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研究.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研究.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研究.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研究.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地域广袤、物产丰富的西伯利亚与远东是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发挥支柱性作用的 经济区。它对全国的经济,特别是对俄罗斯的经济中心欧洲部分的工业的发展 具有巨大的影响。 开发从乌拉尔到太平洋沿岸的辽阔疆域,是苏联一项长期性的重要经济任务。 勃列日涅夫继承了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开发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资源方针; 6 0 8 0 年代,苏联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丰富的资源。在这地区实施了两个长 期投资纲要,即: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和建设贝阿铁路及开发其沿线地区的自然 资源。在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过程中,苏联不分国别,不拘形式,积极与外国扩 大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的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加快了西伯利韭 与远东的开发速度,保证了经济高速度地发展。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西伯利亚与远 东地区成为了苏联欧洲地区燃料和原料的强大供应基地,苏联的经济潜力得到了明 显增长。但由于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资源开发采取了粗暴的做法,这一地区的生态 平衡遭到严重地破坏。 全文由前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正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国内国际背 景和开发战略。第二部分分别从动力资源、森林资源、贝阿铁路建设及其干线地区 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论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 开发的进程,总结了这一时期经济开发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客观地评 价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开发西伯 利亚与远东地区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可借鉴之处。 本文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勃列日 、 涅夫执政时期的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为我国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研究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西伯 利亚、远东地区,促进我国与俄罗斯的国际间合作。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文章 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见谅并予以批评指正,本人将不胜感 激。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全文大约3 2 0 0 0 字。 关键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勃列日涅夫经济开发 i i 外文内容提要 a b t o p e 垂e p a t c h 6 h p bh 皿觚b h 血ib o c t o kco r p o m h o f it g p p n t o p n e f ih6 a r a t h r lp e c y p c a m hh f p - o t b a 糊y mp o n bbh a p o 丑h o mx 0 3 埴c t b ep o c c h n 珏b j i h j t i - i h eh ap a 3 b r i t r l e0 6 m e r o c y i a p c t b e n h o f i 3 k o h o m h i r - h ,o c 0 6 c n oh ap a 3 b h t h er m 加c c t p r me b p o i i e f i c k o f i 。i a c t hc t p a h _ i o c b o e 髓ec a 6 a p nh i a r m a e mb o c t o k af f l k r l j l e t c 丑o r o c p o 删。螽3 k o h o m h q e c k o h3 a 且a q e f i 6 s m e r oc c c p 5 i h b p e 砥h e bh a c h e 且o b a f ir y p ch a _ a j h e 前e eo c b o c l r h er i p i t p o 皿r s i x 6 0 f a c t bbc n 6 n p nh 皿觚r , a e mb o c t o k e b6 0 一8 0 e 比y i p r i p o , 叼l , i ep e c y p c hy c k o p e a h o 3 k c r l r y a t h p o b a y i h c b b b m ho c y e c t b n e h h m2 皿o n r o c p o q h b i er o c y 且a p c t b e h h b i cu p o r p a r n 0 6 o c b o e h h hh o b b i xm e c t c i p o ) 配e h 斌h e q b t i hi - a 3 ab3 a n a h e f ic h 6 h p h ,0c t p o e t e j i 五c t b eb a m a x 0 3 妫c t b e h t t o eo c b o e h h ht e p p h t o p l i f i ,p h m b i k a i ( ) i h xkm a r w c t p a n n a k t h b h op a c m h 胆盯c m e 砸y h a p o 且h o ec o t l o y h h h e c t b obn p o k e c c eo c b o e h p d ic a 6 n p nh a a m , h e r ob o c t o k a b b 0 3k a l i h t a 2 1 a c o b p e r d e h r m l xt e x h o n o i 埘b o c h o h h h y i ih e 且o c t a t o k c p e 且c t bht e x h h q e c k y l oo t c t a 】i o c t b y c x o p a r t h t e m i l s io c b o e h h 8c h 6 h p hh 皿a r m a e m b o c t o k a ,o s e c n e q h n h6 0 b m p oc k o p o c t bp a 3 b t t t t l 3 k o h o m h k h ,b p e 3 y r m t a t e r c f o c a 6 n p bh 且a j i b h 瑚匠b o c r o xc t a y l ht o i h h b h o 一3 h e p r e t h q e c k o 蟊hc i :, l p b e b o f i6 a 3 0 酋b3 k o h o m h k e e b p a u e f i c x o 访! i a c t h6 s m m e r oc c c p d k o h o m i a “i e c k h f ih o t e h i i h a r lr o c y 丑a p c t b ay b e j 驰j i 删 h o3 k o h o f i , i q e c k h h6 a a h cbc h 6 a p nh 丑a j i b h e mb o c t o r ec e p b 芎3 h on a p y l u e hh 3 3 ar p y 6 0 r o o c b o e h h rn p h p o a a s l xp e c y t ) c o b 丑a h h a j ic t a t r 皤ic o c t o i t th 34n a c t e 话:b b c 2 e h h e ,t e k c t ,n p h m e q a h r mhn n t e p a t y p a , bn e p b o f iq a c t ht e k c t aa b t o po c b e t h hb h y r p e h h 曲hm h p o b 0 最垂o h 且j 确x 0 3 f l 茧i c t b e h h o f o o c b o e h h hc n 6 n p h j i a m , h e r ob o c t o k ahc t p a t e r n t oo c b o e h h j in p hb p h 班r l e b c b ob t o p o f ih a c t ha b t o ph 3 j i o h g i hi ( i , i h a m h k yx 0 3 耐c t b e h o i uo c b o e h h a iho n p e a e 脚 o c 0 5 e h h o c t b3 k o h o m h h e c k o r oo c b o e h l l c l t p e t b j iq a c t b 且q b h j i e t c rf j i a b h 0 最q a c r s i d 丑a h h o 茸c t a t h h a 卫t o p0 6 蕾e l a 瓢b h oo h e h n s lp o 珏 m e c t 0x o h i 自c t b e h h o f oo c b o e i 埘hc a 6 h p r a i , t a a s u , r i e r o b o c t o t c ar r p as p h 姗i e b e , p a c c m a 印n b a n i l a c c i t b t l b l e p e 3 y 丑研a r m由o i ) m h p o 旧a h h h e bn p o e c c cb k o h o m h q e c k o f o o c r 0 e h h 且 p y k o b o 且c t b y 且c bo c h o b h l i m h o o 撮e h 珏删m a p k c h 3 m a ,ct o q k h3 p e m , , ah c t o p 聃e c l 。0 m p a 3 b h t a b t o p0 6 e k t h b h op r c c m r t p r b a h 3 1 a 3 h o m i l x i e c k o eo c b o e h h ebc h 6 h p hhh a 且a j i b h e m b o c t o k ea p r ib p n 粕e b e 0 6 0 6 i m i c ob c e 盘t i h a t e h b h o c t l i oh c t o p h h c c x h 螽o h b i th b h o c h _ i i b k a b 丑e j i o c j i e 且o b a h h 且c n 6 n p nh 皿a 肺h e mb o c t o k a bt ob p e m 且日【勰h 髓c t 羽玉丑皿a 芒t o b h a k o m h e h h ec 丑a j i b m 面b o c t o k o mhc n 6 a p oh c h o c 0 6 c t b o b r i t h ec o t p y a a q e c t b yr a e m a y k h t a e mhp o c c a e 矗 1 4 3 3 ao r p 姐矾e h 瑚y p o s m q3 h a m 描a b t o p ah e k o t o p b i eb o i i p o c b ib 皿a h h o hc t a t h h o c t a d t c h e p c i i i 芒h h b i m h ,n p o m yb c e xc h e i i ) i a j i h c t o bh 娜h s r xy k a 3 a t bo m n 6 k h 3 a3 t o a b t o p6 y 丑e rh e c k a 3 j k - h h o6 n a r o 皿a p e n b a h h o 茴c t a t b hc o a c p i o , r r c qo k o h o3 2 0 0 0 k h t a 葫c k p i xh e p o l l h 由o b i 妯l o q e b b i ec a o b ahc j i o b o c o h e t a h h f l : c r l 6 n p sh 工【a 肽h b i 莳b o c t o r ; b p h 搬i e b ; 3 k o h o v l h i e c k o co c b o e i - i h c 刖爵 月i j吾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是指从乌拉尔山东坡起,横越整个亚洲大陆北半部 直达太平洋的辽阔地区,面积为1 2 7 6 5 9 万平方公里。 几百年前,西伯利亚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著名的俄国科学奠基人罗蒙诺索 夫在1 8 世纪中叶曾预言:“俄罗斯的强盛有赖于西伯利亚”。俄国启蒙思想家拉季 谢夫也说过,当西伯利亚“一旦得到拓殖,就要在世界史上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法国政论家皮耶尔朗特埃尔认为,到2 1 世纪,西伯利亚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生 产者”,“它神话般地、广袤地存在着。对它一无所知的人,对我们星球的未来也将 是一无所知”。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多次论述西伯利亚的资源及其重要性,指 出西伯利亚“矿产资源无限丰富” 2 j ,“用最新技术来开采这些天然富源,就能造成 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基础”f 3 】。a r 格兰别尔格等学者认为:“西伯利亚与远东对 俄罗斯具有特殊意义”,“没有西伯利亚与远东,就没有俄罗斯”【4 1 。 西伯利亚与远东常被比喻成地下宝库。发展经济需要的各种资源几乎应有尽 有。这里拥有苏联石油储量的5 0 以上,天然气储量的7 0 以上,动力煤储量的 9 0 ,炼焦煤储量的7 0 ,水力资源的8 0 ,木材蓄积量的8 0 。这里还藏有丰富 的铜、镍、锌、铝、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和钨、铝、钾、锡 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物以及磷灰石、磷钙石 等天然化学原料资源的藏量也很可观。同苏联欧洲部分相比,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自 然资源不仅储量巨大、质地优良,而且开采条件好,生产成本低,技术经济指标高。 开发从乌拉尔到太平洋沿岸的辽阔疆域,是苏联时期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经济 任务。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实行的是一条一贯的不变战略方针,这就是:加快西伯利 亚与远东的资源开发,建立新的工业区,实现全国工业重点东移。勃列日涅夫执政 时期,苏联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丰富资源,这一地区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 前发展,成为全苏重要的燃料动力能源基地和耗能耗水量大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也 成为国家的出口基地。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开 发的回顾,来重点反映经济开发的积极意义及负面影响,以便使我国在开发新地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时能够得以借鉴。故本人在第二部分的西伯利亚经济开发内容中将重点介绍动力资 源开发、森林资源开发、贝阿铁路建设及其干线地区矿藏资源的开发以及在开发中 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引用外资的情况。而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西伯利亚 和远东地区经济开发的其他内容,本文将不进行介绍。 第1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动因与开发战略 第l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 动因与开发战略 1 1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的苏联外交政策及其转变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基本上维持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总体上仍然奉行 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赫鲁晓夫时期实行了以防御为中心目的的“火 箭战略”。6 0 年代初苏联在同美国对抗的失势证明了“火箭战略”的非现实性。勃列 日涅夫吸取了苏联在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教训,对这一战略方 针进行了批判性的调整,强调各军种均衡发展、协同作战的重要意义。即把战略核武 器、战术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于常规战争和核大战两手准备,以 战略迸攻为主导方针,以战争初期的先发制人、突然袭击为作战重点,用一切手段赢 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就是勃列目涅夫时期对外战略的核心。勃列日涅夫非常注重增 强物质基础,扩充军事力量,增加国防实力。到6 0 年代末、7 0 年代初苏美在经济、 军事实力上的对比,出现了有利于苏联的巨大变化,这就促使勃列日涅夫调整苏联外 交政策,开始推行进攻性“缓和”战略。用勃列日涅夫的话来说,“缓和”为的是“使 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6 0 年代下半期,是“缓和”战略 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苏联为了消除“侵捷事件”所带来的消极被动处境,积极倡 导东西方“缓和”,并以此作为幌子,积极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为“进攻战略”创 造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从全球战略出发,为了同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搞竞赛,极 力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它把西伯利亚与远东作为通向太平洋的窗口和前哨,决定加速 开发这个地区,把这个地区建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全苏燃料动力基地。这个燃料动力基 地构成苏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平时为整个经济提供强大动力,战时为庞大的 战斗部队提供应充足的油料。正如苏联学者说的那样:“加速开发后贝加尔地区,绝 不止是出于一个单纯的( 经济) 因素,而且( 更主要的) 是因为必须解决一系列的政 治、战略的或其他方面的任务”。苏联之所以加速开发这个地区,还因为这里是“俄 中战线的第一个据点”、战线可“从这里一直通到太平洋”,苏联正是出于这个全球战 略,以达到它建立一个与日本、美国在亚太地区相对抗的基地且的嘲。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国内背景 进入6 0 年代,苏联经济每况愈下,其集中表现是国民经济增长率越来越低。国 民收入的增长率5 0 年代平均为1 0 ,6 0 年代已降到6 。苏联工业主要集中在它的 欧洲地区,但资源相对缺乏构成了苏联欧洲地区工业继续发展的障碍。6 0 年代,能 够提供四分之三工业品的苏联欧洲地区的原料资源日益枯竭,苏联欧洲地区燃料资源 的开采量已不能满足本地区消费的需要。电力、黑色和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 和纸浆这样一些重要产品和原料生产的主要增长额,都需要由西伯利亚和远东来承 担。苏联欧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虽然拥 有各种各样蕴藏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里的工业基础薄弱,部门单一,资源远未 得到充分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还不能完全供应欧洲部分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和 原料。在这种形势下,苏联迫切需要大力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资源。进一步开发西 伯利亚与远东的自然资源,将会大大推动全国的建设,弥补欧洲地区能源燃料原料目 益短缺的困难,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1 3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战略与政 策措施 1 _ 3 1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的战略 6 0 年代,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国家有计划、大规 模开发的阶段。 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苏联基本上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的战略, 其主要内容概括有:把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纳入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从合理配置生产力的高度,规划西伯利亚的经济;根据西伯利亚的资源特点,重 点发展燃料动力能源工业、冶金机械制造业、森林及木材加工业等产业。勃列日涅夫 执政后,继续重视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资源。苏共二十三大报告指出:“规定要进 一步开发我国东部地区的天然资源。为了更快地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在新的 五年里,必须采取一系列社会经济措施”,“必须大大增强远东的经济潜力”【6 】。苏共 二十四大报告指出:“最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加速开发国家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 发展那里的经济潜力”【”。苏共二十五大文件指出:“将以超越速度发展东部地区, 4 第1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动因与开发战略 特别是西伯利亚,规定那里的工业产量将增加近5 0 ,i ”。在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 会上,苏联进一步强调了二十五大提出的开发东西部总体布局的战略构想。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问,通过在苏共二十三大、二十四大、二十五大和二十六大上 批准的各个阶段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推行了如下战 略:6 0 年代后半期开发战略强调加速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生产力,以增加这 一地区的经济潜力。7 0 年代开发战略强调高速发展耗能量大的工业,包括黑色冶金、 有色冶金、化学、森林、木材加工、纸浆造纸、燃料和动力等;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首先是谷物和畜牧业生产。8 0 年代前半期开发战略强调综合和集约化发展地区经济, 包括加速发展燃料工业、石油加工业、电力工业、有色冶金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 工业、森林工业、纸浆造纸工业、木材加工业、微生物工业、建筑业和鱼品工业:靠 发展农业和农业原料加工部门来大力加强食品基地,增加大豆、稻谷和其他农产品产 量【9 】。 1 3 2 勃列e t 涅夫时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进行大量投资,以保证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苏平均 水平。苏联一直显著增加用于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生产费用。根据苏共2 4 大 和2 5 大决议,西伯利亚继续以所谓“超先的速度”或“加速度”发展。在制定“西 伯利亚”规划过程中,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对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高速度问题 从科学理论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苏国民经济 发展速度高2 0 4 0 最为理想。 苏联“八五”计划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5 3 8 亿卢布,“九五” 计划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约为8 0 0 亿卢布,“十五”计划的基建投 资额约为l ,0 0 0 亿卢布 。“十一五”计划初期,已有8 4 亿卢布以上投放到西伯 利亚与远东地区【】。由于资金的大量投入,西伯利亚与远东一直得以高速发展。 “五”、“九五”、“十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几乎提供了苏联对燃料动力需 要的全部增长量,基本满足了国内和东欧国家对燃料动力的需要,并向西方出售了一 部分石油等燃料。按总产值计算,“八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经济的超先发展速 度为2 1 ,“九五”计划期间,为1 7 ,“十五”计划期间,为1 5 【1 2 】。 把能源开发放在首要地位。重视能源开发是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一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个共同点,苏联也不例外。2 4 大指出进一步发展西伯利亚燃料动力工业的迫切性, 通过了关于在西伯利亚建立全苏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着手组建萨彦一舒申斯克水电 站的决定。2 5 大赞同“加速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生产力”的方针政策,对新发 现的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田的开发给予特别的重视,认为这些石油天然气田对西西 伯利亚地区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补充。2 5 大决议和勃列日 涅夫讲话均强调要在西伯利亚加速发展燃料动力工业,继续组建全苏石油天然气的主 要生产基地、兴建别列佐沃国营地区发电站、博古恰内水电站、布列亚水电站、建成 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结雅水电站。“十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巨袤的煤、 水力、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动力资源的利用是苏联实现工业东移的一个先决条件,也 是苏联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几十年来尤其是战后苏共历次代表大会都把燃料动力的开发置于西伯利亚开发 的首要地位。这是因为除满足当地需要以外,西伯利亚要保证苏联欧洲地区对能源日 益增长的需要。众所周知,目前苏联全国约有7 5 的燃料动力由它的欧洲地区消费, 而8 0 的动力资源又集中在苏联东部首先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十五”计划规 定,东部地区( 主要是西伯利亚与远东) 将提供石油、天然气增长量的全部,煤增长 量的9 0 以上。可见,西伯利亚作为全苏能源供应基地的作用基地的作用越来越大。 保证西伯利亚地区燃料和电力生产的迅速发展,决定着苏联今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 配置。 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引进和利用西方资金和技术的政策是苏联一项 既定的国策。苏联是一个比较早地重视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十 月革命胜利后7 0 年来,苏联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用以增强 本国经济实力,作为其经济发展和整个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勃列日涅夫执 政后,随着西伯利亚多种资源开发的展开,吸收外资和引进新技术显然成了苏联发展 西伯利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2 0 年来,苏联可谓不分国别,不拘形式,积极争 取各国政府和民间社团共同合作开发西伯利亚,先后在开发森林、煤炭、石油、天然 气等资源和其他项目的建设方面,同日本、美国、加拿大、西欧共同体、经互会成员 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和协定。 合作开发的政策措施,给苏联带来一定好处,外国贷款和机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 6 第1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动因与开发战略 弥补了苏联的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加快了西伯利亚与远东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快了 这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苏联凭借外国的力量,已在这个辽阔的地区内建立起 新的森工局、森工企业、采矿场、港口码头、油气管线和铁路线,钻出了许多石油天 然气探并。一些项目己给整个苏联国民经济带来好处。 一调整行政区域、不断探索管理国民经济的新形式,实行部门与区域相结合的 综合发展方针。1 9 6 5 年1 2 月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关于改善工业管理机构体制和改 造若干其他国家管理机构”的法令,成立了工业部门的联盟一共和国部,撤消了国民 经济委员会。1 9 7 1 年6 月1 1 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鲍曼选区选民时讲话中说,组建 区域性生产综合体是解决“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联邦东部地区这个如此重大的问题”的 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在这以后,组建区域性生产综合体实行部门和区域相结合、中 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综合发展原则被认为是开发西伯利亚资源、加快西伯利亚经济发展 的较好形式。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开发西伯利亚,必须让科学事业先行,建立一支强大的 科学队伍,开展全面的科学研究,解决西伯利亚开发中提出的各种重大科学理论问题。 1 9 7 0 年秋天成立了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西伯利亚”规划,可以说是实行综合 开发原则的产物。1 9 8 0 年由苏联科学院和西伯利亚分院共同在新西伯利亚召开的全 苏“发展西伯利亚生产力”大会,讨论了在“十一五”计划和1 9 9 0 一2 0 0 0 年期间 西伯利亚发展的战略问题。 实行一整套相关政策,以解决劳动力匮乏的困难。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气候 恶劣、自然条件对生产和生活不利,是苏联劳动力资源最缺的地区。因此,在解决西 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国民经济每个问题的各个阶段,苏联都坚持实行一条节约劳动力政 策。还注意解决有关组织、动员和使用劳动力资源的社会经济问题。采取提高东部地 区的名义工资、对基本工资附加“津贴”、实行多种优惠待遇、加速和改善住宅和文 化生活设施的建设等措施。如远东地区把工资津贴制扩展到各行各业,东西伯利亚( 从 i9 6 9 年起) 和西西伯利亚( 从1 9 7 2 年起) 的所有职工,不管他是当地出生还是移居 来的,都一律享有附加工资津贴:某些重点工程建设人员享有相当于北极地区工作的 人们享有的同等待遇,按最高的限额付给他们的家属次补助费:高等学校和中等专 业学校毕业生到极北地区工作享有增加一倍的一次补助金,许多人在住房、延眨休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期限、疗养、退休计算工龄等方面,也都享有优惠待遇【l 邹。 成立新的机构,加强开发工作的领导。1 9 7 9 年1 1 月,苏联成立“远东和后 贝加尔地区建设部”,并任命谢尔盖巴希洛夫为部长。这是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 议对加速开发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在苏联部长会议内专门成 立为了建设一个地方的建设部,这还是第一次。 苏联成立新的建设部,一是为了加强对这个地区开发工作的领导,以促进该地 区的资源更快地投入国民经济周转。二是为了进一步协调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到太平 洋沿岸这一广大地带的建设工作。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任命谢尔盖巴希洛夫为 这个新的建设部的部长,是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加强东部地区开发工作所采取的 又一重要措旌。 第2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进程与特点 第2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进程与特点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大型长期投资计划共有 两个。它们是:组建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计划( 6 0 年代开始实施) 和建设 贝阿铁路和开发贝阿铁路沿线地区自然资源计划( 7 0 年代开始实施) 。从七十年代中 期起,西伯利亚开发进入全面地综合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继续开发西 伯利亚南部铁路沿线的同时,重点开发几乎整个近北部地区和远北部地区的一些重要 矿区。这一综合开发西伯利亚的长期计划,被称为“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计划” ( 简称“西伯利亚”规划) 。这一大型的开发规划包括综合利用俄罗斯联邦东部地区 矿物资源、原料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西伯利亚各 个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长期发展方案以及国民经济和跨部门综合体 的经济发展问题。它包括3 0 多个不同级别的开发计划,如“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 然气”、“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库兹巴斯的煤”、“坎斯克阿钦斯克的煤”、 “贝加尔湖地区的自然资源”、“乌多坎的铜”、“西伯利亚河流部分水量南调( 调往中 亚和哈萨克斯坦) 问题”、“贝阿铁路地区经济开发计划”等等。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这十八年来,苏联不但使它原来同美国拉得很大的距离缩小 了,而且在煤炭、石油、钢铁、水泥等二十多哥主要工业品的总产量方面超过了美国 而居世界第一。苏联的经济潜力得到了明显增长。 2 1 动力资源开发 动力资源可分为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水力资源三方面。 2 1 1 煤炭资源 苏联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 区。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煤田分布广,开采方便,煤质优良。勃列日涅夫时期,这 里主要产煤区是库兹巴斯、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田、南雅库特煤田、米努辛斯克煤田、 伊尔库次克煤田、外贝加尔地区煤田、赖奇欣斯克煤田、斯沃博得内煤田等。1 9 7 0 年一1 9 8 0 年这1 0 年当中,库兹巴斯煤田的腊斯帕德斯卡亚煤矿( 年产7 5 0 万吨) 的 建设已经完成,完全实行机械化采煤。“十一五”计划期间( 1 9 8 1 1 9 8 5 年) ,在西 伯利亚与远东,主要煤炭产区是库兹巴斯( 煤炭地质总储量6 ,3 6 9 亿吨,其中符合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工业指标的储量为5 ,4 8 1 亿吨,煤炭探明储量为1 ,1 7 0 亿吨。) 、坎斯克阿钦斯克 煤田( 总地质储量为6 ,3 7 8 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4 ,8 4 0 亿吨,探明储 量为1 ,2 6 9 亿吨。) 、南雅克特煤田( 重要的炼焦煤煤田,煤炭总地质储量4 4 0 亿吨, 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3 9 5 亿吨,探明储量为5 1 9 亿吨【1 4 1 。) 、米努辛斯克煤田 ( 煤炭总储量2 9 0 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2 0 3 亿吨。) 、伊尔库茨克煤田( 煤 炭总储量7 6 5 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3 2 6 亿吨,探明储量为5 8 6 亿吨。) 、 外贝加尔煤田( 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煤炭总地质储量1 0 9 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 量为3 l 亿吨,探明储量为2 7 亿吨。赤塔州煤炭总地质储量1 3 8 亿吨,符合工业指标 的储量为9 2 2 亿吨,探明储量为3 5 5 亿吨。) 、赖奇欣斯克煤田( 煤炭总地质储量4 2 亿吨) 和斯沃博得内煤田( 煤炭总地质储量2 7 6 亿吨) 。在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 所处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中,别列佐沃( 年产5 ,5 0 0 万吨) 露天采煤场的第一期工 程业已投产。 2 1 2 石油天然气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是苏联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广 泛,从西伯利亚平原到东部的萨哈林岛及萨哈林大陆架。但集中产区在西西伯利亚。 6 0 年代后,苏联开始大量投入资金。用于西西伯利亚油气基地的投资,1 9 6 4 一1 9 7 2 年为9 0 多亿卢布,1 9 7 1 1 9 7 4 年高达8 0 亿卢布,“九五”计划期间增至1 3 9 亿卢 布,“十五”计划期间增至2 2 0 亿卢布 1 ”。“十一五”计划投资额又有较大增长, 而且主要用于天然气的开发。从7 0 年代初开始,秋明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是西伯利亚大量投资的地区。1 9 7 1 1 9 7 5 年对西西伯利亚的经济投资同“八五” 计划相比增加了6 2 4 ,东西伯利亚增加了3 6 5 【1 6 1 。1 9 7 6 - - 1 9 8 0 年间国家对西西 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投资的一半都用于这两个地区。在秋明州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建立 和发展位于鄂毕河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基地。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 疆区主要投资用于发展诺里尔斯克工业中心和建立萨彦区域性生产综合体。 6 0 年代投入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田。这是苏联史上工业东移、西伯利亚开发的 第三个里程碑,也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西伯利亚进行的第一个最大项目的建设。西 西伯利亚油田从1 9 6 4 年正式开发,西西伯利亚最大的油、气田的开发是6 0 年代西伯 利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西西伯利亚油田主要有三大采油区,即萨伊 1 0 第2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进程与特点 姆油区、苏尔古特油区、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采油区1 9 6 5 年、1 9 7 0 年、1 9 7 5 年及 1 9 8 0 年的石油产量见下表( 单位:百万吨) ; 李劳 石油辜 1 9 6 51 9 7 0 1 9 7 51 9 8 0 萨伊姆 0 1 54 65 ,66 2 苏尔古特 0 13 51 3 2 4 5 7 下瓦尔托夫斯克 0 38 79 7 8 2 0 2 5 关于萨哈林石油和天然气计划,1 9 6 6 年苏联和日本举行了首次会谈。1 9 7 2 年2 月同苏联合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勘探萨哈林大陆架问题。1 9 7 6 年1 2 月2 5 日签 订了议定书,两国同意与1 9 7 7 年3 月开始全面联合勘探萨哈林沿海大陆架的石油。 1 9 7 8 年9 月,发现了一个天然气田,日产天然气最多能达3 0 0 万立方米。1 9 7 9 年1 0 月在萨哈林扎尔查瓦地区发现一个油冈,估计蕴藏量石油为1 5 亿吨,天然气为3 亿 吨。到1 9 8 2 年底,这一地区还只进行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工作。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天然气主要产地是西诬伯利亚的乌连戈伊气田、雅库特气 罔和萨哈林。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 3 ,且质量高:含有9 7 以上的 耳i 烷,碳酸、氮和硫含量较少旧。这一地区的天然气开采始于1 9 6 6 年开采别列沃天 然气h 1 。在6 0 年代中期相继发现了麦德维热、乌连戈伊、扬堡等大型天然气m 。乌 连戈伊天然气田预测储量达5 8 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已超过7 5 ,0 0 0 亿立方米, 是苏已发现的最大气田。扬堡天然气田的储量约3 万亿立方米,麦德维热气田的储量 约2 万亿立方米。正式开采这些大型气田是从7 0 年代开始。1 9 7 2 年麦德维热气田开 始投入生产,乌连戈伊天然气田于1 9 7 8 年开始投产。雅库特天然气的储量丰富,预 测储量为1 2 8 万亿立方米。1 9 7 4 年以后,勘探工作迅速开展,1 9 7 8 年的探明储量为 0 8 2 5 万亿立方米。在雅库特,发现的主要天然气田有马斯塔赫( 1 9 6 7 年发现,1 9 7 4 年探明储量4 5 0 亿立方米) 、索鲍罗夫( 1 9 7 2 年发现,1 9 7 4 年探明储量5 亿立方米) 、 霍耗霍宾斯克( 1 9 7 0 年发现,i 9 7 8 年探明储量3 4 0 0 亿立方米) 1 2 0 3 。雅库特天然气的 蕴藏量在1 9 7 8 年被证实有8 ,2 5 0 亿立方米。1 9 7 2 年,美国、日本与苏联提出了丌 发苏联经济领域第一个联合投资计划一雅库次克天然气计划。但在勃列日涅夫期间, 合作开发雅库特天然气一事一直处于讨论阶段。苏联开采雅库特天然气,产量很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9 7 5 年产量为5 亿立方米,以后几年的生产也只限于供应雅库茨克市等地的消费用。 从1 9 8 0 年起,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基地进入开发的第二阶段,开发重点已由 鄂毕河中游地区的石油开采,转向极北地区的天然气开采。苏联不惜动员一切力量, 包括利用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贷款和技术,大力发展天然气开采与管道运输。 由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量骤增,为了运送生产出的石油天 然气,从6 0 年代初开始兴建油气输送管道。1 9 6 5 年建成萨伊姆油田至秋明城的第一 条长达4 3 6 公里( 口径7 5 0 毫米) 的输油管线。1 9 6 7 年建成乌斯季巴雷克至鄂木斯 克管道、亚历山大罗夫斯克耶至安热罗苏珍斯克干线、伊尔库次克至奇姆肯特等多条 干线。又修建可通往欧洲经互会成员国的管道。 长期以来,苏联把输气管道线建设作为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一环。它占用天然 气工业年投资额的三分之二,占固定资产的四分之_ - - p ”。输气管道从1 9 6 6 年开始敷 设,随着天然气产量的急剧增长,输气管道建设也很迅速。勃列日涅夫时期已建成从 乌连戈伊出发的6 条输气管道,直径约1 5 米,输送到国内4 0 个州和欧洲各国,总 长度超过2 0 万公里吲。 总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油气田。 西西伯利亚原油产量同全苏比较表1 年份全苏产量( 百万吨)西西伯利亚产量( 百万吨)占全苏产量 1 9 6 42 2 3 6 o 2 0 o 1 1 9 6 52 4 2 90 9 50 4 1 9 6 62 6 5 12 81 0 1 9 6 72 8 8 1 5 6 1 9 1 9 6 83 0 9 21 2 ,23 9 1 9 6 93 2 8 42 1 36 5 1 9 7 03 5 3 03 1 48 ,9 1 9 7 l3 7 7 1 4 4 8 1 1 ,9 1 9 7 2 4 0 0 2 6 2 71 5 7 1 9 7 3 4 2 9 0 8 7 32 0 4 1 2 第2 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进程与特点 1 9 7 44 5 8 9 1 1 6 22 5 3 1 9 7 54 9 0 81 4 8 03 0 2 1 9 7 65 1 9 71 8 1 73 6 8 1 9 7 75 4 5 82 1 8 33 9 9 1 9 7 85 7 1 52 5 4 04 4 4 1 9 7 95 8 6 02 7 5 04 7 0 1 9 8 06 0 33 1 3 o5 1 9 1 9 8 26 1 33 5 3 05 7 6 西西伯利亚天然气产量同全苏产量比较表 2 4 】 全苏产量西西伯利亚产量西西伯利亚产量占 年份 (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全苏的比例( ) 1 9 6 61 1 4 7 60 4 1 9 6 71 5 9 25 23 3 1 9 6 8 1 7 0 88 34 9 1 9 6 91 8 2 89 l 5 o 1 9 7 01 9 7 99 34 7 1 9 7 l 2 1 2 3 9 9 4 4 4 1 9 7 2 2 2 1 3 91 1 65 2 1 9 7 3 2 3 6 3 31 6 57 0 1 9 7 4 2 6 0 5 52 4 79 5 1 9 7 52 8 9 2 73 5 71 2 _ 3 1 9 7 63 2 0 9 54 7 81 4 9 1 9 7 73 4 6 0 6 7 91 9 6 1 9 7 83 7 2 29 2 62 4 9 , 1 9 7 94 0 6 61 2 1 42 9 9 1 9 8 04 3 5 01 5 6 03 5 9 1 9 8 14 6 5 01 9 0 04 0 9 1 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1 _ 3 水力资源 西伯利亚与远东的河流总流量达3 千立方米,约占全苏河流总流量的4 5 。在西 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技术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蕴藏量为1 4 ,8 2 0 亿度,占全苏的7 0 4 , 可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为7 ,2 1 0 亿度,占全苏的6 5 8 ,每平方公里国土为5 6 5 万 度【2 5 】。苏联欧洲部分的水资源却很少,长期以来,苏联一直强调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到1 9 8 0 年1 2 月底,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已建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共为9 9 0 亿度,总开发利用程度已占可经济开发水能资源的1 9 3 6 。勃列日涅夫期 间,建设的主要水电站有:维柳伊水电站( 1 9 6 7 年第一批机组投产,装机容量6 4 8 万千瓦) 、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 1 9 8 0 年建成,装机容量3 8 4 万千瓦) 、结雅水 电站( 1 9 8 0 年建成,装机容量1 2 9 万千瓦) 、科累马水电站( 1 9 7 1 年开始建设,1 9 8 0 年建成) 、萨彦一舒申斯克水电站( 1 9 7 9 年第一批机组投产,总装机容量3 2 0 万千瓦) 、 博古恰内水电站( 1 9 7 9 年开始建设,装机容量4 0 0 万千瓦以上) 、布列亚水电站( 1 9 7 9 年开始建设,装机容量2 0 0 万千瓦) 。 以这些大型水电站为核心,以专业化生产部门为基础已经建成或正在组建一些大 型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伊尔库次克切烈姆霍沃综合体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燃料动 力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等。勃腊茨克一乌斯寄伊利姆 斯克综合体主要专业化生产部门是炼铝工业、木材加工业和制浆造纸工业等。萨彦综 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耗能量多的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电机制造工业等。坎斯克 阿钦斯克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燃料动力工业。这些综合体的组建使东西伯利亚 逐渐发展成为耗能量多的大型企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