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夫妻间存在着婚姻关系,但彼此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基于婚姻关系,夫妻间 产生了配偶间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普通民事主体,夫妻当然享有作为自然人理应 享有的普通民事权利。对于婚姻持续期间,配偶一方对另一方上述权益的侵害, 行为人理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除离婚损害赔偿外,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 夫妻间的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受害配偶尚无法得到充分的救济,婚内损害赔 偿势在必行。本文对此尝试着进行了初略的探讨,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章是婚内侵权概述,阐明了夫妻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婚内侵权的概念、 特征和种类;以及婚内损害赔偿和离婚损害赔偿间的关系,指出当事人可对这两 种请求权择一行使。 第二章分析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基础,分别从法律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 基础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现行立法为婚内损害赔偿提供了法律基础,法学理论 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国外司法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国内司法实践是理论发 展的先声。 第三章讨论了婚内损害赔偿权利的实行,包括实行条件和实行方法。对于实 行条件,论文分析了实行的前提、赔偿权利的主体和期间,以及赔偿权利的范围。 对于实行方法,夫或妻有个人财产的,应以个人财产赔偿;个人财产没有或不足 的,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赔偿。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赔偿的做法具有理 论合理性,并且物权法第 99 条为此提供了法律基础,该条应当适用于夫妻共 同财产的分割, “进行婚内损害赔偿”应成为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重大理由”之 一。 关键词关键词: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ii abstract though having spousal relationship, husband and wife are independent subjects of civil law. based on spousal relationship, husband and wife have special rights and duties, and they have other rights as common subjects of civil law. during the marriage, if one of the couple infracts the rights of the other, the tortfeasor has obligations to indemnify the damage. but the liability of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is not specified at law except for divorce compensation, the infringed cant get enough legal remed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infringed, there is a need to imple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this article has done some studies on this ,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 summary of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it clears the rights and dutie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e conception, the features, and the kinds of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and it compares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with divorce compensation, suggests that the litigant could choose one of them. chapter two analyzed legal basi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of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our law provides legal basis for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law theory provides fundamental basis, and juridical practice home and abroad provides experience. chapter three probed the realization of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it analyzed the premise, the obligee, the prescribed time, and the scope of damage compensation in marital tort.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tortfeasor should indemnify the damage by his personal property, if it isnt enough, joint property of the spouses should be divided to fulfill the damage. this practice is reasonable, and the 99th term of property law provides legal basis for this. iii key words: marital tort; damage compensation; joint property of the spouses; properties division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 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 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 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夫妻间的侵权行为,无疑是长期而普遍的客观实在。在婚内侵权中,受害人 不但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受损,而且在精神上遭受痛苦,身心受到摧残,亟需法 律的救济。 现行婚姻法增设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五种法定情形导致的损害赔偿 责任做了规定,但对于具有法定情形而未离婚的以及其它情形的婚内侵权行为, 未明文规定相应的民事责任。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了规制的不力,在司法实务中, 受害人提出的婚内损害赔偿请求,通常被人民法院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判为不予受理。 婚内损害赔偿责任得不到追究,不仅放纵了违法行为,损害了受害配偶权益, 而且偏离了法律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目标,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现代社会的 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愈发凸显出对受害人有效救济的不 足,追究夫妻间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乃是现实的急迫需要。 为顺应这一现实需求,本文运用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尝试着对婚内 损害赔偿问题作了一些初略的探讨。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第一章 婚内侵权概述 一、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男女本为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通过缔结合法婚姻关系而成为夫妻,产生夫 妻间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不是根据婚姻当事人的意愿产生的,而是基 于社会对婚姻的要求,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因为婚姻对于社会而言是重要的基础 性关系,国家需要创设婚姻制度予以规范和管理。 但由于历史文化、法制传统的差异,各国婚姻立法规定的夫妻间的权利和义 务不尽相同。就人身权利而言,国外立法主要确认了姓名权、同居义务、忠实义 务、婚姻住所决定权、日常家事代理权等。比如, 法国民法典规定了夫妻同居 权、忠诚义务、住所共同决定权; 德国民法典规定了夫妻姓名权、从业权、操 持家务义务、同居义务; 瑞士民法典则规定了夫妻间忠诚义务、相互扶助义务、 日常事务代理权等。就财产权利而言,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 财产制。比如法国将婚后所得共同制作为法定财产制,将约定共同财产制、分别 财产制和剩余共同财产制作为约定财产制;德国则将剩余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 产制,约定的财产制法律只明文规定了婚姻财产共有制一种。 1 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我国也确立了符合国情的 夫妻间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夫妻人身权利义务和夫妻财产权利。 (一)夫妻的人身权利和义务 1、姓名权。姓名权是我国民法通则所确认的自然人人格权之一,其第 99 条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 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婚姻法中之所以规定姓名权,首先是表明在婚姻家庭 关系中,当事人所享有的姓名权不受婚姻关系的影响;其次,姓名权是一种重要 的人身权利,和身份、财产关系紧密相连,并深受传统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有无 1 参见靳玉馨: 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独立的姓名权,往往是有无独立人格的一种标志,对夫妻关系而言,当事人婚后 是否变更姓氏,意味着是否发生新的从属关系。 婚姻法第 14 条规定: “夫妻双 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是确认和维护夫妻人格独立和平等的表现。 2、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婚姻法第 15 条规定, “夫 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 或干涉。 ”这是婚姻法重申已婚男女双方依法享有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交往、 从事社会职业的权利,维护夫妻平等和妇女的解放。 3、婚姻住所决定权。指夫妻选择、决定婚后共同生活住所的权利。 婚姻法 虽没有明文提出夫妻的住所决定权,但其第 9 条体现了这一精神: “登记结婚后, 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男方也可成为女方的家庭成 员。 ”夫妻双方平等地享有婚姻住所决定权,对共同生活的住所平等协商、自愿约 定,既可以选择夫家或妻家为住所,也可以另择住所;有关住所的协定,既可以 协商建立,也可以协商变更和解除。 4、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第 2 条第 3 款规定, “实行计划生 育” ;第 16 条规定: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 17 条规定: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 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实行计划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法定义 务,同时也是夫妻双方共同享有的权利,夫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 任何人不得侵犯,夫妻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5、夫妻间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第 20 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 的义务。这里的相互扶养是指夫妻间经济上供养、精神上尊重和安慰对方以及在 日常生活中扶助对方。这是一项法定义务,也是夫妻双方的权利。 6、同居的权利和义务。指男女双方以配偶身份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共同承 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夫妻性生活等重要方 面。 婚姻法虽没有明文规定夫妻应互负同居义务,但从第 3 条规定“禁止有配 偶者与他人同居”和第 4 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 ,必然可推出夫妻有同居的 义务这一法律要求。当然,同居以配偶一方正当合理的要求为限,一方有正当理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由可以分居,也允许夫妻因感情不和而分居。 7、忠实的权利和义务。该义务主要指夫妻不为婚姻外之性交,互守贞操;也 包含夫妻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他方,不得为第三人利益损害配偶他方的利益。我国 婚姻法第 4 条规定,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 8、日常家事代理权。日常家事代理权是指,夫妻因日常家庭事务而与第三人 交往时所为的法律行为, 应视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 配偶他方承担连带责任。婚 姻法强调了夫妻应相互协商,共同处理家庭生活问题,缺乏对日常家事代理权 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 )第 17 条作出了规定,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 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该条同时规定,对于“夫或妻非因日常 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 见” 。日常家事的范围有一定灵活性,但处分不动产、处分具有重大价值的财产、 处理与婚姻当事人一方人身有密切关系的事务,如领取劳动报酬、放弃继承权等, 不属于日常家事范围。 (二)夫妻财产权利 夫妻的财产权利,主要体现为夫妻财产制,包括夫妻财产的归属、管理和使 用、收益及处分等权利和债务的清偿,以及约定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和废止 等法律规定。我国确立了婚后所得有限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 婚姻法第 17 条明确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哪些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与有限 共同财产制相对应, 婚姻法第 18 条明确规定了那些财物为夫或妻个人财产。 与法定财产制相对应, 婚姻法第 19 条建立了约定财产制。 夫妻的财产权利还包括夫妻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婚姻法第 24 条第 1 款明确规定, “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 继承法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 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做了全面具体的规定。 上述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有些是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的,如 婚姻住所决定权、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同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的权利和义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务、夫妻间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夫妻间相互继承的权利;有些则是基于自 然人身份而固有的权利,包括姓名权,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以及夫妻因法定或约定财产制而所有财产的财产权。夫妻作为普通的民事主体, 当然享有作为自然人理应具有的普通民事权利,即民法所规定的各项人身权和财 产权。 二、婚内侵权的涵义 夫妻基于普通民事主体和婚姻关系主体的双重身份,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 “无救济则无权利” ,法律只有为上述广泛的权利提供救济手段,这些权利才能真 正为夫妻所享有。由于婚姻具有特殊的亲情关系和伦理性特点,不同于其他社会 关系,因此法律更多的是关注对夫妻和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调整,很少深入夫妻 关系内部去保护配偶个体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尤其是缺乏对夫妻之间侵权行为的 调整。夫妻之间的婚内侵权行为,是长期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亟需法律的规 制。 (一)婚内侵权的概念 什么是婚内侵权,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婚内侵权,是指具有合 法婚姻关系的夫妻,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违背了法律对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 实施了危害配偶的身份权和以之为基础的财产权,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 受到损害的过错行为; 1另有观点认为婚内侵权指的是拥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一 方违反法定义务,侵害其配偶的人身权或财产权,致其配偶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而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2 第一种观点将侵权的范围限制在“配偶的身份权和以之为基础的财产权”之 内,此种限制并无必要。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婚内侵权是指在婚姻关系 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侵害配偶的人身权或财产权, 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受到损害的过错行为。婚内侵权侵害的权益包 1 参见姜虹: 夫妻侵权责任探微 ,载政法论坛2003 年第 1 期。 2 参见苏敏: 论婚内夫妻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3 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括两个方面:一是夫妻基于婚姻关系而享有的权益,二是夫妻作为普通民事主体 而享有的权益。 (二)婚内侵权的特征 婚内侵权是民事侵权的形式之一,是一方配偶单方实施了违法的事实行为, 侵害了对方配偶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婚内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婚内侵权在具 有一般民事侵权的特征之外,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1、婚内侵权的是配偶间的侵权。婚内侵权要么是夫对妻侵权,要么是妻对夫 侵权,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的主体是配偶双方中的一方。婚内侵权的侵权人和受害 者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人身关系,即婚姻关系。因此,同居关系和其他的非婚姻关 系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婚内侵权。单纯的第三者亦不能成为婚内侵权的主体,但第 三者与夫或妻一方共同侵害对方的合法权益构成共同侵权时,可以成为婚内侵权 的主体。 2、婚内侵权发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既然是“婚内”侵权,当然以发生在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前提条件,婚姻关系成立之前或解除之后的侵权行为自然不 在婚内侵权之列。 3、 侵权行为的客体具有广泛性。 婚内侵权行为是配偶一方违背了法律的规定, 实施了危害另一方配偶人身权、财产权,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受到损失 的过错行为。故婚内侵权行为的客体较一般侵权行为广泛,不但可能侵害配偶作 为平等的一般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而且也可能侵害配偶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 的权利。 4、婚内侵权具有方式多样性和隐蔽性。婚内侵权方式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 以是不作为,具体形式也可因权利而异。比如对同居义务的违背可以是无正当理 由长期有家不归,也可以是直接拒绝;侵害配偶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 动的权利时,可以是限制对方职业的选择或社会交往活动,也可以是把家务和子 女全推给对方从而实质上对对方权利进行剥夺。另外,婚内侵权具有隐蔽性,因 为婚内侵权发生在家庭内部,家庭生活具有隐私性和非公开性,难以为外界知晓;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并且由于受长期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害配偶也往往忍气吞声认为家丑不可外 扬,而不是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就主观的过错形式而言,鉴于婚姻关系伦理性和特殊性和维护家庭关 系和谐稳定的考虑,婚内侵权应当以故意和重大过失为限。 三、婚内侵权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婚内侵权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不同分类的构成要件、责任 形式等都会有所差别。婚内侵权的种类划分,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婚内侵权 行为,针对不同的侵权行为确定不同的调整方式和调整原则,合理地适用法律规 范。 (一)婚内积极侵权和婚内消极侵权 婚内积极侵权也即作为形式的婚内侵权,是违反对配偶的不作为义务,通过 作为形式加害于配偶的行为,比如:配偶一方和其他异性同居或有不正当关系; 配偶一方实施殴打侵害对方的身体和健康;配偶一方积极阻挠对方的生育;配偶 一方非法限制对方的职业选择、社会上的发展或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配偶一方 非法限制对方人身自由;配偶一方侵占、损坏夫妻共同财产、转移配偶个人财产 等。 消极婚内侵权即不作为的方式的婚内侵权,是违反对配偶的作为义务,通过 不作为而加害于配偶的行为,比如一方拒不履行同居义务,或无正当理由长期不 归家;配偶一方在对方要求协助处分共同财产时不正当地拒绝;拒不履行夫妻间 的相互扶养义务等。 消极婚内侵权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张某和李某系夫妻,一日李 某怀疑张某有外遇而双方激烈争吵,李某一时情绪激动服毒,丈夫张某明知李某 服毒, 但未予阻止和救助, 致李某死亡。 1此时张某对李某构成不作为方式的侵权, 1 参见秦卫飞: 妻子喝药自杀 丈夫不救获刑 ,载利川新闻网 2007 年 5 月 14 日,网址 http:/www.lc-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因为李某与张某是夫妻关系,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助的义务”, “举轻以明 重” ,夫妻间当然也负有相互阻止对方自杀的义务,张某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但拒 不履行,导致李某死亡,当然构成侵权。另外从刑法角度看,李某是因为与张某 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才陡起轻生之念的,张某作为李某的丈夫,对防止李某的死亡 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却置这种义务于不顾,对李某的死亡放任不管,这是一种 以消极不作为表现出来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间接故意,还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婚内人身侵权和婚内财产侵权 婚内人身侵权,包括侵害配偶的一般人身权益和侵害配偶的配偶权益两种情 况。 配偶的一般人身权益,是指与其他平等民事主体相一致的人身权益。这些人 身权益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 生命权是以公民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身体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 完全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健康权是指公民以其机体生 理机能正常动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这三种权利都是独立的人格权利,专属于权利人自身。因为夫妻具有独立的人格, 因此其相对应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亦应受到保护。夫与妻任何一方不得以 任何借口剥夺另一方的生命权,侵害另一方的身体权和健康权。 和其他人格权相比,肖像权含有较多的物质利益,但它仍然是一种独立的人 格权,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由其各自独立享有的。如果夫妻一方肖像权的使用、 转让不是基于夫妻间的相互代理权,而是出于恶意,并且无益于家庭共同利益, 这时应当成立夫妻间的侵权。比如,妻子意图与第三人共谋使丈夫的肖像权受到 侵害便构成侵权。至于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虽然夫妻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但是夫妻之间人格并没有相互吸收和依附,因此一方的权益,另一方不得加以干 扰和剥夺。 配偶权益实质上是夫妻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核心与基础,也是夫妻关系与其他 民事主体间关系最主要的区别点,具体内容包括夫妻姓名权、住所决定权、同居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义务、忠实义务、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权利、相互扶养权等,侵 害配偶权益是夫妻间侵权的常态。 侵害配偶的财产权益的行为,主要有:配偶一方故意损坏对方的个人财产或 夫妻共同财产;配偶一方擅自处分、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侵占对方个人财产等等。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财产为配偶双方共同共有,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 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一方擅自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处分是侵权行 为。我国也建立了约定财产制,并且实行婚后所得有限共同财产制,明晰了个人 所有的财产范围,对夫妻间的财产权属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夫或妻的个人所有财 产并没有因为婚姻关系的成立或终止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因此,配偶应有的财 产权益不受婚姻关系的影响,配偶一方非法侵害共同财产或对方个人财产,均为 侵害配偶合法财产权益的行为。 此外,根据侵权行为形态,婚内侵权主要形式有重婚、通奸、有配偶者与他 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四、婚内损害赔偿与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又称离婚救济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反婚姻义务,实施 法定违法事由致婚姻关系破裂时,无过错配偶方有权在离婚时诉请损害赔偿的制 度。 1我国 2001 年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 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一)重婚;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三)实 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最高人民法院同年公布的婚姻法 解释(一) ,对此进一步作出了细化规定,从而基本确立了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 制度。对于离婚损害赔偿是否排斥婚内损害赔偿,学术上一直存有争论。 (一)婚内损害赔偿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关系 早在 19 世纪,离婚损害赔偿就进入了立法领域,最早明确规定离婚损害赔偿 制度的是 1907 年瑞士民法,其次是 1920 年北欧国家的婚姻法,1931 年中华民国 1 参见王歌雅: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载求是学刊2004 年 7 月版,第 81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民法和 1941 年修改后的法国民法等也都做了规定。就各国立法例来看,离婚损害 赔偿大都独立于普通的侵权损害赔偿而单独加以规定。 大陆法系的法国、瑞士和葡萄牙,以及英美法系的国家采信婚姻契约理论, 认为夫妻关系因婚姻契约而成立,违反婚姻契约将导致离婚损害赔偿的发生。即 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为违约责任,其原因仅在于离婚的事实,和侵权行为无关,所 以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和婚内损害赔偿责任互不排斥。只是有学者认为, 鉴于夫妻 关系的特殊性,夫妻间虽然可以成立侵权行为,而且被害配偶具有损害赔偿请求 权,但该请求权“只是观念上的、抽象的存在” ,而不得行使。这种侵权之债只是 一种自然之债,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为弥补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之缺失,例 外地许可离婚时才给予赔偿请求权。 1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 184 条规定了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第 1056 条则规定了离 婚损害赔偿。学说上有认为第 1056 条第 2 项中规定的“非财产上之损害” ,包括 “受害人因离婚所受的精神痛苦”以及“因他方虐待、遗弃、通奸、重婚等所受 的痛苦” 。其中“因离婚所受的痛苦”依第 1056 条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其他“因 他方虐待、遗弃、通奸、重婚等所受的痛苦” ,则应依第 184 条及第 195 条的规定, 请求侵权损害赔偿 (1966 年台上字 2053 号判例)。 2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和判例 可以看出,离婚损害的原因仅存在离婚这样一个事实,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间的 一般侵权赔偿分别规定,离婚损害赔偿不排斥婚内损害赔偿。 我国婚姻法第 46 条和婚姻法解释(一) 第 29 条第 3 款均规定:在婚 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婚姻立法否定了受害人的婚内损害赔 偿请求权。 3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法律解释是不可认同的。 法律解释在于探究法律客观的规范意旨。 4法律解释分为文义解释与论理解 释。从文义解释角度看,尽管离婚损害赔偿以离婚为前提,但婚姻法和婚 1 参见陈苇: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6-377 页。 2 参见林秀雄: 婚姻家庭法之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15 页。 3 参见陶毅: 新编婚姻家庭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52 页。 4 参见王泽鉴: 民法总则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1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姻法解释一始终将以离婚为前提的损害赔偿请求限定在“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 四种行为”内。因此,我们能得出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四种违法行为造成的 损害不能请求婚内损害赔偿的结论,但却不能得出婚姻法和婚姻法解释一 一概否认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结论。从论理解释角度看, 婚姻法规定离婚损 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本意在于对婚姻中的过错方进行惩罚,以达到对无过错方的救 济。因此,对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只能进行限缩解释,而不能进行扩大解释, 不应当将法律对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限制,扩大到配偶间一切损害赔偿请求权。 否则对离婚损害赔偿不能救济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势必陷入法律保护的盲区,违 背法律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的立法精神。 (二)婚内损害赔偿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协调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基于民事法律、法规,而离婚损害赔偿基于婚姻法,婚内 损害赔偿请求权和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同,请求权的基础不同, 必然会出现权利人同时有两个请求权可以行使的现象,发生请求权的竞合。 对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和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应如何处理, 婚姻 法解释(一) 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婚姻 法第 46 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于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四种侵权行为,现行立法显然采用了“规范排除的竞合” 1,即离婚损害 赔偿请求权规范排除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规范,只适用前者。 对于责任竞合问题如何解决,长时间以来各国学说和实务中一直都广有争议,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中取舍各别,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理 论,它不是牢稳地立足于某一个理论基础之上,而更是一个基于各种因素和价值 考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在我国民事立法上, 合同法第 122 条已承认了违约责任 与侵权责任竞合。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由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存在,不允许当事 人就同一事实再行提出不同的诉讼主张,否则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可以认为司法 实务中也是承认责任竞合存在的,允许权利人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诉讼主张提 起诉讼。更为重要的是,民事法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要利于权利人充分地实现 1 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 ,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48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自己的利益,赋予当事人以充足的自由,保障其权利。故我国民法学者对责任竞 合基本上倾向于承认权利人有对请求权择一行使的权利。 因此,本文认为应允许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和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竞合,权 利人在配偶实施婚内侵权行为时,既可选择不离婚请求对方承担婚内损害赔偿责 任,也可以选择离婚而请求对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以使当事人权益获得最 大保障。允许当事人对两种请求权择一行使,是合理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第二章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基础 一、法律基础 (一)侵权立法不排斥婚内损害赔偿 我国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婚姻法解释(一)第 29 条第 3 款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 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观点据此认为,我国法律否定了受害人 的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这其实是对立法的曲解。从立法上看,我国现行法律虽 然未明文使用“夫妻间侵权责任”或“夫妻间侵权行为”等概念,但却已包含着 有关内容。 1、 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 5 条规定: “公民、法人的合法 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 第 106 条第 2 款规定:“公 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 ”第 120 条第 1 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 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 偿损害。 ” 2、司法解释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 1 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 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 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 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 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 条规定:“因生 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 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 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 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民法的规定在婚姻法中同样适用,因为夫妻关系也是一种民事关系,对其的 调整不应违背民法的要求。无论我国民法通则,还是司法解释,都没有将夫妻排 除在调整范围之外,法律丝毫没有因为当事人间的婚姻关系而作出例外规定。既 然如此,那么在婚姻关系中,只要一方配偶实施侵权行为给受害方造成损害,满 足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行为人就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正如有学者所说: “我 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侵权主体作任何限制性规定,也没有对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 的关系作限制性规定,更没有将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作为排除侵 权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条件的规定,侵权人当然也不能因与受害人之间存 在婚姻关系而享有侵权豁免权。 ” 1我国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的上述规定,为夫妻 间侵权责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婚姻立法设立了婚内赔偿的独立财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显著 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经济日益发达,夫妻财 产的形式、来源、数量、权属关系日趋复杂,夫妻之间的收入能力、收入水平也 从过去的基本持平而变得差距加大,这一切使夫妻在经济上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与此相应,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夫妻维护独立的个人财产的意 识日渐增强,婚前财产公证、婚后要求财产约定等现象应运而生。 为适应现实需要,2001 年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进行了相应调整。我国 婚姻法确立了婚后所得有限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第 17 条和第 19 条 划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在第 18 条明确界定了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 “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 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 1 任松芹: 论婚内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在婚姻法中的确立 ,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我国婚姻法也建立了约定财产制,第 19 条规定: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 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 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 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 偿。 ” 婚姻法的上述规定,是在权衡保护个人利益与保护社会利益的基础上, 根据现有经济发展的趋向,有意将夫妻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分为对内关系和对外 关系两部分进行法律调整,对外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安全和有序发展;对 内肯定了夫妻双方是各自不同的独立民事主体,承认了夫妻双方尤其是妇女有独 立的财产权利,双方拥有可由自己处分的财产。这种可形成实质意义上的人格平 等的财产制度,可以使当事人对内、对外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从而使夫妻内 部之间的侵权损害,受害方要求赔偿的,有了可以执行的物质基础。 1 二、理论基础 (一)夫妻人格相互独立 在近代社会以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普遍不承认夫妻均具有独立的人 格,这种夫妻一体主义的理论思想,使得婚内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因缺乏人格的 平等和独立的这一基础而无法实现。 在近现代以前的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在婚后成为男 方的家庭成员,要遵守“三从四德” ,奉行“夫为妻纲” ,妻子的人格被丈夫吸收, 完全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毫无权利可言,当然谈不上婚内侵权损害赔偿。 早期的英美法和大陆法也不承认夫妻间独立的人格,奉行夫妻一体主义和夫 1 参见姜虹: 夫妻侵权责任探微 ,载政法论坛2003 年第 1 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妻侵权豁免原则。早期英美普通法认为,夫妻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夫妻间有着共同 的目标和利益,夫妻一体主义使夫妻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加害行为不具 有反社会性,因此夫妻间侵权行为具有天生的阻却违法性,不应纳入法律的调整 范围。 早期的大陆法系学者认为,夫妻之间互负扶养义务,这一生活保持义务使得 被侵害配偶的损害,因加害配偶履行扶养义务而得以填补,并无实际的损害结果, 因此不发生损害赔偿请求权。也有学者认为夫妻间虽可成立侵权行为,被侵害配 偶也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但该请求权只是“观念上的、抽象的存在” ,是不被法 律保护的自然之债而不能行使。因为夫妻财产关系具有特殊性,从而使得这种侵 权的救济徒有其表而无法落实。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逐 渐凸显,在日益高涨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夫妻一体主义理论逐渐为夫妻别 体主义理论所取代。现在各国基本上都承认夫妻间具有平等的人身关系以及相互 独立的人格,这就为夫妻间民事责任的承担奠定了主体上的可能性,构成了婚内 损害赔偿的前提。 在现代民法体系下,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民事 主体,只有他们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能够组成的具有特殊身份关系的联合体。 尽管在对外关系上,该联合体通常具有整体的性质,但对内夫妻双方并不因为婚 姻关系的建立而使各自丧失独立的人格,当事人双方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正是夫 妻关系存续前提。因此夫妻各自为独立的权利主体,在夫妻之间可以成立侵权行 为,受害方配偶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受当事人间是否存在婚姻关系的束 缚,夫妻婚内侵权行为与其他主体间的侵权行为相比,本质并无不同。当夫妻婚 内侵权行为如虐待、家庭暴力等发生后,即使受害配偶打算继续维持婚姻,而只 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的,其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应该得到支持。 正如中南财经大学曹诗权教授所言: “在现代社会,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社会 意义上,人均具有独立的主体性,这并不受婚姻关系的影响。侵权行为事实成立, 1 参见陈苇主编: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6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1史尚宽先生也认为, “夫妻间应可成立侵权行为” 。2台 湾学者亦有认为,现代民法权利主体平等,夫妻各有独立人格和财产能力,因此 婚内侵权行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得请求损害赔偿 3, 只有损害赔偿显然有破坏夫 妻间之圆满与和谐者,才不许提起请求。另外,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并不影响 受害方索赔权的享有和行使,即使受害方在现行法律体制下暂时不能得到侵权方 的赔偿,这也只能是赔偿责任履行的问题,不能以此否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存在。 (二)侵权法的立法目的和社会功能 对于婚内侵权,受害配偶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侵权造成的损害需要填补, 实施侵权行为的配偶需要制裁,婚内侵权行为需要遏制和预防。我国修改婚姻法 的目的之一是“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权益” ,即立法者已经选择了对公民在婚姻家 庭内部的利益给予保护,这就必然要求法律为该利益提供周密而有效的保护手段。 侵权法便是有效的保护手段。侵权行为法的主要目的便在于保护民事主体的 合法权益,侵权行为法规定何种行为侵害何种利益、应就这种损害如何赔偿,都 显示了这一价值观念。 4我国侵权法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补偿损失功 能,二是制裁过错功能,三是预防和遏制功能;它满足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要求。 补偿损失功能是侵权法的首要功能,侵权法作为民法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 的在于对民事权利进行充分保护,使被侵害的权利得以补救和恢复,这也是民法 的公平正义理念和等价有偿原则的体现。现代侵权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进 一步强化补偿功能,以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最大限度的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这也是侵权法追求实质正义和法律的社会妥当性为目标,尽可能地对受害人提供 充分的补救决定的。法律给予各种主体以平等的保护,既然现行法律对来自家庭 外部的侵害给予填补,那么,家庭内部的侵害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柴职业技术学院《微积分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三维动画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历史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数据通信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视听说实验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精神病学见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闽江学院《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阿克苏沙雅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检测试题卷(一)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十二次重点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规范管理办法(含附件附表 )
-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 基于PLC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 动物免疫学第五章细胞因子
- 新版防雷检测职业技能竞赛综合知识试题库(精简500题)
- 2023年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23641-2018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新版《FMEA(第五版)》学习笔记(完整版)
- 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