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本文首先以历史为轴,从现代知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朝代的大量代表画作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山水画景 观构成模式一一神仙境界模式、早期风水模式、含蓄风水模式、有界无边模 式、廊道模式、轴扩展模式以及混合模式。 本文从语言表达方式入手,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使用的景观语言一一 布局语言、要素语言、生态语言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景观 基本构成要素。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景观所蕴含的意境;山水画景观意境的生成 途径;山水画景观体现的人格意义。 通过对现代景观价值取向一一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生态价值的分析, 总结出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终极目标,并同当代景观规划与设计所面临的 问题相联系,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体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为现代 景观事业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景观模式 景观构成要素景观意境 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l 页 a b s tr a c t t h ep a p e ri nt h ef i r s tp l a c ep u t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a sa x e s ,s e e nf r o m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k n o w l e d g eo fm o d e ma g e ,m a k es y s t e m sa n a l y s i sa b o u tl o t so f p a i n t i n g si ni m p o r t a n td y n a s t y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s u m u pt h em o d eo f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t h em o d eo ff a i r y l a n d , t h em o d eo fg e o m a n c yi ne a r l yp e r i o d ,t h em o d eo fg e o m a n c yo fc i r c u m b e n d i b u s , t h em o d eo fl i m i t le s s n e s sw i t hb o u n d a r y , t h em o d eo fp o r c h ,t h em o d eo ft h ea x i s w a se x t e n d e d t h et h e s i s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m o d eo fl a n g u a g e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s u mu pt h el a n g u a g eo fl a n d s c a p e ,m o d eo fl a y o u ta n d e l e m e n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p a p e r , a n a l y z et h e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 t h ew a yo fg e n e r a t e ,t h em e a n i n go f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f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m o d e ml a n d s c a p e ,s o c i a lv a l u e , 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e c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 ,s u mu pt h eu l t i m a t ea i mo ft h em o d e ml a n d s c a p e , a n dc o n n e c tw i t ht h ep r o b l e m so f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i nm o d e mt i m e ,u s i n gt h e i d e ao ft h ed e s i g no f l a n d s c a p e i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m a k en e w w a y s f o rd e s i g n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 l a n d s c a p e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t h em o d eo f l a n d s c a p e ;e l e m e n t s o fc o n s t i t u t ei nl a n d s c a p e ;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l a n d s c a p e ; i d e ao ft h ed e s i g no f l a n d s c a p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 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珞、压 日期: 岬6 7 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 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辄柳 岬6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绪论 “景观( 1 a n d s c a p e ) 一词,自从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以来( 希伯来 文“n i f f ,指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的景色) ,在西方被广泛应用开来, 并以打造能带给人们美好视觉感受的场所为目的。在中国,“景观 一词在近 代汉语中才有出现,指自然或人造景色。而中国传统景观多指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时期的古典景园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哲学、文化、社会等状况,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中西,人们对景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景观 要面对更大的群体、形式的多样化、景观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等等,致使 “景观 二字背后的学科分支也越来越详细化、复杂化,并趋于科学化、理 论化。它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文化、艺术、审美的要求,生态、信息、地理、 环境等众多相关学科也都成为了景观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对如此复杂的 学科系统,如果能找到一种把众多复杂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并以适当方式呈现 的研究载体,那么对于景观学科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提供了一条捷径。在寻找 这一载体时,中国传统山水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包含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哲学基因、设计 思想,大好山川在跃然纸上的同时还体现了画中景观构成模式及各景观构成 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布局及景物关系,了 解其中的景观规划及设计思想,对于景观事业的发展将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1 1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 1 1 研究意义 景观最初出现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自身的视觉要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景观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看起来好看 了,历史文化、环境风貌 等越来越多的社会价值需要通过景观来体现。 追寻中国景观的发展轨迹,能够寻到的主要线索有三:一是历史遗留下 的景园,二是文字记载,三是绘画。细究起来,三者的发展都与中国传统山 水哲学思想有关。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当两千多年前孔子将“山 、“水 与“仁 、 “智 联系在一起时,就注定了“山水”将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根基,并逐 渐形成了广阔的山水文化背景,也由此引发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的蓬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勃发展。 山水画是对山水文化最直观的表达。山水诗常被看作是山水画在“观念 形态上的起源 ,两者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山水园的发展也深受山水画的影 响,所以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景观研究的载体也就在情理之中。 ( 1 ) 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完善景观规划设计 理论体系。 就目前来说,中国传统景观的设计概念及手法主要来源于主要受两方 面影响一一山水二元论及中国古典园林。 考察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环境,很容易将其划分成山、水两部分。由这种 二元的环境现象导致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即,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是非 山即水。山本身亦是如此,非阴面即阳面。“我们都是山里人 这话意味深长, 中国的山水聚居环境,对于中国人两分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潜移 默化、不为察觉的重要影响。 中国二元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物质世 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 生、发展和变化。其代表符号就是 众所周知的太极图( 图卜1 ) ,将世 界万物的本源归为阴与阳,即黑与 白。这就如同去掉了真实生活色彩 而抽象出来的素描,也好比黑白泼 墨的中国写意山水画,在二元论思 想控制下所最终形成的人类聚居环 境图景必然是:要么“黑 “白 两 极,相生相克,非此即彼,支离破 碎;要么迷迷糊糊,亦此亦彼,虚 无缥缈。这种思想已经左右了我们 两千多年,至今整体上仍然影响着 中国景观和建筑规划设计界。 图卜1太极图 f i g u r e1 1 t a ic h ip i c t u r e 中国传统式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方法还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 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融合了中国历 史、人文、地理等特点。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景致一直被世人所追 随。这种“模仿自然,高于自然 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一 ,崇拜自然、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息息相关。通过抑景、添景、夹景、对 景、框景、露景、借景的置景表现手法,以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小中见大 的视觉效果、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打造出舒适宜人 的人居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最早也依托于山水画的发展。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园林就开始了以山水为题材的创作,文人、 画家广泛参与造园。但大多都是以自然风光为主,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在 可以欣赏到自然风光的地方建造宫苑宅府。如张伦府苑、吴郡顾的“辟疆园 、 司马炎的“琼圃园 等,追求的是“会心处不心在远,俪然林木,便有濠濮 闲趣 ( 晋简文帝) 。隋唐之后真正开始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 画等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 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造园艺术从自 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如唐朝王维在蓝田县辋川所造园地, 溪流、堂、亭都是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表达的也是他的诗作与画作 的风格;再如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山水画大师倪瓒合作建造 的,展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 精通绘画的现代著名造园大师孙筱祥先生也曾系统提出5 条退走路的园 林教育模式:第一,成为一个诗人;第二,成为一个画家 由此不难看出,将造园技术与山水绘画艺术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 的必然,园最终展现的是画境,以带给人真正的“人在画中游 之景象。既 然园景依托于画境,那不妨以画研究园,将画意研究透澈,使园的发展空间 更为广阔。 中国传统山水画囊括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等所涉及的思想,蕴藏着 画家对景观的规划及设计理念。 “古人作画,皆有深义,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 ( 汤厘画论) 中 国传统山水画对景致的描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实物描摹 。山水画虽然具 有一定的原生性,描绘的是现实的自然风景,但并不是自然景观的完全再现, 而是画家在饱揽了名山大川之后,凭主观意愿、构图需要,将原生景物进行 适当处理,化为适合自我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运用,重新整合,在表现自 然山水景观的同时,赋予自然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使画面更具有表达 性。这就相当于画者在将山水景观置于画中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展现意 境,对景观进行了二次设计,饱含了画者对景观的设计之意。 山水画中的景观设计之意虽然在古典园林中也有所体现,但由于园林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修建受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及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通常只有皇家或者富人才修 建的起,只为少数人所见所享受,其所营造空间以及情感、审美、思想等艺 术性的表达也有所局限,加之部分受到战乱破坏,其参考数量受到限制。因 此与园林相比,数量多、内容广、历史持续时间长,同样描绘自然景观的中 国传统山水画,就成为我们研究景观的良好素材。在咫尺之内展开无限的空 间,将心内、心外之物现于纸上,以景抒情,即展现山川i 美好气象,对心中 情愫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比较及深入探讨,结合当时社会及文化背景, 总结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 对完善中国传统景观的设计方法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山 与“水 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 传统文化有着广泛、深刻的联系,它蕴含着中国数千年文化根基,通过对中 国传统山水画的研究,必能挖掘出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景观含义。山水画,在 以历史的角度、叹为观止的技法生动的呈现美妙大自然的同时,画家对画中 景观“推陈布势 的手法还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哲学理想及价值 取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存在与显现方式 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展现了它强大的“自觉 观念,日益突显它的 自我存在价值,印证了自古以来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轨迹,可谓是中 国乃至世界艺术界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达到了将东方文化负载其中的极 致。 ( 2 ) 挖掘山水画中景观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为现代景观设计探寻新的技 术方法。 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对象,其构成要素之间关系处理手法多种多样。就目 前中国景观设计手法来说,一方面是吸取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古典园林的造 园理念与方法,如计成( 明) 的园冶,运用景观要素间的藏、露、隔等关 系的处理,在有限的空间中小中见大展现丰富的层次,追求“人作之园,贵 在自然 ;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西方几何学原理,仿照追求“人胜自然 的西方 园林,参考西方花园、广场等的构成手法。但归纳起来,基本就是:总体布 局、叠山理水、林木花、建筑、铺地道桥,以及各种组景手法。无论运用那 种设计方法对景观进行设计,都是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造景。 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景观的概念及构成范围早已超出了中国古代 的“园”。现代景观要素的构成关系更为复杂,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要素关系, 而是扩大到景观与生态、文化、社会、心理等一切景观本身之外的社会中各 种物像之间的一切关系,追求的是个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境界,体现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人类与自然界一切物质要素的和谐关系。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各构成要 素除了具有园林所讲究的景观处理方法外,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 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 环境等做了统一的考虑。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要素包括景观构成方式、景观空间形象构成要素、 景观物质构成要素。景观构成方式有点式、线式、面式、混合式。景观形象 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与边界;视点、视距与视域;路径与区域;景观特征与场 所等能对景观形象产生印象的场所特征。物质构成要素是指水体、建筑、植 物等客观物质要素。景观构成方式、景观空间形象构成要素、景观物质构成 要素三者在山水画构成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由总体到详细,即讲究章法又能 生动描绘出山水环境中的佳境美景。 所以,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景观构成精髓融入到现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必 将会产生新的构成关系,展现景观意境。 ( 3 ) 创新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现代中国景观的设计思路及方法理论基本沿着两条道路前进,一是以中 国古典园林为基础,沿袭古代造园理论及手法;二是借鉴西方造景理论,在 洋为中用的基础上使其本土化。但其实无论中西景观,在他们各自的发展过 程中都受到过绘画的影响,甚至是绘画在先,造园在后。中有山水画,西有 风景画。在中国,从魏晋时代开始山水画与园林就已经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 系,文人画家亦是造园家,将山水画的意境趣象引入园林创作,使中国园林 由自然园林逐渐向写意园林发展。在西方,1 8 世纪,自然风景园( l a n d s c a p e g a r d e n ) 开始盛行,英国为了实现对自然园林的追求,曾有意模仿克洛德和 罗莎的风景画,1 8 世纪下半叶,这种自然园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发展成为图 画式园林( p i c t u r e s q u eg a r d e n ) ,其设计手法来源于来自中国的绘画、工艺 品上的图案以及传教士对中国园林进行描绘的大量报告。由此不难看出中国 绘画在世界景观史上都留下了重重的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城市越来越相似,人们的 居住环境越来越趋于雷同,这是世界一体化、同一化的趋势。然而,景观的 发展却不宜如此。景观与建筑作为特殊的文化形式,记录人类文明进步的痕 迹,“中性化 的发展趋势将掩盖景观的地域、文化等特性。既然中国传统绘 画都曾影响了世界景观的发展,何不就以它作为中国景观的发展基因,通过 景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对自然景观模拟甚至再现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展现令世人叹为观止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的意境,传递它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的旷世境界的同时,蕴藏在其中的文化 含义、思想境界、审美意识、哲学智慧是不易被完全看透的。若能主客结合, 尽吾所能,寻找出山水画家使现实景物在画中得以升华的方法,必定为中国 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开创新的思路。 1 1 2研究目标 张强在他的中国山水画学一书中说到:“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所有的 表现性手段,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被程序化和方式化。当被确立的 样式逐渐地进入流传的时候,这种样式也就成为所谓的程式。程式不仅成为 独立的表现方式,而且会成为美学的凝聚力量。 事实上,景观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定的“程式 ,各景 观要素就是“程式 的主要组成体,各“组成体 之间的关系一旦被广泛接 纳并得到传承就形成了以组( 或群) 为单位的程序,每个程序组之间凭靠合 理的媒介( 自然或者人为) 相连接,最终形成了景观。 基于此种理由,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景观研究的研究对象,也在情理 之中。主要研究目标有三: ( 1 ) 研究历代山水画中景观的演变过程和模式。 中国的山水画、园林向来被誉为“姊妹艺术,它们的发展相辅相成。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与发展受社会政治、哲学思想、 审美情趣等的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自然生存环境的观照, 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在“天人合一 主导意识的影响下,随着“庄 子 、“儒 、“释 、“道 等哲学思想不断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景观构成 要素、构成模式( 结构) 上也发生着变化。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演变影响 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造景模式的演变。自唐以来,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 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 创作上,为寓情于景,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作为造园底稿;特别是明清时期, 一些擅长山水匦的文人画家成为了园林设计师,而著名的园林设计者( 如园 冶的作者计成) 也精通山水画,从而也促使中国园林完成了由模仿自然到 写意山水得过渡,形成“山水画 式的园林艺术。所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与繁荣,山水画画家参与园林兴造,这些都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造 园艺术,画引导了园的发展,园记录了画的景意。研究山水画中的景观模式 演变,将寻找出中国景观模式的变化历史,对中国现代景观模式具有重大意 义。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 2 ) 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不但表现出 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象,而且以有限的取景表达对整个宇宙自然由表及里的无 限认识,并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国土家园的情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和社会审美意识。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画家面对山水的单纯写生,而是在饱览 山水,熟烂于心后“内营丘壑 ,回到自己的案牍后,对一路经历的回思,是 一种山水记忆的再创造。在表现时,注重宏观、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 枝末节,并将展现山川大地的气韵放在首位,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以独特 的程式化表现方法,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可以理解为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就相当于对自然景观元素按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得 过程。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创作理念与目前来说所运用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不 同。例如通常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注重于“景点 细节的外在表现,而非内在 含义;追求的是客观理性价值,不存在主观情感等。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山水 画中的“理景手法,在深刻理解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等得发展的基础上, 了解其中的景观规划及设计思想,寻找出山水画创作手法与景观设计手法的 不同方面,结合传统造园理论与方法,为现代景观设计探取新的内容。 ( 3 ) 探索中国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新视野。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被堪称为“经典 ,是由于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特点。然而在各种文化空前交融的当今社会,要想在对越来越具“共性 的景观设计中彰显个性、突出独特,在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 要在“本土 这一特性上做文章。只有真正具备自己独特的民族性质与传统 文化的景观,才能成为长久不衰的景观。中国传统山水画正是最具容纳中国 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所崇尚的山水哲学。探究山水观念 对景观构成的影响,以增加景观的民族文化内涵为目的,优化利用当今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科学 与“本土 相结合,为中国景观挖掘出新的设计方 法,创新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1 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局限 景观在经历漫长的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气候、人文、 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差异造成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风格与 形式。从整体来看基本可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及人造景观。自然景观最具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代表性的为东方园林中的中国古典园林,而人造意味最浓的要数西方的几何 式园林。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也有所穿插渗透,取得了极其丰富的 理论及实践成果。 1 2 1国内研究的状况 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向来以自由、不规则的自然园林为主。自周、秦 景园正式出现以来,经历了汉、隋、唐、宋、元、明、清的发展,从苑、圃、 园到花园、庭园,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美为基础,提炼优雅的 自然景观为造园题材,倡导因地制宜、效法自然的中国景观体系,其中也不 乏名家总结的造园理论。 如园冶的作者计成。这位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而知名的明代造园 家,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完成了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 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园冶,书中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基 本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既有实 践的总结,也有他本人对园林艺术独道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将“虽由人 作,宛白天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两句精辟的论断诠释的淋漓尽致, 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 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除了参考像园冶这样的专业园林理论书籍外, 受绘画的影响也甚大。原因其一:绘画的发展促使了画论的产生,画论中对 绘画章法的记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置景手法。如王维的山水论中的“山 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提出的重视气韵的“自然、“神 ,“妙 、“能 、“谨细 的五个标准:黄公望写山水诀中的“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 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等,虽然其中内容是关于 山水画的“理景”方法,但对园林的造景方法也具有很大提示作用。其二: 画家亲自参与造园活动。尤其是在隋唐之后,计成、王维、倪瓒等诸多山水 名家,将“画 与“园 完美结合,以“画意 作为“园境的生成导向, 建造出著名的如南京的华林园、苏州狮子林等传世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只是构成中国景观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景观的内容包括的更为广泛。通过对 现代科技的使用,西方景观形式、概念的借鉴,现代中国景观设计有了更 加丰富的着眼点,在延续本土自然山水园的基础上,吸纳了现代景观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方法,使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工程实践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例如俞 孔坚先生的“反规划”理论,以及“天地一人一神”和谐的设计理念,把城 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其作品“红飘带一秦皇岛汤河公园”被国 际权威媒体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 理 论;刘滨谊先生发明的的“基于信息美学理论的风景美感量化模型 等, 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景观事业推向了新的高潮。 1 2 2国外研究的现状 与中国倡导的自然式园林景观不同,在1 8 世纪英国风景式景园产生以 前,受君主集权制鼓吹建立有组织、有秩序、永恒的政治制度影响,西方景 园的形式基本属于几何式,布局刻板,突出的轴线率领全局。1 8 世纪以后, 自然风景园产生,僵硬的园林形式受到抨击,自然美更加受到推崇,追求更 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更浓郁的诗情画意。西方园林形式由几何式向自然 式转变。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 了一种新的园林。造成这一转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进入1 8 世纪,英 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自然,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画。二是中国的 绘画、壁纸、瓷器、服装等进入西方,在西方形成“中国热 ,不但模仿中国 园林的自由形式,中国的亭、塔、桥、假山等出现在了西方古典园林当中。 法国画家王致诚( p j e a n d e n i sa t t i r e t ) 与苏格兰人钱伯斯( w i l l i a m c h a m b e r s ) 是将中国园林介绍到西方的重要人物。王致诚在作为传教士来到 北京为清王朝作画期间,以绘画及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及感受,并指出,虽然圆明园里虽处处景观仿佛“成自天然 ,但都是由人工 筑成,对中国园林中人工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有所认识。王致诚所出版的中 国园林第一特写让西方人们认识到了中国园林与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别及中 国园林特有的情趣。 钱伯斯曾因从商来到中国,由于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兴趣而收集资料,并 向一位名叫李嘉的中国画家讨教造园艺术。后来经过对建筑专业专门的学习, 相继出版了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 东方造园艺术泛论等著作,把他在中国亲眼见到的园林介绍给了英国, 为“中国风 和“英中式”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参考。钱伯斯不仅以书面的形 式向西方介绍中国园林,还以实际项目展示了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如英国 皇家植物园一邱园( k e wg a r d e n ) 等。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 页 1 2 3学者研究中的局限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景观= 园林。事实上,园林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所包 含的内在价值也仅是景观必须体现的部分内容。现代景观承载了更广泛的内 容,涉及到了社会中更多的领域。但由于受到某些历史原因或思想的禁锢, 现代景观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 ( 1 ) 现代景观不仅存在于“可观赏 的景园范围内,而应关乎到人类 生活空间所涉及的一切环境,将理论及实践活动放在人居环境的层面,形成 一个由注重观赏到改善整体环境的系统工程,甚至对区域发展形成具有战略 性的导向。 ( 2 ) 在解读中国传统历史的画卷时,除了可以探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 味,也不难寻觅出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可以说山水画 描绘出的是一个人文与科技相协调的和谐环境。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并导致了对现代化一味的追 求,城市越来越相似,景观越来越雷同,无法透析出地方的本源世界。对于 “社会发展程度 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科学技术水平这一层面,而应如山水 画般,在科技、人文两方面都有所成长,透过景观看到历史一现在一未来间 的承接。 ( 3 ) 从中国早期的古代苑圃,到后来的古典园林,在经历长期发展的过 程中都深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甚至是某些山水画作品的真实在现。在 现代景观研究中,也受到了山水观些许影响。中国山水画本身的发展经历了 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其中的景观构成手法 也在不断的变化,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人对景观认识的变化过程。要 想以山水画为载体,为景观发展真正带来新的生机,必须以发展的观点了解 其哲学基因和本质根源,把握山水画中景观构成的发展变化。如此才能真正 的理解并对其构成手法进行运用。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3 1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时间为轴,以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元明清一一历 史上中国山水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朝代为串点,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背景,通过对重要朝代代表画作进行分析,归纳出中国传统山 水画中景观构成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列举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普遍使用构成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景观的自然及人文语言;透析出山水画中环境的景观意境,从而分析出中国 传统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景观规划及设计思想,并与现代景观价值取向进行比 较,寻找出契合点,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 图1 - 2 ) 。 图卜2 研究结构图 1 3 2研究方法 ( 1 ) 文献阅读法。本文针对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所存在的模式千篇一 律,缺乏文化内涵,忽略整体环境等问题,提出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线索, 以山水画中景观构成模式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收集并阅读大量的山水画作及 相关理论文献,利用现代景观学及相关理论,对画作中景观构成之法,及景 观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2 ) 归纳法。通过对大量传统山水画的阅读,概括出山水画景观构成模 式的演变,并归纳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景观规划及设计方法。然后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依照各朝代代表山水画中景观构成模式的主要特征,模拟出其景观构成模式 图,形成具象景观构成模式图示。最终对现代景观设计从有所启示,探索出 新的设计思路,为营造出注重整体,舒适宜人,塑造出既富有视觉吸引力又 有文化认同感的现代景观环境。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2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景观模式的演变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独立出现以来,就成为文人志士们表达思想寄 托情感的重要手段,而山水画中景观模式的演变与不同时期的文人对当时社 会状态、哲学思想、文化等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从最初 的讲究风水格局,到由风水关系演变的其他各具模式,再到后来的多种格局 并存的模式,反映出不同时期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的不同要求。所以中国山 水画的发展归根结底依仗的还是社会文化、人类思想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 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变化。如果说山水画包含着有关“山水的文化性质,那 么其中蕴涵的景观构成模式则是这一性质体现最直接的表征。 俞孔坚先生曾就中国古典文化特点,以宗教信仰和神话为着眼点,总结 人类理想景观结构,探寻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模式。俞先生的景观模式归 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涵与发展因素相一致。 若细细研究历史久,流传广,数量丰富,脉络发展清晰的山水画,或许不仅 能够体味出其中隐现的俞氏景观结构,还会获得更为丰富的结构模式,并缕 清其发展演变过程。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时间为轴,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入手, 透析出中国传统景观构成发展及演变模式。 2 1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中的景观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可谓是动荡不定、混乱无序,有历史学家把 它与欧洲的中世纪相提并论,被称为政治的“黑暗时期 。旧思想被冲击,外 来宗教与本土信仰碰撞,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重叠交错的画面,社会主流审 美观念由秦汉时期的“自然崇拜 转变为“自然归复 ,玄学成为思想的主 流,道教和佛教得到繁荣。 混乱的社会秩序,多元的社会信仰,将魏晋南北朝引入了精神觉醒和 审美意识走向自觉的时代。登山涉水成为士族文人的普遍爱好,对于山水的 追求更为情感化,期望在主动地面对自然、追寻自然、归依自然中寄托自 己的人格理想,认为只有宁静、朴素、淡泊、自由、生机无限的大自然才 是他们的理想家园。在这个文化心理追求自由解放,富于艺术精神和哲学 意味的时代里,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得到启发,山水诗兴盛,山水画理论大 量出现,成为了展现时代精神渴望最普遍、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山水画以 独立的姿态走上了艺术历史的舞台,得到历史上第一次繁荣,也由此产生了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相应得山水画构景模式。 21 1 神仙境界模式 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山神水神的崇拜,在表达这一崇拜的时 候,常以具象的神的形象为表现对象( 如图 2 一1 ) 。后来为了表现的丰富性,山水作为背景 出现在这些神的背后,并逐渐扩展成为人物画 的背景。可阻说作为形象背景的山水的出现, 是山水画最直接的起源。直到魏晋时期,不满 社会黑暗的文人士大夫们做了隐士,通过大自 然蛊泄自己的情感,他们在与大自然交流的过 程中留下的文字墨迹使他们成为了“山水诗” 的创始人。“l l j 水诗”的盛行引导山水画走向了 独立。东晋顾恺之画论中说:“凡画,人最 难,次山水。”说明已经把人物画与山水画分开 而论了。 刚刚独立的山水画,虽然山、水已在画中 占相当比例,但画中情景没有完全摆脱对神的 囤2 - 1原始壁画 f i g u r e 2 1 fr 6 s c 0 in p r i m e v a ip e r i o d 崇拜,仍以描绘神仙境界为主。另外受佛教影响,人们为了表达对战乱的厌 恶,对神仙般纯净、安逸生活的向往绘画作品中构成的场景多展现天上人 间、山水、人神等熔构一炉,超越时空的神仙境界。其景观意境、构景技巧 等方面在尚未完全成熟,透视和比例关系概念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采用一种 感觉经验中积淀的对重要表现对象的拔高扩大处理,画中构成景观的各要素 相当自由、缥缈,非常理的相互穿插出现,不受比例、时间、空间的约束。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评论:“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 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 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虽然指出了当时山水画的一 些缺点,但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做了整体面貌的一个概述,体现了 其特点。这种描绘天上人间,向往神仙境界景观构成模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水画中广泛应用。 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圈( 如图2 - 2 ) ,此画根据曹植的洛神赋中文 字的描述有感而绘,是一幅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创造 了一个许多神仙和奇禽异兽神仙世界。画面情景如讲故事搬循序渐进人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山、 物等完全不按常规布势,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空间美,体现对自由、 活的向往。 :、 o 氐鞋:二j 一 围2 - 2洛神赋图 f i g u r e2 - 1 t h ep a i n t in go fu o s h e np o m e 除此之外还有顾恺之的水 府图、戴勃的九州名山图、朝 阳谷神风水图等及敦煌壁画( 如 图2 3 ) ,虽有些己无实迹可考,但 从画题上仍然可以判断其画中景观 构成模式。在追求神仙境界的绘画 中,虽山水己占相当部分的比例, 但还尚未完全摆脱作为人物画背景 的限制,其景观构成要素仍然是以 人的活动需要为主体,山、水、植 物等仅是作为丰富画面,渲染环境 气氛的手段,形式自由,不受约束, 水、植 飘逸生 图2 - 3敦煌壁画t 狩猎图 f i g u r e2 - 1 t h ep a in t in go f h u n t in gi nd u n h u a n gm u r a is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构景无固定章法,完全凭画面需要,个人意愿排列组合。 神仙境界式的构景模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作中占据了相当的比 例,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发展初期最能体现社会需求、意识形态的图面 展现方式之一,具有极大的主观性。随着绘画技巧、理论的不断成熟,以 及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神仙境界的构景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画者的需 求了,尤其是在宗炳“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 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 山水画序) 初 步认识到近太远小的透视原理之后,对于山水画空间展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以小观大 的景观空间更让人容易接受,更利于空间意境的表达。 2 1 2早期风水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除了以 山水配合描绘神仙般境界,受玄学 影响,还形成了讲究“风水 的构景 模式( 图2 4 ) 。 在秦汉时期,风水术就已经完成 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称 为风水学了,研究的是无形之“风 与动态之“水 的走向与聚散。晋人 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 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 为上,藏风次之。”而得知“风水”。 葬经一书中以“五行方位四 灵 的形式描绘了此时人们理想风水 的景观模式。 “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 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 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形势反 此。” 图2 - 4早期风水模式图 f i g u r e2 - 4 t h em o d eo f g e o m a n c y i ne a ri yp e ri o d 除葬经之外,还有青囊奥语十二杖法地理大全水龙经 等其后大量的风水术著作和文章,表明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相当关注风水 的发展。在风水图、风水理论已大量存在,以及风水术关于山川的安置落放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 页 的观念已有相当发展的情况下,山水画在其发展之初,在构成形式及以意境 上受到风水观念之影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风水学追求的环境理想模式在 实践中的展示,将“四灵 具体化为山、河、路、池等环境要素,形成背山 面水之势。 在“风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概念,就是“山与“水 。“水随 山而行,山界水而上,界分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 山无水则气塞而不理。 由此也注定了“风水 成为影响山水画构景模式的重 要因素。 如顾恺之云台山一图,表现的是道教创始人张陵于四川i 云台山证道 时的情况,此图虽已佚,但根据画云台山记一文的云台山复原图,却能 窥得此中蕴涵的风水观。 画云台山记中记载道“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 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蜒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 。 可知此图东段作山石蜿蜒而上,其势如龙,此即理想风水“左青龙之喻; “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孤有生风, 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硐 ,后段作双碣石,石上作孤游生风, 此即“朱雀翔舞 之喻;“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 另作一赤,上有白虎,以此应风水“右白虎 之象;“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 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至丹崖,下据绝 硐,“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屿,西通云台以表 路。路左阙峰,拟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硐。 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沦 没于渊。所以一东一西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东段紫石之下即为积冈, 而西向之丹崖下据绝涧,丹崖临于涧上,形成了围合和隔绝之势,正是穴场 之所在。后段赤与凤鸟所在之壁相隔成涧,涧下有清流,这就是理想风水模 式中所强调的明堂四周“众山维维如城关所以保龙气也 ,即所谓罗城周密, 罗城之内又有水城“明堂上溪涧渎滨,关阑龙气,有如城之为保障水城 贵环抱征聚 ( 山龙类语) ,穴前有朝山案山如屏,构成了一个多重的围护 与屏蔽空间。 山水画中关于“风水 模式的一切,旨在说明此时人们对于“自然的 认识。 “夫砚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 方洲,标镇阜,划浸流。本乎行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灵亡所见,故所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 页 不动。目有所及,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叛躯之 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崇高,趣以为方丈。以爰之画,其乎太华,框之点, 表夫龙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 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琏璋之琛,岂能仿 佛之哉! 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杨风,白水激涧。呜呼! 岂独运诸指 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 南朝宋王微叙画) 揭示了山水画所画的山水自然形象是包含有“道 、“神灵”的,人的心 能随着融道通灵为山水自然之形而感动变化。体现了此时的审美以由自古以 来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及崇拜转为对自然的向往,乐与自然想亲近,把审美目 标指向了自然。 由此不难看出,自然山水的风水学意义直接影响到了山水画的发展。 由于风水学被设置在对于自然感知的特定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