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网络行为特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心理测量学 的基本理论编制出一套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量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中小学生 网络使用行为特征,并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和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之间的关 系进行了探究。全文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前言,综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 关于网络行为特征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相关问卷的编制。在参阅相关文献和进行大量访谈的基础上,编 制了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量表,全量表包括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和网络行为 特征两个部分,其中网络行为特征包括七个维度,分别为:网络使用偏好特征、 网络学习特征、网络使用动机特征、身体特征、人际关系特征:时间控制特征、 语言特征等。量表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均比较理想。另外还编制了中小学生 家庭调查表和中小学生学校调查表。 第三部分是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问卷研究。结果发现:( 1 ) 中小学生在上 网地点、网龄、上网目的上存在性别差异;( 2 ) 中小学生在网络行为特征子维度 上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第四部分是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家庭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1 ) 网络行 为特征在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有无不良嗜好、父母会不会 上网、父母教育态度是否一致等家庭基本情况变量上存在差异;( 2 ) 网络行为特 征和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氛围、适应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控制性等 家庭环境变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3 ) 网络行为特征和民主型、严厉型、溺爱型 和冷漠型教养手段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第五部分是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学校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1 ) 网络行 为特征在学校类别、校风、班风等学校基本情况变量上存在差异;( 2 ) 网络行为 特征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课外活动、教师功能、教学手段、性教育、生命教 育和网络教育等学校环境变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第六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学校家庭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b a s i co f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o f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i sr e s e a r c hu s e dp s y c h o m e t r i c st h e o r i e st oc o m p i l ea ni n t e r n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s c a l eo ft h em i d d l ea n dp r i m a r y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t h er e s e a c h a n a l y z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i n t e r n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m i d d l ea n d 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o fh o m e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m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sa n dh o m ea n ds c h o o lf a c t o r sw e r ed o n ei nt h i sr e s e a r c h t h i s 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b ys i x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af o r e w o r d t h i sp a r t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 o b j e c t i v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 s o m ee x p e r t s r e s e a r c ho ft h ei n t e m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w e r e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s c a l i n g o nt h eb a s i co fp e r u s i n g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h a v i n gm a n yi n t e r v i e w e s ,t h er e s e a c hc o m p i l e d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s c a l eo ft h em i d d l ea n dp r i m a r y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t h es c a l ec o n s i s t so ft w op a r t ,o n ei s a b o u t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s i t u a t i o no fi n t e n e tu s a g e ,a n o t h e ri sa b o u tt h ei n t e r n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w h i c hc o n s i s t so f7d i m e n s i o n s :i n t e r a c tu s a g ep r e f e r e n c e , i n t e r a c t s t u d y , i n t e m e tu s a g em o t i v e ,h e a l t h y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i m ec o n t r o l ,l a n g u a g e t h e s a c l eh a sg o o d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v a l i d i t y b e s i d e sc o m p i l i n gt h es c a l e ,t h em i d d l ea n d p r i m a r y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h o m ei n v e n t o r ya n ds c h o o li n v e n t o r yw e r ea l s oc o m p i l e d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t h es c a l er e s e a c h t h es t u d yf o u n dt h a t ,f i r s t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o nt h ep l a c e ,t i m e ,p u r p o s eo ft h ei n t e r n e tu s a g eb e t w e e nf e m a l ea n dm a l e s t u d e n t s s e c o n d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d i m e n s i o n so ft h ei n t e r a c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b e t w e e nf e m a l ea n dm a l es t u d e n t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a n df a m i l yf a c t o r t h es t u d yf o u n dt h a t ,f i r s t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d i m e n s i o n so f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b yt h ef a m i l y f u n d m e n t a ls i t u a t i o nv a r i a b l e sw h i c hi n c l u d i n gd i f f e r e n tf a m i l ys t r u c t u r e ,e c o n o m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l e v e lo fp a r e n t e d u c a t i o n ,w h e t h e ro rn o th a v eb a dh a b i t ,w h e t h e rc a no rn o t u s ei n t e r n e t s e c o n d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a n df a m i l yc i r c u m s t a n c ev a r i a b l ew h i c hi n c l u d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f a m i l ya t o m o s p h e r e ,f a m i l ya d a p t i o n ,e x p r e s s i o no fa f f e c t i o n s ,k n o w l e d g e ,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n i r d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a n dn u t u r em e a n sw h i c ha r ed e m o c r a t i c , s e v e r e ,f o n d n e s sa n dd e t a c h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n e 丘曲p a r ti st h er e s e a c h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a n ds c h o o lf a c t o r s n es t u d yf o u n dt h a t ,f i r s t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d i m e n s i o n so ft h ei n t e r n e t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b yt h es c h o o l f u n d m e n t a ls i t u a t i o nv a r i a b l ew h i c hi n c l u d i n gt h es c h o o lq u a l i t y , t h es c h o o lc l i m a t e , t h ec l a s sc l i m a t e s e c o n d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i n t e r n e t 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a n ds c h o o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w h i c hi n c l u d i n gt h es t u d yp r e s s u r e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a c t i v i t i e s ,t e a c h e rf u n c t i o n ,t e a c h i n gm e a n s ,s e xe d u c a t i o n , l i f ee d u c a t i o n ,i n t e r n e te d u c a t i o n 耽es i x t hp a r ti st h er e s e a c hs u m m a r i z i n ga n dp r o s p e c tf o rf u r t h e r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 t h i sf m l d k e yw o r d :t h em i d d l ea n dp r i m a r y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i n t e m e t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 s c h o o l ,f a m i l y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l j j ) j n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1 0 0 论文作者签名:e t 期: 导师签名:磁蜘良嗍础妯尹 卜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前言 1 1 研究背景 互联网络已经将人类带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字时代,互联网络种种强大的 功能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2 0 0 8 年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发布第2 1 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 1 。报告显示,截至2 0 0 7 年1 2 月,我国网民数已增至2 1 亿人。比去年增加了7 3 0 0 力人,年增长率达到5 3 3 。,相当于在2 0 0 7 年中平 均每天增加网民2 0 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 4 9 ,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 于美国的2 1 5 亿,位于世界第二位。 从网民的学历来看,不同学历人群的互联网使用一直逐步向较低学历人群扩 散,1 9 9 9 年以来,大专及以上网民比例已经从8 6 降至目前的3 6 2 ,而中小学 生网民的比例例已经从1 6 9 6 猛增至目前的6 3 8 ,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高中生、 初中生、小学生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分别为3 6 o 、2 1 1 、6 7 ,中小学生网 民总数目前已达到了1 3 3 9 力,成为网民中的第一大群体。 图卜12 0 0 7 年中国网民学历结构人数分布 大专1 8 7 网民学历结构 高中3 6 0 。 警 ( 外蟠( 初中以r 6 7 初中2 1 1 在这浩浩荡荡的中小学生网民大军中,不少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的有力工 具,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扩展知识面,进行人际交往,丰富业余生活。但也有一 部分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或色情网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还危害身心 第一章前言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健康和社会安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互联网本质上是人类的一个技术发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某种 意义上说,网络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现实世界 对网络虚拟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进行丰富多彩的网络活 动的同时,表现出了种种网络行为特征,这些网络行为特征受到现实世界种种因 素的影响。b r o n f e n b r e n n e r ( 1 9 7 9 ) 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对个体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主 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乜1 。 在此背景下,对中小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主要上网行为特征, 并探索影响上网行为特征的家庭和学校因素,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 首先,编制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量表,研究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 特征; 其次,编制中小学生家庭调查表和中小学生学校调查表,分别研究 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的影响。 1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网络成瘾现象由于其特殊性,一直是网络使用研究领域的焦点,实际 上,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绝大多数网络使用 者属于正常使用者;而且网络成瘾者开始都是由正常使用者转换而来的。本研究 主要关注占网民大部分的网络正常使用者群体,这不仅研究了网络正常使用行 为,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还为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次,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以成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为主要被 试。我国网民结构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小学生已经是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 本研究对以中小学生为研究被试,对于发现和总结中小学生上网行为特征具有重 要意义。 再次,关于网络行为特征的研究比较少且略显杂乱,大都是以调查的形式进 行,缺乏一个内容全面、标准化的量表,本研究将编制出高质量的中小学生网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络行为特征量表,提供好的研究工具,便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 最后,本研究把中小学生网络行为放到家庭和学校两个社会系统背景之下考 察,力图发现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对于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影响,这对于干预 中小学生不良网络行为,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行为,帮助中小学生顺利 学习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综述 2 1 国外研究和评价 2 1 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始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 i m b e r l yy o n g 的工 作,她的一位朋友陷入网络过度使用的困境,使她开始探究这一问题,在经过大 量的调查研究之后,y o n g 在1 9 9 6 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 新的临床疾病一文臼1 ,网络成瘾行为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随后许多学者 对网络成瘾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类型、发生机制、鉴 定标准及工具:网络成瘾和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关系;网络成瘾的 干预措施等( g o l d b e r g ( 1 9 9 5 ) ;a r m s t r o n g ( 2 0 0 1 ) :d a v i s ( 2 0 0 1 ) :g r o h o l ( 1 9 9 9 ) ) 【t 7 】 o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人数的增加,国外对于正常的网络行为的研 究也逐渐增多起来。y o u n g 认为网络行为是在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网络空间 ( c y b e r s p a c e ) 中,个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者获得某种体验,以文本为中介, 表现出网络交互式或者非交互式的行为。交互式行为是指个体使用具有社会交往 功能的网络工具,比如q q 聊天、在线游戏、g s n 等,和他人进行互动联系的行 为。非交互行为是指个体使用单项功能的网络工具,比如搜索引擎、下载工具等, 单方面获得信息或完成任务的行为,此类行为并不增加网络使用者之间的社会交 往嗍。 y o n g 之后许多学者对网络行为展开研究,随着青少年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 关于中小学生的网络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 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中小学生网民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网龄、 网络使用频率、网络使用地点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二是对中小学生网民 3 第一章前言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网络空间的行为特征,比如网络使用偏好、上网动机、网络学习行为等进行实 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在中小学生网民的年龄特征方面,b r i c o l o 等人( 2 0 0 7 年) 对4 7 0 0 个可以 上网的家庭进行的一项横断研究发现,2 1 1 岁的儿童中有三分之一使用过网络, 1 1 1 8 岁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使用过网络,随着年龄的增加,使用网络的中 小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叫。w a r t e l l a 等人( 2 0 0 5 ) 的研究显示,中小学生网民首 次使用网络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大部分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有过使用网络的 经历,网络使用的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n0 1 。另外,年龄可能对网络行为产生影响。 m i c h e l e 等人( 2 0 0 6 ) 对6 9 2 名1 3 1 6 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年龄和网络安全意识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年龄越小的中学生,其网络安 全意识就越差n 。 目前在网络使用领域,男性居于优势地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研究者对男 女在网络使用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c o l l e y ,2 0 0 3 ;k a d i j e v i c h ,2 0 0 0 ; s c h u m a c h e r & m o r a h a n - m a r t i n ,2 0 0 1 ;t s a i ,2 0 0 4 ) t z - l s 。结果发现:男性网民的 人数要显著大于女性网民,男性的网络活动范围更广,男性对网络使用的态度比 女性更加积极。这种性别差异同样适用于中小学网民,k u h l e m e i e r 等人( 2 0 0 7 年) 对荷兰2 5 0 0 名1 3 1 5 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男生的网络活动内容更多, 而且男生的网络使用技巧水平要明显高于女生n 钔。t s a i ( 2 0 0 1 ) 的研究发现:男 生在使用网络时候的焦虑水平要低于女生,而在网络使用控制感上要高于女生 n 刀。另外,在网络活动内容上,男女生性别差异也比较明显。s o o k j u n gl e e 等 人对韩国2 2 2 名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生喜欢网络在 线游戏的人数要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喜欢网络社区和收发电子邮件的人数也显 著高于男生n 引。 而在对待网络的认知态度上,男女性别的差异同样存在。c o l l e y ( 2 0 0 3 年) 发现大部分女生对网络持有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她们把网络视为一种完成任 务,特别是学业任务的工具,但是男生则把网络视为一种娱乐工具或者体现自身 优势的工具羽。 但是,男性在互联网使用上面i 临着比女性更多的问题,m i c h e l e 等人( 2 0 0 6 年) 在对6 9 2 名1 3 1 6 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男性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接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触到的不良信息和行为,比如色情网页、视频、性聊天室、暴力游戏,要明显高 于女性3 。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男女在网络使用上的差异正在逐步的减小。 r a i n e r 等人( 2 0 0 3 ) 指出,自从1 9 9 5 年以来,无论是在对待网络的态度和网络使 用方面,性别差异在迅速减小,男性和女性越来越表现出类似的网络态度和网络 行为,而且r a i n e r 等人预言随着女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使用网络的经验越来越 多,在网络使用方面的性别差异会越来越小n 钔。 从中小学网民的上网地点来看,家庭是中小学生主要上网地点。r i d e o u t 经 过调查后发现,截至2 0 0 4 年,美国8 1 8 岁青少年学生中,有7 4 在家里上网。 在韩国,9 2 的青少年是在家里上网啪1 。s u b r a h m a n y a m 的研究显示,5 5 8 的中 学生大部分在家里上网,只有1 4 7 的中学生只在网吧和其他地点上网口。v a l c k e 等人对比利时的1 7 0 0 名4 、5 、6 年级的小学生的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小学 生经常在家里上网,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到网吧或者其它地方上网噼1 。 在中小学生网民的网龄方面,k r a u t 等人( 1 9 9 8 ) 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随 着网龄的增加,网络使用者的网络卷入程度就越深,而家庭交流则不断减少,社 会交往范围不断缩小,网络使用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随着增加,社会支持水平 不断降低。他们认为网龄对于预测网络使用者的卷入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汹1 。 m i c h e l e 等人( 2 0 0 6 ) 在对6 9 2 名1 3 - - - 1 6 岁的中学生研究后发现,网龄越长的学 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和进行网络不良行为的次数要明显高 于网龄较短的学生,如浏览色情网页、图片、网上撒谎、谩骂,等等n 1 】。 在中小学生网民上网持续时间方面,f a i t h 等人( 2 0 0 7 ) 的研究表明:每天 上网时间的长短和网络使用程度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并且能够显著预测学习成 绩的下降嘲1 。c h r i s t o p h e r 等人( 2 0 0 0 ) 对高中生的上网时间和父母关系、朋友 关系、抑郁水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使用时间在性别、种族、家庭社会经 济地位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父母和朋友关系有影响,网络使用短时间组( 少 于l 小时天) 的父母关系和朋友关系要好于网络使用长时间组( 多于2 小时 天) 嘲。b r i c o l o 等人( 2 0 0 7 ) 对4 7 0 0 个家庭进行进行的一项横断研究发现, 上网持续时间和年龄、性别都有关系,2 - - - 1 1 岁的儿童的上网时间是2 2 小时月, 1 1 1 8 岁的青少年的上网时间急剧增加到8 7 小时月。男生超过1 0 0 小时月, 5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女生为6 0 小时月,男性上网时间显著多于女性1 。s u b r a h m a n y a m 等人对1 5 6 名 1 5 1 8 岁的中学生的研究表明,上网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网络使用者的孤独感没 有显著相关口。 除了中小学生网民的基本特征,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了大量的 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出了许多网络行为特征,比如网络服务偏好、网络使 用动机、网络人际交往等等。 网络使用偏好是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使用偏好的研究和 网络成瘾类型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y o u n g ( 1 9 9 9 ) 把网络成瘾网络性成瘾、网 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收集成瘾和电脑成瘾五种类型呻1 。网络服务使 用偏好的研究基本上借鉴了网络成瘾类型研究的结果,所以在分类上有一定相似 之处。b r i c o l o 等人( 2 0 0 7 ) 把研究被试分为三个年龄段:儿童( 2 1 1 岁) 、 青少年( 11 - - 1 8 岁) 和成人。的研究发现,年龄对网络使用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网络信息功能( 搜索引擎、登录门户网站) 是各个年龄段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西1 。 关于中小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h a r m a n ( 2 0 0 5 ) 等人对1 1 - - 一1 6 岁的中学生 的研究表明,在网络交往中存在冒充行为( 比如:冒充异性、冒充年长者) 的中 学生,往往社交技能低下,自尊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焦虑水平和攻击水平较高隅1 。 而网络使用对中小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也很受研究者关注,k r a u t 等人 ( 1 9 9 8 ) 和s a n d e r s 等人( 2 0 0 0 ) 的研究都表明,经常使用互联网网络的中学 生的人际交往活动较少,他们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汹朋1 。m e s c h ( 2 0 0 1 ) 和m e s c h ( 2 0 0 3 ) 的研究表明,经常使用互联网络的中学生普遍报告和朋友之间的亲密水 平较低,他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差嘲瑚1 。 网络行为动机方面,l o u i s ( 2 0 0 7 ) 从个体的需要出发,参照以往关于看电 视行为动机的研究( z i l l m a n n ( 1 9 8 2 ) ;d o n o h e w ( 1 9 8 8 ) ;z i l l m a n n ,d ( 1 9 8 5 ) ; z i l l m a n n ( 1 9 8 8 ) ) 呻删,提出网络行为动机的包括两个维度:社会功能补偿 ( s o c i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和心境控制( m o o dm a n a g e m e n t ) m 1 。 社会功能补偿( s o c i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是指使用者为了弥补在现实社会中 社交能力的缺陷,通过使用网络交往工具( 比如:电子邮件、网络短信、m s n 、 视频及语音聊天等) 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满足与人交往的需求,即通过使用网 络来补偿个体的现实社会功能。p a p a c h a r i s s i ( 2 0 0 0 ) 和l e u n g ( 2 0 0 3 ) 认为,在 6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现实社会中存在社交困难的个体,通过网上社交活动,满足交往需求,降低个体 的社会交往剥夺感和疏远感,达到维持社会关系、表达情感的目的晒硼3 。许多研 究者p a p a c h a r i s s i ( 2 0 0 0 ) 、l e u n g ( 2 0 0 3 ) 和j o i n s o n ( 1 9 9 9 ) 认为,网络所具有 的匿名性、互动性、快速性等特点,现实中正常的限制和社会交往规则在网络上 不复存在,这可以使个体与人交往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激发和增强使用网 络者进行网络交往活动的动机汹 盯1 。 心境管理( m o o dm a n a g e m e n t ) 是指个体通过网上娱乐、信息搜索等功能, 寻求刺激或者放松,从而达到一种适当的情绪唤醒水平,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不愉 快心境,提高一般心境,保持快乐心境。k n o b l o c h 认为心境作为心灵的精神状 况,它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都能产生重要影响。在理想、中间的唤醒水平下,个 体的幸福感最强,唤醒水平太高或太低,主观幸福感就急剧下降,低唤醒水平的 个体由于无聊和厌倦程度较高,就会从网络中寻求刺激性的活动和内容。而高唤 醒水平,比如个体心情激动、焦虑、感到压力,就会从网络中寻求放松和娱乐, 来减低唤醒水平。保持适当的唤醒水平是个体的本能需要,所以心境对于网络活 动内容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 。 家庭因素和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许 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和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j a c k s o n 等人( 2 0 0 7 ) 的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上网内容有着很大的 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儿童的网络活动主要是网络娱乐活动,比如打游戏、看电影 等。而高收入家庭儿童的网络活动主要是聊天、浏览信息网页等汹1 。 在父母功能方面,p a q u e t t e 认为( 2 0 0 4 ) ,对于儿童来讲,母亲代表体贴和 温和,父亲代表权威和惩罚。父亲往往会使用较大幅度的躯体玩笑,给儿童带来 激动感、新奇感和不确定感,在这种交流过程对于儿童培养处理突发问题的策略 和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和父亲有疏离感的儿童在这方面往 往比较欠缺,所以他们更加容易通过上网和网友来发展亲密感,这种情况下,他 们很容易发生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目前对中小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网络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是研究者关注的 一个热点,研究得出了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使用占据了家 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构成威胁汹瑚舶一;另外一种观点则认 7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没有构成危害,互联网使用并没有减少家庭 成员在一起和相互交流的时间 4 2 , 4 3 , 4 4 ,甚至有的研究还表明,有的时侯网络还能 成为促进家庭成员交流的一种手段,改善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歌删m i t c h e l l 的研究表明,通过共同玩游戏和相互交流,玩电脑使得家庭成员的关系更为紧密 “刀。k r a u t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会导致社会支持和家庭交流的 增加h 羽。 s o o k - j u n gl e e 等人认为,当前研究的不一致的原因是对某些研究变量没有 细致区分,家庭交流时间( f a m i l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是家庭时间( f a m i l yt i m e ) 的一部分,因为家庭时间( f a m i l yt i m e ) 是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所有时间,既包 括积极交流( f a m i l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的时间,也包括没有积极交流或者消极交 流的时间,所以应该对其分开研究,他们对2 2 2 名韩国小学生( 四、五、六年级) 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使用网络的时间无疑占用了家庭时间( f a m i l yt i m e ) ,其 中上网频率,要比网络使用时间更能预测家庭时间( f a m i l yt i m e ) 的减少;在 上网活动内容方面,网上学习、网上交往活动则和家庭时间( f a m i l yt i m e ) 的 减少没有关系n 耵。 网络使用时间和家庭成员交流时间( f a m i l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的减少没有关 系,但是,在上网活动内容方面,网上游戏活动时间和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时间 ( f a m i l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的减少有着极其显著相关,而网上交往活动、网上学 习活动和家庭成员交流时间( f a m i l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的减少没有关系。 l o u i s ( 2 0 0 7 ) 使用网络使用动机问卷和生活压力事件问卷对7 1 7 名8 1 8 岁的中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网娱乐动机、维持社会关系动机和生活压 力事件问卷( 包括父母关系问题、家庭成员成瘾问题、家庭成员生病死亡分离问 题、与学校相关的问题四个维度) 上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信 息搜索动机和家庭成员生病死亡分离问题之间的得分有着显著的相关;上网寻求 社会认同的动机和家庭成员生病死亡分离、与学校相关的问题之间有着极其的显 著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越是发生压力性生活事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 青少年就通过使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交补偿( 例如获得认同、关系维持) 和心境控 制( 娱乐、搜索信息) 的动机就越强泓1 。 另外,有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对其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结构的影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响进行了研究。k r u a t ( 1 9 9 6 ) 认为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更多的是子女帮助父母, 而不是父母帮助子女,子女是家庭互联网使用的中心,成为家庭中有关互联网使 用建议的权威呻1 。s u b r a h m a n y a m 的研究也表明,精通计算机的子女在网络使用 方面实际上扮演了父母老师角色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颠倒了二者之间的传统关 系h 钔。k i e s l e r ( 2 0 0 2 ) 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技术专家 的身份改变了家庭知 识结构,这还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权威和独立性,有助于增加他们在家庭中的 影响力。 在对中小学生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方面,v a l c k e 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 对上网的采取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安全上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参与的干 预措施对小学生的上网行为的影响则不明显啪1 。w i c h e l e 等人在对6 9 2 名1 3 - 1 6 岁的中学生调查后发现,父母是否和子女讨论上网安全问题,对子女的网络 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经常与父母讨论上网安全问题的子女的网络安全意识要好 于那些很少或者从不与父母讨论上网安全问题的子女。s o o k - j u n gl e e 等人的研 究表明,父母的干预策略( 包括推荐登陆网站、限制登陆网站种类和限制网络使 用时间、父母和子女共同使用网络) 和子女互联网络使用内容( 网络游戏、网络 学习、网络交往) 有着密切关系:父母推荐网站、父母和子女共同使用网络都与 子女网络学习活动有着显著相关,也就说,父母越是推荐健康好的网站给孩子, 越经常和子女一起上网,儿童就越多的进行网络学习行为;另外,父母和子女共 同使用网络和子女网络交往活动有着显著相关,父母越经常和子女一起上网,儿 童就越多的进行网络交往活动;限制使用措施( 限制网络使用时间或者登陆网站 种类) 和儿童所有的网络活动内容没有关系。即父母使用网路限制措施对儿童的 上网活动内容不会产生影响n 町。 2 1 2 评价 目前国外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非常多,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到中小 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方方面面。梳理起来,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 开,一是对中小学生网民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网龄、上网地点、上网持续 时间、上网频率等,进行调查和定量研究。二是对中小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行 为特征,如网络使用偏好、上网动机、网络学习行为等进行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 析,并尝试探索某些网络行为特与家庭、学校等社会系统因素的关系。这一切都 9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后来的学者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认为,目前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工作有需要充实之处。 首先,研究层次有待深化,由于网络行为自身的涉及面太广,目前的研究显 得过于分散,许多研究很多还是集中于中小学生网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结 果多是简单的调查数据。而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该理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但这方面的研究似乎刚刚开始,目前除了有研究者在网络使用偏好和网络使用动 机方面有所涉及外,关于其他方面网络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则很少,这方面的研 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从研究工具上来看,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多是一些自编问卷,没有经过 严格意义上的测量学编制程序,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的理论探讨尚不充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容全面的、关于中小学生网络行为 特征的研究工具。 一 最后,目前国外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关注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 影响,对于学校因素的影响研究不多,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场所,学校的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对中小学生的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过 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校风、学习压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会对学 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学校因素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也应当引起研究 者的足够重视。 2 2 国内研究和评价 2 2 1 研究综述 我国的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领域,研究者就网络行为的 涵义、特点、类型、使用特征及其与学校和家庭功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 索和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于网络行为特征的涵义,李一认为“网络行为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网络行为专指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展开的行为活动。 从广义的角度,网络行为则不只限于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展开的那些虚拟形态 的行为活动,同时也包括那些与互联网络密切相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和 依赖于互联网络,才能顺利展开的行为活动。即只有把“网上一和“网下一这两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部分的行为活动加在一起,才得以概览并获知这类行为活动过程的全貌。网络行 为具有多种特征,比如:生成的技术性、形态的隐匿性、方式的间接性、场域的 流动性、内容的多样性和本质的社会性。网络行为可以区分为信息类行为、交往 类行为、休闲类行为、服务类行为和管理类行为等不同类型。网络不仅仅是一个 互动媒介,在网络空间,人们可以展开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也就是说网络不再 仅仅是个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是一个实时、多媒体、双向互动的社会行为和生活 场域,网民能够在其中进行社会互动,是可以把使用者吸纳进去的一个空间,这 是网络空间形成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社会意义瞄。屠忠俊等人认为网络行为具有个 性化、自由性、虚拟性、快速性、匿名性、技术依赖性等特征呦1 。 关于中小学生网民的年龄特征,目前的研究现实显示网络使用的低龄化趋势 日趋明显。2 0 0 8 年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发布了第2 1 次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从网民的学历来看,不同学历人群 的互联网使用一直逐步向较低学历人群扩散,中小学生网民占总体网民的人数比 例已经从1 9 9 9 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