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我国古代文论源远流长,在世界史、卜_ 有着最悠久的历史,闪耀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 的光辉。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巨大的宝库,对各种文学样式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元 杂剧作为继唐诗宋词之后新兴的一种诗歌体式,通常被当作有元一代文学的标志,无论 是在思想内容卜,亦或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明显地表现出了深受其直接或问接熏陶的痕 迹。本论文立足于四个方面,分别从政治、情感、人物及风格这几个角度入手,详细阐 述了两者在继承与发展上的辩证关系。 第一章:“文以载道”思想在元杂剧中的折射。“文以载道”这。命题在我国古代文 论中占有相当莺要的地位,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元杂剧中有相当 大一部分剧目部或明或暗地,从0 i 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意 识,町以说,文学与政治相结合早已成为元杂剧创作中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主情”论在元杂剧中的继承。以情感人是元杂剧审美作用最根本、最重 要的特点,而中国的传统理论岜历来是强调要“传情”、“动情”的。元杂剧在继承抒情 理论的同时,又开创出种新的境界,形成了种独特的意境美。 第三章:“人物”论在元杂剧中的发展。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古代文 论中早已被作为重要的理论观点为众家不断的深化发展。而这一命题在元杂剧中亦处于 核心地位,其作品中所塑造的新奇驳杂、光怪陆离的人态物象使这一传统命题得到了更 好的发扬。 第四章:“不工而工”的本色风格在元杂剧中的体现。“不工而工”是臧晋叔对元杂 剧不失典雅的艺术风格一种精确的概括。但这种雅俗共存、俗能容雅的艺术风格却自古 有之,历代作家、理论家的提倡与继承最终形成了元杂剧这种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 古代文论对元杂剧之前的散文、诗词等文学样式的优劣评价、长短品评影响了元杂 剧作家们的创作倾向,影响了元杂剧思想内容的选择和艺术风格的表现,奠定了元杂剧 的基本风貌。 关键词:古代文论;元杂剧;文以载道:主情:人物;风格 a b s t r a c t t h ea n c i e n ta r t i c l e sa n d o p i n i o n so f o u r c o u n t r ya r eo fl o n gs t a n d i n ga n dw e l t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r ei st h el o n g e s th i s t o r y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w o r l d ,g l o r yo f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o l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h a tg l i t t e r i n g 。i ti sa r le n o r m o u st r e a s u r e h o u s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o f o u r c o u n t r y , e x e r t a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d e s i g n s y u a n so fd r a m ar e g a r d a sn e w d e v e l o p i n gf i r s tp o e ms t y l ef o l l o w i n gt a n gp o e m sa n ds o n gc i ,a sh a v ey u a n so f a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s i g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tt h et h o u g h tc o n t e n tu s u a l l y ,a l s oo ro n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sa l ld e m o n s t r a t e i t sm a r ke x e r t e da nu p l i f t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nd i r e c t l yo ri n d i r e c t l yd e e p l yo b v i o u s l y t h i st h e s i s b a s e so nf o u r r e s p e c t s ,s t a r tw i t ht h e s ea n g l e s o fp o l i t i c s ,e m o t i o n ,p e r s o n a g ea n ds t y l e s e p a r a t e l y , h a v ee x p l a i n e d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t h a tt h et w oa r ei n h e r i t t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 i nd e t a i l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t h o u g h to f l i t e r a t u r ec o n t a i np o l i t i c s ”r e f r a c t i o ni ny u a n so fd r a m a t h ea s s i g nt o p i co fl i t e r a t u r ec o n t a i np o l i t i c so c c u p i e st ob eq u i t e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a m o n gt h e a n c i e n ta r t i c l e sa n d o p i n i o n si no u rc o u n t r y i tr u nt h r o u g h i nt h ec o u r s e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w h o l e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a l lt h et i m e ,y u a n so fd r a m ai th a st ob eq u i t eh e a v ys o m ed i r e c t o r y e i t h e r b r i 曲t o r s e c r e t l y , h a v e r e f l e c t e dt h e p o l i t i c a la c t i v i t y a tt h a tt i m e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i nv a r i o u sd e g r e e ,w ec a ns a y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o l i t i c si si t b e c o m ey u a n so fd r a m ac r e a t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o f a l r e a d yt oc o m b i n et o g e t h e r c h a p t e rt w o :m a i nf e e l i n g ”i n h e r i ta m o n gy u a n so fd r a m a i t a f f e c t s p e o p l e w i t h e m o t i o nt ob ey u a n so fd r a m aa e s t h e t i cf u n c t i o nm o s tb a s i c 。m o s ti m p o r t a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a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e o r y o fc h i n ah a s a l w a y sp u te m p h a s i so n c o n v e y i n gf e e l i n g s ”, “b e c o m i n ge x c i t e d ”y u a n so f d r a m at u r no na n dc r e a t eak i n do fn e wr e a l mw h i l ei n h e r i t t i n g l y r i c a lt h e o r y , i t i sb e a u t i f u lt of o r mak i n do f 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c h a p t e rt h r e e :p e r s o n a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 y u a n so fd r a m a t h ei m a g ei so n eo ft h e e s s e n t i a lf e a t u r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h a sa l r e a d yb e e nr e g a r d e d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yv i e wa n d d e v e l o p e df o r a l l s p e c i a l i s tc o n s t a n tp r o m o t i o ni na n c i e n t a r t i c l e sa n do p i n i o n s a n dt h e a s s i g nt o p i ca l s oi nk e ys t a t u sa m o n gy u a n so fd r a m a ,t h en o v e la n d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b i z a r r e a n dm o t l e yc h a r a c t e ri ni t sw o r k sm a k et h i s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o p o s i t i o ng e tb e t t e rd e v e l o p i n g c h a p t e rf o u r :“o c c a s i o n a l l y s k i l l ”t r u eq u a l i t ys t y l ee m b o d i m e n ti ny u a n so fd r a m a 。o c c a s i o n a l l ys k i l l ”w a se x a c t l ys u m m a r i z e db yz a n g j i n s h u ,i tm a i n l yp o i n ta ta t r u eb u tn o t l o s er e f i n e ds t y l eo fy u a n so fd r a m a b u ts u c hr e f i n e dc u s t o mc o e x i s t s ,v u l g a ra n de a r ll e tt h e r e f i n e da r t i s t i cs t y l eh a v ei tf r o ma n c i e n tt i m e s ,p a s td y n a s t i e sw x i t e r ,t h e o r e t i c i a nr e c o m m e n d a n ds u c c e e d e dt h i st h e o r y i tf o m _ 1 e dy u a n so f d r a m at h e s ek i n do fa e s t h e t i c s t y l e o f a p p e a l i n g t ob o t hr e f i n e da n dp o p u l a rt a s t e sa tl a s t i naw o r d ,a n c i e n ta r t i c l e sa n d o p i n i o n si n f l u e n c e dt h ew r i t e r so f y u a n so fd r a m ac r e a t e t e n d e n c yt h r o u g ha s s e s s i n gp r o s e ,e t cg o o da n db a da p p r a i s a l p o e t r ya n dl y r i c sa n de l s e l i t e r a t u r ep a t t e r nb e f o r ey u a n so fd r a m a ,i n f l u e n c ey u a n so fd r a m at h o u g h tc o n t e n t sc h o i c e a n db e h a v i o ro f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e s t a b l i s hb a s i cs t y l ea n df e a t u r e so fy u a n so fd r a m a k e yw o r d s :a n c i e n ta r t i c l e s a n do p i n i o n s ;y u a n so fd r a m a ;l i t e r a t u r ec o n t a i np o l i t i c s m a i nf e e l i n g ;p e r s o n a g e s ;s t y l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浇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土蓟 r 期:2 塑! :篁蝼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豳 r 期: :塑: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掘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f = i期 ! 盟 呈:篁1 7 岁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f = i期 盔叁垂 沙”t 列4 电话: 邮编: 引言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高峰,它的辉煌成就使历来的剧 作家和文学史家赞叹不已。它不仅娱乐和感化过当时各阶层的干百万观众,而且还唤起 和吸引了时人和后人在理论上对它的密切关注。回首近现代对于元曲的研究可从中追寻 出元杂剧研究的某些痕迹: 二三十年代是元曲研究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是元曲研究的兴盛时期。自从王国 维以国学大师的身份涉足戏曲研究以来,国人对曲学的卑视便大为改观。王氏以宋元 戏曲考“为代表的戏曲论著中“宋之乐曲”、“元杂剧的渊源”、“元剧之文章”等章节 罩所涉及的曲之起源和曲之风格问题,对于后世的元曲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五 f 年代至七十年代是元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元曲研究整体上处于衰落状态。 其成就主要是表现在元曲方言语辞的研究和对元曲作家的考订上,元曲中方言语辞甚 多,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障碍较大,徐嘉瑞在4 0 午代便致力于此,出版了金元戏曲 方言。,此后经修订于1 9 5 6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商务还出版了朱居易的兀 剧俗语方言例释9 ;1 9 5 5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这些成果为 人们正确理解元曲中的方言语汇提供了诸多方便。这一时期的另一突出成就表现在作家 考订方面,孙楷第当为第一功臣。他的元曲家考略。把许多为人所不知的元曲家一 一考出,使这项工作在吴梅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被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此外,潭正壁 的元曲六大家传略也是对作家生平研究的一部力作。八九十年代足元曲研究的第三 个阶段。这一时期是元曲研究的复兴期。随着政治形式和学术风气的转变,元曲研究又 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复兴局而,在元曲作家个人作品的辑录和别集的较注方面以及研究资 料的汇集上重要著述相继涌现,开拓了元曲研究的新领域。 综观以上二二个阶段的研究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学术界在此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其研究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无可辩驳的。然而,就整个研究状况来说,元杂 剧的理论矿减尚未得到充分开掘,元杂剧研究仍需更多的努力,如在古代文论埘冗杂剧 发展的影响一卜就鲜有文章论及。 古代文论角度分析元杂剧,即强调了元杂剧不仅仅是民间门头相传的产物,也不仅 仅是文人闲暇娱乐之作,有人多数文人都终身致力于杂剧的创作,而这些文人中又有很 多是饱读涛书之 :,由此可见元杂剧也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作的,这种理论的 m 此书完成于1 9 1 3 牛,1 9 1 5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宋元戏曲史拈名出版,1 9 3 4 午重印。海商务e 书馆1 9 4 8 年 版。 9h 海商务印书馆1 9 5 6 年版。 “h 海中华书局1 9 5 4 年2 月版 ”j 海古籍版 i9 8 1 年版。 o l 海古籍“l 版丰十1 9 8 1 年版。 l 来源当首推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古代文论。这一课题开启了元杂剧研究的新领域, 促进了研究者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元杂剧作更为辨证更为准确更为深入的认识与评价。 目前,国外的研究仅限于对个别作家作品进行述评,尚无人涉及这一领域;而围内学者 则把两者分丌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仍没有人结合两方面作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可见,这 一课题确有立论的学术价值。本论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哪些作家在创作上明显体现 出其中的某些理论主张,并找出相应的作品。本题目涉及了一个尚未开发的新领域,注 意到了古代优秀的创作理论对元杂剧所产生的影响,打破了元杂剧创作没有理论指导的 传统观点,对元杂剧的俗文学提法提出了个有待考证的挑战。本课题会为以后的研究 者们开启一个崭新的研究平台,也会使研究者们对元杂剧重新展开。轮新的探索与辩 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代代相传。前代文学的理论观点为后代提供了思维材料;后代 则在前代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创新。例如,孔、孟、苟的文学主张,诗大 序、论衡、典论论文、文赋的文学观点,都为以后集大成的文学理论巨著文 心雕龙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滋养。正像科学家牛顿所说:“如果晚我看得远,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一代文学的发展总是以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在某种文 学主张的影响和熏陶下,文学创作活动获得某种成果,终于形成某种文学流派。任何人 也不能完仝否定流行的文学理论观点对作家创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元杂剧作为一种文 学样式不仅仅足继承了前代文学创作的传统,它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我国古代 文论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亦或是在艺术风格上,元杂剧都明显地表现出 了深受其直接或间接熏陶的痕迹。元杂剧最终能成为有元一代的文学标志,可以说中国 古代文论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第一章“文以载道”思想在元杂剧中的折射 在我国古典文艺理论宅库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命题,“文以载道”便是其一。中 国占代义论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这个熏要的文学理论课题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以 载道”的文学思想,早在孔孟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孔子曾鲜明指出:“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孟予简略地点明了文学有“下 道”的社会功用。“卫道”、“释道”是文学的实际内容,后由苟予将“道”明确定为具 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社会生活,因而使“文以载道”的思想萌芽作为最初的文学理论而有 了某些现实t 义的素质。孔孟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学者作 家相继对这一主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汉代土充提出文学要“劝善惩恶”的t 张; 唐代自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代王安石 在l 人书中宣称“黾自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丽已矣”;苏轼在题柳子厚诗中 主张“诗须要有为而作”等等,都足认定文学的社会作用,重视文学的功能的主张。 有的文学家还以犀利的语言嘲讽了空虚浮泛的作品,例如宋代黄庭坚在戏呈孔毅父 诗中写道:“文书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此处把无益于社会的作品比喻为蜘 蛛网上的露水珠,这个判断可谓是非分明,耐人寻味。随着唐诗、宋词的兴盛,“文以 载道”的文学思想已由书面理论演变巩固为存在于人们,特别是创作家头脑中一种根深 蒂固的创作模式,这样就使后世的作家们比较自觉地将文学与社会政治紧密的联系了起 来,论文而不局限于义,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目光。总而言之,“文以载道”的命题在 我国古代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并始终贯穿在整个文学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元杂剧的兴起与繁盛i e 是因为运用了这一传统理论,同时也反过来又迸一步验证并 确认了这一古传统。元杂剧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艺术门类,反映社会生活,反映尖锐复杂 的矛盾冲突是它的情节表现的生命线,一些披袍秉笏、顶盔贯甲、出将入相的剧本写的 是政治,而一些爱情戏、家庭戏,探究其因缘,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着政治的支配。 所以,我们可以况元杂剧的相当大一部分剧目都或明或暗地,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 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识。 第一节古代文论中的“文以载道”思想与元杂剧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文学与政治相结合,对社会黑暗进行揭露并反映民生疾苦早已成为我国传统之一。 早在尚书、诗经中就有了不少规讽之作;左传、国语等史书中也有不少这 方面的记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文政结合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元代 社会严重的民族压迫和文化专制酿成了元代文人窄前强烈的“彳i 平”意识,于是他们通 过创作杂剧来反映政治,抒泄愤怒,使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在元杂剧中得以继承和 3 发扬。元杂剧在内容上出现了一大批讥讽社会以鸣不得其平之作,如马致远那些愤世嫉 俗的作品就比较集中地痛快淋漓地抒发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心情,从知识分子不得志 的处境和牢骚方面反映了元代的黑暗社会现实。打开元人杂剧的作品集,关汉卿、白朴、 庾天锡以及许多无名氏杂剧作家,都写有很多这类作品。元杂剧对社会黑暗丑陋的揭露、 批判、否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鞭挞黑暗的封建社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悲惨命运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以社会黑暗、百姓受苦而“突出”的时期之一,因此在元杂剧中 我们可以看到阶级对立、贫富分化、官场黑暗等社会矛盾以极其尖锐的程度呈现出柬, 杂剧作家们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这些矛盾和不平,并用心灵深处绝望的情感之 汁把它们浸透了表现出来。可以说他们对社会上种种丑恶不平现象的辛辣嘲讽既是无泪 之悲,更是激愤之怒,包含着极强烈的社会控、诉色彩。 元杂剧家关汉卿以他伟大的杂剧作品窦娥冤深刻的批判了罪恶的元代社会,反 映了这样黑暗的社会下普通百姓悲惨的遭遇和命运,剧中的女主人公窦娥便是这些普通 百姓悲剧命运的化身。她遭受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层层压迫,她因高利贷的剥削而卖身为 奄养媳,因流氓地痞的横行霸道而吃官司,因贪官污吏的草营人命而遭典刑,她一出场 自报家门后,第一句话就是:“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 ”之后一连四支曲子都是在叹 处境、怨命苦,她七岁丧母、七岁被负高利债又缺盘缠赶考的父亲抵押给蔡婆做童养媳, 小小年纪就遭受这些不幸,这个彳i 幸的小女孩年仅二十岁就成为为丈夫服孝三年的年轻 寡妇。如果说童年的不幸足以唤起人们的同情,那麽成年的守寡就更令人哀伤了。且不 泌她那十年漫长的童养媳生活,对于她,更大的厄运还在后头,即张驴儿霸占她不成反 而诬陷她害死其父,窦娥据理力争,并希求在公堂上讨个公道,没料想结局是遭毒打和 被判死刑,最终一步步的走向了冤死的深渊。窦娥是一个小人物,其悲剧是一个小人物 的悲剧,她既无惊人的才能、超人的智慧,更无轰轰烈烈的壮举,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 的下层妇女,可剧作家关汉卿却赋予了这个弱小的普通女子以非常善良倔强的性格,对 她的悲剧倾注了极大的同情,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以此表现了对类 似窦娥一样的下层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关注。 其实窦娥只不过是数不清的悲剧中的一个,在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元代社会血 泪纷纷、白骨累累,人们所面对的是触目惊心的生存困境:窦娥含冤而死,王老汉无辜 而亡,王昭君魂系汉家,李存孝被五马车裂,赵氏一家惨遭屠戮这些人物死于非命, 各有具体背景,尽管作家没有把他们个体生命的毁灭和元代社会悲剧力量诸要素一一对 号入座,但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一样,有着百般的罪恶,无边的黑暗和不绝的灾 难,为此关汉卿借窦娥之口说:“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 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杜作天! ” 4 二、揭露封建吏治的残暴并歌颂了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清官廉吏不畏强暴、誓讨人间公 道的正义行为 权豪势要是元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元杂剧中塑造了不少这些横行不法的权豪势要形 象,如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对女主人公窦娥的不平遭遇表示深切同情的同时,也对当 时社会的黑暗、官吏政治的腐败给以了猛烈的鞭挞。特别是在【一煞】曲中,作者让窦 娥喊出“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怨愤之词,是用窦娥的生命换来 了对社会的认识,是血泪控诉的最强音,表现了作者对元代官府衙门贪赃枉法,涂炭人 民的深恶痛绝。此外,高文秀的双献功中“五脏六腑刚是俏,匹肢八节却无方”的 白赤交、盂汉卿的魔合罗中贪财昏庸的县令、无名氏的陈州粜米中损人利已盘 剥饥民的杨衙内以及关汉卿的鲁斋郎中那个“花花太岁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对”,“嫌 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的鲁斋郎等等都是元代社会中权豪势要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所 作所为充分表现出了这些元蒙贵族贪婪、掠夺、鲜廉寡耻的本质,面对他们的所作所为 人们不禁要问:天理何存? 王法何在? 总之,元杂剧中对权豪势要阶层进行揭露和批判 的作品不胜枚举,剧作家们借助这些作品将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元代的腐朽政治,正 如元代理论家杨维祯所言“非徒为一时耳目之玩”。 元代社会异常黑暗,现实生活中“清官”足极其少见的,正所谓“能吏寻常见,公 廉第。难”:灰阑记第二折中,张海棠在有冤无处伸时,撕裂人心地呼天抢地:“我 这罩哭啼啼,告天天又高,几时节盼的个清官来到。”现实是残酷的,而杂剧却经常表 现理想化了的世界,使人们在杂剧中看到了自己心中期盼的“偶像”,得到了在苦难深 渊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在元杂剧中“清官”经常假托春秋、战国、隋唐、五代之名,但 实质上矛盾的所指则为元代,杂剧作家实际上是在用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影射手段, 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发生到理想王国中去,这不仅能反映出作家的自身思想, 同样作为人民的喉舌,他们又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与此同时,元杂剧中的“清官”多以 “公弼”为名,如乔盂符的会钱记中的“王公弼”;无名氏的争报恩、石君宝的 曲江池中的“郑光弼”等等;有时也以包拯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杂剧也很普遍,如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等等,这些剧作都曲折地表现 “了杂剧作家们的良苦用心。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杂剧是一出公案戏,写的就是包拯不畏豪强为贫民百姓伸张 正义的故事,剧中通过塑造清官包拯的形象,一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百姓所处的水深火 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则歌颂了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不徇私情、决不妥协的个性和藐 视权贵、大义凛然的精神,充分说明在官场、在民间都有正气在,包拯就是人民大众中 可贵品格的集中体现。剧中的包拯年事已高,想到生中官场 :的是非恩怨,心灰意冷, 打算告老还乡。不想小憋古找上门来诉说了父亲屈死的惨状和陈州百姓的苦难,促使包 拯下决心要亲自往陈州,去惩处“甚是害民”的“滥官污吏”: 【哭皇天l 那刘衙内把孩儿荐,范学士怎也就将敕命宣? 只今个贼仓官享富贵,全 不管穷百姓受熬煎,一划的在青楼缠恋。那厮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粜了仓米,干 没了官钱,都送与泼烟花、泼烟花王粉莲。早被俺亲身儿撞见,可便肯将他来轻轻的放 免。 【乌夜啼】为头几先吃俺开荒剑,则他那性命不在皇天。刘衙内也,可怎生着我行 方便? 这公事体察完全,不是流传;那怕你天章学士有夤缘,就待乞天思走上金銮殿; 只我个包龙图元铁面,也少不得着您名登紫禁,身丧黄泉。 包公唱的这两支【南吕】曲方面斥责了恶徒们的罪行,一方面也表现出要誓杀两 个贪官的决心,字里行问充分表现了他为民请命、伸张正义的大无艮精神,让人深感一 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元杂剧中这些清官廉吏往往被作为贪官污吏的对立面塑造,既暴 露了元代政治的得失,又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喊出了人民的心声。 三、讽刺罪恶的封建官场使知识分子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阅读元杂剧作品,接触其中的士人形象,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 面前流露出的郁闷不平的沉痛呼号,这其中既有心怀高远却进身无门的寒士,有无意仕 进而愿隐遁林泉的达儒,也有身居高位颇尝“高处不胜寒”之味的官吏。尽管身份和地 位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面临着大致相似的处境:满腹经纶而志不获展,有心入世而屡屡 见弃。在这种处境中,胸中美好的理想破灭,痛苦无处诉说,喃哺自语成了他们倾泄内 心痛莆、不平和愤怒的必选之方。除此之外,他们往往也会因受挫而惊醒,在苦闷迷茫 和沉痛的自省中发出振聋发聩的谴责与白嘲来,显现出微弱的抗争意昧。范张鸡黍 描绘了官场中的种种黑暗,展示了父子同班、智无四两却诡计如神,不思报幽却大肆聚 敛的群丑图。他们聚集在一起,沆漆一气,颠倒是非,耀武扬威。在仕途阻绝、鸠占鹊 巢的冷酷现实面前,饱学之士如何能不寒心,又如何能不义愤填膺且怨声冲天呢? 在“今 h 个秀才每遭逢着末劫”的感伤时代,经历了失败的痛苦,士子们认识上层统治者的本 质如此之深,声讨就不能不激烈。在元杂剧中,“儒人不如人”的嘲讽之声比历代文学 作品都要强烈集中:“我本待学儒人倒不如人”( 谇范叔) ;“我想着儒人颠倒不如人, 早难道文章好立身”( 秋胡戏妻) :“秀才每儒人今日不如人”( 举案齐眉) 。如果没 有痛彻入骨的生命体验,没经过理想化为齑粉的沉重打击,以如此高的频率出现的字句, 是不会从他们口巾流露出来的。则其内心之悲凉境况,可见一斑。 “文以载道”看来似乎很简单很普通的理论,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我闭 诗论的开山之纲,它不仅影响了近千年的中国诗坛和文坛,而且直影响至元曲,元杂 剧中大量存在的上述内容的作品既是对这一理论充分继承的有力佐证。 第二节古代文论中的“文以载道”思想与元杂剧反映社会黑暗的不同途径 元代社会政治压迫募常严酷,从对统治者的限制、刑罚、禁令等种种的规定中,可 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元代社会残酷的民族、阶级压迫的事实。汉人、南人在生活上无保障, 在政治e 受压迫最深,在经济l 受剥削最惨重,特别是般的儒生,更是遭到了史无前 例的厄运。据元史选举志汜载,从元太宗九年( 1 2 3 7 年) 到仁宗皇庆三年( 1 3 1 4 6 年) 的七十多年问废止了科举,读书人失去了可望改换门庭的进身之阶。谢枋得送方 伯载归三山序云:“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渭 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娟、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 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之低下。当 时中枢及地方行政长官都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所充任,汉人至多只能担任“佐贰”之职, 处处受排挤。如关汉卿为太医院尹,马致远为江浙行省务官等等。其他屈在簿书,老于 布素者,当多有之。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元杂剧作家们在用“文以载道”的方法对文学 作品加以认识,评判其价值并解释其兴盛原因的时候,常常要采用一些曲折隐讳的写法 为自己做保护,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好暗含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元代知识分子的经历比较特殊,他们的思想也更隐讳沉郁,对蒙古族的统治既有不 满,又不得不依附,因此就从严子陵、陶渊明、陈抟他们这些人身上寻找寄托,以“安 贫乐道”为理想中的仙境,“隐居乐道”剧即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产生了,而陈 抟高卧则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作品。其中的【三煞】和【二煞】两支曲子即典型的表现 了作家对现实的指责和极端厌恶的态度,提倡人们逃避现实斗争,归隐林泉,寻仙访道, 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 【三煞】身安静字蝉初蜕,梦绕南华蝶正飞。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盖一片白 云,枕一块顽石,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长则是抱元守一,穷秒理, 造玄机。 【二煞】鸡虫得失何须计,鹏鹦逍遥各自知。看蚁阵蜂衙,龙争虎斗,燕去鸿来, 兔走乌飞。浮生似争穴聚蚁,光阴似过隙白驹,世人似舞瓮醯鸡。便博得一阶半职,何 足算,不堪题。 这些曲词都是作者对官场黑暗的揭露,抒发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懑之情。 二、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真实反映了元代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无名氏的渔樵记就足借朱买臣之1 :3 谴责了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现象。在风雪漫天 之日,一边是包括朱买臣这类士予在内的一般贫民百姓忍饥受冻,一边则是豪门大族羊 酒笮歌:“他向那红炉的这暖阁,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门外又雪飘飘, 耳边厢风飒飒,把那毡帘来低籁。一壁厢有各刺刺象板敲,昕波韵悠悠佳人唱,醉了还 只待笑吟吟美酒沽,他每端的便怎知俺这渔樵每受苦”。( 一折【村里迓鼓】) 强烈的埘 比,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平社会情况。郑廷玉的冤家债主也是 通过守财奴对贫困人民的残酷盘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贫富对立的尖锐矛盾。 通过周荣租卖儿的悲惨景状,作者写出了地主阶级的凶狠。贾仁有“鸦飞不过的阳产”, 却仍悭吝苛刻,恨不得吸1 劳动人民的每一滴觑。在买儿时,他把契约骗到手后,不肯 给钱,反而向周荣祖讨“恩养钱”,这种强盗逻辑,相当深刻地反映了地主阶级的本质。 最后周荣祖愤怒地痛骂贾仁,这反抗的声音客观上表达了当时人民对地主的痛恨,对不 平社会的诅咒。 三、通过评论古代帝王的政治得失而蕴蓄了对当今统治者的褒贬态度 元杂剧作家们通过创作大量的帝王戏以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表现对异族统治者 的刻骨仇恨,抒发一腔郁勃的民族情绪。元代帝王戏不仅数量多,考其总体成就,也远 非其他时代的同类作品所能及。它们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从上古帝王到金朝皂帝,从 正史野史到神化传说,凡有影响者,几乎无不涉及之;尽管帝妃情事也为杂剧作家所乐 道,但宫廷斗争、君臣关系等重大题材在其中居于更为显目的位置。就思想深度而言, 这些帝王戏既写了大量的暴君、昏君,也写了许多传统所谓的“圣君”、“明君”,对于 后者,作家们很少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和“至仁大德”,而是着意表现这些“圣君” 非“圣”,“明君”不“明”。元杂剧作家特别爱写汉高祖,原因即在于他是一1 个粗俗的 “流氓皇帝”:爱写秦始皇、武则天,正是着眼于他们的凶残与暴虐;元杂剧家还曾将 历史上的“圣明”君主改头换面,其实改换的标本正是当代的帝王。七早滩中严子 陵说:“他夺了呵夺了汉朝,篡了呵篡了汉邦! ”这个“他”,指王莽,何尝不是指元代 的帝王! 渑池会中蔺相如说:“他( 指尧舜禹汤文武) 都是圣明君统绪宏图,他将那 仁义举,凶暴除,不比你恃刚强并攻取! ”这个“你”,又岂止是指历史上的秦王赢政! 火烧介子推一剧表现得更为明显:介子推不满于晋室的黑暗,毅然弃之而去,隐居 深山;当晋文公火烧介山之时,剧中一樵夫这样斥之道:“做阜帝投放水一投放火, 那的是你天子重贤臣! 常想赵盾捧车轮,也不似你当今帝王狠! ”原来,作者写晋文 公,勿宁是在控诉“当今帝王狠! ” 综上所述,元杂剧作家们j 卜是从自身处境出发,在文论传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 以现实主义的清醒的目光,含着讽刺家的忧伤的嘲笑,把这个畸形的反常的制度和现实 无情地加以暴露和嘲讽,体现了杂剧作家们的社会批判精神,继承了古代文论中的主张。 当然,肯定古文论对元杂剧有重大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忽视了作家自身的主观能 动性。作家对社会的反应不是纯然被动的,有怎样的社会就有怎样的思想、心态,这只 能就大致倾向而言。实际情况是社会生活千变万化,作家的个人才性、气质爱好、习俗 遭遇也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章“主情”论在元杂剧中的继承 以情感人足元杂剧审美作用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中国的传统理论也向来强调要 “传情”、“动情”,认为作品必须抒发真性情,要求宏观事物与微观感情相统一,外部 作用与内部反映楣结合,横向发展与纵向影响相贯穿。早在乐记中就有文学创作要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主张。诗 大序也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惰,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以情论文的观念很明确,只是对情加以限制,必需“止乎 礼义”。晋陆机文赋对“发乎情”之说加以改造,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 浏亮”,缘情而不淡礼义,将情指向个性化的独特情感,在我国文论史上第一次提出 了“缘情”说,形成了新的重视个性之情的情感论,奠定了古代文论的基础,对后代文 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影响深远。刘勰在陆机“缘情”说的基础e 进一步论述 了“睛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观点,此后,钟嵘又于诗品序中提出“摇荡性情”, “感荡心灵“3 。”的主张,唐代韩愈、欧阳修等人都对此说加以继承发展,直至影响到明 清之际的冯梦龙、黄宗羲,明清时期风行的性灵说亦是此种理论的发展与延续。由此可 见,“主情”理论影响的深远程度。 戏剧艺术本身就是抒情艺术,“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 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 别林斯基论文学) 可见情绪的表现是戏剧艺术的必然。 元杂剧中经常有戏剧情节的安排让位于情感渲染的现象发生,这时,剧作者往往放开手 笔,在感情裂痕的不断扩展中,尽情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以致形成以情绪变化为 中轴,着重表现人物情感冲突的模式,这类戏主要是利用情绪压力的增强,渐次达到情 感高潮。在这一点上,胡祗通所论较为精深,即戏曲在内容上“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 其态0 9 ”( 赠宋氏序) 。比之诗词的抒情言志,戏曲更不饰矫情,也更贴近社会现实生 活。刘敏中也有相同之论,要求在戏曲中能“意得神会,横纵卷舒,莫可端倪。其三湘 湖,睛阴明晦之态,千岩万壑,竞秀争流之状,与夫羁旅之情,观游之兴,怀贤吊古 之感,隐然动人。“”正是元杂剧这种状物态,通人情的自然特征,爿+ 有了扣动读者心 弦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古代文论中的“主情”思想与元杂剧对真情实感的热烈追求 兀曲向来以追求个性情感为主,表达情感不受约束,泼辣大胆,直接抨击。元杂剧 作家们对于杂剧虽不象世俗之以小道视之,但他们也确没有以其作品扬名传世的思想, 园此,他们无须顾及其思想情感之合乎正统规范社会准则与否,更没有企图以其创作去 达到“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治说教作用,而只求“摹写胸中之感情与时代之 情状。”如上述揭露现实之作,或痛骂怒斥,或冷嘲热讽,只图一吐为快,而不计其合 乎忠、恕观念与否。顾瑛曾在制曲i - 观中指出元曲必须以心观照物,即以情濡染 物;虞集也主张文章( 即剧本) 应当“率意为之。”。元曲创作者们都是本着“曲以意 为主”,“作者必在心传,传心以会意“”的原则进行创作的,王实甫、白朴、关汉卿等 作家一道存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高奏起曲真情至情的赞歌,“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 墙头马l )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拜月亭) ,这一遍又一遍的呼唤, 铸就了明清以降言情重情的浪漫洪流,冲制和涤荡着几千年的封建痼疾。纵观元杂剧作 品中所表现的“情”大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广大妇女表现出了强烈的不平之隋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f ,受尽了侮辱和折磨。体系完备的“三从四德”、“- n 五常” 等礼教信条,压抑着妇女的个性,制约着妇女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在充满血泪的元代社 会这种侮辱和折磨则倍显突出,元杂剧成了反映元代妇女不幸生活和遭残命运的一面镜 子。在元杂剧中各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 同时也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杨显之的潇湘夜雨中翠鸾被得官登位的丈夫视 为攀援权要的绊脚石,不仅遭受丈夫及官府的毒打,而且还面临着被“打灭”的危机。 可最终她仍逃避不了被流放的命运,流放的路途遥远又艰险,受拷打过的她怎能禁得住 长途跋涉的折磨? 一想到丈夫的阴谋,预计自己性命难保,翠鸾不由得悲愤地对大长叹: “天哪! 不知道在哪里将我折磨死呢? ”尚仲贤的柳毅传书中龙女三娘既倍受丈夫 的百般凌辱,还被公公怒斥唾骂,罚去泾河岸边牧羊,从而完完全全地沦落为一个奴隶, 过着愁蹙蛾眉、泪水淋漓的凄惨日子。关汉卿的五侯宴中李氏的遭遇则更为悲惨 她在赵太公父子的欺辱之下,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卜八年漫长的岁月,吃她乳汁长大的孩 子却成了虐待压迫她的“主人”。在天气酷寒,大雪纷飞的情况下她却被逼着去喂牛: 【正官端正好】风飕飕,遍身麻。则我这笃籁籁连身战,冻钦钦手脚难拳。走的 紧来到荒坡佃,觉我这可扑扑的心头战。 【滚绣球】我这里立不定虚气喘,无筋力手腕软。瘦身躯急难动转,恰来到井口旁 边。雪打的我眼怎开,风吹的我身倒偃。冻碌碌自嗟自怨,也是咱前世前缘。冻的我拿 不的绳索,拳挛着手,立不定身躯耸定肩,苦痛难言。 【倘秀才】我这里立不定,吁吁的气喘。我将这绳头儿呵的来觉软。一桶水提离井 口边,寒惨惨手难拳。我可便应难动转。 对十一般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水桶掉在井罩,本足一件极平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学院《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随机过程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武城县联考2025届初三第二学期5月练习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2025年初三(下)第一次中考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英才学院《建筑识图与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用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市东仪中学2025年高三八校联考数学试题(四)含解析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剧目排练与创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车司机劳务协议书
- 知识产权监管培训课件
- 油田节能降耗技术-全面剖析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全国统一卷试题及答案
- 银行防抢防暴课件
- 水电工程验收单
- 妇科护理标准化管理
- 兰州202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哈哈镜笑哈哈》名师课件2022
- 冷却塔使用维护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