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ppt_第1页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ppt_第2页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ppt_第3页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ppt_第4页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2,腰椎间突出症的概念,中医认为: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3,腰椎间突出症的特点,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占到总发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L4/5、L5/S1为好发部位,可达到总发病人数的95。,4,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及慢性腰痛史。2.多发于青壮年。3.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5,4.脊柱生理弧度有不同程度改变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6.影像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6,中医分期分型,根据专科学术带头人邓晋丰教授临床经验:腰椎间突出症可分为三期六型。三期分别为急性发作期、症状缓解期、基本恢复期。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基本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7,中医分型,1.风湿痹阻证候: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或弦缓。2.寒湿痹阻证候: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8,3.湿热痹阻证候: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血瘀痹阻证候: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9,5.阳虚痹阻证候: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延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6.阴虚痹阻证候:腰腿酸痛绵绵,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10,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诊疗方案,1、中医药的辨证治疗2、针灸疗法(体针、腹针、平衡针、铍针)3、中医手法治疗(三法十式手法、平衡治脊正骨手法)4、牵引疗法5、水针治疗6、理疗(火罐放血疗法、熏蒸疗法、热敷疗法)7、腰背保健功辅助治疗,11,1、中医药辩证施治,风湿痹阻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痹。代表方剂:温经强腰汤。,12,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消痹止痛。代表方剂:清火利湿汤。血瘀痹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痹。代表方剂:理气固腰汤。,13,阳虚痹阻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代表方剂:温肾壮阳方。阴虚痹阻治法:滋补肾阴、滋阴通痹。代表方剂:养阴通络方。,14,2、针灸疗法,体针治疗(1)处方:肾俞、环跳、承扶、阳陵泉和、委中,取穴特点:多以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以及阿是穴为主。(2)辩证加减:挟瘀者选加;血瘀痹阻多加膈俞、大肠俞、昆仑;风寒或寒湿痹阻多加肾俞、命门,同时可施以温针灸以祛风散寒除湿;湿热痹阻多加后溪、申脉、大椎;阳虚痹阻多加肝俞、至阳;阴虚痹阻多加肝俞、脾俞等。(3)操作方法:根据病情虚实酌情使用平补平泻或补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15,腹针治疗(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2)辩证加减:急性期症状明显者,可加人中、印堂;以腰痛为主者,可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明显坐骨神经痛者,可加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3)操作方法:依据薄智云的腹针疗法所规定的定位及取穴方法,采用薄氏腹针,根据病情虚实酌情使用平补平泻或补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6,腹针,17,平衡针治疗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计一个“十”字,“十”字交点为此穴。刺法:平刺,进针约12寸,强刺激上下提插不留针。,18,铍针治疗适应症:局部压痛明显,局部有硬结及条索状的组织。特点:操作简洁、见效快、易掌握。,19,3、手法治疗,“三法十式”手法包括有松腰法、扳腰法、活腰法三大法。其中松腰法有掌根揉按、叠指弹拨、肘点腰骶、肢滚腰臀四式,约需1015分钟;扳腰法有旋腰斜扳、抬腿压扳、拉肩推扳三式,包括准备时间在内,约需5分钟左右的时间;活腰法有拉伸抖腰、屈髋摇臀、抱膝滚脊三式,约需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上操作流程约需2025分钟。,20,三法十式核心是广东省名中医林应强教授所创的提拉旋转斜扳手法。2002-2005年,使用该手法治疗1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2。,21,平衡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配合治脊牵引床,辨证施术,亦可徒手治脊手法方法:A放松手法,选用揉法、按法或震法,目的主要放松椎旁软组织约5-8min。B正骨手法,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正骨手法,复位时用力要适当,要用巧力、闪动力,忌用暴力蛮力,动作要稳、准、轻、巧。C强壮手法,调理整体经络、气血的手法。D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法约35分钟。,22,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用或慎用手法。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椎弓峡部裂者;年纪过大,体质较弱,以及孕妇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23,4、牵引疗法,作用机理:牵引时使椎间产生一定的负压,使椎间关节对位改善,椎间盘突出程度有一定的改善,减轻对神经根、脊髓、血管的压迫或刺激。方法:多采用间歇牵引、持续牵引疗法;亦可超体重重量(5070公斤)交替牵引疗法。每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24,5、水针治疗,作用机理:1、根据临床的中医辨证选择不同药物如:生脉散、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2、“内固定,重建软组织再平衡”作用方法:根据病情的临床特点可选择劳损点、硬结点、小关节及棘间作为注射点,每2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25,6、火罐放血疗法,火罐放血疗法:主要针气滞血瘀、痰湿痹阻患者,体弱、证虚者禁用。方法:夹脊及膀胱经有梅花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部位施经火罐。,26,7、理疗,中药熏洗和热熨疗法:熏洗方:大黄、桂枝、生草乌、生川乌、当归尾、鸡骨草、两面针各30g。用水3000ml煎煮沸15分钟,熏洗腰部。洗完后保留药水药渣,可反复煲煮使用,每日熏洗34次,每剂可用12日。热熨方(八子散):吴茱萸、白芥子、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