性,终究会得到命运的惩罚。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苏格拉底提出爱的内涵, “第一,爱总是对某事物的 爱;第二,某人所爱的对象是他所缺乏的。 ”16不容否认的,爱是人类的普遍情感, 是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的情感冲动。我们信仰爱,并不只是爱异性,爱事物,那只是 狭隘意义上的爱;我们也不是单纯的爱知识,爱我们所未知的科学领域,这里的爱 重点突出我们所缺乏的。正如前文所说的,爱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在这里,爱就具 有了普世意义。我们爱一个事物,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有价值 的事物。从形而上的意义上讲,我们都是有限的个体,缺乏和不完整是人类的本质 属性,我们不断的追求,正因为我们在自己所处的阶段缺少我们所需要的,而人类 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为我们一生都在追寻,直至死亡为止。但我们逝去的时候, 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寻得了自己所缺失的那一部分,触摸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完整性。 人与上帝,正如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从古希腊神话到基督教的 上帝,都有一个至高的无限的存在,所以,人类会反省自身的有限性,通过向至高 存在的忏悔,来获得自我的超越。 2.2 斯芬克斯之谜自由意志的体现 本文在文章一开始阐述了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任何努力在 已经注定的命运前面都是徒劳的。但是,在这出戏剧中,我们看到,俄狄浦斯面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着已经注定的命运,并不是消极的等待命运的判决,从一开始的离家出走到后来猜 出斯芬克斯之谜,再到最后不顾一切的的追寻真相,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在同命运积 极的抗争。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已经注定了的,但是这种理性精神的葳蕤和积极的态 度,恰恰显示了作为人本身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俄剧取材于英雄传说中忒拜家族的悲剧故事。这个悲剧的不幸之源最初可 追溯到俄狄浦斯之父拉伊俄斯那里。早年他流亡伯罗奔尼撒时曾诱拐珀罗普斯之子 克律西波斯,导致其自杀身亡。此事激起了诸神的愤怒,从此注定了忒拜家族不幸 的命运。拉伊俄斯晚年得子,但知晓自己要被儿子杀死,作为他害死克律西波斯的 惩罚。为了逃避这一命运,他将儿子刺穿双脚,抛弃于荒野。 “俄狄浦斯”的希腊原 文即为双脚肿胀之意。这是剧中人物第一次运用自由意志与命运抗争第一次运用自由意志与命运抗争。大难不死的 俄狄浦斯被一位牧人送到科林斯国王处。成人后,他从阿波罗神口中得知自己弑父 娶母的命运。由于误将养父母当作亲生,他决定远走他乡,以逃避命运,而事实证 明,正是这次逃亡成为了命运实现的关键。这是剧中人物又一次运用自己的自由意 志选择的结果 又一次运用自己的自由意 志选择的结果。 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神话中的谜是一个中外驰名的谜斯芬克斯之谜。 狮身人面长着一对翅膀的斯芬克斯是一个凶残的而又聪明的女妖,它雄踞在忒拜城 外的一座悬崖上,凭借智慧女神雅典娜教给他的各种谜语拦考路人,猜不中者就会 成为它的口中之物。当时,忒拜王后张榜招贤:谁能制服女妖便可做国王并娶前王 后为妻。这个女妖最为得意的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 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人。脚最多的 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象征智慧的俄狄浦斯找到了这个谜语的答案: 人。 “在生命的早展,人是软弱无力的孩子,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 为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他便需要拄着拐杖,用三只脚走路。 ”俄狄浦斯胜 利了,斯芬克斯因失败而羞愧,从悬崖上跳下,摔死了。斯芬克斯之谜正是隐喻了 “人的觉醒” ,人开始对自身有了初步明确的认识。 在成为忒拜国王后,面对着领地内的瘟疫,俄狄浦斯千方百计的去寻求瘟疫的 源头: 我要弄明白这个案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福玻斯和你都仁至义尽,关心过死者; 你会看见,我也要名正言顺地和你们一起来为城邦,为天神报仇。 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除污染; 因为,不管杀他的凶手是谁,也会用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的。 所以在我帮助朋友的同时,也帮助了我自己。 孩儿们,快从台阶上起来,拿走这些求援的树枝; 叫人把卡德摩斯的人民召集到这里来,我要追究到底,凭了天神帮助 我们一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17 先知告诉俄狄浦斯,谋杀他父亲的凶手仍旧逍遥于这个国家:如果要祛除瘟疫 的话,就必须将他放逐。于是俄狄浦斯大声的宣布: 你们中间如果有谁知道拉布达科斯的儿子拉伊俄斯是被谁杀死的, 我要他详细地报告给我, 即使他怕由于告发凶手而反受牵连, 也应当报上来; 他不但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而且可以平安地离开祖国。 如果有人知道凶手是外邦人,也不用隐瞒,我会重赏他,感激他! 如果有人为了朋友或为 但是, 如果你们隐瞒了自己有所畏惧而不听从我的命令, 我要这样处置他们: 在我作国王,掌握大权的领土以内,我不许任何人招待那罪人 ,不许谈话, 许同他在一起祈祷,祭神,或是为他举行净罪礼; 人人都得把他赶出门外, 看清楚他是我们的污染,正象皮托的神示最近告诉我们的。我要这样来作天 神和死者的助手。 不论他是谁 我诅咒那尚未被发现的凶手,不论他是独自作案,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 定将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 我发誓,假如他是我的家人,我愿忍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18 在俄狄浦斯大声宣布这些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是罪魁祸首。俄狄 浦斯向忒瑞西阿斯打听,这位先知却不肯告诉他。俄狄浦斯催促他,侮辱他,强迫 他吐露真情,最后知道了他自己乃是亵渎这块土地的罪人。为这个不可能性所困惑, 俄狄浦斯嘲弄了先知的本领,乞援与自己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知识,这知识曾使他 而不是先知征服了斯芬克斯, “不懂得鸟语,只凭智慧就破了那谜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在俄狄浦斯追寻真正凶手的过程中,伊娥卡斯忒试图阻止他: 为什么人要惧怕?既然偶然控制着他, 他又不能清楚地预知未来。 最好是轻松愉快的生活, 尽可能不去劳心费神。 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床; 就像神谕所显示的一样,从前 曾有许多人在梦中与自己的母亲同床共枕。 但是那些人却自在地过活 我请求你不要把这件事情追个究竟了19 面对众人的阻拦,俄狄浦斯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即使当先知知道真相而不 忍说出来的时候, “我不愿使自己苦恼,也不愿使你苦恼为什么还要苦苦追问?你不 会从我嘴里知道那秘密的。 ”20俄狄浦斯却百般的羞辱、诘难先知: “你说什么?你 明明知道这秘密,却不告诉我们,岂不是故意为难我们,毁灭城邦吗?坏透了的家 伙, 你的脾气跟石头一样! ” “你真打算不告诉我们吗?你是这样心硬, 这样倔强吗? 我认为你策划了这罪行,人是你杀的,虽然不是你亲手杀的。如果你的眼睛没有瞎, 我敢说一定是你一个人干的。 ”21 当俄狄浦斯费尽心机的找寻到凶手就是自己的时候,他毅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对着决定他命运的神发出了悲愤的呼喊,这不但是他对自己杀父娶母,有逆人伦的 惩罚,也是对命运无声的抗争。 “他之所以遭受苦难, 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 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 22” 这美德除了包括作为一国之君的对子民的同情和仁爱之心之外,更多的则是他超人 的智慧和勇敢。他的这种美德说到底是一种生命激情的彰显,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 和自由意志,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迷的破解,意味着古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 理性精神的张扬,当成人的俄狄浦斯从神谕里得知他必将杀父娶母时,他放弃了王 位继承权,离开“父母” ,前往“邻国”忒拜,以反抗这杀人逆伦的命运,特别当他 知道杀死前国王的凶手是自己时,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刺瞎双眼, 自我放逐。这些都是理性精神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更多的就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自于他对自己这种理性精神的过分自信。 俄剧中悲剧人物与命运的一次次抗争也 可看作是人的理性精神,自由意志与命运的矛盾和冲突。 从整出戏剧中,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俄狄浦斯并没有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一直 都在竭力的逃避命运,抗争命运安排给他的苦难。从斯芬克斯之谜的隐喻,到俄狄 浦斯不停休的跟命运抗争,虽然自己真正的身份不清楚,但是他与命运想抗争的精 神是值得肯定的。在俄狄浦斯不断走向自己的悲剧结局的同时,我们在其中分明看 到了理性精神的显现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3 人的超越与救赎人的超越与救赎 在前面两章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不可抗拒的命运(即无限)在人类面前显示 了它的残忍性,对人的存在肆虐地践踏着。但是人类作为理性的存在,并没有消极 的去顺从命运的安排,而且积极地通过自身的行为,与命运做着不懈的抗争。然而, 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决定了人的反抗只是一种悲剧性体验,人类在超越自身的过程中 所承受的苦难和悲剧,只是获得拯救的前提而已。 3.1 人的反抗与超越 在创世之初,人是作为一个被动者强迫来到伊甸园的,虽然神是依照自己的形 象造人并赋予人以灵性,却并未给予人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人 便是一个被遗弃于世的孤儿。出于最本能的好奇心,背叛了神的意志。又无条件的 接受了神的惩罚,被逐出伊甸园。第二次被遗弃,且背负原罪成为更孤独更苦难的 存在者,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拥有了以自己的永恒生命和幸福为代价获得的与神一 样知善恶的能力,但人类从此却走上了无限追寻的道路。 当人们用理性与智慧明亮双眼之后, 却又不断地缅怀追忆着伊甸园的幸福时光, 希冀生命能够永恒,人生幸福能够完满,得到成全。然而“原罪”既已犯下,通往 生命树的道路就永远不能再打开,每个人都成了有限的匮乏者,终其一生都在不断 的填充着自己的匮乏,赎祖先留给我们的原罪,追寻自己的本来应当有的无限性。 虽然追寻的结果注定是悲剧性的,但人类对此却从不会释然,对于他们无辜被迫承 担的罪名他们总是耿耿于怀,任何社会意义上的伦理道德,专制制度都无法压抑住 这种对自身生存合理性强烈寻求的原始激情,对此,脆弱的人类第一次展现了自己 特有的执着与强悍!为这原罪承担责任,自此,他们便开始了茫茫寻求与追逐无限 的苦难历程。 正因为人类离开伊甸园之后,由一个自在的以他律为缘由的存在者成为一个自 为的以自律为由的存在者 由一个自在的以他律为缘由的存在者成为一个自 为的以自律为由的存在者,即他超出自己的自然存在,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个人 之后。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被抛弃状态,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匮乏性,亦即他意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识到自己此在的“空虚” ,在“在此”没有从根本上掌握自己的存在的意义。他便必 须为自己设置自己存在的根据, “作为可能的存在,作为各种可能的聚焦点,他必须 自我决断,自己决定自己的意义” , “但人发现自己已经被抛弃在世界上,事实上存 在着,他已经失去了某些可能性,由此他绝不能完全支配自己” 。23一如海德格尔 所说: “自身之为自身不得不为自身设置它的这根据,这自身绝不能控制这根据,而 是不得不生存着接受根据性的存在。 ”24用萨特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 “人不得不自 由” , “人没有不自由的自由” 。 25于是人的原罪正是在人真正成为人的时候便深深 刻在人类本体性上的本体论冲突。 人与自然的分裂,以及人类意识的自我分裂,灵魂与肉体,此在与彼在,有限 与无限,死亡与超越,幸福与苦难,无止境的追求与短暂的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