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儿童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pdf_第1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儿童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pdf_第2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儿童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pdf_第3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儿童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pdf_第4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儿童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于其中的,以自己经历和体验感知到的 具体而自然存在的世界。作为一种独立于成人的存在,儿童生活世界 独特性在于其原初性、自在性、整体性、诗意性、情感性。儿童生活 世界是儿童自在游戏、尽情体验、自由创造的世界。首先,儿童生活 世界为儿童自在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限广袤的时间、空间:其 次,在儿童生活世界中的尽情体验,让儿童获得诗性的智慧和丰润的 生命情感。最后,儿童深藏着的巨大能动性,推动着他在自己的生活 世界中自由地创造。 儿童生活世界之于学前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于,儿童生活世界提 供的一般性知识、经验及促成儿童自然养成的基本素质,为学前教育 埋下奠基性伏笔和感情基调;学前教育的意义在于完整的“人 的生 成,而人的完整性在于儿童生活世界中,因此儿童生活世界是学前教 育意义之所在;儿童生活世界首先作为一个先在的“事物世界”,为 学前课程提供了广阔、有益的资源库,其次作为儿童个人兴趣的意义 世界,儿童生活世界引导儿童真正投入其中,充盈儿童的存在感和生 命,因此儿童生活世界是学前教育的“生命 源泉。 然而,在教育生活中,种种现实促使教育离儿童生活世界越来越 远,表现为“理想的儿童”促成教育中当下现实儿童的“缺场”、教 学对儿童当下经历与体验的忽视、规则与制度羁绊自由自在的生活。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探讨儿童生活世界及 t 其教育意蕴。本研究表明,要回归教育的本真,就应该要回归儿童生 活世界,关注儿童当下关心的、想要去体验的生活,关怀“此在 儿 童的生命状态。教育过程则应是师生展开理解、对话而达成你一我 的师生过程。 儿童,儿童生活世界,学前教育,意蕴 a b s t r a c t c h i l d s1 i f e - w o r l di st h ec h i l d r e nl i v e s ,a r r i v e sa t c o n c r e t ea n dt h en a t u r ee x i s t e n c ew o r l db yo w n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e n s a ti o n a so n ek i n do f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a d u l t se x i s t e n c e ,t h eu n i q u e n e s so fc h i l d sl i f e - w o r l dl i e s i n i t sp r i m i t i v e ,c o m f o r t a b l e ,t h ei n t e g r i t y ,t h ep o e t i c s e n t i m e n t ,t h ee m o t i o n a l i t y c h i l d sl i f e w o r l di st h ec h i l d w h op l a y sc o m f o r t a b l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t h ef r e ec r e a t i o nw o r l d h e a r t i l y f i r s t ,p l a y e dc o m f o r t a b l ef o rt h ec h i l dh a sp r o v i d e d t h er i c h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a n dt h ei n f i n i t el e n g t ha n db r e a d t h t i m ea n d t h es p a c e 。:n e x t ,c h i l d sl i f e - w o r l dt oe x p e r i e n c e h e a r t il y ,l e t st h ec h i l do b t a i nt h ep o e mw i s d o ma n dh a n d s o m e l y l i f ee m o t i o n f i n a l l y ,t h ec h i l di sh i d i n gd e e p l yt h eh u g e a c t i v i t yt h a ti m p e l sh i mt oc r e a t ef r e e l yi no w nl i f ew o r l d c h i l d sl i f e - w o r l dt ot h ep r e 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h a s t h e v i t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g e n e r a lk n o w l e d g e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t oc h i l db a s i cq u a l i t yf o s t e r i n gw h i c hi sp r o v i d e db yc h i l d s 1 i f e - w o r l d ,p a v e dt h ew a yf o rt h ep r e l a i d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e m o t i o n a lt o n eo ft h ep r e 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 t h e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l i e si n“t h eh u m a n c o m p l e t e l y p r o d u c t i o n ,b u tp e r s o n si n t e g r i t yl i e s i nt h ec h i l d sl i f e w o r l d t h e r e f o r e ,c h il d s li f e - w o r l dist h er o o to ft h e m p r e 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h i l d sl i f e - w o r l df i r s t t a k e so n ef i r s ti n “t h et h i n gw o r l d ”,a n ds u p p l i e st h eb r o a d l y a n db e n e f i c i a lr e s o u r c e ss t o r e h o u s ef o r t h ep r e s c h o o l c u r r i c u l u m s e c o n d ,a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o r l do ft h ec h i l d i n d i v i d u a li n t e r e s t ,c h il d sli f e w o r l dg u i d e st h ec h il dt o i n v e s ti nw h i c ht r u l y ,f u l lc h i l d se x i s t e n c ef e e l i n ga n dt h e 1 i f e c h i i d sl i f e - w o r l di st h e“l i f e ” s o u r c eo ft h e p r e 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l i f e ,a l ls o r t so fr e a l i t i e su r g e t h ee d u c a t i o na w a yf r o mt h ec h i l d sl i f e - w o r l df a r t h e ra n d f a r t h e r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i s “t h ei d e a lc h i l d f a c i l i t a t e si n t h ee d u c a t i o nt ob er e a l i s t i ct h ec h i l d “t of a i lt os h o w , t h et e a c h i n g i m m e d i a t e l yt o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n e g l e c t ,。t h er u l ea n dt h es y s t e mf e t t e r sf r e el i f ei m m e d i a t e l y , t ot h ec h i l d t h isr e s e a r c hm a i n l yu s e st h e1i t e r a t u r em a t e r i a l l a w a n dt h e n o n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m e t h o do f i n s p e c t i o n , a n d 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i i d sl i f e - w o r l da n dt h ee d u c a t i o n i m p l i c a t i o n t h i s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m u s tr e t u r nt h e e d u c a t i o nc a n d i d n e s s ,s h o u l dp r o b a b l yr e t u r nt h ec h i l dt ol i v e t h ew o r l d ,a n d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h i l dt oc a r ei m m e d i a t e l y , t h ew i s he x p e r i e n c e sl i f e ,a n dc o n c e r n “t h i si n c h i l d sl i f e i c o n d i t i o n t h ee d u c a t i o np r o c e s ss h o u l db et h et e a c h e r sa n d v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i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研究缘起1 第二节概念界定2 第三节研究意义2 第四节理论基础3 一、现象学3 二、存在主义哲学4 第五节文献综述5 一、生活世界的概念5 二、关于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关系的研究_ 7 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8 四、儿童生活世界研究的相关论述1 2 第六节研究方法1 3 一、文献资料法:13 二、非参与性观察法1 3 第二章敞亮本真儿童生活世界的内涵及其特性1 4 第一节生活世界:儿童的存在方式1 5 一、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自在游戏的世界1 7 二、儿童生活世界儿童尽情体验的世界2 l 三、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自由创造的世界2 5 第二节儿童生活世界的特性2 9 一、原初性3 0 二、整体性3 3 三、自在性3 5 四、诗意性3 6 五、情感性3 8 第三章“根”的追溯儿童生活世界于学前教育的意义。4 0 第一节儿童生活世界是学前教育的基础4 0 第二节儿童生活世界是学前教育的意义所在4 5 第三节儿童生活世界是学前教育的“生命”源泉4 7 第四章暗哑的现实教育与儿童生活世界的疏离5 1 第一节“理想的儿童”促成教育中当下现实儿童的“缺场”5 1 第二节教学对儿童当下经历与体验的忽视5 5 第三节规则与制度羁绊自由自在的生活5 7 第五章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教育主张回归本真6 2 第一节关注“此在,充盈儿童生活世界6 2 第二节理解儿童生活世界,塑造新型师生关系6 4 结语6 7 参考文献、7 0 附录 7 3 后记7 4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研究缘起 “生活世界 是2 0 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9 0 年代末,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也逐渐地意识到教育现实离 学生的生活太远,被书本框定思维,框定灵魂的儿童和失去活力的课 堂,让人感到担忧。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不就是因为人有自己 的灵魂,有灵性,有悟性吗? 然而教育现实却让学生在自己的主体世 界沉沦,我是谁? 我不是我! 我是谁的谁? 因此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在我国教育界便掀起了一股“回归生活世界 的 教育思潮。我通过中国知网对1 9 9 9 至2 0 1 0 年相关研究的搜索,数据 显示篇名精确为“生活世界”的相关研究有4 6 7 篇,其中优秀硕博论 文4 0 篇,关键词为“生活世界”的为3 5 9 9 篇,摘要有“生活世界 的为2 6 1 3 篇。可以说,“生活世界 是我国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核心词。 当导师给我提及这个论文题目时,我非常不知所措,既然“生活 世界 如此热门,论及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研究这么多,如果我再做相 关的研究会不会重复别人在做的事? 哪来的创新? 当我再下载相关 资料研究后发现,目前研究儿童生活世界还不多,系统地论述儿童生 活世界,及儿童生活世界与学前教育关系的就更少了。那么儿童的生 活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与成人的生活世界有什么不同,儿童生活 i 世界与学前教育什么关系? 儿童生活世界到底遭遇了什么而让他们 l 硕士学位论文 的生活世界逐渐变得苍白,没有灵性? 学前教育应当要怎样做才能回 n j l 童的生活世界,才能找到他真正的意义之所? 带着这些问题,我 开始了我的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 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我 认为要了解儿童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我就要靠近他们, 去聆听他们的特有音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第二节概念界定 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能直接感知的现实而 自然存在的世界。它是预先存在的自明性的世界,是我们一切活动的 基础,是我们最根本的生长家园。 儿童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于其中的,以自己经历 和体验感知到的具体而自然存在的世界。正如伽达默尔所说,生活世 界是一个共在的世界,并且包括其他人的共在。因此,从广义上来说, 生活世界是儿童和成人共在的世界,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直观的、奠 基性的世界。但从狭义的视域角度来说,由思维、生活方式决定的儿 童与成人视域下的“成像”不同,决定了儿童生活世界不同于成人的 生活世界。 第三节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于其中,以自己经历和体验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感知到的具体又自然存在的生存场域。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自己所理 解的、经历的、体验的世界,本文展现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敞开了儿 童的生活世界,丰富了对儿童的认识。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儿童, 因此,本研究旨在促进学者和教育者对儿童的了解,帮助儿童按照他 的生活方式快乐成长。 实践意义:从教育的实践层面来看,目前的学前教师似乎处在水 生火热之中,她们每天要处理许多琐碎的、繁琐的工作,她们要兼顾 教学,还要兼顾儿童的生活。毫无成就感的工作让她们身心疲惫,她 们还没有和早夕相对的几童处理好关系。为什么? 因为她们还没有真 正了解儿童,没有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与成 人的生活世界不一样的,当成人放下成见好奇地欣赏地走入他们的世 界时,她们将惊讶于它的美妙。因此向教师展示儿童生活世界,有助 于教师了解儿童,更好地与儿童相处,那么我们的学前教育也将越走 越远。 一、现象学 第四节理论基础 ,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哲学传统至少有六大学派: 以胡塞尔为代表的超验现象学派;以海德格尔、萨特、梅洛一庞蒂等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派;以维特根斯坦等学者为代表的语言现象 学派;以莱文纳思为代表的伦理现象学派;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 现象学派;以范登伯格为代表的实践的现象学派等。正如它们的名称 3 硕士学位论文 所示,六大流派各有特点和侧重”。“超验现象学派提出悬置、还 原与生活世界,强调让人直接去感受现象,从现象中直接捕捉 意义。要直接感受现象,必须悬置已有的概念看法,真正回到事情的 本初状态,做到现象学还原,而后再把握本质。”生活世界是胡塞 尔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人生活的原 本世界。相对于科学而言,它是前科学的世界,是科学理论和 科学世界的前提 。存在主义现象学强调“走向事情本身 和“此在 。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的原初的、自然的世界。它为儿童成 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天然的可体验的条件,给儿童的理解提供 了素材,而也正是儿童独特的见解形成了他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 本质寓于现象之中,教育学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活动认识教育的本质及 规律,而它要面对的总是教育现象。“生活世界是一个即时体验而尚 未加以反思的世界,而不是我们可以为之下定义、分类或反映思考的 世界。 ( 范梅南语) 因此,本研究将还原当前学前教育的本来面目, 尽量地“悬置 自己的前见,去亲听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敞 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二、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萌芽产生于1 9 世纪下半叶,它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人类 自我反省的呼声。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法国的 萨特等。 。李树英,王萍教育现象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9 ( 9 ) :4 0 - 4 5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论题是:存在先于本质,关于人的自由和选 择,人与人的关系,关于人生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学的启示在 于: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存在,即把教育的矛头指向人本身,维护个 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创造,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前前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正是提倡我们要关注儿童,关注儿 童的存在,儿童生活世界是以儿童为主体自己认知的世界,是个人自 由选择认知的结果,因此学前教育也应当要维护要维护儿童的自由, 帮助儿童进行自我选择,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 一个人而不是物来看待,同时又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一 个自由的人来行动。 第五节文献综述 一、生活世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普遍认为在 哲学史上它的出现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正如张佩佩在其文中所述, “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代表着一种世界观 一生活世界观;体现着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蕴涵着一种 观念生成观念。 “生活世界”产生于2 0 世纪2 0 年代西方现象哲学和生命哲学的 基本范畴,由胡塞尔提出,在他的现象哲学中,“生活世界 同“周 围世界 、“生活周围世界 相同,并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原初 。张佩佩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j 】幼儿教育,2 0 0 6 ( 9 ) :2 0 5 硕士学位论文 自明性的领域 ,是一个自然态度下的,奠基性,直观的世界。哈贝 马斯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认为生活世界是 “以交往行动为基础、同时又作为交往行动之背景的、前逻辑性、前 根据性的、非确定的本体论世界”。而对于这样一个舶来品,中国学 者亦有自己理解。如姜美玲、杨莉君认为,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 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 成的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有的学者( 张华、刘旭东等) 认为 生活世界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统一的世界;郭元祥理解的生活世 界是实体世界与关系世界的统一。 综合古今中外对生活世界错综复杂的定义,牛利华总结了人们 对生活世界理解的四个向度:( 1 ) 把生活世界等同于理念化、语言化 的生活世界。持这一理解的主要是后现代主义及存在主义的一些学 者,在他们的视野中生活世界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和指称,生活世界在 根本上说还是一种虚无的、非现实性的世界。( 2 ) 把生活世界等同于 日常生活世界,即是与体制或系统( 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 相对的私 人和公共空间。当下,为数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滞留 于日常层面。( 3 ) 把生活世界看作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即人 的现实生活。而人的现实生活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范畴,它涵盖了人的 一切活动:物质的和精神的、日常的和非日常的、个人的和公共的, 等等。按照这种理解,生活世界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政治、经济 杨莉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一兼论新课程的取向【j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2 ( 6 ) :1 2 口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一一兼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样态【d 】长春:东 北师范大学,2 0 0 7 :1 - 8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等有人参与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 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世界的总体看法。( 4 ) 也有为数不少 的学者不是在十分严密的学术意义上来使用生活世界概念,他们借用 这个词汇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教育倾向力图使人从被奴役的异 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倡导关注人的生活实践,关注人的主体性与创造 精神,关注教育现实。 二、关于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关系的论说,基本上以胡塞尔的观 点为基础展开。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是充满意义的活 动,然而科学世界的数学化和客观性,窥避了生活世界的直观性,科 学世界中意义基础的失落将导致科学的意义危机。他认为,生活世界 是“原初明证性的王国”,它作为科学世界的“证明的源泉在起作用”, 因此科学理论归根到底起源于在生活世界中最初获得的直接观察和 体验。生活世界中的观察和体验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相对性,但它们 仍然“是一切客观知识的基础 。 我国学者如项贤明、杨莉君、何琴等对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 界的研究,也基本上以胡塞尔的关于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论说为立 足点,主要是批判学校系统、计划、组织、制度化的教育教学以及过 于注重科学世界的抽象概念,这种教育虽然培养了人的理论理性,但 是却也远离了作为人生存的先决条件的存在理性,当人们逐渐冷静地 生存并旁观自己的周围时,他的眼睛已经不再有闪光,因为他的世界 硕士学位论文 是灰色的,他已经忘了自己的存在,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因此学者们呼吁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统一,为现代教育找回 生活意义的基础。如:项贤明认为,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一种自然的 教育、奠基性的、直观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充分 必要条件,而科学世界的教育是一种体系化的教育、技术化的教育、 课题化的教育,只凭科学世界的教育而成为人,这样的人只能像一台 计算机一样精确掌握各种定义、规则,却不可能获得作为一个真正人 立于天地之间的能力。而现代教育的领域性断裂和意义基础以往给现 代人生存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危机。因此,他提出,知识应当为人 生服务,无论是生活世界的教育还是科学世界的教育,人都应该成为 真正的目的;杨莉君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 统一性:( 1 )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 2 ) 在特定条件下,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3 ) 生活世界 与科学世界是历史地统一的。新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建构应回归于生活 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与融合。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 自9 0 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而应试教育 下呈现面前的图景:背着沉重书包而作不尽习题的“我 、眉头紧锁 而大不出满堂问题的“你 ,被空洞的说教训练成能高喊政治的“他”, 以及面对复杂的教育难题略显浮躁的“我们 。疲惫了孩子的身,刺 。项贤明泛教育论【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2 :2 2 0 - 2 6 7 。杨莉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一兼论新课程的取向【j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2 ( 6 ) :1 3 - 1 4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痛了学者的心。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起开始的 ( 卢梭语) , 而现在孩子的生命似乎要葬身于“教育里,如何才能找回有生气的 孩子,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对人生与社会的自主思考,由此,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唤应运而生。我国学者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问 题的研究主要在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学校德育、幼 儿教育等领域,展开“教育走入、贴近、回归生活世界 、“课程回 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艺术回 归生活世界”等命题在教育领域大量出现,形成了一片繁荣景象。“教 。 育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轰轰烈烈。 ( 一)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观点 郭元祥。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的构想,重建回归生活 的基础教育即回归新生活教育的目的观、新生活教育的课程观、完整 的生活过程。刘铁芳认为教育应当不断地充盈、开拓学生当下的生 活世界,通过充盈和体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世界的美好,以提升他们 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陈佑清固,指出教育的知识本位把“人 当 作“知识容器”,教育因此与生活世界相脱节。须知,教育的生命源 泉在生活,生活的需求产生教育发展的动力,生活又提供教育以教育 资源。教育世界不应是封闭的、独立的世界,而应是始终与生活相沟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一一回归对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 0 0 5 ( 1 1 ) :1 2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一一回归对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 1 1 ) :7 西刘铁芳试论教育与生活【j 】教育理论与实践,1 9 9 6 ( 4 ) :2 2 。陈佑清论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j 】湖北大学学报,1 9 9 8 ( 3 ) :7 5 7 7 o 硕士学位论文 通、相融合的“无边界 的世界。舒志定,认为理解教育面向生活 世界的思想方式,它包含着三层意思,即作为教育活动,强调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作为教育思想方式的转变,强调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的 思想路线;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向。刘济良。, 从“生活世界”的视角论述生命教育,认为“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 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 ,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 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 :五 旧o ( 二)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 对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比较多,如张天宝,吴晓鸥,罗 儒国,赵文平,袁顶国,朱德全等。他们大多提倡教学应关注学生的 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怀学生的生命。如张天宝。认为,课 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 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建 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吴小鸥,提倡 应该建立关怀型课堂在过程向度上坚持以生命的方式把握人,在目标 向度上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旨归,在内容向度上以探询生活中的问题为 纽带,提倡宽容、尊重、真诚,使课堂在有效地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还 原与超越生活世界。 张胜军,施光针,李长吉,秦平,罗儒国等对当下部分学者教学 。舒志定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j 】教育理论- 9 实践,2 0 0 7 ( 6 ) :2 5 。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j 】教育科学,2 0 0 4 ( 4 ) :7 8 。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j 】,中国教育学 刊,2 0 0 7 ( 3 ) :5 6 - 5 9 。吴晓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 】课程教材教法,2 0 0 7 ( 2 ) :2 1 2 4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回归哲学的、经验性的、非科学性的生活世界提出批判。张胜军认为,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其意指主要有五:把教学活动本身视为学生 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学应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教学要关心学生 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 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当注重学生对直接经验的学习。罗儒 国,认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旨趣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 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状态”走向“本真状态”,使其成为促成 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 自觉的生活过程。李长吉,秦平 ,认为教学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 单纯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动态更新的生 活世界、未来的生活世界和学生内心的生活世界。 ( 三)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 项贤明认为,学生对道德的实践理性知识的掌握,以及他的德 性的真正形成,须仰赖于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只有建 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亦 即向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回溯,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找回 它的价值和效能。毕红梅 ,认为当下“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导 致道德教育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荡然无存,当代道德教育只有从纯 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交往的现实生活 世界,才能重新散发其育人魅力和显示其生命力,因为生活世界是道 。张胜军,施光针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意指与误指【j 】教育导刊,2 0 0 7 ( 1 1 ) :l o _ 1 2 。罗儒国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困境与超越 j 】教育发展研究【j 】,2 0 0 8 ( 8 ) :2 7 - 3 1 。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5 ( 1 0 ) :3 9 - 4 1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 0 0 1 ( 1 ) :4 8 - 5 0 o 毕红梅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生成之域【j 】教育评论,2 0 0 7 ( 4 ) :4 1 - 4 5 1 1 硕士学位论文 德教育的源动力、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世界与道德教育具有同构性。 四、儿童生活世界研究的相关论述 目前我国学者研究儿童生活世界的还不多,大多是形而上地理解 儿童的生活世界。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引导下,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已 经成为一个抽象的工具性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主体性“空场 , 使儿童的生活正日益远离其本真的生活世界,因此任永泽呼吁应回 归儿童本真的生活世界,这才是儿童真正踏上幸福生活的旨趣。牛翠 平 认为,成人像精于农事的老农,抓住了儿童的“无限可能性 ,为 儿童“催生长 提供了自认为好的东西,而不关注儿童的真正需要, 使得儿童过早地限定在某个框架中,剥夺了儿童自由成长的权利与可 能。因此,她提倡儿童教育应走进儿童的世界里去理解他,感受他, 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郑三元认为,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真正属于幼儿 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真谛。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与规范的世界, 程式化与秩序化的世界,而儿童的生活世界则是自由与轻松,充满想 像与情趣的世界。然而,这个由成人控制的世界的一切处处阻碍了儿 童,儿童远离了他的生活世界。 王任梅认为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 生活其中并获得生活意义的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 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儿童的游 戏因儿童生活世界的丰富而丰富,儿童的生活世界也因儿童游戏的存 在而多彩。而结构性的无法展开想象的游戏材料、被占用的游戏时间、 。任永泽儿童的生活世界:失落与回归【j 】教育导刊,2 0 0 8 ( 1 0 ) :1 。牛翠平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j 】教育导刊,2 0 0 3 ( 1 2 ) :i 。郑三元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一个天真的梦想【j 】学前教育研究,2 0 0 2 ( 1 ) :1 1 - 1 3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狭小的游戏场所、被控制的游戏内容、成人盲目的指导使儿童远离了 儿童的生活世界。 文献资料法 第六节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查找有关儿童、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等文献资 料,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进行透析,试图解释儿童生活 世界是什么,儿童生活世界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另外多关注国内外研 究动态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非参与性观察法 在本研究中,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进入到幼儿园班级生活世界中, 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观察内容为在规范的、有序的、预设的班级 生活世界中幼儿的语言、行为表现,以轶事记录的方法展现儿童生活 世界的现实遭遇,用鲜活的事实说明学前教育与儿童生活世界的断 裂;在观察中,抓住儿童在体验难得的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的神情, 动作等,给儿童生活世界的素描提供有利的佐证。 。王任梅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j 】。幼几教育( 教育科学版) ,2 0 0 7 ( 2 ) :1 3 1 5 1 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敞亮本真儿童生活世界的内涵及其特性 1 9 0 0 年,瑞典教育家爱伦凯高喊“2 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这呼喊至今都令人振奋。可是一百年的历史被重重地翻过,却只扬起 了战争引起的迷雾,抖落了满地的粉尘,2 0 世纪看不到人,更看不 n j l 童。“2 0 世纪教育的历程表明,满足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需 要几乎成为各国不同时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追求的目标,而儿童发展的 需要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品。 2 1 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相对和 平地充满希望的世纪,然而儿童满含泪水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并不 快乐。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被千万人问起,又被千 万人解释的问题,却总是被慎重地提起,轻轻地放下,在社会的心脏 只引起短暂的涟漪,人们只偶尔打扫一下心灵,很快又蒙上了一层灰。 在现代的教育中,儿童当下的生活价值被忽视,成人四通八达的 触角深入到儿童生活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我们现代的儿 童不是懂事懂得太晚了,而是懂事懂得太早了,他们幼年、童年和少 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了,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他们过早 地被置入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的社会,成人的 社会,成年人的文化从他们出生那一天起就骚扰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是什么促成t ) l 童早熟,让他早早就远离他的生活世界,或者说使 得儿童生活世界不再只有儿童,儿童生活世界也不再只是儿童的世 。陆有痊躁动的百年一2 0 世纪的教育历程【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7 :9 1 6 。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 】读书,2 0 0 1 ( 6 ) :1 3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界? 第一节生活世界:儿童的存在方式 存在主义哲学提倡“存在先于本质”,而对于大千世界的存在者 如何凸显他的“此在”呢? 纤小的蜜蜂到了春季,总会从冬眠中苏醒 来,开始成群结队地去采花蜜,蜜蜂特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引起了我 们的注意,让我们认识了蜜蜂;我们如何能辨清大灰狼和小白羊呢? 除了外表不同,大灰狼生活世界中因其食肉习性而必须时刻紧张地寻 找猎物,和小白羊总是悠闲自得地食草的生活,让我们辨清和更加了 解它们。因此,可以说每个个体或不同的群体是通过其生活世界而凸 显出来的。 镜头一:( 9 :3 0 ) 像往常一样,小朋友吃完点心井然有序地排队 上厕所、洗手、漱口。可是过了好一会只有稀稀两两几个小朋友出来, 而且不问断地从洗漱间里传来阵阵嬉笑打闹声,我悄悄地跑到门口瞧 瞧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一群小朋友围绕洒在地上的水,有的用脚踩在 上面,有的用手捧起来玩耍,有的用脚一遍遍地把水拨到旁边,好不 兴奋 镜头二: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小朋友的鞋子总是莫名其妙地丢 失,当大家都在纳闷的时候,锡坤( 2 周岁) 费劲地把足球扔到垃圾 桶的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继而老师在垃圾桶里发现了许多鞋子。 小锡坤还没有垃圾桶高,要把东西往里面扔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却 见小锡坤左脚踮起,右脚踩住踏板,等盖子掀起后,双手把鞋子推入 堡圭堂位论文_ 一 桶内,一次次反复工作,不厌其烦。 什么让我们知道他是儿童并且能更清楚地认识儿童呢? 答案就 在于儿童异于成人不同的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于其中 的,以自己经历和体验感知到的具体而自然存在的世界。镜头一中的 一滩水,在生活中是再寻常不过的,若以成人的方式处理,多半会把 水扫开,再用拖把把水吸干净;然而对小朋友来说,这一滩水,却点 燃了儿童活动的激情,他们以自己开放地、外显地行为表达了内心的 欣喜愉悦,可以说,他们比成人更热爱生活,更能享受生活,因为生 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都能让他们兴奋和自我娱乐,对生活的当下、即时0 自然而敏感地反应,是儿童生活世界的本真写照。镜头二中,小锡坤 往垃圾桶里扔鞋子的场景更让人匪夷所思,不论是垃圾桶本身还是扔 鞋子的行为,都是惜时如“金 的成人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没 有意义的事情,然而从锡坤不厌其烦地行为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他 喜欢这个工作,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享受其中的工作。一个垃圾桶、 一双鞋子、使他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有意思地扔鞋子工作,构成了锡坤 自然遭遇,自在体验到的真实的生活世界。 人作为“在世界之中 的生命存在,以其自然的生活姿态,开拓 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生活世界无意识地融通了人和世界,而人自然态 度下地感知让生活世界显得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然而由于每个人视 域的有限性和个性化,使得每个人的生活世界也不尽相同,有些人经 历的是朝九晚五的高强度工作,有些人经历的是一杯清茶悠然自得的 。来源于视频成长的秘密,第一集,h t t p :t v s o h u c o m 2 0 0 9 1 2 2 8 n 2 6 9 2 6 0 5 0 7 s h t m l 1 6 儿童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意蕴 闲适生活;工程师的生活世界因常与数字打交道,而显得相对的程序 化、理性化,单化,而诗人的生活世界却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一片落叶就能引起串串感悟。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精神胚胎,其精神的 独立性表明了他将不同于成人,不再是成人的缩影,他的生活世界将 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是一种独立于成人的存在。生 活世界对儿童的意义,犹如水对鱼儿的意义,没有了水,鱼儿将失去 其生命之源;没有了生活世界,就没有了儿童的存在,儿童生命活力 将枯萎,失去灵性和活力的儿童无异于成人,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自 在游戏、尽情体验、自由创造,感受到生命的流淌和生活的充实,儿 童成就了自我,也向世人彰显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存在。 一、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自在游戏的世界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一种来自于先天的、 本能的生命力,儿童的精神是游戏精神,它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 面,儿童游戏着生活。“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 强烈,如果我们给他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 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即使是出名的破坏 者也变成了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 得的吵闹喧嚷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 游戏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儿童瞬时变得“乖顺”、专注。儿童对游戏 的需要源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幼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唤起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m 】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编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 社2 0 0 2 :2 5 6 1 7 硕士学位论文 儿童通过游戏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席勒所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 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成人生活 世界中,游戏只是偶尔的休闲,而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使他们获得了 自己的栖息场所儿童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完全获得了作为一个 “人”应有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 游戏的世界。 卢梭这样爱怜地描绘着嬉戏玩闹的孩子们,无疑他发现了儿童游 戏的生活世界,发现了游戏对其生命的重要性,“我看见了雪地上有 几个淘气的小鬼在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灵 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 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 倍。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游戏甚至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在游戏的 世界里他们往往忘乎所以,“你看见他无所事事地过完了童年的岁月, 就感到惊异! 唉! 难道说让他成天高高兴兴的,成天跑呀、跳呀、玩呀, 是一事无成、浪费时间吗?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大家都以为是 写得很严肃的,然而他在这本书中完全是通过节日、体操、唱歌及娱 乐活动来教育孩子的;当他教他们玩耍的时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