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1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摘 要 本文认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人的履行意思激活了自然债务原 有的法律效力通过债务人的承认,使不具法律强制履行力的自然债务 又回复了其原有的法律属性即该种承认使不具法律强制履行力的债 务获得了法律上的强制性和义务性的属性本文围绕时效利益的获得 和抛弃这两条主线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然债务是如何转化为具有法 律强制履行力的法定债务的其具体包括各国立法学术的比较不 同观点的评论理论与现实的依据以及司法解释的完善和立法设计 本文在对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效力的分析以及设计的对债务承认 制度的限制方案注重了在既有的法秩序之下对传统的法学理论框 架予以改进 本文从两则司法解释开始行文以时效利益的获得和丧失为主线 逐步提出问题和做出回答除去引言和结论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了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这个问题的实质即诉讼时 效完成后的效力究竟是胜诉权的消灭还是抗辩权的发生而对这个 问题的回答则要弄清诉讼时效的客体以及其性质究竟是什么本文在 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胜诉权消灭模式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应予 摒弃在分析诉讼时效的客体是作为救济权的请求权的过程中本文 认为根据权利客体决定权利性质和效果的原理正是请求权的救济 权属性才决定了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抗辩权的发生于是抗辩权的发 生就成了讨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法律效力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论证了债务承认的效力依据该部分的论证是从时效利益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2 的获得和丧失的对比分析中得出的本文首先通过胜诉权消灭模式下 债务承认制度和抗辩权发生模式下债务承认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抗 辩权发生主义更符合诉讼时效的宗旨以此为下文分析债务承认的效 力依据作出理论上的铺垫 关于债务承认的效力依据本文认为诉讼时效完成后在债务 人行使抗辩权情形下的债务是自然债务债务人行使抗辩权即获得时 效利益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而当债务人抛弃时效利益时则是 对自然债务的承认由此诉讼时效完成后的债务在债务人行使抗辩 权后又承诺自愿履行的情况下转变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定债务 因此所保护的权益不但增强了债务本身应有的法律效力而且使自然 债务上升为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章论述了债务承认的效力构成和法律制约机制该部分从债 务承认的效力构成以及法律制约机制两个方面论证了债务承认的效力 结构论证采取了比较的方法和层层推进的方式首先债务承认由 于具有了与法定债务相同的法律属性也具备法定债务的一般效力构 成即请求力执行力和保持力其次正如任何法律制度都有其固 有的限制一样债务承认也应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才能良性运行本 文认为债务承认制度应该受债务履行的不可回转力和诚实信用原则 的限制 第四章是对现行法律的检讨该部分在我国既有的司法解释框架 内对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作出了检讨本文并非是就事论事式的简单描 述而是通过理论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法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 现行法的规定既有现实的意义也有进一步改进的客观需要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作者的基本观点以及文章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进行了逻辑上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诉讼时效 抗辩权 自然债务 时效利益抛弃 债务承认 abstract 3 the effect of acknowledgement of debts after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will after limitation of action activates the legal effect of natural obligations.through the acknowledgement of debts, the natural obligations recover its original legal nature which has enforcement and obligation nature.the article is to prove how the natural debts transform into the legal debts in different angles which involve the various countrieslegislationacademic compares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legislation designs around the abtain and abandonment of the interest of time. the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legal science theory under the exiting legal order. besides the perfact and concluding remarks, the article includes five parts in content and structure. chapter one, the theory premise of the acknowledgement of debtors.the occurrence of counterargument is the theory premis of legal effect of acknowledgement of debts. chapter two, the foundation of effect of acknowledgement of debtors. when the debtors excerise the counterargument, the legal debts transform into the natural debts;when the debtors get rid of the interest of time, the natural debts transform into the legal debts. chapter three, the effect institution and the law restricts of acknowledgement of debts. the effect institution consists of request strengthenforcement and confining force.besides, the effect of acknowledgement of debts should be limited by cannot-returning strengh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4 and honest credit. chapter four, the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present law.the article insists that the stipulations of present law not only have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has its objective needs of improvement.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sumps up the standpoints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limitation of action; counterargument; natural obligation; the abandonment of interest of time limit; acknowledgement of debtors. 引 言分析的对象及分析的思路 1 引 言分析的对象及分析的思路 一分析的对象 一一司法解释意义上的债务承认的效力司法解释意义上的债务承认的效力 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人的请求权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发生与原权 利人利益相反的法律效果即债权人的利益不仅得不到保护相反债务人却可 享受这种利益然而这样的价值取向不仅符合社会的客观需求而且还得到了 法律的肯定我国民法通则第 138 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 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从法律文本的意思来看法条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 完成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的自愿履 行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其第 171 条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 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显然该条规定的意义有两点 一是债权人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给付有权受领其受领不构成不当得利即原 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失只是请求权罹于诉讼时效二是诉讼时效完成后, 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得以主观上不知时效经过而撤销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除司法解释外虽然其它法律法规对诉讼时效期间的债 务履行和诉讼时效过后债务人的实际履行的效力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对介于二 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却没有明确规定即诉讼时效完成后在债务人行使抗辩权的 情形下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来不受法律上的强制力的保护但债务人 对已超过时效的债务予以承认后又翻悔或不予履行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是否受法律强制力的保护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际 问题又专门做出了两则批复 批复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受 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1997 年 4 月 16 日 法复19974 号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90 条规定的精神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批复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 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1999 年 1 月 29 日 法释19997 号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4 条第 90 条规定的精神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 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2 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应受法律保护 从上面两则批复的内容来看其将时效利益的抛弃的方式分为双方法律行为 和单方法律行为然而却赋予了两种不同的抛弃时效利益的行为以不同的效力 即以契约方式达成的对原债务的承认是一种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债务人在催款 单上签字或者盖章则构成了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 二二由两则批复引申出的法理问题由两则批复引申出的法理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两则批复都对司法实务中的具体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肯 定性解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然而 以上两则批复是否合理? 其法理基础又是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理论和实 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债务人承认的自然债务在债务人作出实际履行之 前其受到法律强制履行力约束的法理依据究竟是什么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 力对此批复及我国现行立法均未给出明确回答由于关乎债务承认的制度在 我国欠缺相关成文法律规定和系统理论可以依据因而以上两则司法解释就成 了本文探讨的出发点 二分析的思路 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实际履行 实际履行指的是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主动对以前存在的债务作出了实 际给付且权利人已经对义务人的履行进行了受理的践成法律行为本文使用的 实际履行这一概念与债务承认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显著特征是给付已经实际发生 2.债务承认 与实际履行相关的概念是债务承认元照英美法词典认为承认指承认某 种情况为事实或真实的如承认法院有管辖权承认债务承认负债指的是债 务人向债权人所作出的表示明确承认他所欠的债并且表达了或以清楚地暗示表 明他清偿欠债的意愿 1本文所讲的债务承认 指的是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人在 行使了抗辩权的情形下对以前存在的债务作出的愿意履行的诺成法律行为债 务人对债务作出承认如与债权人达成分期还款的协议请求债权人准予延期还 款的函件在债权人催款的函件上签名或盖章以及提供担保等 2债务承认与前述 实际履行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债务实际给付之前的意思表示行为而 后者则发生在债务人已经实际履行了债务的情形下 1 薛波 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17 页 2 梁慧星主编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书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52 页 引 言分析的对象及分析的思路 3 二二论证前提论证前提 为了突出重点和交流的方便首先对本文的一些前提性的假设做出说明 1. 本文关于债务承认的效力的讨论是建立在债务人行使抗辩权后又承认债务 的情形下的至于债务人没有行使抗辩权而承认债务的情形一般可根据法定债 务的原理来适用法律不属于作者讨论的范围实际上前述法律和司法解释也 蕴含着这个前提性的条件 2诉讼时效完成后的债务并非必然是自然债务其只有在债务人行使抗辩权 的情形下方能从法定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 3.在现代民商法上特别是实行民商合一的国家消灭时效不但可以在诉讼中 适用而且可以在仲裁中适用 3因而 诉讼时效制度并非法院的专属管辖对仲 裁仍然适用本文对诉讼时效的讨论围绕法院展开但并非表明本文否定诉讼时 效对仲裁的适用 三三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文是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中推进的并大量运用了比较法的方法 其思路分析如下 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在胜诉权 消灭模式和抗辩权发生模式下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本文在进行了一番论证后,得 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抗辩权发生主义是讨论债务承认制度的理论前提 接着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债务承认要获得法律强制力保护的引导因素本文 通过对时效利益得丧的分析后认为时效抗辩权的行使导致时效利益产生,自然债 务由此产生而时效利益的抛弃,则意味着自然债务回复了其原有的法律属性 然后本文从债务承认的效力构成和法律制约机制两个角度对债务承认的 法律效力从正反两个层面作了详尽的分析 在以上层层推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现行法规定的合理之处与缺陷作了理 论上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建议 3 王利明 郭明瑞藩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39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4 第一章 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 抗辩权发生主义和胜诉权消灭主义之争 对于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问题,目前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主要的争论焦点在 于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究竟是胜诉权消灭呢还是抗辩权发生显而易见,在这 两种不同的效力模式下债务承认的效果是不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诉讼 时效完成的效力进行研究就成了本文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因此,抗辩权发生主义 和胜诉权消灭主义之争的结果也将决定债务承认的效果 第一节 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立法现状和学术评析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持续性经过法定期间而依法发生 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实 关于诉讼时效的性质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属于自然事实 中的状态虽然民法以意思自治为基本理念其法律表达基本以任意性规定为主 但民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却并非任意性规定而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这当然 也就意味着民法上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不得由当事人依个人的意思表示而得以 排除因而当事人关于排除时效适用变更时效期间或预先抛弃时效利益的约定 依法当然无效 与各国对诉讼时效的性质的认定大体一致不同各国在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方面的规定却不尽相同 一立法现状 诉讼时效的效力指的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所发生的法律效果关于诉讼时 效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四种立法体例 一一国外立法现状国外立法现状 1.诉权消灭主义即诉讼时效完成后实体权利本身仍然存在仅诉权归于 消灭法国民法典第 2262 条即采此观点其规定一切物权或债权的诉权 均经 30 年的时效而消灭 4 4 马育民译 法国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23 页 第一章 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 5 2.实体权利消灭主义 即诉讼时效完成的法律效果在于使权利人怠于行使的民 事权利本身消灭日本民法典第 167 条即采此观点其规定债权因 10 年间 不行使而消灭债权或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因 20 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5 3.抗辩权发生主义即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仅取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权 利人的实体权利和诉权均不消灭德国民法典第 214 条第 1 款即采此观点其 规定消灭时效完成后义务人有拒绝给付的权利 6 4.胜诉权消灭主义即诉讼时效完成后只是发生胜诉权消灭的效果胜诉权 这一概念源于苏联法学家的二元诉权论这种观点将诉权分为程序上的诉权和 实体上的诉权前者为起诉权后者为胜诉权诉讼时效消灭的并不是权利人的 起诉权而是使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丧失即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虽然可 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能得到法律的强制力的保护 7 二二我国的立法现状我国的立法现状 我国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何种立法主义呢有学者认为 按照第 138 条和第 135 条的规定8民法通则采用的是诉权消灭主义 9 作者认为虽然民法通则的规定从法律文本的表达来看是采用了诉权消 灭主义但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与法国关于诉权消灭的规定还有区别的因 为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 153 条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受理后查明无 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规定来看诉讼时效完成后 当事人仍然拥有程序上的诉权但权利人却丧失了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 务的权利因此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明确诉讼时效完成的法律效果 但按照一般的学理解释我国现行法是采胜诉权消灭主义 10 二学术评析 一一实体权利消灭主义实体权利消灭主义和和诉权消灭主义诉权消灭主义的缺陷的缺陷 1实体权利消灭主义的缺陷 1实体权利消灭主义与意思自治观念相违背 因为依据实体权利消灭主义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人的债权归于消灭 5 王书江译 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2 页 6 陈卫佐译 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3 页 7 王利明 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44 页 8 民法通则第 138 条的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第 135 条规 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 梁慧星 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1 页 10 王利明 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44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6 债务人的履行便无法律上的根据可言因而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将构成不当 得利而且债务人也可基于诉讼时效已经完成的理由请求返还已履行的给付 实体权利消灭主义会使权利人处于非常不利的困境这反映了法律对权利的 过分干预因为债务人为时效利益的享有者所以债务人不愿接受时效利益 于时效届满后继续履行义务的从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出发应当允许债务人的履 行 11可见 当债务人自愿履行已罹于时效的债务时实体权利消灭主义显然 违背了意思自治的精神 2实体权利消灭主义将使权利处于真空状态 因为实体权利的消灭意味着债权人对债务人履行的义务不享有保持力而 债务人由于此时不能因取得时效取得权利所以此时的权利由于没有归属的依 托而处于真空状态 3实体权利消灭主义具有本体上的逻辑缺陷 因为自然债务和法定债务虽然在请求力方面存在不同但在保持力方面却 是相同的而依实体权利消灭主义诉讼时效完成后的债务不再具有保持力 可见实体权利消灭主义将使权利本身处于自相矛盾之中 2诉权消灭主义的缺陷 1诉权消灭主义不能解释债权人仍有权提起诉讼的问题 依诉权消灭主义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人即失去了依据法律程序提起诉 讼的权利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债权人的起诉权与各国司法实践和诉讼法理论不 一致因为起诉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自然人或法人的基本权利只要原告起诉 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法院就应该受理 2诉权消灭主义难以解释法官不能主动审查时效是否超过的问题 自罗马法时代开始关于时效制度就有一项重要原则即时效只能由当事人 主张而不能由法庭主动援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历来均继承了这一罗马法 原则禁止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12而依 诉权消灭主义法官势必会主动审 查诉讼时效是否经过否则其不能剥夺当事人的诉权 二二胜诉权消灭主义胜诉权消灭主义的缺陷的缺陷 1.胜诉权并非严谨的法学概念 有学者认为传统民法理论上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独立的请求法院判决其胜诉 的胜诉权这完全是该理论的创立者为自圆其说的需要而杜撰出来的并无理 11 王利明 郭明瑞藩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7 页 12 梁慧星主编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书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5 页 第一章 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 7 论渊源根据可言 13毋庸置疑 当事人有实体权利法院即应保护他的合法权益 判决其胜诉而若当事人没有实体权利则法院不应当保护他的合法权益当然 应判决其败诉 2.胜诉权消灭主义不能解释法院不能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问题 因为依据现代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人是否援引时 效完全是其意思自治范围内的事情法官不能主动对时效是否经过进行审查而 依胜诉权消灭主义法庭不待当事人主张即可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这不但违背 民法时效制度的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14 因而将诉讼时效完成的后果定位于胜诉权消灭规定权利人通过法院判决来确 认权利的做法违背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因此如果认为社会上通行的当事人之 间直接主张诉讼时效届满的情形是无效的而必须将这一事实交由法院做出判断 无疑这是一种画足添蛇削足适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相违背的 15 3.脱离司法实践的胜诉权消灭主义具有本体上的逻辑缺陷 民事诉讼法学者认为不能把诉权视为手段性的权利它不仅仅是保护民事 权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程序性权利在越来越强 调程序独立性价值的中国把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作为实现实体意义上诉权的手段 是否妥当是值得怀疑的 16可见 胜诉权消灭主义不仅与司法实践不相一致而且 具有本体上的逻辑缺陷自应予以摒弃 实体权利消灭主义诉权消灭主义和胜诉权消灭主义都有其缺陷那么抗 辩权发生主义是否就是合理的呢作者认为按照权利的性质效力内容应由 其客体决定的思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从对诉讼时效的客体的解析中才能找 到答案于是争论的实质就转化为了诉讼时效的客体之争 第二节 学说争论的实质诉讼时效的客体之争 一各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客体的规定 一一国外立法例国外立法例 1.在民法典中具体确定诉讼时效客体为何种权利 大陆法系的国家以此模式居 13 张鹏 诉讼时效届满抗辩权发生说以及抗辩权的行使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 14 梁慧星 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70 页 15 史浩明 胜诉权消灭主义抗辩权发生说诉讼时效届满后的法律后果载法律适用2004 年第 11 期 16 常怡 陈鸿飞民事诉讼视角中的诉讼时效问题载法律适用2004 年第 9 期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8 多如德国民法典第 194 条17日本民法典第 167 条18都在民法典中具体规 定了诉讼时效的客体 2.在民法典中只作原则性规定即未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或债 权该种立法模式以意大利民法典为典型如其第 948 条和第 2943 条19只是对诉 讼时效的客体做了原则上的规定 3.将诉讼时效的客体规定为诉权此种模式以英美国家为主17 世纪以前英 国的法律不承认权利因时效而归于消灭的制度即权利除法律就其存续期间没有 明文规定外一概永久存续17 世纪初期以后为使当事人迅速了结其权利义务 关系英国制定出各种出诉期限法在这些法律中将诉讼时效的客体规定为诉权 20 二二我国法学界关于诉讼时效客体的观点我国法学界关于诉讼时效客体的观点 我国民法通则并未就诉讼时效的客体做出明确的规定但通说认为诉 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史尚宽先生认为台湾现行民法从德国民法之体例 消灭时效的客体以请求权为限 21梅仲协先生认为 消灭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 且在原则上一切请求权均得因时效之完成减损其力量 22梁慧星先生认为 以 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应解释为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以外的权利如 物权人格权其性质为支配权因而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23 从我国大多数学者对诉讼时效客体的论述来看请求权应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争议不大因为支配权是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支配权一般不直接涉及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第三人有消极不侵犯他人权利 的义务所以支配权不是诉讼时效的客体而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行使权利的权 利其作用在于对抗和阻止他人权利的实现故基于抗辩权与请求权的对立性 就决定了抗辩权的行使不适用诉讼时效而形成权是权利人依自己单方的意思表 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形成权的显著特征在于不需要对方 17 德国民法典第 194 条规定向他人请求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请求权受消灭时效的制约由亲属 法上的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以它们旨在向将来设立与该关系相适应的状态为限不受消灭时效的制约 18 日本民法第 167 条规定债权因 10 年间不行使而消灭债权或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因 20 年间不 行使而消灭 19 意大利民法典第 948 条规定返还所有物之诉不因时效而消灭但是基于时效取得所有权的情况不 在此列其第 2943 条规定当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未行使权利则每一个权利均基于消灭时效而消 灭不可处分的权利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不适用消灭时效 20 俞金香 论诉讼时效的客体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21 史尚宽 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28 页 22 梅仲协 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5 页 23 梁慧星 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3 页 第一章 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 9 当事人的配合即可行使和实现因而也无适用诉讼时效的余地 24 既然时效期间届满所生效力可理解为请求权消灭那么将诉讼时效的客体定 为民事实体权利内容的组成部分请求权是顺理成章的 25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 客体的分歧点在于请求权的具体类型之一物上请求权究竟适不适用诉讼时效 以及请求权究竟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还是第二性的责任法律关系中的权 利对第一个分歧点作者自感无力对此作出论证而且与本文的主题关系甚微 故不做展开讨论故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第二个分歧点展开 二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请求权的法律性质 一一请求权的内涵请求权的内涵 一般认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概念是由温德沙伊德从罗马法和普通法的诉的 概念中发展出来的德国民法典 所采用的请求权概念就是由温德沙伊德提出的 温德沙伊德通过剥离罗马法上的诉所内含的诉权或可诉请性的因素提出了纯粹 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概念请求权是指法律上有权提出的请求亦即请求的权利 26 有学者认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请求权是一切权利都 具有的某种强制性因素二是请求权是一种纯粹的实体权利 27 二二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请求权的本质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请求权的本质 温德沙伊德在剥离罗马法上的诉权的过程中区分了作为程序意义上的请求权 和作为实体意义上的请求权温德沙伊德认为请求权表示的是实体法的权利 这个权利可以在司法程序以外得到实行可以通过当事人自愿履行在许多情况 下还可以被转让和免除尽管请求权时效的实际意义在程序中更为明显但民法 典仍然是将请求权时效作为实体法的制度加以规定的 28不过 温德沙伊德虽然在 实体法和诉讼法已经有了一定分离但仍然残存着诉权法民事实体法尚未彻底 走向抽象具体化 29 作者认为程序意义上的请求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请求权是可以分离的比如 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债权人虽然可以提起诉讼主张请求 权但请求权却可能因抗辩权的行使而消灭即使如此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 债权人仍然享有保持权这种分离使得请求权具有双重功能其不仅表明一种 24 马俊驹 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53 页 25 张驰 论诉讼时效客体载法学2001 年第 3 期 26 金可可 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载比较法研究2005 年第 3 期 27 金可可 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载比较法研究2005 年第 3 期 28 德卡尔 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23-324 页 29 陈英 诉讼时效的客体与效力兼谈民法典诉讼时效制度的设定载法学2005 年第 4 期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10 实体法上的权利即是权利存在的实体法依据同时也表明特定人可以通过诉讼 来使负有义务的一方作为或不作为并通过司法程序使它得到执行 30故有学者 认为请求权本质在于为民事主体行使诉权提供实体法的基础是民事主体寻求 司法保护的手段是连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础 31 三三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请求权是救济权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请求权是救济权 诉讼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那么其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还是第二性 的责任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呢 从原权利和救济权的分类来看原权利是民事法律中存在的权利救济权是 原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而发生的权利救济权的实质无非是 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请求侵权行为人或不履行债务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 在原权利或基本权利层次上不存在请求权只有在原权利的行使或实现受到妨害 时才发生作为救济权的请求权作为原权利的救济手段才是请求权的本质 32 在抗辩权发生主义模式下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请求权与抗辩权的关系只 有在基础权利义务关系遭到破坏后才能产生这里的请求权是债权人提起诉讼的 依据只不过会因为遭到债务人的抗辩权的行使而失效有学者认为诉讼时效 虽然以权利为调整对象但其直接作用的对象则为权利内容以公权力强制实现的 可能或者说是权利人要求法院动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实现的资格诉讼时效的客 体决定了这一制度的调整对象惟限于责任关系中的救济权而与存在于第一性法 律关系的原权利无涉 33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诉讼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该请求权具有救济权 的性质 三诉讼时效客体之争的意义 一一抗辩权的发生和行使与否关系请求权的命运抗辩权的发生和行使与否关系请求权的命运 明晰作为诉讼时效的客体即请求权属于救济权的意义在于债权人的请求权 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债务人在诉讼时效完成后要对抗 债权人的请求权的行使必须行使抗辩权方可实现由此抗辩权是否发生以及 债务人是否行使抗辩权关系着债权人的请求权是否能够实现 30 德卡尔 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22324 页 31 王少禹 请求权概念辨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1 期 32 曹治国 请求权的本质之探析兼论物上请求权的性质载法律科学2005 年第 1 期 33 王利明主编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00 页 第一章 债务承认的理论前提 11 二二抗辩权的行使与否是义务人意思自治的逻辑效果抗辩权的行使与否是义务人意思自治的逻辑效果 如前所述诉讼时效的完成并不必然导致债权人的实体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 效果在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如果义务人援引抗辩权权利人的权利即 转化为自然权利义务人的义务也就转化为自然义务如果义务人不援引抗辩权 则权利人的权利仍然是一种完整的权利所以在立法论上时效届满只能导致义 务人的抗辩权的产生 34进而言之 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民事 法律关系并非当然转化为自然权利义务关系其原则上只给予债务人这样的可 能即他可以在诉讼中行使他的抗辩权从而阻止债权的执行 35 可见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是导致抗辩权的发生而一旦债务务人行使了抗 辩权则导致请求权的消灭 36这一观点的成立 势必对传统的关于诉讼时效完成 后的债务为自然债务的观点产生冲击因为在传统民法理论框架下诉讼时效 完成后的债务为自然债务抗辩权是否行使与自然债务的产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 关系换言之在抗辩权行使之前自然债务已经产生权利的性质不受抗辩权 的影响这样一种观点的形成与以司法保护要求权作为请求权的本质的观点有 关其导致的后果无论在实体法上还是诉讼法学上均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37因 为诉讼时效的完成并不导致权利本身的消灭其并不能直接影响权利和义务之 间的实质性联系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自愿履行因享有保持力而不构成不当得利 所以自然债务在抗辩权行使之前并未产生相反却是抗辩权行使的结果 34 王利明 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46 页 35 德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46 页 36 马俊驹 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48 页 37 王利明主编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05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12 第二章 债务承认的效力依据 第一节 比较法研究和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比较法视角下债务承认的效力 一一胜诉权消灭模式下债务承认的效力胜诉权消灭模式下债务承认的效力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一般在立法上规定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实际 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但对义务人作出的承认债务的意思表示在其实际履行之 前的法律效力立法并不予以肯定 38这些国家在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上持 胜诉 权消灭主义在这样的模式下债务人之所以不获得法律承认就是因为法院有 权依职权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是否超过对超过诉讼时效时效期间的债务不予保护 进而言之这些国家的立法和理论将诉讼时效的客体界定为了胜诉权认为时效 期间经过即当然发生胜诉权的消灭对于这样一种引起权利得失变更的法律事实 只能依法院主动审查若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的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而且 依这些国家的立法法律只对超过诉讼时效后债务务人的实际履行予以保护而 对实际履行之前的债务承认的意思表示并不予以保护换言之债务承认发生效 力的前提是给付行为的履行 因而这种模式下的债务承认实际上是一种践成法律行为这一做法与其 诉讼时效制度中对时效的效力采取胜诉权消灭主义对时效的援引采取法院应依 职权主动适用而不论当事人申请与否的规则保持了整体上的一致性 39 二二抗辩权发生模式下债务承认的效力抗辩权发生模式下债务承认的效力 以德国为代表的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时效制度明确规定时效完成后义务人 以契约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作出的承认债务的意思表示与时效完成后的实际给 付具有同等的效力如德国民法典第 214 条第 2 款40的规定以及台湾地区现行 民法典第 114 条41的规定都认为债务人以契约或者以其他方式承认债务都可使 38 刘保玉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达成的还款协议有无法律约束力问题刍议载山东法学1997 年第 6 期 39 刘保玉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达成的还款协议有无法律约束力问题刍议载山东法学1997 年第 6 期 40 德国民法典第 214 条第 2 款规定对时效完成后的请求进行给付的不能要求返还尽管履行时不知 道时效已经完成亦然义务人以契约承认债务或者对债务提供担保的适用相同的规则 41 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典第 114 条规定 时效完成后债务人得拒绝给付请求权已经时效消灭债务人仍为 第二章 债务承认的效力依据 13 债务承认的意思表示在实际履行之前发生法律效果 有学者认为从法律行为的角度分析上述法例及其理论实质上是将时效完 成后之给付及时效利益之抛弃视作诺成法律行为债务人对已罹时效之债务一 经以契约或者其它方式作出承认或愿为履行之意思表示纵尚未履行亦生效力 而对时效制度之整体上看对此问题的这种处理方法与这些立法例中对时效的 效力问题多采抗辩权发生说对时效的援引问题通取非当事人主张法官不 得主动援引制度是密切相关且一脉相承的 42 二抗辩权发生主义对讨论债务承认效力的意义 一一符合我国民法典的未来发展趋势符合我国民法典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基地民法建议稿第 234 条43第 237 条44和社科院法学 所民法典建议稿第 191 条45可看出 我国民法典的未来趋势也是倾向于采纳抗辩权 发生主义 人大稿第 234 条规定诉讼时效届满原义务人拥有拒绝给付的抗辩权第 237 条又规定除非为使受时效利益明确其权利的存在时效必须由当事人援引 法学所稿第 191 条虽然并未明确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问题但该条规定 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适用对此作者有理由相信该 建议稿实际上采纳了抗辩权发生主义因为根据胜诉权消灭主义无法推导出诉 讼时效只能由当事人自行援引的结论 二二符合诉讼时效的目的和意思自治的理念符合诉讼时效的目的和意思自治的理念 1抗辩权发生主义符合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 1传统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目的的观点 关于诉讼时效的目的学术界一般采三目的说,即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 履行之给付者不得以不知时效为理由请求返还其以契约承认债务或提出担保者亦同参见梁慧 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书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50 页 42 刘保玉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达成的还款协议有无法律约束力问题刍议载山东法学1997 年第 6 期 43 该建议稿第 234 条规定 权利人于法定期间内继续地不行使其权利义务人有权拒绝履行给付参见王利 明主编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97 页 44 该建议稿第 237 条规定 非经当事人主动援引时效抗辩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以诉讼时效作为裁判 的依据但为使受时效利益明确其权利的存在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进行必要的阐明参见王利明 主编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17 页 45 该建议稿第 191 条规定 时效必须由其受益人或者受益人的代理人通过诉讼或者仲裁主张才能适用法 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依职权适用时效参见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书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4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诉讼时效完成后债务承认的效力 14 作为证据之代用稳定法律秩序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46 1.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西方法彦有言法律帮助勤勉人不帮睡眠者诉讼 时效的重要作用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其权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产的效用 及促进社会经济流转正常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作为证据之代用凡时效期间届满即可以认为不行使权利的人丧失其权 利有利于避免当事人举证及法庭调查证据的困难 3稳定法律关系实行时效制度因固定期间的经过而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 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2对传统民法观点的延伸 德国民法典立法理由书认为诉讼时效的目的并非在于侵夺权利人的 权利而是在于给予义务人一个保护的手段使其在不需要详察事务时就可以对 抗不成立的请求权 47这意味着 诉讼时效并非偏重于债权人或债务人一方而是 注重双方利益的平衡 事实上无论是取得时效还是消灭时效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秩序而这两种 对立的秩序背后却隐藏这两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就消灭时效而言这两种秩序分 别是基于请求权人对义务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存在的旧的秩序和因权利人长时 间怠于行使权利而形成的权利处于休眠状态的新的秩序 48可见 诉讼时效不仅有 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功能而且在于给予债务人一个抗辩权以此来平衡 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冲突从而来调整当事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在于当事人双方利益以及当事人和社会利益之较量 49因 而诉讼时效制度也应渗透着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其不仅担负着平衡当事人之 间利益冲突的重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要平衡当事人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 的冲突对此有学者认为时效的意义不只是对既存的时间限制作为法律 事实它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即也使他人取得权利或利益从而发生稳定事实 关系的本质意义 50 时效制度能够促使负担照顾义务和法律保护债务人的合理信赖这其中隐含 着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即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担照顾义务和法律保护债务人的合 理信赖如果债权人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而近乎永久性地随时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 46 梁慧星 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38 页梁慧星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 由书也将诉讼时效的重大功能论述为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作为证据之代用稳定法律秩序 47 德梅迪库斯著 德国民法总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91 页 48 柳经纬 当代中国民事立法问题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12 页 49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31 页 50 龙卫球 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11 页 第二章 债务承认的效力依据 15 则显然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并严重损害了债务人的利益 51这也是债权人需要向 社会整体利益付出的代价 可见诉讼时效的目的不仅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在于维护社 会的经济秩序即其不仅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和给予债务人一个抗辩权而 且其通过利益的平衡来巩固和稳定既存的社会经济秩序时效制度之所以偏好新 的社会秩序其原因在于保护新的社会秩序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52而这样的要求 的达到无疑都渗透着诚实信用原则的精神 2抗辩权发生主义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品混凝土买卖协议
- 医药工程师劳动合同
- 广东省禽畜委托养殖合同格式
- 工业结构设计合同样本
- 参股合作协议书参考
- 纺织品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快消品供货合同范本
- 手机美容保护膜系统购销协议
- 2024年化工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油漆施工合同书格式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心衰健康宣教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 钻孔灌注桩桩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格及填写范本
- 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日周月
- ##玩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
-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运转操作指南
- 对虾养殖生产记录表
- 《分批试验法》课件1.ppt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