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研究所质量手册_第1页
XX研究所质量手册_第2页
XX研究所质量手册_第3页
XX研究所质量手册_第4页
XX研究所质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 量 手 册 2002-12-17 发布 2002-12-18 实施 说 明 2 质量手册编写的原则是以我所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面贯彻 GJB2001A-2001 标准的要求,以过程管理的思路、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咨询专家及全所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 挚的谢意。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过程中,对我所的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范,由于时间仓促及编写人员对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尚有待于深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程序文件更好的符合我所的实际,质量手册更好的规范我所的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质量手册编写小组 二二年十二月十六 日 3 颁 布 令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科学研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巩固和扩大我所的市场竞争力,依据 GB/T190012000 和 GJB9001A 2001 标准,结合我所科研、生产管理取得的经验,编制了本所质量手册,现予以颁布。 质量手册规定我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范围和要求,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本所各部门、各岗位开展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和准则。全所各级人员必须根据本手册及其支持性程序文件,规范地开展 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的要求,创造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的环境。 我决定第 A 版质量手册正式颁布,并自 2002 年 12 月 18 日开始实施。相关人员必须按本手册要求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以符合GB/T19001 及 GJB9001A 标准的要求。 任命余吟山同志为本所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全权代表 管理者代表,代表本所行使质量管理方面的一切权利,并负责: a) 对外代表我所联系与协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 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实施和保持; c) 向所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d) 监督或组织监督各环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对执行不力者代表本人行使处罚权利。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所长 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4 前 言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简称安徽光机所 )成立于 九七0 年十二月,位于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秀丽的科学岛上,占地面积约四十万平方米。 建所 30 多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奋力拼搏,安徽光机所已形成了以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及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领域,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型研究所。安徽光机所一直坚持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在激光大气传输和激光大气探测、激光光谱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监测技术、遥感和辐射定标与校正、新型激光器和晶体材料、医学光电子学和激光医疗仪器、光电子学和光电工程等学科领域,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八六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预研、中科院重大以及地方攻关等项目。在 环境监测技术、工业和医用激光技术、激光晶体材料等方面已开发出一系列高技术产品。取得科研成果 320 多项,获得国家、科学院、省部级的奖励 87 项,其中获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以上重大成果奖 60 多项、发表论文 2370 多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450 篇,获国家专利 82 项。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现有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环境光学研究中心、应用激光技术中心、光学工程技术中心及一批高技术公司等,具有光机电技术综合优势和配套的生产制造能力。现有在职职工 600 多人、高级研究人员近 200 人,中级技术人员 220 余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 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两个。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与国内许多研究所、高校、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国际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贸易往来关系。 本所地址: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邮政编码: 230031 通讯地址:合肥市 1125 号信箱 电 话:( 0551) 5591539 5 传 真:( 0551) 5591572 网 址: http/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 7) 1 目的和范围 ( 7) 2 引用标准 ( 7) 3 术语和定义 ( 7) 4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 ( 7) 5 文件控制 ( 9) 6 记录控制 ( 9) 7 质量手册的控制 ( 9) 8 支持性文件清单 ( 10) 第二章 管理职责 ( 10) 1 管理宗旨( 12) 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2) 3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4) 4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4) 5 内部沟通管理 ( 14) 6 职责和权限( 14) 7 管理评审( 19) 第三章 资源管理 ( 21) 1 资源提供( 21) 2 人力资源( 21) 3 基础设施 ( 21) 4 工作环境( 22) 5 信息( 22) 第四章 产品实现过程管理 ( 23) 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3) 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3) 3 设计和开发控制( 24) 4 采购管理 ( 27) 6 5 科研、生产和服务管理( 27) 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0) 7 技术状态管理( 30) 第五章 测量、分析和改进 ( 31) 1 总则( 31) 2 顾客信息的监测 ( 31) 3 内部审核( 31) 4 过程能力的监测( 31) 5 产品的监视、测量 ( 32) 6 不合格品控制( 32) 7 数据分析( 33) 8 改进( 33) 第 一 章 引 言 1 目的和范围 1.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 1.2 对外介绍我所的质量管理体系,证明其符合所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3 对内控制各项质量活动,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 1.4 产品范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盘纸透气度测量仪、光学和精密机械元件、光学漫反射板(球)系列产品、光电测控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 1.5 场所范围:与上述产品实现及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部门。 1.6 本手册对 GB/T19001 2000 和 GJ 2 引用标准 GJB9001A 2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出现的术语和定义均采用 GB/T1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 GJB9001A 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 4.1 本所由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为 GJB9001A 标准的要求及本所制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使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达成共识并形成 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要求加以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4.2 本所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如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 视; 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对军品本所 接受顾客对过程的监督,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 本所 按 GJB9001A 2001 和 GB/T19001 2000 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 本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 本所 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4.3 本所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的主要过程为科研过程和生产过程。 4.3.1 科研过程 (含设计和开发 )的顺序为: 产品要求确定 (立项、调研报告) 产品要求评 审 合 同签 定 科研过程策划 (设计开发计划书) 任 务下 达 8 其中,科研过程的策划,即编制研究工作计划和必要时编制质量保证大纲,含科研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并与 合同 任务书一起作为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科研实施,包括应用研究和重大试验。应用研究项目,包括高技术创新研究、应用性能及工艺性能研究 和 仪器(设备)制造。其产品范围覆盖了 1.4 所列全部产品种类。 4.3.2 生产过程 的顺序为: 其中,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即编制生产实施计划或编制质量保证大纲。 生产实施,包括生产加工和技术服务。其产品范围覆盖了 1.4 所列全部产品种类。 科研过程和生产过程 (含本组织已识别和确定的外包过程 )的管理和控制方法见本质量手册第 4 章,本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支持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见本质量手册第 2、3、 5 章,以上所有过程 均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有 效管理和实施。 4.4 本所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为本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准则,其框架及完整阐述如下: 文件框架 简 述 完 整 定 义 质量手册 做什么 向本所内部和外部提供有关本所质量管理体系一致信息的文件,该文件包括本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达到该方针、目标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的表述。 程序文件 作业途径 设定为进行某项活动规定途径的文件: a) GJB9001A 2001 标准所规定的程序文件; b) 本所认为必须设定的程序文件; c) 过程作业所必须的指导性程序。 计划 /方案 目标 和要求、 产品相关的 规定 规定体系实施目标要求、如何控制特定产品、项目、活动,包括质量保证大纲、目标管理方案、生产工艺要求、 检验规则、 验收规 范 等。 记 录 提供证据、 规定格式 对所完成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其格式在相关程序文件或计划、方案中规定。 5 文件控制 科 研实 施 阶 段评 审 确 认验 收 提 交顾 客 生 产准 备 生 产实 施 产 品检 验 包 装 产品要求确定(合同草案) 产品要求评审 合 同签 定 任 务下 达 产品实现策划 (编制生产计划) 提 交 顾 客 9 5.1 下述文件应纳入控制范围: a)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方案; b) 与本所质量活动和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c) 科研生产中的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等。 5.2 各责任部门应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开展活 动,以便确保控制范围内文件的有效性: a) 文件和资料的发布应得到审批,审批人应保证文件的正确性; b) 所有文件在三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复审,确保文件的适宜性; c) 在实施重要活动的场所,应存有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d) 从所有文件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出作废文件,当撤出作废文件有困难时,控制责任部门应编制有效文件清单并下发到使用场所; e) 文件的变更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f) 对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在文件封面上作出明显标识; g)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h) 对批量生产和定型军品确保图样、技术 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i) 确保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j) 确保识别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及时归档。 本节内容详见 AG/CX-4.2-01文件控制程序。 6 记录控制 6.1 下述记录应纳入控制范围: a)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记录; b)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记录。 6.2 产生或接收记录的部门均为记录的责任部门。 6.3 记录的控制应确保: a) 按文件规定,对产生和接收的记录进行收集、编制、标识、归档、贮存和处理; b) 记录应完整、清晰、 分类装订和存放; c) 对军品 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记录的保存时间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 。 本节内容详见 AG/CX-4.2-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7 质量手册的控制 7.1 概述 a) 规定了本所质量手册的控制方法,以保证质量手册的完整性、权威性、严谨性并有效地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b) 对于本所各部门、各岗位而言,本手册是必须执行的法规性文件。 7.2 运用范围 7.2.1 本手册适用的产品范围同 1.4。 10 7.2.2 当本所生产的产品范围或场所范围发生变更或过程方式变更时,将及时进行策划工作,以书面形式对控制要求做出单独规定,以作为本手册的补充。 7.3 质量手册的管理 7.3.1 质量手册由质管办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所长批准。 7.3.2 质量手册由质管办统一发放、修改和回收。 7.3.3 质量手册有效性管理由质管办归口负责: a) 本手册按使用目的和持有对象不同,分为受控手册和非受控手册,受控手册发至所领导、职能部门和各中心(室)有关人员、第三方认证机构,非受控手册不受文件变更控制,发至需要手册的 其它相关方。 b) 质量手册应进行定期审核。 7.3.4 质量 手册的解释权归管理者代表。 7.3.5 各部门有权提出对质量手册的修改建议,经讨论评审后,由质管办进行修改,报所长批准后实施。 7.3.6 质量手册初版和再版后,由质管办组织逐级宣贯。 8 质量手册支持性文件清单 表 1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职能分配 序 号 标准条款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主管 领导 责 任 部 门 综合部 科研部 质管办 各中心 GJB9001A 编 号 程序文件名称 1 4.2.3 AG/CX-4.2-01 文件控制程序 副所长 2 4.2.4 AG/CX-4.2-0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副所长 3 4.2.3h AG/CX-4.2-03 技术图样与文件管理程序 副所长 4 5.6 AG/CX-5.6-01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所长 5 6.2 AG/CX-6.2-0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书记 6 6.3 AG/CX-6.3-01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副所长 7 7.1 AG/CX-7.1-01 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 副所长 8 7.2 AG/CX-7.2-01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副所长 9 7.3 AG/CX-7.3-01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副所长 10 *7.3.A AG/CX-7.3-02 新产品试制控制程序 副所长 11 7.3.1j AG/CX-7.3-05 软件设计控制程序 副所长 11 注 : 主要职责 协同职责 配合职责 * 适用于军品 子程序 续表 1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职能分配 序 号 标准条款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主管 领导 责 任 部 门 综合部 科研部 质管办 各中心 GJB9001A 编 号 程序文件名称 12 *7.3.4 AG/CX-7.3-06 设计评审控制程序 副所长 13 *7.3.8 AG/CX-7.3-07 产品质量评审控制程序 副所长 14 *7.3.8a AG/CX-7.3-08 工艺评审控制程序 副所长 15 *7.3.8b AG/CX-7.3-09 首件鉴定控制程序 副所长 16 7.4 AG/CX-7.4-01 采购和外包控制程序 副所长 17 *7.4.4 AG/CX-7.4-02 采购新设计产品控制程序 副所长 18 7.5.1 AG/CX-7.5-01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副所长 19 7.5.3 AG/CX-7.5-02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副所长 20 7.5.5 AG/CX-7.5-03 产品防护、交付和交付后控制程序 副所长 21 7.5.4 AG/CX-7.5-04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副所长 22 7.6 AG/CX-7.6-01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副所长 23 8.2.1 AG/CX-8.2-01 顾客满意度监测控制程序 副所长 24 8.2.2 AG/CX-8.2-0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副所长 25 8.2.3 AG/CX-8.2-03 过程监视和测量 控制程序 副所长 26 8.2.4 AG/CX-8.2-04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副所长 27 8.3 AG/CX-8.3-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副所长 28 8.4 AG/CX-8.4-01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副所长 29 8.5 AG/CX-8.5-01 改进控制程序 副所长 30 AG/CX-7.3-03 科研项目管理程序 副所长 31 7.3.9 AG/CX-7.3-04 重大试验控制程 序 副所长 32 4.2.3j AG/CX-4.2-04 科技文件归档控制程序 副所长 12 注 : 主要职责 协同职责 配合职责 * 适用于军品 子程序 第二章 管 理 职 责 1 管理宗旨 1.1 本所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要求,并保持持续改进。 1.2 所长亲自参与质量管理并做到: a) 通过培 训,营造一种具有满足顾客要求意识,全面执行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 b) 确定所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考虑顾客的期望和需求,制定本所质量方针和目标; c) 督促与监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实现顾客满意这一中心要求; d) 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持、改进提供资源保证。 1.3 本所对顾客的需求与期望予以高度关注,并转化为要求加以控制,予以满足。 1.4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和场所,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控制、验证和改进,以确保以下要求得到满足 : a) 合同要求; b) 顾客提供的图纸和样品要求; c) 国家和 地方的法律、法规; d) 合同未规定但与产品相关的、明示的、隐含的要求。 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1 根据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依据本所发展规划、社会和顾客的要求等颁布本所质量方针,全所各部门以宣贯的方式使全体职工得到沟通与理解,通过质量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使其实施,借助管理评审保持其持续适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2.2 质量方针 全员参与,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精心研制,提供优质光电产品; 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益;真诚服务,不断满足顾客期望。 质量方针内涵为: 1) 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的作用, 以 ISO9001 标准为准绳, 建立并运行 一个 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精益求精 , 研制出高质量的光电产品,使我所成为国家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监测技术、激光应用技术领域的一流科研基地 ; 3) 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动力,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 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效 13 率 和效益 ,使本所 综合实力逐年 提高; 4) 向顾客提供 优质的产品和 真诚的服务,不仅满足于达到顾客的要求,而 且 不断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2.3 质量目标 我所中长期质量目标: 贯彻质量 第一的宗旨,不断完善资源配置,确保体系健全有效;立足顾客需求的满意,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力求效益稳步增长;以“三性”创新为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实力,使我所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所。 2.3.1 所管理层根据已设定的质量方针,每三年提出新的质量目标,目标处于方针的框架内并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具体的、可考核的、与总体质量方针一致的质量目标。 我所近三年质量目标: a) 科研经费投入平均每年增加不低于 15%; b) 争取新项目和开发新产品每年增加; c) 产品、项目一次交验合格率逐年提高; d) 顾客不满意率逐年降低。 2.3.2 各部 门结合实际情况并紧紧围绕所质量目标制定本部门年度目标,力争每一条质量目标在本年度内都能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目标的实现,年度目标制订应在每年2 月底前完成。 2.3.3 部门 质量目标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分管领导批准。 2.3.4 各部门围绕其年度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所有活动受到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3.5 综合资源部和科研发展部每年组织 对各部门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在年度目标实施情况考核表中记载,对存在的问题,按有关程序文件规定执行。 2.3.6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的总体效果在管理评审会议上评估,具体按AG/CX-5.6-0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2.3.7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策划结果均应予以控制,其变更、批准等按 AG/CX-4.2-01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_年工作目标展开表 部 门: 年度目标 实施计划、方案、措施 完成时间 责任人 责任部门 考核时机 编 制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年度目标实施情况考核表 部 门: 14 年度目标 计划 实际 提高( %) 1争取科研开发经费 2争取新项目和开发新产品 3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 4产品、项目一次交验合格率 5顾客满意率 填 写 审 核 日期 3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1 所长和各级管理者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 3.2 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对产品的要求、过程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等; 3.3 确保产品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4 通过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数据分析,不断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改进工作,达到增强 顾客满意的目的。 4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4.1 所长 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 本所 质量目标 和 GB/T19001 及 GJB9001A 标准的要求 。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 内部沟通管理 5.1 下列的信息应予以交流和沟通,以确保得到统一的、理解一致的信息: a)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和业绩; b) 管理体系过程的变化、法规要求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c) 有关的质量要求信息、投诉与建议。 5.2 质量方面的信息 交流与沟通分别由质管办、综合资源部组织。 编制年度质量报告; 不定期调研、检查; 参加所办公会议或部门例会并沟通上述信息。 6 职责和权限 6.1 各部门质量职责 见下表: 部 门 质 量 职 责 15 综合资源部 文件控制、质量目标管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内部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和改进。 科研发展部 文件控制、基础设施管理、内部沟通、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采购和外包控制、外协加工管理、生产和服务提供、数据分析和改进。 各中心 (研究室) 文件控制、质量记录控制、基 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和开发、采购和外协、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不合格品管理、数据分析和改进。 质管办 文件控制、质量记录控制、质量信息管理、内部沟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不合格品管理、数据分析和改进。 16 管理者代表 所 长 科研发展部 综合资源部 质量管理办公室 中心、研究室、车间 资产、器材 计量、标准化 内 审 检 验 仓 库 不合格品审理 办公室 检验员 不合格品审理组 17 中科院安 徽光机所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 6.3 岗位职责和权限 a) 所长 1)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主持管理评审; 2) 负责本所组织机构及部门的确定,任命管理者代表; 3) 负责重大项目合同和质量手册的批准; 4) 确保质量管理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和 全所 各类人员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5) 组织和领导财务资源的运筹,确保必要的资源配置; 6) 对本所科研、生产管理和 对 最终产品的质量负责 ; 7) 对军品应 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 。 b) 管理者代表 1) 负责质量 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向所长报告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2) 批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文件 ,协调和落实各主管部门的质量职责; 3) 主持所不合格品评审及纠正措施,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问题 ; 4) 组织和领导内部质量审核和质量信息工作 , 组织和领导产品质量检验 管理 工作; 5) 确保 全所 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负责所 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c) 党委书记 1) 带头贯彻执行所质量方针、质量手册,把质量管理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 2) 负责加强全所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工作,使本所的质量方针深入人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科研生产,贴近职工,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财 务 18 3) 协调和处理与科研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4) 组织和领导人力资源和科研、生产过程的基础设施管理和支持性工作。 d) 分管 科研开发副所长 1) 组织和领导全所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保证其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技术协议书或合同的要求; 2) 负责建立技术责任制,领导解决科研过程中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 3) 组织和领导全所各类科学基金评审与学术委员会工作; 4) 组织和领导新技术的采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 5) 组织和领导 本所 产品的营销策划和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6) 组织和领导产品售后服务工作,组织监控顾客信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e) 各中心(室)负责人 1) 带头执行所质量手册,不断完善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可靠性、标准化工作; 2) 完善产品 生产 过程所需的各种检测、试验手段,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3) 负责制定本部门年度质量目标计划,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运行和改进工作; 4) 加强科研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本部门科研、生产的产品质量工作负责。 f) 课题组负责人 1) 严格执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 件,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质量策划,组织总体或分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协调,做好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组织工作; 2) 负责组织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中检验规程、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实 施,严格各种测量、试验工作,做好科研、生产中的质量记录 管理 ; 3) 认真执行科技文件归档签署规定,加强对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审核工作,对本组承担 和 研制的产品质量负责,确保工作、生产现场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良好。 g) 科研发展部主任 1) 领导和组织 科研发展 部的全面工作 , 组织科研课题的立项论证和合同的评审; 2) 负责对已经实 施的科研项目、产品的管理和科研成果的鉴定管理工作; 3) 负责组织市场调查,组织与顾客沟通,收集顾客(包括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4) 负责组织科研成果转化 和 推广应用 、 产品的营销策划及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h) 综合资源部主任 1) 领导和组织综合资源部的全面工作,协助所党政领导对有关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办 ,落实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2) 负责起草综合性报告、总结决议及有关文件; 3) 负责所党政会议和全所性 重 大活动和会议的组织安排; 4) 负责组织检查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负责保密、外事工作; 5) 完 成党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i) 质管办负责人 19 1) 负责本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组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2) 负责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的组织计划工作; 3) 负责组织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 4) 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监督管理,负责组织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5) 负责所二级不合格品审理组织的管理工作。 j) 器材管理人员 1) 负责采购物资的管理,审查采购合同; 2) 组织对供方的选择和定期评价,负责编制合格供方名录 ; 3) 负责对基础设施的 提供、维护的管理工作; 4) 负责编制器材采购管理文件和仓库管理规章制度。 k) 设计人员 1) 严格执行产品研制过程工作程序和各项质量管理法规,对承担设计任务的质量在技术上负全部责任; 2) 在技术设计中充分运用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先进设计技术 ,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 按质量手册的有关规定,处理科研生产中的技术质量问题; 3) 做好科研和产品调试工作的记录,保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对归档文件资料做到完整、清晰、准确,保证图、文、物相一致。 l) 技术人员 1) 熟悉本岗位质量体系文件, 执行研制工作程序,参与制订本专业的工作计划,参与拟制设计规范,认真贯彻各级标准,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 对本岗位技术、设备性能做到精通、熟练,精心操作,保证制件符合生产图纸和工艺文件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不擅自代料、不合格的制件不送检; 3) 对关键件、重要件,在加工前要仔细消化图纸和工艺,严格按工艺文件规定和程序加工,并做好标识和原始记录 。 m) 生产工人 1) 严格执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质量管理法规,按生产图纸和工艺文件或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对承担加工、装配的零件、部件、整件,在加工质量上负 责; 2) 对本岗位技术、设备性能做到精通、熟练、持证上岗,精心操作,认真自检,保证制件符合生产图纸和工艺文件要求,并作好标记和原始记录; 3) 严格遵守工艺纪律,认真执行检验制度,不擅自代料、不合格品不送检; 4) 熟悉并正确使用本岗位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精心维护;搞好安全文明生产,做到环境整洁,制件放置合理。 n) 检验人员 1) 熟悉与本岗位有关的质量文件,严格执行质量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20 2) 认真消化被检验 (试验 )产品的图纸、工艺文件、产品标准,严格执行规定程序或按作业指导书规定,实施检验和测试,对产品检验数据及符合性判断的准确性负责; 3) 熟练掌握检测工具、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按规定做好标识,对生产现场实施监控,做好不合格品的判定。 o) 部门兼职质管员 1) 在本部门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配合质量部门共同做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本所各项质量管理法规、制度,其质量业务工作受质管办的指导和检查; 2) 协助本部门质量主管领导和质量 管理小组 做好部门的 质量目标展开、实施和检查工作,负责开展本部门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3) 协助质量部门实施对本部门产品的检测、验收和质量问题的处理,做好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4) 参加本部门的质量分析会,参加制定对质量事故、重复故障的改进措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p) 各级管理人员 1) 各级管理人员,均应学习和掌握本岗位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本所颁发的各项质量管理法规 ,增强质量意识,以优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科研质量和产品质量; 2) 熟悉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技术业务学习,严格按本岗位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对因管理不 善而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7 管理评审 7.1 所长 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7.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审核结果; b) 顾客反馈;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 改进的建议 ; h) 对军 品 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 。 7.3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21 c) 资源需求。 7.4 管理评审记录由质管办负责保存。 本节内容详见 AG/CX-5.6-0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2 第三章 资 源 管 理 1 资源提供 1.1 本所 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 工作 所需的 资源: 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 增强顾客满意。 2 人力资源 2.1 人员安排、配置 2.1.1 本所明确对各岗位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并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中予以明确规定; 2.1.2 对各类活动,保证委派受过教育培训,具有相应工作能力人员去完成并适时补充,以确保工作质量。 2.1.3 对不能满足规定的人员,应及时进行离岗培训。 2.2 培训 2.2.1 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关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 确保 全体职工 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2.2.2 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 员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2.2.3 综合资源部负责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及实施情况的检查,主办部门实施培训工作。 2.2.4 综合资源部应及时收集培训需求,作为培训计划制定的依据。培训需求包括: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要求,上级、行业的培训信息等。 2.2.5 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后,应持有国家规定的有效证书方能上岗从事相应的工作; 2.2.6 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结果应形成培训记录,由培训主办部门或综合资源部保存。 本节内容详见 AG/CX-6.2-01人力资 源控制程序。 3 基础设施 3.1 下列基础设施应纳入管理范围,以保证基础设施的状况满足过程能力要求: a) 用于科研生产的设备、运输工具等; b) 用于生产的工装夹具、样板等; c) 直接用于科研生产的设施、办公与科研生产厂房等。 3.2 综合资源部和器材管理部门负责基础设施的监督管理,各中心(室) /课题组和有关部门做好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3 依有关文件的规定,各责任部门做好基础设施的购置、运行、维护和修理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3.4 控制工作应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好、安全、适用。 23 本 节内容详见 AG/CX-6.3-01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4 工作环境 4.1 对科研、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下列因素必须进行控制: 4.1.1 通过各层次的质量策划活动,全面识别并分析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工作环 境中的各种条件,确定对其进行控制的要求,这些条件包括有关心理的、社会的、人的因素,也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粉尘和振动等物质因素。 4.1.2 通过定置管理、消防管理以及对研制、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管理,使得研制、生产现场管理有序、规范。 4.1.3 通过管理、监督和检 查责任的落实,为清洁、有序和文明生产提供保障。 4.1.4 确定产品研制、生产所需的特殊环境,对环境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严加控制。 4.2 科研生产工作环境由综合资源部和各中心(室) /课题组进行管理,以达到管理与控制要求,其中安全等法规要求应按国家规定由综合资源部监督执行。 本节内容详见 AG/CX-6.3-01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控制 程序。 5 信息 对军品本所 确定质量信息的需求 ,质量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按规定收集、贮存、传递和处理 质量 信息。 保证 产品质量信息满足顾客的需要。 24 第四章 产品实现过 程管理 1 产品实现的策划 1.1 本所对下列情况应进行策划工作,以确保所有的过程和活动已被识别并形成了系统的控制方法: a) 新的科研项目、产品; b) 老的科研项目、产品,但其科研开发过程、资源配置、控制要求明显改变时; c) 实现过程由于法规要求、国家标准要求等变更时。 1.2 策划工作由各中心(室) /课题负责人主持进行。 1.3 策划时下列内容应明确,并形成质量保证大纲: a) 来自顾客的、法规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b) 达到质量要求所需的科研、生产过程、活动及其顺序; c) 活动的 职责和权限; d) 过程的运作方法及控制要求,验证方法及时机; e) 出现异常的处理措施及防止方法; f) 需增添的设备和人力; g) 引用的手册、标准、法规及产生的记录; 1.4 对复杂产品实现的各阶段都应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并提供给顾客。 1.5 对于 军品所 编制 的 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 , 应征得顾客同意。 1.6 质量保证大纲由各中心(室) /课题组编制,并按文件的控制要求予以管理。 1.7 当新的产品项目需进行设计开发策划时,也可以用设计策划的结果替代质量保证大纲 。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1-01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 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1 顾客要求的识别 科研部、各中心(室) /课题组在进行产品合同洽谈时应识别以下内容: a) 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质量标准、生产周期、售后服务等; b) 顾客未规定,但通过市场调研或同行比较而获得的顾客的潜在的要求; c) 安全性、市场准入等法律、法规的与产品相关要求; d) 本所附加要求。 2.2 合同评审 2.2.1 以下形式体现的合同草案均应纳入合同评审范围,以明确理解顾客需求并有能力满足顾客的 要求: 25 a) 项目的招投标文件; b) 订货合同、订货委托书或技术协议; c) 口头或电话订货记录。 2.2.2 合同评审由中心、室或科研发展部组织进行,有关部门参与合同评审。 2.2.3 评审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 (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 ),并确保: 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 本所 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 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对军品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影响到顾客的要求时,其相应文件的修改应征得顾客同意。 2.2.4 合同评审时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当合同签订后有变更,必要时,仍需进行评审。合同签订的信息由科研发展部、中心(室) /课题组形成书面的记录,并进行相应的传递。 2.3 顾客的沟通 2.3.1 以下方面应与顾客进行沟通和处理: a) 产品信息; 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 对顾客要求的理解与实现。 2.3.2 与顾客的沟通由科研发展部 /课题组负责进行,沟通的方法采用现场磋商、电话、传真或不定期访问。 2.3.3 沟通中得到的信息由科研发展部 /课题组按双方达成一致的方法进行管理。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2-01 与 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3 设计和开发控制 3.1 下列范围的设计与开发活动应予以控制: a) 各中心(室) /课题组承接的新产品、项目; b) 已经生产的产品,如无成功的设计开发文件,而需自行开发设计时,其设计开发过程应予以控制。 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3.2.1 设计开发策 划活动由各中心(室) /课题组进行。 3.2.2 根据项目协议书或合同的要求,各中心(室) /课题组进行策划工作,并将策划 26 结果形成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计划书中应确定: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对于军品 还应确保: d) 需要时,应编制预先规划的产品改进计划; e) 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 f) 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 g) 提出并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 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h) 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i) 对复杂产品进行特性分析; j) 按软件工程方法,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 k) 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应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 l) 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3.2.3 各中心(室) /课题组 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 3.3 设 计和开发输入 3.3.1 设计和开发输入包括 a) 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 b) 合同和法律法规要求; c)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 对产品安全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要求等。 3.3.2 课题负责人 根据以上内容,形成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并附相关资料。应对设计开发任务书的内容进行评审,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 3.4 设计和开发输出 3.4.1 设计和开发输出必须: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对于军品还要: e) 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图样上 作相应标识 ; f) 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27 3.4.2 设计完毕后应形成设计开发输出清单和设计文件。 3.4.3 设计输出文件在发放前按 AG/CX-4.2-03技术图样与文件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3.5 设计和开发评审 3.5.1 对于设计开发应按设计开发计划书中的安排对各项目进行评审 ,以便 a) 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 能力; 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3.5.2 设计评审由科研部或各中心(室) /课题负责人组织,设计人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必要时可请有关专家参加。 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军品 需要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 3.6 设计和开发验证 3.6.1 在设计和开发策划中明确验证点 和 验证内容。验证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输入时,其方式可以是: a)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b) 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比较; c) 试验和演示; d) 设计文件发布前的评审。 当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开发输出未能满足输入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包括更改设计 )以满足要求。 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验证)项目,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 验证结果、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3.7 设计和开发确认 a) 在成功的设计验证后进行设计确认,以确保设计输出文件符合相关的规定及顾客的要求,设计确认的结果及改进方案、改进结果应予以记录; b) 设计确认的方式可采用给顾客提供的样机试用或鉴定会的方式进行,由科研发展部会同中心(室) /课题 组组织进行。 对于军品 应邀请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3.8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a) 设计和开发需要更改和修改时,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b) 设计更改的内容应形成书面记录,应对更改后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价并且审批后方可实施更改,对重大的设计更改应重新评审和验证,并形成记录。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3-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3.9 新产品试制 军品 的新产品试制过程 制定并实施控制文件, 以保证 : a) 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 ,详见 AG/CX-7.3-08 工艺 评审 控制程序。 b) 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 。 28 c) 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 ,详见 AG/CX-7.3-09 首件鉴定 控制程序。 d) 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见 AG/CX-7.3-07 产品质量评审 控制程序。 需生产定型的产品,按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3-02 新产品试制 控制程序 ; 3.10 试验控制 对重要试验项目应: a) 编制试验大纲,明确数据采集要求,做好参试产品技术状态 检查 、 测量和试验设备校验、参试人员职责 确定 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 试验前准备状态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b) 严格按照试验大纲、程序组织试验,并对影响试验过程的诸因素进行控制 。 在试验结束后,按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试验数据和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分析、评价试验结果,并将试验结果向顾客或其代表通报。 对于军品 试验大纲需经顾客同意。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3-04 重大试验 控制程序。 4 采购管理 4.1 下列产品 /服务的供方、协作方以及采购过程均属控制范围,以确保满 足要求: a) 直接用于科研和生产的材料; b) 中间产品、半成品的外协加工,相关的委外试验、 检测和 培训等。 4.2 对采购 器材 应进行控制,根据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控制。一般分为三类: A 类:关重件, B 类:一般件, C 类:辅料类。由各中心(室) /课题 组 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 4.3 对供应厂商应进行评定和重新评定,以保证其具有持续满足供应合格产品的能力。评定工作由 器材 管理部门组织 有关 部门进行。 4.4 对需外协加工的协作方,也应视为供方进行评定,按本程序 4.2 条规定进行,评定工作 由 科研 发展 部组 织 有关 部门进行, 分管领导 审批。 4.5 对采购过程和采购信息进行控制,包括 器材采购计划表、采购合同等, 必要时对供方、 外协 方产品、程序、设备、人员、过程 等进行 控制。 4.6 本所根据评价的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的依据; 4.7 对顾客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 本所 邀请顾客参加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4.8 本所保持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 4.9 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 军品中 对 采购 新设计和开发 的 产品 实施加严 控制,包括: a) 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对采购 信息 经过充分论证,明 确要求,按规定审批; b) 签订技术协议或合同,明确各项要求及各方的责任; c) 在产品试制、试验、试用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检验,产品经验证,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装机使用。 29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4-01采购和外包控制程序 ; AG/CX-7.4-02采购新设计产品控制程序 。 5 科研、生产和服务管理 5.1 本所 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 受控条件包括: 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备; d) 获得 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 实施监视和测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对于军品还包括: g) 生产和服务提供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经确认和审批; h) 使用代用器材,需经审批,影响关键或重要特性的器材代用应征得顾客同意; i) 按规定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多余物等环境条件; j) 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记。 5.1.1 科研、生产过程的运作与控制由各中心(室) /课题组负责管理。 5.1.2 按本手册要求建立的质量控制要求,如不能达到满足控制要求时,则应制 定 更详细 的程序或管理文件。 5.1.3 质量控制管理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应体现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 各类 人员应严格按程序文件、管理方案等进行作业,确保过程和运行受控。 5.1.4 各中心(室) /课题组应保证所需的生产设备和监控设备的适用性和充分性,并负责 对设备进行维护,以保 证 过程和能力要求。 5.1.5 综合 资源 部、各中心对科研、生产 环境 条件特别是生产安全等进行管理,以满足相应的作业要求。 5.1.6 各中心(室) /课题组对科研、生产作业的执行情况应予以控制和监督,监控采用检查的方式进行。 5.1.7 生产过程中只有按规定检验合格的半产品、成品才能放行和转序。 5.2 特殊控制 本所特殊过程为光学镀膜 、 光学胶合 和焊接 过程。 在正式科研、生产之前,按规定对过程的能力进行鉴定,并明确过程运行需定期检查的项目、方法和程序,同时保存其过程、设备、人员的有关鉴定记录。这些过程 需 由经培训考核并有 能力 的操作者完成。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参数应进行连续监视和控制并作记录,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必要时在上述过程实施前应对过程的能力进行再次鉴定。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5-0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30 5.3.1 下列产品应予以区分,必要时进行标识; a) 用于产品的外购器材; b) 生产过程的半成品; c) 最终产品 -成品。 5.3.2 下列产品应进行状态标识: a) 批量生产的军品和重要民品; b) 易混淆和误用的产品。 5.3.3 区分与标识由各中心 (室) /课题组各检验阶段的检验员或作业人员进行标识,应确保产品(含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名称或代号、生产日期等标识内容在相关生产记录及检验记录中得到反映,以防止混淆并便于追溯。 实施批次管理 的 军 品, 本所确定 : a) 按批次建立随工流程卡,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的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并按规定保存; b) 使产品的批次标记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c) 能追溯产品交付前的情况和交付后的分布、场所。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5-02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5.4 产品防护 5.4.1 下列产品 的 标识、搬运、贮存、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应控制,以有效保护产品: a) 采购器材; b) 半成品; c) 成品。 5.4.2 各中心(室) /课题组按规定进行运作,以 确保: a) 适宜的搬运方式及工具,防止产品受到损坏或变质; b) 贮存场地应适宜,防止产品受到损坏,贮存期间应对产品进行防护,确保产品在投入使用或交付时满足相应质量要求,特殊的原材料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储存。 5.5 关键过程 对 于军品生产的 关键过程,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执行关键过程控制文件,关键过程控制内容除符合本章 5.1 的要求外还包括: a) 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 b) 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c) 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 d) 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 e) 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 f) 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5.6 顾客财产的管理 5.6.1 由本所 保 管的、使用的顾客财产应受到控制: 31 a) 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部件或组件,生产、检测用的设备; b) 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c) 顾客的知识产权,包括规范、图样等。 5.6.2 中心(室) /课题组负责对顾客的财产进行验证,各中心 (室) /课题组负责顾客财产的标识、贮存、保护、维护,以防止不适当地使用。 5.6.3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 5.6.4 需要时,应向顾客索取贮存、使用和保管的有关资料。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5-04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5.7 交付 本所 对交付的产品进行检验、试验,确认其符合验收标准后,方可提交顾客验收。 对军品 交付时提供按规定签署的产品合格证明和有关检验和试验结果以及故障排除情况等文件;必要时,还提供有关最终产品技术状态更改的执行情况; 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5.8 交付后的控制 5.8.1 本所 对交付后活动的实施、验证和报告作出规定,以保证: a) 对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安装或维修、备品及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源,并按规定实施; b) 按规定委派技术服务人员到使用现场服务。 5.8.2 各中心 (室) /课题组负责售后服务工作,每项 售后 服务结束后,各中心 (室) /课题组应将服务结果形成 记录 。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5-03产品防护、交付和交付后控制程序。 6 监视、测量设备的控制 6.1 为确保 监视和 测量活动的有效 ,下述 用于确定产品符合性要求的 监测设备必须进行控制,并保证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a) 计量器具、 测量设备 ( 仪器 )和标准 模板 ; b)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 。 确认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重新确认。 6.2 质管办负责上述设备的管理,各中心(室) /课题组及相关使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和控制。 6.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内容包括: a) 应选用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使之与承担的监视和测量任务相一致; b) 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履历和记录,制订周期校 准计划; c) 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按规定的检验周期由质管办、各中心(室) /课题组进行校准或外送进行校准(检定),保存相应的校准记录或证书; d) 确保监测设备具有必要的 工作 环境条件; 32 e) 确保监测设备在搬运、使用、贮存期间保持良好,防止测试设备因调整不当使其 失效; f) 对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前,加以校准并作好记录,以证明其能用于产品的接收 。 6.4 异常情况处理: a) 发现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或超差时,应立即停用该设备,并评定已进行的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b) 当评定表明结果失效时,应追 回一定范围的产品,并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本节内容详见 AG/CX-7.6-01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7 技术状态管理 军品批量生产 时,应对产品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管理内容可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等活动 。 33 第五章 测量、分析和改进 1 总则 本所 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 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2 顾客信息的监测 2.1 来自下列顾客满意、不满意信息应予以监测 a) 顾客反馈信息; b) 顾客需求信息; c) 间接的信息:市场需求变化的信息、竞争方的信息 等 。 2.2 顾客信息采用信息 收集 方法进行监测,以便识别需要改进的区域。 2.3 预测、监测由 科研发展部 、各中心 (室 )/课题组负责进行。 2.4 信息收集、分析、利用方法、改进活动等按规定要求执行。 2.5 顾客信息的分析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 本节内容详见 AG/CX-8.2-01顾客满意 度监测控制程序 。 3 内部审核 3.1 本所质量体系 每间隔 8 个月进行一次 内部审核, 必要时可增加, 以确定: a) 体系的运作状况是否符合本所及相关支持性文件的规定并保持; b) 体系的运作是否能保证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