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t h ct o p i co fg l o b a l 删n gh 船b e 髓洲嗡c t e da 她n t i o n so fa l lo v e rt h ew o n d , i n c r e a 噶i t i gt e m p e m t u r ey e a rb yy e a rh 雒c 钳塔e d 吐地c h a n g e so fh u m 孤s o c i e 咄l m n g e n v i r o 砌e n t ,e c o i l o m i cd e v e l o 鲫n t ,e c o s y s t e me c t f o rt i l em o l l l 血l i i l o u sf o r e s tb i o sp :h e r c r e s e r v ew i 也l e s sh l l m 姐i m p t ,o r i g i n a l 蛐;r i c h n e 锚o f r e u r c e s ,i i l t e 黜db i o d i v e r s 蚵i s v e r ys e n s i t i v et o 也ec m n g e so fg l o b a lw a n n i n g w bc o l l e c t e ds o m em e t e o m l o g i c a l 蚰ds o c i a l d e 、r e l o p l n e n td a t a ,o l da n dn e wp i c t i l so fc h a n g b a im o u n 协i i l ,t 1 1 m u g ha | l a l y s i st h e s e 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t 1 l c s ep i c t i l r e si no m e rt of i n dt e n d e n c yo fw e a m c rc k m g i n g ,( h ei m p 协 o f g l o b a lw 锄l i n ga n dh u m a i li m p t st oc c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 c i l a l l g b a i 幻删n ,e s p e c i a i l y t om o r es e n s i t v e8 坞aa n dm 出硷螂l ew e a t h e r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i l i n e n ts c e n a d of l o r c h 锄g b a im o 眦忸i nb i o s p l l e r e ,k s e r v e ,e i i l p h 鹪i z et l l ei m p o n a r i c et on l o n 抽d ra n ds t i l d y 血e e n “r o n m e n t a lc l 瑚唱e so f c h 舳g b a i s h 舳b i o s p h e 陀r e s e r v e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垄主复日期:童! 翌! :! :! 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纽指导教师签名:虿趔1 日 期:一! ! f :! 厶1 1 日期:鱼! 望= ,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引言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 0 0 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 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 3 o 6 摄氏度。其中1 1 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 0 年代 中期以后,1 9 9 8 年是1 8 6 1 年有记录 三l 来全球最温暖的一年。1 9 9 5 年是2 2 5 年以来炎热天 数最多的年,超过2 0 的天数为2 6 天。而寒冷天数( 平均温度低于0 ) 则从2 0 世纪 以前的每年1 5 2 0 天,减少到最近几年每年大约1 0 天( 见表1 ) 。 图表1( 地球表面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 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北半球的冰雪覆盖 量自1 9 6 0 年减少了大约1 0 ,l u 脉冰川在2 0 世纪期间明显退缩,北极的冰雪厚度在过去 的4 0 年间已经丧失了近4 0 9 6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平面在过去l o o 年中平均上升了o 1 0 2 米。2 0 世纪,平均每年上升1 2 毫米,预计1 9 9 9 2 1 0 0 年,上升0 0 9 0 8 8 米,比2 0 世纪高2 4 倍。国际气象专家普遍认为,未来5 01 0 0 年,全球气候仍将继续变暖。“全 球变暖以后,由于气温上升,加速了由雪到冰转化过程,冰川的密实化过程加快,从而 导致冰面的惫剧降低。实际上,从1 9 9 2 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 急剧变暖时期。” 急剧变暖时期。” 第二章、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2 1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个重要组分的 森林尤其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森林生态 系统是多种生物物种的载体,是调节陆地气候的缓冲器;是防洪保土的根本、防风固沙 的屏障,森林在维系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森林与气候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气候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森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反过来,因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它对大气中的c 0 2 起着源 或汇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或抵消未来气候的变化。因此,未来气候的变化对森林的 影响及森林对气候的反馈作用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人们通过 气室实验和模型模拟,在时间尺度上从几天到几世纪及在空间尺度上从叶片到个体、种 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及全球等各个层次来阐述气候变化对树木生理、物种 组成和迁移、森林生产力以及物种和植被分布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动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包括:地理分布、生理、生活周期、迁徙习性和栖 息地发生改变,生存能力降低等。随着全球变暖的推进,植被带有向高海拔、高纬度推 进的趋势,影响到动植物的栖息地,许多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将要 灭绝的物种比预计的要早? 气候变化和野生动物疾病,很多野生动植物病原体对温度、 降雨量和湿度非常敏感,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气候变暖可以 增加病原体生长率和存活率、疾病的传染性以及寄主的易受感染性。定向的气候变暖对 疾病的最明显的影响与病原体传播的地理范围有关。 北方森林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年轻的森林生态系统,还处于不断地形成和发育 之中,易于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由于高纬度地区的增温 幅度远比低纬度地区的增温幅度大,因此,目前的研究基本一致地认为气候变化对北方 森林的影响要比对热带和温带森林的影响大得多,而且其面积将大大减少。 2 。2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价值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已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北欧和北美山地国家的高度的重视。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干扰少,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生态结构比较完整,且生态系 统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比较敏感的地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 n e s c o ) 、 人与生物圈组织( m a b ) 、人与地理圈( i g b p ) 、山地研究发起组织( m r i ) 、国际北部 山地环境发起组织( g l o r i a ) 等国际组织发起的“世界山地生物圈保护区环境变化研究 项目”( g l o c h m o r e ) ,于2 0 0 2 年正式启动,其目标是通过科学监测、过程研究、模型 2 研究、科学的预测,认知气候的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指定研究策 略,提供科学的建议;确立世界范围内重点监测地;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建立全球网 络系统;共享信息,共同使用成果,共同提高监测和研究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确立 的1 9 个重点监测地中,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东亚唯一的一个。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明显。长白山保护区周边人 口的迅速增长,从而带来生活污染的日趋严重,林业用地和林业砍伐量的增长,经济的 发展,林产品、野生动物产品交易盛行等等因素,都给长白山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 胁。 本文通过搜集和掌握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的物候和资料和同一生态结构位置的新 旧图片的对比,来说明近3 0 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人为干扰等综合因 素的影响,给长白山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和未来应采取的措施。 2 3 研究地区的概况 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南部的中朝交界处,是东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 和图们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面积近2 0 万h m 2 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 9 6 0 年,是 中国现有的9 9 个国家级保护区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一个,也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自 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之一。“。 本地区气候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 雨且短暂的特点。由于山体高,所以气候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大。山脚表现出典型的暖 温带气候,而山顶却表现出复杂、多变的近极地气候o “。山下( 中科院长自山站气象站, 海拔7 4 0 m ,下同) 年均温约2 8 。c ,而山顶( 天池气象站,海拔2 6 2 3 5 m ,下同) 年均温只 有一7 3 。c 左右,至天池时按气温标准( 2 2 ) 根本就没有夏天”。 长白山是中国长江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雨量充沛且随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增加。 山下部平均年降水为6 0 0 一9 0 0 姗,而山顶天池年降水为1 3 4 0 姗,最多年份曾达1 8 0 9 啪。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 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 0 之多,冬季虽然降雪期很长,但 降水量并不大只占全年的不到百分之十。山下部积雪日平均1 3 0 一1 5 0 天,山顶积雪日 平均2 5 7 天4 5 。因为气温较低,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加之森林的作用,所以长白山 地区非常湿润,年相对湿度在7 0 左右瞄】。 长白山是一个年青且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丽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 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组成。水热条件及地质地貌的差异,形成了长白山明显的土壤垂 直带谱,从上而下依次为:高山冻原士( 2 0 0 0 l l l 以上) 、山地生草森林土( 1 7 0 0 一2 0 0 0 m ) 、 山地棕色针叶林士( 1 1 0 0 1 7 0 0 m ) 、山地暗棕色森林士( 1 l o o m 以下) “删。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山地垂直分布带谱。山下部的阔叶红松林( 海拔 1 1 0 0 m 以下) ,是世界上已为数不多的大面积原生针阔混交林,与同纬度的欧美地区相比, 以其结构复杂、组成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而著称:以云杉( 所。阳庙肋即占j 曲和冷杉 ( 肋j p s 力啪阳印j 曲为主要建群种的暗针叶林( 海拔1 1 0 0 m 1 7 0 0 m ) ,具有典型的北方 山地森林的特点,构成了长白山北坡森林植被的主体:亚高山岳桦林( 海拔1 7 0 0 i i l 一 2 0 0 0 m ) ,是一种以岳桦( 品 “妇删j 力单一乔木树种为主的林线植被,构成了独特的 亚高山地带森林景观,海拔2 0 0 0 米以上分布着大面积的高山苔原带和高山冻土带。 4 第三章、长白山近3 0 年的气候变化趋势 本文收集了“国家气象局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和“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长白山定 位站”的近3 0 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从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气温 等其它气象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由此影响了植被分布、植被结构、林相方面的响 应变化。 3 1 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 空气温度是衡量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参考。长白山生态定位站气象站位于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内,海拔7 5 0 米,表2 是1 9 8 2 年一2 0 0 5 年的气温曲线图,我们把这2 4 年的前1 0 年和后1 0 年的年平均气温的和做对比,发现后1 0 年要比前1 0 年高出7 5 度,而且两个 年平均最高气温都在后十年( 1 9 9 8 年,1 9 9 9 年) 。 1 9 0 21 9 8 31 9 口b 5l 9 “l ”tl a 1 0 口o1 9 口l 1 9 l1 9 9 3l _ 9 41 9 引口9 61 9 71 9 口0l _ 9 如o o2 0 0 l 2 0 0 22 口0 32 0 0 2 0 0 5 rears + 温度 图表2 1 9 8 2 年一2 0 0 4 年年平均气温变化 我们知道长白山是多雪的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分析长白山的雪期的长短( 每年的 第一场雪到第二年的最后一场雪的天数) 也能发现气候的变化过程。图表3 是1 9 8 0 年 一2 0 0 4 年的雪期变化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对比,前1 1 年雪期的天数比后1 1 年长了 1 5 8 天。 i 熏 擎挚妒霉挚擎葶擎擎擎擎亨擎擎拿擎霉萨妒 y e a r s 一看期天重 图标表3( 1 9 8 2 2 0 0 4 年,长白山雪期长短) 每年固定地区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应与气温的变化成正比,冻土层的厚度的变化同 样反映气温的变化的规律。从图表4 我们发现冻土厚从1 9 8 2 年2 0 0 4 年明显变浅的趋 势。 2 0 0 1 8 0 1 6 0 1 4 0 1 2 0 1 0 0 8 0 6 0 4 0 2 0 0 、 v1 h ,、 、j r 、7 ,。 1 r r y 1 一 p 挚$ p 擎亨擎p 擎擎擎擎擎拶妒秽萝妒 y e a r s 十冻土深度 图表4 ( 1 9 8 2 2 0 0 4 年,长自山年最大冻土深度) 综合以上的分析,长白山保护区的气候伴随着全球的变暖,在逐年上升。从图表5 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3 0 年问,长白山地区的气温程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降水量却呈 下降的趋势。 6 童 暑 昱 h , , h ,l l 、 一 v 7 1 2t 8 31 9 1 0 8 51 ml t1 b1 9 l 01 l l 2l 3l 1 0 9 51 9 9 8l 7 l 8 l 2 o2 0 0 l ? 2 t e a r s 一降水 图表51 9 8 2 2 0 0 2 年,长白山保护区( 海拔7 5 0 m ) 月平均降水量 3 - 2 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未来预测 气候的逐年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气候对某一生态因子和生 态结构等的作用是微妙的和潜移默化的,有些我们从直观可以发现,有些需要深入的科 学研究,通过相关模型来进行一种预测。( 郝占庆h o n gs h ed i v i dj m a l a n d l l o f r e c t ) “气候变暖对长白山主要树种的潜在影响”一文对气温的升高对长白山不同植被带的影 响进行了模拟。他们应用l 玳k a g e s 模型对长自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树种在各斑块类 型中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进行了模拟。模拟时选择了目前和未来变暖二种气候条件, 对于目前气候状态,模型使用目前气象参数:而对于未来变暖气候,则按温度增加5 。c 、 降水无明显变化作为模拟假设,温度的增加假定各月都相同,即各月均增加5 。c 。模 拟结果表明,对于高山岳桦林,气温变暧后岳桦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落叶松、云杉、 冷杉等目前这林带的伴生树种,在气温上升后,其生物量均有较大辐度的增加,部分 占据目前岳桦的位置,即目前下部的云冷杉林带有上移的趋势;对于贬高山云冷杉林, 其优势种云杉和冷杉在气温变暖后,生物量有较大辐度的增加,落叶松虽有增加的趋势 但辐度较小,即云杉和冷杉在未来气温变暖后依然是这一林带的优势种,但生长会加快; 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种在气温升高后,其生物量只有较小的增加,其它主要伴生种的 生物量随气温上升的增加趋势非常相似,表明阔叶红松林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仍维持 目前的结构状态。就本文得出的结论,我们通过1 9 7 6 、1 9 8 0 年和2 0 0 5 年拍自高山岳桦 林带和高山苔原带交接的几组照片( 见图版2 、3 、4 ) ,来分析期间的变化,高山岳桦林 和苔原带、长白山瀑布周围是整个长自山森林生态系统最为脆弱和最易受到影响的地 带,其中的变化也最容易发现。 7 啪m咖蛳咖瑚咖咖伽善| 第四章、人为干扰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4 1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2 3 三个乡镇村屯近几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是造成长白山自 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环境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最主要的因素。以二道白河镇人口发展为 例:1 9 7 3 年人口为8 6 0 2 人,1 9 8 0 年为1 3 2 0 8 人,1 9 8 5 年为2 0 4 7 7 人,到2 0 0 5 年人口 增至5 6 7 8 0 人( 其中不包括流动人口) 。入口的增长使城区的占地扩大、生活垃圾增多, 总人口中6 0 以上的居民仍然以木材作为取暖和做饭,每年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 4 2 林业砍伐和林业用地 长白山在清朝时期被封为“圣地”、“禁地”,到光绪年间,始有官办采伐林木机构, 对长白山边缘林区进行少量采伐。光绪3 4 年,林木采伐渗透到白河林区的两江口一带, 1 9 3 4 1 9 4 2 年间,日本人对白河林区进行大肆掠伐,森林资源造成了很大破坏,1 9 5 5 年始国家对白河林区有计划少量采伐。1 9 7 2 年至1 9 8 5 年( 白河林业局总体规划确定经 营面积后的1 5 年间) ,成龄林蓄积量减少3 5 0 万立方米左右,平均每年的采伐量在3 3 万立方米左右。1 9 8 5 年,白河林业局总经营面积1 9 1 4 5 7 公顷,比1 9 7 2 年增长9 5 3 5 公 顷。进入到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渐减少林木的砍伐量,砍伐方 式以择伐为主,这对森林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林业经济的发展,用于城区、筑路、输电线路、多种经营的人参 地、采石场、浮石地、农田地的占地面积在逐年剧增,使森林的覆盖率在不断下降,1 9 8 6 年至1 9 9 0 年,森林覆盖率分别为:8 7 5 l 、8 5 6 5 、8 5 0 5 、8 4 2 5 、8 3 6 ,进入 到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纪初,下降趋势更为严重。 通过1 9 7 5 年、1 9 8 2 年、1 9 9 2 年和2 0 0 3 年的二道白河地区和长白山保护区的卫星 图片,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林业砍伐和林业用地的扩大趋势。见图版长白山自然保护 区1 9 7 5 、1 9 8 2 、1 9 9 2 、2 0 0 3 年卫片图。 4 3 生态旅游的开展 长白山旅游开始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每年上山的人数不过5 0 0 0 人左右, 到2 0 0 5 年增至近5 0 万人,年平均增长2 万人( 图表6 ) 。长白山旅游景区已经超负荷承 载游人和车辆。 。 。 厂 八 。f| ,v 、 “4 y 7 r + 。 1 1 w 能粕1 1 _ 慊w 懈1 一黼1 _ m w 1 _ 慵1 _ 1 - m 撇m m 狮 ”瞒 + 人数q d 图表61 9 8 0 之0 0 4 年长自山保护区旅游人数 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多,相应要增加旅游服务设旆的建立,图版2 为u 型峡谷二道白 河河两岸无林地面积加宽,河流有改道,沿河建筑物增多,说明人类的干扰对这一带的 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的对比上看,宾馆、停车场、公路、商业服务点占地规模在逐年扩大。另外新增的 旅游线路在向原始状态完好且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核心地带延伸,图版5 为贯穿长白山 主峰苔原带,连接西坡、北坡旅游风景区的旅游线路( 被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禁止) , 脆弱的苔原带被践踏的很厉害。近三十年生态旅游的开展,使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结构发 生了变化:生长在温泉群周围的濒危稀有植物瓶尔小草,八十年代末还有零星分布,现 在基本已经绝迹;以高山峭壁为栖息环境的高山雨燕在九十年代初,在瀑布附近还有大 量的分布,长白山天池长廊的建立和旅游人数的增多,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它们的存在: 八十年代以前,还没有发现有乌鸦生活在海拔超过1 8 0 0 米的地带,而今天,即便在长 自山主峰海拔2 0 0 0 米的地方,也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分析原因就是区内生活垃圾和游 客丢弃食物给乌鸦提供了食物来源;住区单位和宾馆饭店的废水已经造成了二道白河水 质的破坏。据调查,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内的住区单位和旅游服务设旌达到十几家,其生 活污水9 0 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排到河里( 环保局调查结果) ,有的没有污水处理设备, 有的有处理设备但没有投入使用。 4 4 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减少 历史上长白山区人烟稀少,只有一些以采药和狩猎为生的人家生活在这里,基本不会 4 罡3 i z 9 1 o 撮啦嘲 矾蕊脯珊 椰鳓揶孤勰锄 x m + j 隧触勐数万 i 窝表7 1 9 9 1 - 2 0 0 3 年长白山保护区非法入区人数 9 给资源造成多大的破坏,进入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到人口剧增,到八十年代初,由于 实行市场经济,林业产品和野生动物产品在市场上逐渐走俏( 以红松籽为例八十年代初 每公斤l _ 2 元,到九十年代后期增到每公斤1 2 1 5 元,最高时达到2 0 3 0 元) ,加上法律 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使长白山保护区非法入区的人数逐年增多( 见图表7 ) ,给资源保 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是资源遭受人类威胁最大的时期,很多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持有 枪支,进入保护区进行非法捕猎相当严重。2 0 0 0 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枪支管理条例,个 人持有属非法,这在客观上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野生动物有所恢 复。 据统计,以二道镇为例每到春季、秋季有1 5 的人口( 加流动人口) ,以上山搞副 业为生,围绕保护区的二道白河镇、露水河镇、泉阳镇、松江河镇等都有很多药材、山 野菜、植物种子的收购点,而5 0 以上来源于长自山保护区。红松籽丰收的年份( 如 1 9 9 7 年) ,从保护区掠取的红松资的数量有2 0 0 0 3 0 0 0 吨( 保护局资源处提供的数据) 。 非法入区人数的增多,不但会破坏自然资源,而且会影响植被的自然更替和野生动物的 食物来源,从而会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变化。人类的干扰是造成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 的因素,长自山火灾的发生9 0 以上与非法入区人员有关。 1 0 第五章、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几张图版的对比,我们知道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的核心 区,旅游风景区,在1 9 7 6 年2 0 0 5 年近3 0 年的时间里,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 化,分析其原因,气候方面的变化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人为的干扰,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边人口的增加;旅游人数的攀升;乱采乱猎屡禁不止,造成长白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逐 年恶化。图版1 0 为近几年在保护区发生的自然灾害现象。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非法入区人数的增多,森林火灾发生的频度增加了( 见表8 ) 。 图表8 1 9 9 0 年一2 0 0 4 年,长白山保护区火灾发生次数 综合以上的分析,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生态结构的变化是受全球气候变 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组拍摄于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地带的图 片的对比分析,发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尤其是核心区) 在近3 0 年中的变化。由于长白 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对 其气温、降水、空气、生态系统等进行长期的监测,为预测亚欧大陆以至整个全球的气 候未来变化规律,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为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 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观测和监测研究在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上从1 9 9 3 年开始筹建的全球陆地观测系统( g t o s ) ,于1 9 9 6 年进入实施阶段,g t o s 所 观测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土地、淡水、生物区系( 包括生物多样性) 和人口等美国长期 生态学研究网络( l t e r ) 、英国环境变化研究网络( e c n ) 、德国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 t e r n ) 等是重要的国家级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网络于1 9 8 8 年开始建设的中国生态系 统研究网络( c e r n ) ,已经启动了对我国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长期和全面的研究另 外,我国将在现有的森林资源、荒漠化、野生动物、湿地资源、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的基 础上,在黄河、长江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区内建立2 0 个左右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站, 在天然保护工程建设区内建立2 0 个左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以构建全国林业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科学准确地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 第六章、结论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事实,紧接下来的1 0 年、2 0 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们将逐 渐地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其他策略。以 尽量减少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类自己的冲击。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 对这个十分紧迫,而涉及范围又十分广泛的工作。例如由于物种分布范围和迁移路线随 气候变化的改变,在现有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可能因为受气候变化的影 响而失去保护很多物种的效力,因此我们需要更大的保护区体系。在保护区的设计中, 在诸如位景选择,保护区面积、区域划分,建立走廊等问题上,需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 气候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对此做出相应的反映。 人为因素对保护区的负面影响显得更为直接、更为明显。要保护好长白山自然保护 区的生态物种资源,首先要控制周边人口的增长;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缓冲区的面积; 协调同周边林业森工企业单位,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 护自然的宣传力度,对于保护区的核心区破坏严重的地带,要实行封禁的措施,禁止游 客进入,待植被得到恢复以后再开放。加强科学研究和科研监测的投入,使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肇信等主编: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 2 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 3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中国大百科出版 社,1 9 8 3 。 4 李宗恺等著: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气象出版社,1 9 8 5 。 5 、h e i 州c hh 0 r i g i n 锄dc o n s e q u e n c e so f c y c l i ci c e 珀n i n gi nm en o r l e 戤a 廿鲫廿co c e 趾d i n g t l l ep a s t1 3 0 0 0 0 y e a 限q u a m m a l yr e s e 羽c h ,1 9 8 8 ,2 9 :1 4 2 1 5 2 6 、b o n dg ,h e i l l r i c hh ,b r c k e rw ,c ta 1 e “d e n c ef b rm 酗s i v ed i s c h a r g e s0 f i c e b e 唱si n t ot h en o m l a t l 町n i co c e 柚d 删n g 廿埒1 a s tg l a c 瑚p e f i o d n a t u 咒,1 9 9 2 ,3 6 0 :2 4 5 2 4 9 7 、 张志强编译地球气候将平衡于又一次跳跃? 地球科学进展,1 9 9 5 ,1 0 ( 3 ) :2 9 6 2 9 8 8 、鹿化煜,周杰h e i 删c h 事件和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地球科学进展,1 9 9 6 1 1 ( 1 ) : 4 0 4 3 9 、g r i m m eo ,j o b s o ngl ,w a t t sw a ,e ta i a5 0 0 0 0 糟c o r do f c l i m a t eo s c i l l a t i o n s 舶mf l o r i d a 柚d 恼t e m d o r a lc o 删a t i o nw 岫廿l eh e r l r i c hw e n t s s c i e n c e ,1 9 9 3 ,2 6 1 :1 9 8 2 0 0 l o 、安芷生,波特sc ,夏佩尔j ,等最近1 5 万年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科学通报, 1 9 9 4 ,3 9 :22 5 4 22 5 6 1 l 、b r o e c k e rws ,d e n t o ngh t h er o l eo f o c e a l la 恤o s p h e 坤代。唱a 【l i :枷0 ni n9 1 a c 瑚 c ”l e s g e o c h i mc 嘴m o c h 叽a c t a 1 9 8 9 ,5 3 :24 6 5 25 0 1 1 2 、丁一汇屯c 第二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成果和问题见:丁一汇主编,中国 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7 2 l 2 5 1 3 、毛黎南极半岛冰架分裂科技日报,1 9 9 8 0 4 2 2 ( 3 ) 1 4 、张志强译瑞典i g b p 和w c r j 研究计划见:孙成权等主编,全球变化研究国家( 地区) 计划 及相关计划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3 卜一2 5 1 5 、w e b s t e r p j ,p a l m e r t n 1 1 1 e p a s t 柚d m e f i i t u 佗o fe 1 n io n 矾鹏,1 9 9 7 ,3 9 0 ( 6 6 6 0 ) : 5 6 2 5 6 4 1 6 、 e d g e r t o nsa o i i rc h 锄g cp l 蛐e t :1 1 1 ef y1 9 9 6u sg l o b a lc h 衄g er e a r c hp r o g r a m ar c p 嘣 b ys g c r ( c e n r ,n s l ) 1 7 、 张志强译平流层变化探测网络o l d s c ) 见:孙成权等主编,全球变化研究国家( 地区) 计划及 相关计划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3 2 3 5 2 6 6 1 8 、 e d g e r t o ns a o u r c h a n g e p l 明e t :1 1 1 e f y l 9 9 5 u s g l o b a l c h 锄g er e s e a r c h p r o g 憎m ar e p 叫 b y c e n r 悄s 1 c 1 9 、魏鼎文,赵延亮,秦芳,等中国北京和昆明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异常变化科学通报,1 9 9 4 , 3 9 ( 1 6 ) :15 0 9 15 “ 2 0 、i p c c c l i m a t ec h 锄g c1 9 9 4 :r 矗d i 甜 f o f c i n g0 f c l i m a t ec h 缸g e 戤l da ne v a l u a t i o ni s 9 2 e m i s s j o ns c e n a d c 锄b r i d g e :c 鞭州d g eu 山e r s n yp 托鹤,1 9 9 5 ,l 3 3 9 2 1 、毛文永,文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杜,1 9 9 3 3 6 5 6 :1 3 4 1 7 0 2 2 、 王明星主编全球气候变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6 3 1 3 2 3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等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地 球科学进展,1 9 9 5 ,l o ( 4 1 :3 8 9 3 9 2 1 4 2 4 、孙建宏译垒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g c t e ) 执行计划见:陈泮勤等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 究核心计划( 二) 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4 9 0 1 3 0 2 5 、施永辉译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 g b p ) 陆地样带研究科学计划见:孙成权等主编,国际全 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 三) 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61 1 8 1 4 2 2 6 、张新时,周广胜,高琼,等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地学前缘,1 9 9 7 ,4 ( 卜。 2 、:1 3 7 1 4 4 2 7 、秦大河,康世昌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环境气候演变地学前缘,1 9 9 7 ,4 ( 1 2 ) :8 5 9 4 2 8 、王权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及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 9 9 7 ,1 2 ( 1 ) 4 3 5 0 2 9 、张新时,周广胜,高琼,等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中冒东北森林草原陆地样带( n e c t ) 地学 前缘,1 9 9 7 ,4 ( 1 2 ) :1 4 5 1 5 1 3 0 、唐启升,范元炳,林海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发展战略初探地球科学进展,1 9 9 6 , l l ( 2 ) :1 6 0 1 6 8 3 l 、范元炳,蒲书箴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 9 9 8 ,1 3 ( 1 ) :6 2 7 l 3 2 、张庚阳气候变化一一2 1 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科技日报,1 9 9 7 - 1 2 0 9 ( 7 ) 3 3 、林而达,王京华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地球科学进展1 9 9 5 ,l o ( 6 ) :5 9 7 6 0 4 3 4 、刘茂胜“厄尔尼诺”之后应谨防生物灾害中国科学报1 9 9 8 0 6 - 0 1 ( 8 ) 3 5 、王守荣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综述见: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 影响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7 4 9 8 5 0 4 3 6 、s k o d v mt 0 晦f u g 【e s t v e d tjs a c o m p 咒h e 惦i 腿a p p r o a c ht oc i i m a t ec h a n g e p 0 l i :t i c a l 锄d s c e n 廿f i cc o n s i d e 嘣i o n a m b i o ,1 9 9 7 ,2 6 ( 6 ) :3 5 l 3 5 8 3 7 、 路透社东京1 1 月5 日电国际能源机构公布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排行榜参考消息, 1 9 9 7 - 1 1 2 0 ( 7 ) 3 8 、u n i t e dn 鲥0 n s k y a l 0p r o t o c o lt ot h eu n i t e dn 撕0 l l sf r a m e w o r kc o n v e n t i o no nc l i m a t ec h 锄g e f c c c c p 1 9 9 仉7 ,a d d 1 c o n f b r 明c eo f t l l ep a n i e s ,1 1 1 硼s e s s i o n k y o t d :1 1 0d e c e m b e r 1 9 9 7 3 9 、王庚辰,熊效振,孔琴心,等我国大陆主要温室气体大气背景浓度值及其变化见:丁一汇主 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 9 9 7 6 4 6 9 4 0 、b r o e c k e rws ,d e n t o ngh t h em l eo f o c e 明a 雠1 1 0 s p h e r er 喧a i l i z a t i o ni ng l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经济学》练习题集
- 青年教师演讲稿挥洒青春汗水追逐教育梦想
- 桂林24年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暑期作业
- 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与讲义
- 珠宝生产企业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2023年高纯镓及氧化镓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石材、石料加工品及制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2023年油冷器资金需求报告
- (高清版)DZT 020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
- 地铁保洁服务档案管理
- 大学生食品行业生涯发展报告
- 瓷砖店运营可行性方案
- 生产工人劳动合同模板
- 新冠预防与控制
- 申论之大作文课件
- 煤矿事故复盘分析报告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常规课件】
- 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 2024年河南兴港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