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移动因特网中基于移动ip的tcp性能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讶南交谶大学硕士研究缴学位论文第1 页 攘要 移动谤雾擞豹广泛瘦黑接动了入 】对穆动计算虮必线接入豹 研究,即对移动因特网的研究。移动i p 是一种全球因特网上提供 移动功能敬赠络层瓣决方寨,它麓单、可扩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 认可。 移动l p 中存在跳一个夔要问题就是三角路出,它带来了网络 税费和性能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两种移动i p 路由优化技术 r o m i p v 4 和m i p v 6 ,并通道仿真对其性熊进行分析和比较。 移动i p 中存在的另外个问题就是:移动环境下t c p 髋能下 降。论文通过仿真分析了移动l p 切换造成t c p 性能下降的原湖,说 嘴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移韵i p 和t c p 需簧骰避一步改进。 论文的第六章分三类阐述了现有的移动环境下t c p 性能改进 方案:之蓐撬密了一犟孛端至4 端豹蘩子r o m l p v 毒懿t c p 改遗方案 一t c p - b r o m i p v 4 。这种方案利用r o m i p v 4 中的绑寇更新消息以 爱薪爝戆翡羧警告溃惠,溺整发送t c p 在移动繁熹甥揆过稷孛赘 操作。采用网络仿舆工具n s 2 对t c p b r o m i p v 4 进行仿真,仿真 缝栗袭鞠:移动环壤下t c p b r o m i p v 4 协议较传统妻孽t c p 协议在 t c p 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改赫。 移麓嚣壤下兹t c p 蛙黢敷及务耱t c p 改进隽案在移动l p 扩展 协议下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最终实现用户程网络问平滑 坟换,辑滢弦豹应髑不孛叛,移动节点在鄹终甥换过程中t c p 性 能对用户透明这一目的。 关键谪:移动i p ;网络协议;路由优瓴:t c p 性能 一 嚣褰交逶大学鞭士聚究黧学靛论文繁l l 燹 a b s t r a c t r e c e n ty e a r st h e r eh a ss e e na ne x p l o s i v eg r o w t hi nt h en u m b e r o f l a p t o pa n dn o t e b o o kc o m p u t e r ss o l d ,w h i c hh a sd r i v e nt h er e s e a r c h i nm o b i l eh o s ta c c e s s i n gi n t e r n e t ,i e m o b i l ei n t e r n e t 。m o b i l ei pi s t h u sas o l u t i o nf o r m o b i l i t y o nt h e g l o b a l i n t e r n e t t th a s g a i n e d u n i v e r s a l a c c e p t a t i o n i na c a d e m i ab e c a u s eo fi t s s i m p t i c i t y a n d s c a l a b i t i t y t r i a n g l er o u t i n gi sa n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i nm o b i l et p , w h i c ha l s o b r i n g sp r o b l e m si nn e t w o r kc o s t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 f i r s t l y ,t h i s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t w o o f e x i s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o fr o u t i n go p t i m i z a t i o ni nm o b i l e t p ,w h i c ha r e 疑。狱l p v 辱a n dm i p v 6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t h e i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sa n a l y z e da n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e a c ho t h e rt h r o u g hs i m u l a t i o n a n o t h e ri s s u ei nm o b i l ei pi st h a tt c pp e r f o r m a n c ei nm o b i l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si sf a rf r o ms a t i s f i e d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t h et h e s i s a n a l y z e s t c pp e r f o f i n a n c ei nm o b i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 ,s o m er e a s o n s c a u s i n g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nt h et c pp e r f o r m a n c ed u r i n gm o b i l ei p h a n d o f fa r ed e s c r i b e di nd e t a i l ,i tc o n c l u d e st h a tb o t hm o b i l ei pi t s e l f a n dt e pn e e dl ob ei m p r o v e di no r d e rt om e e t u s e r s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c h a p t e r6o ft h e t h e s i s a n a l y z e st h r e ek i n d so fs o l u t i o n s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t c p p e r m r m a n c e i nm o b i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n dt h e n p r e s e n t s a ne n d - t o * e n ds o l u t i o nf o rt c pp e r f o r m a n c e i m p r o v i n g , w h i c hi sb a s e do nr o m i p v 4 。i nt h i ss o l u t i o n ,s e n d e rt c p m a y8 u s t i t s o p e r a t i o n w h e ni tr e c e i v e s b i n d i n gu p d a t em e s s a g e a n dt h e h a n d o f f w a r n i n gm e s s a g en e w l y d e f i n e d i nr o m i p v 4 ,t h e 羊e p b 袋o m i p v 4 p r o t o c o l i ss i m u l a t e d u s i n g n e t w o r ks i m u l a t o r n s 2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下e p 一嚣r o m i p v 毒h a s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dt c pp e r f o r m a n c ec o m p a r e dt ot h eo r i g i n a lt c pp r o t o c o li n m o b i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 b o t ht c pp e r f o r m a n c ei nm o b i l en e t w o r ka n dt h e i m p r o v i n g s o l u t i o n s c o - o p e r a t i o nw i t hm o b i li pe x t e n s i o n sa r et ob ed e e p l y r e s e a r c h e di nf u t u r e 0 u ri d e a li st or e a l i z et h a ts u b s c r i b e r ss m o o t h l y h a n do v e ri nn e t w o r k sa n dt h a ta p p l i c a t i o no n g o i n gi s n t i n t e r r u p t e d i nt h ee n dt c p p e r f o r m a n c ei st r a n s p a r e n tf o ru s e r sd u r i n gm o b i l e h o s t sh a n d i n go v e r , k e yw or d s :m o b i l ei p ,n e t w o r kp r o t o c o l ,r o u t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t c p p e r f o r m a n c e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1 论文背景 1 1 1 无线因特网 第1 章绪论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计算机日益广泛的应用推动了人们对 移动计算机无线接入的研究,即对移动因特网的研究。像其他台式 机用户一样,移动计算机用户期望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入 网络,共享资源和服务。为了实现上述梦想,就要解决全球移动性 支持问题。在移动性支持方面,依据对移动的处理层次不同,存在 三种不同的概念:( 1 ) 在应用层上的移动,主要是指用户或应用的移 动,例如某拨号用户从甲地移动到乙地后可以使用原来的用户认证 信息在乙地拨号上网;( 2 ) 在i p 层移动,指用户及其携带的终端设备 可以在i p 网间移动,即可以在多种移动物理网( 譬如无线局域网及 数字移动电话网) 问无缝切换:( 3 ) 在物理层移动,如w l a n 、g p r s , 用户及其携带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网络的物理覆盖范围内漫游。随着 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很多方面要求网络层,即i p 层支持无缝漫游( i p 移动性) 。 通过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局域网的 接入技术,如i e e e 8 0 2 1 1w l a n 、b l u e t o o t h ( 蓝牙) 、h o m e r f ( 蜂 窝式无线数据解决方案) ;二是基于蜂窝的接入技术,如c d p d 、 g p r s 、e d g e 等;三是基于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方式。 下面仅对i e e e 8 0 2 1 lw l a n 和g p r s 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1 i e e e s 0 2 1 1w l a n n 1 一种能在几百米范围内支持较高数 据速率( 1 m b i t s 以上) 的无线网络,可以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 构,也可以采用单区结构一一a dh o c 。i e e e8 0 2 1 l 是由i e e e 提出的 无线局域网标准,协议以c s m a ,c a 作为介质接入策略。8 0 2 1 1 b 工, 作在2 4 g h z 频率上,传输速率为1 、2 、5 5 以及1 lm b i t s ;8 0 2 1 l a 工作在5 - 6 g h z 频率上,它使用正交频分复用( o f d m ) 技术使传输 速率可以达到5 4 m b i t s 。i e e e8 0 2 1 1 定义两种网络结构:基于基础 设施(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b a s e d )( 移动终端通过接入点与骨干网通信) 的网络和单区网络( a dh o c ) 。i e e e8 0 2 1 1 提出了一种基于c s m a c a 西南变通大学 磺士研究难学位论文第2 页 静分布式协调功髓( d c f ,d i s t r i b u t e dc o o r d i n a t ef u n c t i o n ) ,傻焉幞 间隔( i f s ,i n t e r f r a m es p a c e ) 和竞争窗口( c o n t e n t i o nw i n d o w ) 来支 特穰邀接灭。穰震r t s c t s 装勰决多臻髑终靛隐藏终蠛薅题,露对 支持面向接入点和多跳网络拓扑,支持异步业势、时间受限业务和 支持秘攀管理。i e e e8 0 2 。t l 还提嫩了有钱宠级鹣点蛰镄囊裁( p c f , p o i n tc o o r d i n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 。 2 g p r s ”2 “”逶强分组无线选务( g p r s ,g e n e r a lp a c k e tr a d i o s e r v i c e ) 是对已有静g s m 丽络韵提升。g p r s 安臻了薪酶分缀数鬣 无线通信网络访问节点,并且增强已有的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使之 可 冀为薏缝遴信隧络鼹户裁鼹关节熹之瓣靛数据雹疆供雅交。嚣关 节点提供与外部数据包网络的连接,如因特网。g p r s 是通向3 g 的 会熏要逶浚技末。主要解决妥秘在无线强壤孛互联网应翔性轻太 差的问题,如:可嗣带宽的使用效率低,连接设置时间较长和无线 键路容藿低等。爨赋g p r s 的瓠准化王佟主要鬃中在悫服无线因特 两缺陷的研制上。g p r s 最显著的优点就是雏酶褥供磁现有g s m 褥 9 6 k b i t s 更商的数据率,其数据攀可达1 15 k b i t s ,巨大的吞吐量改 交了肇一酶蕊蠢文本戆无拣应薅,使褥恕括蘑片、话嚣稳褪频戆多 媒体业务成为现实。移动用户再也不必遇过拨峙专门的i s p 来收发 邀子郛箨霸测莲w e b 瓤夏。g p r s 提供了无缝、妻接熟霞祷秘连接, 支持x 2 5 协议和l p 协议。 髓着混鸯灏终( h y b r i dn e t w o r k ,捌如g p r s 嚣i e e e 8 0 2 1 1w l a n 的混合网络) 援术的发展。鞋及稳适应终蠕的实用他,要求下一代 无线网络的移动性蟹理能保证网间的无缝切换,从而用户可以从一 令饔理瓣绦平浮切换鬓雯拜一个甥莲瓣络,黪迸孬瓣应嚣并苓孛 断,最终实现网络切换过稷中用户性能的透明性。 1 1 2 移动i p 第一夺移魂圭穰赘议一c o l u m b i a 凝嚣车l 密器稔邃盈大学熬 j o h nl o a n n i d i s 设计,它的主要思想是能用虚拟移动予阀和l pi nl p 嚣氢 4 1 1 5 l i 5 l 。足手写照嚣对,s o n y 公霉鳇f u m i o t e r q o k a 设计了男一 种移动主机协议一虚拟i p ( v i p ) 1 7 i f s l l ”。它便用特殊的路由嚣来记 忆蓼淤主规嬲位置,劳定义了蘩的i p 头遵项来传递数提。不久以屠 的c ,p e r k i n s 耱y - r e c k t e rt g 设计了一种移动奎祝协议,这种协议联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糟了现有i p 协议审的可选功畿一松散源鼹由 = s s t h r e s h 时,每问隔一往返时间就将c w n d 增加1 图4 - 3 为慢启动过程和出现拥塞情况时拥塞窗口随时侧的变化 曲线,其中假设拥塞窗i s ij 下常情况下数值为1 6 。 憎_ e ( + f 乇t n 图4 - 3 慢;f l 动和拥塞情况下拥塞窗e 1 变化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淹学位论文第2 3 页 4 4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麓 发送t c p 实体中一个缀交静鬟传越辩( r t o ) 逶常魄该缀文段 a c k 到达发送方所需要的窝际往邋时间骚长许多。原来的r f c 7 9 3 舞法帮j a c o b s o n 算法都把r t o 熬燕设爨怒毙然诗夔谯返对灏一一 s r t t 要长一熙。如粜一个报文段罴失了,t c p 可能不会及时菔传报 文段。懿果接收t c p 塌按| 警接收策略,那么就会导致许多报文段的 羞失。即使目的t c p 使用按窗口按收策略,不擞时重健报文晚会弓l 起问题。 文f 3 4 】撬躜两种兢程,分弱l i t 徽快速蕊佟帮快速後笺。使掰这两 种规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撮商重传的性能。在快速重传中,如粜t c p 实薅收到一个失廖搬文段,宪必须立繇发出最薅一个段弱的按摩报 文段的a c k 。对于每个到来的报文段t c p 将继续重复发送这个a c k , 矗到丢失的搬文段到达了壤 了缎的缓存器中的空隙。当空隙填充 之后,t c p 就对所有迄今为止按序收到的报文段发送一个积累a c k 。 当发送t c p 收到一个重复的a c k 时,意睐着发生下列两种情况之; ( 1 ) 被确认的报文段簌蘑的报文段竣延遥了骏至予最终必序蜀遮;2 ) 这个报文段蒜失了。在情况( i ) 中,这个报文段最后确实到达了,所 豁t c p 不盛该x | 其黧铸。褒清况2 ) 孛,一令重复豹a c k 霹戳喾馋是 个预警系统,告知源端t c p 一个报文段已经差失了而必须藿传。 为了确定磋到的是博况( 2 ) 瓣不是( 1 ) ,j a c o b s o n 建议t c p 发送方要等 待收到同一个报文段的3 个重复a c k 。在这种情况下,随后的报交 段丢失的可能性就缎大,因此应该被立即重传,而不是等到超时才 重传。 , 当t c p 实体快逋重传一个报文段时,它假定:这个报文段已经丢 失,秘使还没有在这个掇文段上发生超瓣。j a c o b s o n 论证采羯漫襄 动,拥寨避免方法过分保守。多个a c k 已经返回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 数据搬文段仍正常到达对方。所以,j a e o b s o n 提出了一种快速恢复 技术: ( 1 ) 当第三个重复a c k 剥达时: a 设置s s t h r e s h = c w n d 2 ,笄置保证s s t h r e s h = 2 ; b 熏传丢失的报文段; e 莰墨c w n d = s s t h r e s h + 3 ; 西南交通大学颂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4 页 ( 2 ) 每次裔个鬻多静鬟复a c k 弱遮糖,裁把c w n d 艇l 著在可 能的情况下传输一个报文段。这就考虑到了那熄已经离开网络并触 发重复a c k 盼攘文段 ( 3 ) 当确认新数据的下一个a c k 到达时,设髅c w n d - - s s t h r e s h 。这 墨霾裂戆a c k 瘟该是步骤( d 孛蟊德豹那个摄文鹱蕊确认共虽怒在发 送此撤文段之后的r t t 时间收到的a c k 。此外,这个a c k 应该是 蹲丢失掇文敬爱其爱个摄文段弱积累确认。 由上述过程可l 冀看出,快速俊美过程溅免了蹬现捐潦状态孵窗蜀 所进行的慢扁动过稷,直接进入搠塞避免。 西南交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5 页 第5 章移动环境下的t c p 性能研究 上一章对传统t c p 的窗口管理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传统的 t c p 揍议是铮瓣奏线豹霾定斑终来设诗懿,本露垮透避仿真瓣移动 环境下t c p 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此仿真采用与3 3 节一致的网 络仿真模型。以下分别在t c p 性熊、分缌丢失、吞吐攀三个方殛对 r o m i p v 4 、m i p v 4 、m i p v 6 进行比较分析。 s 1t c p 性能分析 本次落囊采用与3 0 。l 节一致鹣瓣终强境。m h 叛1 0 米,秒戆速 度匀遮窟线运动,九个小区光缝覆箍,每个小区的通信半径都为l o o 涨,m h 经过九个,l 、嚣( 整个路程为1 8 0 0 m ) 嚣要的对阅为1 8 0 s ,业 务从t = ls 开始,仿真到t = 1 8 2 s 时结束。粥5 1 为分组发送端c h ) t c p 序硎号随仿真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g - 1t c p 分组序列号与时阐关系懿线 盘闰5 - 1 霹鞋看滋,羁穗宾结寐为变,m i p v 6 蛰议馈弦tc h 发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6 页 送的数据分组总量最多,这是由于m i p v 6 采用的移动管理方案与 m l p v 4 、r o m i p v 4 是完全不同的。在m i p v 6 中,m h 的切换延迟很 小,业务受影响时间也很短。m i p v 4 和r o m i p v 4 的移动管理方案是 一致的( 后者只是前者的扩展,增加了路由优化功能) ,所以从曲线 上看两者的性能很相近。下面具体分析移动环境下的t c p 性能。 1 、m i p v 4 协议下t c p 拥塞控制算法对t c p 性能的影响图5 2 是m i p v 4 对应曲线的一部分,c h 端发送数据分组、接收确认分组与 时间关系如表5 1 所示。c h 端在2 1 0 2 5 ls 时接收序列号为2 0 6 6 的 确认分组之后,没有新的确认分组到达,传输控制协议认为序列号 为2 0 6 7 的数据分组由于网络拥塞而丢失,重传数据分组2 0 6 7 。直到 3 4 3 2 7 6 7 s 时c h 接收到确认分组2 0 7 0 以后,进入慢启动和搁塞避免 过程慢慢恢复业务。从用户角度看,业务恢复j 下常需要经历13 2 s 。 考虑本仿真的实际网络环境,在2 1 0 2 5 1s 的时候,m h 已经与归属 链路断丌连接,所以此后一段时间内m h 无法接收到数据分组也无 法发送确认分组,m h 在2 9 1 6 2 l5 4 s 时完成从归属链路到外地链路 的切换( 称为切换1 ) 。m h 与先前代理的无线链路断开到接收到来 自新代理的注册应答消息的这段时间定义为切换延迟( h a n d o f f 1 a t e n c y ) 。计算切换l 的切换延迟( t d 。f f1 ) 为8 13 7 0 5 4 s 。切换完成 后,m h 可以正常接收数据,但是出图中可以看出,c h 与m h 之间 的通信在m h 完成切换之后并没有及时恢复正常。因为c h 端t c p 协议并不清楚m h 移动以及是否完成切换这些网络层信息,只要没 有收到它期望的确认分组,每一次重传超时就将上次的r t o 按指数 退避,如果重传又出现超时则再重传,再将r t o 退避。图5 2 中, c h 端t c p 在重传5 次序列号为2 0 6 7 的分组后才收到序列号为2 0 7 0 分组的确认信息,此后才逐渐恢复业务。 可以看出c h 端t c p 无法预测m h 切换完成时间,t c p 连接 在超时过后重新开始,并且重传超时以倍数递增,但此时m h 的切 换并不一定能够完成,如果切换不能完成,重传超时仍以倍数增加 势必导致业务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m h 切换完成之后,c h 端 t c p 也不知道这一信息,仍需要等待当前重传超时后才重传数据分 组。所以,在m h 切换完成之后业务没有恢复正常完全是由于t c p 协议本身拥塞控制算法中的r t o 指数退避、不了解网络层的切换信 息造成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7 页 表5 一i c h 端分组接收与发送情况 时问( 秒) 接收a c k 分组发送数据分组 2 10 l8 8 7 2 0 6 52 0 8 5 2 1 0 2 5 l2 0 6 62 0 8 6 2 20 2 5 l2 0 6 7 2 3 0 2 5 12 0 6 7 2 46 2 5 12 0 6 7 2 78 2 5 i2 0 6 7 3 4 2 2 5 l2 0 6 7 3 4 ,3 2 7 6 72 0 7 0 2 0 7 l 、2 0 7 2 3 44 3 5 i42 0 7 i2 0 7 3 3 4 4 3 6 7i2 0 7 22 0 7 4 图5 - 2m i p v 4 协议中t c p 分组、a c k 序列号与仿真时间关系 2 、不同的r t t 对t c p 性能的影响图5 3 为m h 从f a 2 小区 切换到f a 3 小区时,r o m i p v 4 、m i p v 4 两个协议的t c p 分组序列号 l a e j c o o c m 3 口m 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8 页 比较图。r o m i p v 4 中,c h 到m h 的r t t 以及切换延迟都要比m i p v 4 情况下的r t t 和切换延迟小。在m i p v 4 中,m h 从6 1 0 2 s 开始已经 与f a 2 断开连接,c h 以6 2 0 2 s 开始分别以1s 、1 6 s 、3 2 s 、6 4 s 作 为重传超时重发分组4 6 0 9 。在c h 第四次重传分组之后,m h 完成切 换。从7 4 2 2 s 以后业务开始慢慢恢复正常,业务受影响的时间为 l3 2 s 。在r o m i p v 4 中,m h 同样在6 1 0 2 s 开始切换,c h 分别以1s 、 1 2 s 、2 4 s 作为r t o 重传分组4 7 5 2 。当c h 第二次重传分组与第三 次重传分组之间,m h 完成切换。在6 5 5 2 s 时,第三次重传的数据 分组,其正常到达目的端,业务开始慢慢恢复正常,业务受影响时 间为4 4 s 。 图5 - 3r o m i p v 4 与m i p v 4 中t c p 分组序列号与仿真时间关系曲线 仅在图5 3 所示的这一段内,r o m i p v 4t c p 性能较优,这主要 就是由于它实现了从c h 到m h 分组的路由优化,使得r t t 要小一 些进而使得r t o 较小。然而好的t c p 性能势必以其他开销作为代价, r o m i p v 4 增加了管理消息的传输。但从图5 1 来看,两者总的t c p 性能相差不大,路由优化对t c p 性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图5 - 4 为m i p v 6 中t c p 分组序列号与时间关系曲线。业务从出 o o e 3 c 8 c o j 叮m 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9 页 现中断到开始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为3 6 s ,明显比前面的两个协议性能 好。这里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因为m h 切换到新的路由器服务区域 内,在向其h a 发送注册请求的同时,也向c h 发送绑定更新消息。 这样c h 就可以很快更新m h 的地址信息,此后重传的分组就发送到 m h 新的转交地址,m h 可以及时发送分组确认消息到c h ,这样减 少了分组重传的次数,从而减小了业务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另外一 个因素:在m i p v 6 中,c h 到m h 的分组不经过h a 直接发送到m h , 而且分组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经过封装、解封装处理,使r t t 小于r o m i p v 4 情况下的r t t ,进而减小了重传超时时间。 舢删 x g r a p h 一二 矿 一 p - ljjj 幽5 4m l p v 6 中t c p 分组序列号与仿真时间关系 综上所述,在移动环境下,基于m i p v 6t c p 协议性能是最优的, 但i p v 6 、m i p v 6 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表5 - 2 对m i p v 4 、 r o m i p v 4 和m i p v 6 在分组延迟、t c p 性能、控制报文开销和网络可 升级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定性的比较。 表5 - 2 三种协议性能比较 m i p v 4 r o m i p v 4m r p v 6 分组延迟眭短最短 t c p 性能差差较优 控制报文开销 小较大最小 刚络可升级性 可升级差可升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0 页 5 2 分组丢失率分析 图5 - 5 为m i p v 4 、r o m i p v 4 、m i p v 6 三种协议下的分组丢失率随 m h 移动速度变化情况,其中分组丢失率为所有代理丢弃报文数目总 和与c h 端发送报文数目的比值。图5 5 中,每个协议中的分组丢失 率大致上都随着m h 移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m h 移动速 度越大,在小区停留的时间就越短,相对的,用于注册的时间就越 多,因为注册时间内发往m h 的分组都会被先前代理丢弃,所以m h 移动速度越大分组丢失率就越高。由图5 5 可以看出,柱状图随着速 度的增加大致是上升的趋势,但在个别处也有下降的情况,例如在 m i p v 4 以及r o m i p v 4 协议对应的柱状图中,分组丢失率在v = 1 6 m s 处都有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t c p 的性能有所改观。 图5 - 5 分组丢失率与节点移动速度关系 图5 - 6 中的六个小图分别是m i p v 4 协议情况中,m h 以1 0 m s 、 1 2 m s 、1 4 m s 、1 6 m s 、l8 m s 、2 0 m s 速度移动时,c h 端t c p 序列 号随时间变化曲线。m h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要经过九个子网,图中将 曲线按时问分成九个部分对应九个子网。在每个小图中,曲线水平 部分为c h 端进行数据重传的过程。曲线由上升线形变为水平线形的 转折处,其实就是以下过程:m h 与先前代理端开连接,先前代理丢 弃报文,c h 端的发送窗口由2 0 ( 仿真设定的值) 变为1 ,重传报文, 这一过程丢失的报文数目应为“2 0 + 重传次数”。上述过程发生次数 越频繁,报文的丢失就越多。一般来讲,m h 每切换一次,就要经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l 页 一次这样的过程。但也有可能由于m h 移动太快,业务还没有来得 及恢复m h 又从一个新的子网切换到另外一个新的子网,例如在 t c p 1 6 小图中,曲线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为水平线形,就是由于节点移 动太快导致其连续经过几个子网都无法恢复业务。曲线处于水平线 形期间,分组丢失数目仅等于重传分组的次数。所以,在v = 1 6 m s 时,分组丢失率要降低一些。 m h 以相同的速度移动时,m i p v 6 分组丢失率最小,其次为 r o m i p v 4 ,分组丢失率最高的为m i p v 4 。 5 3 节点移动过程的吞吐率分析 吞吐率是评价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图5 7 是m h 以1 0 m s 速度移动时,三种协议情况下的吞吐率( b i t s ) 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 线。 在每个协议中,m h 切换过程中的网络吞吐率都明显下降。图中 m i p v 4 对应的曲线,在t = 2 1s 、4 1 s 、6 ls 、1 0 1 s 、1 2 1s 、1 4 l s 、1 6 ls 的时间附近曲线陡然下降到零,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恢复正常的水 平。这是因为m h 在上述时间开始与旧的链路断开,经过段时间 注册完成之后业务才能恢复正常;在移动节点注册的过程中所有的 数据都会被先前代理丢弃而不能到达移动节点,所以吞吐率为0 ;当 移动节点完成注册后,业务很快的恢复正常。其中性能最好的为 m i p v 6 ,m h 从h a 移动到f a 8 的过程中,吞吐率只有很少的时间 为零。m i p v 4 、r o m i p v 4 两种协议中,m h 切换造成的分组丢失较多, 从而影响了吞吐率。在同一个外地子网内,r o m i p v 4 、m i p v 6 的吞 吐率比m i p v 4 都要高,这是因为前两者都实现了路由优化,i 玎t 减 小,发送t c p 很快就会得到确认而发送新的数据报文,也就是说发 送t c p 的窗口向右滑动的速度要快,这样在一秒内发送的数据报文 就会较多( 即吞吐率高)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2 页 图5 - 6t c p 序列号与时间关系 亘童窒里盔堂塑主塑窒皇堂垒迨窒 蔓箜夏 图5 7 吞吐率与仿真时间关系曲线 由本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移动环境下的t c p 性能下降是一个很突 出的问题。改进移动环境中t c p 性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t c p 协议能 够感知网络层的移动节点切换信息并能够及时恢复业务。由以上的 分析还可以看出,移动i p 并不适用于频繁小区切换。 一一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4 页 第6 章一种移动环境下t c p 协议改进方案 与性能分析 本章首先介绍现有的改进t c p 性能的解决方案,之后提出一种 新的基于r o m i p v 4 的端到端t c p 改进方案( t c p b a s e d o nr o m i p v 4 , t c p b r o m i p v 4 ) ,并通过仿真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6 1 现有的t c p 性能改进方案 第5 章分析了移动环境下节点的移动对t c p 性能的影响,在实 际的无线网络中除了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无线网 络环境下t c p 的性能: 1 带宽有限普通的有线局域网目前至少可以提供i 0 0 m 的带 宽,但目前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例如i e e e8 0 2 1 l b ,最多只能提供 l l m 的带宽,这样就很容易在无线介质中造成瓶颈从而降低t c p 的 吞吐量。 2 路径往返时间长通常情况下,无线介质比有线介质的延迟 长。发送t c p 增大拥塞窗口的速度与其从目的t c p 接收到的a c k 速度成正比。由于无线链路的路径往返时间长,拥塞窗口增大的速 度会很慢,这直接影响了t c p 在无线链路上的吞吐量。 3 报文随机丢失无线介质比有线介质的误比特率( b e r ) 高得 多,一般在1 0 。3 到1 0 1 数量级,无线链路往往是报文到达目的端的 最后一跳,但在此跳出现了报文丢失就会导致报文的发送端重传报 文即端到端的重传,势必增加有线链路的负荷。 4 功率损耗功率损耗对移动终端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然 而在无线移动环境下,频繁的报文丢失导致的重传会延长t c p 连接 时问,这样就会给移动终端带来更高的功率消耗。 改善t c p 在无线链路上性能的方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链路层 解决方案、将t c p 连接分段和改进t c p 协议( 端到端) ,下面分别 举例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s 页 6 1 1 链路层解决方案 无线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t c p 性能降低,几乎是由于无线介质 的丢失特性造成的。从层次的角度来看,链路层处于无线介质之上, 它较以上的其他层次对于丢帧信息更能及时的做出反映,在链路层 处理丢包问题不需要对以上各层协议进行改动。学术界已提出一些 链路层的解决方案,例如s n o o p 协议7 】【”】和d e l a y e dd u p a c k s ( d e l a y e dd u p l i c a t ea c k n o w l e d g m e n t s ) 【3 9 1 。 1 s n o o p 协议在本方案中,只需要对基站网络层的路由代码进 行修改,增加一个s n o o p 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处理t c p 连接中两 个方向上的报文,基站不运行传输层代码。s n o o p 模块保存来自c h 的未且仍末得到确认的t c p 数据,根据自己的一套策略来处理来自 m h 的确认报文、处理超时,对保存的t c p 数掘进行重传。当有新 的数据报文到达时,s n o o p 就将其输入缓存器,对其进行f 常路由。 s n o o p 同时也监控来自m h 的确认报文,当检测到有报文丢失( 通 过收到d u p a c k 或者本地超时,此处定时器采用的重传超时相对于 c h 端定时器采用的重传超时要短) 就重传报文( 如果保存有此报 文) 。基站不对d u p a c k 进行传送,所以c h 收不到d u p a c k ,做到 了对c h 屏蔽报文丢失这一信号,从而避免c h 端触发不必要的拥塞 控制算法。s n o o p 模块中有两个相关联的程序s n o o pd a t a ( ) 和 s n o o pa c k 0 。前者负责对来自c h 的各种情况的报文,包括有序的、 乱序的且未被保存过的、乱序的已被保存过的报文进行相应的处理; 后者处理来自m h 的各类a c k ,包括新的a c k 、伪a c k 、d u p a c k 进行区别处理,并在必要时触发本地重传。 由以上s n o o p 实现的原理可以看出,这种方案是针对无线链路 上高的误比特率来改善t c p 性能的,并不适合解决由于切换造成的 报文丢失的问题。 2 d e l a y e dd u p a c k s 针对某一个报文丢失,m h 端拖延发 送”d u p l i c a t ea c k s ”。因为”d u p l i c a t ea c k s ”会触发c h 端对此丢失报 文的快速重传,通过拖延,就可以在无线链路上对此报文进行特定 的本地重传。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6 页 6 1 2 将t c p 连接分段 这种方案是在有线无线混合网( w i r e d c u r e w i r e l e s sn e t w o r k ,c b m 为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之意) 中,将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部分, 相对应地将连接也分为两部分,一般是以基站作为分割点。固定的 有线节点到基站之间的连接采用传统的t c p 传输协议,从基站到m h 采用更适用于无线链路上的传输协议。这就意味着,c h 端可能收到 来自基站的确认时,但m h 仍未收到相应的报文段,这种方案违背 了端到端t c p 语义。在这种方案中,基站需要缓存器暂时存储报文, 直到接收到来自m h 的确认才能将报文转发,基站处需要很复杂的 硬件和软件措施。 文【4 0 提出的i n d i r e c tt c p 方案就是将t c p 连接在移动支持路器 处( m o b i l es u p p o r tr o u t e r ,m s r ,通常为基站b s ) 分为两个独立的 连接,如图6 1 所示。如m h 期望与c h 建立连接,向当前的b s 发 送请求,b s 就代替m h 与c h 建立t c p 连接,负责接收、存储、确 认来自c h 且发往m h 的数据报文。从c h 端看到的m h 其实就是存 在于m s r 内的一个镜象,当m h 切换到另外一个小区时,此镜象也 随之切换到新的m s r 。在m h 与b s 之间的无线链路上建立一个独 立的连接,并采用与t c p 不同的适用于无线链路的传输协议。 t c p1 号 路由器 图6 1i n d i r e c tt c p 中的两个连接 6 1 3 改进传统的t c p 协议( 端到端) 这种方案就是修改传统的t c p 协议,使得发送t c p 感知无线网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7 页 络环境的信息,并且能够与目的t c p 功能合作来改善性能。根据大 量的研究资料可知,大致有两种方法使得发送t c p 处理特定情况下 的报文丢失:一个是采用选择确认( s e l e c t i v ea c k n o w l e d g m e n t s , s a c k s ) 使发送t c p 从报文丢失的状况中恢复业务,而不至于进入 反复重传和定时器超时的不理想状况;另外就是利用一种显式丢失 通知( e x p l i c i tl o s sn o t i f i c a t i o n ,e l n ) 机制使发送t c p 区分普通的 拥塞造成的报文丢失和其他状况下的报文丢失。这种方案从理论上 来讲能够很好的改善t c p 性能,但从实现角度来看需要花费很高的 代价来修改因特网中节点和路由器的t c p 代码。下面举例说明这种 方案。 1 f r e e z et c p 文【4 1 1 提出了f r e e z et c p 方案。在f r e e z et c p 中, 当m h 检测到连接将要断丌时,向c h 发送一个确认报文( 相对于收 到序列号最高的报文) ,在确认报文中将m h 的接收窗口设为0 ( 即 z e r ow i n d o w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z w a ) 通知给c h ,c h 收到确认报文不 减小捌塞窗口并且停止发送分组。在m h 与新的子网重新建立连接 时,向c h 发送三个确认报文( 相对于m h 在连接断开前最后接收到 的数据分组) ,使c h 快速恢复业务。值得指出的是,在这种方案中, m h 在连接将要断开时,应提前向c h 发送确认报文( 含有z w a ) , 提前的时间称为警告期,将r t t 作为警告期。m h 根据收到信号的 功率变化情况来预测连接断开的时间,并较连接断开的时刻提前r t t 向c h 发送确认分组。f r e e z et c p 做到了在m h 切换过程中不发任何 数据报文,切换完成后以正常速度发送数据,不需经历慢启动和拥 塞避免过程,所以从理论上分析f r e e z et c p 对t c p 性能的改善已经 达到了最好的程度:提高了吞吐率,而且没有进行不必要的分组重 传,将分组丢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实现f r e e z et c p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c h 到m h 方向上必须一 直有报文发送,这样m h 的m a c 层才能根据信号功率来预测连接断 开时间:m h 应能够精确估算连接断开的时间并在准确的提前警告 时间发送确认报文。如果确认报文过早的到达m h ,就会导致窗口过 早的进入“保持”状态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减少了业务量; 如果确认报文没有及时到达m h ,则由于连接断开报文出现丢失导致 窗口减小到l ,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