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doc_第1页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doc_第2页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doc_第3页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doc_第4页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20095153118本科毕业论文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王冰 论文题目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 指导教师 朱桂琴 职称 教授 2013 年 05 月 10 日目 录摘 要3Abstract3一、当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现状4(一)家长德育观念淡薄4(二)家庭德育内容匮乏5(三)家庭德育方式简单5二、家庭德育缺失的原因剖析6(一)家长的过分溺爱6(二)家长教育方式的偏颇6(三)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7(四)家长德育能力偏弱7三、家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8(一)家庭道德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8(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8(三)家庭仍然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地9(四)目前的社会现状要求加强家庭道德教育9四、应对家庭德育缺失的具体措施10(一)家长要走出家庭德育的误区10(二)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10(三)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9(四)家长应以身作则10(五)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态度12(六)注意家校联系11参考文献13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 摘 要:孩子的智力开发与品德培养应以德为先,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却能够决定他的一生。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道德教育;缺失现状;对策分析Abstract: The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character training should put moral in the first place, the argents primary task is to grasp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Virtue is the soul of tal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doing. A personal learning achievement high or low would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his life, but the character is good or bad will determine his whole life.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capacity and quality, but it ignores teaching children the truth of becoming a person.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loss condition; strategy analysis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史学家司马光指出,“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迹无不至矣”。 1这就是说人的知识、才能要靠道德来统帅,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决定了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去干好事还是坏事。但是在现代社会,一些家长重智轻德,许多父母都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正是在这种“共识”的驱动下,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书呆子应运而生。 一、当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家庭德育有自身的特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家长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学习,重点放在了孩子正确的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而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对孩子良好道德和优良品格的培养。老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2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的道德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导致了德育效果的不理想。综合来看,家庭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长德育观念淡薄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教育也从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兼重的状态,家庭表现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意愿。但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却走进了一些误区。1.过于偏重物质投入而忽视了精神支持经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顾此失彼现象:竭尽全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认为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给予孩子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各种培训班以及补习班比比皆是,而家长无论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竭力支持孩子参与其中,却忽略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有不少家长自己没有实现梦想, 就把孩子当做圆梦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自身远大志向的培养,盯着眼前的“实惠”,只顾赚钱,创造物质基础,不考虑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状况极易导致子女情绪不安、压力过大、创造力差、内向、自我封闭等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虽然家长意愿较好,但若不符合孩子的成长意愿,做出类似于拔苗助长的行为,只会使孩子做出消极回避行为,偏离正常的健康成长轨道。2.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社会观念影响下,孩子的培养是否成功取决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上了好大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位才是道德品行。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普遍在重智轻德的倾向。而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只要孩子学好功课,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认为就是达到了目的。从而导致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由此可见,在以智力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基本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3.依赖于学校的道德教育,忽视家庭道德教育的责任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广义的包括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四者兼重的德育,所以学生接受德育的面应该很广泛。然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校德育则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是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3的状况。(二)家庭德育内容匮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涵盖面广泛,然在今日这种信息发达,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少年儿童难免从中学习不好的东西,传统道德的积极因素逐渐淡化,导致家庭德育内容的匮乏同时,独生子女以及留守儿童这两种人群的道德观念尤为薄弱。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导致独生子女滋长拜金、享乐思想以及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而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辈的照顾,更无从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出现了家庭道德教育匮乏的现象。(三)家庭德育方式简单家庭德育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随机性强。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更注重智育的培养,导致家庭德育方式的简单化。为数不少的家庭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还是存在着说教多、身教少,重惩罚、轻鼓励,重围堵、轻引导的倾向。另外,在遇到孩子做错事时,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方式极端化,有些直接打骂,这是对孩子身体上的摧残,有些家长则采取冷落孩子进行“心罚”的惩罚方式,认为这种从心灵到情感上使孩子产生挫折的方式要比在肉体上惩罚孩子高明一些,但事实上这种不注重交流的教养方式很有可能事与愿违,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二、家庭德育缺失的原因剖析(一)家长的过分溺爱今日的家庭成员结构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兄弟姐妹一大堆到独生子女,尤其以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加上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最为显著,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导致家长爱孩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由适度疼爱转变成了毫无节制的溺爱,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要什么给什么,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捧到孩子面前,由此这一部分孩子也被冠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爱孩子没有错,是人的天性,有时爱孩子可以使孩子看到世界的美好,家庭的温暖,连带做其它事情也是充满积极向上的心,但是溺爱则不一样,一切为孩子着想,使孩子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遇事只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形成了自私自利、暴躁、没耐心、目中无人等各种的恶劣品性。(二)家长教育方式的偏颇由于物质生活以及家长文化基础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随之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也逐步加大。但这种对家庭教育投资加大仅仅表现在对孩子课余时间的占用,调查过程有位母亲自豪地说,她儿子上学时,除了课余时间外,就给他报了其他的培训班,星期天也不例外。在她的教育理念里,孩子只要拥有众多特长,就表示孩子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想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神童,能轻易间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增加负担,压力过大,所以只重智育和分数,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偏离正常轨道。部分家长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目标,一旦孩子达不到目标或出现错误,便会对其进行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说谎、作弊等行为也随之产生。在实习期间就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为了得到家长表扬,虚报表现,考试时作弊,甚至涂改成绩,谎报分数。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家长一味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使孩子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遇事胆小、怯懦,甚至会出现仇视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人与事,破罐子破摔,出现一些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三)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言传,是父母、长辈平时的语言对子女影响。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家长的几句牢骚、几句评论,都可能动摇孩子心中对各种事物的判断,让他们本来就不牢固的各种思想更加的不牢固,甚至改变他们的信仰,产生与学校正面教育相对立的认识。而且,家长的语言粗俗随意都会对子女的基本文明习惯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泼妇骂街,爆粗口,这些词汇一旦进入孩子的耳朵就可能烙印到孩子心里。身教,则是父母长辈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实施的影响。父母的日常行为是怎样的,对子女的影响就会是怎么样的。据某少管的调查,少年犯中因家庭结构破坏,父母感情破裂和家长教育方法粗暴的占百分之五十一。 有的父母不孝敬长辈,有的与邻里不和,有的在单位上混天度日,有的文化品位低劣所有这些,都会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不自觉地学习父母的语言、思想、行为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而这种学习的后果则是容易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校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四)家长德育能力偏弱总体来说,多数家长都具备一定的教子能力,但仍缺乏相关的知识,整体教育水平不强,而且对于教育孩子的理解比较狭隘。很多家长都把教育理解为教孩子学习,送孩子去培训班。其实不然,从孩子刚出生家长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教孩子怎么自己学会爬、走、跑,教孩子怎么问候人,这些都属于教育的范畴,而这些教育不过是渗入到了生活中,所以我们总是忽略不计。其实这部分教育尤为重要,总是把教育依赖于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从而缺乏对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的把握,往往仅凭自己的想法,甚至靠自己过去被教养的方式来对子女进行教育。另外,有些家长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受学校教育时所获得的水平上,而其子女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获得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家长,家长无法说服子女,一旦在家庭德育中遇到了困惑和挫折,往会束手无策。三、家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教育日益呈现终身化趋势的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它的影响将陪伴人的一生。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道德教育的观念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同样也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家庭道德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是幼年时期更是与家庭密不可分,而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关系密切,心理上具有认同性,行为上具有示范性,不同于学校的师生关系。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不同,没有一定的系统性,通常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如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教育孩子要去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看电视、电影时进行诚实勇敢的人格教育;参观红色博物纪念馆时进行爱国主意教育等等。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和交往中,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所以家庭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人为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道德。”4 而人作为一个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从出生开始,除了本能的动作与习惯之外,人必须与社会建立一定的联系。整个社会的稳定是由一套文化习俗、道德观念以及法律构成的。人若想在社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遵循社会的规则,顺应社会的发展来提升自己的发展速度。一个人如果没有掌握社会的道德风俗习惯,他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最初掌握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是从父母和身边亲人那里学习来的,因而家庭担负着儿童教育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家庭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三)家庭仍然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人才,就是先成人再成才,孩子们应先学会做人,若只有博学的知识而无做人的品质,最终只会走入歧路。所以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必须发挥核心的作用,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智慧得以正确发挥的保证。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把道德教育放在知识之上,他认为“如果不能在儿童的行为与心灵上排除不良与邪恶的习惯,那么,文学、科学以及教育上的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5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虽然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没有理智,没有对人类负责的态度,那么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现代社会存在不少高科技犯罪的人,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却因道德品质匮乏,而使本身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人类的爱护心,更没有高尚的爱国心,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的道德品质上升到较高的层次,不仅于己于家有好处,于国于民也有利。家庭教育方式的随机性,对生活的渗透性均对幼儿的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儿童一出生,父母总是通过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子女种种的道德,儿童从小就掌握父母身上体现出来的道德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用血缘和亲密无间的情感纽带联系起来,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越是年龄小的幼儿,在道德教育方面家庭给予的影响比重越大。所以,家庭是人的道德发展的始点,是奠定人类德性基础的场所。(四)目前的社会现状要求加强家庭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违法犯罪的低龄化、团伙化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庭道德教育职能的弱化。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家长们纷纷认识到未来的社会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因此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这样过分强调竞争就导致了孩子们的极端狭隘自私,而另外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上对子女百般呵护,处处包办代替,超标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需要,也造成了孩子独立性差、懒惰、自私、不通情理等不良品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未来社会不光是知识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自我意识以及对人类负责等道德品质的竞争。因此,家长应转变观念,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四、应对家庭德育缺失的具体措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搞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理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有着天然的血缘亲情关系和供养关系,更有情感互动优势,因此更容易产生“教育共振”效应。由此可见,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全面性、权威性和及时性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应对家庭德育缺失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家长要走出家庭德育的误区首先是走出儿童观的误区。家长应当视儿童为独立的人,他们是单纯而天真的孩子,是成长发展的人。他们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不是面团,想捏成什么就捏成什么,而应该正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即便他们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得看到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次是走出家庭教育模式的误区。家庭教育的学习方式随机性强,但家长也不能太过随意,而没有计划,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口头说教必不可少,但更多的是以身示范,同时多渠道渗透道德教育,不能拘泥于一两种方法。对待孩子做了对的事应及时表扬,做了错事要适量批评而且帮助孩子寻找错误的原因。教育孩子不能只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教育,更应该换位去看待一切事物,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同时长辈之间应形成教育合力,不能一人扮红脸,一人扮黑脸,让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以及对待道德是非问题,应着重给予孩子心理指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健康成长。(二)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当高科技犯罪、少年犯这些词汇出现时,家长就应该醒悟,对待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更重要。幼时养成好习惯将终生受益,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所以,德育应当比智育处于更重要的位置。而在家庭中,家长不需要刻意的去培养孩子的品德,好的品德的养成,一方面靠思想教育,另一方面靠平时的习惯养成。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而家长的责任就是督促孩子对好的习惯的培养。(三)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素质的高低,家风门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素质的优劣。作为家长,一要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二要树立平等观念,即家长、老师和孩子,地位是平等的,应相互理解和尊重,和孩子作朋友。三是当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误会,一定要学会沟通,以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并能给予孩子理解和赏识。四是善于总结,做研究型家长。既要研究教育的规律、研究自己的孩子,还要琢磨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目标是否适当具体、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四)家长应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自己的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家庭教育应从父母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开始。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孔子的门生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也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些都充分说明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就要以身作则。“正如在优秀的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道德高尚的父母的影子一样,在一个品行恶劣的孩子身上,同样可以看到其父母道德低下的痕迹。”7在道德教育中,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孩子可能做坏事,却仍然是好孩子。只要家长及时去更正孩子的行为,并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以免留下心理阴影。同时,也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父母可能没做错事,但孩子仍可能出错。这可能就是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在他认为不是错,但在孩子身上发生时则变成了错,所以身教的作用非常大。因此,家长应当时刻以高素质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在孩子的意识中留下高尚道德的影子。(五)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态度道德教育之所以存在那么多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态度有问题,使孩子对道德教育产生了反感。有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偏低,他们很难理解深奥晦涩的道理,因此,给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以浅显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可以选取孩子身边的例子,也可以选取孩子所熟悉的童话或传说故事来说明,还可以适当地采取比喻,以便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8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育的态度。“耐心培养孩子就是说不仅给孩子情爱,还要施以纪律约束。没有约束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约束是虐待。” 9很多家长都是高高在上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