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中国古代史 专业 研究 生 甄娜指导教师 张 金岭 2 0 世 纪6 0 年代以 来, 人们开始冷静地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 转变并 抛弃 “ 人类中 心 户 、 无视自 然的观念,确立重视自 然、与自 然和睦相处并协调 发展的理念。 大体上说, 环境史兴起于美国。 如今,国际史学界从事环境史教 学与 研究的 学者越来越多 , 环境史己 成为一 个比 较成熟且发展十分迅速的 历史 学分支学科。 而在中国,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环境 史学也日 渐引 起关注并己 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 更挨视角, 从新的 视野和新的 理论方法对历史进行新的探索, 以 回答现实提出的问 题。 在 环境史研究中,自 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自然从后台走上了前台。 当 今, 城市的生态环境问 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生 态环境, 实现城市 居民 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协调并优化人与自 然的关系, 促进城市 的可 持续发展, 己成为世界性问题。 本文尝试通过对唐宋时期成都生态环境状况的 粗浅 研究, 力求较为符合历史实际地展现这一时期 成都生态环境的大 休面貌, 试图发 现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发展相互影响的规律, 以 期为实现人与自 然的 和 谐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唐宋时期, 成都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 土壤肥沃, 有利于农业生 产的发展。成都境内河网密布, 水系发达, 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 防御了洪涝灾害,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这一时期,成都城市建设逐步完善, 城区而积扩大, 城市人工绿化不断改善,城门、 桥梁、 寺庙、池沼、园林等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这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民俗 文化的 兴盛。 唐宋成都的生态环境, 总体上 处于良性 循环的 状态中, 但其 中也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存在着不良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川 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a s t u d y o f c h e n g d u s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a n g a n d s o n g d y n a s t i e s a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 t h e r e i s a n i n c r e a s i n g g e n e r a l c o n c e rn b y a l l t r a d e s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a b o u t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c i t i e s . i t h a s b e c o m e a n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t o p i c t o p r o t e c t t h e -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o r e g u l a t e m a n s r e l a t i o n t o n a t u r e , t o a c h i e v e a h a r m o n y b e t w e e n c i t y r e s i d e n t s a n d t h e i r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 a n d t h u s t o s t i m u l a t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i t i e s . t h i s a rt i c l e t r i e s t o m a k e a g e n e r a l s t u d y o n c h e n g d u s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a n g a n d s o n g d y n a s t i e s , h o p i n g t o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t s t h e n o v e r a l l o u t l o o k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 t o d i s c o v e r t h e l a w s i n w h i c h m a n g o t d e v e l o p e d u n d e r t h e v i c i s s i t u d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a u s e f u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h o w t o a c h i e v e a h a r m o n y b e t w e e n h u m a n b e i n g s a n d n a t u r e . c h e n g d u w i t n e s s e d a f a v o r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u e t o i t s w a r m a n d mo i s t c l i ma t e , a b u n d a n t r a i n f a l l , l e v e l l a n d a n d r i c h s o i l i n t a n g a n d s o n g d y n a s t i e s . i t s d e n s e n e t w o r k o f r i v e r s a l o n g w i t h a g r e a t d e a l o f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c o n s t r u c t e d , t o s o m e e x t e n d , p r e v e n t e d fl o o d s a n d e n l a r g e d t h e a r e a o f i r r i g a t i o n . f u rt h e r m o r e , t h e c i t y w a s e x p a n d e d , t h e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o n w a s g r a d u a l l y i m p r o v e d , t r e e s , fl o w e r s a n d m e a d o w s w e r e p l a n t e d , a n d f u n d a m e n t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s u c h a s c i t y g a t e s , b r i d g e s , t e m p l e s , p o o l s a n d g a r d e n s w e r e f u rt h e r d e v e l o p e d . a l l o f t h e s e s t i m u l a t e d 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 i n e c o n o m i c a n d f o l k c u l t u r e . 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s t i l l e x i s t e d s o m e i l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a c t o r s ,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t h i s p e r i o d i s , o n t h e w h o l e , i n a g o o d s t a t e . t h e r e f o r e , i t i s s a f e t o s a y t h a t t h e f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w a s t h e f r u i t o f b o t h n a t u r a l v i c i s s i t u d e s a n d a rt i f i c i a l mo d i f i c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t a n g a n d s o n g d y n a s t i e s ; c h e n g d u ;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3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绪论 2 0 世纪以来, 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 5 0 年代以 后, 科学技术 突飞 猛进, 工业生产率急剧提高, 社会经济、 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一方面造成了 人类先进 文明、社 会进步和全球繁荣; 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 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 态环境日 益恶化, 其所表现的全球气候变暖、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肥力 下降、 可耕地沙漠化和大量动植 物种逐渐灭绝, 正威胁着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 然 条件。“ 当西方国家经济和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之时,对大 自 然的污染和破坏却 不 断 加 深 , 人 们 实 则 生 活 在 一 个 缺乏 安 全、 危 机四 伏 的 环 境 之中 。 , “ 由 于 环 境遭到污染和破坏,我们在一个被毒化了 的世界 里生活。 ” 环境问 题己 经成 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当今,我们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恶化同样是我 们面临而且鱼待解决的 社会问 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一项长期的 艰巨 任务。 1 9 8 2 年我国宪法规定: “ 国家保障自 然资源的 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 植物和动 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 段侵占 或者破坏自 然资源。 ” “ 国 家保护 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 国家 组织和鼓 励植 树造林, 保护林木。 ” 此后, 国 家又 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 单行法规, 主 要有 中 华 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 9 8 2 ) . 中 华人民 共和国草原法( 1 9 8 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 9 8 9 ) 等。 2 0 世纪 9 0 年 代以 来, 我国 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较为合理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一些环境问 题。近年,我国政府为申办 2 0 0 8 年奥运会,在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上尤为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社会各界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生态坏境展开了深入 的调查、了解和研究。这也是本文选取生态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 城市是 一个以 人为主 体的 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人类凭借自己的 劳动有目 的、 有计划地利用自 然 和改 造坏 境而创造出来的 新的生存 环境。 城市的发展一方 面要以 人为 木, 以满足人的需 泊梅鱿芹 环境史学和环境问题 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7灭 脚刘湘济 生态文明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4 页 6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为宗旨 , 另一方面又消 耗了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社会财富, 并 且不断 污染生态 环境, 造成了许多社会问 题。 城市中 人与环境的矛盾, 人与自 然的 矛盾日 益突 出。 1 9 7 2 年 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宣言 指出: “ 人 类既是他的环境制造物, 又是他的环境创造者。 环境给 予人类以 维持生存的 东 西, 并给他提供了 智力、 道德、 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 城市中 人创 造了 其居住环境,同时环境又是人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与 承载体。 “ 这种在 特定城市区域中,. 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 以及 这个统一 体中 进行物质 能量流动的因素, 即与城市居民 相互作 用的环 境, 称城市生 态环境。 ” 城市居 民与生存环境之间有一种复杂的 相互关系, 只有实现人和环境的 协调和优化关 系,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在人聚环境发展和 城市化进程中, 环境条 件始终占 据重要地位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城 市生态 环境是 特殊的人 工复合的环境, 包括 “ 城市的自 然环境和城市的人工环境。 城市的自 然环境又 称城市的目的 自 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 ( 地形) 、土地与土壤、水文、气候 与大气、 生物 ( 植被、 动物和微生物) 等自 然地理要素。 城市 人工环 境是指由 人工建造的或由 人类活 动形成的物质环境, 主要是指人类生产 和生活 所依赖的 各种人工设施。 ” 可见, 城市生态环境是由 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不仅包 含 以 各类景观为主的 城市自 然环境, 而且还有文教、 艺术、 生产、 生活等要素形 成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 有鉴于此, 本文在结 构框架的安排上, 将以气候、 水 文、地貌、植被、 城市建设格局、环境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等几方面展开 论述, 力求较为客观地展现唐宋时期成都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 较为准确地把握生态 环境变迁的规律, 从而为实现人与环境的 和谐提供有益的 借鉴。 城市生态环境不是 静止的、 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的历史 过程。 因此, 要对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合理有效的规划, 维护 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必须对其发展变迁历史作出 深入细致的研 究。 近2 0 年 讼转引张志刚 构造白 然与 社会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系 统 , 大 连理t . 大学学报 2 0 0 2 年2 期 。杨 : 弘 城市生 态环境学 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页 即工琪等 城市环境问题 贵阳科技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 2 7 灭 刘明松 论城市化过程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生态环境与 保护2 0 0 2 年4 期 7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来, 中国 学术界在人地关系理论上有了深入的研究, 对地理 环境在人类社会发 展中 的作用加以充分肯定和论述。 。 在人为、自 然等多种因 素的综合作 用下, 不同 历史时 期的 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人类生活在自 然环境 之 中, 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 同时又受着各 种自 然环境因 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人类为了生 存要从周围环境中 获取生活和生产资料, 而且不 断地利用、 支配和 改造着环境。 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 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 地理环境是通 过在一定地方、 在一定生产力的 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关系 来影响人的, 而生产 力的 发展的 首要条 件就是这种地理环境的 特性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 产力的发展, 而生产力的发 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的以及随 着经 济关系后面的所 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 。 可见, 社会的发展是以一定的自 然环境条件为基础 的。 上古时期, 人类对自 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当 时最基本的 生产活动如采集 食物、 狩猎和驯养鸟兽都与自 然环境有直接的 联系, 产生了对自 然的 崇拜。 在 自然经济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多, 农业发展, 生态环境 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迁: 人类对各种 自 然资源也有了掠夺性的开 发,逐渐导致环境破坏,生态恶化, 产生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中人与居住环境是相辅相成、动态统一的整体。我们必须对人与环 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 客观和准确的认识, 树立正 确的 人地关系观、 环境 观和生态观, 刁 有助于深入细致地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变迁的历史过 程。 “ 环 境史学者的生 态学意识主要体现在他们研究历史的整体意识和人文 情感上。 所 谓整体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人和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 整体, 它们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 动态的和不可分割的 历史过 程; 人文情感是 指对自 然的 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只 有在认识了自 然的 价值时, 我们刁 能 公正地对待人和自 然的关系。 ” 建立人与自 然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遵循自 然规 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古已 有之的 思想。孔子的理想人格是 “ 仁” , 其内 涵 是“ 爱 人” ,同时 又讲 “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 孟子明 确主张把爱心 从家庭 扩展到社会,再 从社会扩展到自 然万物, 使仁 爱具有生态道 德的 意义。 他说: “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l参见葛剑雄 ( 全面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u i 史和文化的形响 , 必 列宁全集第3 8卷人民出版社,1 9 5 6年版,第4 5 9灭 二佚文蕙 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4 : 识 , 世界历史 山 论语雍也 复9 , 人学学报: 9 9 2年6期 2 0 0 4年 3期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 林木不可胜用也。 ” 。 荀子也认为天即自 然界,有其运 行变化的客观规律, 人应尊重自 然规律。 他说: “ 天行有长, 不为尧 存, 不为莱 亡。 应 之以治则吉, 应 之以 乱 则凶 。 ” 道 家 创 始 人老 子 主 张, “ 人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道 法自 然。 ” 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有共同的本性即 “ 自 然” ,要 顺应自 然, 达到人与 天 地万物融为一 体的 天人和谐。 宋代思想家张载指出, 人从根本 上就应该尊重自 然万物, 因为人与自 然万物都是由天地而生的,是同胞、 兄弟、 朋友的 关系。 他说: “ 乾称父, 坤称母; 予慈 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 地之塞, 吾其体; 天 地之帅, 吾 其性。民, 吾同胞; 物, 吾与也。 ” 同时, 他还提出著名的 “ 天人 合一” 的命题。 “ 天人 合一” 既是一个哲学命题, 也是一 个生态伦理原则。 “ 天 人合一” 体现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理想, 是对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凝 练表达。古代的 “ 天人合一” 与当今的 “ 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想,是一 脉相承的, 司马迁在作 史记时, 为自 己 所立的目 标是“ 究天人之际, 通古 今之 变” ,就是说通过历史研究来明了天人关系、 人与自 然的关系,并且探究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可以 说, 我国历 史学研究始终贯穿了 这 一 目的。 唐宋时期,成都社会相对安定, 城市人口 大幅度增加,商品生产和商业 贸易 发展较快, 城市建设规模较大, 城市居民 社会生活内 容也丰富多彩。 可以 说自 隋统一中国, 唐宋时期成都的社会发展臻于兴盛, 城市经济文化呈 现出持 续繁荣的局面, 故谚称 “ 扬一益二” 。由 此,本文选取唐宋 成都的生态 环境 作为研究对象, 力求展现当时成都生态环境的整体面貌, 进而阐述生态环境与 成都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口 本文的 “ 唐宋” ,实际上包括唐、五代、两宋,是对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 笼统概括,主要在于唐、宋两代,重点是成都市区,而范围涉及到整个成都平 孟了梁忍: e _ f d 苟子天论 . 老子二十五章 张子正蒙 乾称篇 ( 容斋随笔卷9 唐扬州之盛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燎。 迄今为止, 对于 唐宋时期成都的生态环境状况, 还很少有人作过全面系统 的研究: 但有关成都的 社会经济、 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 已 有了 很多 有益的 研究成果。张学军、张莉红主编的 成都城市 史 。 全m i 系统的 阐述了 历史时 期成都城市汗发、建设、发展的轨迹,其中对成都的水利、农田开垦、 城市建 设、 人门 增长等各方面多有涉及。 四川省文史馆编著的 成都城坊古迹考 曲 , 以 及王 文 才的 成都 # t坊 考 , , 深 入 细 致地 考 述了 成 都占 今 城 垣、 水 道、 街 坊、名q t 占 迹和城市风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 成都考古发现 o q y y ) 11,则 对 近 期 成 都地 区 的 重 大 考古 发 掘 做了 详 细 的 报告 与 分 析。 史 念 海 的带 中国 古都文化 系统地阐释了占 都建设和文化发展的 关系。 邹逸鳞拘 中 to 人文地理o 以 崭新的视角概括了 历史时期中国人文地理的变迁。 此外,a接涉及到成都生态f j 1, 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w正太 天府蜀 都 ; 张莉红 在闭塞中崛 起 : 。 文闻子 四川文 物志 : 郭付人 名 城成 都的保护与发展 : e c a 冯举 成都府南 两河史话 ;墓 蓝 1 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 与生态变化 ” 、 古代 交通生态研究与实 地 考察 ;“ 郭声波 训川历史农业地理 1 、 成都平原的南、北江 斗 、 成都平原的 加张学军、张莉红 c vk 城市史) 成都出ig 社,1 9 9 3 年r a 二四川fi i 文史馆编 a,m i 城妨古迹,y; k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 ,1 9 8 7版 “i 文a , 戍m n u坊考 已 z 书社,1 9 8 5 年版 .j4招 l i 义物考占a究x 成侧s考古发现 c 1 3 9 9 羚科学出版f 卜 2 0 0 1 祥版 ,史念海 s 巾国古都文化如 内华书局, 1 9 9 p年版 .邹逸确 巾国人泛 地埋 7 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了叛 ;阳正太 3 天咐蜀剧 巾闲人民人字川版i i: . 1 9 9 年版 张莉爹 i侧. 闭寨中崛起e ,;s 了科技人学出版手 i: , 1 9 9 9 年版 空闻子 d v u l l l 文物 k 四川人民出版 i ,1 9 8 5年版 郭付人 1 名加4 11 都为保护与反展 成都市械雨科学研究奕川i: l,l , 1 9 8 7 年版 们码举 戌都府南i州 -j 史毛 r g 四川民放出版刹,1 9 9 8年版 .x袱 9 ; n ll l 史时;叮西w , 经济开发 j 生态变让 云南教育冲版r. 1 8 9 2年? 。 郭涛 四 川城市水灾史 ; 。 吴 庆 洲 中 国 古 代 城 市 防 洪研 究 ; 刘琳 成都城池变迁考述 ; 王立显 k 四川公路交通史 ; 孙 华 四 川 盆 地 的 青 铜 时 代 ; 蒙文通 古史甄微 : 何一民 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 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 : 杨伟立 前蜀后蜀史 ; 严 耕望 ( 唐五代时期的成都 : 。 袁庭栋 巴蜀文化志 ; 徐中舒 论巴蜀文化1 l 等等。 这些研究 虽然没 有对唐宋时期成都的生 态环境展开 全面直 接的 论述, 但却 涉及到了古 代成都的气候、 水系、 交通、 城市建设、 名 胜古迹、 动植物等诸多 方面的内 容, 并且对这些问 题有很多深刻的 见解,这对 本文的写 作颇有裨益。 如何系统地阐述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状况和城市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是 本文面临的重要问 题。 本文将综合采用生态 学的原理和系 统论的 方法, 充 分利 用各种文献和考古资 料, 把定 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力求客观、 真实 地再 现唐宋成都的生态环境状况。 。郭声波 成都平 原的中江与前、后l e ) 中国iii史地4论从1 9 9 6 年2 期 郭涛 四川城市水灾史 巴蜀书社,1 9 8 9年版 沙吴庆洲 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 中国建筑出版子 : ,1 9 9 5年版 价刘琳 成都城池变迁考述 . 四川人学学报( 社科版)1 9 7 8年2期 0 f kv : 显 四川公路交通史 四川人民出 版社,1 9 8 9年 版 1 1孙华 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幼蒙文通 蒙文通文集第四卷 古史甄微 巴蜀书社,1 9 9 8年版 阳何一民 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 四川火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叻杨伟立 前蜀后蜀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1 9 8 6 年版 w严耕望 唐五 代时期的成都 ,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 台北严经书店,1 9 9 1 年版 ”哀庭栋 巴蜀文化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年版 1 2徐中舒 论巴蜀文化 四) i i 人民出版社,1 9 8 2年版 1 1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第一章气候变迁 今天的成都市地处四川盆 地西 部,为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其东界德阳, 南 临 乐 山 、 内 江 , 西 连 雅 安 , 北 接 阿 坝 , 介 于 东 经1 0 2 0 5 4 - 1 0 2 0 5 3 , 北 纬 3 0 0 0 5 - 3 1 2 6 之间: 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终年温 暖湿润, 四季分明, 表现为冬暖春早、 夏热秋凉、 冬干春早、 夏涝秋绵雨的 特 点; 年平均气温在 1 5 . 2 c -1 6 . 5 之间, 年平均降 水量 介于 9 0 0 - 1 3 0 0 毫 米之间。 现代地理科学认为, “ 所谓 气候, 是指常年天气特征的 综合, 包括其 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 ” 气候环境是自 然环 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 然界中 各种要素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在所有的环境要素中 气候最为活跃, 其它 各种要素,如动物、 植物、河流、湖泊等,都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 变化。 齐涛指出: “ 历史 时期气候的 变迁可以 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 以 通 过 对自 然 环境 其 他 因 素 的 改 变 影 响 人 类的 生 产和 生 活” 。 此 外 , 鲁 西 奇 指出: “ 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基本不因人类活动而发生 ( 至少在 工业社会以 前是如此) , 并给人类带来深刻影响的最为重要的自 然变化。 气候资源的变 化 必 然引起土地资源的 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进而影响到作为 一个种群 的人口 , 人口因 农业产出的区域变异而被动或主动的改 变自 己的 分布。 正是 这 种分布的变化才引出 社会、 经济的诸多变化。 ” 可见, 气候环境是整个生态 环 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 气候条 件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占 有重 要地位。 在总体气候特征不变的前 提下,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 影响, 某一时期内 成 都 地区的气温、 降 水等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这也会引 起成都 地区的 整个生态 环 境的变迁。 目 前为止, 成都平原考古 发掘的 蜀文化 遗存十分丰富, 据分 析考证, 这些 遗存的年代下迄春秋, 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对这些考古发掘的古遗迹、 遗物的 研究,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这一地区人类赖以 生存的 古自 然环境和气候 状况。 此外, 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作科学鉴定和地层植物饱粉采样鉴定, 为科 参见 成都市地方志编鉴委员 会编 成都 市志 地a志 成都出版社.1 9 9 3 年版 u张敬 自然环境变迁与 一 六国政权割据局面的出现 , 史 学月刊 2 0 0 3 年5 期 心齐 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 版社,1 9 9 9 年版. 第4 8页 矛普两奇 人地关系理论, 1 历史地理研究 ,( 史学理论研究2 0 0 1 年 2 期 1 2 四力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地复原早期成都平原的古 代自 然环境和气候环境提供了 重要依据。 据成都 指 挥街遗址出土标本抱粉分析的结果表明, “ 在距今3 0 0 0 余年前, 该地区 生着茂 密的森林, 树 木高大, 系由阔叶树为主而组成的阔叶林, 在密 林之下以 及树干 上生长着阴湿的蔗类植物, 此外还有水源丰富的湖沼凹 地存在于周围, 气候温 暖湿 润。到了距今2 5 0 0 - 2 8 0 0 年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森 林依 然茂盛, 而针叶 植物不断 增多, 逐渐形成了以 针叶 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气候较为 湿暖。 ” 成都指挥街遗址第6 层抱粉被鉴定为: “ 该 抱粉 组合反 映当时 的植被面貌是以 阔叶 树为主的阔叶 林, 代表温暖湿润的 气候环境, 并存在着 湖泊凹 地” ; 第5 b 层饱粉被鉴定为: “ 该组合反映当时的植物是很 繁茂, 既有针阔叶混交林, 又 有以 菊科和水龙骨 科为主的草本、 藏类植物 一 当时 的气候是温暖湿润。 ” 。 另 外, 成都方池街遗址第5 层抱粉样品“ 经鉴定包含水龙骨科、 丝带藏属、 棒属 及禾本科植物, 此种组合亦反映了 温热 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 这些材料表明, 距今大约3 0 0 0 年至2 5 0 0 年前左右, 成都平原气候温暖 湿润, 降水丰沛, 四季 分明, 有着适宜于人们居住的良 好的气候环境。 迄今成都平原的蜀文化遗存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 更为全面地反映了 当 时成都平原的环境和气候状况。 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3 7 枚动物牙齿,鉴定表 明 全部为猪牙和鹿牙。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大量动物 骨骼,显 然被火灼烧 过以致全部支离破碎, 无法进行测量, 但凭观察可确 定有猪、 牛、 水牛、 羊、 山 羊 、 鹿 等动 物 。 这些 动 物的 骨骼 碎 片 堆 积 约 有3 立 方 米 左 右 。 成都 崛 山 饭 店遗址出土了丰富的脊椎动物骨骼, 数目 达2 5 种之多, 其中 有哺乳类 1 9 种, 鸟类 1 种, 爬行类3 种, 鱼类2 种; 哺乳类动物 有短 尾晌、 称猴、 豪猪、 家鼠、 中 华竹鼠、 猪罐、 黑熊、 灵猫、 犀牛、 赤鹿、 水鹿、 梅花鹿等: 鱼类动物有鲤 鱼、 草鱼; 爬行类动物有乌龟、黄缘闭 壳龟、中国鳖 等。 成都指挥街遗址出 土的 动物骨骼,经鉴定表明 野生动物有梅花鹿、白 唇鹿、水鹿、小 雇、 乌龟、 “罗三虎等 成都指挥街遗址抱粉分析研究 , 西南民族考古玲9 。 年 第2 粗 阴四川人学博物馆等 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简报 , 南方民族考古1 9 8 7 年第2辑 护 i 毅 成都市巴蜀文化遗址的新发现 ,载 l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 9 9 1 年版,第 3 0 7 贝 矛参见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 会等 广汉三星堆遗址 , 考古学4 的 1 9 8 7 年2 期 内参见 日 本乡一美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动物骨骼的初步观察) ,载 三星堆祭祀坑 ,四川文物 出版社,1 9 9 9年版 的参见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i 盯, 文 物1 9 8 7 年1 0 期 。参见徐 鹏章 从近年考古材科看古蜀史 , 成都大学学报1 9 8 8 年1 期 1 3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陆龟、鲤鱼、鳌等, 其中鹿科动物就有 4 种。 此外, 成都 金沙遗 址出土了丰 富的 象牙, 经鉴定属于亚洲象, 其中“ 梅苑” 祭祀区发 现了 一个专门的象 牙堆 积 坑,坑内象牙数量以 吨计,为 全国 所罕见。 。 由 此可见, 成都平原 诸文 化遗 址出土的大量野生动物骨骼, 其中以鹿科动物的遗骸最为丰富。 鹿、羊类等动 物, 都属于 温和易 驯的食草性动物, 以 鲜嫩的 草根和树叶为食: 这些动物的生 态习性反映了当时成都平原水量丰沛, 水草丰盛. 大象、 梅花鹿、 野猪等林栖 性动物遗骸, 表明了 成都 平原当时存在着范围 广阔的原始 森林。 水 牛、 犀牛等 属于偶蹄 类动物, 一般生活在近水域地区, 另外鱼、 龟 等水生 动物的 存在, 更 加证明了 成都平原上有着大面积的 湖沼和河流, 水量充足。 亚洲象、 犀牛、 称 猴属于典 型的热带、 亚热带森林动物, 现今主要分布在云南 西双版纳和泰国一 带。由 此可 见, 在距今约3 0 0 0 年至2 5 0 0 年以前, 成都平原林木茂盛, 水域面 积广阔, 气候环境比现今更为温暖湿润。 新石器时代以后, 我国气温又经历了一系列波动, 气温波动的总体规律已 被许多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气象学家所揭示。齐涛研究指出, “ 从我国 历史 气候变迁的分期来看,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变冷, 温暖期一个比 一个短, 寒冷期 却逐步变长, 寒冷程度越来越强. ” 此外, 张家诚认为, “ 历 史时期我国 温度变化曲 线呈波状起伏, 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交替出 现。 总的趋 势是温暖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 下图直观全面地显示了我国近 8 0 0 0年来各个冷暖时代,气温变动幅度,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冷暖变迁的动 态过程: .参见未才茂 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出土的 动物骨骼鉴定 , 西南民 族考古 1 9 8 7 年第1 辑 参见张挚、周志清、朱章义 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 考古2 0 0 2年 7 期 w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a s页 螃张家诚 中国气候总论气象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 3 1 7页 1 4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8 0 0 0 年 来中 国 气 候 冷 暇变 迁 示 惫 图 。 抽讨 a r ow i m m 11 g rf t4 蓄 袅 i * n e f 驴侧目 +4村。介目曰 4,1口,- 十+一 p,娜翔 羡 $ 里 $ $ 8 $里 向父翻0 0口的 一写0一 0叫 弓闷 90, 8吕 01乙0一 可见 近 8 0 0 0 年来, 我国气候变迁呈现出 阶段性由 暖转冷的 总趋势. 具体 的气候变化过程,既非直线式的温度下降与上升, 亦非一般波动, 而是表现出 冷暖相间, 波状起伏的动态变化。 竺可祯通过对我国近5 0 0 0 年来气候变迁的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1 ) 在近 5 0 0 0 年中的最初2 0 0 0 年,即从仰韶文化到殷商时期, 大部分 时间的年平均气温高于 现在2 左右。1 月温度大约比 现在高3 c -5 c , ( 2 ) 从那以 后, 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 其中 最低 温度在公元前 1 0 0 0 年、公元 4 0 0 年、 1 2 0 0 年和 1 7 0 0 年, 摆动范围 为 1 c -2 c . ( 3 ) 在每一个4 0 0 至8 0 0 年的 时间里, 可以 分出5 0 至1 0 0 年为周期的小 循环, 温度范围是0 . 5 一1 c . ( 4 ) 上述循环中, 任何最冷的时期, 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 寒冷波动向 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 大西洋 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的 趋势。 (9 1,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 推算出公 元6 0 0 至 1 0 0 0 年,即隋、 唐、五代、 宋初时期,这一阶段时间延续约4 0 0年左右,我国气候处于温暖时 期:公元1 0 0 0 年以后,我国气候进入寒冷期,在唐末以后,气 温下降,气 候 。参见文焕然、文榕生 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 科学出 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页 刃参见 竺可祯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1 9 7 2 年 1 期 1 5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变冷。 据有关气象学家测定,年平均气温相差 1 c ,农 作物生 长期要 相差 1 5 至2 0 天, 降 雨量也 要相差5 0 至 1 5 0 毫米, 在地理 位置上, 相当于南北方, 向 上移动2 5 0 公里; 若年平均气温升高2 c , 那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 气候条 件与 长江流域相当。 由 此可见,唐宋成都 地区的气候经历了温暖期 和温暖期向寒 冷期的过渡。 第一节 以温暖湿润为主的气候特征 据现在的 历史气候 研究成果看, 汉晋和隋唐五代宋初时期是我国气候的温 暖时期, 温度普 遍高于现在, 到南宋时气候急速转寒, 气温普遍低于现在。 气 候 变 化 主 要 是受 行星 运 动 和 大 气 环 流的 影 响 。 蓝 勇 认 为 , 汉 晋 时 期 成 都 平 原 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能比 现在高1 c -2 . 5 左右。 汉杨 雄 蜀都赋记载了当 时四川盆地有野犀、野象活动, “ 淳皋弥望, 郁乎青葱,沃野千里。. . . . . . h 远 则有银铅锡碧, 马犀象英。 ” 晋左思 蜀都赋 描绘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风 物, “ 于是乎邓竹缘岭, 菌桂临崖。旁 挺龙目 ,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萎篓, 结 朱实之离离。 迎隆冬而不凋,常哗哗以 椅椅。孔雀 群翔, 犀象竞驰” 。 。 可见, 汉晋时期成都平原上生长着大型陆 栖动物犀、 象等。 现代动物学认为, 野生犀 牛适宜于在温暖潮湿的森林、 草地和河湖沼泽环境, 其所要求的最低温度必须 在2 0 以 上。由此可知, 汉晋时 期成都地区的气温比 现今高 1 0 c - 3 左右。 晋张华 博物志称,“ 蜀中有树名枕榔,皮果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谓之 桃榔面” 。 左思 蜀都赋 亦称 “ 面有状榔” 。 可见, 晋代蜀中 生长有枕榔树。 现今我国 桃榔生长的最北界 为广西南部一带,平均气温在 1 7 0 c -2 3 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汉晋时期成都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在 2 0 以上,气候比现在温 湿 。 一般而言, 物候和气象学家通常用降水、 降雪、 旱 情以 及柑 橘、 甘蔗、荔 枝等对温度和湿度较敏感的一些植 物,来考察古代的气候状况。 “ 农业文明离 了 参见 张善余 全球气4变化和中g 0i 史发展 。 华东师范人 学学报1 9 9 2 年5 期 召参见竺可祯 中国近五千年米气蚁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1 9 7 2 年 1期 时参见蓝叻 中国西南厉史气候初步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3 年 2期 临 全蜀艺文志卷 1 .杨雄 蜀都从 j 全蜀艺文志卷 1 .左思 ( 蜀都队 砂 太平 御览 卷9 6 0 木部 扰榔引 1 6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开作 物栽培, 作物栽培离不开作 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农作物的 环境因 素包括 阳光、 温度、 湿度、 土壤条件和养分条件。 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与 气候有非常密 切 的 关 系 。 ” 。 自 从 竺 可 祯 提出 隋 唐 温暖 期 的 观 点以 来, 许多 学 者 对 此 作了 更 加 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几乎都验证了 竺氏之说,即 唐代为温暖期。 据 新唐书 地理志 记载, 当时即 便是秦陇地区, 仍活动有印 度犀、 大 熊猫; 此外, 芭蕉、 柑橘等热带、 亚热带 经济作物种植比 较普遍, 估计唐代我 国 气温比 现在高出1 . 5 c - 2 左右。 。 此外, 竺可祯认为, 公 元7 世纪左右气 温较高,降水丰沛,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其主要是通过对梅树、 柑桔物候 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角度得出结论, 后又用一万年挪威雪线、 格陵 兰冰块反映的 气候特点作了印证。 埃 宏岐也认为, 8 至 1 0 世纪为一个温暖期, 当 时年平均气温高出 现代1 左右,称为 “ 小高温期” 。 根据 新唐书 、 太 平寰宇记 、 元和 郡县志等历史文献中记 载的有关资料,搜集整 理成下表, 以展现唐宋时期川西地区热带、亚热带果树的种植分布情况。 店宋川西地区热带果树种植情况分布表 产地产品资料来源 成都府蔗糖 新唐书 地理志 柑 新唐 ! 11 )卷 4 2 . 元和郡县志卷 3 3 1 1吴必虎、刘筱娟 中国景观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年版,第 1 0 7灭 参见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1 9 8 2年版,第 1 0页 四参见竺可祯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1 9 7 2年 i 期 努见吴宏岐等 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 , 第四纪研究1 9 9 8年 1 期 it 参见蓝历 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化 云南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6 8 页 1 7 唐宋成都生态环境研究 梓州 蔗搪 新 唐书 地理志 柑桔 太平 寰宇记卷1 3 5 文州 声 ( 新唐书 卷4 2 柑桔 ( 太平衰宇记卷8 2 绵州( 有橘官) 新唐书卷 4 2 蔗糖 新唐书 地理志 悉州 柑 ( 新唐书卷4 2 蜀州 蔗糖 元和郡县志卷 3 1 柑桔、 甘蔗等属于热带、 亚热带植 物, 对气候、 湿度、 土壤的 要求都较高。 这些喜温热植物在川西地区的广泛分布, 说明 唐宋时期这一 地区气候温暖湿 润, 气温较高, 降水充 足。唐代诗人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焙烤食品制造企业的产品定价与利润管理考核试卷
- 危险品仓储风险管控技术考核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Ⅱ》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宠物友好城市评选意义考核试卷
- 安全文化的落地实施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考核试卷
- 《补肾活血调冲汤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 《面向取代反应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 2024年消声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稿
- 2024年日用品批发服务项目申请报告范稿
- CFG桩试验施工方案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指南(2021年版)
- 执行实务一百问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四章
- 找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单词
- 产品销售培训心得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2节约粮食北师大版
- 急诊剖宫产分级
-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 双喜公司双喜世纪婚礼策划活动
- 色貌与色貌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