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法视野下的环境权法理分析 ( 硕士论文摘要) 专业: 研究方向: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法学理论 法理学 李科峰 徐永康教授 刚过去的2 0 0 7 年,是中国环境危机突现多发的一年。环境问题频频发生的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健全,很多条款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 印,滞后于社会发展,成为名存实亡的“休眠条款 。环境权理论是环境保护立 法的基础理论。深入研究环境权的相关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和 改善环境现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环境权研究现状,阐述了环境 权存在的现实价值。上世纪6 0 年代,法学界开始对环境危机进行反思和检讨, 提出了“环境权一这一概念。目前,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已被国际社会 认可。 第一章首先界定环境的概念,在分析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张力维度 及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定义环境权的概念。环境权的主体应特指自然人、后代人, 而不涵盖国家、法人或其他组织、自然体和全人类。环境权的客体包括物、行为、 精神财富和人身。环境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 和环境请求权。因此环境权是指自然人包括后代人天赋的,在健康的、良好的环 境里生存的权利以及为维护健康的、良好的环境而派生的知情、参与决策和救济 请求的相关权利。 第二章分析环境权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法理基础。环境恶化、生态危 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公民、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环境保护运动是环境权的现 实基础。环境权的法理基础主要包括公共信托理论、代际公平理论、可持续发展 理论和人权理论四个方面。 第三章概括介绍了国外的立法模式,进而与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了我国目前立法缺陷主要在于权利位阶定位不准确、义务主体定位不清晰和 立法体系结构不完善的结论。 最后一章基于上述分析,旨在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权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在论证设立宪法环境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环境权入宪的立法主张。 随后为保障宪法环境权的实现,提出了四点具体的法律制度支撑:一、从扩大环 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增加违法成本两个方面,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 提出环境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应该是一切掌握环境信息的行政机关,采用反向列举 加概括的方式明晰环境知情权的界限;三、通过设计公民环境参与权的实现程序 和强化公民环境参与权义务主体的责任落实,加大参与权的决策力度;四、在环 境权遭受侵害时,权利主体的救济方式应多元化,除了公力救济还应建构社会救 济和私力救济制度,以完善对环境权的全方位保护。 关键词 环境权宪法权利事前防预事后救济 2 j u rip r u d e n c eanayssprudence n aiy siife n vir o n m e n t airights0ng h titiikl 。leinl e g 。isla t 。io ni ( a b s t r a c to ft h e s i sm a s t e ro f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 m a j o r :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s p e c i a l t y :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a u t h o r :l ik e f e n g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x uy o n g k a n g i n2 0 0 7 ,t h e r ew e r em u l t i p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s e se m e r g i n gi nc h i n a i ti s o n ei m p o r t a n tc a u s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s e st h a t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l e g i s l a t i o ni sn o tp e r f e c t m a n yc l a u s e sa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t h ec u l t u r eo fp l a n n e de c o n o m ya n dc a nn o tk e e po nw i t ht h e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n o ta p p l i e dn o w t h et h e o r y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si s t h et h e o r yb a s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i o nl e g is l a ti o n s oa st op e r f e c t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l e g i s l a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i ti so fg r e a t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r e s e a r c h i n t ot h er e l a t e dp r o b l e m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a n d e x p l a i n e dt h e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se x i s t e n c e i nt h e1 9 6 0 s , s c h o l a r so fl a wf i e l db e g a nt or e f l e c ta n dr e v i e w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s e s a n dp r o p o s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h a sb e e n r e f e r r e da st oan e wr i g h ta n dw e l le s t a b l i s h e db y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f i r s t l ye x p l a i n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i g h t ,a n dt h e na n a l y z e dt h es c o p eo fl e g a ls u b j e c t ,l e g a l o b j e c ta n d c o n t e n tt od e f i n ei t t h el e g a ls u b j e c ti n c l u d e sn a t u r a lp e o p l ea n d o f f s p r i n g s ,n o tt h ec o u n t r i e s ,t h el e g a lp e r s o n so ro t h e r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 l i v i n go r g a n i s m sa n dh u m a nb e i n g s 。t h el e g a lo b j e c ti sr e f e r r e da st o t h i n g s ,b e h a v i o r ,s p i r i t u a lw e a l t ha n db o d y t h ec o n t e n ti n c l u d e st h e r i g h tt ou s e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r i g h tt ok n o w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r i g h t t op a r t i c i p a t eo n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r i g h tt oc l a i m s ot h ec o n c e p t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i st h a tn a t u r a lp e o p l ea n do f f s p r i n g se n j o yt h er i g h t o fli v i n gi n h e a l t h ya n dg o o de n v i r o n m e n t ,k n o w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a n dc l a i m i n g p r o t e c tio n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a n a l y z e dt h er e a l i s t i cb a s i sa n dt h e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b a s i so ng e n e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t h ef o r m e r n o to n l yi n c l u d e se n v i r o n m e n tp o l l u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d e s t r u c t i o n ,b u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c a m p a i g nw h i c hp e o p l e , g o v e r n m e n t s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l lh a v e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 t h el a t e r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t h ec o m m o nt r u s td o c t r i n e ,t h ei n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a lf a i rd o c t r i n e ,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o c t r i n ea n dr i g h t so fh u m a n i t yd o c t r i n e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s u m m a r i z e dt h ef o r e i g nl e g i s l a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p r e s e n tl e g i s l a t i o ni nc h i n a i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 d e f e c t sw e r el o c a t i o nr i g h t s s t e p si n a c c u r a c y ,l o c a t i o no b l i g o r s s t e p su n c e r t a i n t ya n dl e g i s l a t i v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m p e r f e c t i o n i n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ip r o p o s e ds o m el e g i s l a t i v es u g g e s t i o n st op e r f e c t t h el e g a ls y s t e mo fp r o t e c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r i g h t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b o v e a n a l y s e s t h r o u g hh a v i n g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n e c e s s i t ya n d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c o n s t i t u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 ip r o m o t e di t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i na d d i t i o n ,ip u tf o r w a r df o u rs u g g e s t i o n si n v o l v i n g 2 c o n c r e t el e g a ls y s t e mt or e a l i z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i g h t t h e f i r s t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t h es y s t e m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 , t h es c o p eo fa p p li c a t i o nf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s h o u l db e e x p a n d e da n dt h ei ll e g a lit yc o s ts h o u l db ei n c r e a s e d t h es e c o n d ,o b lig o r s o fr i g h tt ok n o wi st h a ta l le x e c u t i v ea u t h o r i t i e sw h oh a v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l i m i to fr i g h tt ok n o w s h o u l db ed e f i n e dc l e a r l y t h r o u g hi n v e r s ee x a m p l e sa n d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 ,t h ep r o c e d u r et o e n s u r et h er i g h tt op a r t i c i p a t eo ne n v i r o n m e n ts h o u l db ei m p r o v e da n d o b l i g o r s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s h o u l db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oe n h a n c ep e o p l e s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p r o c e s so fd e c i s i o n w h e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i s i n f r i n g e d ,t h e r em u s tb ev a r i o u sr e m e d i e si n c l u d i n gt h es t a t ep o w e r r e l i e f ,s o c i a lr e l i e fa n dp r i v a t er e l i e ft op e r f e c t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o m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l y k e yw o r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c o n s t i t u t i o nr i g h t s b e f o r e h a n dr e l i e fp o s tr e l i e f 3 论文独创性声明 李科峰的学位论文立法视野下的环境权法理分析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研究者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储签名:辫聿 眺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 寥午o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政法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并制作光盘,学校可以公布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同时有 权将本学位论文加入全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保密的论文在解 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蝉导师签名:吼一型:垒诊 立法视野下的环境权法理分析 岛言 寸目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在自然经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都比 较低,因此即便是发生破坏环境的事情,也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其影响力是可 以忽略不计的。然而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上个世纪5 0 年代以后,科 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同 时人口规模剧增,对自然环境的破环也是触目惊心的,环境危机在全世界范围频 频发生,成为了全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乃至威胁人类的整 体生存。上世纪6 0 年代,法学界开始对环境危机进行反思和检讨,提出了“环 境权 这一的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参 与讨论之中。他们开始反思传统财产权的弊病,以“契约自由 ,“财产权神圣不 可侵犯为护身符的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的行为,受到了各方的质 疑。1 9 7 2 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这次大会成 立了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刀,对世界面临的 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进行研究。1 9 8 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发表了影响 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集中分析了全球人口、粮食、物种和遗 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并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 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的概念。此后, 环境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在世界范围内,大 多数国家的立法实践中都包含了保护环境和特定自然资源的条款,将环境权列入 宪法的也不乏其例。 对于环境权的理论研究,我国起步较晚,以蔡守秋、陈泉生、吕忠梅、徐祥 民1 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加入到环境权的研究中,初见成果。环境权理论是环境 1 蔡守秋代表作: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调整论一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 与补充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 陈泉生代表作: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版 法律实践的基础和指南。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环境问题已经成 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摆在中国 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环境权进行法理方面的深入探究具有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吕忠梅代表作: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沟通与协调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 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徐样民代表作: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2 第一章环境权的概述分析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 概念是理论阐述的基础,逻辑推理的前提,思维之网的纽结。研究公民环境 权,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环境指的是什么。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环境是相对于某一 个中心而言的。辞海中的环境指的是“周围的境况。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 2 辞海中的环境含义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指自然环境,是以生态系统( 包 括所有的生命体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非生命物质) 为中心;二是指社会环境,是 以人类为中心的。然而,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的环境指的仅仅是自然环境,而不 包括社会环境o 在英语的语境中环境“e n v i r o n m e n t 一一词有包围、环绕之意。 有的学者认为在原始社会环境是自然界本身。但是,随着城市的产生特别是工业 革命以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成了人工化的东西了。3 因此,环境 不再是自然界本身,而包括以人类及其活动范围所涵盖的非自然领域。这就是沼 田真所指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4 不同的学者对环境的内涵存在着不同 的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环境赖以形成的中心有不同的理解。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对于环境内涵的界定也是存在差别的。比如, 阿拉伯联盟环境与发展宣言( 1 9 8 6 年) 明确指出:“环境乃指围绕人周围的 一切。自然环境由水、空气、土地及土地上的所附和所含有的所有物质组成,他 们有真主安拉召唤我们建立的旨在方便生活及其方式的东西。 澳大利亚环境 规划与评估法( 1 9 7 9 年) 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个人或者人的社会群体 之周围事物的所有方面。一: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 1 9 9 1 年) 对环境的解释是: “环境是指相互关联并影响生态平衡、生活质量、人体健康、文化与历史遗产和 景观的自然和人工因素的综合体。 印度环境法( 1 9 8 6 年) 中对于环境的定 义是:“环境包括水、空气、土地,和水、空气、人类、其他生物、动植物、微 生物和财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弦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1 9 7 2 年) 、美国国家环 境政策法( 1 9 6 9 年) 都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我国环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5 7 5 页 3 日 宫本宪一著:环境经济学) ,朴玉译,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6 l 页 日 沼田真著: ,载中国社会科学 1 9 8 2 年第3 期;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 ,武汉 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4 旷2 7 2 页 4 尚未出生的后代人。6 罗典荣和陈茂云两位教授认为,环境权的主体包括国家、 法人和公民。7 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回避了环境权的主体范围的问题,假定了环境 权的主体展开研究,比如张梓太教授直接论述国家环境权,8 吕忠梅教授撰文论 述公民环境权。9 笔者认为,环境权的主体仅包括自然人、后世人,而不包括国 家、法人或其他组织、自然体和全人类。 国家不是环境权的主体基于如下原因:第一,环境权的本质就是主体享受健 康、无污染的良好环境的权利。只有具有生命的自然人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国 家作为抽象的人格体无法像人类那样在环境中繁衍生息,它不需要享受明媚的阳 光。第二,主张国家环境权的学者认为,国家环境权包括环境处理权、管理权、 监督权等。笔者认为,环境处理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本质就是国家环境主权。 国冢环境主权和环境权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前者是一种权力,国家基于这种 权力在其主权范围内对于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后者是公民的权 利。国家环境主权来源于环境权,保障环境权。 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是环境权的主体。以蔡守秋和陈泉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主 张法人或其他组织是环境权的主体。他们认为,单位也应该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开张经济活动的权利。它们的环境权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排污权和劳 动环境权。笔者认为:环境权产生的根源是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是人类为自身 健康发展而斗争的过程中争取来的,是一种新型的权利。然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权、排污权,是从传统财产权、经济自由权派生而来,不同于环境权产生的背 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排污权可以通过法律对于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权的规 范加以调整,没有必要划入环境权之中。劳动环境权,其实是劳动者在良好的环 境中工作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即自然人,而非法人或其他组织。 自然体不是环境权的主体。蔡守秋教授将纳入到了环境权的主体的范围之 内。他主张,自然体的环境权,一般是指由法律所规定的“人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大自然或非人物种有受人尊重、热爱、保护、合理利用的权利一。1 0 郑少华教授也 赞同将自然体纳入到环境权的主体范围。自然体权利的提出是建立在生态中心主 陈泉生、张梓太著: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 ,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1 3 页 7 罗典荣、陈茂云t 环境权初探,载法学研究1 9 8 8 年第3 期 。张梓太:论国家环境权) ,载政治与法律) 1 9 9 8 年第3 期 9 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0 3 1 5 4 页 加蔡守秋著:调整论一一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5 1 2 页 5 义的基础之上。万物有灵论和自然法的思想构成自然体权利的思想渊源。万物有 灵论主要内容是大自然的所有部分都拥有某种意识和精神,人与整个环境的关系 都带有布伯所说的“我一你关系 的性质。1 1 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家曾拥有一种明 确的与人定法相对的自然法思想,认为既然有适合人的社会法,也会有适合动物 的自然法。希腊一罗马的传统观念是动物是自然状态的组成部分和自然法的主 体。基于自然法的基本理论,他们认为自然体可以成为权利的主体。另外,在实 体法律方面,出现了诸如1 8 2 2 年英国 禁止虐待家畜法案、1 9 6 4 年美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0 页 拍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4 页 吴卫星:环境权研究 和胡静:论环境权的要素 ,载( 2 0 0 2 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 集 2 0 0 3 年舨,第5 9 页和第6 7 页 1 8 贾雪池:论环境权,载( 2 0 0 1 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 2 0 0 2 年版,第7 9 页 1 9 葛洪义著:法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2 1 - 4 2 2 页 陈泉生著: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1 页 2 1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5 页 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其价值和利益在于物体中所载的信息、知 识、技术、标识( 符号) 和其他精神文化,属于非物质财富、“无体( t o ) 物、 “智力成果一或“无体财产一。笠环境问题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的广, 有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一般的手段,普通大众很难全面地获得 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集中在专业结构及其人员的手中,从 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情况促使形成了“信息的垄断一。环境问题的知情权是公 民行使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公民如果连环境问题是什么,发展到何种程度等 基本问题都无从知晓,那么环境权又该如何行使呢?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 的法治意识不断地增强,与此同时公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与日俱 增。公民对于环境知情权的需求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另外,我国 :环境保护法 第1 1 条这样规定:“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 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由此可以 看出,我国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有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的义务,从一个侧面为公民享 有环境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具体的说,在环境知情权中的权利行使的对 象就是环境行政主管定期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即精神产品的一种。由此可以看 出,环境权的客体应该包括精神财富。 除了物、行为和精神财富外,环境权的客体还有什么呢? 一般来讲,传统法 学理论是不承认“人一或“人身 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人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 体。然而,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人身纾也逐渐被纳入法律权利客体的 范围。2 3 笔者认为人身也应纳入环境权所保护的客体范畴,理由有二。首先,在 传统人格权理论中,生命健康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但传统人格权对生命健康的 保护是要以其直接受到侵害为必要条件的。然而,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破坏 行为给公民的人身所造成的侵害常常带有隐蔽性、间接性。2 0 0 6 年底沸沸扬扬 的“多宝鱼事件乃就是力证。在此事件中,导致多宝鱼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多 个,但其中之一是水质污染。斟我们可以看到各中的隐性链条关系:环境受到污 染生物受到污染一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再者,在传统人格权理论体系中, 笠葛洪义著: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2 3 页 笛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1 7 页 m 王秋实: 2 0 0 6 年1 1 月2 3 日第4 版 9 判定人的生命健康是否受到侵害是以人的生理或心理是否出现疾病为衡量标准 的。而在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严重后果可能就是造成各种各样的疾 病。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疾病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人们难以想象和承受,“十 大公害事件 就是很好的佐证2 5 。因此,以人的生理或心理是否出现疾病作为衡 量是否侵犯人格权标准,以此来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时间上显然过于滞后。环境 法是以保证环境的清洁和优美、不以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作为立法目标,而以对环 境质量的破坏作为承担责任的依据。嘶以从传统人格权理论中派生并独立出来 的环境权,将救济标准设定为环境质量的破坏,突破了传统的侵权法对人身权的 保护界限,从一个新高度以未雨绸缪的预防视野捍卫着公民生命健康安全。可见 环境权的客体还有必要包含人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民环境权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人身。 三、环境权的内容 环境权与其他法律权利一样,是由各项子权利或派生权利组成的结构严密的 网状的权利体系。根据公民环境权的理论体系和世界各国的有关环境立法实践来 看,公民环境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使用权。设立环境权 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类以及未来的后世对于环境的使用,从而满足他们生存发展 的需要。各国也纷纷将光照权、眺望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风景权等一系 列对自然环境的使用权在其环境立法予以规定。第二,环境知情权。环境知情权 包含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公民依据法律的规定,获得本国乃至世界环境状况的 自由;第二层是指公民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向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公开涉及环境 因素的信息权利。这一权利既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 必要民主程序。第三,环境参与权。环境参与权的内容包括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或 笛全球十大公害事件,即1 、1 9 3 6 年1 2 月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 、1 9 4 8 年1 0 月的多诺拉烟雾事件3 、 1 9 4 3 年、1 9 5 5 年和1 9 7 0 年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4 、1 9 5 2 年1 2 月的伦敦烟雾事件5 、1 9 5 3 年 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的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事件6 、1 9 6 8 年日本九州的爱知县发生米糠油事件7 、1 9 8 4 年1 2 月3 日的印度博帕尔事件8 、1 9 3 1 年至1 9 7 2 年的富山骨痛病事件9 、1 9 8 6 年4 月2 6 的切尔诺贝 利核泄漏事件,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1 0 、1 9 8 6 年1 1 月1 日的剧毒物污染莱菌河事件参见 吴卫星主编:环境与资源法学) ,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5 6 页 拍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4 7 - 1 5 0 页 1 0 合理的途径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活动,组成环境保护的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 宣传教育和实施公益性环境保护行为和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该制度有利于提高 政府环境决策水平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有利于保证环境法规政策的实施,促进 环境良性发展。第四,环境请求权。环境请求权是一种救济性的权利,保障公民 行使环境使用权、参与权和知情权得以实现。环境请求权有两个部分构成行 政请求权和司法请求权。前者主要是指对于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机关提请行 政复议和国家赔偿的请求权,后者指向司法机关提出侵权的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的请求,因他人侵犯公民环境权而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停止不法侵害的请求权 等。2 7 四、环境权的再定义 综上所述,环境权的主体应特指自然人和后代人,而不包括国家、法人或 其他组织、自然体和全人类,因为组织或人的集合体作为人格的法律拟制,无法 直接感知自然环境,无法亲身体验环境的良好和切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而将 虽暂无权利能力的后代人列入环境权主体进行考量,则是公平原则在解决代际冲 突问题上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不断激化,环境 权的客体除物以外,还应涵盖行为,精神财富和人身利益。环境权的内容包含着 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其中环境使用权是权益, 是权利的本体和核心,环境知情权和环境参与权是权益实现事前保护的依据,环 境请求权则是权益受损事后救济的手段,它们作为权能,共同构成了环境权实现 的保障。环境权的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但其本身却并非历史的范畴, 在人类社会的纵深应是永恒的。因属人权范畴,其存在并不依据于法律的设置。 如果说权利依其来源分类,可划分为法定的、意定的和天赋的话,那么环境权应 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权利,这种权利专属于主体本身无法转让、剥夺和强制执行。 立法于之,除了尊重只能通过各种制度的设计予以完善,否则便难担“善法一之 名。 可见环境权是一个权利集合,指自然人包括后代人天赋的,在健康的、良 z 7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 ,载法学研究 2 0 0 6 年第6 期 1 1 好的环境里生存和生活的权益以及为维护安全、健康的、良好的环境而派生出的 知情、参与决策和救济请求的相关权利。 第二章环境权的沿革分析 法律创新来源于经济基础变革,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又独立于经济基础。人类 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冲击着地球承载量的底线, 这是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加剧,环境污染问题和资 源稀缺的问题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就是基于 这样的背景产生出来,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一、环境恶化 第一节环境权的现实基础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与此相对应是自然资源被过度地消耗,环 境在不断恶化,传统型公害和现代性公害交错出现。可以说,环境要素的稀缺性 是导致公民环境权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 口数量有限,清洁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等环境要素被认为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能够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势必 不会引起人类的关注。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阳光、 水、空气、风景等环境要素的稀缺性逐渐显露出来。在一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矛盾。此时,为了保证这两种利益平衡发展,社会 有必要对此作出制度性安排。赋予主体一定的权利,通过权利来平衡与制约人与 人之间利用稀缺性的环境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合理的分配稀缺资源。 荔环境权就是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协调起来,并使得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对人 类产生的效用总和达到最大。 二、环境保护运动 丝罗丽枝: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年 1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呈现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世界各国开 始大力发展经济。随之而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水资源被污染、人口数量剧增、 大量的生物物种的消失、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空气污染加剧等一系 列生态环境危机。面对这样的频频发生的大规模的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做出 了快速的反映,发起了一场由下至上的环境保护运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国 际组织的推动下,每年的4 月2 2 日被确定为“地球日一,6 月5 日被确定为“世 界环境日。到了上个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其中,逐步转变传统的发 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观。 ( 一) 公民积极推动环境权的兴起 二十世纪中叶,在很多人沉浸还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巨大财富的狂喜之中 时,美国著名学者r 卡逊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问世了,率先向当时的经济 发展模式发难,引发了一场公民对环境危机的深刻反思的运动。随后,在1 9 7 0 年4 月2 2 日美国爆发了由2 0 0 0 多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 态失衡问题,美国民众,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深入地考虑如何通过自身的变革, 摆脱现有的困境。他们片面追求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的丰富,是导致生态失衡的重 要原因之一,突破环境的瓶颈,必须树立以生态平衡主义为基础的全新经济发展 模式。这次运动不仅在美国社会反响强烈,而且直接促成了世界“地球日一的确 立。以此为契机,1 9 7 2 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环境保护问题第 一次被列入全球问题的讨论议程。 社会公益团体也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首先倡 导以法律确立公民享有环境权。他们一方面以环境保护运动的形式抵制政府对自 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另一方面借助行政诉讼手段要求法院撤销或者停止政 府的违法行为,形成判例的形式影响以后的相关案例的裁决。例如,当美国政府 批准在哈德逊河建立一个大型的水力发电站,这个发电站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 的三分之一。美国一个环境保护团体认为,在哈德逊河建设水力发电站会影响当 地的自然景观;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他们请求当地法院撤销政府的行政许可。 当地法院深入实地考察了哈德逊河周边的环境,认为与发电站所能带来经济利益 相比,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更值得法律加以保护。上个世纪7 0 年代,一大批类 似的以保护公民的环境权为诉讼理由的侵权诉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在司法领 1 4 域,法院的判例也逐渐确认了公民的环境权。美国公民对自然环境之“权利意识 , 及侵害自然环境之“远法意识,也因之日渐提高,对环境之侵害,也由一向用 “私的不法妨害 或“公的不法妨害 之“不法妨害 法理,改采“环境权 之 理念。曲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联考卷)数学试题
- 2024届四川蓉城名校高三下-(第三阶段)期中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宿迁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南宁驾校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包头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郑州客运上岗证考试题多少道题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四平市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新2025届生物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查房
- 肾性贫血络病的中医辨治
- 英语专业教学法方向论文写作指导
- 业扩报装技术工作总结
- 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吊装方法与吊装方案全
-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口腔颌面外科课件)
-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2023年4月自考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