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获得 飞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经济浪 潮中挺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开始了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直 接投资的进程。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新设投资和跨国并购投资,这两种方 式从股权结构看,又可分为合资和独资。不同的投资方式意味着从国际市场取得 不同的收益,代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国际化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因此投 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不同的投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与劣势,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适合自 己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往往受企业自身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企 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国际化经验、企业文化、东道国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因素。 我国企业对跨国新建与跨国并购的选择,从现实情况看,仍然是以新建为主,并 购为辅,但并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合资与独资角度来看,目前仍是以合资为 主,独资为辅。这与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普遍跨国并购经验不足、资金 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分别对跨国新建与跨国并购、独资与合 资建立一般模型进行定性的选择分析,再具体逐个分析影响我国企业投资方式选 择因素,从单个因素层次找出适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关键词:跨国并购;新建投资;独资;合资;技术水平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 large-scale production, the global fdi develop rapidly. fdi ha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way by which national enterprises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advance in the world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also begun towards international markets, expanding fdi proces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 greenfield investment and cross-board merger greenfield investment;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joint ventures ; technology level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提高了市场准入程度并奉 行国民待遇的原则,其结果是,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国外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 营局面,它将迫使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 竞争,获取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 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国内市场国际化已使我国企业直接面临外 国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必须顺应潮流, 面向世界,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走向国 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也意味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更复杂的环境,因此企业在作出直接投资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对外直接投资的 方式又多种多样,不同的投资方式又意味着从国际市场取得不同的收益,代表着 不同的资源配置、国际化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因此投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 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本文通过分别对跨国新建与跨国并购、合资与独资进行比较,首先建立一个 一般选择的定性分析模型,希望借此能为我国企业的投资方式选择提供一个一般 分析框架; 然后从我国企业自身内外视角逐个考察影响我国企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找出适合我国企业的投资方式。通过本文的创作,首先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决策者 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投资方式,意识到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重要性;其次能够为我 国企业提供一个方式选择的分析方法;最后有助于我国企业明白自身所处的内外 环境,为我国企业作出正确的直接投资方式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1960)的一国企 业的国际经营活动:直接投资研究一文,开创性地将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应用 于企业跨国经营分析,从而建立起了独立的企业跨国经营理论。 继这之后,雷蒙德弗农(rvernon,1966)提出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巴克 利 和 卡 森 (p.j.buckley rander,1992) 15, 从而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特别是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这对存在资金和经 营管理约束的小规模企业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企业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有限,从 而迫使它们求助于与东道国的企业进行合作而更容易的获得信息与资产,再加上 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直接投资所固有的风险的影响,因为一旦进入失败,就可 能导致这些企业破产。因此,由于这个原因,这些规模小的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就 将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或者联盟进入东道国市场。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我国实行对外投资的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资金实力不 足,抵抗风险的能力薄弱,经不起波浪,一旦遭遇不幸或暂时的市场需求萧条时 就会遭遇濒临倒闭的境地,因此这时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既可以共同分担经 营风险,增强抵抗风险能力,又适合我国目前资金不丰裕的现实国情,使我国企 业能以有限的自有资金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而对于我国的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 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远集团、海尔集团等,其规模比较大,资金 实力雄厚,完全有实力在海外建立独资子公司的,从而为这些企业集团逐步形成 自己的全球战略、建立完整的全球竞争体系、最终成长为成熟的跨国企业集团提 供便利。 5.2.2 基于我国企业外部因素的视角 东道国的政策法规及腐败水平 一些国家往往对国外投资者投资的行业、规模有所限制,对合资和独资采取 不同的政策。比如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就规定本国一方的股份在合资企业 中所占的比例必须在 51%以上,其目的在于从法律上确定本国投资者在企业中的 经营支配权,防止外国投资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另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就 有着不同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如多因素评分 分析法、“冷热”国对比法)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一般来说,东道国 投资环境越好,跨国公司就越倾向于选择独资形式进入东道国。比如投资接受国 政府的透明度对 fdi 的进入模式有较大的影响。 而腐败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最新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不仅因为它 具有理论层面的深刻含义,更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比如,减少政府的不当 干预和监管,提高政府的廉洁程度等等,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方面,而 且与民主政治等现代化诉求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多企业层面的数据的出现,也为 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条件。理论上,当政府廉洁程度不高时,外商进入 15 arrow, k.j. the value of and demand for information. in: mcguire, c.b., radner, r.(eds.), decision and organization. north-holland, amsterdam. 1972; radner,r., hierarchy :the economics of manag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2,30:1382-1415. 42 后,就不得不为了获得出口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等凭证,不断与政府交涉谈判,从而 增加了其生产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理性的跨国公司在对股权投资模式 进行选择时,一般会将此因素考虑在内。 与本地企业合资,可以避免此类麻烦,节省 企业经营成本,因为它可以利用本地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减少交易环节和成本。 一般来说,合资公司有利于利用东道国的资源, 尽量减少东道国政府腐败给公司 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独资公司则无法利用本地合作者的资源,可能要承受东道国 腐败所引发的附加成本。smarzynska 和 wei(2000)从企业层面实证研究了东道主 国家政府腐败问题对外国投资者偏好的(股权投资结构)影响。他们的实证研究结 果表明,政府的腐败减少了外国直接投资,而使得外方更倾向于以合资的形式进 入。 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产业转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发 展中国家,进入方式应以新建企业和合资为主。从东道国方面看许多发展中国家 从自身的政治和经济角度考虑,腐败水平比较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股权安排和 企业并购等方面均有各种限制,而对新建、合资企业比较欢迎。从进入企业方面 看,我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一般都拥有生产技术优势,选择新建企业 和合资方式,用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工业产权等作为资本入股,既可以节 约外汇资金,也有利于当地企业的市场开发优势,尽快占领市场,还可以利用当 地企业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更好地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对东南亚等独立意识 较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对外资的控股比重有各种形式的限制,且对外国投资 商戒备较强,实行少数股权比较合适。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一般说来,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企业内部化收益增加,相对于较为稳定内 部化成本来说, 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提高, 这在本章模型中表现为 mm 曲线往右移, 此时通过扩大股权的方式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当市场规模足够大时,跨国 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独资进入。同样,东道国的生产和产业增长的潜力越大时,跨 国公司也越倾向于股权较大的直接投资。这种收益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中更是 明显,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来说明这种思想: 假设厂商的成本具有如下形式; qcfc+= 其中 f 是与厂商的产量不相关的固定成本,c 是边际成本,q 是产量,线性成 本函数中的固定成本使生产出现规模经济,因为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越少,平均成本可具体表示为; 平均成本=ac=c/q=f/q+c 由于固定成本分摊在每个单位产品中,因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 q 的增加而下 43 降,此时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单个产品获得的利润随着平均成本的下 降而增加。因此建立独资或扩大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将能获取更多的收益。这种 一般情况也可作为我国企业进入东道国时的参考 。 其它方面 如果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具有特定的目标,此时因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适合 方式。一般说来,当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以维护和拓展出口市场为目标的 投资,宜采用独资,如果是合资的话,也应尽可能拥有多数股权,以便控制合资 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为目标的投资,在股权安排没特殊要求 的情况下,合资更易于获取先进技术,且在有些方面还有利于学习的进行,因此 可更多的考虑合资方式,特别是进入技术程度较高,进入障碍较多的发达国家市 场,比如日本和西欧国家,合资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更为有利;自然资源寻求型对 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合资为主。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本质上讲是“非资 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它不仅要从企业追逐利润的微观经济目标出发,也 应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效益来考虑,资源开发型的境外投资符合我国“利用两 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战略导向,它可直接从国外取得低成本的自然资源供 给, 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合资为主,其原因 有三: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各国都有严格的控制;二是资源开发型的投资规 模一般较大,合资有利于对投入资源的分担;三是合资经营还有利于与东道国建 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有助于风险的共担、资源的共享,确保长期稳 定的海外资源供给。 最后我们也应考虑企业文化,kogut 和 singh(1998)的结论表明,文化上的差 异与合资经营的概率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直接衡量两方文化上的差异存在技术上 的困难,他们就用两国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这一变量来定性表示两国文化上的差异, 其假设是,两国地理距离越远,文化差异越大。研究结果表明,两国相隔越远,其企 业经营、生活和文化的差异越大,外资跨国企业更愿意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以快速 适应东道国经济生存环境。我国企业对一个具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国家进行对外直 接投资时,当其他方面不重要时,也应尽量采取合资方式。 44 结 论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 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因而 对其方式的选择分析就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进行新建与并购选择时,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一般选择模型,通过 将企业的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并购与新建之间的市场势力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 目标企业的资产状况、启动投资成本纳入本模型中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带来利润 化最大的投资方式;在进行合资与独资之间的选择时,从东道国的政府政策腐败 与企业的技术水平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在独资与合资之间存在一个转 换的临界点技术水平,当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于这一水平时,应采取独资,反之采 取合资。在对我国企业自身内外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大部分企 业由于缺乏国际化经验,资金不足等原因适宜采取新建合资的方式,而对于少数 企业由于技术先进、组织整合能力强等原因适宜采取独资并购的方式。 45 参 考 文 献 1 陈 进 忠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的 股 权 结 构 决 策 j.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5, 21(2):75-77. 2 程新章.跨国并购还是新设投资?跨国公司博弈角度分析j.南京经济 学院学报,2003,2:34-37. 3 程惠芳.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20-57. 4 冯春丽.跨国公司进入模式、 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 (4):74-77. 5 范爱军、于静静.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2:17-27. 6 费明胜.跨国经营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j.江苏商论,2004,(9):87-88. 7 郭武文.跨国兼并与合资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1998,(4):28-30. 8 胡 景 岩 . 新 形 势 下 的 中 国 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j. 宏 观 经 济 研 究,2005,(7):3-8. 9 黄中文.论跨国并购的正负效应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2):12-15. 10 韩世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分析j.改革,2001,(4):47-52. 11 胡 振 华 . 中 小 跨 国 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模 式 分 析 j. 技 术 经 济,2002,(2):27-30. 12 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27-174. 13 蒋兰陵.跨国并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的实现途径j.商业研究,2004, (17):62-63. 14 李静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7):16-20. 15 李东阳.对外直接投资的实现途径及其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2. 16 李蕊.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j.世界经济,2003,(2):20-24. 17 刘正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 21(105):22-24. 18 林忠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与发展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2005,2:14-19. 19 廖民生.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98-105. 20 刘增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 坛,2004,6:49-52. 21 马倩.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替代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7(1):19-20. 46 22 潘德平.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影响j.财贸研究,2005,(1):76-78. 23 邱立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学报,2005,(2): 72-77. 24 秦学京.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经济与管理,2005,19(5): 34-37. 25 仇怡.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9(5):55-59. 26 任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策j.统计与决策, 2005,(5):55-56. 27 史建三.跨国并购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130-152. 28 王艳梅.跨国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造j.经济纵横,2003,(2):36-38. 29 吴永林.论跨国经营中投资方式的选择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7,(2): 37-39. 30 武勇.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j.经济问题探索,2004,(8):36-40. 31 肖卫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70-181. 32 谢蓉莉.对外直接投资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控制问题j.企业纵横, 2004,43. 33 赵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j.国际贸易问题,2005, (1):108-111. 34 张纪康.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4-47. 35 张亚明.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j.南开 经济研究,2003,4. 36 张志元.跨国并购: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j.国际贸易问题,1998, (7):43-47. 37 周 清 杰.跨国并购与外商直接投资探析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 (4):85-87. 38 朱学锦.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方式比较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4,17(3):16-17. 39 张晨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及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17(2): 52-55. 40 赵媛媛.从企业能力层面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5,7:48-49. 41 朱端芬.入世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战略选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6-81. 42 haiyang chen, michael y.hu.an analysis of determinants of entry mode and its 47 impact 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2, 11:193-210 43 enrico pennings, leo sleuwaegen. the choice and tim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j.economic modelling, 2004, 21: 1105-1115. 44 oliver gupta.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rough an intellectual capit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1,(3)2. 45 moren levesque, dean a.shepherd. entrepreneurs choice of entry strategy in emerging and developed market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4,19: 29-54. 46 rikard larsson, michael lubatkin. achieving acculturation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 international case surveyj. human relations,2001, (54)12. 47 stefano rossi, paolo f. volpin. cross-country determinan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 48 kjetil bjorvat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pro_tabilit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 49 piero morosini. 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and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 50 ellen r. auster. the dynamic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waves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2,(38)2. 51 katsuhiko shimizu.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4. 52 v. kumar velavan su bramaniam. a contingency framework for the mode of entry decision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1997,(32)1:53-72. 53 keith d. brouthers, ance eliot brouthers. acquisition or greenfield start-up?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bsaction cost influe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89-97. 54 wilson, b. d. the propensit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expand through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 spring/summer: 5965. 55 tallman, s. and j. li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and product diver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39(1):179196. 56 kogut, b.,h. singh .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1988,fall: 411432. 57 hennart, j.-f. ,y. r. park. greenfield vs. acquisition: the strategy of japanese inves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management science, 1993, september: 1054-1070. 48 58 reuven r. levary, ke wan.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simulation model for entry mode decision regard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1999, 27: 661-677. 59 inkpen, a.c. learning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8 ,(12 )4:69-80. 60 williamson, 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new york:free press. 61 dunning, j.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london: allen and unwin. 62 wernerfel,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63 andersson, t. and sevensson, r. entry modes for direct investment determin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firm-specific skill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96(4):551-560. 64 tatoglu and glaister.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 affecting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u.s.-japan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8,(33)3: 222-245. 65 kogut, b., singh, h. entering the united states by acquisition of joint venture: competitive rivalry and industry structure. in:contractor, f., lorange, p(ed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onal business. lexington books, lexing. 66 haiyang chen, michael y.hu. an analysis of determinants of entry mode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11:193-210 67 mariotti,s., pisci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