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2 0 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世界革命的中心转 移到了俄国。出身于工人家庭的高尔基在苏联时代动荡的7 0 余年间,对 于其他任何苏维埃作家,象他这样为全民族所敬仰和崇拜是难以想象的。 进入2 0 世纪后,高尔基更为积极地参加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在列宁的 直接关怀下,经过长时间的革命实践锻炼后高尔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已 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也大大提高,尽管在日后复杂曲折的政 治生活中,也曾出现过短暂的迷误和疑惑,但他的革命立场一直是坚定 不移的,并自觉地、始终不渝地以自己的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本文将从高尔基于十月革命前后发表于新生活报上的一系列文 章集不合时宜的思想入手,就其中所涉及的革命与文化的核心问题 进行探究,从高尔基十月革命前后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和时代背景、其 “不合时宜的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索,以期使更多的读者了解俄国 1 9 1 7 1 9 1 8 年的社会状况和高尔基的真实思想。 从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文章不难看出,作家在批评布尔什维克的 革命的同时,也揭露了“罗斯人”的野蛮和残忍。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俄 国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 重大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高尔基也不例外。 尽管岁月无情,但对于真理的光辉是时间所无法磨灭的。 关键词: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革命与文化民族文化心理 a b s t r a c t t h e2 0 mc e n t u r yi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o m e n tw h e nt h ep r o f o u n dc h a n g e s h a dt a k e np l a c ei n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 t h ec e n t e ro fw o r l dr e v o l u t i o nh a d t r a n s f e r r e dt ot h er u s s i a gw h ow a sb o mi naw o r k e rf a m i l y , h a dg r o w nu p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v o l u t i o na n dp r o l e t a r i a t i nt h e2 0 mc e n t u r yg h a d 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m u c hm o r ea c t i v e l y t r a i n e db yt h e l o n gt e r m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p r a c t i c e ,gh a d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c o n c e p ta b o u tt h e p r o l e t a r i a ta n di m p r o v e dh i st h e o r ya b o u tt h em a r x i s m a l t h o u g hh eh a db e e n c o n f u s e dt e m p o r a r i l yi nc o m p l i c a t e dp o l i t i c a ll i f e ,h eh a dn e v e rw a v e r e dh i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p o s i t i o na n ds e r v i c e df o rt h es o c i a l i s mp r o j e c tc o n s i s t e n t l y g s o p i n i o ni nt h i sp e r i o dd i s p l a y e dm a i n l yi nh i sw o r k sn a m e d a n u n t i m e l yt h o u g h t ) ) m ys t u d y w i l lb e g i nw i t hg s a nu n t i m e l yt h o u g h t ) ) w h i c hh a db e e np u b l i s h e di n ( ( n e wl i f e ) ) i nt h ep e r i o do ft h eo c t o b e r r e v o l u t i o n a n d1w i l ls t u d yt h ec o r eq u e s t i o no f “r e v o l u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 w h i c hh a db e e nc o n t a i n e di ng sw o r k s t h r o u g hs e a r c h i n gf o rt h ef o r m a t i o n o r i g i no ft h ec u l t u r ea n d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o fg so p i n i o ni nt h e p e r i o do ft h eo c t o b e rr e v o l u t i o n ,ih o p ei t w i l lm a k em o r er e a d e r st o u n d e r s t a n dr u s s i a n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g sr e a lt h o u g h tf r o m1 9 1 7t o1 9 1 8 i nh i s a nu n t i m e l yt h o u g h t ) ) gn o to n l yc r i t i c i z e dt h eb o l s h e v i k r e v o l u t i o n ,b u ta l s od i s c l o s e dt h es a v a g ea n dc r u e l t yo f “r u s s i a n ”a f t e r b l o c k e do u tf o ra b o u te i g h t yy e a r s ,t h o s ea r t i c l e sh a v eb e e nd e l i v e r e df r o m p e r s e c u t i o ni n 19 9 7 n a m e dw i t h a nu n t i m e l yt h o u g h t ) ) t h ei n t e n s e s t r u g g l e sh a di n f l u e n c e daw i d ev a r i e t yo fc l a s s e sa n ds t r a t u mi nr u s s i a a n d p e o p l eh a da l s ot a k e nas t a n df o ri m p o r t a n t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 od i dg k e yw o r d s :gu n t i m e l y , r e v o l u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yo f 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内蕈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 0 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即将走完自己漫长的途程,同本世纪俄罗斯历史一样。它也 在矛盾和艰难中前行。当我们反顾一个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文学道路,不可忽略的就是 那个从地平线走来的作家高尔基。高尔基( 1 8 6 8 - - 1 9 3 6 )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是 来自“底层”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崛起于文坛,他 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正是在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中体现了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要求,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革命作家的重视且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有 力武器。列宁认为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最杰出的代表”,是2 0 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鲁迅则认为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高尔基 的思想和创作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要地位和功绩。 在中国,高尔基学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1 9 0 7 年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被介 绍到汉语读书界,后来高尔基研究被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再到“高尔基研究”被纳 入到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时至今日,“中国高尔基学”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界的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世纪,重新审视我们学术界这一学科的历史和未 来,对于“中国高尔基学”的健康和规范化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综观这一学科在中 国的学术研究,凝聚了不少教授、学者和专家的心血。其中,谭得伶教授已经出版的 高尔基及其创作是解放以来系统介绍和研究高尔基的中国学者写作的第一本著 作;另外贡献较为突出的一位是陈寿朋教授,他的研究著作( 高尔基美学思想论稿、 高尔基创作论稿、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为。中国高尔基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在“中国高尔基学”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批在学术上很有造诣的高尔基学专 家。在这个队伍里,张羽、李辉凡先生等也是成果较为显著的;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后, 又涌现出几位中青年学者,尤为突出的是汪介之教授,他出版了专著俄罗斯命运的 回声,对高尔基的创作和思想做了全新的阐释。从实际来看,高尔基学本身的研究 状况在一定层面上也体现了俄罗斯文艺学界的基本状况。它是一个晴雨表,反映了俄 罗斯文艺学界的基本走向。而中国高尔基学也在相当的程度上表现了中国社会、政治 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从高尔基在十月革命期间创作的被封存已久的不合时 宜的思想当中,研究者们包括读者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俄罗斯在特殊革命时期真实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 解读 的社会状况以及作家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不合时宜的思想被封存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过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之时,沙皇俄国参加了这场罪恶的大屠杀,高尔基是站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 上,且与列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刊物撰稿,并行始着手创办光 线报。进入1 9 1 8 年后,在布尔什维克把巩固政权作为压倒一切任务的局面下,高尔 基面对革命的日益尖刻的攻击逐渐变得无法被容忍。当高尔基在一月九日和一月五 日中把新政权与沙皇政权相提并论时,真理报和其他布尔什维克报纸开始反击, 它们从说高尔基“正在离开人民”到“卸下他的面具”和“憎恨人民”。彼得格勒苏 维埃曾动员承印新生活报的印刷厂工人罢工,但未成功,后又断绝其纸源,但高 尔基设法从芬兰进口了纸张。1 9 1 8 年6 月,真理报发表“群众来信”对新生活报 的经济来源提出质疑,高尔基立即发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击:在此期间,有难以计 数的钱款经他的手交给了布尔什维克用于出版报刊,它们倒确实多数来自“资产阶级” ( 高尔基曾经不但用自己的稿费和版税资助布尔什维克,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布尔什维 克向他的一些富商朋友募捐,例如纺织厂主莫洛佐夫和家具商施密特,他们甚至把遗 产都指定留给布尔什维克) ,并说列宁对于这点应该记得很清楚。这次笔战之后不久, 彼得格勒苏维埃经请示列宁封闭了叛生活报。列宁在指示中说:“毫无疑问,当全 国都在为苏维埃政权的生存而战斗的时候,任何知识分子的悲观主义都是极端有 害的。” 新生活报被封闭后,高尔基失去了公开的论坛,长期以来,不合时宜的思 想也随之被作为绝密资料封存,苏联的研究者们只能依据当局的口径而不是根据真 实的史料来研究高尔基在十月革命前后的思想和创作状况。高尔基在这一特殊历史时 期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西方的研究者们对不合时宜的思想 的翻译和研究罩,也有一些政治投机和政治功利因素,在很多文章中存在着歪曲高尔 基原意的现象以及视高尔基为深藏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和列宁身边的敌人的观点。高尔 基在俄国文坛崭露头角时,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把握现实的文学视角就引起当代著名 评论家的注意,不少评论家试图揭开文坛这一新的艺术现象的思想和艺术奥秘。只有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才在高尔基的创作中看到了j 下在觉醒的俄国无产阶级的情绪 反映。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晕,学者们通过对高尔基的研究揭示出他的创作与俄国无 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密切联系。高尔基以其创作鼓舞了人民,他自己也从无产阶级革命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运动中吸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把建设新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人民的革命斗争。 本文着重在于探究我国对高尔基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对高尔基十月革命期间创作 的文集不合时宜的思想的研究,希望能从今人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挖掘高尔基思想 的独特之处,引发我们今人对高尔基思想深刻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思考,这不仅是必要 的同时也能引起我们对文学与政治、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不合时宜的思想被说成是高尔基“思想错误”的产物被认为是作 家错误观点的集中体现。n 8 0 年代后期,在作家的故乡,它又被评论界称为“革命的一 部独特的编年史”:“1 有的研究者认为高尔基这一组论文中的许多内容,“至今对 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我们艰苦卓绝历史和当代文化仍具有重大价值”。饼目前,在中国 的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两种对高尔基及其不合时宜的思想的评价:部分学者认为高 尔基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所倡导的新的人道主义的概念所包含的人道主义的意义 能够超越政治的现实目的,为一切革命提出一个最高的解释和终极的目标,这正是狭 隘的阶级论所缺乏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在十月革命这个非常时期,作家把文化建 设凌驾于政治斗争之上,反对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保卫政权,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而且在人民遭受剥削阶级奴役之下,要在劳动人民中普及文化、科学、开展启蒙工作, 这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当前在高尔基的评价上虽然著述很多,众说纷纭,但是, 否定高尔基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联系,则是很多文章的共同点。 纵观高尔基在十月革命前二十五年间的创作,把它放在白银时代整个文学生活的 大背景下来看,它还是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今天重新解读本世纪初这种文学 现象时,是否应该给予客观评价呢? 就高尔基1 9 1 8 年写作发表的不合时宜的思想 是不可回避的作品。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批政论性质的散文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 芒,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作家的思想发展在十月革 命这一重大转折时期的必然结果,是他从文化视角考察革命事件,思考革命与文化之 间关系的思想果实。高尔基极有力地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的远见对 今人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陈寿朋先生认为应当早日让中国读者了解一个 完整的高尔基,一个“活生生”的高尔基,把一个真实的全面的高尔基还原给历史。不 合时宜的思想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十月革命期间苏联社会形势。通过对这部半个多世 纪以来一直无法谋面的“禁书”的研究,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高尔基这位来自“底 层”的作家,了解他的伟大、探索以及他的迷惘和不足,其中具有很多闪光的思想值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 解读 得我们研究,我们只能从论著本身出发,联系它所出现的社会背景和作家思想发展的 实际进行考察。 一、历史的写实:不合时宜的思想的时代精神 ( 一) 十月革命前后的俄罗斯现实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内忧外患的俄国社会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 的酝酿终于被一场暴风雨洗涤的时代,也是俄罗斯民族在痛苦中走向现代的历史时 代。1 9 世纪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在向西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十二 月党人进行了悲壮的尝试,平民知识分子也进行了艰难的努力,但都无法按捺被罗曼 诺夫王朝压抑将近三百年之久的俄罗斯人民骚动的灵魂,社会震荡,一触即发,似乎 整个社会都在强烈渴望着蜕变和新生,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文艺复兴时期,高尔基从底 层走来。 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的高尔基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从事的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充满了热爱和信念,他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的。他此间的创作既描写了革命前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一种急切地改变现 实的渴望,对未来新生活主人的召唤。在一些作品中也体现了他对早期启蒙主义的哲 学探索,但高尔基此时并不是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1 9 0 3 年普遍被认为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的高尔基却在给他的好友斯卡比切斯基的信中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 。 1 9 0 5 年,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发生分裂,列宁的社 会主义思想在争论、探索中得到进一步确立时,高尔基却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成为波 格丹诺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拥护者。 基于其当时对俄国问题的认识,加上四年战争所造成的社会秩序、道德感和人的 生命价值的进一步遭蔑视,使高尔基认为一场不成熟的、依靠煽动、诉诸暴力的革命 将以合法的形式将俄固群众中最具破坏性的本能释放出来。1 9 0 9 年1 1 月1 6 同他在给列 宁的信中公开表达了他在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上与列宁的严重分歧。 1 9 1 3 年,他一度与列宁中止通信并绝交,成为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论敌。他赞成一 种社会民主主义的模式,反对激进的、爆发性的变革,主张社会发展的渐进方式,追 求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化。这正是不合时直的思想这本书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同 4 内蕈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为纪念罗曼诺夫王朝3 0 0 周年,沙皇颁布了特赦令,高尔基接受了列宁的建议, 于1 9 1 3 年底回国,但回国后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与迫害。1 9 1 7 年发生了二月革命, 高尔基是满怀欣喜迎接它的。此时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以肯定个性价值为主、以 渴望并解放人的创造精神为特点、以对广大群众的新文化启蒙为内容的人道主义,是 一种文艺复兴式的人道主义。为建设和发展新文化而斗争是这一时期他最大的心愿。 - b 革命后,高尔基热烈欢迎革命的胜利。他曾写信给罗曼罗兰说俄罗斯不再是欧 洲反动堡垒中的一员,本国人民将获得自由,从此他们将会诞生许多为人类增光添彩 的天才人物。作家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筹建各种文化团体,但就在这时,高尔基在许 多革命原则问题上和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对很多争议问题的思考 都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有所体现。 高尔基作为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俄罗斯、苏维埃文学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倡导 人,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具体来说他的创作是以1 9 世纪 俄罗斯的文学传统为源头的,而他的思想背景也正是1 9 世纪俄罗斯的人道主义。构成 1 9 世纪俄罗斯文学精神基础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对自由与泛爱的追求,对受苦受难者的 哀怜,对受侮辱和受害者的同情。贯穿高尔基早期文学创作始终的伦理精神,就是以 这种人道主义为支撑点的。1 9 世纪9 0 年代高尔基开始步入文坛,并在这个时代走过了 自己全部创作生涯中一半以上的历程。这个时代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种文 学思潮和流派相继崛起,文坛的多元格局得以形成。众所周知,1 9 世纪俄罗斯文学的 主要成就是在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取得的,但时至9 0 年代,由于阶级斗争的激化,便决 定了这一时期文艺战线上思想斗争的尖锐性和文艺发展的独特性。在这一时期的俄国 文学领域里,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三足鼎 立的局面。上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如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等 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另有一大批作家和诗人主张不标榜任何“主义”。宣称不是任何 一个流派的稳定成员,其创作则分别显示出自然主义、新古典主义或新浪漫主义倾向。 这些非现实主义流派阵容强大,创作成果显著,足以同现实主义并驾齐驱。但这种文 坛新格局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的衰落。相反,它在继承自身传统、汲取同时代其他艺 术流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高尔基正是白银时代现实主义流派 的伟大代表。1 9 世纪最后1 0 年和2 0 世纪最初2 0 年是“俄罗斯文坛百家争鸣”的3 0 年, 流派之多、作家之众、作品之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解读 我们不难看出在高尔基一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融入了多种创作手法和文学艺术 风格,就拿高尔基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来讲,二者之间也并非象以往评价的那样是 简单的敌对,水火不相容,而是在相互对立中又相互影响。从世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来看,现代主义是现实主义进入自然主义的死胡同,浪漫主义出现唯美倾向时的产物。 高尔基和现代主义,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的。高尔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之中又有肯 定。高尔基和现代主义作家之间有文学观点、甚至政见方面的矛盾,但他向那些身处 险境的现代主义作家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无私的、援助的手。现代主义作家和高尔基 之间存有分歧,但他们被高尔基的人格力量、思想和创作所折服,视他为前辈和导师。 高尔基和俄罗斯现代主义的关系为我们再认识高尔基、研究俄罗斯现代主义提供了一 个科学的参照系。高尔基和以他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不可能是在脱离自己所处的 时代的条件下,在另一个时代进行文学活动的。一个作家,一种文学思潮,如果真的 与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以及所有文学思潮都没有任何联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也 就很难说有什么重要意义了。统而观之,不难看出现实主义始终是高尔基艺术地把握 生活的基本方法,但它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又分别借鉴了其他文学流派的艺术经 验,为自己的思想探索不断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把高尔基放到两世纪之交多种文学思潮并存发展的总体图景中去考 察,客观地描述他与白银时代整个文学的紧密联系,不仅不会使他的形象被淹没,反 而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出他的成就、特色与风范。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就是在这 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进入文坛的。他一出现在俄国文坛,就给俄国文坛 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朝气和活力,并显示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发展的 美好前景。把新的生活和新型的人物形象引进文学殿堂,讴歌一个新世界在革命的洗 礼中诞生,是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的显著特色。同时,这种文学在现实主义基调上, 也关注艺术创新,高尔基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体的文风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早 期的无产阶级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前身,由此而形成的审美原则引导了本世纪苏联 文学发展的主潮流。这种文学形态,更与白银时代文学特征相去甚远,如果用代表现 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白银时代去排挤它,取代它,这不是用主观意象代替对文学现象的 客观而全面的把握吗? 任何一位了解并尊重文学史实的研究者都无法容忍这种随心 所欲。本世纪初俄罗斯文坛,是由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和白银时 代文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并非白银时代文学的一统天下。如果用其来涵盖一切, 6 内蕈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实上就否定了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对于高尔基所从事的无产阶级文学不是反映一般的现实生活,它要反映出时代的 真实,革命的真实,这就要求无产阶级作家投身到生活的潮流中,深入到火热的斗争 里。这样他才有可能捕捉到革命的精神,革命的脉搏,反映出无产阶级的真实。可 以说高尔基在一定程度上也开辟了俄罗斯无产阶级文学的新天地。 ( 二) 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批判性考察和艺术表现是贯穿于苏联文学乃至整个2 0 世纪俄 罗斯文学的基本主题。它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本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弱点和缺 点,剔除病根,带动全民族的反省,在此基础上重铸民族灵魂并建立新的民族文化心 理结构。它在文学中的存在不仅显示出2 0 世纪作家们对1 9 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 承,还表明认识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特别是它的精神心理弱点、重塑民族灵魂,始 终是2 0 世纪作家们萦绕于心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家们在这一方向上不断地 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在这方面,高尔基也是在社会变革中经历了 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从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俄罗斯是一个几乎没有经历奴隶社会历史阶段的民族,“1 由氏族末期直接进入封 建社会,其传统文化是含有宗法意识的封建文化。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下的俄罗斯人 又受封建统治者推行的“专制制度、东正教和国民精神”三位一体思想体系的影响。 他们保持了氏族宗法村社成员所具备的勤劳、质朴、善良、仁厚、团结互助和热爱自 由等优秀品质及人道主义温情,还有长期受小农经济影响而形成的对自然、土地的眷 恋之情。俄罗斯人注重血缘关系,对祖先顶礼膜拜,对传统极为尊重,崇拜君权、父 权、夫权,对君主、主人老爷及家长都盲目信任和顺从,并由此生发出了自己的胆怯, 愚昧和守旧。他们善于忍受现世的苦难,追求来世虚幻的幸福,注重道德、良心和内 心世界的和谐,屈从于命运。 高尔基在他以往的作品中,着意以一种历史、土地和人相统一的文化眼光来考察 他所热爱的俄罗斯民族,力图发现民族性格中的强弱两个方面及其与民族历史发展之 间的有机联系,探测未来历史的动向。高尔基对民族文化心态的整体研究是从剖析小 市民开始的,他看到曾在革命中小市民的表现,认为小市民的劣根性是导致革命失败 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过去生活留给他的沉重记忆,使他对小市民阶层有了更加清醒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 解读 的认识,并由此引发了他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关注。他开始用新 的、批判的眼光审视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心态,以锐利的笔锋来揭示本民族的心理文化 弱点。他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使俄罗斯人民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从而唤醒他们想要自觉 提高自身素质并克服本民族性格弱点的强烈愿望。 不合时宜的思想就是作家以这样的思想为出发点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推出的 一本论文集。文中较为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认识和理 解,特别是对其消极一面进行了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罗斯民族主体是农民,高尔基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 的认识就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为背景的。繁重落后的农业经济 劳动受自然和古老习惯的制约,丝毫激不起农民对劳动的兴趣。“3 俄国人民不爱劳动, 与此并存的是理智的懒惰和善恶观念的淡薄以及无政府主义倾向的蔓延。高尔基对农 民持不信任的态度,有时甚至夸大农民的猥琐、自私、浑浑噩噩的生活习惯和无政府 倾向。高尔基对自己的同胞从来都足不“温存”的。他反复强调“我们,俄国人,是天 生的无政府主义者,我们,是残暴的野兽”,“世界上最作恶多端、卑鄙下流的人民不 辨善恶、沉湎于伏特加、被暴力的犬儒主义所扭曲,十分残暴,同时又不可理解的温厚, 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是天才的俄国人民。” 他痛心的指出:“说到俄国人民,我指的决不只是工农劳动群众,不,我说的 是所有的人民、人民的所有阶级,因为愚昧和不文明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在这 上亿的被剥夺了关于生命价值的概念的愚昧群众中,只能挑出为数不多的几万所谓的 知识分子,即意识到理智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意义的人,这些人尽管有各种缺点,但 却是罗斯在其漫长的艰难而畸形的历史上创造的最伟大的群体,这些人过去是、现在 仍然是我们国家真正的头脑和心脏。产生他们的缺点的原因是俄国那不适合理智性天 才发展的土壤。我们都敏锐地感到我们天才的善良,天才的残酷,天才的不幸。”1 这些都是高尔基对俄罗斯人的文化心理特征,特别是它的某些消极面的概括。 “俄国人民由于其历史发展条件的原因,是一个对国家建设丧失兴趣的巨大的虚 弱的躯体,它几乎对能够使坚毅行动变得崇高的思想的影响无动于衷;俄国知识分子 是一颗因大量他人的思想而病态膨胀的头颅,将它同躯体联在一起的不是愿望和目的 相统一的咯固的脊柱,而是一丝勉强可辨的纤细的神经纤维。”。” 与此同时,作家对俄罗斯人的心理文化特征尤其是其消极的一面加以剖析:例如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中这样写道:“俄国人民因痛苦和磨难而野兽般地嗥叫、奔突,这些痛苦和磨难不 能不改变他们的心理习惯、偏见、成见和精神本质。他们很快应当明白,不管外部的 敌人多么强大、贪婪,对于俄国人民来说最可怕的内部敌人是他们自己,他对自己和 对他人、对祖国、对理智和知识持轻视的态度,因为他没有学会珍惜和尊重人,他感 觉不到他有祖国,他不了解也不重视理智和知识的力量,反倒认为那是老爷们的对农 夫有害的想法。”嘲 “我们罗斯人从本性上说是无政府主义者,我们是残酷的野兽,在我们的血管里 至今仍流淌着愚昧而凶狠的奴隶的血,这是鞑靼入和农奴制度桎梏的有毒的遗产,这 也是真理。没有什么话不能用来骂俄国人。你泣血嚎啕,却还要詈骂,因为不幸的俄 国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用忧郁的狗的叫声,用其不被也是狂野主人所理解、所明白 的狗的日q 声对着他吠帕权利。这是世界上罪孽最为深重的和最肮脏的人民,被伏特 加灌得昏头昏脑,被无耻的暴力变得非常丑陋,既残酷得不象话,同时又不可思议地 善良宽厚,说到底,这还是天才的人民。”可见他对俄罗斯人民精神和心理的消极 面的揭示是无情的。 , 不合时宜的思想中充满着高尔基关于俄罗斯民族和人民命运前途的思考。指 出人民的缺点和弱点并不是作家的目的。他的全部激情源于急切地希望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真正复兴。 第二,俄国军队的士兵由农民组成,高尔基对士兵就没有多少好感,他在揭露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士兵丑行的同时,也批判了俄国士兵的残暴。 高尔基对革命的这种态度与他对俄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所谓“国民性”的认识有内 在的联系,这一点使他区别于那些因拘泥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反对俄国革命的 人。作为对社会底层有深切了解的作家,高尔基对俄国人民和文化传统中的消极面有 深切的体验,尤其是野蛮、残酷、既怯儒又好斗。盲从权威但又没有真讵的组织意识。 忍受苦难的同时又充满迫害欲等等。革命后高尔基的文章中充满了对街头暴力和在他 看来完全丧失了理性的暴众行为的谴责,例如1 2 月7 日他在_ 篇讽刺“无产阶级是新 文化的创造者”和“群众专政”的文章中描绘了“群众”是如何“民主”地表决把一 个被打得半死的小偷扔到冰河里淹死的场面。他认为俄国人在心理上仍然生活在一个 大众迫害和谋杀能不受惩罚,个人生命一钱不值的国家中。他甚至把街头暴力和充斥 于报章的对政敌或论敌的欲置之于死地的攻击都视为一种从致人痛苦中得到快乐的 9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 解读 病态心理。更为尖锐的是高尔基不同意那种认为革命激发了群众的“阶级意识”的 看法。在发表于“不合时宜的想法”专栏、关于“文化与自由”协会的一次讲话中, 他针对“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和“农民的作用”的问题说:“我不认为人们能 严肃地把整个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心智的力量来谈论。也许在同资产阶级的论 战中,为了压倒对方和鼓舞自己的士气这样做是有必要的。但在这里,在严肃地聚集 在一起深人思考俄国命运的人们之中这样做是完全不必要的。无产阶级就其大部分来 说仅仅是一个物质力量,一点也不多,农民也是如此。”他说如果一个工人以属于某 种特殊的社会等级的口气炫耀说“我是无产者”,那么他的腔调正像一个贵族声称“我 是贵族”一样让人生厌。在1 9 1 8 年6 月他断言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群众中已经产生 了一种与过时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作斗争的新的意识。”但高尔基没有一味 谴责人民,他总是带着哀其不幸的情愫写下这一篇篇使人触目惊心的文字。他对这些 “不幸的人”怀有深沉的爱。他写道:“对俄国人,你没法骂他;欲骂无言,只有泣 血。”总的来说,高尔基对农民的评价是否定的,甚至认为农民是俄罗斯一切历史灾 难的根源,但他对这些不幸的人并没有绝望,他认为应当做启蒙工作,使得这些人掌 握文化、了解科学,从而提高素质、学会做人。他说对俄国人民来讲最可怕的敌人是 他们本身,是他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对待理性和知识的态度,所以他才会在文 章中依然满怀希望地说:“我深信俄国人民的理智,深信俄国人民追求文化繁荣的真 诚,我向工人、农民、工业家、知识分子,向所有的俄国人呼吁,建议他们帮助组织 国家的科学力量,组织科学创造的伟大力量。”“” 第三,高尔基在反对革命的同时,认为唯能拯救俄国的是联合知识分子的力量, 于是高尔基便把振兴俄国的希望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在全国建立起传播教育和知识 的网络,用“文化”来取代“阶级意识”。十月革命之后知识分子的处境使他更是忧 心如焚,他一再用“大脑在流失”、“俄国在出血”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由于政治原因和 生活物质的匮乏使俄国知识分子遭受的损失。高尔基重视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是可贵 的,而且说出了知识分子是“国家真正的大脑和心脏”这一至理名言但他并没有对知 识分子不同的阶级属性和摇摆性等特征加以分析。 高尔基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优越之处:在于不向现实妥协、充满批判精 神以及无私地奉献于自己的精神追求,对真理、正义的探索,他在文章中这样称赞知 识分子道:“我们的知识分子勇敢地、英雄般地进行着反对过时的生活和思想的理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暴动和实际斗争,他们进行这一斗争不是遵从君主制教会的似乎人道的思想的教诲, 而是很自然地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本能永远鼓动人反抗他自己的,也就是人类 的关于命运不可战胜性的概念。”另一方面他也不赞成知识分子为保全自己的独立 而与现实、与民众分裂的自私。在文章中他这样说道:。有一些原因把知识分子从群 众身旁推开,而且有一条原因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愚昧的人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并常常 敌视的态度,被形形色色的蛊惑人心者日复一日地灌输给群众。劳动知识分子在渐渐 脱离群众,热衷于自己的兴趣、任务和情绪的同时,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本能和理智之 间的分裂,而这一分裂是我们的不幸,这一不幸就是我们不善于劳动的根源和我们在 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中遭受失败的根源。”“”作家认为只有与民众融为一体,并把教育 民众当作己任的知识分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其的崇高使命。 在不合时宜的思想的一系列文章里,高尔基始终认为,胜利了的工人阶级应 该在精神道德方面是高尚的,是高于别的阶级的。但在他的心目中,这些高尚的为数 不多的工人是有文化和理智的,是“我们精神复兴和保证的起点”。o ”与此同时,他 又认为工人阶级没有单独掌权的能力,必须与知识分子结成联盟,并立即开展全国性 的文化启蒙工作,去改造落后的农民和俄国。 一 高尔基在不合时宜的思想里表现出的对农民、士兵和工人的看法并非他一时 的偶然所得,而是他先前思想的延续。这是他早在青少年时代的底层生活中就产生的 想法,同时这一切都与作家文化至上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例如作家在自己的三部曲中 就对国民愚昧特征有所揭露,差不多覆盖了俄罗斯社会各阶层,这与作家在不合时 宜的思想中的观点和看法是不谋而合的。作家曾多次指出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愚 昧”,也就是将它作为整个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之一来认识的。愚昧的重要表征:一是 对知识的不尊重,对文化的否定和对理性的排斥;二是道德观念淡薄,习惯于彼此仇 恨、互相折磨。从作家文论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工人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革命本 身命运的担忧。 高尔基一生都在批判“俄罗斯的灵魂”和“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一直在为提 高俄罗斯民族文化素质而努力,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我们不善于爱,不会相互尊重,不注重对人的关心。关于我们,早就有正确的说法: “我们对于善与恶都同样地可耻和冷漠。”尽管如此,作家也并未对俄罗斯人民的 精神美点和优点视而不见,也从未忘记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弱点与漫长的专制农奴制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解读 之间的必然联系。正因如此,作家才不得不怀着一种切肤之痛,严峻剖析了民族性格 中层层叠叠的积垢,表明了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灵魂的鲜明意向。 二、革命与文化的抉择: 的心理印记 ( 一) 思想意蕴 作为一个渴望变革和渴望新生活的作家,作为系全部情感于万民的人道主义者的 高尔基在这一时期的作品特点是:最深刻和充分地体现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想, 但同时又对这场革命抱有深刻的怀疑。他本人对自己思想的矛盾性也有着清晰的理 解:对旧俄制度的反叛,对未来自由和解放的追求,这构成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 价值取向,同时也构成了他这一时期政论和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复杂矛盾的思 想也同样体现于他的政论集不合时宜的思想当中。 1 9 1 7 年3 月1 2 日,俄国人民以暴力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高尔基为之奋斗了多年 的希望终于变为现实,他感到由衷的喜悦,但他认为连年的内外战争,给俄国带来了 巨大的创伤,需要一个安定平稳的局面来治疗。1 9 1 7 年5 月到1 9 1 8 年7 月,他在自己主 编的新生活报上以不合时宜的思想革命与文化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系 列文章,呼吁各政治派别团结在i 临时政府的旗帜下,拯救文化,搞人民教育,鼓吹安 定秩序,反对一切武装暴动,公开谴责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他在文章中从 各个不同的方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首先,高尔基明确表示,他有权说出“关于人民的令人不快的痛苦的真实”。“我 们争取言论自由是为了能说出和写出真情,然而说出真实情况是一切艺术中最困难的 一门艺术,因为它是最纯粹的,同一切个人、团体、阶级和民族利益都没有联系的, 几乎完全不宜于庸人利用,而且也是不能被他所接受的。这就是纯粹的真实情况 该死的特征,但对我们来说这种真实情况又是最好最必需的。州圳可以看出作家怀着一 颗拳拳赤子之心,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不顾及当时对自己的不利因素,在这样一个 特殊而又敏感的时期极力主张说出“真相”并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当时形形色色的人 写信给高尔基,指责他“仇视人民”。但这和敌人对人民的缺点抱幸灾乐祸的态度不 同,作家真诚地希望:自己的人民能清除专制制度留下的脓疮溃疡,克服旧文化带来 的心理痈疾,通过顽强诚实的劳动去创造新的健康的生活。 内蕈古师范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他提倡人们讲真话,而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文中说:“我们需要不怕对人 们当面说出真实情况的领袖们。如果社会主义报刊不仅揭露资产阶级,而且还揭露它 自己所引导的人们的话,那么将来这报刊一定能因此获益。不但要对敌人,而且要对 朋友严格无情。圣经里说: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他认为应该时刻保持 批评的自由,公正的批评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必要条件,另 外他对言论自由,即使是反动的言论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说:“被迫害的思想, 即使是反动的思想,也会获得某种高尚的色彩,激起人们的同情。给言论以自由吧, 尽可能多的自由,因为当敌人说出很多话时,他们最终是会说出蠢话的,而这是非常 有益的。”“” 其次,他还在文章中表现出对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的忧心和焦虑:“成千上万 健康的、劳动力最强的人们,被强制离开了生活的伟大事业发展我们人间的生产 力,被派去互相残杀。他们整天在泥坑里,冒着雨雪,在肮脏和拥挤中生活,被疾病 折磨得非常虚弱,被寄生虫叮咬啮噬,他们象野兽似的生活着,恶狠狠地相互提防着, 伺机要杀死对方。”作家对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示极度的厌恶和反对, 战争使千百万人丢开伟大事业而彼此杀戮,“在陆地上,在海洋里,到处都在杀人, 每天都要杀戮数以千计的我们星球上最文明的人,正是这些人创造了人间最宝贵的东 西欧洲的文明。我们在血腥的恶梦中生活了两年多,我们变得野蛮了,疯狂了。 艺术在鼓动人们对鲜血、对屠杀、对破坏的渴望;科学受到军国主义的强奸,在驯顺 地为大规模杀人服务。这场战争是欧洲的自杀。”可见作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一切 灾难性的后果是极为痛心的。“7 1 作家在文章中明确表明对战争的看法:“毋需争论, 战争在我们革命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战争从物质上使专制政体瓦解了,引起了 军队的瓦解,使大批市民变得大胆了。但是算我们有福气,战争并没有制造出革命, 幸亏这样。因依靠外部的力量,所以归根结底是不能守住己占领的阵地的。”“” 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一切惨无人道的灾难时,作家痛心的说:“几千个村 庄、几十座城市被摧毁了;许多代人上百年的劳动成果被消灭了;森林被烧光、砍光; 道路被破坏;桥梁被炸掉;人们用顽强艰苦的劳动创造出的人间珍宝化成了狄烬。肥 沃的土地被各种地雷和炮所毁坏,一条条战壕又把一片片沃土弄得坎坷不平,满目创 痍,而最后裸露在地表的已是贫瘠的土层了。整个大地被一堆堆无辜的受害者的腐烂 的尸体糟蹋得面目全非,丑陋不堪。强奸妇女、残害儿童没有什么卑鄙勾当是战 高尔基不合时宣的思想) 解读 争所不允许的没有什么罪行不曾得到战争的保护。”o ”由此可见。作家对战争是深 恶痛绝的。 “战争明显地、触目惊心地暴露了长期精神压抑的结果,俄国在有文化的并且组 织得很出色的敌人面前显得弱小和毫无武装。一度夸夸其谈和讨厌地叫喊什么罗斯要 奋起用真正的文明精神把欧洲从假文明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人们,这大概是些真 诚的,因此也更加不幸的人们,很快不好意思地闭上了过于雄辩的嘴巴。真正的文 化的精神原来是形形色色的愚昧、令人讨厌的利己主义、腐朽的懒惰和无责任心的 恶臭。”啪1 在这里作家对战争既怀有一种反对的态度却又无可奈何,字里行间又充斥 着一股无名的怒气,对“所谓的文化精神”嗤之以鼻。他痛惜战争中死去的无辜的生 命,而对战争的意义是持否定态度的;“想一想吧,在这场战争期间,有多少健康的、能 够出色思考的头脑被抛掷在肮脏的泥土上,有多少颗敏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场豪 无意义的人杀人,这场对人类伟大劳动成果的毁灭,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损失,绝 不是这样! “1 作家把这剧烈的社会震荡、混乱和灾难形象地比作“分娩的痛苦”:但 是,他不能容忍破坏文化、残酷凶暴、彼此仇恨和报复行为。他坚持捍卫政治和道义 的统一,认为把正义和道义分割开来是反人道主义的,将给俄国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后 果。可见,他是从保护文化和社会主义的立场来批评革命后出现的某些另人痛心的现 象的。 再次,作家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写到“文化的真正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从心底 厌恶一切肮脏的、卑鄙的、虚伪的、粗俗的东西,一切贬低人和迫使人痛苦的东西。 应该学会仇恨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灭痛苦。应该教会人哪怕稍微爱人现在的样 子,也应该热爱人将来的样子。”。2 在高尔基的这段话中隐含着许多理想主义的,幼 稚、空想与乌托邦式的文化理念,但他对真理的追求,捍卫文化并为新文化的建设而 呼号奔走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赞扬的。因此作家在文中也表明了对于发展科学、文艺和 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论述了自己对革命与文化 关系的独到见解,对民族文化心理和道德准则以及民族命运都进行了深入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医学生的情绪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俱乐部经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大学《文化活动方案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模)吕梁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企业竞争力问题-复杂系统分析
- 硬件产品的市场趋势跟踪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制作工艺流程考核试卷
- 棉花仓储库存动态监控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材料力学性能与选材考核试卷
- 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制氢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
- 2024年教科版(广州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无答案)
- 2024年人力资源行业变革: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应用
- 2024-2030年中国玩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竞争力策略分析报告
- 上门按摩企业标准操作实务白皮书-爱尚往约企业标准开源手册 2024
- 吉利并购沃尔沃绩效分析
- DB11T 1028-2021 民用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 GB/T 32151.25-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2021112401384
-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名师课件
- 消防员入职技能训练科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